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弥散功能
肺弥散功能测定实用标准

诊疗方案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五部分)——肺弥散功能检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一、概述肺弥散功能是指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由肺泡上皮及其基底膜、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底膜以及2个基底膜之间的结缔组织所构成)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达血液内,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的能力。
在肺泡-毛细血管膜中进行交换的气体主要是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
由于直接计算氧气的弥散量需测定肺毛细血管血氧平均分压,方法复杂;而一氧化碳(CO)透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以及与血红蛋白反应速率与氧气相似;除大量吸烟者外,正常人血浆中CO含量几乎为零,便于计算检查中CO的摄取量;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O2大210倍,生理范围内的氧分压不是一个主要干扰因素;而且,CO在转运过程中极少溶解在血浆中,所以CO成为测定肺弥散功能的理想气体。
1915年,Krogh根据弥散原理,最先提出用一氧化碳测定肺弥散量(DLCO) [1]。
利用CO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2-4],包括一口气呼吸法、一氧化碳摄取法、恒定状态法、重复呼吸法[5]以及最近发展的操作简单无需屏气的内呼吸法[6],但以Ogilvie[7]建立的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single-breath method, DL CO-sb)最为常用,本指南主要介绍DLCO-sb的检查标准。
二、肺弥散功能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1. 辅助诊断、定量评价和随访累及肺间质的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肺气肿、肺水肿、肺部肿瘤等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膜间弥散障碍或通气-血流比率失衡的疾病[8-11]。
2. 鉴别肺气肿是否合并弥散功能障碍。
3. 呼吸困难或活动后气促查因、不明原因低血氧、怀疑有肺损伤或毁损肺的患者,尤其有肺总量减少,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应进一步了解肺弥散功能。
4. 胸部外科手术或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手术患者术前风险评估及术后变化监测[12]。
肺弥散功能

肺弥散功能肺弥散功能是指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能力。
正常人的肺弥散功能是保证身体各个组织器官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和排出足够的二氧化碳的关键。
肺弥散功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肺泡表面积、肺毛细血管数量、肺内气体扩散路径长度和血氧合力等。
肺泡表面积和肺毛细血管数量决定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面积,越大的表面积和越多的毛细血管,交换效率越高。
肺内气体扩散路径长度指的是从肺泡到红细胞内部气体扩散所需的距离,路径长度越短,扩散速度越快。
血氧合力指的是肺毛细血管内氧气与红细胞结合的能力,血氧合力越强,氧气扩散至红细胞内的速度越快。
肺弥散功能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测定法和氧吸入试验。
其中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测定法是通过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测量其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扩散速度来评估肺弥散功能。
氧吸入试验则是通过给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并测量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来评估肺弥散功能。
肺弥散功能的异常往往是由肺部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
例如,肺气肿、肺纤维化、肺血栓栓塞等肺部疾病会导致肺泡表面积减少、肺毛细血管破坏或闭塞,从而影响肺弥散功能。
心血管疾病如肺动脉高压、左心衰竭等会导致肺毛细血管充盈不充分,也会影响肺弥散功能。
对于肺弥散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肺部疾病引起的肺弥散功能障碍,需要治疗原发疾病,保护肺泡和肺毛细血管的功能。
对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弥散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相应的心血管治疗,改善肺毛细血管充盈状态。
总之,肺弥散功能是保证正常呼吸及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肺弥散功能异常会导致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排出不畅,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因此,对于肺弥散功能异常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肺弥散功能检查培训课件

肺弥散功能检查
41
肺弥散功能
DLcosb
临床意义
DLcoSb减低见于:
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 , 哮喘 (减低或不减低); DLcoSb 有时用来鉴别肺气肿和哮喘;
肺弥散功能检查
42
肺弥散功能
DLcosb
临床意义
在COPD病人中,DLco 小于 50% 预计值常伴随 运动性低氧血症;
静息 DLco降低 (<50% - 60% 预计值) 提示需 要评估运动时的氧合状况;
肺泡PCO2
PCO2增加可升高 DLco
肺泡低通气
肺毛细血管血容量
血容量增加可升高 DLco
Mueller动作
心输出量增加
血容量减少可降低 DLco
Valsalva动作
肺弥散功能检查
47
肺弥散功能
DLcosb
影响DLco测定值的因素:
高海拔
海拔升高可增加DLco
检测中吸气努力不够
肺弥散功能检查
31
肺弥散功能
DLcosb
肺弥散功能检查
32
肺弥散功能
DLcosb
DLcosb 的计算公式:
DLcosb= VA x 60 x Ln FACO0
(PB – 47) x (T)
FACOT
MEMORIZE ! NOT !
肺弥散功能检查
33
肺弥散功能
DLcosb
病人准备
禁止:
碳氧血红蛋白 (COHb)
需要就 COHb浓度进行校正 高COHb降低DLco
肺弥散功能检查
22
肺弥散功能
DLcosb
影响DLco测定值的因素:
肺泡PCO2
肺弥散功能检查适应症、禁忌症、流程及结果判读重点内容

