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合集下载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 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一教皇的权威
• 12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 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 除授职礼外,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 的。生活在西欧社会各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 还是领主,无论是骑士还是普通百姓,必须在这 一宗教的框架内思想与生活。人的一生,从出生 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甚至连 日常生活吃饭,都在宗教的控制之下。各种习俗 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
一 教皇的权威
教皇和教会在宗教领域具有绝对权威
一 教皇的权威
• 生活在中世纪的西欧人,他们的一切(肉 体与心灵)全部被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生 活是苦闷的、是悲哀的、是压抑的,他们 不能有追求,不能有自我,不能有思想。 他们体会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总之, 生命的一切都是为了上帝,或者说是为了 上帝的代表教皇和教会而活着。罗马教皇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那么怎样赎罪,使灵魂得救?罗马天主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 “义人”的含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 “因行称义”的含义:信徒们只有遵守教会制订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 圣礼制度,才能获得灵魂的解脱。 • 灵魂得救的途径: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服从教会、遵守 教规、购买赎罪券(自我惩罚),进入修道院是最佳途径。每个人都 应该过苦行僧的生活,不应该追求物质财富。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欧的 天主教徒,要经常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听从教会的各种安排, 还应该把自己的财产捐献给教会,通过这种不断的赎罪,以求得灵魂 得救。 • 教徒是否能得救,关键在于他是否听从教会的安排,遵守教会的各种 规章仪式。 • 在“因行称义”说法中,教会扮演什么角色? • 灵魂能否得救的关键地位。(遵守教会的制度) • “因行称义”这种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 实质:精神独裁。把教徒紧紧束缚在教会的控制之下,听命于教会的 安排和统治。在这一主张下,人们失去了个人自由,教会、教皇的权 威地位得到强化,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全国各地2015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含解析)

全国各地2015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含解析)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1.(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考点】宗教改革【解析】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材料中1521年的对帧木板画形成强烈对比,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尊重门徒,而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说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压门徒,可见这幅画目的是抨击罗马教廷,故A项正确;材料与“赎罪券”无关,故B项错误;这幅画意在提倡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对帧木板画以强烈的对比宣传宗教改革,而不是倡导宗教宽容,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安徽文综·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考点】宗教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解析】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虽然后来扩展至西欧等地,但是中心区主要在意大利,这种结构与图片不同颜色构成的区域分布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图片中出现“教皇国”,可以看作是一个关键信息,据此出发,罗马城所在的淡黄色分布区域、以日内瓦为中心的绿色地区、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偏北的深黄色地区分别对应传统天主教、加尔文教和其他新教的势力范围,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高潮是在法国,这与图片所示侧重点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接着扩展至法国、美国等地,与图片不同颜色标示的示意结构不吻合,故D项错误。

【答案】B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选择题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的斗争白热化C.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答案:C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个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此人最有可能是( )A.但丁 B.达·芬奇C.莎士比亚 D.马丁·路德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题中反映了信仰自由的观点,选择D项。

答案:D3.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答案:B4.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中提到“十分之九的多数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德国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这段材料不能反映( )A.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已经不能维持下去B.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德意志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尖锐D.路德的宗教改革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愿望答案:D5.(2014·惠州一调)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A.因行称义 B.先定论C.信仰得救 D.教随国定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教皇兜售赎罪券的历史现象,这是天主教“因行称义”,路德为此提出信仰得救的思想,排除A项,C项正确;先定论是加尔文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宗教改革后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即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D项排除。

答案:C6.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 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
课标要求
• 1、知道马丁· 文主义的含义。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 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 大教堂
材料1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 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 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2、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阅读材料:
⑴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 材料一 :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 ⑵政治上四分五裂,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 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 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的分裂、落后,使 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 得教会剥削沉重,罗马教廷与德国的矛盾异 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 常尖锐; 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 ⑶同时没有强大的王权,反倒有利于各种反 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 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 教会思想的存在。
宗教改革的 性质?
宗教改革的 历史意义?
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性质:在宗教外衣下的资产阶级反天主教会反封建
的社会运动
本课小结
天主教 日益阻碍 欧洲资本 主义的 发展 马丁· 路德的 “因信称义” 宗教 改革 新教摆脱了 罗马教廷的 控制,推动了 资本主义的发 展
加尔文的 “先定论”
知识结构
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
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 化的教规、贪婪的敲诈
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经济(根本原因)
政治(主要原因)

