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道法自然_老子哲学思想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合集下载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谦逊守静、无为而治等原则。

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进行自我修养。

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老子的道家思想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引导他们注重内心修养,从而更好地面对外部压力和困难。

在校大学生应当学习老子的处世哲学,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当今在校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在校大学生、自然无为观念、谦逊守静、无为而治、自我修养、社会挑战、内心修养、处世哲学、自我提升、成长。

1. 引言1.1 介绍老子及其道家思想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品《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道”这种无形无象的本原所造成,道是无法言喻的,但可以感知和领会。

老子提倡的“道”是一个包容万物、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追随自然、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界的法则而不强求,即所谓的“自然无为”。

老子的道家思想注重谦逊守静,主张能够安静地谦卑自持,不张扬自我,不争不辩,保持内心平和与清静。

老子认为,只有守静养气,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

他强调在世事纷扰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谦逊守静、无为而治,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应当注重内心修养,追随道家思想的教义,以求得自我提升和成长。

1.2 分析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现状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世思想家、文化人以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自然和谐,反对雕琢和强加的行为,强调返璞归真,反对炫耀和虚伪。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中,老子的道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关于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即强调不要追求过度的功利和利益,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随遇而安,不要过度的追求虚荣和地位。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等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和追求,而老子的思想则告诫大家不要追求过多的物质,而要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天道。

这对于校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纾解压力,调整心态的重要方法。

在追求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时,不要过度焦虑和追求,相信“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也许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平和、自在。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反对雕琢和强加的行为。

在当今社会,很多时候,大学生们可能会迷失在各种社交网络的舆论风暴中,追求名利和虚荣,而忽略了最本真的自己。

老子的思想就是要我们返璞归真,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对当今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不要被外界的知识、技能等所束缚,要放慢节奏,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本真的性格,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样的自然和谐的态度,不仅可以使自己更加舒适地面对社会的变化和挑战,也会让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真实和舒展。

老子的道家思想反对炫耀和虚伪,强调返璞归真。

在当今社会,很多时候,大学生们可能会为了追求虚荣和地位,而过度追求名利。

而老子的思想则告诉我们不要追求虚荣,要保持真实,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在校大学生们,尤其是面临着激烈的学术和就业竞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虚荣心和功利心。

而要应对这种现象,老子的思想则是要告诉我们,不要虚荣,真正的目标是返璞归真,修身养性,这也会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更加从容自在。

老子教育思想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老子教育思想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老子教育思想在学生管理中的合 理利用,将使教师的管理水平提高一 个新的高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 效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我们的教育变得 轻松而愉快。
(作者单位:河南省鹿邑县老Hale Waihona Puke 台 中学)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老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学生管理的启示 第一,任何教师都要以教学生“学
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责,重视学生 终身学习的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提 出,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 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这些都表 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教师,很重 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实施核 心素养教育,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具备“学 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善于及时 更新知识结构的新型人才。
第三,加强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 育。如果从德育的角度来理解老子的 本意,一个注重道德修养的人应当善 于支配物质生活,不迷恋于物质利益, 不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更注重精 神生活的充实。我们教育学生,既要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人类作贡献,同时 也应支持对个人名利的追求。
第四,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 心灵的窗户。
实践者说 75 Speaking By Practitioners
老子教育思想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文│罗卫东
老 子 是 我 国 古 代 伟 大 的 思 想 家, 《德道经》一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 涵盖宇宙论、人生观、辩证法、社会学、 养生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 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本 文就老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学生管理 的启示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得到 大家的帮助。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 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 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 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美 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 引导的。教师的爱心能使少年更健康 地成长。对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 教师的爱心特别要表现在锤炼其意志, 帮助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对 有生理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教 师 的 爱 特 别 要 表 现 在 关 心 和 体 贴 上, 使之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1. 引言1.1 老子的道家思想简介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文化名人,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老子著有《道德经》,对于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贪婪不足,不要强求功名利禄,要自觉克制个人欲望,保持心灵的平静与空灵。

老子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人应当顺势而为,顺着自然法则生活,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超然。

老子的思想强调了“至柔克刚”、“以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注重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心灵的空灵。

在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挑战困境时,老子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理解和运用老子的道家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心态,应对人生的挑战,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1.2 老子的为人处世哲学老子的为人处世哲学强调了谦逊、宽容和无为的原则。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尊重自然,在生活中顺应自然的规律。

