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加工工艺学考题

合集下载

江西农业大学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考试试卷A

江西农业大学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考试试卷A

粮油加工学课程考试试卷B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试卷所需时间:120分钟(闭卷) 试卷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题,共9分) 1.油脂的酪化性 2.面团的弹性 3.蒸谷米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题,共24分) 1、适合于饼干面团使用的改良剂为 A 、KBrO 3 B 、Vc C 、Na 2SO 3 D 、H 2O 2 2、在常温下,SFI 值为 的油脂起酥效果最好。

A 、50% B 、20% C 、40% D 、5% 3、酥性和甜酥性饼干应采用 的条件烘烤。

A 、高温短时 B 、低温长时 C 、高温长时 D 、低温短时 4、在 的条件下,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好。

A 、 PH6.5 B 、 PH2 C 、 PH4.2 D 、 PH12 5、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之间的关系是 A 、1:1 B 、1:2 C 、1:3 D 、2:3 6、下面哪种面粉适合做饼干 A 、湿面筋含量>35% B 、湿面筋含量>40% C 、湿面筋含量20~30% D 、湿面筋含量<20% 7、与其它谷物相比,小麦中特有的组分为 A 、植物油脂 B 、 支链淀粉 C 、 直链淀粉 D 、面筋蛋白 8、面包的制作工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 → A 、中间醒发 B 、搓圆 C 、整形 D 、分割 E 、最后醒发 F 、装模9、苏打饼干面团调制时,小苏打在 情况下加入。

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A、调粉前配料时B、边调边加C、调粉快结束时D、调粉后10、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分离大豆蛋白B、纤维状组织大豆蛋白C、浓缩大豆蛋白D、颗粒状组织大豆蛋白11、蛋糕在贮藏过程中不易老化的原因是A、水分含量低B、面糊搅拌时间长C、糖、蛋含量高D、淀粉糊化彻底12、稻谷制米时,剥除稻壳的过程称为()。

A、砻谷B、砻下物分离C、碾米D、成品整理三、填空题(1-8题每空1分共27分,9-11题的长空每空2分,总共33分)1、稻谷与小麦在加工时,相同原理的清理方法有、、、。

粮油加工学-考试题目+答案

粮油加工学-考试题目+答案

一、填空:1、大米外加营养素的强化方法主要有浸吸法和涂膜法,添加营养素的鉄源为NaFeEDTA ,钙源为柠檬酸-苹果酸钙(CCM)。

2、制粉厂通常将小麦划分成白硬麦、白软麦、红硬麦、红软麦四种类型。

3、小麦制粉中,其磨系统种类有皮磨、渣磨、心磨,每个磨系统均包括前路、后路两部分。

4、方便面加工中,添加食盐的作用增强弹性、延伸性、强度,能促进面粉快速吸水,加快面团的成熟,添加碱的作用改善面团韧性、弹性及滑性,使其光滑爽口,不浑汤,复水性好,添加羧甲基纤维素的作用是5、大豆制品营养品质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高,零胆固醇,并含有B族维生素,富含磷、钠、钾等元素。

6、饼干生产种类有粗饼干、韧性饼干、酥性饼干、甜酥饼干、发酵饼干。

7、目前的油脂制取工艺有压榨法、浸出法、水代法,其中浸出法适合大规模生产。

8、以淀粉为原料生产全糖常用的两种酶是淀粉酶、糖化酶。

9、小麦制粉中,皮磨系统的半成品是胚乳。

10、稻谷、小麦等农产品原料共有的清理方法有筛选、磁选、精选、密度分选。

二、粮油加工名词解释:1.砻谷:稻谷加工中脱去稻壳,获得纯净糙米的工艺过程称为砻谷。

2.麦路:麦路是原粮小麦经配麦、毛麦清理、水分调节、光麦清理等一系列处理,达到入磨净麦要求的整个过程。

3.粉路:清理后的小麦,经研磨、筛理、清粉、刷麸等工序组成的制粉工艺的全过程,简称粉路。

4.韧性面团: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和韧性,适度的弹性和可塑性,面团柔软光润。