肺弥散功能检查适应症、禁忌症、流程及结果判读重点内容肺弥散功能是指肺泡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的能力。
由于直接检测02和CO2弥散能力技术欠缺,操作复杂,临床上多应用一氧化碳(CO)进行D.测定。
适应证1•用于辅助诊断、定量评价和随访累及肺间质的疾病,如间质性^疾病、肺气肿等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膜间弥散障碍或通气-血流比率失衡的疾病。
2.协助鉴别肺气肿是否合并弥散功能障碍。
3.用于呼吸困难或活动后气促杳因、不明原因低血氧、怀疑有肺损伤或毁损肺的患者,尤其有肺总量减少,限制■市通气功能障碍者应进一步了解肺弥散功能。
4•用于胸部外科手术或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手术患者术前风险评估及术后变化监测。
5.可协助评价系统性疾病的肺部受累情况。
6.可用于评价药物对肺的影响,监测药物及其他干预性治疗的反应,评估心肺疾病康复治疗的效果。
7.可协助职业性肺疾病劳动力鉴定。
禁忌证1•严重气短、剧烈咳嗽、配合欠佳等不能配合屏气,最大屏气时间低于7s的患者。
2•肺活量过小的患者,如<1L或呼气死腔气量未能完全排空。
3•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g/L)的患者。
检测指标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capacity of carbonmonoxideoflung,DLCO)CO在单位时间(1分钟)及单位压力差(ImmHg)条件下从肺泡转移至肺泡毛细血管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量(ml或mmol),其单位是ml/(min∙mmHg),是反映弥散功能的主要指标。
2.肺泡通气量(alveolarventilation,VA)吸入气量中能达到肺泡并进行气体交换的容量,用于估算肺内CO能够扩散并通过肺毛细血管膜的肺容积,其单位是L,正常受试者VA近似等于TLC减去无效腔气量。
3.DLCO与VA比值(DLCO/VA)是指单位肺泡容积的弥散量或比弥散量。
4.校正后DLCO值(DLCoC)常用血红蛋白、Pi02和碳氧血红蛋白(COHb)进行校正。
肺弥散功能和一氧化碳弥散量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是用于测量人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转移氧的能力的一个指标,国际上使用这种测试来识别间质性肺病,肿瘤学家利用它来评估化疗的影响,呼吸科医生也会使用它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估,对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生而言,正确解读DLCO的意义对评估患者肺功能也尤为重要。
DLCO结果决定了患者是否可以耐受肺切除术或进行肺减容手术。
DLCO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肺弥散功能(DL)的测试是检查肺的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途径到血液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
气体交换的动力取决于该气体的肺泡(PAgas)与毛细血管(PCgas)的分压差。
某种气体的弥散能力(DLgas或者Dgas)与在特定的分压差下该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路径的量有关,如果这个路径的条件保持不变,分压差越大,进行交换的气体便越多。
一氧化碳(CO)是测定气体弥散功能的理想气体。
CO透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以及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反应速率与O2相似;除大量吸烟者外,正常人血浆内CO含量几乎是零,因而便于计算检查中CO的摄取量;CO 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O2大210倍,因此生理范围内的O2分压不是一个主要干扰因素。
另外,CO在转运过程中是几乎没有溶解在血浆中的,这样平均毛细血管的一氧化碳分压(PCCO)为0mmHg,基于这个原因PACO-PCCO之差(CO肺泡-毛细血管分压差)就可以被认为等于PACO。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用于衡量身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转移氧气的能力。
内科医生使用这种测试以识别间质性肺疾病,肿瘤科医生使用它以评估化疗效果,呼吸科医生很多情况下经常使用。
DLCO结果决定患者是否可以耐受肺切除术或行肺减容手术。
测量DLCO的肺容量显著影响结果。
测试期间的相对用力(如采取适当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肺量调整通常被视为一种主观意向,而非生理现实。
Hb经常被忽视。
可能很多医生也会过度简化DLCO结果。
由于直接测量氧气弥散能力十分困难,生理学家们通常通过测量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然后通过其结果计算氧气弥散能力。
如何看肺功能(弥散功能)

精品PPT
DLCO 检查原理
精品PPT
氦稀释法残气
精品PPT
CO弥散
精品PPT
一口气法 SB
一口气法弥散 Diffusion SB
一口气氦稀释法残气 RV-He SB
精品PPT
Diffusion SB
精品PPT
一口气弥散
精品PPT
一口气弥散
美国胸科协会(ATS)测试规范:
TA = 10 sec (屏气时间) DV = 800 ml (丢弃量) SV = 800 ml (采样量)
精品PPT
文献上是如何评价快速一口气弥散测试的?
精品PPT
快速一口气法弥散测试结果与标准的 一口气弥散没有本质区别,
Thorax 1994;49:1121-1126
精品PPT
采用了新的快速一口气法弥散测试方法后 DLCOsb测试结果中没有重复性的病人的、 比例从 11.3% 降到 6.5% .
• 需要吸收重复呼吸气袋里不断增加的CO2和水汽的 钠石灰等干燥剂(需要定期更换)
• 病人在闭合的重复呼吸气袋里呼吸时间长了会缺氧 ,所以需要及时并且恰当地补充氧气。
精品PPT
存在的问题
使这种测试结果的准确 性和重复性无法保障, 特别在实际临床应用中 发现,健康人往往只有 预计值的40-60%(安静 时潮气量小),病人也 能达到预计值的40-60% (体内缺氧,呼吸急促 ),所以很难和标准一 口气法弥散那样敏感而 准确。
RV/TLC FRC/TLC
VIN
CO弥散量 肺泡量 比弥散 ( TLCO / VA ) 残气 肺总量
残总比 功能残气
吸入测试气体容量
精品PPT
快速一口气弥散
肺功能弥散功能课件

