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道法自然_老子哲学思想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期(总第76期)
2009年10月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ct .2009
No .5(Serial No .76)
·
32·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
—老子哲学思想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施红斌
(苏州工艺美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老子思想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
要的启示,本文分析其中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和以人为本等思想内涵,从中得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09)05-0032-03
收稿日期:2009-09-11
作者简介:施红斌(1982—),男,安徽无为人,苏州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辅导员、助教。《老子》又名《道德经》, 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一部扛鼎之作。长期以来,《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得到广泛关注,而其中蕴含的社会管理思想却相对受到忽视。然而, 老子身为周王朝的史官,对当时社会管理行为的种种弊端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加之他中年“避祸于鲁”,晚年又“流难于秦”,也使他能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思考整个社会,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管理思想体系。本文分析老子的哲学思想内涵,从而从中得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启示。
一、老子哲学思想内涵(一)无为而治
“无为”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成功而非居。”(《老子》第十二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在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同时也是作为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间一切运动总规律的“道”中,包含“有”和“无”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比“有”更加根本,《老子》第一章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因此,老子在其著述中一再强调“无为而治”。如第二章中说,“胜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中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二十九章中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五十七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些都是老子为当时的
统治者所提出的治国方略,是其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如果说“无”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那么在此基础上的“无为”则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在老子看来,无为之道是最高的统治、管理艺术和手段。“无为”所指,首先是作为管理者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胡乱作为。“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而是应循序渐进,“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不能急躁冒进,“轻者失根,躁者失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无为”所指,其次是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坐进此道”,让手下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让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可见,“无为”并非主张“不为”,而是不违反自然规律妄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顺应自然本身固有的规律,顺应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追求以勉强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并妄图改变自然规律,不为了追求欲望而背离自然规律,而是按照规律办事。
(二)道法自然
管理有无章法可循?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居于核心地位,老子的道,首先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在他看来,道是一个先天的、独立的、不可名状的存在,是“天下之母”,万物之根。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然“无为”非“不为”,而是循照规律地“为”,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说到“道”。“道”可以说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例如,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是空虚
无形的,但却永远用不尽。它非常渊深,好像是万物的根本,它非常深暗,好像是存在的。我不知道它是由谁产生的,好像在上帝之先就已经存在了。它是万物的根本,一切事物都产生于道,在管理活动中,只要采取合乎有机整体自然本性的具体措施,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即服从自然法则。自然是道的最高原则,是道的本体、本性,由道生出的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人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要服从自然的法则。因此,万事万物都要顺其自然,让它们自然发展而不加以干涉。在《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正是对“道法自然”的诠释。
(三)以人为本
《老子》第三十九章说“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意思是说,高贵者必须是以低贱者为根本的,高高在上者是以下者为基础的,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下层,对于下层不能有丝毫的轻视,老子的管理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以人为本的特征。《老子》第四十九章指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里是说有道的圣人,是常常没有私心的,他们是以百姓之心为心,即一个好的统治者必须以百姓的心为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管理者应该淡化自己固定的意志,而总是应该以被管理者的意志为意志、以善待民、以诚待人。《老子》第七十五章说:“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这里分析了当时人民饥饿和百姓不治的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的过分有为,即对百姓过度地剥削和压榨,从而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抗。人民之所以不怕死,就在于统治者过着太富裕的生活,而人民则太贫穷,人民为了生活得好,所以不怕死。因此,要解决人民的饥饿问题和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以人为本,关心人民,让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然而然地发展,即实行他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老子这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质上也就是以道为本,即按照社会和人本身的规律来进行管理,要顺其自然,而不能妄加干涉、过分有为,这是他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思想的具体运用和表现。
二、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无为而治,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无为”即无违,即有所不为,“无为”是一个普遍使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不论是政治管理,经济管理或是社会文化管理。“无为”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意味着对各种活动减少束缚、干预,从而促进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无为”的管理创造更加活跃的局面。从领导艺术看,“无为”就是要求领导者善于抓大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机构与人员,各尽其力,各展所长,领导者看似清闲,却能取得最佳效果。反之,领导者事必躬亲,往往会顾此失彼,贻误大局,而其下属则会受到束缚,产生依赖心理,失去工作责任感。可见,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出世哲学,是保守消极、避世颓废的人生哲学,相反,它是一种强烈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入世哲学。当然,虽然“无为”并非“不为”,但是在追求“无为而治”的过程中,管理者还是必须要谨防出现“不为”现象,因为“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坚持履行自身职责,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甚至一些冲突事件,其中绝大多数和现在某些管理部门或者管理者职责履行不到位有重要关系。对当今青少年而言,汲取老子“无为”思想精华,则是指要加强自我管理,遵从学习、生活、工作乃至自然界的各种规律。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同学的行为或思想是不遵从规律的,如放松自我管理,不刻苦学习却想得到好的成绩;不讲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彻夜沉溺于网吧、游戏厅,白天却昏昏欲睡;与人交际有时缺少从对方立场出发的换位思考;贪小便宜或轻信他人,难以透过假象识别事情的本质;学习、工作关系有时难以兼顾;工作有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等,如此行事,出现失败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道法自然,遵循学生管理规律
学生管理工作虽然纷繁芜杂,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要讲求工作策略,有时甚至还要会以退为进。老子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度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也就是说,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种策略,在管理思想上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个问题上,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含着内敛,往往富于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这说明讲究策略的运用,天下没有不懂的,但要做好却很不容易。对于事物的复杂多变,老子强调“慎终如始”,小事端往往会酿成大事故,所以老子更加强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所以,道家主张的顺其自然的无为管理模式,同现代管理科学的自动化管理思想有着十分贴近的地方。在现代管理中,很多事情都应顺其自然而成,切不可人为地勉强,违背自然法则,没有不失败的。反正工作也不是一时学生管理措施必须符合学生工作的规律。一方面管理者应该顺其自然而“为”,即坚持履行分内职责。另一方面,管理者应顺其自然而“不为”,也就是应当遵循事态发展的趋势及其自身规律,不侵犯被管理者的自主权。管理者力求“到位”而不“越位”,做到恰到好处,“顺其自然”,顺应“生”心,才能达到“治大国,若烹小鲜”。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