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第四单元学法指导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

6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

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

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学法指导】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单元 21 创造宣言 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单元 21 创造宣言 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第20课《创造宣言》(陶行知)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3.了解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

学法指导:根据文后“阅读提示”来学习本文。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697),清初画家。

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

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

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

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

他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

工书法,行楷学王羲之,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2.《安魂曲》: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

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

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3.曾参:曾参(前505年一前463年),字于舆,生于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

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

由于他刻苦好学,造诣很深,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他著有《大学》,《孝经》两书,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尊其为“宗圣”,“述圣”。

曾参传业于子思,子思传业于孟子,形成著名的“思孟学派”。

二、预习任务1.给文章划分层次,你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3)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优秀9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优秀9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优秀9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及重音。

(2)学生自由诵读,并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全体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的意思。

明确: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精神吧。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明确: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2.谈谈你对各句诗的理解。

明确:首联直抒胸臆。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楚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年”,其间苦楚可以想见。

“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

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

“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颈联承颔联而来。

“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九年级语文上册-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优美的现代诗,本课为自读课文。

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与其他几首诗相比,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结构上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的统一。

在这“人间的四月天”里,既有微风在融融春光里飞舞,也有繁星在悠悠夜空中闪烁,既有细雨洒落花瓣,也有春燕温柔呢喃。

那鹅黄柔嫩的草,那嫩绿的新鲜的芽,那洁白的明净的莲,读来让我们倍感欣喜。

诗中女性的细腻与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使得林徽因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也独具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主朗读欣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感情基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2.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诗意的意象,揣摩重点语句,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绘画美和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诗意的意象,揣摩重点语句,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绘画美和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2.感悟诗歌蕴藏的诗意,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追逐诗意人生,并尝试创作。

四、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上下册已经学习过中外现代诗,如《天上的街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再加上对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欣赏现代诗的基础。

基于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欣赏为主,以活动的方式展开,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了批注法、合作探究法等。

再加上学生刚进入九年级,学业繁重,压力倍增的学情,所以本课的落脚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重压下的诗和远方,在感受诗歌语言和情感之美后引发学生的共鸣,并尝试创作,去抒写自己生活中的爱与温暖,提升对诗与生活的感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法指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法指导

第四单元学法指导单元梳理单元重点1.理解并积累每课的生字、生词,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每篇课文都是精彩华章,要反复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

3.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作者细致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4.积累、领悟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和文段;熟练背诵《虽有嘉肴》。

5.学会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目聚焦《紫藤萝瀑布》内容: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思路:赏花、忆花、悟花。

写法:托物言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故事:“我”陷入险境而后脱险的小故事。

情节: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

写法:心理描写、伏笔、照应。

《短文两篇》《蝉》内容:蝉埋在泥土中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是为了生命的延续。

语言:清新浅白、不落俗套。

《贝壳》内容:贝壳精心打造自己的躯壳,珍惜自己的生命。

语言:清醇雅正、淡素自然。

《在山的那边》主旨:告诉人们通往理想之路是漫长的、崎岖的,要不怕长途跋涉,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写法:象征。

语言:朴素易懂又不失凝练。

《虽有嘉肴》内容:阐述“教学相长”的道理。

写法:运用类比手法。

文学常识1.诗歌诗歌是和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音律。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2)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3)语言凝练、生动、形象;(4)和谐的韵律和明快的节奏。

诗歌的分类比较复杂。

从表现内容看,可以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从表现形式看,可以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体等;从诗歌形式产生的时代分,可以分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

因此,同一首诗,往往划分的角度可不一样。

2.散文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优秀说课稿《愚公移山》说课稿

优秀说课稿《愚公移山》说课稿

优秀说课稿《愚公移山》说课稿《愚公移山》说课稿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愚公移山》。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

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

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分析】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设想】《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2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2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2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下面是收集的《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2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供大家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

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

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二、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

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

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法分析1.整体感知法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从整体感知小说。