04
反馈内容: 学生的学习 进度、存在 的问题、改 进措施等
03 课件结构:设计合理的课件结构,如章节、 小节、知识点等,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04 课件互动:设置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 练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 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弥散功能的原理和应用。
02
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
动手操作实验,提高动手
演讲人
目录
01. 肺功能弥散功能概述 02. 肺功能弥散功能课件内容 03. 肺功能弥散功能课件教学策略
1
肺功能弥散功能的定义
肺功能弥散功 能是指肺泡与 血液之间的气 体交换能力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肺功能弥散功能 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年龄、性别、 健康状况等
03
02
肺功能弥散功 能是衡量肺功 能的重要指标 之一
肺功能弥散功能检测结果分析:根据 检测结果,分析肺功能弥散功能的状 况,判断是否存在肺功能弥散功能障 碍,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2
肺功能弥散功能的生理机制
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促进气体交换 2 肺泡毛细血管: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 3 肺泡壁:具有通透性,允许气体通过 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 5 肺泡壁: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调节肺泡内气体量 6 肺泡毛细血管: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调节气体交换速率
肺功能弥散功能的临床意义
诊断肺部疾病:如肺气肿、 评估肺部功能:如肺活量、
肺纤维化等
肺通气量等
预测疾病进展:如慢性阻 塞性肺病、哮喘等
指导治疗方案:如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等
如何看肺功能(弥散功能)

康讯独家专利,利用超声 的传播必须借助气体分子 ,不同成分的气体分子量 不同,超声传播速度也不 同,从而反推就可以得到 气体浓度
数字流速测量,直接测试 气体分子,测试更精确
测试速度非常快(1ms)
稳定性好、不受外界干扰
使用寿命长,经久耐用
精选ppt
17
快速弥散测试界面
精选ppt
18
质量控制
精选ppt
浓度
精选ppt
14
一口气弥散
精选ppt
15
核心技术---快速一口弥散
康讯是快速一口气弥散 技术的首创人。
特点是用快速气体分析 器和数字技术代替传统 的物理采样。
真实地收集到肺泡气, 使弥散测试更加精确
特别适合于小肺活量的 病人
坚持贯彻ATS/ERS弥散测 试气体标准:CO/He
精选ppt
16
核心技术---超声气体分析器
我们的结论是这种快速气体分析器应用 到实时弥散测试分析中确实能够改善 DLCOsb 测试精度。
Am Rev R精e选sppptir Dis 1992;146:946-95204
对患有严重的慢阻肺病人,快速一口气弥 散测试提供了精确的DLCO弥散数据,同 时对病人来说,这种测试方法更容易做。
精选ppt
p a rts : p u lm o n a ry m e m b ra n e s
(D M ), in te rc e llu la r h e m o g lo b in
( C O ), a n d c a p illa ry b lo o d
v o lu m e (V c ).
精选ppt
20
膜弥散 : 无创评估肺间质
* 血气分析
7.肺弥散功能

第七章 肺弥散功能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李靖肺的弥散是指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及肺毛细血管壁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弥散的途径包括了肺泡气、肺泡毛细血管壁、肺毛细血管内血浆、红血球及血红蛋白。
气体沿着这个途径,根据哪一端的浓度较高进行交换,所以这个过程可以是双向的。
氧的弥散速度比二氧化碳要慢得多,这是因为氧不易溶解在体液里。
因此,当患者弥散功能发生异常时,氧的交换要比二氧化碳更易受影响,在临床上肺弥散功能的障碍可明显影响动脉血氧水平。
一.肺弥散功能的测试肺弥散功能(D L )的测试是检查肺的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途径到血液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
气体交换的动力取决于该气体的肺泡(P Agas )与毛细血管(P Cgas )的分压差。
某种气体的弥散能力(D Lgas 或者D gas )与在特定的分压差下该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路径的量有关,如果这个路径的条件保持不变,分压差越大,进行交换的气体便越多。
对于一个已知溶解度的气体,D Lgas 是由两个因素决定:单位时间内该气体通过肺泡及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量(V gas ;ml/min );该气体沿着弥散途径的分压差(P Agas -P Cgas ;mmHg )。
以下的公式表示了弥散能力与上述两个因素的关系:D Lgas =其中P Agas 与P Cgas 的值为该气体在各自生理部位的平均值。
肺的弥散功能不单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肺的通气与血流灌注的比例(V/Q )同样也可影响肺内的气体交换,另外,用于决定D Lgas 的测试过程并不能真正代表实际的肺弥散功能。
因为影响的因素很多,所以有人认为用转移因子(T gas )来表示肺气体交换的功能比D Lgas 更为准确,但目前D Lgas 仍广泛运用。
用于测量D Lgas 的气体必须满足两种生理要求:(1) 该气体必须能够沿着肺泡—肺毛细血管途径弥散(2) 该气体必须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血红蛋白携及转运这样,仅有两种气体——氧气和一氧化碳——可被考虑。
肺弥散功能检查

