高三语文自测试题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举世皆浊我独清(浑浊)答案:D(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指的是“污浊”,比喻社会风气不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D. 由于他的努力,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B(A项缺少主语,C项“中心思想”与“强调”重复,D项“由于”与“所以”重复)3-10题略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1. “政通人和”中的“政”指的是什么?(3分)答案:政指的是政治,这里指滕子京治理巴陵郡时的政治清明。
12. “百废俱兴”中的“废”是什么意思?(3分)答案:“废”指的是废弃、荒废,这里指之前被废弃或荒废的事物。
13. 根据文中内容,滕子京为什么要重修岳阳楼?(5分)答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是因为他在治理巴陵郡时,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事业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想要修复岳阳楼,以纪念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
14-15题略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16.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5分)答案:作者描绘了荷塘、荷花、月色等景物。
17. “荷塘月色”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答案:“荷塘月色”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8.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5分)答案: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9-20题略四、古诗词鉴赏(共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21-23题。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23年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6月17日,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顺利下水。
“福建舰”是继“辽宁舰”与“山东舰”之后,中国拥有的第三艘航母。
其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备有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就排水量而言,“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英国的“伊丽莎白”级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滑跃式起飞方式,电磁弹射可以让战斗机满载燃料和弹药起飞,还可以满足大到运输机、预警机,小到无人机等各类机型在航母上的起飞条件。
由于电磁弹射的研发难度高,此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
因此,“福建舰”的下水无疑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新篇章。
(摘编自乐水《“福建舰”下水掀开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新篇章》)材料二:电磁推进技术的原理早在19世纪初就已有人提出,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人们相继研制出了各种电磁感应原理的直线发射装置或模型,但由于受相关研究领域技术的影响,上述模型的性能距工程实用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70年代以后,超大功率脉冲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发射技术有了重大突破:1978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等人用550MJ的单极发电机作为电源,采用等离子体电枢在5m长的导轨炮上把3g重的聚碳酸脂弹丸加速到了5.9km/s的初速度。
部编版语文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部编版语文高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的形状张抗抗地球,是美丽的。
可是,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地球的形状,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张衡,最早提出地球是圆形的。
他在《浑天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
地如苹果,孤居其中。
”欧洲人曾一度认为地球是平的,后来意大利人布鲁诺提出地球是圆的,并进行了论证。
伽利略和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从此,地球形状的问题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地球的形状并不是完美的正球体,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那么,地球为什么是这种形状呢?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形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地球的自转是形成地球扁球形的主要原因。
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赤道部分向外膨胀,而两极则受到地球自转的惯性作用,向内收缩,形成了地球的扁球形。
其次,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不均也是导致地球形状不规则的因素之一。
地球内部存在地核、地幔、地壳等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物质密度不同,导致地球内部的重力分布不均,从而影响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形状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
由于地球的形状不规则,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强,气候炎热;而两极地区太阳辐射弱,气候寒冷。
其次,地球的形状还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分布。
地球的形状使得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生物种类也因此有所不同。
(选自《张抗抗散文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地球的形状”为线索,引出地球形状的问题,并逐步揭开地球形状的秘密。
B.文章以“地球的形状”为题,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先以张衡、布鲁诺、伽利略和哥白尼等人的观点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地球是圆的,从而证明了地球形状的问题已得到圆满的解决。
高考自测模拟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漫、心)B. 遮天蔽日(遮、蔽)C. 峰回路转(峰、回)D. 青出于蓝(青、蓝)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演讲比赛,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华和激情。
B.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渺小。
