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合集下载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2024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劳动法都迎来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更新。

本文将对2024年劳动法的重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劳动法动态和关注重点。

一、灵活就业制度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就业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4年的劳动法重点关注灵活就业制度的发展和规范。

这包括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灵活工作安排,例如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等。

此外,劳动法还将对新型劳动关系进行界定,明确灵活就业的权益和义务。

二、平等和包容平等和包容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2024年的劳动法致力于打破性别、种族、年龄等方面的歧视,并促进平等就业机会。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实施平等和包容的人力资源政策,并提供平等的培训和晋升机会。

三、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权益保护一直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

2024年的劳动法重点关注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此外,劳动法还将加强对恶意解雇和雇佣合同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劳动者的稳定就业和正当权益。

四、劳动关系调解和争议解决劳动关系调解和争议解决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

2024年的劳动法将加强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有效的争议解决渠道。

此外,劳动法还将加强对劳动关系调解机构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调解效率和质量,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五、劳动法普及和宣传劳动法的普及和宣传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2024年的劳动法将加强对劳动法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教育活动,为劳动者提供全面的劳动法知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六、劳动法监督和执法劳动法的监督和执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

2024年的劳动法将加强对劳动法执法机构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效能性。

此外,劳动法还将加强对劳动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表明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我国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狭义: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

一方是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是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3、管理方的概念:狭义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从广义上看,管理方除了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非正式雇主协会。

4、管理方的特点:1)管理方具有职权,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力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是经由一定正式程序而赋予某个职位的一种权力。

它源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

3)职权是由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5、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同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

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雇主组织可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

6、工会的定义:工会是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性组织。

工会的性质: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的地位: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工会的特征: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

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和经济目的。

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工会的权利:4)条,以及工会及其会员在采取产业行动中,享有豁免权。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2024年是劳动法领域的重要年份,许多重要的劳动法法规和政策在这一年得以出台和实施。

以下是2024年劳动法的重点总结。

一、就业保障2024年劳动法注重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

首先是加强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就业的灵活性。

同时,劳动法还加强了对非正式就业和自由职业者的保护,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待遇。

二、工资保障2024年劳动法加强了对劳动者工资权益的保护。

劳动法规定了工资支付的时限和方式,并明确了对拖欠工资的惩罚措施。

此外,劳动法还加强了对劳动报酬的监督和维权机制。

三、工时管理2024年劳动法注重合理工作时间的管理。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每天、每周和每月的最长工作时间,并强调加强对加班工作的管理和保护。

劳动法还鼓励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四、劳动合同2024年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管理进行了完善和强化。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的程序和要求,并明确了违约责任和补偿机制。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关系的转移和续签问题。

五、劳动关系协调2024年劳动法重视劳动关系的协调管理。

劳动法加强了劳资双方的协商机制,鼓励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工会组织和集体合同制度。

劳动法还加强了对劳资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机制,提高了劳资双方的权益保障和争议解决效率。

六、职业安全和健康2024年劳动法注重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权益。

劳动法规定了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并强调加强对危险和有害工作环境的监管和控制。

劳动法还规定了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和赔偿制度。

七、特殊群体保护2024年劳动法关注保护特殊群体的劳动权益。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对妇女、青年、残疾人和农民工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劳动法还鼓励用人单位为特殊群体提供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总而言之,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在于加强劳动者的就业保障、工资保障、工时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关系协调、职业安全和健康以及特殊群体保护。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考点1 劳动关系的定义(★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一、劳动关系的词源1.词源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含有对立意味,包含了一致性与冲突性。

劳工关系: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展开,着重于劳动者。

劳使关系:源自日本。

强调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中性、温和。

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

广义的产业关系主体包括劳资双方、而且包括政府。

2.定义:1704劳动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1704简】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考点2 劳动关系的主体(★★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狭义:雇员、雇主;广义:雇员、雇主、政府2.雇员的含义:(1)雇员是被雇用的人员;(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4)有些国家劳动法规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人员、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3.雇员的范围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管理者。

从产业部门来看,雇员的范围包括第二和第三产业。

4.雇员的范畴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和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

5.雇员团体。

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形式。

6.雇主。

雇主可以包括雇佣劳工的业主、经营负责人或代表业主处理有关劳动事务的人。

7.雇主组织。

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

8.政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为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劳动三权”,即结社权、集体交涉权和争议权;(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劳动关系的特点:①法律的平等性②经济的依赖性(一般实务上,劳动者对企业的依存度较高。

