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
学前儿童数学 教育期末试卷及答案2
1.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2.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3.基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数。
()4.认识与区别“1 和许多”是中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5.幼儿数数时会受到物体大小和排列位置的影响,由此说明幼儿尚处于一种死记硬背式的记数水平。
()6.皮亚杰认为,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发展是一种再现和前逻辑思维的特征。
()7.数的守恒是判断和检验儿童是否真正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的重要指标之一。
()8.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小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9.了解、分析儿童的发展水平是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第一步。
()10.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20 分)1.数图2.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3.计数4.等分的含义及形式四、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1.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2.什么是分类?分类的形式有哪些?3.简述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过程。
4.什么是操作法?运用操作法应注意哪些方面?5.如何构建和表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五、分析设计题(15分)何谓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试以中班“认识形体”中的某一图形为活动内(写明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材料及基本过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二参考答案一、1.设计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2.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3.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4.包含关系、相等关系5.从具体到抽象、从同化到顺应、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个别6.自然物;量具7.集合8.归纳法9.重叠式,并放式,连线式10.儿童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学科的特性;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二、1.×2.√3.√4.×5.×6.×7.√8.√9.√ 10.×三、1.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叫数图。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考试试题(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考试试题(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帮助学前儿童归纳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或经验,使之概念化、条理化,最适合采用()。
A.辨别性讨论法B.修正性讨论法C.交流性讨论法D.归纳性讨论法2.将10以内的双数集合表示为{2,4,6,8,10},这是采用了()表示集合。
A.列举法B.描述法C.文氏图法D.韦恩图法3.“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能按两种特征将集合分成子集”的幼儿处于()阶段。
A.笼统知觉集合B.感知集合界限C.感知集合元素D.感知集合包含关系4.“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对应”是指()。
A.口头数数B.按物点数C.按群计数D.接数5.“把10以内数字和相应数量的一组物体配对”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6.幼儿能按数取物,说明其数概念的发展处于()。
A.数量的感知阶段B.数词与单位实体间的联系建立阶段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D.数的运算阶段7.“运用数序排出10以内自然数数列,并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8.“认识到进行加减运算不一定需要操作实物,而可以通过数数来完成”这表明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处于()。
A.符号运算阶段B.实物运算阶段C.表象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9.教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时,教师应()。
A.先教加法、后教减法B.先教减法、后教加法C.加法与减法同时教D.加法与减法穿插讲授10.下列量概念的教育要求适合于中班幼儿()。
A.按物体的量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B.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正、逆排序C.按次序规则或特定规则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D.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11.“5根小棒可以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体现的是量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系级专专业班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让幼儿在角色区中的商店做买卖的游戏,其中让扮演家长的幼儿带扮演宝宝的幼儿到商店用纸币购物,这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什么原则,()A、密切联系生活原则B、发展幼儿思维结构原则C、重视个别差异原则D、兴趣性原则答案:A。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来源。
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幼儿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
例如:他们说到自己几岁了,就要涉及数;和别的幼儿比身高,实际上就是量的比较;在搭积木时,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幼儿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运用数学来加以解决。
例如:幼儿要知道家里有几个人,就需进行计数;在拿取东西时,幼儿总希望拿“多的”,拿“大的”,这就需要判别多和少、大和小等数量关系。
总之,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都可以变成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
2、幼儿“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哪个年龄段。
()A、2岁左右B、3三岁左右C、四岁左右D、五岁左右【解析】:B。
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3岁半以后)。
起初,他们可能只是在对应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种秩序,并没有将其作为比较两组物体数目多少的办法。
逐渐地,他们发现过去仅靠直觉判断多少是不可靠的。
3、张老师正在组织数学活动“认识6”,她呈现一组一组数量是6的卡片,让幼儿计数。
她观察到有点幼儿输得时候伴随点头动作,有的悄悄伸出手,数一个数伸出一个手指头,这体现了幼儿数学学习的什么特点。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解析】:A。
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
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经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含答案
期末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1.关于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具体到抽象B.从一般到个别C.从同化到顺应D.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这一目标属于()A.小班B.中班C.大班D.都不属于3.涉及计数教育、相邻数教育、数的组成教育、数的守恒教育、数字的认读与书)的教育内容。
A.感知教育B.基数概念C.序数概念D.量的概念4. 在幼儿学习分类的“帮物体找家”游戏中,教师提供给幼儿各种熟悉的塑料)。
A.情节性数学游戏B.操作性数学游戏C.竞赛性数学游戏D.都不属于5.把一个(组)物体并列放在另一个(组)物体的下面(旁边),形成两个(组))。
A.并列比较B.连线比较C.重叠比较D.非对应比较6.学前儿童学习数学时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表现为学习风格上的差异。
这属于()原则。
