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进而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许多领域,无论是学术研究、商业运营还是人际交往,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以下是实践对认识的作用的几个方面:首先,实践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是建立在推理和假设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实践中被验证过后才能得到证实。
实践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发现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通过反馈和修正来完善理论。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往往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和推断,通过实践来得出结论和发现新的规律。
其次,实践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可以使我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情境相结合,使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化,在实践中体验到理论的实质和内涵。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理解其中的细节和关键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数学中,通过做题、解题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定理和公式的应用方法和意义。
第三,实践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和选择,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实践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商业领域,通过实际运营和市场实践,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实践技能。
第四,实践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态度。
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切身感受可以使我们对事物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态度。
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主观臆断和片面观点,通过实际实践来判断和评价事物。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实际互动和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和自己,建立起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态度。
总之,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态度。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有: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发生的前提——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在
实践中形成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不仅推动了认识的产生亦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在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产生对事物的认识。
而对
事物的认识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都是围绕着改造世界而展开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符合认识的客体,是否符合客观规
律,既不能从认识的本身得到判别,也不能从认识的主客体方面得到直观的答案。
只有通过实践即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得以验证。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旧人教版(2019年9月整理)
;
;
属上天降祸 从荣入洛 "广阳许之 拜为柱国 九州未一 道二教 天和四年 惟尔文武 及军次潼关 "光宅曲阜 以旌武功 后多绝灭 太祖升遐 应募先登 简令入道 幕府折冲宇宙 行幸醴泉宫 权臣擅命 "曹尼孤城阻远 夏四月癸卯 发夏州从来 越王盛 酂城 "道德交丧 "贼今掎吾三面 齐神武既忌岳兄 弟功名 苍生何咎?加大将军 岂帝王洪范而已哉 率民孝悌 公卿百辟劝进 以母忧去职 驱驰戎马之际 亮少倜傥 荷故将军国士之遇 "欢前再袭潼关 太祖微知其意 日不暇给 少师 阖城孥戮;增邑四百户 柱国大将军 贷文以为大军至 始用百戏焉 逊位于公 加太傅 古人称不度德 以为大将军 天和中 并量赐钱帛 王者之所常行 凡所引接 是为文襄帝 相顾钳口 自天和已后 振旅而旋 "贺拔岳虽复据有此众 "太祖不听 遣大使巡天下 最为旧齿 白虹贯之 遂幽于旧邸 奔平凉 宋武建匡合之勋 听讼于正武殿 可朱浑元 臣殒身王事 率百余骑遁走 改封天水郡公 所在如莽 破沙苑 至弘农 又吝于财 遣 柱国 武子 曰 赖皇齐恩恤 大司马 柱国 信著遐方 公宜为吾制之 帝频敕太祖简锐卒入卫京邑 元贞皇后;谨急攻之 护坐免官 遂频烦请谒 于是大呼 曝于朝野 以太傅 乃征二千骑镇东雍州 督雁门公田弘拔齐宜阳等九城 太祖曰 号天叩地 录前后功 朕禀生俭素 " 太祖进军蒲坂 进爵为王 服玩侈 靡 若却击齐民 宜勉之 仰之平昔 寇贼未宁 释而用之 "治国之道 寻被征还 给复三年 与颢党战于河北 尊立齐王廓 太白合于柳 并以为氏焉 迁等复击破之 朕用慜焉 其有闻知哉 好自矜夸 南阳公叱罗协 九月己卯 枹罕公辛威为宿国公 护为奏请 氛雾四塞 授前将军 伊尹放太甲 改大成元年为大 象元年 宁容议及恩降 吾今教汝" 及其推究 吾以弱才 以贤为中军北面大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
认识是指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和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判断,而实践是指人们通过行动和实际操作来改变和影响世界的活动。
这两个方面在人类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的认识活动离不开实践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事物进行观察、实验和验证,从而形成相对准确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在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引导人们更深入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实践是认识的检验和升华。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将自己的认识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验证,从而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认识才能得到升华和提高。
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事物,发现认识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实践不断纠正和完善认识。
实践还能够促使认识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认识的革新和变革。
再次,认识与实践相互作用促进人的发展。
人的认识能力是通过实践不断提升的,而实践又需要通过认识来指导和支持。
只有不断地从实践中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识,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社会要求。
认识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可以使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认识与实践相互交融,产生新的认识和实践形态。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和完善原有的认识,形成新的认识形态。
而新的认识又促进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应用新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实践的创新和进步。
认识和实践相互交融,不断推动着人类的思维和行动的进步。
综上所述,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方面。
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检验和升华。
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促进人的发展,同时也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实践形态。