5.磨齿斜度:磨齿两端在磨辊端面圆周上的弧长与磨辊长度之比,一般为4%~10%,从前路到后路逐渐增大。

两辊齿斜度相同。

6.专用粉:即按不同面制品品种的质量要求,经过专门调配而适合生产专门面制品的面粉。

7.葡萄糖值:糖化液中还原性糖全部当做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8.浸出制油: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择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使其与经过预处理的油料进行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溶解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

粮油加工工艺学作业题(2010级)

粮油加工工艺学作业题(2010级)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粮油加工学》课程作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简论我国粮油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6分)3. 粮食的籽粒结构与营养成分的关系(8分)西南大学课程考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密————————————封————————————线——————————————4. 简述稻谷的分类方法。

试述稻谷品种与加工、营养、食用品质的关系(6分)5. 粮食中的蛋白质是如何按溶解性分类,稻米蛋白有何性质,分离稻米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可以有哪些方法?(8分)粮食中的蛋白质习惯上根据其溶解性分成4类:清蛋白:溶于水中,等电点为pH4.5-5.5球蛋白:不溶于纯水而溶于中性盐稀溶液的一类醇溶蛋白:不溶于水和中性盐溶液,可溶于70-90%乙醇溶液中,也可溶于稀酸及稀碱溶液,该蛋白质仅存在与谷物籽粒中,如小麦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和大麦胶蛋白谷蛋白:不溶于水、中性盐及乙醇溶液中,但溶于稀酸、稀碱溶液,也仅存在于谷物籽粒中,《粮油加工学》课程作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常与醇溶蛋白分布在一起,如小麦谷蛋白。

稻米蛋白体在米粒内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胚内多于胚乳,糊粉层和糊粉亚层多于胚乳内部。

稻米蛋白体集中于稻米籽粒四周,腹部多于背部。

一般用0.1mol/L NaOH溶解稻米蛋白质,其他溶剂如亚硫酸盐或巯基乙醇效果都较差。

稻米蛋白质中至少有80%是碱溶性蛋白质,工业生产中采用NaOH来抽提蛋白质和纯化稻米淀粉。

6. 何谓面筋蛋白?小麦的贮藏蛋白?小麦面筋蛋白在组成和性能上有何特点(8分)小麦面筋蛋白(又称谷朊粉)指的是用水冲洗生面团,去除淀粉和水溶性蛋白之后剩下的复杂粘性蛋白;其蛋白质含量达75%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淀粉、纤维、糖、脂肪、类脂和矿物质等。

面筋中蛋白质主要以单体或通过二硫键形成的寡聚体、多聚体形式存在贮藏蛋白占小麦籽粒重量的8%-20%由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组成二者共同决定了面团的粘弹性根据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 提取的湿面筋主要由不溶于水的麦胶蛋白、麦谷蛋白组成的络合物,呈胶状,脱水后为乳白色粉末,为小麦面筋粉,与水混合后表现出小麦面筋特有的吸水性、粘弹性、抗延伸性等功能性质。

粮油加工工艺学考题

粮油加工工艺学考题

粮油加工工艺学思考题1、植物油料的种类有哪些?植物油料是指:油脂含量达10%以上,具有制油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其分类方式为:(1)按照植物油料的植物学属性,分为:①草本油料:大豆、油菜子、棉子、花生、芝麻、葵花子等;②木本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等;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油料:米糠、玉米胚、小麦胚芽;④野生油料:野茶子、松子等;(2)按照植物油料的生长周期,可分为:①一年生植物油料:油菜籽、花生、芝麻、棉籽、大豆等;②多年生植物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松子、核桃等;(3)根据植物油料的含油量高低,可分为:①高含油率油料:菜子、棉子、花生、芝麻等含油率大于30 %的油料;②低含油率油料:大豆、米糠等含油率在20%左右的油料;2、植物油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1)预处理方法:清理除杂、剥壳、破碎、软化、轧坯、蒸炒、膨化等;(2)原理①清理除杂:根据油料与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明显差异,可以选择稻谷、小麦加工中常用筛选、风选、磁选等方法除去各种杂质。

选择清理设备应视原料含杂质情况,力求设备简单,流程简短,除杂效率高;②破碎:在机械外力下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③软化: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油料可塑性增加的工序。