老子主张人们应该放下自我,不与他人争斗,不自我矜夸,保持谦逊和淡泊的态度。

他认为,柔弱的力量可以克服坚强的力量,而内心的平静与心灵的空灵才是真正的富足和满足。

在老子看来,为人处世就是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以柔克刚,保持谦逊。

这种态度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老子的哲学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心灵的空灵,这种心境可以让人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外部的压力和诱惑所迷惑。

老子的为人处世哲学提倡一种谦逊宽容的生活态度,强调顺应自然、以柔克刚、不争不矜夸。

这些原则对当今在校大学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心灵的空灵。

在求学生涯中,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道家思想,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保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

2. 正文2.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老子在道家思想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前言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们所不可避免的。

而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此时,我们可以从老子的“无为”思想中汲取灵感,来指导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关键词汇。

而它并不是指无所作为或懒惰的表现,而是指“无为而治”,也就是以不强迫、不命令、不干预、不居功为治理方法。

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事物,倡导“顺应自然、随缘而安”的心态,而不是强行干预和策划。

“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尊重大学生的选择自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尊重大学生的思想和选择自由。

大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他们有权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

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空间和自由,而不是过于干预和指导。

只有做到开放、自由,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老子思想中强调“知足常乐”,“安贫乐道”,“淡泊名利”,这些思想与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指导他们从内心深处去摒弃功利性和虚荣心,获得真正的学习成果和生活成长。

倡导“顺应自然”的心态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工作做不好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和内心的变化。

而这种工作方法不仅会让大学生失去兴趣,而且可能会产生压力和排斥。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顺应自然”的心态,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老子思想中“无为”思想的价值和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可谓深远。

我们在思想和实践中,应该在尊重自由和鼓励自主学习中,更加注重人性、尊重事物和顺应自然。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观和处世智慧的思考,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顺应自然、谦逊自律,与其说是不作为,不如说是在做中无为。

他提倡顺势而为,认为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反对攀比竞争,主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真正的自我修养。

对待权力和名利,他提倡淡泊,认为贪婪和功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

大学生应该学习老子的谦逊、自律和无为而治的智慧,以平和的心态应对挑战,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内心修养。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人生观、大学生、无为而治、顺势而为、自然、自我修养、攀比竞争、权力、名利、淡泊、借鉴意义、谦逊、自律、智慧。

1. 引言1.1 老子对人生观的思考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对人生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老子认为人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他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操之过刚的方式来处理事务,避免强行干预,以此来实现事物的自然运转和最大效果。

老子认为,人生何其短暂,世事难料,因此应该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要贪图名利和权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他主张顺势而为,随遇而安,不必逆流而动,不必强求成功和得失,只需顺势而行,顺其自然,秉持一颗淡泊的心态。

老子的人生观对当今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升学、就业等问题也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老子的思想提醒他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过分攀比和竞争,要顺势而为,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坚韧。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面对挑战,也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1.2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的启示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古代,其对当今大学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如应付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追求名利的欲望等。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摘要在老子思想中,“管理”不是一种对人或物的制约或管束,而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使人或物能顺其本性得到合乎天道自然的发展方式,透过扫除组织、制度中的人为造作,以及消融领导者的有心妄为,而促使所欲管理的人、事、物均能达到自然和谐的运作模式。

这一思想对教育管理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无为;无不为;教育管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指导下,我国教育界进入了全面改革与开放的历史新阶段,现代西方各种教育管理理论、制度也随之通过各种媒体与途径传播到了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对于我国原有的管理思想和体制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西方的管理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其中的理性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主体精神,现代“科学主义”的泛滥;工具理性的膨胀正是理性主义的延续和发展。

然而,中国的管理是东方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积淀下来的特有价值观、道德和思维定势,其中重人伦、重和谐、重传统是管理思想中最突出的特点,教育管理也受这一特点的深刻影响。

这也是在把一个“异质”的西方管理思想借鉴、内化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框架中时所绝不能忽视的一点。

因而,在对教育管理这一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时,注重考察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应该是十分必要的。

仅五千余言的《老子》[1]一书蕴含的丰富管理的蕴义,尤其是其中备受推崇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教育管理研究带来了有益启发。