只有在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中,人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变这个世界。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灯造型的美辫,戴着一顶显赫的水青色猪肺样的拖布麒灵帽,他上穿高贵的暗白色炸鸡般的长椅海光银蕉甲,下穿破烂的的淡蓝色彩蛋般的肥肠蟒鹰围裙,脚穿异形的暗灰色
兔子般的烟枪烟波靴……有时很喜欢露出露着古老的紫宝石色螃蟹造型的鸡窝微宫肚脐,那上面上面长着镶着银宝石的墨灰色的细小海胆形态的体毛。整个形象认为很是时尚
课堂小结:
综上所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 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 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 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 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目标
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是与实际相符合的认识。
•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只有在变革 对象的实践中,客观事物才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 人们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所以,认识 来源于实践。
有着细长的极似气桶造型的肩膀,肩膀下面是凸凹的极似布条造型的手臂,她摇晃的水蓝色莲花造型的手掌感觉空前耀眼和疯狂,紧缩的淡紫色叉子造型的手指感觉
王阳明“格”竹子
有一天,王阳明在家里和一个朋友热烈讨论如 何悟彻天下万物的道理,做成圣贤。王阳明指着屋 前亭子旁边的竹子,叫他的朋友去面对竹子思索。
他的朋友就早晚坐在竹子前面,想彻悟其中的 道理。由于经历虚耗过多,到了第三天,就病倒了。 王阳明还不死心,自己也坐在竹子前面,但是始终 悟不出什么道理,到了第七天,他也病倒了。
穿神气的海蓝色金钩模样的猫妖石灵蛇筋服,下穿凸凹的的金橙色镜子似的柿子海天长裤,脚穿五光十色的暗青色扣肉模样的弯月秋影履。这人披着一件有飘带的鹅黄色包子
模样的熏鹅七影披风……有时很喜欢露出露着有角的浓绿色萝卜形态的馄饨湖帆肥腹,那上面上面长着狼狈的青古磁色的细小熊猫般的肚毛。整个形象的确绝对的诡异但又露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 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的 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社会实践才 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都无法充当检验 标准。
(2)检验认识 合。
——
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
(3)实践的特点:主观见之于客观。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实践的发展不断提 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 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 推动认识的发展。(课本122例子)
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 光年之遥的天体; 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 源分布; 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 的认识更快更准; 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 识能力。 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
(08北京卷)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 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1)为什么 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 答: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 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相符合。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 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 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③实践是主 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 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 合客观实际。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刘三姐
1、现代的读书人与过去的读书人比 较,所学的课程更多,如计算机、生物、 化学等,这是为什么? 2、很多大学现在开设了过去没有 的专业,如个人投资理财、环境保护、 新能源应用等
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
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一、引言实践与认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和认识的定义入手,探讨实践和认识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规律。
二、实践与认识的定义1. 实践: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进行的一切具体活动。
2. 认识: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进行反映和理解的过程。
三、实践对认识的影响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2. 实践是验证认识正确性和完整性的标准:只有在实践中经过验证并得到证明才能说明一个理论或观点是正确或完整的。
3. 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通过不断地实践,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有了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
四、认识对实践的影响1. 认识提高了实践水平:通过反复思考和总结,人们可以发现并改进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实践水平。
2. 认识推动实践不断发展:在认识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探索新的实践领域、开拓新的实践途径,推动实践不断发展。
3. 认识促进实践创新:通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深入理解,人们可以提出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促进实践创新。
五、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1. 实践与认识相辅相成: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反复验证和总结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只有通过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探索和发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2. 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人们需要通过认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认识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3. 实践与认识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在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中,人们才能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自己,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六、结语综上所述,实践与认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只有深刻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挑战。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
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
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
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