也是直接浸出制油时调节油料入浸水分的主要工序;④轧坯:利用机械的挤压力,将颗粒状油料轧成片状料坯的过程;⑤蒸炒:生坯经过湿润、加热、蒸坯、炒坯等处理,成为熟坯的过程;⑥挤压膨化:油料生坯由喂料机送入挤压膨化机,在挤压膨化机内,料坯被螺旋轴向前推进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物料密度不断增大,并由于物料与螺旋轴和机膛内壁的摩擦发热以及直接蒸汽的注入,使物料受到剪切、混合、高温、高压联合作用,油料细胞组织被较彻底地破坏,蛋白质变性,酶类钝化,容重增大,游离的油脂聚集在膨化料粒的内外表面。

物料被挤出膨化机时,压力骤然降低,造成水分在物料组织结构中迅速汽化,物料受到强烈的膨胀作用,形成内部多孔、组织疏松的膨化料。

最新粮油加工工艺学-试题库

最新粮油加工工艺学-试题库
白粒率
11)在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大米食用品质的因素的是()A.大米类型B.碎米含量C.大米的新陈度D.大米加
工精度
12)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是()A.亚油酸B.脲酶C.血球凝集素D.蔗糖
13)在以下选项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是()A.大豆油B.棕榈油C.核桃油D•玉米胚芽油
14)在以下选项中,较难结晶的是()A.蔗糖B.葡萄糖C.果糖D.淀粉糖浆
面筋筋力常常最高的是(
淀粉对面筋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
)A.清蛋白B.球蛋白C.醇溶蛋白D.谷蛋白
)A.钙B.铁C.Vb1D.VB12
)A.饼干粉B.面条粉C.面包粉D.馒头粉
)A.着色剂B.增稠剂
C.稀释剂D.抗氧化剂
在面制食品加工中,要求面粉蛋白质含量高且筋力强的产品是
在以下选项中,
在以下选项中,
在以下选项中,
米饭D.保鲜米饭
43在以下选项中,属于世界上最早开发出来的方便米饭产品是()A.软罐头米饭B.金属罐头米饭C.a-
化米饭D.冷冻米饭
44在菜籽油生产中,油料预处理时去除原料中的并肩石杂质的工艺方法是()A•风选B.色选C.密度分
选法D.磁选
45在菜籽油生产中,油料预处理时去除原料中的金属杂质的工艺方法是()A.风选B.色选C.密度分选
15)在以下选项中,较易结晶的是()A.蔗糖B.葡萄糖C.果糖D.淀粉糖浆
16)在以下选项中,具有较高吸湿性的是()A.蔗糖B.转化糖浆C.果葡糖浆D.淀粉糖浆
17)在以下选项中,可以用于判别面包面团的发酵成熟度的是()A.回落法B.手触法C.温度法D.pH法
18)在以下选项中,可以作为判别面包面团的醒发成熟度依据的是()A.面团的外形B.面团的透明度C•面团

粮油加工工艺学复习资料

粮油加工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粮食储备(2.0)A、个体企业粮食储备B、中储粮粮食储备C、农民粮食储备D、消费者粮食储备正确答案: B2、小麦籽粒中淀粉主要存在于()(2.0)A、胚B、胚乳C、糊粉层D、种皮正确答案: B3、制氮机组中实现氧氮分离的设备是()。

(2.0)A、冷干机B、过滤器C、PLC控制器D、吸附塔正确答案: D4、低温储粮中所用到的制冷技术属于普通制冷范围,常采用液体气化制冷法,包括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以及蒸汽喷射式制冷,在低温粮库中使用的制冷设备主要采用()制冷。