C.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个老房子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B.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C. 他的声音低沉得像大地一样厚重,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D. 她的舞蹈像流水一样优美,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像撒在夜空中的钻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B.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洞察着一切。
C. 她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清脆,让人陶醉。
D. 这本书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人受益匪浅。
5. 下列各句中,句子结构最复杂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好。
B. 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他还是坚持去上学。
C. 因为明天要考试,所以他复习到了深夜。
D.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甲】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们已从稚嫩的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
回首过去,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挫折,也有过成功。
这一切,都构成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我们总是无忧无虑地奔跑在阳光下,尽情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那时候,我们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发现,现实世界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我们开始学会了面对挫折,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乙】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
江西省语文高考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
江西省语文高考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现代文阅读Ⅰ】【阅读材料】在未来的城市里,每一盏路灯都将变得智能。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夜幕降临,城市的某条街道上,行人稀少,路灯自动调节到最低亮度,既节省能源又能满足基本照明需求。
这时,一位晚归的居民走过,路灯感知到他的存在,随即在他经过的路上逐渐点亮,为他照亮回家的路。
当这位居民走过后,路灯又缓缓回到节能模式。
这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能照明系统,它不仅提高了能源效率,还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样的智能系统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得到应用,它们不仅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问题 1:智能路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提供固定亮度的照明B. 节省能源并根据需要调整亮度C. 只在有人时才亮起D. 完全取代传统照明设施正确答案:B问题 2:文中提到的智慧城市概念涵盖了哪些方面?A. 智能照明系统B. 城市安全性和舒适度提升C. 能源效率提高D. 以上全部正确答案:D问题 3:智能路灯如何响应居民的存在?A. 自动关闭B. 保持最低亮度C. 逐渐点亮D. 立即达到最大亮度正确答案:C问题 4: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对环境有何影响?A. 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B. 对环境没有影响C. 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D. 导致能源浪费正确答案:C问题 5:根据文章,智能照明系统带来的好处有哪些?A. 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性B. 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C. 提高了能源效率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这就是我们模拟的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包括阅读材料与五个选择题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炊烟郭宗忠①炊烟,是乡村的灵魂。
②离开故乡很多年了,但故乡的炊烟总会在不经意间袅袅升起,弥漫在我的记忆之中。
乡村的天空是辽阔的,明亮的,碧空如洗之下,乡村宁静而安详。
炊烟,就是这乡村里最生动、最温馨的风景画。
高三年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桀骜不驯C. 脍灸人口D. 栩栩如生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面对困难,总是不屈不挠,真是令人钦佩。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精神矍铄。
C. 他总是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D. 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都是匠心独运,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C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由于他的努力,使他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B. 他的心像一片平静的湖水,没有一丝波澜。
C. 她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D.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B. 春天的花开得绚丽多彩,夏天的树长得郁郁葱葱,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雪飘得纷纷扬扬。
C.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更有着坚定的意志。
D. 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能这样对待朋友呢?C.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D. 他这样做,难道不应该受到批评吗?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B. 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
C.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难道仅仅是为了考试吗?D. 读书有什么好处?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答案:C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三)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三)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
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
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
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
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
