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方向始终向下,跟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且在水面上做好标记。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首先长出来的是子叶,子叶没有明显叶脉,叶子边缘圆滑,无锯齿状;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因为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 + 水氧气 + 养料1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doc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doc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份单元整理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一发芽一生长一出现花蕾一开花一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路的方向有关系吗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路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路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什么是光合作用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您们好!有下述问题与各位家长沟通:一、假期作业:1.结合《复习提纲》和《史地本》对本学期内容进行全面复习。

由于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方式,所以《复习提纲》需要孩子们背一背,或是每天花几分钟,看2遍,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2.在《复习提纲》熟悉后,在独立练习手中的考试卷,收假后,考试卷上交给学习委员,我来批改;3.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1)审题仔细,看清题意,有些题目,特意制造陷阱,让你选错误或不正确的,在这个问题上失分太可惜;(2)做题方法:选择和连线题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可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来去掉干扰项;(3)检查的习惯:完成试卷后,检查2遍。

二、期末考试时间及方法:(1)组内老师一起商量,实验安排在下周,笔试大概安排在23、24号左右;(2)考试评价分两部分:(1)实验:指南针的使用(下周进行)(2)笔试两项按一定比例作为总评成绩三、近段会有试卷(附答案)放在这里,特别是少数同学,因生病或试卷整理不到位,试卷弄丢,或其它原因,没拿到试卷的同学们,希望能在复习提纲后,练练题目,调整好学习状态。

四、也希望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弄清。

问爸妈,问老师,问同学,爸爸妈妈和老师喜欢勤学好问的你们,你们是最棒的孩子!三年级第一单元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所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播种凤仙花时,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时,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4.植物各部分作用:①根:吸收、固定作用。

就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简单的说,就是。

②茎:支撑、运输作用。

就是从下向上将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同时从上向下将叶子制造的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③叶:制造植物自己的养料。

就是太阳光的帮助下,进行光合作用:二养化碳+水阳光氧气+养料④花:发育成果实和种子⑤种子:繁殖下一代5.易错点:植物所需要的养料来源两部分:一、是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吸收的二、是植物的绿叶自己制造的,也就是光合作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教学提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教学提纲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 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 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 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1、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死亡的5个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一般都是在土壤下面进行。

3、播种方法:①选种…、②准备花盆和土…、③放种子(深度:1~2cm)…、④土壤湿润…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步骤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6、植物根的作用: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风仙花最早的两片叶子是由子叶发育而来,所以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8、叶子的作用: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0、植物的生长速度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根、茎、叶(营养器官)先生长;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后生长。

11、茎的作用: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

支撑:能让叶子更好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运输:因为茎内有许多管子1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大部分是自己制造的,利用光合作用制造而来。

13、叶子上气孔的作用: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蒸发水分都是通过气孔进行。

1、蚕卵的颜色(淡黄色)、大小(芝麻大)、形状(扁圆形).(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2、养蚕窍门四步骤。

①移动…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3、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洒水?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蚕窝内的含氧量,以及提高蚕对桑叶的采食量和吸收率。

4、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一生共5次蜕皮,前4次在幼虫期,第5次在蛹期(茧内)。

5、蚕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供呼吸用。

6、蚕只在幼虫期吃桑叶,当身体发黄发亮时,就不吃桑叶,要开始吐丝结茧了,之后在蛹期和蚕蛾期都不再吃桑叶。

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提纲(新教科版)【DOC范文整理】

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提纲(新教科版)【DOC范文整理】

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提纲(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提纲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

观察植物,我们可以用记录表,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记录,还可以写观察日记。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不同植物的根是不相同的,但是生长方向都相同,选种要选那些的、没有受过的种子。

播种方法:。

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提供的。

植物的叶子是的,这样,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光合作用的结果1、有人把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这个“工厂”的厂房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养料和氧气,动力是阳光。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一部分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一部分由叶制造。

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阳光3、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植物通过叶子里所含的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氧气和养料。

光合作用文字公式是: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沿着茎向上运输到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叶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食物”——养料。