2.比较教学法与《变色龙》比较,抓住人物善变的特点,理解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自主讨论法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学法指导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以及与《变色龙》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学艺术的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册第四单元之《百合花》课件 语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册第四单元之《百合花》课件 语文
▪ ( 出示解放军抗洪和地震救灾图 片)

▪ 课堂小结:
▪ 当人民面临灾难的时候,中国人 民解放军冲在最前线,为我们筑起 一座坚固的钢铁长城。让我们把最 崇高的敬意献给他们,他们就是我们 最可爱的人!
四 课外拓展 探究特色
▪ 著名文学家茅盾这样评价《百合花》:“这是我最近 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你读了本文觉得好在哪里?请你写出研究小论文。教师布 置几个题目,为学生提示写作方向:
▪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服上那 个破洞。”
▪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 “她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 针一针地缝。”
▪ 师:这个“缝”就像特写镜头,深深定格在我们脑 海中。让我们想到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 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慈母为游 子缝衣服。文中的两个人物不是亲人,他们只见过 两次面。但是我们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感情胜似亲情。 新媳妇低头缝衣,没有说话,但我们感受到她的内 心很不平静,有万千波澜,有千言万语,请同学们 用心揣摩这两段,并联系前后文,设想一下新媳妇 此时的心理活动,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 百合花,因为—— ▪ 象征了小通讯员纯洁、美丽、高尚的心灵。 ▪ 百合花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 通过文中语句可知:象征了纯洁的感情。那
么很显然,对战斗英雄的歌颂,不是小说唯一的 主题。小说还着重歌颂了战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 的纯洁的感情,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剪辑。
▪ 这是文中结尾部分的情节。59 、60两 段,写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为他缝衣服。 我们来品读这些段落,对新媳妇缝衣服的 描写很细致,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
导语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九上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目标确立的依据】【与本单元相关的语文课标中阅读与写作的具体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二)阅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0.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三)写作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课标分解】(二)阅读2.学生能够流利地通读课文,没有阅读障碍。

3.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

7.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三)写作学生能够感知不同文体文章缩写的要求,能够完成相应文段和文章的缩写。

【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文本部分,从内容上看,都写了少年时代的经历,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

围绕这一人文主题,本单元选取了三篇文章,分别是鲁迅的《故乡》、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

它们内容丰富多彩,文笔摇曳多姿,既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享受,也激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无尽思索。

《故乡》是鲁迅的小说名篇,具有卓绝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小说通过返乡的成年人“我”的视角,展现出故乡人事的一幅幅画面。

《我的叔叔于勒》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

远赴美洲的于勒曾是一家人幻想中的救世主,当真相揭穿时,其形象跌落为穷困潦倒、老无可依的水手,成为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前后的巨大反差揭示出残酷的社会现实,既刺痛了年少的“我”,也启发读者深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九年级,是初中学习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年级,我们不仅要继续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还要为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做好准备。

而在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四单元的内容尤其值得关注。

首先,第四单元选取了几篇经典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历史沉淀的精华。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以及他们对人性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其次,这个单元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无论是《沁园春·雪》的磅礴大气,还是《岳阳楼记》的细腻描绘,都展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第四单元还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

这种思考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还能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那么,如何学习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呢?第一,要注重预习和复习。

在课前预习时,可以先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课后复习时,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归纳主题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要注重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局限于对单个词语或句子的理解,而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三,要注重对作品细节的关注。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细节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同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来分析作品,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第四,要注重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来评价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

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精品教案写作背景:本单元学习了三篇小说,篇幅都比较长,但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脉络清晰可观,是学生学习缩写很好的范文。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单元课文中的故事简略地讲给同学们听,只要把握住脉络,掌握了故事主要情节,那就是很好的缩写。

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压缩字数、篇幅,把一篇长文章变成短文章的写作手法。

这种写作手法是对学生进行语言驾驭能力的训练。

在近年各地的中考题目中,缩写有时也会出现在考题中,鉴于此,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学情分析:进行了两年多初中学习的学生,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一定驾驭语言的能力。