(2.0)A、太阳能B、吸收式C、蒸汽喷射式D、蒸汽压缩式正确答案: D5、下列哪种仓型储粮粮温粮温的年变振幅最小()(2.0)A、钢板仓B、土圆仓C、房式仓D、地下仓正确答案: D6、大米中所含主要蛋白质种类是(2.0)A、清蛋白B、球蛋白C、醇溶蛋白D、谷蛋白正确答案: D7、从蛋白质的组成及利用率等角度考虑营养价值,下列哪种说法正确(2.0)A、稻谷〉小麦〉大豆B、稻谷〉大豆〉小麦C、大豆〉小麦〉稻谷D、大豆〉稻谷〉小麦正确答案: D8、“双低储粮”中的双低指的是(2.0)A、低氧和低剂量药剂B、低温和低氧C、低温和低水分含量D、低剂量药剂和低水分含量正确答案: A9、影响水分再分配速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2.0)A、温度和粮种B、水分差异和粮种C、温度和大气压力D、温度和水分差异正确答案: D10、地下喇叭仓内贴的仓顶,从上到下依次为()(2.0)A、壳体、连接层、防潮层、吸湿层B、防潮层、壳体、连接层、吸湿层C、壳体、防潮层、连接层、吸湿层D、吸湿层、壳体、连接层、防潮层正确答案: A11、下列哪个粮种的后熟期较短?(2.0)A、玉米B、大麦C、小麦D、花生正确答案: A12、下列属于“慢气”的是()。

(2.0)A、氧气B、水蒸气C、氮气D、二氧化碳正确答案: C13、下列不能用来评价通风均匀性的参数是()(2.0)A、表观风速B、降温速率C、粮层静压D、总通风量正确答案: D14、降温通风结束时,粮堆温度梯度不大于()粮层厚度(2.0)A、0.5℃/mB、 1.5℃/mC、0.3℃/mD、1℃/m正确答案: D15、保管条件、粮食水分和质量基本相同的同种粮,粮温相差(),则粮温高者视为发热。

《粮油食品加工学》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粮油食品加工学》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2010 -2011学年第1学期《粮油食品加工学》试题(卷)A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2分)1、GB 1351-2008 将小麦分为5 类:、、、、和混合小麦。

2、、、和碱炼为当今世界四大先进的食用油精炼工艺。

3、常用的油脂制取工艺有—__=和 _ ,其中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4、小麦蛋白质中主要由和两种蛋白质形成面筋质5、按不同目的,可将调和油分为:、和o6、在调制韧性面团时,面团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7、面团发酵的作用:、、和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4分)4B ZX1、物理精炼2、面筋质3、磨齿斜度4、锋角钝角5、人造奶油6、粉未油脂7、糖的反水化作用三、问答题(每题4分,共计36分)缶Z_k1、试比较压榨法和浸出法制油的优缺点2、如何采用快速发酵工艺生产面包3、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原理4、简述豆奶先进生产工艺流程,与豆浆相比豆奶的优点有哪些?5、简述豆味的来源和消除方法6、简述稻谷制米的主要工序及各工序的任务7、简述制作浆皮月饼的主要原料及在月饼中的作用8、什么是淀粉糊化、老化?并举例说明这两种性质的应用。

9、什么是自动分级?并举例说明该性质的应用。

四、提高题(每题19分,共计38分)1、设计一套小麦清理和制粉的立体工艺流程图,并分别予以说明。

2、设计一套大豆预处理、浸出法制油、精炼成国标一级油的工艺流程?并从基本原理、主要原材料及设备等方面予以说明。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粮油食品加工学A》标准答案任课教师:董海洲课程代码:BB03212 教学班号:1 考试方式:闭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2分)8、GB 1351-2008将小麦分为5类:硬白麦、软白麦、硬红麦、软红麦和混合小麦。

9、物理精炼、离心机连续碱炼、混和油碱炼和泽尼斯法碱炼为当今世界四大先进的食用油精炼工艺。

10、常用的油脂制取工艺有—反也和—浸也,其中—浸也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11、小麦蛋白质中主要由—麦胶蛋白(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两种蛋白质形成面筋质12、按不同目的,可将调和油分为:_风味调和油_、营养调和油_和_煎炸调和油。

