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与写字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诵经典美文,写规范汉字,做少年君子”育人类课题结题报告

“诵经典美文,写规范汉字,做少年君子”育人类课题结题报告

育人成果奖项目诵国学美文,写规范汉字,做少年君子”项目成果报告诸城市林家村小学历建福张德全孙军勋“诵国学美文,写规范汉字,做少年君子”项目成果报告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及目的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是一个诗的国度,有其独一无二的方块字。

所谓“诗书继世”,自古都是国人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的优美诗篇,“兰亭序”、“欧柳颜赵”的书法艺术,无不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异彩纷呈,博大精深,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诵读和书写规范汉字的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多元合作”、“风华少年”“阳光少年”和“科技小能手”等较有成效的系列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但仍然存在部分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阅读量太小,知识面狭窄;不认真写字、不会写字、坐姿写姿不正确;部分学生说不文明话、做不文明事、传统美德教育欠缺等问题。

鉴于此,我们持续深入的开展了“读经典美文、写规范汉字、做少年君子”活动。

旨在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道德意识,丰厚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小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基本做法(一)组织保障(1 )成立项目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历建福副组长:张德全孙军勋成员:金发亮臧志明黄庆河王玉娥丁树臻吴炳香王培森(2)成立项目实验小组成员及分工状况历建福:小学部校长,一级教师,项目研究负责人张德全:林家村小学校长,一级教师,项目研究组织指导孙军勋:一级教师,项目研究实施金发亮:一级教师,具体实施“争做少年君子主题教育活动”臧志明:一级教师,具体实施“争做少年君子主题教育活动”黄庆河:一级教师,具体实施“争做少年君子主题教育活动”王玉娥:一级教师,具体实施“争做少年君子主题教育活动”丁树臻:一级教师,具体实施“经典诵读”刘勋英:一级教师,具体实施“经典诵读”王金英:一级教师,具体实施“经典诵读”吴炳香:一级教师,具体实施“写规范汉字”王培森:一级教师,具体实施“写规范汉字”李钢忠:一级教师,具体实施“写规范汉字”(二)营造经典氛围,熏陶学生心灵“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意义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

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

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

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

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

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三、研究工作小结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为全校每位老师配备必要的书籍——《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一)(二)(三)》、《论语通译》等,同时利用假期进行自学。

花溪九小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花溪九小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花溪区第九小学“新经典”有效阅读》结题报告“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由上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负责主持。

本课题采用课题组宏观指导、实验校自主探索的开放性研究方式。

花溪区第九小学自2009年3月通过省课题组立项以来,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年的研究,现已顺利完成了研究初的预定目标,特申请结题。

现将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国学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

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极富哲理,发人深省,语言精粹,充满情趣。

经常诵读,既利于修身养性,又能使语言表达流畅练达,可以说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诵读国学经典,在当下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

同时,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风起云涌。

为顺应潮流,同时也为打造学校书香特色,我校开展了《“新经典”有效阅读》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一)学生发展目标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转化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通过熏陶涵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拓宽学生的心胸与视野,以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熟背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积累精美语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能恰当得体地引用所诵读的锦句华章,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以此奠定语文基础,增加经典储备,以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师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寻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探求如何把学习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篇一:经典诵读结题报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于是我校响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

XX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两年下来,师都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从各个年级入手,并向全校推广,现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近来国学与传统文化热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我校自XX年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把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本着继承并激活传统,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的目的,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

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

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2024年“经典诵读”活动小结范本(2篇)

2024年“经典诵读”活动小结范本(2篇)

2024年“经典诵读”活动小结范本一、活动概述“经典诵读”是一项旨在弘扬经典文化,促进人文素养的公益活动。

在____年,“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组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该活动以文化、艺术、知识为基础,通过诵读经典作品,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提升自身素养。

二、活动内容该活动内容包括经典文学、诗歌、散文、戏曲以及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的经典作品。

活动组织了一系列的诵读演出、讲座、朗诵比赛等活动,涵盖了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

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也可以参与专题讲座和讲解,深入了解经典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活动组织与宣传活动的组织与宣传工作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通过广告、传单、网络推广等多种方式,将活动的宗旨、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传达给更多人。

在社交媒体上设立专门的宣传账号,在各大知名平台上发布相关活动信息。

同时,邀请媒体记者进行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活动成果1. 参与人数:该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

据统计,活动期间,共有约10000人次参与诵读演出和朗诵比赛,其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比约30%,中学生占比约40%,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占比约30%。