A.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结构B.联系学前儿童生活C.让学前儿童动手操作D.重视个别差异7.关于“临床访谈法”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皮亚杰首创了儿童研究中的“临床法”B.教师可以在同幼儿的共同活动中进行谈话C.教师可以同幼儿进行专门谈话D.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8.关于档案袋的分类错误的是()。
A.阶段性档案袋B.成果型档案袋C.过程型档案袋D.综合型档案袋9.不属于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一般过程的选项是()。
A.从小数量的排序到大数量的排序B.从按次序规则排序到按特定规则排序C.从参照排序到独立排序D.从独立排序到参照排序10.下面选项不属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是()。
A.教学集体教学活动B.集体与小组结合型教学活动C.小组与个人结合型D.小组教学11.在学习数的加减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商店的情境,吸引幼儿加入有趣的加)。
A.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导入B.巧妙运用生活情境导入C.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发思考D.积极运用游戏导入12.教学活动目标中包括养成怎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什么样的理智感、)。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 (3)①概括化②笼统化③具体化④一般化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4)①数序②序数③基数④计数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1)①函数②互补③可逆④多少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②操作材料的投放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3)①小班②中班③大班④小、中、大班6、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3 )①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②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③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④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7、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3 )①数的组成②加减法③基数④相邻数8、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关系(4)①可逆②大小、多少③传递④等差9、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4 )①智力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③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④思维能力10、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3)①任务分析②问卷调查③观察④谈话二、是非判断题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
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X)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
(ⅴ)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
(X)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
(X)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x)6、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
(X )7、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
(X)8、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X)9、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ⅴ)10、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
(ⅴ)三、名词解释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形成性评价是()A.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B.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C.在开展数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D.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作出总结和鉴定的一种正式的评价2.【单选题】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目标C.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目标D.数学教育活动目标3.【问答题】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4.【单选题】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 )的一种表现A.思维过程结果B.概括能力C.分析能力D.比较能力5.【单选题】如看数拍手,按要求摸图形等游戏属于()A.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的数学游戏B.竞赛性的数学游戏C.结合音乐的数学游戏D.结合体育活动形式的数学游戏6.【问答题】为什么说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源泉数学教育如何联系儿童生活7.【问答题】认识相邻数的指导要点。
8.【填空题】每个操作活动都由6 个要素组成,即目标、____ 、____ 、____形式、____ 和评价。
9.【问答题】如何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10.【填空题】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写活动目标一般包括( )( )( )。
11.12.【填空题】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是________。
13.【单选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基本原则指出,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是应指向()A.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B.儿童思维结构的发展C.儿童生活的联系D.儿童数学情感的建立14.【填空题】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 )( )。
15.【单选题】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和获得始于()A.反复教儿童数数B.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C.对集合笼统感知D.对几何形体的感知16.17.【问答题】教师制定某一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要考虑哪些要素?18.【单选题】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中、大班19.【填空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可以划分为( )( )( )三个纬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附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到(),从()到(),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2.幼儿数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包括()原则,()原则和()原则。
3.观察法是指儿童凭借(),对周围世界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确定它们的()的方法。
4. 数学游戏的特征是()性,()性,()性,()性,重复性,探索性。
二.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每题3分,共9分)1. 制定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A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B 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C 数学的学科特点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D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2. 2岁左右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年龄特点()A 大部分对于差异明显的物体能够做出反应B 对于差别较小的物体的感知不明显C 能够理解物体在长度、面积、容积等方面的守恒现象。
D 不能用语言表达物体量的差别。
3.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发展过程包括()。