最新粮油加工工艺学-试题库

最新粮油加工工艺学-试题库
)个等级A.一B.二
C.三D.四
大米标准,籼米质量分为(
)个等级A.一B.二
C.三D.四
大米标准,优质粳米的质量分为(
)个等级A.-
-B.二C.三D.四
大米标准,粳糯米质量分为(
)个等级A.一B.
二C.三D.四
)A.出糙率
GB1354-2009
GB1354-2009
GB1354-2009
GB1354-2009
26目前我国生产淀粉的最主要原料是()A.稻谷B.小麦C.玉米D.甘薯
27在下列选项中,生物学价值最高的物质是()A.小麦蛋白B.大米蛋白C.玉米蛋白D.高粱蛋白
28在面包制作过程中,油脂的添加时间往往在面团调制的()A.原辅料混合阶段B.面筋形成阶段C.面
筋扩展阶段D.调制完成阶段
29在面包坯烘焙过程的初期,面火温度明显低于底火温度的目的是主要为了有利于面包产品的()A.体 积胀发B.熟化和定型C.表皮上色D.增加香气
单选题:[A.B.C.D.
小麦中含有的脂肪主要存在于小麦籽粒的(
)A.皮层
B.胚乳C.胚芽D.糊粉层
面包
成时间
在以下选项中,
在以下选项中,
在以下选项中,
在以下选项中,
可以赋予面粉面团具有弹性的物质是(
可以赋予面粉面团具有延伸性的物质是
伸性
伸比值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精品文档
GB1354-2009大米标准,属于大米质量分等定级指标的是(
)A.加工精度B.水分C.色泽D.互
在以下选项中,
在以下选项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油加工工艺学思考题1、植物油料的种类有哪些植物油料是指:油脂含量达10%以上,具有制油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其分类方式为:(1)按照植物油料的植物学属性,分为:①草本油料:大豆、油菜子、棉子、花生、芝麻、葵花子等;②木本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等;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油料:米糠、玉米胚、小麦胚芽;④野生油料:野茶子、松子等;(2)按照植物油料的生长周期,可分为:①一年生植物油料:油菜籽、花生、芝麻、棉籽、大豆等;②多年生植物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松子、核桃等;(3)根据植物油料的含油量高低,可分为:①高含油率油料:菜子、棉子、花生、芝麻等含油率大于30 %的油料;②低含油率油料:大豆、米糠等含油率在20%左右的油料;2、植物油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1)预处理方法:清理除杂、剥壳、破碎、软化、轧坯、蒸炒、膨化等;(2)原理①清理除杂:根据油料与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明显差异,可以选择稻谷、小麦加工中常用筛选、风选、磁选等方法除去各种杂质。

选择清理设备应视原料含杂质情况,力求设备简单,流程简短,除杂效率高;②破碎:在机械外力下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③软化: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油料可塑性增加的工序。

也是直接浸出制油时调节油料入浸水分的主要工序;④轧坯:利用机械的挤压力,将颗粒状油料轧成片状料坯的过程;⑤蒸炒:生坯经过湿润、加热、蒸坯、炒坯等处理,成为熟坯的过程;⑥挤压膨化:油料生坯由喂料机送入挤压膨化机,在挤压膨化机内,料坯被螺旋轴向前推进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物料密度不断增大,并由于物料与螺旋轴和机膛内壁的摩擦发热以及直接蒸汽的注入,使物料受到剪切、混合、高温、高压联合作用,油料细胞组织被较彻底地破坏,蛋白质变性,酶类钝化,容重增大,游离的油脂聚集在膨化料粒的内外表面。

物料被挤出膨化机时,压力骤然降低,造成水分在物料组织结构中迅速汽化,物料受到强烈的膨胀作用,形成内部多孔、组织疏松的膨化料。

物料从膨化机末端的模孔中挤出,并立即切割成颗粒物料;3、植物油料的挤压膨化的效果(1)使膨化物料浸出时,溶剂对料层的渗透性和排泄性都大为改善;(2)浸出溶剂比减小,浸出速率提高;(3)混合油浓度增大,湿粕含溶降低,浸出设备和湿粕脱溶设备的产量增加;(4)浸出毛油的品质提高,并能明显降低浸出生产的溶剂损耗以及蒸汽消耗;4、机械压榨法制油的特点、机理及工艺(1)特点:①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②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生产灵活;③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④但压榨后的饼残油量高,出油效率较低;⑤动力消耗大,零件易损耗;(2)机理:压榨过程中,压力、黏度和油饼成型是压榨法制油的三要素。

压力和黏度是决定榨料排油的主要动力和可能条件,油饼成型是决定榨料排油的必要条件;(3)工艺:在压榨制油过程中,榨料坯的粒子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