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
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
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
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
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
首先将故乡具化,与异乡对立。
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
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其次是将故乡泛化。
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
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
高三日常测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三日常测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2.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4-2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诗句。
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此处省略文章内容]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分)2. 第一段中提到的“他”指的是谁?(5分)3. 文章中提到的“新思想”具体指的是什么?(5分)4. 作者对“新思想”的态度是怎样的?(5分)5. 文章最后一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5分)6.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认为实现“新思想”的途径有哪些?(5分)四、古文翻译(共20分)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文内容】[此处省略古文内容]1. 翻译整段古文。
(10分)2. 古文中“之”字的用法是什么?(5分)3. “以”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哪些?(5分)五、作文(共20分)题目:《我的理想》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健康向上,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王静安(王国维)的“境界”说重视感受作用在作品中具体之呈现,严沧浪(严羽)的“兴趣”说重视感发作用本身之活动,王阮亭的“神韵”说重视由感发所引起的言外之情趣,其重点虽各有不同,然而如果就这三种诗说产生之时代背景而言,则他们却都是因为有见于当时诗歌中属于兴发感动的这一种质素之逐渐消亡,因此才倡为种种诗说的。
沧浪之兴趣说,乃是针对当时盛行的江西诗派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补偏救弊之言。
阮亭之“神韵”说,则是针对当时格调派的模拟因袭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
至于静安先生的境界说,则是针对清代词坛之宗法南宋,重视工巧堆垛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
从以上的论析来看,中国历代诗论虽有各种不同的流派和主张,然而其兴衰更替的变化,却隐然是有着一线脉络可寻的。
其实在中国诗论中,除了重视声律格调用字用典等偏重形式之艺术美一派的各家主张外,其他凡是从内容本质着眼的,盖无不曾对此种兴发感动之力量,有所体会和重视,只是因为不同之时代,各有不同之思想背景,因此各家诗论,当然也就不免各有其偏重之点。
周秦两汉之际,在儒家思想笼罩之下,于是遂有“比兴”“言志”之静论,虽然也曾注意及“心”与“物”之感发的作用,然而其重点却全以政教感化之实用的价值为主。
如孔子论诗之从“可以兴,可以观”,到“可以群”“可以怨”以及“事父”“事君”之说,和《毛诗·大序》之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到“美教化,移风俗”,这种种说法都可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至于魏晋以来,则儒学既已逐渐式微,于是一般文士遂对于文学之独立性有了普遍的觉悟,于是当日之诗论,遂亦对“心”与“物”之感发作用,有了纯艺术性的体认,如陆机《文赋》所提出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及钟嵘《诗品》所提出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等种种说法,便都可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及至佛学盛行之后,其禅宗一派渐与中国固有之道家思想相融汇,因此对于“心”与“物’之感发的作用,遂又有了另一番新的体认,因此对诗之品评,乃又形成了一种玄妙的喻说之方式。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8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是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
C919大型客机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研制,于2022年12月9日交付给东方航空,交付后密集完成了100小时的验证飞行,全面检验了飞机的航线运行能力。
2023年5月29日8时25分,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7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于11时05分平稳降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按计划,C919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施初始商业运行,陆续引进后该机型有望逐步扩展投放到更多的航线。
一个新机型执飞商业航线,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包括机务人员以及机场地面服务的保障等,而这些专业保障都要经历相应的培训。
这也是目前C919执飞航线较少的原因之一。
大飞机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一架C919包含超过400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要足够安全可靠,组装和审查过程也有严格的安全标准。
中国在全球采购的基础上,结合自主创新生产出了国产大飞机,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国产化率,这是了不起的突破。
相比同期波音、空客甚至其他国家的航空制造企业,国产民机制造企业在市场意识、市场能力、市场经验等方面几乎是从零开始。
首架C919商业运营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C919的商飞不只是一个产品的诞生,更是一个产业的诞生。
大飞机不仅是为了满足航空领域的发展需求,还能带动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助力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
据介绍,大飞机产业链全要由机体制造、动为装置、机载系统、零部件、原材料等部分组成。
其中,机体制造,包括机头、机身、机翼、舱门等,主要由航空工业旗下企业承担,国产化程度高。
新高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新高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一个小时。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优良。
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非常独到。
B. 他对这个观点表示了赞同。
C. 他对这个观点表示了附议。
D. 他对这个观点表示了认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孤独的狼,独自在荒野中行走。
B. 她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人心。