)③管理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b.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c.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④权益的冲突性(企业常常是劳资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⑤实力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其在劳资冲突中最重要的筹码。

在许多冲突中,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企业实力仍强于集体劳动者的力量。

)⑥冲突的影响性⑦互动的复杂性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影响,技术环境会影响经济环境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政策环境。

)劳动关系的三大主体:管理方、劳动者(工会)、政府。

工会的作用(职能):1.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①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裁员维持企业经营;②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2.民主职能(1)(正统多元主义)①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②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③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
2024年劳动法的重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合同:劳动法强化了对劳动合同的保护,明确了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和权利。

规定了合同的书面形式、合同期限、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等内容,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劳动关系:劳动法强调了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的平等协商和友好协商原则,鼓励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劳动争议。

同时规定了用工单位不得歧视和限制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了劳动者的平等待遇和权益。

3. 工资福利:劳动法增加了对劳动者工资福利的保护力度,明确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的时间和方式。

同时,规定了用工单位不得压减和拖欠工资,并对劳动者加班工资、节假日工资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4. 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规定了正常工作时间、加班工时的计算、休息日和年假的安排等内容,更好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权益。

5. 劳动保护:劳动法加强了对劳动者劳动保护的规定,明确了用工单位应当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合适的劳动保护设施。

同时规定了用工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综上所述,2024年劳动法在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工资福利、工作时间和休假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调整和规范,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七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七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七章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本章概览:本章内容为全书重点,重点阐述了我国劳动法中关于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劳动安全以及工作场所相关标准的规定,对考察选择和简答分值在10分左右。

考点26 劳动法的概念、功能及法律类型(★★★一级考点,一般为选择、简答)1.范的总称。

劳动法的本质..是由劳动法内容所反映并决定和影响劳动法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法的主旨是保护雇员即劳动者的利益;二是劳动法确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是劳动关系双方所遵循的最低条件和标准。

现代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的“工厂立法”,其产生以1802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为标志。

2.功能..:.(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

(2)解决纠纷。

(3)确定基本劳动标准3.劳动法如何调整劳动关系...........劳动法通过平衡雇员和雇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调整劳动关系的目的,通过规定雇员和雇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

劳动者的权利即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反之,劳动者的义务即是用人单位的权利。

为了强调用人单位的义务,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都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4、劳动法律类型及主要法案【1904论】(1)宪法。

宪法是法的最高形式,其他所有法律法规都必须与宪法的精神保持一致。

(2)法律。

如1994年的《劳动法》,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称《工会法》),2007年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

(3)劳动行政法规。

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规定》、《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

(4)地方性法规。

(4)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核定的规范性文件。

(5)行政规章。

包括国务院各部委的部分归葬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学习资料.doc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学习资料.doc

第五章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它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经过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

二、简答题★1、劳动合同的特征:答: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的特定性劳动合同中劳动者的特殊性劳动合同的不自由性劳动合同可能设涉及的第三人的物质利益★2、劳动合同的作用:答: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3、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答: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致、诚实信用4、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答:用人单位提出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双方还应鉴证劳动合同;★5、管理方的特点:答:管理方具有职权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6、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特点:答: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从“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转变为“利益型的互利互惠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方式从政府行政分配为主走向市场选择为主;劳动关系的调节手段从行政调控为主转变为法律调控为主;劳动关系中的利益分配由平均主义转变为分配差别化;★7、劳动法的特征:答:它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劳动法的基木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它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遵循三方性原则5 .劳动法的功能: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解决纠纷劳动法不仅赋予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和保障权,而旦还规定了保证这些权利实现的司法机制,这是民主法治的基木要求。

确定基本劳动标准,如最低工资,最低就业年龄,工作时间和休息以及安全卫生标准等★8、集体合同的特征:答:集体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集体合同的内容集体合同的订立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集体合同是特殊的双务合同集体合同具有劳动基准法的效能★9、集体谈判的功能:_答:集体谈判可以显示集团利益要求可以保护弱势个体的合法权益可以促进社会稳定M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效益10我国集体谈判的现状是什么?答:行业协会缺位主体双方不平等企业利润率低,增资协商缺少条件员工对集体谈判的自觉意识较弱★11、私营企业实行员工民主参与与管理的要求:答: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私营企业管理的要求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要求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12、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依据是什么?答: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资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劳动法知识点重点