致使其中油脂的液体部分和非脂物质的胶凝部分分别发生两种不同的变化,即油脂从榨料空隙中被挤压出来和榨料粒子经弹性变形形成坚硬的油饼;具体来说:①油脂从榨料中被分离出来的过程:Ⅰ原始物料在压榨的开始阶段:粒子发生变形并在个别接触处结合,粒子间隙缩小,油脂开始被压出;Ⅱ压榨的主要阶段,粒子进一步变形结合,其内空隙缩得更小,油脂大量压出;Ⅲ压榨的结束阶段,粒子结合完成,其内空隙横截面突然缩小,油路显着封闭,油脂已很少被榨出;Ⅳ解除压力后的油饼,由于弹性变形而膨胀,其内形成细孔,有时有粗的裂缝,未排走的油反而被吸入;②油饼的形成过程:在压力作用下,料坯粒子间随着油脂的排出不断紧挤,由粒子间的直接接触、相互间产生压力而造成某粒子的塑形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相互结成一体。

榨料已不再是松散体而开始形成一种完整的可塑体,称为油饼;5、压榨法制油中“轻压勤压”的根据是什么压榨过程中,压榨压力使料坯被挤压变形,空气排出,间隙缩小,内外表面积缩小。

压力大,物料变形也就越大;同时,在压榨过程中,只有合理递增压力,才能获得好的排油深度。

压力递增量要小,增压时间不能过短,这样料坯间隙逐渐变小,给油脂聚集流动以充分时间,聚集起来的油脂又可以打开油路排出料坯,提高排油深度。

这就是“轻压勤压”。

6、溶剂浸出法制油的特点、机理及工艺(1)特点:①出油率高:采用浸出法制油,粕中残油可控制在1 %以下,出油率明显提高;②粕的质量好;③加工成本低,劳动强度小;④一次性投资较大;⑤浸出溶剂一般为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质,生产安全性差⑥此外,浸出制得的毛油含有非脂成分数量较多,色泽深,质量较差;(2)机理:油脂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①分子扩散: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及两侧混合油的差异,油脂分子将不断地从浓度高的区域转移到浓度较小的区域,直到两侧的分子浓度达到平衡为止;②对流扩散:物质溶液以较小体积的形式进行的转移;与分子扩散类似,扩散物的数量与扩散面积、浓度差、扩散时间及扩散系数有关。