C. 他的话如同一记重锤,击中了我的心。
D.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滚落下来。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B. 他勤奋学习,他刻苦钻研,他不懈努力。
C. 他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音乐。
D. 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满堂彩。
B.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C. 他的成就令人瞩目,堪称一代宗师。
D. 他的才华横溢,如同璀璨的星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______。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4.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该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诗人______的《己亥杂诗》。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023-2024学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文艺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
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成为文化自信的独特力量。
其实,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
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
《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
《楚辞》只是一首首歌?不是,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
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
《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
更不要说四大古典名著了,它们博大精深,直至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教育。
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
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定律,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层次的高低。
实际上,文艺创作是有层次的。
许多文艺家以为表现什么,就把什么表现好就行了,这种看山还是山的创作是无法具有超越性的。
只有不断地向高处攀登,向深处开掘,你才能从有限走向无限,也才能写出精神,写出文化。
文化是所有成功文艺作品的光辉。
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其实,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追求,有没有这样的自信与自觉。
因为文化无处不在。
人类有人类的文化,国家有国家的文化,民族有民族的文化,地域有地域的文化,行业有行业的文化。
天津市语文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
天津市语文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之怀想林清玄冬去了,春来了。
春天是温暖的,是和煦的,是充满生命力的。
春天,虽然短暂,却带给人们无尽的希望。
我怀想春天。
我的家乡在闽南,那里的春天,风是暖的,雨是润的。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山川草木都披上了嫩绿的新装。
大地从沉睡中醒来,万物开始生长,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
春天,是诗人们赞美的季节。
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叹;白居易有“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愉悦;孟浩然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悠闲;王维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感慨。
诗人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春天,是孩子们欢笑的季节。
春天,他们可以尽情地玩耍,踏青赏花,捉蝴蝶,放风筝。
孩子们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追逐,嬉戏,笑声传遍大地。
春天,是农民们忙碌的季节。
春天,农民们开始播种,耕耘。
他们辛勤地劳作,期待着秋天的丰收。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春天,是爱情绽放的季节。
春天,万物生长,爱情也在人们心中悄然绽放。
男女青年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相识、相知、相爱,共度美好时光。
我怀想家乡的春天,怀想那温暖的阳光,怀想那绚丽的春花,怀想那欢快的笑声,怀想那辛勤的劳作,怀想那浪漫的爱情。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文章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赞美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小题2】请找出文中表现春天美好的诗句。
答案: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答案:文章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赞美了春天的美好,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小题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答案: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
重庆市语文高考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重庆市语文高考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标题:岁月的河流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但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河中的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的记忆。
李老汉的一生,就是这样一条充满故事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在岁月的深处。
(一)李老汉年轻时是个木匠,他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每当有人家要盖新房或是打家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李老汉干活从不马虎,每一块木头,在他手中都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
他的眼神里总是充满了对木头的热爱与尊重,仿佛每一根木头都有生命,都能感受到他的用心。
(二)岁月如梭,转眼间,李老汉已步入中年。
他的孩子们也相继长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
李老汉开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村里的公益事业中。
他义务为村里的老人修缮房屋,冬天还会为孤寡老人送去柴火和粮食。
他的善举渐渐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
(三)晚年的李老汉,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早起,到村头的小河边散步。