劳动法知识点重点

劳动法重点第一章劳动法基本理论( 1 )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劳动法是指由国家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 7 月 5 号通过并于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狭义)( 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实现其经济利益的社会关系。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基于劳动关系,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介入其中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主要为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关系。

此外,这些关系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而形成的社会保障关系。

劳动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并按照其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权利。

其核心内容包括自主择业权、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和职业保障权 6 个方面。

劳动权即生存权,公民需要通过劳动建立社会关系和获取报酬;劳动权即就业权,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公民具有得到职业培训和工作岗位的权利;劳动权即保障权,公民需要持续收入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用人单位提前通知或者额外支付解除、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 2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3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的。

( 4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识记点.doc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识记点.doc

劳动法识记点1、劳动法最早产生于1802年的英国,《学徒健社康与道德》2、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3、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直接的联系,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内容;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劳动关系的一方,公民,要参加到另一有关单位中,成为这一单位的成员,执行一定种类的工作,并且遵守有关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当事人双方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劳动条件,均应以法处理;即使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国家法律、法规对调整其关系另有特殊规定的,则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畴。

4、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处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执行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监督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方面的关系工作组织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劳动管理方面发生的关系5、劳动法的作用:贯彻党的劳动政策,加强国家对劳动工作的领导;依法调整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合理组织社会劳动,巩固劳动组织,以促进经济发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合理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安定团强。

6、美国在1935年颁布了《华格纳法》,承认工作有组织工会和工会有代表工人同雇主订立集体合同的权利,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工作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高工作时间的限额,以及超过标准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办法。

7、1919年参战国在巴黎签订了《凡尔赛和平条约》,从此劳动立法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条约的第十三篇即“国际劳动宪章”为国际劳动立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国际劳工组织。

8、国际劳工组织从1919年到2004年,共通过了国际劳动公约184个,建议书194个9、国际劳动立法的内容:就业和失业:《就业政策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废除强迫劳动公约》,《就业和职业方面的歧视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失业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业工作时间每日限为8小时及每周限为48小时公约》,《每周工作时间减至40小时间公约》《工业中实行每周休息公约》《工资照付年休假公约》,《工资照付年休假修正公约》工资:《确定最低工资办法的制定公约》,《在雇主无偿付能力情况下保护工作人权公约》和同名建议书职业安全和卫生:《职业安全、卫生和工作环境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化学制品在工作中的安全使用公约》和同名建议书,《港品装卸的劳动安全和卫生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女工保护:《生育保护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夜间工作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男女同工同酬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童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准许就业最低年龄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受雇开业的未成年人夜间工作公约》,《童工体格检查公约》社会保障:工伤事故津贴公约,关于残疾、老年和遗属保险一般原则的建议书,促进就业和失业保障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本国人与外国人在社会保障方面平等待遇公约等结社权利:组织与集体谈判权利的原则的实施公约,工作代表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劳动关系的协调与仲裁:促进集体谈判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同,自愿调解和仲裁建议书劳工检查和劳工行政:实施工商业劳工检查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农业劳工检查公约和同名建议书,三方协商以促使国际劳工标准公约和同名建议书10、国际劳动立法的作用与不足作用:对各国劳动立法的制定、完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改善各国工人的劳动状况和保障各国人民的民主权利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足:国际劳动立法很难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具体条件,国际劳动公约不易获得会员国的普遍批准,附少数公约有一百多个国家批准以外,多数公约只有半数左右会员国的批准,由于未获得会员国的批准,国际劳动立法的实施也就缺少了有效的保证,最根本的缺点在于不能真正反映工作阶级的意志和要求。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大纲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大纲

劳动关系及劳动法辅导资料一,名词解释、均衡型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衡。

、谈判社团主义谈判社团主义;也称社会社团主义,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利益的阐述和政策确实定都要通过怍为其成员和田家间的合法中介而行事.集体谈判指雇主和工会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佣条件,在适当时间以坦诚的态度所进展的协商和交涉。

