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作业2

合集下载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作业参考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作业参考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任务一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第1题(已答). ()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A. 能力第2题(已答). 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奋发拼搏,懦弱者一蹶不振,这体现了个性的()特征。

D. 功能性第3题(已答). ()等发现少年期被群体孤立的体验将导致自卑感,被拒绝或交往退缩的儿童由于同伴积极交往机会有限,发展受到明显影响。

B. 帕克赫斯特第4题(已答).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

B. 齐格勒第5题(已答). ()协调、组织、监督、校正、控制着个性的发展。

B. 自我调控系统第6题(已答). ()又称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对于特殊人的偏爱变得强烈。

C. 依恋关系明确期第7题(已答). ()认为我们具有被我们自己所关注、被我们自己的同类所赞赏的本能倾向。

A. 詹姆斯第8题(已答). ()是幼儿理解自己与他人心理的先兆。

D. 表征能力第9题(已答). 林崇德研究发现,儿童在()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如犯了错误感到羞愧,怕别人讥笑。

B. 3岁第10题(已答). 气质类型属于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A. 生物因素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第11题(已答). 儿童性别差异的发展包括()。

【答案解析】A、生理差异C、认知差异D、个性社会性差异第12题(已答).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通常包括()。

【答案解析】A、观点采择B、心理理论C、对权威与规则的认知第13题(已答). 根据攻击的目的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

【答案解析】B.敌意性攻击、D.工具性攻击第14题(已答). 在权威形象的众多个人特征中,()是最被儿童看重的三种权威特征。

【答案解析】B、成人身份C、知识D、社会地位第15题(已答).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A、生物因素B、社会认知C、环境因素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2分)第16题(已答). 幼儿阶段的社会化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任务2_0001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任务2_0001

窗体顶端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任务2_0001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100一、填空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对待世界的方式都是独特的,受到自己成长经历和身心特点的影响。

满分:5 得分:52. 是指个体对自己个性心理特征及外部行为表现的判断与评估。

满分:5 得分:53. 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

满分:5 得分:54. 是指彼此之间有同等地位的人。

满分:5 得分:55. 岁儿童才出现自我控制能力。

满分:5 得分:56. 儿童的自我概念是在中形成并发展的。

满分:5 得分:5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儿童说谎是道德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2. 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并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3.同伴关系是指幼儿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幼儿之间的关系。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4.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与社交地位有密切的关系。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5.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安慰行为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增加的趋势,而且男孩比女孩的安慰行为更明显。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6. 情感训练法包括四个步骤:一是移情,二是情感体验,三是参与活动,四是情感追忆。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7. 间接攻击包括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8.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主要有两种途径:模仿和互动。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9. 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10. 三岁以后,儿童的兴趣就转移在合作方面。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得分:4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运用认知训练法的步骤是()。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考试题型:1.填空(10题)2.名词解释(5题)3.简答题(4题)4.论述题(1题)5.应用题(活动设计1题)考核要求:作业一:10分: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认识.作业二:20分:分析你所在的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园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闭卷考试:70%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2、依恋的发展;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4、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6、幼儿品德的发展幼儿社会性教育:1、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2、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3、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4、幼儿社会性教育评价;一、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1、什么是幼儿社会性?P13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P133、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P16。

什么是幼儿社会性?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幼儿社会性发展心理结构(掌握定义)1、社会情感;2、社会行为技能;3、社会认知;4、自我意识;5、道德品质;6、社会适应;什么是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指幼儿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

包括积极情感、情绪表达和控制、依恋感、愉快感、羞愧感、同情心、责任感等。

什么是社会行为技能?1、社会行为技能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

2、包括交往的技能、倾听交谈的技能、非语言交往技能、辨别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技能,合作、轮流、遵守规则、解决冲突的技能等。

什么是社会认知?3、社会认知是指幼儿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知。

4、包括行为动机和后果的分辨能力,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环境和现象的认知,对性别角色、行为方式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一)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本章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了解社会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现状与趋势;理解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并能运用这些发展特点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的含义1.社会性的产生社会性需要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