注意事项01Fra bibliotek0203
04
禁忌症:严重心肺疾病、咯血 、气胸、肋骨骨折等患者不宜
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查。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 动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平静呼 吸,避免过度通气或屏气时间
过长。
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如儿童 、意识障碍者等,需采取相应
措施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常见问题解答
答
肺弥散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可能提示肺部存在气体交换障碍 ,如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具体 需要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05
肺弥散功能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 价值
早期发现肺部病变
敏感性高
肺弥散功能检查能够在肺部病变早期发现异常,具有较高的 敏感性,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02
肺弥散功能检查方法
气体分析法
原理
常用气体
通过测定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中某种气体 的浓度差,计算该气体在肺内的交换量, 从而评估肺的弥散功能。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优点
操作简便,结果直观。
缺点
受呼吸频率、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结果 不够精确。
重复呼吸法
原理
通过让受试者重复吸入含有一定浓度示踪气体的混合气体,测定示踪 气体在肺内的浓度变化,计算肺的弥散功能。
与通气功能检查的比较
检查目的
结果解读
肺弥散功能检查主要评估气体在肺泡 膜两侧交换的能力,而通气功能检查 则是评估肺部吸入和呼出气体的能力 。
肺弥散功能检查结果反映肺泡膜的气 体交换能力,通气功能检查结果则反 映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和呼吸肌的力量 。
检查方法
肺弥散功能检查通常使用一口气法或 重复呼吸法进行,而通气功能检查则 通过测量肺活量、潮气量等指标来评 估。
肺弥散功能

第七章肺弥散功能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李靖肺的弥散是指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及肺毛细血管壁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弥散的途径包括了肺泡气、肺泡毛细血管壁、肺毛细血管内血浆、红血球及血红蛋白。
气体沿着这个途径,根据哪一端的浓度较高进行交换,所以这个过程可以是双向的。
氧的弥散速度比二氧化碳要慢得多,这是因为氧不易溶解在体液里。
因此,当患者弥散功能发生异常时,氧的交换要比二氧化碳更易受影响,在临床上肺弥散功能的障碍可明显影响动脉血氧水平。
一.肺弥散功能的测试肺弥散功能(DL)的测试是检查肺的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途径到血液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
气体交换的动力取决于该气体的肺泡(PAgas)与毛细血管(PCgas )的分压差。
某种气体的弥散能力(DLgas或者Dgas)与在特定的分压差下该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路径的量有关,如果这个路径的条件保持不变,分压差越大,进行交换的气体便越多。
对于一个已知溶解度的气体,DLgas是由两个因素决定:单位时间内该气体通过肺泡及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量(Vgas;ml/min);该气体沿着弥散途径的分压差(PAgas -PCgas;mmHg)。
以下的公式表示了弥散能力与上述两个因素的关系:DLgas=其中PAgas 与PCgas的值为该气体在各自生理部位的平均值。
肺的弥散功能不单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肺的通气与血流灌注的比例(V/Q)同样也可影响肺内的气体交换,另外,用于决定DLgas的测试过程并不能真正代表实际的肺弥散功能。
因为影响的因素很多,所以有人认为用转移因子(Tgas)来表示肺气体交换的功能比DLgas 更为准确,但目前DLgas仍广泛运用。
用于测量DLgas的气体必须满足两种生理要求:(1)该气体必须能够沿着肺泡—肺毛细血管途径弥散(2)该气体必须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血红蛋白携及转运这样,仅有两种气体——氧气和一氧化碳——可被考虑。
使用氧气进行弥散功能的测定会是最有临床意义的方法,然而有许多原因限制了氧的弥散能力的测定。
肺弥散功能测定实用标准