A 辨别空间方位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左右→前后→上下B 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的发展变化过程:近的、不连续区域→远的、连续区域C 辨别空间方位的参照基准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自身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D 辨别空间方位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上下→前后→左右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序数:2、分类:3、操作法:四.简答题(共30分)1.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是什么?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和任务是什么?3. 什么是操作法?使用操作法时应该注意什么?五.论述题(20分)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原则?2.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幼儿学习量的排序和量的守恒?参考答案一、1、个别一般同化顺应2、客观性全面性参照性3、自身感官性质和关系4、趣味社会自主假象二、1、ABCD2、ABD3、BCD三、1.序数:表示有限集合中每个元素的位置的自然数称为序数。
学前幼儿数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试题及答案
20学年秋季学期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题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de)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de),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de)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前儿童计数能力(de)发展一般经历了那些阶段()A.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物点数———按数取物.B 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C. 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D. 说出总数——按物点数———按数取物——口头数数2. 小明现在刚好5岁,请问他大致属于数概念发展(de)那个年龄阶段()A对数量(de)感知动作阶段.B.数词和物体(de)数量间建立联系阶段C.数词和物体(de)数量间建立联系和数(de)运算初期(de)过渡阶段D数(de)运算阶段3.选择学前儿童数学(de)依据不包括()A舍弃不科学(de)、不系统(de)知识B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C.适合幼小衔接(de)需要D培养技能和习惯4.作为专门(de)数学教学活动有益延伸是()A孩子日常社会生活————付费、数楼房车次等B家庭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C.分组数学游戏活动D数学区角活动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de)能力目标包括()①、发展数学认知能力②、技能探究能力③、数理逻辑思维能力④、解决日常数学问题(de)能力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6.以下哪个特点不是分组教学活动所特别注重(de)()A综合性B趣味性C.目(de)、计划性D自然性7 .处于3----4 岁儿童,在几何形体(de)认知方面(de)特点是()A认识长方形、正方形B能对平面图形进行配对C.对相似(de)平面图形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与相同做到图形守恒、不受大小、颜色和位置(de)影响8. 儿童辨别空间方位(de)难易顺序是()A先左右、再前后、最后认识上下B先前后、再上下、最后认识左右C先前后、再左右、最后认识上下D先上下、再前后、最后认识左右9. 进行分类教育要求时,对大班(de)要求是()A学会按物体(de)外部特征进行分类B能够按物体(de)数量进行分类C能按某一特征进行肯定与否定(de)分类D掌握“分开”、“分成”、“合起来”等词10. 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de)标志(de)是()A能够进行各数群间(de)等量、互补和互换B掌握10以内数(de)实际含义C掌握十以内数(de)组成D掌握十以内相邻数(de)关系11. 幼儿园中班与幼儿园小班比较,新增加(de)教育要求是()A基数概念教育要求B序数教育要求C空间认知教育要求D时间认知教育要求1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de)总趋势包括()①从简单到复杂②从具体到抽象③从被动到主动④从零散到体系A ①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3. 什么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de)出发点及归宿()A教育形式、教育目标B教育目标、教育内容C教育目标、教育手段D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14. 学前儿童形成数概念(de)核心是()A掌握10以内(de)数序B掌握10以内数(de)实际含义C接触20以内(de)数D掌握10以内数(de)实际含义15. 假如幼儿能进行1到5(de)正逆排序,那说明幼儿()A是中班(de)幼儿B理解了数量关系(de)中(de)可逆关系C满足了中班(de)教育目标要求D明白了数(de)守恒16. 小星自编了一道应用题“小雨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存在(de)错误是()A.条件不清楚B.结构不完整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D.问题不明确17. 在认识“三角形”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de)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de)在于()A.对图形进行比较B.渗透图形守恒(de)教育C.让幼儿感知图形之间(de)关系D.激发幼儿学习数学(de)兴趣18. 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受()A动作能力发展(de)局限B语言能力发展(de)局限C想象能力发展(de)局限D思维能力发展(de)局限19.幼儿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如要评价每个幼儿选择和操作材料(de)情况此时收集评价资料(de)最好方法是()A临床法B测试法C作业分析法D观察20.早期数学教育(de)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de)()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de)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de),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de)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前儿童学数学(de)特点包括()A逻辑思维特点B学习数学心理(de)特点C依靠外部操作和用具体实物(de)特点D数学概念和技能学习(de)特点2.判断儿童数概念发展(de)程度可从哪几方面来看()A计数能力、数序(de)掌握B基数概念、抽象数概念C数(de)守恒、组成D数(de)分解、组合(de)掌握程度3.以下哪些是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de)一般规律()A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B从逐一加减到按数群加减C从抽象到具体D从感知动作水平加减直接到概念符号水平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de)基本原则包括()A发展学前儿童(de)思维结构B让儿童动手操作C知识(de)系统性和逻辑性D联系儿童实际、重视个别差异5.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de)源泉,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让幼儿()A萌生对数学(de)主动求知和探索B体验和发现数学C活学活用.回归生活D因材施教、帮助其建构数学知识6.每个活动都有个名称,那现有(de)数学活动名称一般有哪些形式命名()A生活化命名B学术化命名C教育目标命名D孩子特点命名7.在写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目标时,作为老师应从那几个具体目标入手()A认知B情感C社会性D个性发展8.在制定数学教育目标时,应考虑()A儿童身心发展水平B社会(de)发展和数学学科特点C教师教(de)特点D儿童(de)习惯和家长意愿()9.以下属于幼儿园中班理解数量关系(de)教育要求(de)是()A理解包含关系B理解传递关系C理解守恒关系D理解可逆关系10.以下属于学前儿童教师“教”数学(de)方法(de)是()A启发探索法B归纳演绎法C图示建构法D讲解演示法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 什么是数学能力2. 什么是变式守恒法3.什么是三阶梯教学程序4什么是量5什么是学前数学教育评价6什么是归纳演绎法7什么是游戏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1.简述学前儿童基数概念发展体现(de)几种不同发展水平2.简答学前儿童基数概念发展(de)规律3.简答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de)特点4.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de)总体目标5.请简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de)意义和价值.6.请简答教师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7.请简答学前儿童(de)数学教育(de)主要途径8请简答学前儿童排序能力发展(de)年龄特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请论述在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数学教育目标上是如何体现递进性(de)2. 