首先,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

其次,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

2.社会性的内容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3.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认知的需要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能力。

(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一般要到婴儿期末,才能开始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幼儿前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首先,表现在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其次,语言的发展为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能够准确地使用“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正形成的标志;再次,表现在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心”。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答案一、简答题1.社会性对幼儿发展具有哪些意义?1)社会性是幼儿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2)社会性影响幼儿身体、心智的发展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2。

《纲要》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规定。

答案(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3.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活动的目标如何规定的?⑴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⑵初步了解家庭、幼儿园,认识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产生初步的热爱劳动者的情感;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学习活动规则、生活规则等;⑷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规则,树立环境保护意识;⑸逐步懂得正确和错误之分,激发幼儿初步的是非感、爱憎感.4。

举例说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有哪些内容?1)评价活动的目标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2)评价活动的内容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来说,教育内容是否为幼儿必须的,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是否愿意接受。

3)评价活动的准备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经验准备和思想准备三个方面.4)评价活动的过程教育过程是否面向全体幼儿,是否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否的到体现,是否有机会自主进行观察、体验、表达和操作,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程度怎样;教师是否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意愿,是否得到幼儿的信任和依恋,运用的教育方法是否生动多样,变化灵活巧妙等等。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任务形考二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任务形考二

题目1“社会性”受众多领域关心,选出不合适的一项:选择一项:A. 教育家B. 社会学家C. 心理学家D. 未来学家题目2下面三个选项联合起来就是社会性的概念,请选出多余的一项:“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选择一项:A. 理解社会行为B. 形成社会技能C. 学习社会角色D. 掌握社会规范题目3良好的社会性能使幼儿获益,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选择一项:A. 无自制力B. 情绪稳定C. 适应力强D. 身体健康题目4依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程度排序,最后一项是:选择一项:A. 成绩优异B. 与人合作C. 控制自我D. 倾听他人题目5选出与儿童社会性需要关系不大的一项:选择一项:A. 当孩子饥饿时,成人抱抱他B. 成人对犯了错误的幼儿不理睬C. 愿意幼儿园老师亲他D. 喂幼儿吃东西题目6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很多,选出下列不属于问题行为的一项:选择一项:A. 妒忌B. 残忍C. 退让D. 欺骗题目7对家庭环境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一项:选择一项:A. 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B. 在亲子关系中,母亲对孩子社会性发展会产生特殊影响。

C. 家长教育观念是否先进对幼儿社会性影响不大。

D. 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题目8选出对幼儿园精神环境营造作用最小的一项:选择一项:A. 教师与家长B. 教师与儿童C. 儿童之间D. 教师之间题目9尊重幼儿对其社会发展作用很大,选出描述不恰当的一项:选择一项:A. 营造尊重幼儿的氛围,能克服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养成独立性。

B. 营造尊重幼儿的氛围,能促进其成长顺利,少受挫折。

C. 营造尊重幼儿的氛围,能让其发展成一个自尊和尊重别人的人。

D. 营造尊重幼儿的氛围,能展示其独特的个性,发挥潜质。

题目10选出对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实践认识有误的一项:选择一项:A. 儿童间产生矛盾时,教师应该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

B. 教师要教儿童“如何做”。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一)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本章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了解社会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现状与趋势;理解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并能运用这些发展特点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的含义1.社会性的产生社会性需要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

首先,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

其次,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

2.社会性的内容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3.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认知的需要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能力。

(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一般要到婴儿期末,才能开始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幼儿前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首先,表现在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其次,语言的发展为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能够准确地使用“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正形成的标志;再次,表现在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心”。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网上形考作业作业2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网上形考作业作业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2试卷总分:100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分)电视带给儿童的只有负面的影响——阻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2.(1分)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

√×3.(1分)游戏本身不是社会性活动,所以教师要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4.(1分)社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原则意味着社会教育的内容针对所有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无差别的。

√×5.(1分)教师在帮助解决小朋友间为争夺玩具而出现的矛盾时,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威和指令。