直立茎:凤仙花缠绕茎:牵牛花攀缘茎:葡萄匍匐茎:红薯、南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0、花的结构: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生活与科学
1.科学为什么重要
2.科学探究
3.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二、生物世界的探究
1.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变异
2.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种植树木的意义
4.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三、物质与能源的探究
1.物质的性质:颜色、味道、形状、硬度、重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变量
3.水的性质和用途
4.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四、力与运动的探究
1.力的观察和认识:推力、拉力、重力
2.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方向
3.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4.摩擦力的观察和认识
5.做力的探究:挠和拉
五、光与影的探究
2.光的属性:明暗、光源大小
3.光的方向传播规律:直线传播
4.影的形成和属性: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影
六、天地与人
1.行星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四季的变化:气温、天气、动植物的变化
3.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用电、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七、科学与日常生活
1.安全用电:电器使用和电源安全
2.温度的观察和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读数
3.食品安全:食物的储存、清洗和烹饪
4.交通安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
以上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整理,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P3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P33、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P34、压缩空气的应用:充气城堡、足球、充气床垫、喷水壶、充气轮胎、射钉枪.P45、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空气占据空间.P26、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有质量,可以用电子秤称瘪皮球和充气以后皮球的质量来证明.P67、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P6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P8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10、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P9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P1012、在海边,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中有水和空气.P132、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用纸巾包住土,握一握,发现纸巾湿了.P133、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方法:把土壤放进水中,发现有气泡.P134、把土壤放进水中有气泡,搅拌几下,气泡消失,静置一分钟,土壤和水出现分层.P135、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P146、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P147、保水性最差的是沙质土,渗水性最差的是黏质土,保水性、渗水性都较好的是壤土.P168、比较沙质土和黏质土的方法有哪些?P14-15答:(1)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2)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硬,黏质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沙质土握不成团,黏质土能握成团.(4)比较渗水性:沙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渗水性最弱.9、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P1710、改良土壤贫瘠的方法:①种植绿肥②多施农家肥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P1811、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水分.P2012、土壤对人类的贡献:①植物生长②动物安家③生产粮食④种植蔬菜.P2013、如今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P2114、水土流失模拟实验:P21现象:无植被的土壤,水流得快且多;有植被的土壤,水流得慢且少.结论: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15、保护土壤的建议:①修筑梯田②植树造林③轮作或休耕④减少使用化肥.P22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P252、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P26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P284、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叫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保持水平.P285、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P296、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大小不变,占据的空间变小.P307、搅拌和水温是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P328、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P339、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P3310、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P3411、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P34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P362、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如:鲫鱼、青蛙、河虾等P373、河流与湖泊的主要区别:湖泊是封闭的有陆地包围水域,河流是线性流动的水体.4、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P395、实验探究:河流与湖泊的形成.P37实验器材:适量油泥、水、塑料盆、喷水壶.实验步骤:(1)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往模拟地形“降水”选择低洼处筑坝,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实验小结: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流动的水,有低洼处的“槽”.6、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如: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P397、实验探究:水井中的水是哪里来的?P38实验步骤:(1)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2)将圆筒竖直放入管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厘米高的碎石.(3)在碎石上铺约1厘米厚的沙子.(4)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观察圆筒里水位的变化.实验结论: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8、P39可渗透层土壤不可渗透层岩石层10、保护地下水的其他方法:(1)植树造林,增加土地的蓄水能力,进而增加地下水的水量.(2)淡化海水资源.(3)少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损失.(4)节约用水,一水多用.P3911、海洋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P4012、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P4113、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我们要节约用水.节约用水的方法:农田滴灌、循环用水、使用节水产品.家庭节水措施:刷牙时关水龙头、用大桶收集废水.P44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P472、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器官.P463、认识呼吸器官P464、实验:如何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P47过程:在收集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塑料袋里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结论:空气遇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呼出的气体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不一样,运动后呼吸会加快,休息后减慢并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P486、安静状态下,男生比女生呼吸略慢,老师比学生呼吸略慢.P487、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P498、增加肺活量的方式:①坚持慢跑、跳绳等运动.②坚持做一些扩胸运动.③采用调节呼吸法.9、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①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②不吸烟,远离二手烟;③经常开窗通气;④经常用淡盐水漱口;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P5010、人体的消化器官由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肝脏组成.P5211、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P52(1)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2)咽部:吞咽食物;(3)食道:传送食物至胃;(4)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5)肝脏:产生胆汁;(6)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7)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12、胆囊的作用是储存胆汁,不属于消化器官.P5213、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人体的消化道.14、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P5315、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P5416、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P5417、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P5418、鱼、肉、蛋、奶、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我们长身体必需的营养素.P5419、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P5420、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P5521、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排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P5522、碘酒是淀粉探测器,它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P5523、滴几滴碘酒到土豆和萝卜切面上,土豆会变蓝,萝卜不会.P5524、检测花生中是否有油脂的方法:花生种子在白纸上捻碎,如果纸上留有油迹,说明花生中有油脂.P55。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土壤由上而下分为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10、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1、(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2、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3、、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4、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5、(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6、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7、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8、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9、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环境)等。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闻)、(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运动状态。