河水潺潺,仿佛在低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李老汉喜欢静静地坐在河边,看着河水流向远方,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慨。
他常说:“人生就像这条河,有起有落,有急有缓,但最终都会流向大海。
”(四)直到有一天,李老汉再也没有出现在村头的小河边。
村民们纷纷前往他家探望,却得知他已经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他的离世让村里人深感悲痛,但更多的是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村民们自发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他的一生铭记在心。
(五)岁月继续流淌,李老汉的故事也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颂。
他的勤劳、善良和坚韧,成为了村里人学习的榜样。
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总会有人提起李老汉,仿佛他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大家前行。
问题:1.李老汉年轻时为何在村里出名?(3分)答案:李老汉年轻时因他出色的木匠手艺在村里出名。
他干活从不马虎,每一块木头都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深受村民们的信任和喜爱。
高三语文自测试题(含答案)
20XX届高三语文自测试题(一)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 睥睨.牡蛎.砾.石老骥伏枥.B.婀娜.傩.神畏葸.涸辙之鲋.C.媲.美蹩.脚碾.坊互相黏.结D.谗.言谄.媚孱.弱残.羹冷炙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自诩诡奇冠冕堂皇沸翻盈天B.脑髓髡钳针贬时弊呕心沥血C.磨砺窠臼置之勿论膏腴之地D.莞尔嗤笑礼上往来瓮牖绳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些都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有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③他用一生的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被战火了A.暴发标记断送B.爆发标记葬送C.爆发标志断送D.暴发标志葬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南京城里,上到王府衙门,下到茶坊里巷,我这个老南京都是熟门熟路....。
B.等人是最令人心焦的事,一分一秒地耗着,不知看多少次手表,可是等到你所期待的人远远地姗姗而来,你有多少烦恼也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C.我们全体中国人正合力用自己的血,自己的肉,自己的生命,写作惊心动魄....的光芒万丈的伟大诗篇。
D.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几个经常结伴去网吧,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今年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5.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项是( )A.得知情况,他立即掉转车头赶往案发现场,并下达命令:—定要不惜任何代价、任何手段,确保人质安全。
B.今天漓江之所以拥有世界一流的绝景与生态环境,与一代伟人邓小平30年前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紧密相关。
C.“要我说,”张师傅说,“当质量检查员就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才能保证咱们厂的产品件件是优质品。
”D.对于五车间的建议,我认为还是应当再认真研究一次,这样做对厂部、对五车间都有好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围城》播出后,钱钟书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
人教版语文高考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高考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乡村之秋秋天,在乡村的田野上,在树林间,在农民的心里,悄然而至。
它不像春天那样温柔地来,也不像夏天那样热烈地来,更不像冬天那样冷漠地来。
秋天,是带着一种成熟、稳重和深邃的气息,悄悄地,来到了乡村。
走在乡村的小径上,两旁是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仿佛在向大地母亲致以最深的敬意。
一阵秋风吹过,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响声,那是秋天独有的乐章。
远处,农民们正忙碌地收割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是一种对土地最真挚的热爱和感激。
穿过稻田,来到一片小树林。
树叶已经开始变黄,有的已经飘落,铺满了林间的小道。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偶尔,一两声鸟鸣从林间传来,清脆悦耳,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继续前行,来到了一条小溪边。
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树木。
几只鸭子在溪水中悠闲地游弋,偶尔扎进水里,捉起一条小鱼来。
岸边,几个孩子正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在秋风中飘荡,为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欢乐与热闹。
站在高处,眺望整个乡村。
只见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一片片翠绿的树林,还有那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秋景图。
此刻的乡村,仿佛是一个被秋天拥抱的怀抱,温暖而宁静。
然而,乡村的秋天,并不仅仅是这些表面的美景。
它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宿,一种对生命的感悟。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地的厚重与深沉,可以听到岁月的低语与回响。
当你置身于这片乡村的秋色之中,你会发现自己仿佛也变得成熟、稳重起来,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头通过对比春天的温柔、夏天的热烈和冬天的冷漠,突出了秋天成熟、稳重和深邃的特点。
B. 农民们收割时的喜悦和对土地的热爱与感激,是乡村秋天丰收景象的生动写照。
C. 文章通过描写稻田、树林、小溪等景物,展现了乡村秋天的宁静、美丽和生机勃勃。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2)请分析下列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写作1. 记叙文题目:一件难忘的事2. 议论文题目: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3. 说明文题目: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四、综合运用1. 诗歌鉴赏请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题目:《登鹳雀楼》2. 名著导读题目:《红楼梦》3. 口语交际情景:你和同学在讨论一部电影。
4. 综合性学习主题:环保五、附加题1. 请简述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特点。
2. 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看法。
六、课外拓展1. 请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2. 请分享一次你参加过的课外活动,并谈谈你的收获。
3. 请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自测题及答案(3)
高考《语文》自测题及答案(3)E. 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16. 根据本文和下列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翱翔有哪些不同点。