八年级时,学生学习过改写和续写,积累了相关的写作知识和经验。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缩写的技巧,指导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和愿意学习。

再者,通过缩写训练,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要点和思路的把握程度,还能提高其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缩写时,要突出原作要点,把握作品的主旨,理清思路和结构。

2.要体现原作的风格和面貌。

不改变原作体裁,保留原作的主要事件等。

3.语言要前后连贯,衔接自然,不能断断续续。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缩与时,要突出原作要点,把握作品的主旨,理清思路和结构;适当概括,表达要简练;文气连贯,语言通畅。

教法与学法:教法:对比法:将原文与缩写后的文章放在一起,指导学生如何缩写的相关方法和技巧。

学法:例文自学法:利用教师提供的例文,自己找出缩写的主干。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篇例文以及含有方法指导、例文例析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中的写作指导部分;能够课前与同学分享本单元三篇小说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新课教学过程:。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不要因小失大
《谈读书》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 从反面说 全面论证了读书的作用: 凡有所学,
读书可以弥补性格和精神的缺陷 。
皆成性格
《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 认真,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从正面说“不求甚解”也是不因 小失大
⑦全面论证了“不求甚解”同样需 要认真读书,但不能死抠一字一 句、因小失大的道理
第二课段 美在逻辑
知人论世思:辨美第文8课探究《学弈》
核心任务:通过归纳总结课文论述思路及论述方法,制作文艺议论文写作方 法的思维导图。
(一)学习任务 1.归纳总结文艺论文的论述思路和论述方法; 2.总结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不求甚解》《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
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提出“不求甚 解”的新义
读书态度:③ ____虚__心_ 读书方法:④ ____会__意_

提倡虚心的读书态度


做 分
反面:用⑤ 普列汉诺的夫 事例证明观点


正面:用⑥ 诸葛亮的事
例证明观点
不 拘 表
用陆象山的话巩固观点

得结论 强调⑦_重__要__的__书__必须反复阅读
【论证方法】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议论文阅读经验,能够明确观点 和论据,但欠缺逻辑思维,无法清晰地梳理论证思路,运用实证 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仍有不足;同时,缺乏理性 思维,无法有理有据地做出价值判断。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梳理 论述思路、依据实证材料提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尝试运用自己 的价值判断来欣赏作品。因此,论证思路和价值判断是本单元设 计的主要内容。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法学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海燕》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海燕》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海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海燕》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通过描绘海燕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者的崇敬和对事业的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海燕的热爱和对者的敬佩,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散文的阅读和分析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可能对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者的精神风貌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感受者的伟大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海燕的热爱和对者的敬佩,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欣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感受作者对海燕的热爱和对者的敬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海燕的了解和印象,从而引出课文《海燕》。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理解课文大意。

3.精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对海燕的描绘和对者的赞美。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情景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者的生活和精神风貌,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涵盖了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第二单元现代散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第四单元古代诗歌,第五单元现代小说,第六单元文言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各单元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如对文言文的断句、古代诗词的意境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各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提高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等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任务,对各单元知识点有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各单元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选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

16 孤独之旅1.把握小说内容,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2.观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老人说:孤独是生了一大堆儿女,到老了却没有一个留在身边。

老师说:当我站在讲台上,细心打算的课却无法激起学生们学习热忱的时候,我会觉得我成了一个孤独的表演者。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呢?咱们一起沟通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孤独,今日咱们一起来学习《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下主子公杜小康的孤独并且看看他是如何面对孤独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验。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有的生活、优异的成果,使他始终有一种优越感。

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目标导学二:梳理小说情节1.初读文本,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明确:人物:少年杜小康。

环境:远离家乡,孤独偏僻的芦苇荡。

情节: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渐渐成熟、坚毅。

2.再读文本,梳理详细情节。

明确:开端:家道中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共成长。

目标导学三:评析细微环节,品读“孤独”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做上批注,然后共享沟通。