第十三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十三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会 势力
信仰得救 发财致富是上帝恩赐和安排 善功主要表现在世俗生活上
资产阶级 信仰得救 人祈祷上帝没有意义 穷人就是穷人,不能反抗。
下层 民众
四、宗教改革的作用 1.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2.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各国 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与干涉; 3.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 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二、德国宗教改革 2.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2)内容: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 “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 释义: 因,凭借; 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 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 教 称:成为,叫做; 义人:灵魂得到上帝拯救的人。 读《攀登圣梯的启示》,思考为什么说马丁·路 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 彩? 使人获得精神上„„和灵魂得救„„
教皇的权威, 封建主的特权, 基督教, 上帝, 《圣经》的权威
二、德国宗教改革 1.首先发生在德国的原因 材料一: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占取的财富 大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 21倍。因此,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材料二: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 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 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1)主要原因:当时德国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分裂 和软弱使罗马教廷有了大肆掠夺的机会。 (2)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为敛财兜售赎罪券。 2.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1)罗马教皇“因行称义”理论:依靠以教皇为首 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课后“自我测评” 宗教改革对至高无上的罗马教皇权威的挑战。 “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先定论,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 和合理性。两者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

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课件】(共21张PPT)

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课件】(共21张PPT)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 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直接原因:教皇教会兜售赎罪券。
疑难突破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及发展
2、政治上 天主教会堕落和残暴激化了 与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上 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思 想,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思想上: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处于 精神独裁地位。
中世纪教会的地位
政治上:中世纪西欧教权强于王权。 经济上:教会经济实力强大。 思想上: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处于精神独裁地位。
教会的腐化与堕落
教皇出巡
华丽的祭坛 纵情声欲的生活
马丁路德 加尔文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 1、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的 主要思想; 2、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 义的含义
4、导火线 教皇出售免罪券
疑难突破二、 “因信称义”如何凸显 人文主义色彩?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说和救赎说。人类只有信 仰上帝,跟随基督才能得救,死后进入天堂,获得永生。 灵魂得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在获救的途径 上,罗马天主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因行称义是指,教徒只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
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圣洗礼和圣餐礼),参加教会组织
政治上:教权强于王权。 七世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 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 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 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材料三: 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 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 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 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
课堂小结
一、教会有何权威?
中世纪教会的地位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①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 结果: ②结果:产生了新教和新教会 因大体按路德的主张改革, 因大体按路德的主张改革,故 路德的主张改革 又称“路德教” 又称“路德教”或“新教路德 宗”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3课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①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 结果: ②结果:产生了新教和新教会 不受教皇管辖, 不受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 牧师代替神父, 牧师代替神父,一切仪式从简 神职人员允许结婚 人人有权读《圣经》 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
一、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和特权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 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 灵光的“黑暗时代” 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 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 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 不仅支配文化教育,而且干预国家政治。 不仅支配文化教育,而且干预国家政治。天 主教统治下的人们, 主教统治下的人们,基本上既是一个国家的 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3课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
欧洲宗教 改革第二 位伟大人 物加尔文 《 加 基 尔 督 文 教 著 原 作 理 》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3课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完成)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完成)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学习难点】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

他的思想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色彩。

(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

2、经过: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重点难点解析】1、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及影响如何?背景:(1)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