本文试图从教育管理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思想的深刻意蕴。

一、“无为而无不为”的基本含义在老子思想中,“管理”作一种实践的原则,乃是透过消除掉不必要的干预,以及任意的决策手段,而达到使组织能有效运作的实践原则。

换言之,所谓的无为,作为一种管理原则,乃是一种去掉人为造作的修养功夫与管理法则。

由此而言,无为乃是弃除决策者的有为妄作,由此达到万物皆能自身自长的无为境界。

因而“无为而无不为”乃是老子管理思想中最核心的原则。

老子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启发

老子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启发

领导科学论坛老子所处的西周晚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列强争霸,是一个在政治方面过度“作为”的时代。

思想界也异常活跃,诸子百家兴起,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始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理念,主张道法自然、遵循自然法则,对统治者的种种礼仪规章制度提出矫正,对为政者在治理天下过程中过度作为深感疑虑,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治理策略,这对于当代社会治理包括对学校的管理,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的启示作用。

一、无为:老子治理社会的思想核心老子所处的社会时代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诸侯纷争不断。

老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统治者们在政治方面过度作为,即所谓“民之难,以其上之有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产生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治理观念。

老子针对当时纷乱的社会现实,提出道法自然、顺天而为,在治国理政治方面要“无为”,治国者不能渗透个人私欲。

同时,老子还提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认为圣人治国,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为理想的治国状态。

“无为”并非毫无作为,而是不能胡作非为,要遵循规律而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同时,“无为”也指治国“无事”,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应该力求避免战争,省却繁琐的礼仪祭祀等。

老子提倡“以无事取天下”,认为统治者规定的律令越多,越是限制百姓自由,越是违背了天地自然之法,这样更易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统治者“无为”则天下者无事,这是老子所强调的治理社会的核心主张。

哲学家对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解也各有不【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老子社会治理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6-GH-2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军法,周口师范学院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老子文化和高等教育管理。

老子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启发□李军法【摘要】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无为”的社会治理思想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对社会的教化与规范从政者行为都有着宝贵的引领意义,影响中国社会至深至远。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之一。


家思想强调以“道”为中心,追求“无为而治”,提倡“柔弱胜刚强”,主张“自然无为”,注重“清静无为”,反对急功近利和浮躁无谋。

这些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当今
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和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道家思想强调以“道”为中心。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在人的生活中,道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在追求个人发展和成就的道路上,我们
应该以“道”为根本,以道德修养和品德修养为中心,不卑不亢地行事。

对当今在校大学
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道”为中心,追求心灵的提升和自我完善,以道德修养和品德修养为重要目标,培养高尚的品质和道德品格。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主张“自然无为”,注重“清静无为”。

在老子看来,要治
理社会,要执政施政,不应该过分干预,而应该顺应自然,宽容万物,保持清静无为的态度。

对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也应该懂得“无为而治”的道理,不要过分追求成功和名利,不要过分干预他人,要学会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以“清静无为”的态度面
对挑战和困难。

老子主张“柔弱胜刚强”,反对急功近利和浮躁无谋。

在老子看来,柔弱可以战胜刚强,弱者可以克制强者。

对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也应该懂得“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不
要一味追求权利和胜利,要学会柔性处事,柔弱却不失坚韧,温和却不失坚定。

要做到不急
功近利,不浮躁无谋, 培养自己的内涵, 追求永恒的价值.。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作者:梁瑶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5年第4期梁瑶(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思想领域面临着外来价值观的极大冲击,作为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命的大学生,其价值观认知直接决定其能否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极其有必要吸收老子的这种“无为”哲学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

本文通过对老子“无为”思想内涵的阐释,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大学教师和辅导员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老子;“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I:10.16083/ki.22-1296/g4.2015.04.022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48—02收稿日期:2014—10—28作者简介:梁瑶(1994—),女,辽宁朝阳人。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一)“无为”绝不是放任自流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无所作为,相反,其深刻含义是决不能放任自流。

作为一个统治者,如果事必躬亲,面面俱到,那他的下属就会无事可做;如果他管理过度,下属就不能发挥出其自身才能。

只要君主“无为”,不表现出其喜怒哀乐,下属就无法迎合君主的喜好做事,也就只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期赢得君主的青睐。