要求:1.依据情节的依次,依次作答。

2.共享的时候,先有感情的读出你找到的句子,留意句中涉及“杜小康”以及指代杜小康的“他”都读作“我”,把“杜雍和”读作“爸爸”或是“父亲”。

品读示例:(1)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我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我尽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站在船上,向后远眺,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九年级语文的学习。

时光飞逝,中考在即,我们在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里该如何做,效率更高些呢?俗话说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我们在学习之前,要先了解考试考什么。

那就要充分研究熟练考试大纲。

二、学业考试试题结构、题型、分值一、积累运用(共28分)1.字音(2分)(选择题)2.字形(2分)(选择题)3.词语(2分)(选择题)4.病句(2分)(选择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5.标点(2分)(选择题)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

6.文学常识(2分)名著阅读(2分)重要的文学常识:主要指古今中外在文学史上重要的、有正面影响的文学方面的作家作品。

(3)识记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

7.名句默写(8分)古代诗文阅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古代诗文中积极向上、富有哲理、给人以审美愉悦、充满正能量的。

8.语言综合运用(3分)9.语言综合运用(3分)二、阅读(42分)(一)古代诗歌(4分) .古代诗文:浅显的,课内外兼顾。

10.理解鉴赏(4分)(二)文言文(15分)11.实词(3分)教材中出现过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2.虚词(2分)(选择题)常见文言虚词14个: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

13.筛选信息(2分)(选择题)14.归纳分析(3分) 15.文言文翻译(5分)(三)论述类文本(8分)论述类文本:议论与说明兼顾。

16.理解(2分) 17.分析综合(4分)18.分析综合(2分)(选择题)(四)文学类文本(15分)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为主。

文学类文本阅读取消了对“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考查,升级为“鉴赏语句”。

作文考查增加了“书写美观”的要求,在评分标准和具体阅卷中将特别体现。

19.分析综合(3分) 20.分析综合(4分)21.鉴赏评价(4分) 22.鉴赏评价(4分)三、作文(50分)作文考查增加了“书写美观”的要求,在评分标准和具体阅卷中将特别体现。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

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研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

掌握语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研究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

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研究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

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三,对学术现状的分析这学期,我在九年级班当语文老师。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容乐观。

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高,独立探究和合作能力也不好。

大多数学生过去都是善于接受的研究者。

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之路任重道远。

根据这学期的情况人教版(人教版)最新版是九年级语文(全卷)上册教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5课《百合花》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5课《百合花》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百合花【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2.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纯洁高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体会人情美和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节描写中使用细腻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难点:层层深入展开对英雄人物通讯员的刻画。

【解决措施】采用提示法及点拨法。

示例导入师:<打出百合花的图片>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百合花的特点,然后出示其象征意义。

那么在现代著名作家茹志鹃的成名小说《百合花》中,它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生:1.欣赏有关百合花的图画。

2.生聆听感悟并走进文本。

(学法指导:激趣导入)【预习检测】师:给加点的字正音撂(liào) 讷讷(nènè) 忸怩(niŭní) 憨憨(hānhān) 执拗(niù)髻(ji) 尴尬(gāngà) 讪讪(shànshàn) 瞅(chôu)挟(xié)嬷嬷(mómó) 砦(zhài) 虔诚(qián) 磕磕绊绊(kē)解释下列词语X皇忸怩憨憨执拗尴尬讪讪虔诚生:1.生读字音并注意字形。

2.生借助注释识记重点词义。

【作者介绍】(学法指导:识记)师:1.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某某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

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2.《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初中语文九年级 15我的叔叔于勒

初中语文九年级 15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人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小说描写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他们在国外发了财的叔叔回家,可当他们意外发现于勒叔叔不过是一个贫穷落魄的小贩时,竟然拒绝和他相认。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于勒的贫富变化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变脸”,深刻揭露了冰冷的亲情关系,发人深省。