请设计一个关于图形守恒(de)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试题答案一、单选题答案1—5:BCDDA 6—10:CBDCA11---15 BDBDB 16--20 :ACCDC二、多选题:1—5 :AB AC BC ABCD ABC6—10:AB ABCD ABD CD BD三、名词解释1.数学能力是指儿童在掌握一定(de)数学知识技能(de)基础上,表现出(de)对事物数量形(de)认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连锁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2. 是指通过数量(de)变式训练使学前儿童形成守恒认知结构(de)教学方法.3. 是指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中,根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de)三个阶段,思维发展(de)三级水平,教师有目(de),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认知能力递进式(de)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外部感知运动智力逐渐内化为形象表针智力以至达到词语概念智力(de)过程.4.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de)物体或现象所具有(de)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de)属性.5. 学前数学教育评价是以学前数学教育为对象,对其效用给予价值上(de)判断.6. 是指学前儿童运用一些带有规律性(de)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de)数学知识(de)一种方法.7. 它是根据儿童好动(de)天性,具体形象(de)思维特点将抽象(de)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de)游戏中,让儿童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de)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de)一种方法.四、简答题1. 第一种水平:不理解有多少物体(de)提问第二种水平是:不完全(de)数数和基数关联第三种是:完全(de)数数和基数关联第四种是:最后一个数词规则第五种是:儿童不完全(de)基数反应第六种是:儿童真正(de)基数(de)反应2. ①儿童基数概念(de)发展是一种渐进(de)过程②儿童基数概念(de)发展是一种主动建构(de)过程③儿童基数概念(de)发展依赖于感性(de)经验④儿童基数概念发展(de)社会性建构3. ①学前儿童(de)思维以具体性和形象性为主要特点②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不稳定,还没有完全形成数量守恒概念③学前儿童接收和处理大量信息(de)能力较差,有待提高④数学教育(de)幼小衔接,主要反映在数学能力方面(de)不足4. ①激发学前儿童认识和探索周围环境中(de)数、量、形等(de)兴趣(情感和态度目标)②引导学前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de)过程中,获得有关数、量、形、时间、空间(de)感性经验.(学习数学知识方面(de)目标)③培养学前儿童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de)数学能力,并学习独立自主选择数学活动(de)内容和检验数学活动(de)错误控制能力.(解决日常生活数学(de)目标)④培养学前儿童正确使用数学操作材料进行数学活动(de)数学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爱动脑筋,养成良好(de)学习习惯.(培养技能和习惯(de)目标)5. ①数学素养是21世纪儿童必备(de)科学文化素养之一②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de)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de)能力③数学教育能满足学前儿童(de)认知需要④能顺利解决幼小衔接(de)瓶颈问题6. ①创设良好(de)动手操作环境②加强对学前儿童操作过程中(de)指导③灵活选用不同类型(de)操作活动④善于总结和提升操作经验,对操作活动进行综合评价7.①数学教学活动②分组数学游戏活动③日常生活中(de)数学教育活动④数学区角活动8.① 3岁学前儿童在完成排序任务时,带有很大(de)游戏性、任意性和不稳定性② 4岁学前儿童往往用分组比较法,进行5(de)排序③ 5岁学前儿童排序时,具备一定(de)目测能力.开始进行10(de)排序④ 6岁学前儿童进行10(de)排序时,目测能力提高并自学利用简便(de)排序方法.五、论述题答案:1.在感知集合教育要求上,小班(de)分类教育要求是:探索物体特征,学习讲述物体(de)异同;区分1和许多(de)教育要求是: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幼儿园中班分类教育要求是:学习按物体(de)数量进行分类计数和按物体(de)两个特征进行二元分类.学习“分成”“分开”“合起来”;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关系(de)教育:学会对应比较法:重叠法、并放法、连线法幼儿园大班(de)分类教育要求是:学会按物体某一特征进行肯定与否定(de)分类.同时从两个角度或二维来分类.2.在基数教育要求上.小班是感知个数在5以内集合中(de)每个元素;中班是学会10以内数(de)顺数和倒数和达到数目守恒.大班是学会100以内(de)顺数和倒数,认识三个相邻数(de)数差关系.3.几何形体(de)教育要求是体现(de)递进性是:小班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在生活中找出和图形相似(de)图形.中班是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正确说出图形名称,进行图形转换.大班是认识长方形、圆柱体、能够正确说出名称并学习等分形体.4.在量上体现(de)递进性是:小班运用大小和“长短”等词,说出那个最长等.中班是进行量(de)区分、比较、排序.大班是能够按照量(de)差异进行10以内(de)正逆排序,初步感知序列之间(de)传递性双重性.5.在空间认知上体现(de)递进性是:小班是能说出以自己为中心(de)上下方位,中班是辨别以自己为中心(de)前后方位.大班是区分并说出以自己身体为中心(de)左和右.6.在时间认知上体现(de)递进性是:小班是理解早晨、晚上、白天、黑夜(de)含义.中班是理解今天、昨天、明天(de)含义、大班是学会看钟表上(de)整点和半点(de)时间.7.在理解数量关系上体现(de)递进性是:小班是理解1和许多(de)关系和一一对应(de)关系.中班是理解邻数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可逆关系.大班是比大班锁互补、互换.包含、传递、函数等.在小班、中班、大班(de)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上有不同(de)教育要求.其都体现了一种递进性.2. 设计图形守恒(de)教学活动如下活动名称:图形守恒活动目(de):①复习三角形名称及特征三条边和三个角,知道不论大小颜色有什么不同只要有三条边和三个角都是三角形.②能从周围(de)环境中找出与三角形相似(de)物品培养灵活运用知识(de)能力.活动准备:几何图形学具盒内装不同颜色、大小(de)三角形和图形各若干和彩色铅笔每人各1盒练习纸每人1张. 教师用三角形图1张. 教师尽可能在环境中布置上三角形物品如三角锦旗、彩旗、三角形(de)画等.彩色粉笔若干黑板一块.活动程序与方法:1.步骤复习:三角形①操作感知.教师在黑板上画1个三角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如果儿童答不出.教师先不要告知三角形名称应让幼儿通过以下操作感知自己得出经验.如果有人能说出三角形名称教师应再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呢接着让幼儿从自己(de)学具盒中取出1个和黑板上一样(de)图形请他们仔细看看并用手指抚摸它(de)面和四周边缘想想它是什么样.②讨论.请几位幼儿分别叙述自己看和摸后(de)感受.根据幼儿(de)回答教师视情况提出以下问题教师手指沿1条边描画这是什么必要时教师可告之这叫边再指1个角问这是什么角有几条边几个角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指出并数给大家听.③小结.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说这叫三角形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呢因为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它们都是三角形. ①挑出三角形a.操作.请幼儿从自己(de)小盒里把三角形都找出来.b.讨论.这些图形都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它们(de)颜色、大小、样子都不一样都叫三角形吗可提示幼儿看看它们(de)角再看看它们(de)边是不是一样多是不是三角形和颜色有没有关系和大小有没有关系和三角形(de)摆放方法有没有关系c.小结.经过讨论让幼儿认识到是不是三角形和颜色、大小和怎么摆都没有关系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都叫三角形. ②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a.教师出示三角形图或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de)三角形自由活动时间可使用小几何图形卡片作自由拼图游戏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有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幼儿数学教育评价有( )、( )、( )的原则。
2.数学游戏的特征( )、( )、( )、( )、( )。
3. 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 )分钟;中班的( )分钟;大班的( )分钟。
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主体性等原则。
二、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每题3分,共15分)1. 数学游戏的原则包括( )。
A 联系生活实际原则B 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C 直观形象性原则D 针对性,启发性原则2. 6~7岁年龄段数学教育认知目标包括( )。
A 学习按物体二~三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 逐级分类。