真正的君主应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同时,老子的“无为”思想还意味着对自我严格约束,不放任自流,即告诉人们去除私欲。

《道德经》第十九章中的“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讲的就是要去除私欲。

老子讲求“道法自然”,因为在自然的状态下是没有私心的,是按照自然的状态发展,是积极“无为”的。

《道德经》第三章中提到“不可见欲,使民心不乱”,意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遇见很多让人心生占有欲的东西,而“不可见欲”,就是隔除引发人们贪欲的失误,拥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浅析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浅析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浅析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无为而治就是要求管理者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决策,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反对瞎指挥,鼓励下属按管理规律办事。

这是“道法自然”的观点在管理思想上的反映。

老子思想的精髓是“无为”思想。

一切顺乎自然,既反对生活上的奢侈享受,又反对政治上的标新立异。

老子崇尚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把自然抬到最高的地位,最后总归到自然上。

五千言《道德经》简直是一部自然赞美诗。

既是崇尚自然,凡属于“自然”的都是好的,一经人为便不好了,这样他当然要主张“无为”。

老子认为,正是尊重了事物的必然,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结果,才使事情得以成功。

而背离了这一原则,则导致事情的失败。

我们要肯定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积极性,肯定其要求统治者治国要承认客观、尊重自然、顺乎民心民意、不逆潮流而动的合理性,但决不是肯定老子的一切听凭自然、放任自流、放弃任何管理的消极因素。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老子主张无为,不是消极无为,恰恰是透过无为,不干扰、不强制、不苛求、不勉强他人,而让所有万物能够顺乎自然,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从而达到无不为。

而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管理和管理者都有其特定的职能。

现代管理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应该什么都管,无所不为。

而应当分清哪些该“为”,哪些应该“无为”,而最后又能达到“无不为”。

因而,作为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是深刻的。

具体来说,这一启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

“无为”就是不要勉强地去干那些悖于自然的事,悖于规律的事,而是要顺乎自然,遵循规律。

“无为”的另一个涵义是不要干预过多。

任何管理都不意味着过多的干预,必须留有余地,任其“自化”。

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当狗。

”“圣人”也是不偏爱的,任凭百姓自己去发展。

事实证明,那种把管理理解为包办代替,横加干预的做法,其结果都是把事情“管死”。

道德经在工作中给我们的启发

道德经在工作中给我们的启发

道德经在工作中给我们的启发《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著,它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虽然《道德经》主要讨论的是个人修养、社会政治和宇宙自然的哲学问题,但其中的一些思想也可以在工作和职业领域中给我们启发。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启发点:1.无为而治:《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即不刻意作为,让事物自然发展。

在工作中,这可以启发我们遵循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给予团队和员工足够的自由度和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上善若水:老子以水为喻,说明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能够适应环境,滋养万物而不争。

这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像水一样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同时保持谦逊和包容的态度。

3.道法自然:《道德经》强调一切事物都应该遵循自然法则。

在工作中,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和计划,不要违背自然法则。

4.柔弱胜刚强: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往往更能长久,而刚强的东西则容易折断。

这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保持谦逊和灵活,不要过于强硬和固执,要学会以柔克刚。

5.知足常乐:《道德经》告诫人们要知足,不要贪得无厌。

在工作中,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满足,珍惜现有的成就和机会,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和权力。

6.功成身退:老子提倡在事情成功后要懂得退让,不居功自傲。

这启发我们在工作中要懂得适时的退让和放弃,不要过于执着于个人的成就和地位。

7.不争之德:《道德经》提倡不争,认为不争是最高的品德。

在工作中,这可以启发我们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冲突,以合作和共赢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8.为而不争:虽然不争,但《道德经》也强调要积极作为。

这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工作,但不要过于争强好胜,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和谐的心态。

总之,《道德经》中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工作和职业领域中给我们启发,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工作关系、应对挑战和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发展。

试论老子“无为而治”对小学教育实践的启示

试论老子“无为而治”对小学教育实践的启示

试论老子“无为而治”对小学教育实践的启示摘要: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无为”。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敬重和顺应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始终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和个性,引导、激发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同时,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基础”,引导教师懂得谦虚生德性,有德行,才能“润化学生”、包容万物。

关键词:无为而治;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学生发展为中心;策略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无为”。