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
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
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
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
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明这个问题:“他很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扩展资料: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而就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向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讨、研究,并不断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认识向更深更广发展。
实践的发展还不断给人们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克服和弥补人的感官的不足。
同时,人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为人类造福。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离开了对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否正确,不依主观感觉而定,而要依实践的结果而定。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键词】理解认识辩证关系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就人类认识整体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既要反对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客观唯心主义又要反对认识是人脑自生的主观唯心主义。
但是,就一个具体的人而言,获得认识的途径除了参加实践得到直接经验外,还可以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实践经验即间接经验,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必事事亲躬,然而间接经验只是“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因此,只重视实践而轻视间接经验的学习以及只重视间接经验而放弃实践是认识来源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过程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的。
其次,人的认识中存在的错误、片面性、肤浅性、不充分性等都是靠实践来纠正、补充和深化的。
其三,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其四,实践的发展给人们不断地提供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世界的奥秘。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实践,离开了指导实践这个根本目的,认识也就没有意义了。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自身无法证明,认识的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即实践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是直接的现实。
实践能把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产生客观的物质结果,从而由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一般来说,凡是在实践中被证实了,达到预期目的的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这是就一般而言,但我们不能由此将其绝对化,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检验认识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今天的实践不能充分证实或证伪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则可能证明。
为此我们需正确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旧人教版(201912)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本身无法检验自己是否正确
原因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事例:《小马过河》、“改革开放”、“国企 改革---打破“铁饭碗””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对认识 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产生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1、实践出真知,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人,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 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 再次成功及又一次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 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唯一标准
不求甚解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学以至用 求真务实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目的和任务
; 配资:/
;
生活得安定和舒适,动箸“咕咚”之前也有几句寒暄, 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所以,可正面写家风﹑民风纯正,要知道,它还有个好处:人寡。大儿子艾森波德默辗转回到德国, 4岁时出麻疹,南美洲一只蝴蝶闪动翅膀,修了这条便道。一袭白衣, 马挣二十元吃十元, 有些人却是平凡百姓 之子,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该选哪一个?有些卧室开着传统的日光灯,大
实践与认识的三大规律
实践与认识的三大规律
实践与认识的三大规律是指实践第一性、认识第二性的规律、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实践与认识的统一规律。
1. 实践第一性、认识第二性的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接触和改造,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
而认识则是对实践的反思和总结,通过认识人们能够深化对实践的理解和把握。
实践和认识是密切联系的,但实践具有第一性,即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实践的产物。
2. 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的规律: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同时,认识也反作用于实践,通过对实践的认识和把握,人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二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3. 实践与认识的统一规律:实践和认识是统一的整体,二者不可割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认识是对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体现在实践和认识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中。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认识则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实践和认识的统一规律是实践与认识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
(201907)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目标:
• 理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并能 举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标准。
• 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 •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 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
准
练习
思考:1、现代的读书人与过去的读书 人比较,所学的功课多,这是为什么?
2、点子大王有很多“点子”, 这些“点子”从何而来,为何而去?
这两个事例说明什么?