B 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
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C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D 学习5以内的数数(实物、点子),能说出总数,并能 手口一致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3. 是中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 按物体量的某一特征(高矮、粗细、厚薄)进行分类B 以对应方法比较不同类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C 学习10以内的序数,学习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D 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 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
4、书写数字是结合( )教学进行的 ( ) A 数的组成 B 加减法 C 基数 D 相邻数5、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计数2.数学区3.启发探究法 4、按物点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4、“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学前儿童量的概念发展过程是()、()、()2.“一一对应”比较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3.计数发展的过程包括()()( ) ( )。
4.运用各种感官比较物体的量的方法有()( ) ( )( )。
5.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二、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每题3分,共15分)1、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A智力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C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D思维能力2、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A 任务分析 B问卷调查 C观察 D谈话3、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发展过程()。
A 从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B 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C 从局部到整体,从粗糙到细致D 从具体实物到几何图形,再到具体实物4.下列是分类的方法的是()。
A 按物体的名称分类。
B 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C 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
D 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5. “1”和“许多”的教育方法( ABC )A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再运用观察比较法让儿童理解“1”和“许多”的意义。
B 利用游戏,让儿童愉快地在游戏中进行操作,深入理解“1”和“许多”的意义和关系。
C 联系日常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应用“1”和“许多”,巩固“1”和“许多”的认识D 让幼儿自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自然测量2.情感目标3、观察法4、重叠法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幼儿数学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哪些?2. 简述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特点。
3.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方法一般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1”和“许多”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2.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年龄特点有哪些?答案:一、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从特征的绝对性到相对性、从不精确表述到逐渐精确表述重叠比较法、并放比较法、连线比较法。
3、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4、观察比较、触摸比较、运动感知比较、各种感官联合感知比较计数二、1、D2、C3、ABCD4、ABCD5、ABC三、1.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测试题(5套,含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试卷A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帮助学前儿童归纳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或经验,使之概念化、条理化,最适合采用()。
A.辨别性讨论法B.修正性讨论法C.交流性讨论法D.归纳性讨论法2.将10以内的双数集合表示为{2,4,6,8,10},这是采用了()表示集合。
A.列举法B.描述法C.文氏图法D.韦恩图法3.“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能按两种特征将集合分成子集”的幼儿处于()阶段。
A.笼统知觉集合B.感知集合界限C.感知集合元素D.感知集合包含关系4.“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对应”是指()。
A.口头数数B.按物点数C.按群计数D.接数5.“把10以内数字和相应数量的一组物体配对”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6.幼儿能按数取物,说明其数概念的发展处于()。
A.数量的感知阶段B.数词与单位实体间的联系建立阶段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D.数的运算阶段7.“运用数序排出10以内自然数数列,并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8.“认识到进行加减运算不一定需要操作实物,而可以通过数数来完成”这表明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处于()。
A.符号运算阶段B.实物运算阶段C.表象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9.教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时,教师应()。
A.先教加法、后教减法B.先教减法、后教加法C.加法与减法同时教D.加法与减法穿插讲授10.下列量概念的教育要求适合于中班幼儿()。
A.按物体的量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B.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正、逆排序C.按次序规则或特定规则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D.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11.“5根小棒可以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体现的是量的()。
2019年电大期末测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
2019年电大期末测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B)A.观察法B.临床法C.测试法D.作业分析法2.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只能认识上下方位的物体B.只能认识靠近自己身体的物体C.只能认识正对自己的物体D.能逐渐认识前后和左右两个维度方位是一个连续的整体3.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D)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目标C.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目标D.数学教育活动目标4.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是(B)A.空间概念B.狭义的空间概念C.广义的空间概念D.空间方位5.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C)A.口头数数B.按物点数C.说出总数D.按数取物6.根据前苏联学者的观点,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儿童在进行(B)A.空间定位时的参照标准的发展B.空间定位时的参照系统的发展C.空间定位时的系统的发展D.认识空间方位时参照系统的发展7.儿童最初理解的时间概念是(A)A.白天和黑夜B.整点和半点C.星期和天D.年和月8.儿童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渐发展到可以用眼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了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具有(D)A.从同化到顺应的心理特点B.从个别到一般的心理特点C.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D.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心理特点9.