诊疗方案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五部分)——肺弥散功能检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一、概述肺弥散功能是指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由肺泡上皮及其基底膜、肺泡毛细血管皮及其基底膜以及2个基底膜之间的结缔组织所构成)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达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的能力。
在肺泡-毛细血管膜中进行交换的气体主要是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
由于直接计算氧气的弥散量需测定肺毛细血管血氧平均分压,方法复杂;而一氧化碳(CO)透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以及与血红蛋白反应速率与氧气相似;除大量吸烟者外,正常人血浆中CO含量几乎为零,便于计算检查中CO的摄取量;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O2大210倍,生理围的氧分压不是一个主要干扰因素;而且,CO在转运过程中极少溶解在血浆中,所以CO成为测定肺弥散功能的理想气体。
1915年,Krogh根据弥散原理,最先提出用一氧化碳测定肺弥散量(D L CO) [1]。
利用CO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2-4],包括一口气呼吸法、一氧化碳摄取法、恒定状态法、重复呼吸法[5]以及最近发展的操作简单无需屏气的呼吸法[6],但以Ogilvie[7]建立的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 L CO single-breath method, D L CO-sb)最为常用,本指南主要介绍D L CO-sb的检查标准。
二、肺弥散功能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1. 辅助诊断、定量评价和随访累及肺间质的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肺气肿、肺水肿、肺部肿瘤等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膜间弥散障碍或通气-血流比率失衡的疾病[8-11]。
2. 鉴别肺气肿是否合并弥散功能障碍。
3. 呼吸困难或活动后气促查因、不明原因低血氧、怀疑有肺损伤或毁损肺的患者,尤其有肺总量减少,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应进一步了解肺弥散功能。
4. 胸部外科手术或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手术患者术前风险评估及术后变化监测[12]。
肺功能检查指南——肺弥散功能检查

气体校准
最小周期
措施
每人 每天
每次检查前做一次
开机预热完成后,质控要求同 肺量计
每天
环境校准完成后,质控要求同 肺量计
每天
容积校 准 完 成 后, 气 体 浓 度: :0.5%
正常人测试
气体分析仪线性响应 计时器精确度
每周
每季度 每季度
最好 是 肺 功 能 室 同 一 工 作 人员
仪器自检 用秒表进行机械检查
万方数据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 年 3 月第 38 卷第 3 期 Chin JTubercrespirDis, March 2015, VoI.38, No.3
"165"
* 检查仪器技术质控标准
项目 肺量计 气体分析仪 气路阻力
阻断阀敏感性 计时器 管道 /阻断阀死腔
标准
符合 ATS /ErS 标准,精确度: :0.5% 气体浓度精确度: :0.5%
2.禁忌证:(1) 严重气短~剧烈咳嗽~配合欠佳等不能配 合屏气 最大屏气 时 间 低 于 7 s2] O ( 2 ) 肺 活 量 过 小 如 < 1 L2] 或呼气死腔气量未能完全排空O (3) 重度贫血( 血红 蛋白 <30 g/L)
三~肺弥散功能检查方法和步骤 ( 一) 检查前准备 1.检查仪器的准备:(1) 检查仪器的质量控制标准:选 用能满足一定技术质控标准 2] 的肺功能仪 包括肺量计 16] ~ 呼出气体采集系统~气体分析仪~标配测试气体和记录仪系 统O 气体分析仪主要分为热传导~电化学和红外线 3 种类 型 使用单一样品气体分析仪的系统通常只能提供实时的容 积变化曲线;而使用红外线快速气体分析仪的系统 不但可 以在检查全程实时显示一氧化碳和指示气体的浓度变化 而 且如能保证死腔量完全排空 通过自动化采样容积调整 甚 至可以检测到 VC小于 1 L的儿童或严重限制性疾病患者的 DLCO2 17-21] O 仪器自检包括气路阻力~阻断阀相应敏感度~ 计时器等 检查仪器技术质控标准见表 1 2] O 检查仪器校准 质量控制标准见表 2 2] 主要包括:在每次检查之前 气体 分析仪必须做零点校正;每天开机后都必须做环境~容积 和气体校准:仪器预热后先做室温~室压~湿度~环境大气压~ 水蒸气饱和气体状态( BTPS) 的环境校准( 日间室温变化较 大的实验室需做适时校准) ;再做容积校准 推荐用 3.0 L定 标筒 确证该肺功能仪容积或流量测试正常;最后做气体校 准 详见测试气体准备部分;每周或者怀疑 DLCO检查有 问题时 先 对仪器进 行 漏气 检 查 然后用 3 L定 标 筒 模 拟 DLCO检查 数据应该接近 0 最后进行正常人测试 如果正 常人 DLCO超出 10%以上 则联系专业工程人员来检查与维 护;每季度进行气体分析仪线性响应自检和计时器精度检 查;保存仪器校准记录 正常人的测试结果及日期应记录 在科室日志中以备查看O (2) 测试气体准备:配备标准测试 气体包括一氧化碳和指示气体 22] ( 如氦气~甲烷~乙炔等) 由于不同实验室所用的气体分析仪不同 各实验室工作人员 应详细了解使用的气体分析仪及测试气体 只有通过测试气 体浓度校准后才能给受试者做检查O 测试气体成分根据各 仪器产品的使用标准配制O 在海平面水平 测试气体成分一 般包括约 21%氧气和 0.3%一氧化碳O 若海拔较高 则应相 应地提高 吸 入 O2 的 浓 度 使 吸 入 气 体 的 氧 分 压 ( PIO2 ) 增 加 2 15] 或采用高原地区 DLCO校正预计值公式O (3) 感染控 制:应防止受试者之间及与操作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加强通 风和使用肺功能检查专用的呼吸过滤器可有效减少交叉感 染的发生O
如何看肺功能(弥散功能)