√×6.(1分)3岁之前的儿童只是在成人直接指出其行为可耻时,才会出现羞愧。

√×7.(1分)运用讨论法时,讨论的主题应贴近儿童生活,也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8.(1分)新生儿已具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9.(1分)婴儿一出生就具有自我意识。

√×10.(1分)“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就告诉老师说他去大海里玩了。

”这是说谎行为,需要进行批评纠正。

√×11.(1分)应提倡尽早地发展幼儿形成稳固的中心兴趣。

√×12.(1分)从1岁半到3岁,儿童非社交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不断增长。

√×13.(1分)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中,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14.(1分)编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方案的第一步是界定尺度并形成标准体系。

√×15.(1分)幼儿园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不包括游戏。

√×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6.(2分)儿童道德感的萌芽出现在()。

A、1岁左右B、2、3岁C、3岁以后D、4岁左右17.(2分)最可能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自卑、孤独、自闭等心理倾向,自主性、创造性等发展较差”的情况的家庭教养方式是()。

5240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试题

5240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试题

5240﹟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 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试卷代号:5240 座位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试题(开卷)2013年6月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A 、同伴关系B 、亲子关系C 、师生关系D 、亲属关系2. 下列括号内有固定的短语,请从四个备选中选出多余的一项: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 )、( )、( )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A 、掌握社会规范 B 、理解社会行为 C 、形成社会技能 D 、学习社会角色3. 对幼儿园社会教育认识欠正确的一项是:A 、幼儿园教育能发展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

B 、幼儿园社会教育有比较合理的计划。

C 、幼儿园社会教育途径多样。

D 、幼儿教师对儿童进行的社会教育很专业、很有效。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B、幼儿前期尚未形成自我意识。

C、能使用代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正形成的标志。

D、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积极评价和体验。

5. 选出非儿童社会性道德的一项内容:A、移情及利他B、同情及怜悯C、拒绝及专断D、互惠与分享6. 选出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A、自我控制是指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能力。

B、自我评价包括社会技能、自我概念、意志品质、道德品质、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等。

C、幼儿后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时期,幼儿前期还未形成这种意识。

D、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没有太大关系。

7. 选出下列推论合适的一项:A、同伴交往中,一般型幼儿行为表现很平常,即不特别主动、友好,也不是特别不主动、不友好。

他们常常受同伴忽视,在同伴心目中低位不高。

B、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型幼儿喜欢交往,但常常采用不友好的交往方式,攻击性行为多,常常被多数幼儿排斥、拒绝,在同伴中地位低,关系紧张。

C、同伴交往中,受欢迎型幼儿不喜欢交往,他们常独处或一个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萎缩或退缩,他们很少对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作业答案精选版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作业答案精选版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作业答案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第1题(已答).自我体验属于(自我调控系统)系统。

第2题(已答).幼儿社会化的基础是(遗传素质)。

第3题(已答).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发现了动物界存在的“印刻”现象。

第4题(已答).社会学家(埃尔金)认为,社会化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从文化和社会中学习到,又反过来适应文化和社会的那些东西。

第5题(已答).(自我意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第6题(已答).(依恋关系明确期)又称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对于特殊人的偏爱变得强烈。

第7题(已答).自我控制发展的第一步是(对动作的控制)。

第8题(已答).在对情绪情感的控制方面,(延迟满足)实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第9题(已答).性别认同出现的年龄大概是(2——3岁)。

第10题(已答).安斯沃斯和他的同事使用(陌生人情境测验)测验测定婴儿的依恋质量,发现婴儿的依恋可分为三种类型。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第11题(已答).影响幼儿心理理论的家庭因素有()。

【答案解析】A、家庭规模 B、家庭经济地位 D、家庭交流第12题(已答).在权威形象的众多个人特征中,()是最被儿童看重的三种权威特征。

【答案解析】B、成人身份 C、知识 D、社会地位第13题(已答).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A、生物因素 B、社会认知 C、环境因素第14题(已答).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包括()。

【答案解析】A、自觉性 B、坚持性 C、自制力 D、自我延迟满足第15题(已答).儿童性别差异的发展包括()。

【答案解析】A、生理差异 C、认知差异 D、个性社会性差异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2分)第16题(已答).幼儿个性的发展取决与社会性的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对第17题(已答).培养具有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行为,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属于政治社会化的范畴。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2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分)
电视带给儿童的只有负面的影响——阻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
2.(1分)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