于国家而言:倡导小国寡民,顺应“天道”,政府不过多干预老百姓的自然社会;主政者不妄为、不乱为,无欲而不争,不争则止战事,则天下太平。

于百姓而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顺应自然而生活,生生不息。

老子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种“无为”思想在教育管理及教育实践工作中具有重要启示:一、道法自然——教育工作的思考。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敬重和顺应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学生的自然天性(身心发展水平)而展开。

首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的开展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能力,分年龄、分阶段,循序渐进开展教育。

充分尊重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发现、引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性发挥。

要做到发现和激发学生兴趣,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断学习,永远站在知识的前沿,具有丰富的见识。

如果老师对读书、对学习知识不感兴趣,又怎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呢?所谓,言传不如身教。

一群不读书的人在教一群读书的人知识,不是很可笑吗?所以,老师要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习惯。

简析老子思想在班级管理的运用

简析老子思想在班级管理的运用

简析老子思想在班级管理的运用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老子》不但是一部哲学书、从政书、兵法书,更是一本管理科学的书。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如领导、计划、组织等在这部书中都有所涉及。

本文汲取老子思想的部分精髓,结合班级管理进行实践,从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1 透视“道法自然”看规律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

他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反复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应该遵从天道,顺应自然,实践无为。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它们都遵循着道所固有的规律运动。

班主任怎样才能把握好班级的发展方向,提高管理质量呢?沿用至今,“道法自然”对班级管理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操作。

例如在前段时间,校园的男生群里盛传着一首童谣:“一二啪啪,一二打;一二啪啪;一二用力。

”不但内容令人费解,配上动作后,更有一种潜在的暴力倾向。

有的老师直接在班里明文规定不允许再玩这种游戏。

可令行不止,孩子们私下里玩得更狂热了。

我班的学生也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为什么对这样的童谣特别热衷呢?为此,我特别召开了一次主题队会。

“同学们,最近我们班的许多男生都在玩一种新游戏,老师也不想落后。

有谁愿意把这个新玩法介绍给老师吗?”孩子们看我一副情真意切的样子,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要给我当“老师”。

我叫起了两个平时最贪玩的孩子,因为是给老师当“老师”,他们竟都腼腆了起来。

“一二啪啪……”“等等等等,什么叫啪啪啊?”我一脸疑惑叫住了他们。

教室里哄堂大笑。

“老师,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啊?”几个胆大的孩子竟质问起我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嘛。

小毅,还是你给我解答这个疑问吧。

”没想到这还难倒了他,“其实我也不知道,应该是一种能量,你先储藏这种能量,待会才可以把对手杀死。

”“哦,原来是这样。

这游戏好玩是挺好玩的,可惜有点伤同学间的和气。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即李耳,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与时俱进”、“知足常乐”,这些思想对我们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处世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给当今在校大学生提供很大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在忙碌地追求成功,渴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激烈的就业竞争时,我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此时,可以借鉴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学会放下对外界的过分执着和追求,摒弃功利心态,不刻意追求成功,而是顺其自然,随缘而行。

这样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使心境更加平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老子的“与时俱进”思想也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老子主张“随时而变,相机而行”,这意味着学会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变通和适应。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大学生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也要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老子的“知足常乐”思想也对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和人生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老子认为,“知足常乐”是做人的根本,既要知道止足,也要懂得知足。

大学生身处于求学阶段,应该明白“知足”是一种追求,懂得知足是一种智慧。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贪图虚荣,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不要因为别人的成功而自卑,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如意而怨天尤人。

只有心怀感恩,知足常乐,才能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宽广,更加淡定从容,更加享受生活的乐趣。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无为而治”、“与时俱进”、“知足常乐”等思想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人情、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老子的道家思想出发,探讨这些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他认为“无为”并非真正的无为,而是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地做事。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要急功近利。

在学习方面,不要只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自然的过程,顺其自然地领悟和掌握知识。

在生活方面,不要刻意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应该顺应自然的节奏,享受生活的美好。

老子提倡“无欲”和“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欲望和功利的追求会让人迷失自我,导致心灵上的空虚和焦虑。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社会竞争压力大,各种欲望和功利的诱惑也是难以避免的。

学生要学会放下欲望,不要为了虚荣和利益而迷失方向,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应自然地看待一切。