2. 社会影响力: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社交媒体上也形成了热议。

该活动逐渐成为一个受社会认可的品牌活动,成为文化交流和人文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3. 提升文化素养: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参与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经典作品背后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该活动也鼓励了更多人去读经典,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活动亮点1. 多样性:该活动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领域的经典作品,让参与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丰富了活动的内容。

2. 互动性:活动设置了互动环节,让参与者与讲座嘉宾、演出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经典诵读的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的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的结题报告篇一:“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国内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道德观念滑坡、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者日多、而忠孝鲜讲、仁义疏道、甚多亲情不易持久、珍贵友谊难以弥新、邻里常见淡薄、同事常存不信、孩童心难感恩、夫妻不少倏然反目、读书甚多只为谋生、求学常常就业至上,感叹经史子集,知之者甚少,琴棋书画,会通者不多,我们深知“少年强则国强”,“社会和谐匹夫有责”,切感经典教育意义之非凡。

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

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二)课题提出的国外背景欧美国家也开始反思现代教育中的流弊而逐渐恢复传统的诵读法了。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今,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悬挂在联合国总部里,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教育读本。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吟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估――进行反思小结”一系列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剖析了大量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循序渐进、反复巩固的经典诗文诵读路径,构建了立体多元的经典诗文诵读体系,初步完成衢州市实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

诵读经典诗文探索路径构建体系提升素养【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1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

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

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

“开展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活动”工作总结

“开展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活动”工作总结

“开展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活动”工作总结“开展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活动”工作总结“开展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活动”工作总结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校按照《教育厅省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依据我校实际,适时开展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活动,现将工作作如下总结:一、认真学习宣传,提高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多年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坚持贯彻和落实上级布置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有关法规和通知要求,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

学校领导班子在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方面认识明确,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列入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融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校长亲自动员布署,分管主任主要抓,教研组牵头具体落实,全体师生参与。

二、加强组织制度建设,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健全,管理规范。

我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分管主任任副组长,成员有各学科教研组长。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并深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为了把语言文字书写工作扎实长久地开展下去,建立开展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活动长效机制。

学校设有语言文字宣传板报。

德育处、团委、年级组对班级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进行不定期检查评比,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促使全体学生在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方面有明确的目标。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导处对师生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进行明确要求,并通过教学常规检查进行督促落实,成为学校考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优评先的依据。

三、营造良好规范汉字书写环境,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汉字书写特色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规范汉字书写环境,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汉字书写特色;板报、宣传栏、手抄报、作业展等汉字书写规范美观。

在努力抓好教育教学的同时,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开展推广普通话和国家文字规范化工作中。

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中华经典诵读结题报告关于《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原创性、源泉性的东西,它们都应该进入国民教育,比如英国人都要读莎士比亚。

中国也有这样的精神遗产,比如《论语》和《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情感的源头构成;比如唐诗,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

其次,从民族精神的传承来看,经典诵读是至关重要的通道。

一个民族的精神痕迹都珍藏在它的民族语言里,而经典作品就仿佛一条条珍贵的深深的痕迹,它烙在每一代人的心里,见证了民族灵魂的薪火相传。

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诵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通过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使之不断向诵读实效性方向发展。

在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上进行有益地研究与探索,真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开展把语文和音乐学科的整合,《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1、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创新环境,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的研究。

环境建设能为学生学习经典创设浓浓的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及佳作佳句。

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自由诵读,并印刻脑海。

(2)布臵作业,巩固古诗诵读积累感悟与运用的研究。

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积极的积累,更深刻地感悟,更灵活的运用,在积累、感悟与运用的过程中感受经典诵读的无穷魅力。

《“把书法融入经典诵读,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把书法融入经典诵读,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把书法融入经典诵读,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它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记录了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自身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当前,学生为了拓展知识面,阅读了很多课外读物,所记录的读书笔记,龙飞凤舞,有时自己也不认识。

而有书法能力的学校或学生练习书法,是为了书法而书法,这两种做法都或多或少的失掉了中国汉字的一点精髓,而把两者融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书法作品中经典内容,不但也能够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展知识视野,而且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对汉字形体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书法兴趣,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所以,把书法融入经典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题核心概念书法的完美形式是与内容相结合的,他跟文学互相辉映,欣赏书法作品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需要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才能既有视觉上的艺术美感,又有情感上的文化熏陶。

学习书法讲究读贴和背贴,台湾作家候吉谅在《如何看懂书法》中写道“学习任何东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系统性阅读。

”这就能增加语言积累。

把书法融入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内容:1、当前学生阅读书法作品内容反映的现状和问题;2、把书法融入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步骤和具体措施。