一口气弥散
重要的测试参数: TLCO SB VA KCO RV-He TLC-He CO弥散量 肺泡量 比弥散 ( TLCO / VA ) 残气 肺总量
RV/TLC FRC/TLC VIN
残总比 功能残气 吸入测试气体容量
快速一口气弥散
数字采样并 分析气体浓度!!
GAS!
物理采集 分析气体 浓度
Diseases that cause alveolar fibrosis such as sarcoidosis, affect DLCO by causing a thickening of the pulmonary membrane as well as a decrease in the diffusible membrane surface area. Membrane diffusing capacity divides the DLCO into three parts: pulmonary membranes (DM), intercellular hemoglobin (CO), and capillary blood volume (Vc).
弥散: 肺换气功能
弥散功能的临床意义
有效弥散面积的减少
毁损肺 肺叶切除术后
弥散距离增加
肺水肿 肺间质纤维化 肺泡癌
外科应用
弥散功能:KCO、TLCO用于癌症是否转移?
麻醉安全性评估 TLCO MVV VO2max
常用的弥散检查方法
* 气体分析 SB RB SS SB Membrane * 血气分析
膜弥散 : 无创评估肺间质
To perform the test: Measure DLCO at increasing levels of FIO2. The slope of the diffusions measured at different FIO2抯 is the pulmonary blood volume. The Y intercept of this slope is the resistance of the membrane to DLCO. A normal patient抯 DLCO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FIO2, while the DLCO of a patient with marked thickening of the diffusible membrane does not decrease.
肺弥散功能和一氧化碳弥散量

肺弥散功能和一氧化碳弥散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是用于测量人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转移氧的能力的一个指标,国际上使用这种测试来识别间质性肺病,肿瘤学家利用它来评估化疗的影响,呼吸科医生也会使用它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估,对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生而言,正确解读DLCO的意义对评估患者肺功能也尤为重要。
DLCO结果决定了患者是否可以耐受肺切除术或进行肺减容手术。
DLCO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肺弥散功能(DL)的测试是检查肺的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途径到血液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
气体交换的动力取决于该气体的肺泡(PAgas)与毛细血管(PCgas)的分压差。
某种气体的弥散能力(DLgas或者Dgas)与在特定的分压差下该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路径的量有关,如果这个路径的条件保持不变,分压差越大,进行交换的气体便越多。
一氧化碳(CO)是测定气体弥散功能的理想气体。
CO透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以及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反应速率与O2相似;除大量吸烟者外,正常人血浆内CO含量几乎是零,因而便于计算检查中CO的摄取量;CO 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O2大210倍,因此生理范围内的O2分压不是一个主要干扰因素。
另外,CO在转运过程中是几乎没有溶解在血浆中的,这样平均毛细血管的一氧化碳分压(PCCO)为0mmHg,基于这个原因PACO-PCCO之差(CO肺泡-毛细血管分压差)就可以被认为等于PACO。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用于衡量身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转移氧气的能力。
内科医生使用这种测试以识别间质性肺疾病,肿瘤科医生使用它以评估化疗效果,呼吸科医生很多情况下经常使用。
DLCO结果决定患者是否可以耐受肺切除术或行肺减容手术。
测量DLCO的肺容量显著影响结果。
测试期间的相对用力(如采取适当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肺量调整通常被视为一种主观意向,而非生理现实。
Hb经常被忽视。
可能很多医生也会过度简化DLCO结果。
由于直接测量氧气弥散能力十分困难,生理学家们通常通过测量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然后通过其结果计算氧气弥散能力。
肺弥散功能检查

未来肺弥散功能检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诊疗,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查方案。
3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将使得肺弥散功能检查更加 方便快捷,患者可以在家进行检测,享受更加便 捷的医疗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患者在检查前应避免剧 烈运动,以免影响检查
结果。
饮食要求
患者在检查前应保持正 常饮食,避免过度饥饿
或饱食。
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正确配合呼吸
患者应在检查过程中正确配合 呼吸,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
避免咳嗽和深呼吸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 咳嗽和深呼吸,以免影响检查
结果。
保持安静状态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安静 状态,避免身体移动和说话。
疾病诊断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初步判断 是否存在肺部疾病或心血管疾病。
03
肺弥散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诊断肺部疾病
肺弥散功能检查是评估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测气体在肺部扩散的能力, 可以诊断肺部疾病,如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
肺弥散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肺部炎症、肺纤维化等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肺 部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测量气体浓度
通过测量吸入和呼出气体 中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的 浓度变化,可以计算出气 体在肺部的弥散能力。
适用人群
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 状的患者。
疑似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如 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哮喘等。
需要评估肺部功能的患者,如 接受肺切除手术或肺移植的患 者。
02
肺弥散功能检查的步骤
技术进步
肺功能弥散功能