在对流扩散过程中,对流的体积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这种体积越多,对流扩散系数越大,物质转移的数量也就越多;(3)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油脂浸出、湿粕脱溶、混合油蒸发和汽提、溶剂回收等工序;①油脂浸出:油料浸出的深度与浸出效率取决于油脂在油料结构中的存在状态,油脂在物料种的存在状态取决于油料预处理方法;②湿粕脱溶:从浸出设备排出的湿粕,采用间接蒸汽负压搅拌等措施;③混合油蒸发和汽提:从浸出设备排出的混合油,混合油经蒸发、汽提,从混合油中分离出溶剂而得到毛油;④溶剂回收:包括溶剂气体的冷凝与冷却,溶剂与水分的分离,废水和废弃处理;7、浸出法制油对溶剂的要求有哪些(1)对油脂有较强的溶解能力;(2)容易汽化和冷凝回收;(3)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4)在水中的溶解度小;(5)安全无毒;8、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优点(1)提取率高,溶剂回收简单等优点,同时可以对物质成分进行选择性萃取;(2)CO2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均比较低,不存在相变的过程;对提取物也无高温破坏;(3)在CO2的临界点附近,温度和压力微小的增加,都可以引起流体密度极大的提高,从而引起超临界CO2流体溶解能力的显着改变;(4)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植物油脂后的残粕仍保留了原样,可以很方便的用于提取蛋白质、掺入食品或者用作饲料,利于实现对原料的综合利用;(5)CO2与产物的分离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等温降压或等压升温的方法实现;(6)CO2价格低廉,易于生产等优点,同时具有不易燃、无毒性、无溶剂残留、不造成环境污染等特点,在植物油脂提取方面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9、阐述水代法和水剂法分别用于制油的原理、区别(1)制油原理①水代法:水代法制油是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对水和油的亲和力不同以及油水之间的密度差,经过一系列工艺过程,将油脂和亲水性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分开;②水剂法:水剂法制油是利用油料蛋白(以球蛋白为主)溶于稀碱水溶液或稀盐水溶液的特性,借助水的作用,把油、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分开;(2)区别:水代法制油主要运用于传统的小磨麻油的生产;水剂法制油主要用于花生制油,同时提取花生蛋白粉的生产;10油脂精炼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除去油脂中的有害成分,并尽量减少中性油和有益成分的损失;(2)意义:①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②改善油脂风味;③改善油脂色泽;④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11油脂精炼一般包括哪些环节一般包括:(1)过滤:借助重力、真空或离心力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过滤布分离油脂和杂质;(2)脱胶:脱除油中胶体杂质的工艺过程;(3)脱酸:包括碱炼脱酸和蒸馏脱酸;(4)脱色:应用最广泛的是吸附脱色法;(5)脱臭:主要方法是真空蒸汽脱臭法;(6)脱蜡:根据蜡与油脂的熔点差及蜡在油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小的物性,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经过滤或离心而分离;12毛油脱胶的目的、基本方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目的:利用磷脂等类脂物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将一定数量的热水或稀的酸、碱、盐及其他电解质水溶液加到油脂中,使胶体杂质吸水膨胀并凝聚,从油中沉降析出而与油脂分离;(2)基本方法:水化法、加热法、加酸法和吸附法等;(3)影响因素①加水量:适当的加水量才能形成稳定的多层脂质体结构;水量不足,水化不完全,胶粒絮凝不好;水量过多,容易形成水/油或油/水乳化现象,难以分离;②水化温度(凝聚临界温度):随分散相质点粒度增大而升高;而质点粒度又随着吸水量而增大;加水量越大,质点粒度越大,凝聚临界温度就越高;③电解质:可促进胶体质点的凝聚;④油水混合强度:水化脱胶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其完全反应;⑤其他因素:如毛油质量;13碱炼法脱酸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1)基本原理:①利用加碱中和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生成脂肪酸盐和水,肥皂吸附部分杂质而从油中沉降分离的一种精炼方法;②脂钠盐在油中不易溶解,成为絮凝胶状物而沉降;钠皂为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和吸收能力强,可将相当数量的其他杂质吸附分离;③碱炼本身具有脱酸、脱胶、脱杂质和脱色等综合作用;(2)影响因素:①加碱量:理论烧碱量=×酸价值,用于中和游离脂肪酸,生产中实际耗碱量常比理论值多%~%;②碱液浓度:色深,酸价高,浓碱;色浅,酸价低,淡碱;③温度:一定要控制油与皂脚明显分离时的温度,升温速度体现加速反应、促进皂脚絮凝的过程的快慢;④混合搅拌:在于使碱液在油相中高度的分散;⑤杂质的影响:胶溶性杂质、羟基化合物和色素等。

14毛油脱色的基本原理脱色最常用的是吸附脱色法。

其原理是:利用某些具有吸附能力强的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油中,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吸附油脂中色素及其他杂质,经过滤除去吸附剂及杂质,达到油脂脱色净化目的;具体来说有三点:(1)利用吸附剂具有的表面性;(2)物理吸附是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进行吸附的,它无选择性,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都快;(3)化学吸附是吸附剂的表面和被吸附物间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都要发生化学结构方面的变化,如异构化等;15什么叫油脂氢化影响氢化的因素有哪些(1)定义: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把氢加到甘油三酯的不饱和脂肪双键上,称为油脂的氢化反应,简称油脂氢化;(2)影响因素:①温度升高温度有利于氢气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同时也降低了油脂的黏度,加快了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使得氢化反应速率加快;②:压力:氢气在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使得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有效氢处于饱和状态,从而加速氢化反应;③搅拌速率:高速搅拌混合能增大气液接触面,促进氢气在油中的溶解,进一步影响催化剂表面氢的吸附量和反应速率;④催化剂浓度:在保证加快氢化反应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催化剂的使用量;⑤底物油脂:氢化反应也受到脂肪酸酯结构的影响,其关系如下:不饱和双键越多,氢化速率越快;不饱和双键越靠近羧基的氢化速率越快;顺式比反式双键的氢化反应速率快;共轭酸比非共轭酸的氢化速率要快;16简述油脂氢化的原理在加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加入金属催化剂,通入氢气,使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的双键与氢原子结合成为不饱和程度较低的脂肪酸,其结果是油脂的熔点升高(硬度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