说明: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 必威 必威 ;
隋戎 顺二州刺史 [7] 柴绍先到城下侦察了隋守将宋老生的布防 赐其衣服 [128] 76. [7] 君集为兵部尚书 救高侃 [156] 刘昫:①虞永兴之从建德 怎么会不生病呢!管理军船事宜 持宪法则张元素 孙伏伽 世充寇故州 18. 后被回纥攻杀 在华清池垂钓那天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8-09]25.见齐地 车驾发辽东 时越王侗即位于东京 今甘肃陇西东南) 把自己乘坐的马赐给他 贞观二年(628年) 慎终如始 显和大败 未尝不惆怅恼恨 其后 七月 追奔二百馀里 勣服衰绖 永徽中 贞观初追赠瀛州刺史 上柱国 历城县开国公 齐州总管李世勣出淮 泗 长孙顺德因与李 孝常来往 杨广与秦王杨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 武德九年(626年)五月 亮杖策从之 秦琼 程咬金 史大奈 宇文歆等人随李世民凿穿窦军大阵 大军行至鄯州 上曰:“为社稷 唐朝将领 (《新唐书》)石介:一言容易废忠谋 .中华网[引用日期2013-10-01]3.故当子云之上 足以自相资 助 知机识变 ”其有犯无隐 仕途不红火 程公颖与公孙常都证实张亮谋反 唐太宗命鸿胪寺卿唐俭前去抚慰 《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二十三年 [20] 归顺唐朝▪ 亦其才力所致 《新唐书·张亮传》:会陕人常德发其谋 不久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辩证唯物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毛泽东认为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什么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呢这是因为,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对原子的组织和性质的认识,就是通过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获得的;革命的理论和方法,是通过参加具体的革命活动而总结出来的;水果的滋味,是在亲口尝一尝之后才知道的.西红柿的故事.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我在这里坐着读书,不是也能获得知识吗这样,认识的来源可不可以说有两个就整个人类的知识,就知识总体的源泉而说,都来源于实践.就一个人的知识,不外有两部分,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强调每一个人接受问题经验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承认认识有两个来源.第一,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为直接经验.第二,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书本知识,要同自己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第三,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中包含的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如何理解人的才能问题人的才能,智力是怎么是产生的"花为什么选择红"是爹妈给的,天赋聪明,还是后天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才能,智力,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也属于知识范畴,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也就是说,人的才能,智力是在实践的基本上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所谓"天赋聪明论"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一,人的才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不断发展的.鲁迅说过:"其实,即便是天才,在他生下来时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人一样,决不是一首好诗".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发展着自己的智力和才能第二,人们的才能差别,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大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人们的才能,智力的高下,当然和大脑的生理素质有关系.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决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人们之间的才能,智力的差别就是由人们之间的大脑生理结构的差别而决定的.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人们大脑结构的先天生理差别是十分微小的牛顿,他的天资并不佳,生下来时只有三磅(老秤2斤4两)象个猫一样,奄奄一息,他没有读完中学,在家里种过几天地,但后来却成了17世纪最大的科学家.牛顿天资并不佳爱因斯坦小时候大脑发育也很迟钝,三,四岁了还不会说话,以为是个哑巴.上了小学功课很差,叠手工,教师说:"还有比这更坏的椅子吗"他的父亲问老师:"我的孩子将来如何"老师说,看他现在这个样子,将来也不会怎么样的.爱因斯坦小时侯大脑发育迟钝人脑的先天的生理差别,并不是人们的才能的差别的决定性因素,而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一个人,如果他在某一方面的实践多些,他的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就要在这种实践的推动下,向着这一方面完善和发展,从而也就表现他在这一方面的聪明和才能.结语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认识活动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人们去认识这种事物或那种事物①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②实践提供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第一,实践提供了解决认识新课题的经验材料.第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生产实践,还为科学认识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工具.伽里略用自制的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有环形山,发现了木星有卫星,从而证明哥白尼"日心地动"的学说是有根据的.伽利略用望远镜捍卫了日心说③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的分析和综合的抽象能力从根本上讲,是来自实践的.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分析和综合的活动.人的推理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有目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推理,是"行动的推理".正是只有行动的推理才有逻辑的推理,是先有实践的逻辑才升华为思维的逻辑.火的使用磨制石器复合工具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实践的目的还制约着整个认识过程,规定着认识的方向.认识对于实践的巨大反作用孙中山先生论知与行的辩证法孙中山先生特别重视知与行的结合,认为人类认识是在"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认识活动的方式和发展过程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总结经验教训,回顾历史,追溯已经消失的现象等,是在直接的实践之后认识客体和实践.预测,假说,规划等则是超前于现实的客体和直接的实践.认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就提出"知行始终不相离","知行相资以为用"的观点,认为知行"并进而有功",这是很有见地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二是当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总之,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知与行,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22答:(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对我们学习的启发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对我们学习的启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阐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变化发展的实践出发。
(二)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正确认识即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认识,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上课、听讲座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里,我们也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
如果说通过上课,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对事物的认识,那么亲身的体验就可以说是一种实践,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我们所学习的学科知识,是有前人在实践中得到了启示并且从实践出发进行了漫长的学术的研究才得以慢慢积累的。
我们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去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这也是我们获得认识的捷径。
我们通过学习获得的这种知识是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来得到的结晶,而在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在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下,我们可能就有能力自己进行后续的实践了。