3、学生课外阅读与书写问题的成因分析;4、书法与经典诵读教学的对策研究等。

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法: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书写规范汉字和课外阅读的相关教育理论,设计研究的策略。

2、调查分析法。

在研究前对自己所在学校开展访谈、调查、分析学生软硬笔字书写和课外阅读结合的现状,为研究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根据制定的的策略,不断地进行验证,结合实施的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寻求书法融入经典诵读最佳途径。

4、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写字特点和书法欣赏水平进行研究,设计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形成教学案例。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自2009年9月以来,我们学校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

我们的学生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校本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为内容,在每天的晨读、每周四的国学诵读日和诵读课上进行诵读,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积累和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

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申请结题。

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研究内容:1、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经典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

2、我们让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校报《晨晓报》的国学经典专题栏目,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同时在校报上《经典可以这样读》的栏目发表学生创作的“我读经典”的文章。

3、我们将每周一节诵读课落实到课程表中,语文老师按课表落实上课。

4、我们将每周四定为经典诵读日,利用早晨早读20分钟时间,每次由一个班级展示,一个年级齐诵,进行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5、我们坚持每年一次的“国学经典展示会”,展示一学年的诵读成果。

展示会通过诵、读、唱、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XXX诗词等国学经典,“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研究终结报告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研究终结报告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研究》终结报告(续)四、课题实施的原则、过程与方法(一)课题实施的原则1、方向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严格意义上讲,古典诗文实验研究不能偏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正确轨道,同时还要注重诵读内容的选择确定和诵读数量安排的科学性,否则势必会出现不该有的偏差。

2、继承与创造相结合的原则。

学以致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其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使为了学生积累学识和丰富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从爱读古诗到喜欢学会试着用自己的笔通过写诗歌的形式抒发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丰富情感。

3、诵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表现在诗词歌赋的形式、格律、韵律、语言等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它还包含着高尚、深刻、纯朴、影响久远的为人处世、做人做事以致于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诸方面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因此,坚持这一原则就能更好地坚持既注重智育教育,又注重德育教育。

4、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如果在这里边巧妙地添加必要的、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极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化,如经典诗词书法条幅,师生自创的诗画,播放和演唱古典诗词名曲,这对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促进文化课学习质量的提高和保证实验研究效果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题实施的过程与方法本课题实验研究分二个阶段进行的,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1、前期实验准备工作。

在2004年月实验项目报告申请批下来之后,于我们2004年8月—2005年7月期间,我们首先组建了课题实验研究组织机构,确定了5所实验学校的六个实验年级的学生和30多名实验教师参与实验工作。

其二是我们多方筹集资金近两万元,购买了古诗文经典诵读DVD光盘、DVD影碟机、彩色电视的资料和设备,同时责承专人编写实验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1-4册,为顺利进入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做了充分的物质方面的准备。

2024年“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5篇

2024年“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5篇

2024年“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5篇篇1一、活动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压力使得人们逐渐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家的经典文化素养,我单位组织了今年的“经典诵读”活动。

本次活动以诵读经典、传承文化为主旨,通过一系列的诵读、讲座、比赛等形式,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经典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二、活动内容及成果展示本次活动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在初赛阶段,我们收到了来自各个部门的报名选手的作品,内容涵盖了古诗词、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各种类型。

经过评委团的认真评选,最终有十位选手进入了决赛。

在决赛阶段,选手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诵读实力,有的声情并茂,有的激情四溢,有的沉稳大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XXX获得了本次活动的冠军。

此外,我们还设立了优秀组织奖、最佳表现奖等多个奖项,以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收获颇丰。

一方面,参赛选手们的诵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经典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选手的诵读技巧有待提高,部分参与者对经典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大家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化的认识。

三、活动反思与改进本次“经典诵读”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潜在的参与者没有了解到活动的信息;其次,活动的组织还不够严密,部分环节的衔接不够顺畅,影响了活动的整体效果;最后,活动的形式还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性,难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组织效率,并尝试引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如网络直播、互动问答等,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并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展望与建议为了更好地传承经典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经典文化的普及工作,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等形式,提高普通民众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其次,鼓励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到经典文化的传承中来,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最后,加强经典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通过创新形式和方法,让经典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

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结题报告一、引言经典诵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经典诵读的定义、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经典诵读的定义经典诵读是指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诗歌等方式,将文字进行表述和演绎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要求朗读者具备良好的发音、语调和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把控。

三、经典诵读的历史背景经典诵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诵经、吟诗等文化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经典诵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例如,在中国古代,朗诵经典诗词被视为一种高雅的修养,被皇室贵族和文人雅士广泛推崇和追求。