×
3.(1分)
游戏本身不是社会性活动,所以教师要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
4.(1分)
社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原则意味着社会教育的内容针对所有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无差别的。


×
5.(1分)
教师在帮助解决小朋友间为争夺玩具而出现的矛盾时,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威和指令。


×
6.(1分)
3岁之前的儿童只是在成人直接指出其行为可耻时,才会出现羞愧。


×
7.(1分)
运用讨论法时,讨论的主题应贴近儿童生活,也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
8.(1分)
新生儿已具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
9.(1分)
婴儿一出生就具有自我意识。


×
10.(1分)
“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就告诉老师说他去大海里玩了。

”这是说谎行为,需要进行批评纠正。


×
11.(1分)
应提倡尽早地发展幼儿形成稳固的中心兴趣。


×
12.(1分)。

福建开放大学2023年《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形考任务1-4试题

福建开放大学2023年《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形考任务1-4试题

福建开放大学2023年《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形考任务1-4试题形考任务11.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是()单选题 (3 分)A. 自我意识B.自我控制C.自我体验D.自我认知2.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单选题 (3 分)A.自我调控系统B.个性倾向系统C.个性心理特征D.能力3.个性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单选题 (3 分)A.自我调控系统B.个性倾向性系统C.能力4.布洛克等研究发现,儿童在()岁左右基本获得稳定的自我识别能力,开始发展各种情感和社交技能,出现争斗和亲社会行为。

单选题 (3 分)A.2岁B.3岁C.4岁D.5岁5.儿童在()岁左右才具有心理理论的能力。

单选题 (3 分)A.2岁B.3岁C.4岁D.5岁6.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是在()阶段建立的。

单选题 (3 分)A.前依恋期B.依恋建立期C.依恋关系明确期D.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7.3—6岁儿童的交往是以()为主。

单选题 (3 分)A.言语交往B.行动交往C.身体接触D.目光交流8.一个孩子为了想得到玩具而把另一个孩子推开,他的行为属于()。

单选题 (3 分)A.敌意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C.无意攻击D.有意攻击9.韦尔曼等研究发现,()岁儿童初步建构“自我概念”。

单选题 (3 分)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0.()学前儿童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性认知水平和自我概念的分化程度。

单选题 (3 分)A.独生子女B.有兄弟姐妹11.研究表明,我国儿童自我情感发生的年龄是()岁。

单选题 (3 分)A.2岁B.3岁C.4岁D.5岁12.影响自尊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单选题 (3 分)A.外貌B.亲子关系C.师生关系D.家庭经济状况13.幼儿的行为缺乏思考,()是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

单选题 (3 分)A.游戏性B.活泼性C.冲动性D.稳定性14.观点采择的“个体发生模型”是由()提出来的。

单选题 (3 分)A.皮亚杰B.班杜拉C.塞尔曼D.弗拉维尔15.对()的理解作为幼儿拥有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2儿童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是在()。

A、出生后几个月B、1岁左右C、2岁左右D、3岁左右20.(2分)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目标是()。

A、培养幼儿的礼仪规范B、教育幼儿遵守纪律C、促进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达D、提高幼儿的研究成绩21.(2分)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中,教师应该()。

A、以讲解为主,让幼儿听懂道理B、以示范为主,让幼儿模仿行为C、以引导为主,让幼儿自己思考和实践D、以上都不是22.(2分)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内容应该()。

A、只包括礼仪规范和纪律要求B、只包括道德教育和性教育C、包括幼儿自我认识、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D、以上都不是23.(2分)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

A、育,不考虑幼儿个体差异B、个性化教育,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育C、只关注幼儿的研究成绩,不考虑社会性教育D、以上都不是24.(2分)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中,教师应该()。

A、只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不关注内在的情感和思想B、注重引导幼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C、只关注幼儿的道德品质,不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D、以上都不是25.(2分)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中,教师应该()。