、“效率工资〞理论在某些就业组织中,有些员工会得到超出其他雇主所提供的工资和福利水平的报酬,因为较高的工资福利会促使雇员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因此这局部超出其他雇主的工资被称做“效率工资〞。

、协调性谈判指不同的集体协议虽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谈判而成,但是所有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在根本内容、根本条件上却几乎一样,至多仅有细微的差异。

、工业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足以所有成员的功能整合的方式获得开展的,秩序和进步代表着经济和社会自然开展过程的主流,而冲突和停滞仅仅是局部的问题。

、弹性工作时间是指在标准工作时间的根底上,每周的总工作时间不变,每天的工作时间在保证核心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调节。

、“野猫罢工〞是指未经过工会、由工人自发组织的罢工。

也叫非法罢工。

、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足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交。

、霍桑试验是指在年间由美国人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展的一系列试验,他们认为,照明强度和其他工作条件对生产率变化没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劳动过程中的士气及其成员的满意度及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管理等因素有关。

霍桑试验的重要之处在于把人当作社会的人,从而要更多地考虑岗位上的人的情感、心理、期望等。

、沟通是人及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传播的过程。

]、借调合同指借调单位、被借调单位及借调人员之间,确立借调关系,明确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填空选择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在(欧美国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3、双方对你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其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4、劳动关系的主体有(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6、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7、罢工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以你为罢工是双方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讲,罢工是(非理性)的行为。

8、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

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

10、(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1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效率最大化),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评价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加拿大和爱尔兰12、(新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利也很小。

13、(管理主义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

主要集中在日本14、(正统多元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主要集中在德国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17、(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1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1复习)

1.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的是(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的时间是(1994年7月5日)。

3.“提供证据”属于(程序法)。

4.罢工、抵制、辞职、诉怨等状况,属于冲突的哪种表现形式?(显性冲突)。

5.用人单位关闭工厂、停工、惩处或辞退员工等是冲突的哪种表现形式? 隐性冲突6.下列哪一项是按结构划分的工会组织?(企业工会)7.“制定关于劳动合同的规章和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劳动合同鉴证和备案,确认和处理无效合同,监督劳动合同履行”属于政府对劳动关系哪方面的管理?(劳动合同方面)8.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要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月工资的20%9.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应支付的工资报酬为不低于工资的(150%)10.张某委托朋友李某(非本单位员工)代班,这违反了劳动合同的哪项法律特征?(劳动合同的不自由性)11.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工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农民工也可以参加工会)。

1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多少日内结束(10日)13.以下有关里工的表述,正确的是罢工是劳动者集体的、有组织的行为14.因为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产生的争议属于哪种劳动争议?(集体争议)15.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多少日内向法院起诉?(20日)1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不包括客体资格2.管理者的价值观和目标在管理实践中应为核心,以此管理理念为标准划分可将管理方式分为三类、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这三种类型?(放任型)3.用人单位接挤员工、任意安排员工等是冲突的哪种表现形式?(隐性冲突)4“积极采取措施搞好高校毕生就业工作”属于政府对劳动关系哪方面的管理?(就业方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穷动法》规定,劳动若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6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多少的300%7.劳动者有下列哪一种情形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8.国际上是早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规范是(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9衡量工程度的指标不包括(受损的企业形象)10.下列属于冲突根本根源的是(心理契约的不履行)1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说,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少日内结束?(30日)12.下列劳动争议诉讼的主要环节排序正确的是(起诉和受理一案件审理前的准备一开庭审理一裁判一上诉一强制执行)13.下列不属下可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条件的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同意,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

名词解释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7 月 5 日通过,自1995 年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 (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

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基本准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体现在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之中。

确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6)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21)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22)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建立劳动关系,依法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协商一致,设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行为。

23)正式工劳动合同:按劳动者是否在编,劳动合同可分为正式工劳动合同和临时工劳动合同。

正式工劳动合同是正式职工劳动合同的简称,是指用人单位在编制定员内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

适用于常年性工作岗位的职工。

24)临时工劳动合同:按劳动者是否在编,劳动合同可分为正式工劳动合同和临时工劳动合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表明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我国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狭义: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

一方是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是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3、管理方的概念:狭义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从广义上看,管理方除了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非正式雇主协会。

4、管理方的特点:1)管理方具有职权,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力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是经由一定正式程序而赋予某个职位的一种权力。

它源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

3)职权是由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5、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同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