肺功能弥散功能肺功能弥散功能是指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能力。
肺泡在呼吸过程中,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膜上的扩散,完成气体交换。
而这一过程需要依靠弥散功能来完成。
肺功能弥散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肺泡的面积、形状和数量会影响肺功能弥散功能的大小。
肺泡的面积越大,对气体交换的面积也越大,能力越强。
其次,肺血流速度和毛细血管表面积也对肺功能弥散功能有影响。
血流速度越快,气体交换时间越短,功能越强。
毛细血管表面积越大,气体交换的面积也越大,能力越强。
此外,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厚度也会影响肺功能弥散功能。
肺泡和毛细血管越薄,气体交换距离越短,功能越强。
肺功能弥散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肺弥散功能测定仪,通过测定呼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吸入和呼气的气体体积来计算肺功能弥散功能指数。
另外,还可以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来测定肺功能弥散功能。
此外,肺功能弥散功能还可以通过肺活量和肺容积的测定来间接评估。
肺功能弥散功能的正常范围是根据性别、年龄和是否吸烟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男性和年轻人的肺功能弥散功能要好于女性和老年人。
吸烟者的肺功能弥散功能往往较差。
肺功能弥散功能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肺栓塞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肺功能弥散功能减弱。
此外,肺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等也可能影响肺功能弥散功能。
在临床上,肺功能弥散功能的测定对于诊断和评估肺部疾病非常重要。
通过测定肺功能弥散功能可以判断肺部的气体交换是否正常,对于发现和评估肺部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肺功能弥散功能是指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能力。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定。
肺功能弥散功能的异常可能是肺部疾病的表现,对于诊断和评估肺部疾病非常重要。
肺弥散功能检查