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首先要确定参照物,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变化就是静止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例如:以公交站牌为参照物,行驶中的公交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公交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先确定中心点,然后根据相对中心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

3.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运动的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按照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思考:生活中直线运动有哪些?曲线运动有哪些?直线运动:电梯升降、汽车前进、掉落的苹果、上升的红旗、扶梯上的人等。

曲线运动:抛出的篮球、飘落的树叶、荡秋千的孩子、摩天轮的座椅等。

小球从桌面上滚动后落到地面的过程运动路线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

在桌面上滚动过程是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下落过程是曲线运动。

4.各种运动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相互联系。

物体有多种运动方式,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方法:在物体上贴上圆点,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记录圆点的运动轨迹。

5.物体在斜面上有静止、滚动和滑动三种情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冰刀在冰面上滑动。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如车轮在路面上滚动。

正方体在斜面上可以静止或滑动;球形或圆形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滚动;六棱柱或十二棱柱在斜面上既有滚动又有滑动。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放置方式、斜面的高度等因素有关。

6.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实验(1)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材料:两条斜坡轨道;两个小球;秒表。

方法:以轨道最高处为起点,轨道最低处为终点。

发令员发出“开始”指令的同时操作员松开双手让小球自然滚动,计时员开始计时。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科学三年级下复提纲单元一1.运动和位置一.填空题1.相对于地面来说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就是静止的。

2.一辆汽车在水平的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例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运动的。

3有首词写道。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4.两位同学并肩向前走,以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

二、XXX答题1.让两位同学并肩在教室里行走,怎样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情况?答: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两位同学都是运动的;选择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2.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词是这么描述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里的“竹排”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答:竹排相对河岸是运动的,是以河岸(青山)为参照物。

青山相对竹排是运动的,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2.各种各样的运动一.填空题1.我们喜欢玩的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2.玻璃弹珠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3.把乒乓球垂直扔在地上会跳动。

4.汽车相对空中是在平动。

5.指尖陀螺的运动方式是转动。

6.尺子是上下振动,溜溜球是快速扭转并上下运动,玩具车是车轮扭转带动车子前后运动,弹簧木马是前后动摇。

二、问答题1.糊口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见课文第4页)答:秋千是前后摆动:手表是转动:车轮是滚动:雨刷是左右滑动,跷跷板是上下运动。

2.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见课文第6页)答:木块、书籍能够移动;各种轮子能够滚动;风车在转动;桂钟会摆动;尺子会振动等。

3.一位小女孩在玩滑板,说说滑板、小女孩、轮子属于哪种运动体式格局?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滑板和小女孩是水平移动,轮子是滚动。

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有些植物也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2.选种需要选择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3.不管把种子的根朝向哪边,过一段时间都会向下生长。

4.刚发芽的凤仙花有一对(2片)叶子。

注意:第一对长出的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相同的。

5.植物的叶子平展开来,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6.凤仙花的生长发育:播种、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7.凤仙花的一个果实里面有许多粒种子。

8.凤仙花的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共六部分组成。

植物的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叶和茎。

根:吸收水分、矿物质和固定植物。

茎:运输水分、养料和支撑植物。

叶: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种子:繁殖后代。

9.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0.绿色植物一定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才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养料。

第二单元: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蚕、蛹、蛾四种形态。

蚕是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幼虫形态和成虫形态是不同的。

2、蚕的生命从卵开始。

小蚕从蚕卵里孵化出来时,身体如蚂蚁一般,又黑又小,又叫蚁蚕。

3、蚕最喜欢的食物是桑叶。

注意: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注意:不可以将蚕宝宝放在封闭的盒子里养,盒盖必须扎孔。

4、蚕蛹在吐丝结的茧里面,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几乎不动,但有生命。

5、蚕蛹变成蛾后,异性交配,不可以飞翔。

6、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做蜕皮。

蚕一生共蜕皮5次: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4次,在茧里面还有1次。

7、蚕蛾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对翅膀,但不能飞。

雄蛾小,灵活;雌蛾大,不灵活。

8、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长短就是寿命,蚕的寿命大约56天。

9、卵生动物:从卵孵化而来的,如蚕、蝴蝶、蜻蜓、青蛙、蟾蜍、鸡、鱼。

胎生动物: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如狗、羊、熊猫、人。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大象版)三年级科学复习题第一单元1、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

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找到答案。

2、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_在太行一带考察时发现,同崖中夹有一层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