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2)经济方面(根本原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人文主义思想也使天主教徒受到很大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共29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共29张PPT)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练习巩固
2.16世纪以前的欧洲,当你问:“你是什么
人?”,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家族的。”;16
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天主徒”或“我是
新教徒”。18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国
中世纪的火刑柱
思想:垄断人们的意识形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领域 必要性
可能性
经济 政治
最大的封建主 教权高于王权,腐败
文化 禁锢思想
导火线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讨论:15-16C 转型下的欧洲
例2材料1 “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 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 发财致富的梦想受到教会轻商思想的严重阻碍。
中学西渐
同时传教士又把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带到欧 洲,为启蒙运动提供支持,形成中学西渐。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例4材料1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 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 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 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兜售赎罪券
经济:欧洲最大封建主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2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 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 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问2:据材料可知,教皇与国 王的权力如何?
卡诺莎之辱
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文化史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文化史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 的敲诈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直接原因:
1)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2)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2、改革内容:
1)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卷功效微不足道, 只要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 3)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 《马丁路德教》
真题练习三
(2013广东学业57).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 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 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 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 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 现实生活的逃避
真题练习二
(2010广东学业57).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 《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 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其中,他集中 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 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 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
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积 累; 惜时如金
(二)加尔文改革(法国) 1、直接原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
家先后接受新教。
2、改革内容:
1)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 上帝预定获得永生和成功的人,他的 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否定教皇 内心充满对上帝的信仰,而他的道德行为、 权力,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 宗教生活、日常工作等必定是具备勤奋、友 得救.(称新教百科全书 ); 【问题探究】联系加尔文先定论谈谈你怎样 爱等美德(善功)。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 理解“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 成先定论 ; 把劳动、放贷生息、聚敛财富说成是教 徒获得上帝恩宠的唯一手段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 建立不受制罗马教皇的政教 合一的加尔文教; 4)创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加尔文

第13课 挑战教皇权威

第13课 挑战教皇权威

D
• 2、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 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 C人文主义在意大利兴起 • D通俗的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C
• 3、“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 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 •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
甲: 上帝是不与油嘴之 乙:每个教徒,只要自己 人直接交往的,只有 面对《圣经》,真诚 在我们教士的主持下, 忏悔,就可直接与上 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 帝心灵沟通,无须你 音;否则,就要受到永 们所谓尊贵的教士, 世惩罚。 凡信徒皆为祭司。
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1)核心:“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 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马丁·路德观点与人 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路德新教容许个人 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 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 和个人主义因素,人获
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 自主权.带有资产阶级倾
向,人文主义思想。
练一练
• 宗教改革前,有关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 样一种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归 上帝,凯撒(泛指皇帝)归凯撒。这种认 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C教皇的权力一直大于皇帝的权力 • D教皇的权力在下降,皇帝的权力在上升。
材料: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堕落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欧洲在16、 17世纪时候,教会 把他们尊崇的圣人 不当人看:随便拿 一块破毯子,胡说 是基督用过的,随 便找一块破头巾, 说是圣母玛利亚戴 过的,最无耻的是 用猪,羊等畜生的 骨头冒充圣彼德的 遗骨,5个金币出 售一块。至于用一 堆鸡毛冒充天使的 羽毛出售,他们就 更不难做出。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 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
材料二: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 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 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材料三: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 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 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 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 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小结:
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
人文主义思潮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打破天主教 的权威
宗 马丁· 路德 教 改 加尔文 革
体现了人文主 义含义
促进了西欧社会 的进步
1、马丁· 路德的“因信称义”与基督教的“因行称 义”的本质区别是 A、人们得救的途径 B、对教皇权威的否定 C、为人处事的准则 D、“人”与“上帝”的对 立
5、加尔文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 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其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罗马教会
因行称义
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教徒
教皇
上帝
(信仰上帝)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P54 阅读与思考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 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 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 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 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 望。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问题探究】试结合“因行称义”谈谈马丁. 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的真实目的。
探究3:路德教改革的影响?
(1)在德国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是反对天 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 足鼎立的局面. 【思考】新教中废除教阶、简化仪式的改革 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课堂检测: 1、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 ) A、教皇将《圣经》定为学校的主修课题 B、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卷 C、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征收“十一税” D、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 2、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 因是 ( )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 教廷与西欧各国的矛盾激化 C、天主教会占用大量地产且大肆搜刮D、资产 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3、关于马丁.路德与加尔文改革的相同之处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 威 B、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联 系 D、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