(5分)《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天,负青天。
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
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17-20题浙江的感兴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
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
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
他是最严格的,有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
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达标自测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达标自测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蓊郁(wěng)蕈菌(xùn)坍缩(tān)镂空(lòu)B. 蹩脚(bié)赊账(shē)掂量(diān)谛听(dì)C. 窟窿(kū)榫头(sǔn)瞭望(liáo)濒临(bīn)D. 拗口(ào)执拗(niù)央浼(měi)蹂躏(róu)答案:A解析:B项“谛”应读“dì”;C项“窟”应读“kū lóng”,“榫”应读“sǔn”;D 项“拗”在“拗口”中应读“ào”,在“执拗”中应读“ni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揣摩脉膊掂斤播两气势磅礴B. 缔造凋敝关怀倍至励精图治C. 竣工羁绊民生凋敝挺而走险D. 逡巡邂逅纷至沓来按步就班答案:D解析:A项“膊”应为“搏”,“播”应为“拨”;B项“倍”应为“备”;C项“挺”应为“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著名画家李可染泼墨挥毫,为国画研究院留下了幅幅叹为观止的墨宝。
B.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早已到了席不暇暖的地步。
C. 他治学严谨,勤奋踏实,事业心很强,在同行中出类拔萃,所以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
D. 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停下来沉思默想。
答案:A解析: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项席不暇暖: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
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
C项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届高三语文自测试题(一)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 睥睨.牡蛎.砾.石老骥伏枥.B.婀娜.傩.神畏葸.涸辙之鲋.C.媲.美蹩.脚碾.坊互相黏.结D.谗.言谄.媚孱.弱残.羹冷炙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自诩诡奇冠冕堂皇沸翻盈天B.脑髓髡钳针贬时弊呕心沥血C.磨砺窠臼置之勿论膏腴之地D.莞尔嗤笑礼上往来瓮牖绳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些都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有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③他用一生的心血写成的宏篇巨着被战火了A.暴发标记断送 B.爆发标记葬送C.爆发标志断送 D.暴发标志葬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南京城里,上到王府衙门,下到茶坊里巷,我这个老南京都是熟门熟路....。
B.等人是最令人心焦的事,一分一秒地耗着,不知看多少次手表,可是等到你所期待的人远远地姗姗而来,你有多少烦恼也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C.我们全体中国人正合力用自己的血,自己的肉,自己的生命,写作惊心动魄....的光芒万丈的伟大诗篇。
D.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几个经常结伴去网吧,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今年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5.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项是( )A.得知情况,他立即掉转车头赶往案发现场,并下达命令:—定要不惜任何代价、任何手段,确保人质安全。
B.今天漓江之所以拥有世界一流的绝景与生态环境,与一代伟人邓小平30年前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紧密相关。
C.“要我说,”张师傅说,“当质量检查员就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才能保证咱们厂的产品件件是优质品。
”D.对于五车间的建议,我认为还是应当再认真研究一次,这样做对厂部、对五车间都有好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围城》播出后,钱钟书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
人人谈“钱”为荣,见“钱”眼开,引得无奈的钱老戏称:“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B.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C.元好问认为陶渊明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苏轼也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都是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准确的评价。
D.美中教育联合会主席认为,中国的发展不是看精英怎么样,而是看社会民众怎么样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一10题。
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是1米的10亿分之一。
当物质颗粒小到纳米量级时,这种物质就被称为纳米材料。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认为纳米科技给社会带来的都是益处,而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一些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对生物体有害。
据《自然》杂志介绍,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实验鼠身上完成的实验显示,直径为35纳米的碳纳米粒子被老鼠吸进身体后,能够迅速出现在大脑中处理嗅觉的区域内,并不断堆积起来。
他们认为碳纳米粒子是同“捕捉”香味的细胞一道进入老鼠大脑的。
今年4月,美国化学学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碳60会对鱼的大脑产生大范围的破坏,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找到纳米微粒可能给水生物种造成毒副作用的证据。
这些都说明,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存在危害。
人们接触纳米材料污染一般通过下面途径:一、通过呼吸系统;二、通过皮肤接触;三、其他方式,如食用、注射等。
纳米材料污染物通过上述途径进入人体,与体内细胞起反应,会引起发炎、病变等;污染物在人体组织内停留也可能引起病变,如停留在肺部的石棉纤维会导致肺部纤维化。
纳米材料比普通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更大。
这是因为纳米材料体积非常小,同样质量下纳米颗粒将比微米颗粒的数量多得多,与细胞发生反应的机会更大,更易引起病变。
纳米材料很小,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进入细胞,从而有可能进入人的神经系统,影响人的大脑,导致一些更严重的疾病和后果。