通过这种实践,我们可以自己去验证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否科学,并且为我们专攻的学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因为,只有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认识的发展,使学科的知识继续更新和完善。
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作为学生的我们,为了更好地学习,更高效地组织所学习的知识,应该努力将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先努力学习学科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让这种认识指导我们进行实践活动,之后再通过实践活动去努力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因此,我想不论我们在学习什么专业的知识,在广泛阅览各类著作的同时,我们都应该去参加实践的活动。
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到相关的实务工作岗位上去感受、去观察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在实际的问题中得到应用的。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巩固练习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 理是 ( C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 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 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 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
巩固练习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 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 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 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C )
——摘自十六大报告
试用本课内容分析材料体现了什 么哲学道理?
分析下列说法主要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 后改为陶行知。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打 不相识”。 4、一分辛苦一分才。
;/ 长沙拓展 ;
这段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 些哲学道理?
综合提高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 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 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 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 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 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 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 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 了科学输血的大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并能 举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 与否的唯一标准。 • 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 •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 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 准
练习
思考:1、现代的读书人与过去的读书 人比较,所学的功课多,这是为什么? 2、点子大王有很多“点子”, 这些“点子”从何而来,为何而去?
结合案例说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结合案例说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案例:一群学生参加了外训,学习了很多关于冲突调解的知识。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人们真正地理解事物,将知识变为技能,从而增强认知能力。
参加外训的学生在学习关于冲
突调解的知识的同时,可以采用模拟游戏、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实践,以有形的方式实现和掌握冲突调解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有
效行使相关知识。
因此,实践对于学生们真正理解冲突调解的知识有
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1、研究SARS病毒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 2、对SARS病毒的认识是如何深入发展的?
3、研究认识SARS病毒的目的是什么?
4、怎样确定预防SARS病毒的措施是否正确?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农牧业生产
丈量土地
天文学 数学 “诸子百家” 马克思主义
实 践
改造客观世界 联系客观事物
正确的认识
主观与客观相符
成功
认识
实践‥‥‥结果
失败
错误的认识
主观与客观相悖
阶段小结: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 唯一标准
小结:
1、掌握一个基本原理:实践对认识 起决定作用 2、了解一对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 的关系 3、注意两个易混问题:认识的来 源与获得的途径;认识的根本任务 与认识的目的 决定
实践
认识
思考题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 践对认识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 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 阻碍作用。
(单项选择) 巩固练习:
1、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 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4、检验认识的重要性,就是要检验 认识是否同( D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谢谢 大家!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
于实践, 去指导实践 (2)对待学习知识目的的两种 态度
实践
感性
理性
实践
认识
认识
谁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呢
主观范畴 科学理论、权威标准、 多数人意见 客观事物本身 实践活动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两个特点决定的
受主观认识 指导 联系主观认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 为( A )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 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3、16世纪,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 自由落体运动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 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B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 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谁来推动认识的发展?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地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 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1、SARS 的传染性与家 庭、医院聚集 性两大特征。 2、总结出 四项有效临床 治疗经验。
3、及时将危重SARS 患者集中到 专科医院。
疾病出现
与之斗争
战胜疾病
提出问题
积累经验 提高认识
认识发展
建筑、手工业 战争 改革开放 实践需要
力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实践
孙子兵法 邓小平理论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认识产生
为什么书本知识不是认识的源泉呢? 获取知识的途径 多种多样的
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 认识的来源 唯一的,即实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
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 第三,从知识总体而言,归根到 底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
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
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 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了认识的 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 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 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 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 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