4、崇希腊罗马古典 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矛头指向封建专制 制度 5、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 ( ) A、先定论 B、因信称义 C、否认上帝 D、因行称义
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积 累; 惜时如金
阅读与思考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 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 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 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教会精神独裁, 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必修三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必修三

(2)宗教改革后形成了基督教的新派 别 ——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 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 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 逐渐削弱。
改革深入-----加尔文改革
加尔文(1509—1564),法国 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 创始人。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 理》。该书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 理论,是宗教改革时期影响最大的 一部著作。加尔文被誉为欧洲改教 时期的第二位伟大人物,地位仅次 于德国的马丁路德。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
知道马丁 · 路德等人的 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 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线索
一、宗教改革背景 二、宗教改革内容:
发起——马丁· 路德(德国)
扩展——加尔文(日内瓦)
三、宗教改革影响
------教皇的特权(或地位)
材料一:政治上
思想上,中世纪 的欧洲,教会控 制和禁锢着人们 的思想和行动,任 思想:控制和禁 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 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 锢着人们的思想 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天主教仪式
从材料中,你能获得教士们的哪些生活信息?
奢 侈
教皇出巡
兜售赎罪券
贪 婪
作为教士本身应该遵守规定,但是教 皇英诺森八世有八个私生子,瑞士教 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 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院 的教士甚至把自已的住所变成了赌场。
荒淫
资产阶级
获 得
资本主 义发展
要求
阻碍
自由
天主教会的 宗教特权
马丁· 路德的宗教思想
核心:“因信称义” ——信仰上帝即可灵魂得救
其他思想:
(1)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析《圣经》的权利; (2)简化宗教仪式,废除教阶制度; (3)神职人员允许结婚; (4)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礼拜仪式使用德文。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开端——马丁.路德
1、背景:
①原因:罗马教廷对欧洲实行封建政治、经济和思想压迫;分裂的德意志地区所受压迫最为严重;
②条件: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③导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2、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世俗王权高于教权;反对赎罪券。

3、影响:揭开宗教改革序幕;路德新教派确立。

二、扩展——加尔文
1、代表作:1536年《基督教原理》
2、主张:①信仰得救,②“先定论”
3、与路德主张比较:①相同点:信仰得救;《圣经》是最高权威;简化宗教仪式;②不同点: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历史意义
1、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从更广的社会层面、更深的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主义。

2、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新教;
3、促进了启蒙运动、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和合理, 为资C’革命提供意识形态的依据。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三、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 四、作用:P53
1517年的万圣节前夕,路德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 了《九十五条论纲》。在《论纲》中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 并且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强调“因信称义”学说, 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同时,他还提出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天主 教会势力的主张。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 只有尊崇上帝,忠实地履行七种圣礼: 洗礼、圣餐、悔罪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 这些仪式中,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废除。 甲: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 下,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乙: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 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 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向而驰。
材料三 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 义宗教观逐渐兴盛。
天主教会的控制与腐朽由来已久,为什么会在此时爆 发宗教改革?
1、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天主教会阻碍 2、文艺复兴的推动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 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 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 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 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 的奶牛”。
解析与探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ppt名师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ppt名师课件