目前,研究人员还不知道如何将纳米材料从人体中清除,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在人体中降解。
纳米材料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易爆炸。
纳米材料具有反常特性,原本物质不具有的性能,小颗粒会具有。
原本不导电的物质,在颗粒变小后有可能导电,有些原来不易燃的物质在纳米尺度下也可能导致爆炸。
现在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纳米氧化物颗粒上,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之类,另外还有一些较老的工业产品,例如碳黑、催化剂。
这些材料主要在如下产品中应用:首先是化妆品和防晒剂。
防晒霜之类的产品一般含有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纳米颗粒;化妆品如口红中含有纳米氧化铁颗粒。
化妆品中的纳米颗粒直接和人的皮肤接触,我们需要特别谨慎。
现在欧洲和美国的卫生部门已经把二氧化钛当成无毒物质,允许其在防晒品中运用。
同时,欧洲规定,口红产品中的氧化铁直径必须大于100纳米。
现在已经有报告声明,化妆品中的纳米材料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
其次是复合材料和涂层材料。
比如汽车车胎加入了可被看作纳米材料的碳黑、用纳米材料表面处理过的防水抗污布料等。
这些材料是否对人体有害,要看其中的纳米材料是否容易逃逸出来。
如果纳米材料被固定得很好,还是比较安全的。
今年7月29日,英国公布了题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机会和不确定性》的报告。
报告认为,现有的纳米技术大多数是安全的,但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纳米技术能够健康安全地发展。
因为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每一种材料是否有害都需要具体分析,这显然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环球时报》2004年8月4日)7.下面对“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在人体中降解”中“降解”一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指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
B.指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分解成为较小的分子。
C.指纳米微粒与别的物质起反应而改变了它自身的性质特点。
D.指纳米微粒自动从人体中挥发到空气中或被人体排出体外。
8.不能证明“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的一项是( )A.直径为35纳米的碳纳米粒子被老鼠吸进身体后,能够迅速出现在大脑中处理嗅觉的区域内,并不断堆积起来。
B.碳纳米粒子是同“捕捉”香味的细胞一道进入老鼠大脑的。
C.碳60会对鱼的大脑产生大范围的破坏。
D.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说法的一项是( )A 纳米氧化物颗粒如二氧化钛基本上是无毒的,欧洲和美国的卫生部门已经把二氧化钛当成无毒物质。
B.纳米材料对人体有害,弊大于利,我们不应盲目地推广使用。
C 口红产品中的氧化铁直径大于100纳米的基本无毒。
D.用纳米材料表面处理过的防水抗污布料,如果纳米材料固定得很好,还是比较安全的。
10.根据本文的的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有的纳米技术大多数是安全的”一句告诉我们,已经投入使用的纳米材料对人体都是无害的。
B.作者认为,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它又是一把双刃利剑,我们使用它要慎重。
C.用纳米材料表面处理过的防水抗污布料是否对人体有害,要看其中的纳米材料是否容易逃逸出来,容易逃逸出来的是有害的。
D.每一种纳米材料都必须经过反复地多方地检测、验证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郑虔,郑州荥阳人。
天宝初,为协律郎,集掇当世事,着书八十余篇。
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
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
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初,虔追迪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曰《荟萃》。
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迁着作郎。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
贼平,与张巡、王维并囚宣阳里。
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迁。
后数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
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
诸儒服其善着书,时号郑广文。
在官贫约甚,澹如也。
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床无毡”云。
(选自《新唐书·卷第一百九十三·文艺中》)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掇.当世事掇:搜集的意思。
B.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坐:犯罪。
C.诉.宰相诉:诉苦。
D.寓治.国子馆治:管理,掌管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欲置左右,以.不事事2l、砾、枥读音相同; B.娜与傩读音相同;D.谗与孱读音相同)2.C(A.沸反盈天;B.针砭时弊;D.礼尚往来)3.B[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指以不正当手段突然发财得势(此义常与“户”连用);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战争、斗争、革命、起义、运动等,以及用于众人的声音。
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标记:记号。
断送:常和前途、生命一类词搭配;葬送:意思比“断送”重,常和青春、幸福、事业、家业、成就、成果一类词搭配。
]4.D(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对未来不好的情况的估计,此处用于已发生的事情,错误。
)5.C (A.既动宾搭配不当,又成分残缺。
“不惜”不能与“任何手段”搭配;“任何手段”应为“采取任何有效手段”。
B.“之所以……”表示的是“……的原因”,与“……紧密相关”不能表明前后统一关系,应去掉“之所以”。
D.“对于……建议”一语意思不明:意思之一,研究五车间的建议;意思之二,研究别人针对五车间提出的建议。
)6.C(A.问号应放在引号内;B.第一个逗号改为句号,三个顿号都改为逗号,因为并列的内容是几个分句,不是句子成分;D.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二、7.C(这里是借用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
)8.D(该项说“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这可能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能对人类有害。
其余三项均能证明“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
)9.B(文中“可能有害”不能说成“有害”。
也没有“弊大于利”的说法。
)10.A(已经投入使用的每一种纳米材料“是否有害需要具体分析”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三、11.B(应为“因此”。
)12.A(A.上句“以”:连词,而,表转折关系;下句“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B。
乃;副词,才,这才;C.其:代词,他的或它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