下列属于学前儿童小班认识几何形体教育要求的是(A)A.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B.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C.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D.学习不受颜色、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10.如看数拍手,按要求摸图形等游戏属于(A)A.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的数学游戏B.竞赛性的数学游戏C.结合音乐的数学游戏D.结合体育活动形式的数学游戏11.下列哪一选项是大班儿童的时间概念发现呈现出的年龄特点(D)A.儿童能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时间概念B.儿童对于具体相对意义的时间概念如昨天、明天、今天还不能掌握C.儿童能理解并会说出早晨、白天、晚上、夜里等词汇D.儿童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段扩展12.儿童常常认为早上就是起床的时候,上午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这说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D)A.主观性B.含糊性C.易和空间关系混淆的特点D.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的特点13.哪种教学方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A)A.操作法B.演示讲解法C.谈话法D.观察法14.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B)A.教育目标的确定B.材料的提供和活动规则的确定C.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D.教师的指导和评价15.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B)A.分析与比较B.抽象与概括C.归纳与集合D.描述与反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答案: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
云南开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试卷学年度学期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套别:A套(√) B套()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第一次把小学算术更名为小学数学是在( )A.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B.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D.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2.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A.计算能力 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克伯屈 D.卢梭4.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 A)A.布鲁纳 B.皮亚杰 C.加涅 D.奥苏伯尔5.“1千克黄豆可以做4千克豆腐,12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豆腐?”许多城市小学生常常用除法做上述应用题,这主要是因为()A. 学生对题目情节不熟悉B. 叙述形式不易理解C. 结构中含有隐蔽条件D. 解题步骤太多6.“妈妈买了3个苹果,弟弟吃了1个,哥哥吃了几个?”上述应用题存在的问题是()A. 情节不能被小学生理解B. 条件矛盾C. 条件不完备D. 条件不具备独立性7.学生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后,再把它们总括成“角”这种概念的同化是( )A.下位同化 B.类属同化 C.上位同化 D.并列同化8.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 )A.能动的主体 B.被动的主体 C.能动的客体 D.被动的客体9.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操作实验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10.下列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A.启发式教学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方法B.启发式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C.启发式教学提倡对话法教学D.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学发生根本性变化11.可保证教与学的信息通畅的是教学评价的( )A.导向功能B.反馈功能C.激励功能D.改进功能12.表达数学判断的语句又称()A.数学命题 B.数学问题 C.数学概念 D.数学归纳13.下列哪一组概念是对立关系的概念( )A. 长方形和正方形B. 质数和合数C. 奇数和偶数D.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14.教学挂图和模型属于()A. 实物直观B. 模象直观C. 语言直观D. 现代化教学手段15.想像力属于人的( )A.生理素质 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 D.思想道德素质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6.《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把技能部分的要求分为( )A.会B.理解C.比较熟练D.熟练E.应用17.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初步的( )A.逻辑思维能力B.形象思维能力C.直觉思维能力D.发散思维能力E.聚合思维能力18.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划分为( )A.定向阶段B.单个动作阶段C.连续动作阶段D.自动化阶段E.巩固练习阶段19.加里培林提出的智力活动形成的几个阶段是( )A.活动定向阶段B.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E.内部言语阶段20.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A.讲解法B.演示法C.引导发现法D.谈话法E.复习法21.客观式试题包括( )A.是非题B.填空题C.论述题D.选择题E.改错题22.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三种基本课型是( )A.准备课B.新授课C.练习课D.检查测验课E.复习课23.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 )A.数学游戏B.数学谜语C.数学相声D.数学讲座E.数学医院2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包括( )A.教学目标B.教学过程C.教材质量D.教师素质E.教学方法25.按考评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 )A.形成性考评B.诊断性考评C.总结性考评D.显示性考评E.预示性考评三、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6. 教学规律27.数学技能28.数学概念29.数学判断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0.简析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 掌握数学知识B. 发展数学思维C. 培养数学兴趣D. 以上都是答案:D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不包括()。
A. 数的认识B. 几何图形的认识C. 音乐节奏D. 量的比较答案:C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A. 游戏法B. 操作法C. 讲授法D. 探索法答案:C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
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纪律的维护者D. 以上都是答案:B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以下哪个活动不属于数学活动()。
A. 拼图游戏B. 唱歌跳舞C. 数数游戏D. 形状分类答案:B6.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以下哪个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数感()。
A. 绘画B. 跳绳C. 点数游戏D. 听故事答案:C感()。
A. 听音乐B. 玩积木C. 看动画片D. 做手工答案:B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以下哪个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
A. 玩沙B. 玩水C. 解决问题游戏D. 模仿游戏答案:C力()。
A. 记忆游戏B. 拼图游戏C. 角色扮演游戏D. 重复练习答案:C1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以下哪个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A. 快速反应游戏B. 寻找宝藏游戏C. 集体唱歌游戏D. 个人绘画游戏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包括()。
A. 培养数学兴趣B. 发展数学思维C. 掌握数学知识D.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答案:ABCD1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
A. 数的认识B. 几何图形的认识C. 量的比较D. 时间的认识答案:ABCD1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可以包括()。
