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材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展示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知识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认识各家学派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各家思想的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辅助材料:百家争鸣相关资料、案例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时期,各种学说纷呈,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氛围。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层含义和影响,以及如何评价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案例分析:教师通过举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参考资料:教师整理的关于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

4.视频资料:关于诸子百家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选择一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材料“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评价,他为什么给予这些思想家这样的评价?这些思想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讲授新课:(一)老子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老子的历史地位、思想主张和重要著作。

提示: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思想: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重要著作:《道德经》。

2.展示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提示:(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

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

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孔子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和历史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家乡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二)圣人孔子【合作探究】1、大思想家孔子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班级学生书法作品《百家争鸣》,百家是指哪些学派,争鸣又是什么意思,百家争鸣是一场什么运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一、老子同学们谁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请他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讲述故事《塞翁失马》,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翁丢失了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事可能变坏事,坏事可能变好事。

你能举出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吗?考试考好了骄傲,不认真努力,结果下次考试就考差了;后来认识到自己的自满,虚心学习,又考好了。

(生) 看来古人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老子还有哪些观点,在治理国家上他有什么主张?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生)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称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呢?让我们首先来认识孔子。

(过渡)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走近孔子,了解生平投影孔子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讲述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8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形成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掌握各家思想的基本观点,从而提高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还相对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掌握各家思想的基本观点。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家争鸣的激烈局面。

2.问题驱动法: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素材,以便于教学展示。

2.教材:准备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同时展示相关的古文文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家思想的基本观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老子及其思想;孔子“仁”的学说以及对教育文化的贡献百家争鸣含义;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教、法家的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竞赛抢答和假设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探究和表述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再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难点:战国时期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百家争鸣的含义和影响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百家讲坛:于丹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设疑:视频中主讲的内容是哪部书?学生回答:《论语》。

教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典之作,那么这个充满智慧的治国之书诞生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学生回答: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这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想光芒至今还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历感受春秋战国时期哲人先贤的思想和智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老子1.出示图片《道德经》教师:大家知道这部书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老子。

教师:如果我们要为老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主张“无为”,尊重自然规律办事。

)2.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

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上。

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

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

(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导致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引发学术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产生了一批学者,如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他们各陈其说,展开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