四、经典诵读的艺术特点1.语言的美感:经典诵读注重对语言的把握和表达,通过声音和语调的变化,将文字的美感传达给听众,使其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2.表达的力量:经典诵读要求朗读者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并通过声音和语气将其生动地表达出来,使观众深入体会到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3.情感的传递:经典诵读追求触动人心的效果,朗读者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使其产生共情和共鸣。

五、经典诵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对个人成长有着积极影响的活动。

以下是经典诵读对个人成长的几个方面的影响:1.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经典诵读的训练,可以增强朗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这对于个人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经典诵读要求朗读者具备准确把握文本情感的能力,并通过声音的变化传递给听众。

这有助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和情商的培养。

3.文学素养的提升:经典诵读要求朗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人文关怀和思考能力。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精选13篇)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精选13篇)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精选13篇)经典诵读报告篇1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

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

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

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

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

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

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

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

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或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

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小结(共5篇)

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小结(共5篇)

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小结(共5篇)第一篇: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小结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小结新学期,我校承担了“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为配合此课题的研究,我们积极开展了“诵经典、品美文、享乐趣”的读书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师生迅速行动起来,校园内掀起了读书背书的热潮。

学校制定了读书活动方案,各班根据学校的方案制定了自己的读书方案。

几个月下来,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读书的氛围日渐浓厚,经典诗文、名著走进了师生的生活,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提升了内涵。

大量识字,开启阅读之门我们认为童年时代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最佳时期,从小建立起读书兴趣将终生受益。

然而识字却成为孩子读书的最大障碍。

为此我们从大量识字入手,为学生开启阅读之门。

新学期我们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开展大量识字教学,我们的目标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完成3500字的识字任务,扫除阅读障碍,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背诵经典,回归积累之本 13岁以前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学生的记忆力强,效果好。

为此我们在全校各个年级广泛开展背诵经典诗文活动。

低年级我们以背诵古诗、《三字经》、《百家姓》为主要内容;中年级我们以背诵《论语》及《四书》、《五经》的有关篇章为主要内容;高年级以《古文观止》为主要内容。

因为所选内容均为经典,学生天天与大师对话,取法乎上,所以学生的受益肯定很大。

为了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我们安排了早读时间,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并定期举行经典诵读展示和背诵大王评比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低年级部分学生背诵古诗达百余首;三年级学生背诵《论语》百余则;六年级学生背诵古文50余篇。

大量的积累必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读中外经典,师生共成长让阅读成为习惯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为此我们大力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为各个年级精选了部分经典书目,供各班选用,经典书目分为名著类、科普类、历史类、现代文学类、中国古典名著类等。

经典诵读结题工作报告

经典诵读结题工作报告

“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篇章结构的分析、基础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文化底蕴单薄,语言积累不足,表达空乏无趣,写作刻板生硬,究其原因,是阅读量不够。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

由此可见,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我们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

而诵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最易得的选择。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经典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通过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使之不断向诵读实效性方向发展。

在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上进行有益地探究与探索,真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味和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培养小学生热爱和诵读诗文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2、诵读中华优秀经典诗文对提高儿童智力、开发潜能的研究。

3、做新世纪中华少年,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诵读兴趣和良好的诵读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诵读兴趣、水平。

2、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探寻民族文化之源,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灿烂文化的热爱。

3、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改变诵读形式,对诵读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积极探索,摸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我校科研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课题结题报告论文“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国内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道德观念滑坡、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者日多、而忠孝鲜讲、仁义疏道、甚多亲情不易持久、珍贵友谊难以弥新、邻里常见淡薄、同事常存不信、孩童心难感恩、夫妻不少倏然反目、读书甚多只为谋生、求学常常就业至上,感叹经史子集,知之者甚少,琴棋书画,会通者不多,我们深知“少年强则国强”,“社会和谐匹夫有责”,切感经典教育意义之非凡。

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

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紧急呼吁》强调: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看看后继之人。

(二)课题提出的国外背景欧美国家也开始反思现代教育中的流弊而逐渐恢复传统的诵读法了。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今,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悬挂在联合国总部里,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教育读本。

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曾预言:如果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二、研究内容(1)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

因为经典诗文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

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就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2)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

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开展经典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又可以巩固诵读的成果。

(3)促进学生的记忆力。

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

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4)培育学生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良好品行。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更了解古老的中国,了解中华文化,从而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5)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

按照从“仿”到“作”的总体思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探索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初期,要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描写和认识,强调写记叙文,写真人真事。

