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虞美人》是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之作品赏析中的第三首词。它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全词以长句为主,长短句相间,声韵流转自然,传诵千古。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是李煜的绝命词。词人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惨痛的国破家亡之痛,写出了一种通向宇宙人生的普遍悲剧情感。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本节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以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词人李煜之痛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学情分析
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但是学生对自己鉴赏诗词的能力仍缺乏自信,有惧怕心理。《虞美人》这首词短小,上下阕各28个字,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并不难,但是要使学生对此建立深刻的认识并提高相应的鉴赏水平,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积极思考,做好充分自主预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2.把握词人李煜及其作品创作风格。
(二)能力目标:
3. 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4.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5.借李煜词作了解其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会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师生相互质疑、探究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
教学准备
学生使用讲学稿,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图
导入——简介词的基本知识——作家作品简介——朗读——把握文意,质疑解惑——品味、探究——拓展延伸——背诵全词——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它也是李煜的绝命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
《虞美人》。(投影显示相关片断)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1.提问学生: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2.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
三、简介作者
1.学生代表简介。
2.教师补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四、简介作品
1.学生参考注解。
2.教师补充:《虞美人》是南唐李后主的代表作,写于李煜被俘之后,软禁在宋都汴京期间。李煜从皇帝变成了囚徒,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于是深沉的故国之思、浓厚的人生感慨在他的词中自然流露出来。他以赤子之心写惨痛的国破家亡之痛,写出了一种通向宇宙人生的普遍悲剧情感。(多媒体显示作品简介)
五、朗读
1.学生初读全词,感知情感。(自由朗读)
2.学生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代表点评,老师作出相关的指导。(个别展示、师生点评) (1)语调、语速方面。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读出来。如:“知多少”宜放慢语速,“昨夜”后停顿延长,“向东流”声音要延长等。
(2)节奏方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重读、轻读方面。朗读时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如:“几多”“一江”要重读,“愁”“春水”要轻读。
3.老师范读,学生集体朗读。(示范读、集体朗读)
六、把握文意,质疑解惑
1.学生结合课本注解在小组内一边讨论词的字面意思,一边举手质疑。
2.师生共同释疑,整体把握文意。
七、品味、探究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1)小组内交流,各抒己见。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补充: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1)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2)教师补充:“往事”是指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也指精神上的欢乐、尊
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由学生讨论发言。
(2)教师点评后板书:
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①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②情感: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
是人非
....之情。
...,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发言。(老师一边巡堂,一边启发学生分析意象的特
征体会意境。)
(2)教师点评并板书: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①方法:以水喻愁
(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②情感: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
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
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题目意在培养学生对诗词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和揣摩诗词“形象”的能力。
5.知识延伸:还有哪些诗句是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呢?
(1)学生展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