老子提出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观点,他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张口说话,而口若悬河的人往往是无知的。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要谦逊,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味地自以为是,张扬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方面,要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生活方面,要懂得谦逊和包容,不要自大和狂妄地对待他人。

老子提出了“知止”和“守静”的观点,他认为人应该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要守住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要懂得适度,不要为了功利而失去初心,要守住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学习方面,不要陷入竞争的泥淖和虚荣的追求,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踏实地向前迈进。

在生活方面,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迷失自我,要守住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过好每一天。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家,也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国人的处世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从老子的道家思想出发,探讨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他所提倡的“无为而治”、“虚心谨慎”等观念,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不作为。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断被灌输着“拼搏”、“奋斗”的理念,而这些理念使得大学生们变得焦虑、急躁、不安。

老子的“无为而治”告诉我们,顺势而为,顺其自然,让事情按照自然的规律来进行,不急于求成,节约精力,这对大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大学生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可以通过顺应自然的规律,更好地释放自己的压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仅能更好地保持心理平衡,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老子强调“虚心谨慎”,主张“以柔克刚”。

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向他人学习,甚至对批评和建议抗拒。

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虚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只有虚心谨慎,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吸取他人的优点。

在校大学生们应该在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保持谦虚之心,多向他人学习,多听取他人意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做到以柔克刚,遇事冷静应对,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他们常常在飞速的奔波中,忘记了心灵的栖息。

而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内心平和宁静,才能有所作为,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在校大学生们应该通过冥想、读书、运动等方式,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无为而治、虚心谨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些思想都对大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老子“无为而治”对中学管理的启示

老子“无为而治”对中学管理的启示
事 1 一 r j 丁 : 无 为而 治 ” 对 中Hale Waihona Puke 管理 的启 示 马 雷
摘 要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我 们先进 的社会 而言借鉴 意义 毫无疑 问值得肯定 ,不过并 不是每 个时代每个人 都能深刻理解和把握 这一思想的价值含义 ,也就谈不上很 好的贯彻 到实际事务 中了。本文 准备梳理一下现令 中学管理 中各种违反这 一价值 思想的具体 问题。
关 键 词 :老 子 ;无 为 而 治 ; 中学 管理
老子言 :“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 自然” ( 《 道德经》第二 十五章) 。“ 道 ”亦 即 “自然” 。因此 ,顺道 而为则意在要求顺 应 自然 , 不过度 干涉 ,尊重 事物发展 的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不 主观妄为 。本 人认 为,班级 管理者坚持顺 道而 为原则 是施 行 “ 无 为而 治” 的关 键所 在 。班级管理 者以 “ 无 为” 治班 ,必 须顺 道而为 ,从 规律 出发顺 应 自 然 ,该 为则为不该为则不为 ,才能 真正做到 “ 无 为而治” 。而要 坚持顺 道而为原则 ,则要求教育管理者做到顺应社会发展规律 、教育 发展规律 及 中学生 的心理发展规律 ,坚持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的教育方 针 ,才能 带 动 班 级 向更 好 更 快 发 展 。 1 .顺应社会 的发展规律 在这个 E l 新月异 的时代 ,社会在不断发展 ,而人不进则退 。作 为教 育管理者 ,只有顺 应时代 的教 育潮 流 ,更新 观念 ,只有 走在 学生 的前 面 ,才能更透彻 的了解学生 的身心特点 。从而高瞻远瞩 ,积极 主动的实 施教育管理计划 ,获得学生 的喜爱与尊重 。固步 自封 、闭 门造 车的传统 观念 ,已经不适用 当今的社会 。当前 ,学校的领导层 应该改变原有 的过 时的观念 ,从 中学班级管理 的体制上人手 ,将人为化的管理从 制度 、措 施上逐步体现为人性化的班级管理体制。不以规章制度为 中心 ,而 以人 为 中心 ,采取非强制 性的方 式 ,把学 校 的意 志变为学 生 个人 的 自觉 行 动。其次 ,在班级管理工作 评价 机 制上 ,学 校 也应该 多 参考 各 国、各 地 、各校的管理经验 ,从而构建独属于 自己的符合 自身长远发展 的科 学 的工作评价机制 。可 以将学校部 门领导的评价 、班主任 自我评 价、学生 评价 、科任老师评价 和家长评 价 结合起 来 ,并 且从工 作 态度 和管理 思 想 ,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管理方法 ,工作结果和工作 过程 ,评价教 师和 评价学生等方面 ,综 合考 虑班 主任 的工作 成绩 。再者 ,班 主任 也 只有 “ 走出去”,走 出原 有的、狭 隘的教育 圈 ,积极投入社会 ,才能认清当前 教育形势 ,跟上时代步伐。主动了解最新教育动态 ,多向一些优秀班 主 任学习成功经验 ,多听当代优秀教育家的讲座 ,多思考 ,多实践 ,才 能 在面对一些棘手的班级工作问题时 ,更 及时有 效的妥善解决 。 理智向度。包括班主任工作特需的专业 知识 与理 念 ,是影响班 主任 工作 的理 性 因素 。班 主任 比一 般 科任 教 师更 需 要 了解 “ 德 育 原理 ”、 “ 班 主任学 ” 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需要掌握 “ 班级管理学 ” 和 “ 班 主任 工作行 为学” 的相关 理论知识 ,并逐 步运用到学生教育和班集体 建 设与管理之中 ,形成 自己的工作风格。而正确 的班级 管理 目的观 、先 进 的师生关系观 、辨证的群体与个 体发展关 系观 等都是班 主任应具备 的教 育管 理理念 。 能力向度。班主任不 同于科 任教 师的是 要对 班集 体进行 建设 与 管 理。要 协调 各科教学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指导校外 课外活动 ,联 系 家庭 与社 区教 育等等。因此 ,其组 织管理 能力相对要强 ,并 且要求具备 教育 管理的技巧。如把握正确 的班级管 理内容 ,从学 生终身发 展 出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期(总第76期)2009年10月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ct .2009No .5(Serial No .76)·32·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老子哲学思想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施红斌(苏州工艺美院,江苏 苏州 215104)摘 要:老子思想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分析其中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和以人为本等思想内涵,从中得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09)05-0032-03收稿日期:2009-09-11作者简介:施红斌(1982—),男,安徽无为人,苏州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辅导员、助教。