二、说教法:1、教学设想:这篇小说的教学,应以人物为中心,在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进而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

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联系实际,对作品的主题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教学重难点:重点:(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曲折巧妙的构思(2)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4、教学方法:(1)线索教学法:抓住“金钱”“称呼”“亲情”三者的变化关系这条主线,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情节,自然地感悟主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以精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应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学习、感悟新知识。

小说故事性强,其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主要人物的结局。

因此小说的阅读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较薄弱,须重点指导。

2、学法指导:①朗读法:这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幽默,因此应将精读与泛读有效结合起来。

②比较法:于勒三次变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迥异的态度变化,以及文中叙事主体“我”与家人对于勒不同态度的对比,都值得玩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它为你平凡的人生添彩!
简析:事物的精彩与否,归根结底看你是否用心去感悟,音乐尤其如此。阅毕全文,作者的才情灵 气跃然纸上,而这份才情灵气正是作者用心使然:作者的才情表现为文中丰富多变的词汇,也表现为 清晰的结构、圆融的首尾。作者的灵气离开了平时生活中对音乐的熟稔与痴迷,是绝对表现不出来 的。本文体现了作者丰厚的音乐素养,显示出和音乐同样高贵的气质。能从音乐中悟出精彩的人,相 信他的人生一定会更精彩!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三语文
四、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 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 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 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 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 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 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 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 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 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 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 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 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 括号)括起来。 五、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就是依据电影艺术的特性,将未来的银幕综合艺术用语言文字予以表达的一种文学形 式。它具有艺术构思的完整性、银幕形象的完整性、动作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的完 整性。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的基础,它对未来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样式等等, 都有明确的规定。它是一种复杂而独立的艺术,具有电影性和文学性的两重性。它是用电影的方法思 维,用文学的方法表达思维的结果,既服从于电影的要求,又具有文学的一切要素。它首先服从电影 美学的要求,它的规律是建立在电影艺术的规律之上的。正因为如此,文学在电影剧本中由于其特殊 的使命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也使得电影剧本成为独特的文学样式。
2.最爱的音乐,精彩的解说。 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支歌曲、一支乐曲、一个光碟、一个作曲家或一个歌手,用生动、优 美的语言介绍给大家,说说你对演唱者(演奏者或作曲家)、作品内涵的理解,你对这支歌曲或乐曲的 感受。 3.集体的力量,共同的心曲。 三年的初中生活,让你感受到了学校、班级集体的温暖,也留下了许多温馨、美好的回忆。如 今,即将毕业,离开心爱的学校、班级,你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创作一首校歌或班歌,来表达你 对学校、班级的浓浓深情。 二、音乐是美的,因此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也应该努力追求“美”,创造“美”。 1.选材要美。 要善于从生活中选取最让你感动的音乐,或者是音乐带给你最深的感触等材料来写,并且要生动 形象地描绘音乐,抒写你对音乐的感受,给人以美的享受。 2.形式要美。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落层次的安排上要美。除了写记叙文外,还可以写散文、诗歌等,力求在 文章的形式上给人以美感。 3.语言要美。 文章尽量多用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语句,多用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句、对偶句,使文章富有文采。