3、1960年,三位登运动员从珠穆郎玛峰带回的灰白色石块,竟是大海中的沉积岩。

197年又从岩层中发现三叶虫之类的海洋动物的化石。

证明了有些高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4、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

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点燃酒精灯时,不得倾斜灯体,要用火柴从侧面点燃。

6、酒精灯火焰分有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物体应放在外焰加热。

焰心温度最低。

7、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口吹,应用灯帽盖灭。

盖灭后,再提起灯帽重新盖上,防止下次使用时无法打开。

8、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3亿年到600万年的时候,恐龙大量繁殖,称霸地球的时间长达16亿年之久。

无齿翼龙能飞行,甲龙有盔甲,马门溪龙脖子很长,剑龙用背上耸起的骨片对付敌人。

9、科学家们根据研究,认为环境突变是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

科学家们靠恐龙化石研究恐龙,第一块化石是1822年发现的。

10、纸杯可以烧水,只要先装满水再烧。

第二单元1、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2、风向就是_风吹的方向,风如果自东方,就叫做东风。

如果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摆动不能肯定,气象豫报风向时,往往加个偏字,如偏北风。

3、风的力量叫风力,风的速度越快,风力就大。

人们把风力从小到大划分为0 级到12 级,共13 个等级。

4、气象台一般用风向标测量风的方向,用风力计测量风的大小。

、风袋既可以测风力又可以测风向。

还有T形风向标,乒乓球风力计,吸管风力计等设备。

6、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不花钱的天然环保能。

7、1000年前我国唐代李淳风,在他的《现象玩占》中记载了估计风速的方法: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动叶,四级摇枝,五级坠叶,六级折小枝,七级折木、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填空题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放土。

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③下种。

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④浇水。

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7、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8、凤仙花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9、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10、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植物的(叶)被称为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因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是植物的(叶)依靠(阳光)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3、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5、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动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我学会了用(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1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节在有些植物上很明显,有些不明显。

叶子是长在节上的。

16、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周期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3、蚕(幼虫期)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头很小,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有三对足帮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有五对足,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4、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5、蛹身体呈(纺锤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两个黑色、小圆形、隆起的眼睛,胸部没有环节,(腹部有环节),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胸部的背面有(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体色呈褐色)。

6、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两对翅,三对足,长有眼睛和口器)。

7、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8、(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9、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这些动物(生命的开始)。

10、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 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11、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变态:蚊子、苍蝇、青蛙不变态:蝗虫、鱼、鸡、狗、猫第三章温度与水的变化1、水按手的感觉分类:可分为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

但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够准确,不一定可靠,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

我仔细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上有(刻度、标记、数字)。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测量水温,要注意: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下完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各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温度计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 ℃。

4、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5、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6、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这叫(凝结)。

8、云: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高空露: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9、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10、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

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11、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第四章磁铁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不能吸引金属铜、铝。

2、磁铁(不一定是铁)做的;磁铁有(各种形状),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3、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4、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确切的证据;辨认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看更可靠。

6、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

7、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强),把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弱)。

8、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9、做指南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

然后要(标明南、北极)。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4、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7、植物的(根)能吸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1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13、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4、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复习题1、蚕是一生要经过多次变化的(昆虫)。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蚕卵是(黑紫)色的,(圆)形。

3、蚕宝宝爱吃(桑叶),它一出卵,我们就要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4、养蚕的时候,我们要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

5、在养蚕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并记录蚕的每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记录可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

6、蚁蚕吃的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7、要让蚕宝宝吃饱吃好,喂养的桑叶一定要(新鲜)并保持(干燥)。

8、要把蚕宝宝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9、发现病蚕,应及时(拿走),以防互相传染。

10、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些水)。

11、蚕的外形是圆筒形,分(头)( 胸 )、( 腹 )三部分。

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

12、蚕生长到一定得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3、蚕不吃东西,身体发黄发亮是因为(蚕要吐丝了)。

吐丝前,为它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它在那里结茧。

14、蚕从蚕卵里出来后,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六次)蜕皮,其中在蚕蚁时(四次)蜕皮,在茧里(两次)蜕皮。

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一生要经历( 蚕卵—蚕—蛹—蚕蛾 )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的( 幼虫 ),蚕蛾是蚕的( 成虫 )。

蚕的一生要经历( 卵 ) ( 幼虫 ) ( 蛹 ) ( 成虫 )四种形态。

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一只雌蛾大约产( 400粒~500粒 )卵。

15、蚕蛾分(雌蛾)和(雄蛾),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飞快。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繁殖后代后死亡。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