《老子》又名《道德经》, 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一部扛鼎之作。

长期以来,《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得到广泛关注,而其中蕴含的社会管理思想却相对受到忽视。

然而, 老子身为周王朝的史官,对当时社会管理行为的种种弊端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加之他中年“避祸于鲁”,晚年又“流难于秦”,也使他能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思考整个社会,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管理思想体系。

本文分析老子的哲学思想内涵,从而从中得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启示。

一、老子哲学思想内涵(一)无为而治“无为”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成功而非居。

”(《老子》第十二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在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同时也是作为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间一切运动总规律的“道”中,包含“有”和“无”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比“有”更加根本,《老子》第一章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因此,老子在其著述中一再强调“无为而治”。

如第二章中说,“胜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中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二十九章中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五十七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些都是老子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提出的治国方略,是其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

如果说“无”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那么在此基础上的“无为”则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在老子看来,无为之道是最高的统治、管理艺术和手段。

“无为”所指,首先是作为管理者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胡乱作为。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而是应循序渐进,“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不能急躁冒进,“轻者失根,躁者失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无为”所指,其次是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坐进此道”,让手下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让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

可见,“无为”并非主张“不为”,而是不违反自然规律妄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顺应自然本身固有的规律,顺应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追求以勉强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并妄图改变自然规律,不为了追求欲望而背离自然规律,而是按照规律办事。

(二)道法自然管理有无章法可循?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居于核心地位,老子的道,首先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在他看来,道是一个先天的、独立的、不可名状的存在,是“天下之母”,万物之根。

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既然“无为”非“不为”,而是循照规律地“为”,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说到“道”。

“道”可以说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

例如,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却永远用不尽。

它非常渊深,好像是万物的根本,它非常深暗,好像是存在的。

我不知道它是由谁产生的,好像在上帝之先就已经存在了。

它是万物的根本,一切事物都产生于道,在管理活动中,只要采取合乎有机整体自然本性的具体措施,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即服从自然法则。

自然是道的最高原则,是道的本体、本性,由道生出的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人为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要服从自然的法则。