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雇主组织可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

6、工会的定义:工会是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性组织。

工会的性质: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的地位: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工会的特征: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

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和经济目的。

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工会的权利:4)条,以及工会及其会员在采取产业行动中,享有豁免权。

同时法律也对工会及其会员的权利进行倾斜性保护。

P227、工会的职能:工会有整合职能、经济职能、民主功能、服务功能8、工会的行为方式:“韦布五分法”1)互保互助,通过工会会费建立的基金中提取费用,向成员提供如医疗教育、娱乐、住房等福利。

2)集体谈判,是工会与雇主交涉、协商确定薪酬、福利、工时、工作条件等有关劳动标准和劳动关系事务的活动,是为会员争取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方式。

3)劳动立法,工会通过立法建议、监督法律执行等方式保护雇员利益,促进工会发展。

4)直接行动,在互助互保式集体谈判不能发挥作用时,工会采取罢工、罢市等方式。

5)政治行为,主要包括向政府与立法机构施加压力,促使其颁布保护劳动者的条例或法律;建立政党或加入代表工人利益的政党。

第二章一、冲突的原因:1、异化劳动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4、劳动合同的性质5、心理契约的不履行6、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因素。

二、冲突的根源:工人努力工作,却不拥有最终的结果,这种异化劳动的合法化势必造成工人和雇主之间的矛盾,成为私有经济中不可能调和的冲突根源三、冲突的表现形式: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冲突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的时候的表现形式。

冲突一般包括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

1、显性冲突对于员工来说表现为罢工、抵制、辞职、诉怨等;用人单位表现为关闭工厂、停工、惩处、辞退员工等。

2、隐性冲突,员工主要表现为职务内绩效的降低,比如怠工、旷工、缺勤、偷懒等。

用人单位则表现为排挤员工,随意安排员工等。

四、产业行动的概念:产业行动又称集体行动,是指劳资关系双方在劳动关系中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用罢工或关闭工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手段等进行对抗的行为。

具体来说,是指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由雇员或雇主以向对方施加压力为目的,单方面发动的导致正常工作暂时停止的一种活动。

产业行动是集体协商、谈判失败后的高级斗争形式,也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和平手段所能够采取的最终的斗争或争议方法。

五、产业行动的形式1、雇员的产业行动,1)罢工,产业行动最明显的方式。

2)怠工,作为雇员产业行动的一种基本手段,是指工人既不离开工作岗们也不进行就地罢工,只是放慢工作速度或进行破坏性工作。

3)联合抵制,是指雇员以影响消费者的方式来阻止雇主销售其最终产品。

要据抵制对象不同,分为初级联合抵制和次级联合抵制。

初级……是指工会直接向当事雇主施加压力迫使其接受谈判条件的运动;抵制方式是通过劝说消费者不去购买雇主的产品来限制雇主产品市场。

次级……是指工会向没有直接卷入劳动争议的雇主施加压力,使当事雇主处于不行地位而进行的运动。

方式是开展工人运动,使消费者不购买雇主产品。

4)纠察,指罢工员工在靠近企业入口或有关区域设置警戒线,用以阻止其他员工或者人员进入。

5)“恶名单”“好名单”。

“恶名单”指工会将那些与工作作对的雇主列入一个名单,在很多国家视为非法。

“好名单”在这种名单上列入工会认为对工会“公正”的雇主。

2、雇主的产业行动,1)关闭工厂,指的是当雇主得知雇员准备罢工或者雇员刚开始罢工的时候,就关闭工厂,并且声称是被迫行为。

2)雇佣替代劳动者,是指在正式员工罢工期间,雇主通过雇佣其他工人来代替罢工工人进行生产,以抵制或破坏工人罢工的一种手段。

3)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指的是罢工期间,雇主借助其他雇主的生产能力完成生产任务。

4)复工运动,雇主派人到罢工工人家中劝说罢工者或其家属,使他们相信不久之后,大多数工人都将会回到工厂,并且他们的利益也会得到良好的保障。

5)黑名单,又叫黑表,雇主通过秘密调查,将一些不安分或有可能在劳动冲突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劳动者登记在一张表上,并暗中通知本行业其他雇主都不要雇佣他们6)排工,雇主对某些劳动者采取排斥的态度。