A、只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不进行批评和纠正B、注重及时批评和纠正,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害幼儿自尊心C、只进行批评和纠正,不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D、以上都不是26.(2分)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中,教师应该()。

A、只关注幼儿的个人行为,不关注幼儿与他人的关系B、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C、只关注幼儿的竞争意识,不关注合作精神D、以上都不是27.(2分)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中,教师应该()。

A、只进行班级集体活动,不进行小组活动B、注重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C、只进行个人活动,不进行集体和小组活动D、以上都不是28.(2分)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中,教师应该()。

A、只关注幼儿的知识和技能,不关注情感和态度B、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C、只关注幼儿的道德品质,不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D、以上都不是29.(2分)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中,教师应该()。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模块三重难点剖析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模块三重难点剖析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模块三重难点剖析2重点:1.了解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内涵;2.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的内涵与意义;3.理解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内涵与价值。

难点:1.理解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2.理解幼儿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3.掌握幼儿自我意识教育的途径;4.掌握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自我评价是指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规则和理想自我的标准,对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外部行为加以比较,从而做出评价的过程。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当一名幼儿对某种活动有胜任感,提出“我可以”“我行”时,说明他对自我能力已经有所了解,有足够的自信心来应对挑战。

因此,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识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是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的。

2岁儿童开始产生自我形象,能够把主体和客体分开。

2-3岁时逐渐具备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自我评价也逐渐发展起来。

3-4岁儿童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增强,且发展速度比4-5岁要快得多。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是与他的认知水平和情绪情感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随着各项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一些相对稳定的特征和趋势,具体地说,一共包含5个方面。

从轻信和运用成人评价到独立的自我评价、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从笼统不分化的自我评价到具体细致的自我评价、从对外部行为的自我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自我评价、从局部的自我评价到比较全面的自我评价。

在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并且是不加思考地绝对相信成人的评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再轻易相信,此时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准确,儿童还会抗议。

例如小班幼儿听到老师总是对自己说“你是一个小笨蛋”时,会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个“笨蛋”,但到了大班,再听到这句话可能就会反驳“我才不是小笨蛋”。

这说明幼儿开始依靠自己的独立判断来进行自我评价。

儿童在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中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而在自我评价中这种主观情绪性则更大。

托班社会性教育案例范文(2篇)

托班社会性教育案例范文(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是某托班大班的一名幼儿。

小明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但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他总是倾向于和固定的几个小朋友组成“小团体”,排斥其他小朋友。

这种现象在托班中并不少见,很多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

然而,这种“小团体”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利于他们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案例描述小明所在的托班共有20名幼儿,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总是和同组的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们互相之间关系亲密,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而其他小朋友则相对孤立,没有融入这个团体。

这种状况引起了教师的注意。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小明和他的“小团体”成员在玩耍时,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较为冷淡,甚至有推搡和嘲笑的行为。

教师意识到,如果不及时引导,这种“小团体”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育目标1. 帮助小明认识到“小团体”行为的不当之处,引导他学会尊重和接纳其他小朋友。

2. 培养小明良好的集体意识,让他愿意融入集体,与同伴共同玩耍。

3. 提高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四、教育策略1. 情感引导:教师首先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形成“小团体”的原因。

在谈话中,教师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理解,让他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2.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小明扮演一个新来的小朋友,而其他小朋友扮演原有的“小团体”成员。

通过这个活动,小明体验到了融入新集体时的感受,体会到了被接纳和尊重的重要性。

3. 集体活动:教师组织了一系列集体活动,如“小组合作完成作品”、“集体游戏”等,让小明有机会与其他小朋友互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乐趣。

4. 同伴互助:教师鼓励小明与“小团体”成员以外的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逐渐学会了与不同的小朋友相处。

5.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小明的行为特点,并建议家长在家中多创造与不同小朋友互动的机会,巩固小明在社会性教育方面的成果。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形考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形考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1试卷总分:100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分)婴儿一出生就预示着其社会性发展的开始。