因此,万事万物都要顺其自然,让它们自然发展而不加以干涉。

在《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正是对“道法自然”的诠释。

(三)以人为本《老子》第三十九章说“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意思是说,高贵者必须是以低贱者为根本的,高高在上者是以下者为基础的,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下层,对于下层不能有丝毫的轻视,老子的管理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以人为本的特征。

《老子》第四十九章指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这里是说有道的圣人,是常常没有私心的,他们是以百姓之心为心,即一个好的统治者必须以百姓的心为心。

也就是我们所说,管理者应该淡化自己固定的意志,而总是应该以被管理者的意志为意志、以善待民、以诚待人。

《老子》第七十五章说:“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老子这里分析了当时人民饥饿和百姓不治的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的过分有为,即对百姓过度地剥削和压榨,从而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抗。

人民之所以不怕死,就在于统治者过着太富裕的生活,而人民则太贫穷,人民为了生活得好,所以不怕死。

因此,要解决人民的饥饿问题和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以人为本,关心人民,让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然而然地发展,即实行他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老子这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质上也就是以道为本,即按照社会和人本身的规律来进行管理,要顺其自然,而不能妄加干涉、过分有为,这是他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思想的具体运用和表现。

二、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一)无为而治,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无为”即无违,即有所不为,“无为”是一个普遍使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不论是政治管理,经济管理或是社会文化管理。

“无为”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意味着对各种活动减少束缚、干预,从而促进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无为”的管理创造更加活跃的局面。

从领导艺术看,“无为”就是要求领导者善于抓大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机构与人员,各尽其力,各展所长,领导者看似清闲,却能取得最佳效果。

反之,领导者事必躬亲,往往会顾此失彼,贻误大局,而其下属则会受到束缚,产生依赖心理,失去工作责任感。

可见,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出世哲学,是保守消极、避世颓废的人生哲学,相反,它是一种强烈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入世哲学。

当然,虽然“无为”并非“不为”,但是在追求“无为而治”的过程中,管理者还是必须要谨防出现“不为”现象,因为“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坚持履行自身职责,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甚至一些冲突事件,其中绝大多数和现在某些管理部门或者管理者职责履行不到位有重要关系。

对当今青少年而言,汲取老子“无为”思想精华,则是指要加强自我管理,遵从学习、生活、工作乃至自然界的各种规律。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同学的行为或思想是不遵从规律的,如放松自我管理,不刻苦学习却想得到好的成绩;不讲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彻夜沉溺于网吧、游戏厅,白天却昏昏欲睡;与人交际有时缺少从对方立场出发的换位思考;贪小便宜或轻信他人,难以透过假象识别事情的本质;学习、工作关系有时难以兼顾;工作有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等,如此行事,出现失败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道法自然,遵循学生管理规律学生管理工作虽然纷繁芜杂,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要讲求工作策略,有时甚至还要会以退为进。

老子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度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也就是说,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这种策略,在管理思想上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含着内敛,往往富于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这说明讲究策略的运用,天下没有不懂的,但要做好却很不容易。

对于事物的复杂多变,老子强调“慎终如始”,小事端往往会酿成大事故,所以老子更加强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所以,道家主张的顺其自然的无为管理模式,同现代管理科学的自动化管理思想有着十分贴近的地方。

在现代管理中,很多事情都应顺其自然而成,切不可人为地勉强,违背自然法则,没有不失败的。

反正工作也不是一时学生管理措施必须符合学生工作的规律。

一方面管理者应该顺其自然而“为”,即坚持履行分内职责。

另一方面,管理者应顺其自然而“不为”,也就是应当遵循事态发展的趋势及其自身规律,不侵犯被管理者的自主权。

管理者力求“到位”而不“越位”,做到恰到好处,“顺其自然”,顺应“生”心,才能达到“治大国,若烹小鲜”。

··33··34(三)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老子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在阐述关于人的地位的时候,《老子》第二十五章中讲道:“故道大,天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就是说人与“道”、“天”、“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了对人的尊重,由此可以看出其思想中包含的“人本”思想。

在阐述关于人的使用的时候,《老子》第五十七章指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这就是说,管理者要以无为的方式管好人和用好人。

在阐述关于人的激励的时候,《老子》第三章中指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即不推崇物质激励的方式去激励人。

在阐述关于人的组织的时候,《老子》第八章指出,“夫唯不争,故无忧”,第五十六章中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