A. 游戏法B. 操作法C. 探索法D. 讲授法答案:ABC1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可以包括()。
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纪律的维护者D. 情感的支持者答案:BCD1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以下哪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数学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 教育期末试卷及答案1
1.绳子、小棒、直尺都可以作为幼儿自然测量的工具。
()2.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大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3.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4.图形进行二等分,可以有五种不同的等分形式。
()5.大班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间概念。
()6.幼儿数数时会受到物体大小和排列位置的影响,由此说明幼儿尚处于一种死记硬背式的记数水平。
()7.对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称为复杂的比较。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9.学习单双数和相邻数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10.按比较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20 分)1.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2.归纳法3.自然测量4.启发探索法四、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2.如何理解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原则?3.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4.何谓等分?试举例说明等分的二种教学方法?5.简述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过程。
五、分析设计题(15分)何谓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试以大班“学习(或复习)7的组成”为活动内容,(写明活动的目标要求、材料及基本过程或玩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参考答案一、1.儿童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学科的特性;学习心理学的理论2.形状与形状的对应、物体与位置的对应、各种关系的对应3.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运用记忆表象寻4.物体的外部特征,数量5.同化;顺应6.并集,差集,补集7.说出总数,按群计数8.按量的差异的次序规则;按数量多少的次序规则9.描述法,集合图法(或韦恩图法)10.儿童发展状况,数学教育活动二、1. ×2. ×3. ×4. √5. ×6. ×7. √8. ×9. ×10. ×三、1.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卷《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对应排列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相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
这一现象说明小明学习数学所具有的特点是(A)。
A:依赖于动作B:依赖于表象C:依赖于多样化的生活经验D:依赖于练习2、“学习数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B)。
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中班3、幼儿能理解大小的相对性的年龄大致为(D)。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4、李老师:“绿纸条长还是红纸条长?”小明:“要看红纸条和谁比?”从这一对话中可以看出,小明(D)。
A:能对物体的长度作出反应B:能用词汇表达对长度的认识;C:能按长度排列物体D:能理解长度的相对性5、“学习量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C)。
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中班6、公式A=B+B'反映的是数的组成的(D)。
A:互补关系B:互换关系C:等差关系D:等量关系7、红红小朋友经常把大的、长的、高的物体称为大的,红红小朋友的大致年龄应该是(B)。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8、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幼儿数学学习具有(D)。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9、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C)。
A:自己的动作B:其他物体C:自己的身体D:其他人10、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D)。
A:粗细B:高矮C:轻重D:大小11、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儿童谈话,使儿童思想真实、自然地流露,从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是(A)。
A:临床法B:行为检核法C:观察法D:作业分析法12、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D)。
A:触摸B:拼图C:讲解D:比较13、幼儿自编应用题“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存在的错误是(A)。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____。
A.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B.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C.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可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使其系统D.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参考答案:ABCD2.规则、形式、指导是数学操作活动的组成要素,但评价不是。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认识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是对中班儿童认识相邻数的要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下列属于认识时间日历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_。
A.利用实物,认识日历B.讲解演示,认识日历的基本用法C.认识日历及用途D.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参考答案:ABD5.总体上说,现有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蕴含着____种主要数量关系。
A、11B、10C、12D、13参考答案:C6.()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A.现实生活B.儿童自己的活动C.教学D.实践参考答案:A7.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关系。
A.互换B.互补C.函数D.等差参考答案:B8.____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A.现实生活B.儿童自己的活动C.教学D.实践参考答案:A9.下列属于10以内序数教育的注意事项的有____。
A、要让幼儿明确判定的方向B、教具应从不同类到同一类C、应要求幼儿从计数法过渡到直接反应D、判定物体位置的维度要增加参考答案:A,B,C,D10.教育目标可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基础,是教育目标的功能之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1.____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A、操作法B、游戏法C、演示法D、试验法参考答案:A12.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3.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由____个要素组成。
学前数学教育期末试题
二、填空题(共 5 道试题,共20 分。
)
1、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与规律有:从、从、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
、。
3、指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摆弄物体、经过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从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
4、幼儿数概念的发生是有一定顺序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阶段:辨数、、点数。
5、是将2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三、名词解释(共3 道试题,共15 分。
)
1、学前数学教育:
2、感知集合教育:
3、归纳法:
四、简答题(共5 道试题,共30 分。
)
1、学前数学教育的任务?