√×2.(1分)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大约2岁以后才出现。

√×3.(1分)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不存在社会教育的契机。

√×4.(1分)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多。

√×5.(1分)对于儿童的自由交往和交流,如果不影响其他人的活动或教师教学的话,教师不应过多地干涉。

√×6.(1分)相对于发展幼儿智力的教育而言,幼儿社会教育对幼儿将来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所需能力发展的帮助不大。

√×7.(1分)价值表决的目的是,通过向儿童提供公开自己价值观的机会,在同伴交流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8.(1分)“面对一个摔倒在地的小朋友,年龄较小的幼儿比较大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同情的行为反应。

”这只是个别现象。

√×9.(1分)针对儿童的回答,教师匆忙说“不对”“是这样吗?再想想!”,一旦有一位儿童说出教师希望的答案,教师马上结束讨论说:“对了,好”。

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0.(1分)学前教育机构在制定整体发展规划,确定目标、工作重心时,不必与各班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培养上下一致。

√×11.(1分)当教师表扬某一儿童时脸上没有带一点喜爱的感情色彩,批评某一儿童时自己却忍不住笑了。

这样违背了教育指导的一致性原则。

√×12.(1分)婴儿形成的最初人际关系是婴儿与父母之间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

√×13.(1分)“儿童从一出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的动因。

”这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14.(1分)儿童的认知水平对其社会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15.(1分)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活动,应与幼儿园的科学、健康、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密切联系。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社科系李金艳《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课程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了解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能有针对性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使我们的教育能真正适应幼儿的发展,帮助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分为七章,第一至三章是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理论,第四至七章是有关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具体实施的内容,下面就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以便大家学习。

第一章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一、重点概念1、个性: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构建价值体系,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

3、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性。

二、重点掌握1、幼儿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自我调控系统、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道德品质。

3、幼儿社会化的功能:(1)培养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2)规范儿童的行为和道德规范(3)传递社会知识经验和技能(4)形成儿童的个性(5)使人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4、幼儿社会化的内容:(1)认知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性别角色社会化(4)政治社会化(5)职业社会化5、幼儿社会化的特点:(1)遗传素质是幼儿社会化的基础(2)幼儿的社会化具有社会制约性(3)幼儿在社会化过程具有主观能动性(4)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关键期(5)社会化是终身的过程第二章幼儿社会性发展一、重点概念1、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课程作业2
1.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纲要》提出的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是:
1.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于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懂得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家乡和祖国。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的教育,旨在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从出生时的自然人,成长为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在此过程中发展其社会性。

2.试述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特点和需要。

实施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首先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和规律,确定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目标,确保每一个幼儿的社会化水平得到充分发展。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的要求不同,同样对每个个体的社会化水平、内容都有直接间接的影响。

幼儿社会领域目标一定要结合当前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个体的要求,确定符合幼儿水平、发展要求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引导幼儿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积极良好的社会性。

3.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1.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明确的教育目标意识,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善于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敏锐地发现并捕捉各种教育机会,促进幼儿在社会情感和态度、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2.教师应合理地分解目标
(1)分解目标要逐渐具体化
(2)注意目标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及与其他领域发展目标的联系
3.选择利用科学有效的活动
(1)注意提供良好的环境
(2)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去实现
(3)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
4.阐述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一)社会行为
1.帮助学前儿童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
2.引导学前儿童遵守规则。

包括家庭生活规则、游戏规则、社会场所的基本礼仪、乘车规则、行路规则等。

(二)社会情感
社会情感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幼儿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认识、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

(三)社会认知
1.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
(1)对自己表面特征的认识;(2)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3)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初步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4)了解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敢于大胆提问;(5)逐步学会比较客观地自我评价;(6)学会独立选择活动内容、形式,形成最初步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

2.对周围人的认识
了解父母和亲人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关心、理解幼儿园的同伴和老师;了解其他公共场所服务的人们的劳动。

3.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了解并能说出自己家所居住的社区,知道附近明显的建筑标志,认识社区附近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等。

5.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认识,包括文化、生活、经济、历史、地理等各方面。

6.理解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哪些问题?
1.社会教育的内容应考虑对幼儿的整体影响
2.社会教育的内容应逐渐深化、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