六、罢工的形式:根据罢工的目的可为经济罢工,反对不正当行为罢工,同情罢工。

根据罢工有无工会组织,分为正式罢工,野猫式罢工,其他形式有就地罢工,象征性罢工,集体辞职,巡回罢工,间断罢工,总罢工。

七、罢工的法律约束:1)对公共事业的罢工限制,由于公共事业的社会性,许多国家法律严格限制公共事业的罢工权。

另外法律严禁在公用事业部门举行巡回罢工和怠工。

2)对其他行业的罢工的法律规定,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原则(罢工目的是为了达成集体协议时,罢工才是合法的),社会适当原则,罢工程度要使社会能够接受。

均衡原则,罢工必须是逼不得已采取的方式,手段要合法,应该尽量使用其他较和平的方式。

八、合作的根源: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合作源于“被迫”(是指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和“获得满足”(第一,获得满足建立在工人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上,第二,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第三,管理方的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九、冲突向合作的转化及合作的方式:通过沟通或共同协商的方式。

1、沟通的概念:沟通特指管理方向员工及其组织传达信息的过程。

管理方沟通的目的在于向雇员提供组织信息,加深员工及其代表对组织的问题和管理方地位的理解,消除员工及其代表可以已有的错误观念。

员工获得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工会在集体谈判、组织内部劳资联合决策中的作用。

沟通主要内容有:就业组织的介绍性质的信息。

日常工作情况信息。

就业组织政策或组织人员的调整的信息。

就业组织的运作的详细信息。

2、共同协商:指员工单位为协调员工的关系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

共同协商的组织是协商委员会,由员工和管理方代表组成,主席由委员会成员每年选举产生。

共同协商的作用,1)共同协商使双方在思想和行动上寻求更大的一致2)能够部分的调整劳动关系。

第三章一、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1、劳动规则的订立者2、劳动规则的执行者、监督者3、人力资源市场的宏观调控者4、劳动争议的调停者5、公共部门的雇佣者二、劳动关系建立阶段的政府管理:主要体现在就业和劳动合同方面。

1、就业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就业方面主要关注就业水平和就业模式。

注意:1)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扩大就业2)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4)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

2、我国劳动合同管理的框架由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用人单位内部管理构成,但以劳动行政部门的管理为主,其管理职责主要包括:制定关于劳动合同的规章和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劳动合同鉴证和备案;确认和处理无效劳动合同;监督劳动合同履行等。

三、劳动关系存续阶段的政府管理:主要体在工资、劳动安全、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

1、国家的工资管理主要包括:对全社会工资的一般管理,制定工资政策和法规,宏观调控工资总量,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资支付,尤其是保障欠薪支付,协调不同地区、行业、职业之间工资比例关系。

对企业工资的间接管理,企业工资总额进行动态、适度宏观调控,指导企业选择和完善工资制度,监督企业在工资分配过程中遵守工资政策法规。

对国家机关工资的直接管理,确定国家机关工资分配的制度和方案,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并参照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和调整国家机关工资水平。

2、劳动安全的管理:制定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并监督用人单位执行;政府职能部门要把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和卫生工作纳入各自的日常职责范围,通过日常的审批、鉴定、考核、谁、事故查处职能活动等,督促用人单位做好劳动安全保护工作;通过劳动保护监察活动,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护法,制止、纠正并制裁劳动保护中的违法行为。

3、职业培训的管理:职业培训是指根据社会职业需求和劳动者从业的意愿及条件,按照一定标准对劳动者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职业技能的教育训练活动。

我国职业培训管理体系由劳动行政部门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所构成。

劳动行政部门管理是综合性全面性的职业培训管理。

管理职权和范围:1)制定职业培训的政策、规章、规则、标准等规范,统一制作有关证件和通用标准。

2)行使审批权,对职业培训实体的开办、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设立等进行审查和批准。

3)行使监督权4)组织和领导对培训实体的评估工作5)对培训中的违约、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处罚。

4、对社会保险的管理。

国家和政府负有发展社会保险事业的职责,对社会保险实行宏观管理。

有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社会保险主管机关,分别主管全国和本级行政区划内的社会保险工资2)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社会保险基金,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法规、政策及待遇标准3)制定社会保险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4)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有关机构的社会保险工作,制裁社会保险工作中的违法行为5)裁决社会保险争议6)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优惠和扶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