2、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
3、幼儿数概念的形成标志
4、分类的意义
5、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什么?五、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20分。
)
在小班幼儿进行口头数数活动时,当让幼儿从1开始数到10,幼儿基本上都能完成,让他倒着数10、9、8、……1,幼儿基本不能完成,但是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来背诵儿歌:“1、2、3、4、5、6、7,7、6、5、4、3、2、1,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果子摆七样,……”,幼儿基本上都能完成。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及相应的教育对策。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 (3)①概括化②笼统化③具体化④一般化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4)①数序②序数③基数④计数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1)①函数②互补③可逆④多少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②操作材料的投放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3)①小班②中班③大班④小、中、大班6、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3 )①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②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③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④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7、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3 )①数的组成②加减法③基数④相邻数8、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关系(4)①可逆②大小、多少③传递④等差9、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4 )①智力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③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④思维能力10、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3)①任务分析②问卷调查③观察④谈话二、是非判断题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
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X)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
(ⅴ)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
(X)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
(X)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x)6、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
(X )7、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
(X)8、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X)9、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ⅴ)10、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
(ⅴ)三、名词解释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四个方面。
2.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对应,一般有数量与数量的对应、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四种。
3.寻找法是让幼儿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的一种方法,其具体的形式可以有三种: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__。
4.“把红色的图形放在一起”是按_____分类;“把是两个的图形放在一起”是按______分类。
5.皮亚杰认为,_______和_______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6.集合间的运算主要是指交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运算。
7.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_____和_____四个发展阶段。
8.按次序规则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9.集合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列举法、_______和_______。
10.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对的评价,二是指对的评价。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绳子、小棒、直尺都可以作为幼儿自然测量的工具。
()
2.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大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3.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
4.图形进行二等分,可以有五种不同的等分形式。
()
5.大班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间概念。
()
6.幼儿数数时会受到物体大小和排列位置的影响,由此说明幼儿尚处于一种死记硬背式的记数水平。
()
7.对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称为复杂的比较。
()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
9.学习单双数和相邻数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10.按比较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20 分)
1.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2.归纳法
3.自然测量
4.启发探索法
四、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2.如何理解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3.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4.何谓等分?试举例说明等分的二种教学方法?
5.简述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过程。
五、分析设计题(15分)
何谓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试以大班“学习(或复习)7的组成”为活动内容,设计一组正式的数学活动。
(写明活动的目标要求、材料及基本过程或玩法。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参考答案一、
1.儿童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学科的特性;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2.形状与形状的对应、物体与位置的对应、各种关系的对应
3.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运用记忆表象寻找
4.物体的外部特征,数量
5.同化;顺应
6.并集,差集,补集
7.说出总数,按群计数
8.按量的差异的次序规则;按数量多少的次序规则
9.描述法,集合图法(或韦恩图法)
10.儿童发展状况,数学教育活动
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三、
1.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
(3分)它是一种集体活动的方式。
(1分)它是经过事先计划的。
(1分)
2.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帮助幼儿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4分)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1分)
3.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等。
(4分)它是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内容之一。
(1分)
4.启发探索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四、
1.(1)诱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第4页共12页发展。
(5)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2.科学性原则是指活动设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必须科学。
(1分)
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正确性、内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3分)方法的科学性——根据内容性质及幼儿年龄特点选方法、一个活动中方法不宜过多。
(2分)
3.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总的来说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特点,反映了幼儿思维抽象性的逐渐发展。
一般要经历从动作水平的加减到表象水平的加减再到概念水平的加减的发展过程。
4.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
(2分)讲解演示法、操作法(具体实例说明,各2分)
5.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过程:由上下——前后——左右的发展顺序(2分)由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过程(2分)由近及远的区域扩展(2分)
五、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
(3分)它是一种集体活动的方式。
(1分)它是经过事先计划的。
(1分)设计基本分:8分(其中名称和目标2分;材料2分;过程4分)设计新颖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