中期,作文要进一步要求学生记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品德,可以写读后感、影评、书评以及各种实用文。

后期,可以进行快速作文的训练。

三、研究方法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本校的1至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经典诵读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4.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四、实施内容1.音乐读经:多听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以丰富的乐音,刺激儿童脑部细胞突触的生长;以和谐的旋律,陶冶儿童优雅的心灵。

2.大量识字与博览群书:由于识字量的增加,即可鼓励提前阅读,让儿童提前养成自学的能力。

阅读教学应该只管鼓励儿童多阅读,而不必急着问他懂不懂;不管懂不懂,只要让他一本读完再读一本,读多了,自然会懂;而不是只读一本,就要懂得透彻,再读一本。

前者是顺应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轻松愉快的事,读得多就懂得多;后者是残害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辛苦的事,读得少,懂得的也不多,甚至于厌恶读书,一生不懂。

五、实验规模1.全校性实验:学校规定各年级所学内容(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2.班级性实验:学校在一至六年分别设立七个实验班,学校提供《学庸论语》、《孝弟三百千》等教材。

六、实验工作细则1.其他课程调配:维持正常排课,教师只须占用自习课等零碎时间。

2.教材需求:《学庸论语》、《孝弟三百千》等读经教本。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以上经典诵读教法的重点是: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办法多听多念。

念至熟习乃至会背,即达教育目的。

最重要的教学理念是:只须多念背,不须着意讲解。

阅读指导方面: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不必规定写心得报告。

4.教学时间利用零碎时间即可。

由语文、音乐教师取自每节上课铃响后五分钟至十分钟或自习课为经典诵读时间。

五、教学进度.第一学期,每天进度约五十字。

第二学期,每天进度约一百字。

音乐读经:在学校、家中让学生听古典音乐。

课外阅读:教师每周一次调查阅读数量,每月一次检查阅读书目。

六、教学评价1.正常评价:评价的范围是前一天的的进度或几天来的复习。

评价时间最好在早自习时间考组长,会背就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

组长利用下课时间检查其他同学,完全熟背的人就给一百分。

2.特殊评价:凡通不过组长检查的,教语文教师特殊处理。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一百分。

、七、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09.3——2009.6)1.制定课题方案和活动计划。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

3.购买《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读物。

(二)实施阶段(2009.8——2011.7)1.确定教学实践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践方案,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篇二:中华经典诵读结题报告关于《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原创性、源泉性的东西,它们都应该进入国民教育,比如英国人都要读莎士比亚。

中国也有这样的精神遗产,比如《论语》和《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情感的源头构成;比如唐诗,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

其次,从民族精神的传承来看,经典诵读是至关重要的通道。

一个民族的精神痕迹都珍藏在它的民族语言里,而经典作品就仿佛一条条珍贵的深深的痕迹,它烙在每一代人的心里,见证了民族灵魂的薪火相传。

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诵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通过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使之不断向诵读实效性方向发展。

在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上进行有益地研究与探索,真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开展把语文和音乐学科的整合,《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1、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创新环境,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的研究。

环境建设能为学生学习经典创设浓浓的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及佳作佳句。

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自由诵读,并印刻脑海。

(2)布臵作业,巩固古诗诵读积累感悟与运用的研究。

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积极的积累,更深刻地感悟,更灵活的运用,在积累、感悟与运用的过程中感受经典诵读的无穷魅力。

(3)补充资源,拓展学生经典诵读视野的研究。

在学生读完某一经典后,可以经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生学习了《早春》这首诗后,然后搜索与春有关的相关诗文,看看他们是从哪个角度定春的。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经典,探索经典的兴趣。

(4)善于评价,激发学生经典诵读学习热情的研究。

除过程性评价外,也进行书面测评另将学习成果多样化。

通过朗读,吟唱,绘画,表演小品将诗写成书法作品等形式评价学习成果,激发学习激情。

(5)开展活动,提供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研究。

定期举行朗读比赛,分个人、双人、多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举和参与的积极性,把古诗文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如配乐朗读、作诗画、课本剧、编故事等激发学生自由探究古诗的兴趣。

2、几个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经典诗文”的“经典”是指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具有典范意义的意思;这里“诗文”的“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典籍贤文。

“双文”分别指的是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方式是引导学生读、背、诵《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100余首诗词外,和选相关的经典诗词。

诵读的经典文集主要是《弟子规》、《孝经》、《增广贤文》、《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经文原则上是通读。

而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将选读主要的精彩华章佳句。

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通过诵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词和美文,以达到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促使我校师生自身在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方面得到有效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