二、路德的挑战
马丁•路德愤怒了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 (即《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教堂大门上, 揭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优秀课件】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 券,也同样可柜叮当一响,买
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谁广若告杀集害装箱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广子告或集其装箱他任
Add something here
Add something here
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 枚金币,便可洗清罪恶
了。
———约翰·台彻尔(赎罪券推销者)
(四)回顾与审视 五百年来的宗教改革百周年纪念
聚焦的路德宗教改革百周年纪念,至少就德
意志历广史告上集装所箱举办的前四次纪念活动广告而集言装箱,往往 都是非Add常som处eth境ing h化ere的,具有极强的历Ad史d so解met释hing,here特别 是历史政治解释的色彩,反映出现实政治和教会 生活的需要。2017年的500周年纪念,也非例外。
是强调维腾堡大学在宗教改革史上以及在路德宗大学中的独特历
史地位。而当时选帝侯和地方领主出于不同教派立场以及现实政
治利益的考量,利用各种当时先进的媒体手段(比如传单),在
所属领地广内告积集极装宣箱传和推动百周年纪念
广告集装箱
路德Add在so这me一thin纪g h念ere活动中,被当作在末世语Ad境d s中om反eth对ing罗her马e 天主
2017年德国发行欧洲宗教改革500
第13课 挑战教皇权威
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 放作用。
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根因)
材料1: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 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 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想一想: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背景呢?
材料2:主教的俱乐部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 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 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 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 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 及信仰的问题。
1517年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兜售“赎罪券” ,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 “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 序幕。
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
1、政治上: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成为受罗马 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奶牛”之 称。 2、16C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势力很大,招致各阶层的痛 恨。(社会基础) 3、经济上: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4、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形成与传播。(思想武器) 5、教皇兜售赎罪券以搜刮民财。(导火线)
2、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三:
1527年7月, 路德与曾经当过修 女的Katharina von Bora喜结良缘。 图为其肖像。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娶 妻。
2、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四: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
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 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 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 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姓名班级学号编号:013 面批
编者:韩孝圣审核:梁桂秋使用时间:2012年9月27日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1.掌握:西欧宗教改革——背景、进程、主要教派、历史意义
2.掌握:德国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
3.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根源:
2、阶级条件:
3、思想条件:
4、客观因素(对象):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直接原因(导火线):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改革内容:
①核心:学说,针对罗马教会宣扬的因行称义提出。

具体内容。

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意义: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③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建立廉价教会;废除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2、结果及意义:
①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管辖的新教会,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严重冲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针对的是教皇的因行称义,由此A.贬低了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B.推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地位
C.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
D.树立了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念
②建立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

实质上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③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④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 1、改革内容: ①出版 (称新教百科全书),主张 ②宗教学说的核心及意义: 核心: 意义: ③建立了不受制于罗马教皇的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

④创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2、结果及意义: ①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在实践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被誉为 “ ”。

②教材 P53 三、宗教改革的性质及影响
1、性质(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
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早
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2、影响:
(1)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重打击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为欧洲
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近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3)宗教改革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促进了欧洲
民族国家的成长。

(4)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它:促进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
原则奠定了基础。

新教登上历史舞台。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
想武器等。


3、从采取的斗争形式、兴起和开展的范围比较文艺复兴和和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4、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同点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B .都是从意大利发起的
C .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
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D .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5、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1.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B.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
C.天主教内部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运动
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3.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和神学信条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4.西欧宗教改革的最大历史作用是
A.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被没收 B.宗教自由在西欧逐渐盛行
C.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精神枷锁
5.马丁·路德坚持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马丁·路德深受人文精神的影响 B.天主教会出售赎罪券
C.教皇对马丁·路德的围剿D.马丁·路德为维护诸侯的利益
6.)加尔文指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A.《九十五条论纲》
B.“先定论”说
C.“因信称义”说
D.《基督教原理》
7. 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的斗争白热化C.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8.下列有关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有利地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的发展
9.下列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依靠上帝才能得救 B.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C.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D.动摇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10.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A.否定教皇地位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D.宣扬《圣经》精神11.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人们不再迷信罗马教廷的说教B.最终废除了天主教会
C.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D.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控制削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

他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

我不能也不愿
撤回任何意见。

”(见右图)
(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慷慨陈词的核心主
张是什么?(2分)
材料二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恩格斯(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
(6分)
(3)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分)
(4)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宗教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ABCDA/DCAAB/B
因信称义(或信抑上帝即可得救)。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建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3)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4)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以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影响:①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近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③宗教改革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④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案:ABCDA/DCAAB/B
因信称义(或信抑上帝即可得救)。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建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3)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4)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以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影响:①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近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③宗教改革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④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