文学常识 一、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
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二、戏剧的种类。 1.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戏曲等。 2.从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 3.从篇幅规模上,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等。 三、戏剧的要素。 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阅读建议 1.了解相关作家及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相关作品背景,即创作背景和作品内
所展现的社会环境,体会作品深刻的社会内涵。 2.把握戏剧冲突,理解戏剧情节在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3.深刻体会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是戏剧作品着力刻画的中心。因
此,把握人物思想性格,显得尤为重要。 4.仔细品读剧本中的关键语句。
感受肖邦用独特的心灵,倾诉一腔爱国柔情;感受贝多芬那双神奇的手,谱写田园之曲,撞击命 运之门;感受柴可夫斯基驾着俄罗斯马车,在静谧的湖畔驻足观赏天鹅起舞;感受舒伯特在流浪途中 的菩提树下,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
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优雅,折射出遥远的巴洛克时代风貌,迸发出远古的文明底蕴;柏辽兹的幻 想曲,奔放洒脱,在古典中引入时尚,在秩序中引入不羁,在传统中引入个性;舒曼的小夜曲,恬静 悠然,在无人打扰的夜晚,安抚你躁动的灵魂,轻吻你伤感的脸颊,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完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三语文
整的生命! 聆听聆听,帕瓦洛蒂的高亢,莎拉布莱曼的轻柔——呵,那是天籁! 徜徉异国音乐的圣地,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与精神,透着一股对音乐的至爱! 精彩音乐,让心灵获得澄净,让人生得到启迪! 窗外清风还在游弋,茶中馥香还在飘溢……朋友,感受这精彩音乐,让它为你黯淡的心灵着色,
单元写作 写作指导
一、音乐的天空是五彩斑斓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三语文
选取写作的内容: 1.难忘的旋律,生动的故事。 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想一想,哪一首歌曲最让你念念不忘?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
想联翩?由此你联想到怎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括乐曲本身的故事,也可以是乐曲与你之间的故 事。
篇目聚焦 《威尼斯商人(节选)》 剧情:夏洛克按约割肉,鲍西娅机敏断案。夏洛克人财两空,一败涂地。 人物:夏洛克(凶残);公爵(慈善);安东尼奥(诚信);巴萨尼奥(义气);鲍西娅(机敏) 矛盾冲突:夏洛克按约要割安东尼奥身上“一磅肉”。 《变脸(节选)》 剧情:水上漂买狗娃——抛弃狗娃——收留狗娃。 人物:水上漂(心地善良,但重男轻女);狗娃(勤劳能干,知恩图报)。 矛盾冲突:狗娃的性别被识破,水上漂是恶是善,狗娃在绝望与希望中挣扎。 语言:用唱词与说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枣儿》 剧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思念父亲,老人与男孩在枣树下各自呼唤自己的亲人同归故乡,来吃家
阿炳的一生因为有了《二泉》不再落寞,《二泉》的底蕴因有了阿炳的执著而不再平凡。在苍穹之 下,太湖边上,一位盲人在抚琴独忧,用悲戚的琴声控诉社会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让阿 炳怆然神伤的眼睛,迸发出坚毅与力量!
驻足民族音乐的殿堂,沉甸甸的心中仿佛释放出阳春白雪的典雅、黄钟大吕的雄浑……音乐换了 一曲又一曲,精彩还在继续——
范文导引 精彩音乐 (一考生)
轻轻地,打开一扇窗;静静地,啜饮一口茶。旋动电钮,我与窗外清风、茶中馥香一道,享受精 彩音乐!
听高山的巍峨,听流水的潺潺,七弦古琴的韵律使伯牙与子期成为人生的知音,寻寻觅觅惆惆怅 帐的琴弦拨出一曲曲佳音妙曲,道出一段段故事旧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一生也为这音乐抹上了魅力与光彩,聆听着,叫人情不自禁去追溯那段凄 美的爱情,神往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流连那倾注了太多思念的楼台……回环之余,《梁祝》成了不屈 于封建礼教的最强音。
乡的“枣儿”。 人物:老人(生活孤寂,思念儿子);男孩(思念父亲,纯真可爱)。 结构线索:枣儿。 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音乐之声(节选)》 剧情: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注重礼仪,跑到野外唱歌,于是院长就玛丽亚的修女资格问题
征询意见。 人物:玛丽亚(自由活泼,热爱唱歌)。 矛盾冲突: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之间的矛盾。 两个场景:第一,萨尔茨堡的野外;第二,修道院内。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三语文
第四单元 学法指导 单元梳理 单元重点
1.了解并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知识。 2.学习并体会戏剧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仔细揣摩并 领会戏剧语言的潜台词。 3.了解电影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体会电影剧本通过人物动作、表情以及环 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4.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5.培养并提高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