快速呼气, 但不能太用力(≤4 sec)
肺弥散功能检查
第13页
肺弥散功效
DLcosb
质量控制标准
死腔洗脱容积0.75 – 1.00 L (0.5 L, 如 VC 小于 2.0 L)
取样肺泡气体容积 0.5 – 1.0 L
肺弥散功能检查 吸气容积大于或等于85% 最正确VC
第14页
肺弥散功效
第5页
肺弥散功效
DLcosb
程序
TLC位屏气 10 +/- 2 s
快速呼气
(不超出 4S)
舍弃洗脱容积(0.75-1.0 L) 搜集肺泡气
(如 VC <2.0 L, 洗脱气容积可降 低至 0.50L)
肺弥散功能检查
第6页
肺弥散功效
DLcosb
程序
搜集取样气体容 积为 0.50 –
1.0 L
阻塞性= DL/VA减低 限制性 = DL/VA 可不变
肺弥散功能检查
第21页
肺弥散功效
DLcosb
影响DLco测定值原因:
血红蛋白 (Hb)
需要就 Hb浓度进行校正 低Hb可降低DLco 高Hb可升高DLco
碳氧血红蛋白 (COHb)
需要就 COHb浓度进行校正 高COHb降低DLco
(如VC <1.0L,
死腔气去除后,
肺弥散功能检查
取样气体<0.50L
第7页
肺弥散功效
DLcosb
肺弥散功能检查
第8页
肺弥散功效
DLcosb
DLcosb 计算公式:
DLcosb= VA x 60 x Ln FACO0
(PB – 47) x (T)
FACO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肺弥散功能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李靖肺的弥散是指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及肺毛细血管壁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弥散的途径包括了肺泡气、肺泡毛细血管壁、肺毛细血管内血浆、红血球及血红蛋白。
气体沿着这个途径,根据哪一端的浓度较高进行交换,所以这个过程可以是双向的。
氧的弥散速度比二氧化碳要慢得多,这是因为氧不易溶解在体液里。
因此,当患者弥散功能发生异常时,氧的交换要比二氧化碳更易受影响,在临床上肺弥散功能的障碍可明显影响动脉血氧水平。
一.肺弥散功能的测试肺弥散功能(D L )的测试是检查肺的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途径到血液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
气体交换的动力取决于该气体的肺泡(P Agas )与毛细血管(P Cgas )的分压差。
某种气体的弥散能力(D Lgas 或者D gas )与在特定的分压差下该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路径的量有关,如果这个路径的条件保持不变,分压差越大,进行交换的气体便越多。
对于一个已知溶解度的气体,D Lgas 是由两个因素决定:单位时间内该气体通过肺泡及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量(V gas ;ml/min );该气体沿着弥散途径的分压差(P Agas -P Cgas ;mmHg )。
以下的公式表示了弥散能力与上述两个因素的关系:D Lgas = 其中P Agas 与P Cgas 的值为该气体在各自生理部位的平均值。
肺的弥散功能不单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肺的通气与血流灌注的比例(V/Q )同样也可影响肺内的气体交换,另外,用于决定D Lgas 的测试过程并不能真正代表实际的肺弥散功能。
因为影响的因素很多,所以有人认为用转移因子(T gas )来表示肺气体交换的功能比D Lgas 更为准确,但目前D Lgas 仍广泛运用。
用于测量D Lgas 的气体必须满足两种生理要求:(1) 该气体必须能够沿着肺泡—肺毛细血管途径弥散(2) 该气体必须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血红蛋白携及转运这样,仅有两种气体——氧气和一氧化碳——可被考虑。
使用氧气进行弥散功能的测定会是最有临床意义的方法,然而有许多原因限V gas (STPD )P Agas -P Cgas制了氧的弥散能力的测定。
毛细血管氧分压(P C O2)并不是稳定的,当血流经过肺泡时,P C O2的增加为非线性的。
虽然可测定P C O2的平均值,但方法很复杂而且不准确,影响氧弥散功能测定的准确性。
一氧化碳(CO)是测定气体弥散功能的理想气体。
CO透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以及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反应速率与O2相似;除大量吸烟者外,正常人血浆内CO含量几乎是零,因而便于计算检查中CO的摄取量;CO 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O2大210倍,因此生理范围内的O2分压不是一个主要干扰因素。
另外,CO在转运过程中是几乎没有溶解在血浆中的,这样平均毛细血管的一氧化碳分压(P C CO)为0mmHg,基于这个原因PACO-P C CO之差(CO肺泡-毛细血管分压差)就可以被认为等于PACO。
应用CO进行测定时,肺CO弥散量(D L CO)系指CO 气体在单位时间(1 min)及单位压力差(1 mmHg)条件下所能转移量(ml)。
可以下式表示:V CO(STPD)D L CO = 单位是CO ml/min/mmhgP ACO二.测试方法利用CO进行肺弥散功能的测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包括CO吸入量法、单次呼吸法、恒定状态法以及重复呼吸法。
(一)CO摄取量法(Fractional CO uptake)CO摄取量(FUCO)可提供肺部有否发生弥散功能障碍的判断。
测定步骤:受试者呼吸含有少量一氧化碳(0.1%)的气体(FLCO),呼出的气体被收集到另外一个肺量仪或气袋内,几分钟过后测量呼出气袋内CO的(FECO),那么CO吸入量(FUCO)可由下式计算:FUCO= FICO-FECO ×100%FECOFUCO受受测者通气水平的影响,若受试者分钟通气量低可造成FUCO的值小,甚至在弥散功能正常人也会这样。
这种方法并不能测出DLCO,因为测试过程中没有测定PACO。
FUCO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筛选方法,即在保持恒定的分钟通气量的基础上,如果FUCO正常,那么受试者的肺弥散功能一般来说是正常的;如果FUCO下降则表明受试者的肺弥散功能有可能受损。
(二)单次呼吸法(Single-Breath Method SB)该法最初于1915年由Krogh报告,以后于50年代由Forster与Olgilive等加以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又称改良Krogh法。
测定步骤:受试者呼气至残气位,继之吸入含有0.3%CO、10%He、20%O2以及N2平衡的混合气体。
受试者吸气至肺总量位,屏气10s 以后呼气至残气位。
在呼气过程中,气体中水蒸气被吸收,为了保证避开腔气体的干扰,测定是在呼出了头1000ml的气体后开始的,连续测定CO及He浓度。
该法测定时化波器上所描绘图形如附图示。
为了计算CO弥散量,需测定弥散开始时与屏气后肺泡气CO浓度,后者可测定呼气末CO浓度,代表肺泡气CO浓度,而前者需间接计算求得。
计算方法:弥散开始前肺泡内CO浓度分数(FACO I)可以下式计算:FACO I=FICO× FEHeFIHe公式中FICO=吸入气CO浓度分数FEHe=弥散终了时呼出肺泡气He的浓度分数FIHe=吸入气He浓度分数肺泡容积(V A)可由下式计算。
V A应校正为STPDV A(STPD)= V VC(STPD)FEHe/FIHe公式中V VC(STPD)=吸入气容积或=测试者肺活量V C(ATPS)×STPD 平均PACO的计算比较复杂,在屏气前(T hold前)的PACO与FACO I 和P大气-P水蒸气有关,而复杂的是在屏气时因为CO的弥散而使PACO(即FACO)不是恒定的,在呼气前FACO是呈自然对数形式地下降,由以下公式来表示:FACO F=FACO I×e KTHold其中FACOF=弥散终了时呼出肺泡气CO的浓度分数K值由下式来计算K = D L CO×(P ATM-P H2O)V A×60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算(因为篇幅关系没有详细列出)得出最终的DLCO-SB的计算公式 DLCO-SB = V A×60 × Ln FACO I(P ATM-P H2O) FACO F公式中PATM=大气压PH2O=和水蒸气压,为47mmhgThold=屏气时间(S)60=时间单位,将S换算成minLn=自然对数FACOI=屏气前肺泡气CO浓度分数FACOF=屏气Thold后肺泡气CO浓度分数将D L CO除以VA(D L CO/VA)称弥散常数(diffusion constont)或比弥散量(specific diffusing capacity),以排除肺容积对弥散量的影响因素。
当受试者FVC〈2L时,不能收集到足够的供测定用的肺泡气,因而不能进行D L CO测定。
D L COSB的测定结果报告需要二个可接受测定值的均值(校正为STPD),二次测定时间间隔至少4min。
测定结果认为可接受的条件为:①吸入量≥90%FVC;②屏气时肺容积始终保持恒定;③屏气时间为911秒;④吸气与呼气动作均匀而速;⑤二次测定值需在5%以内。
(三)恒定状态法(Steady-State Methods,SS)受试者以潮气形式呼吸含有一定量CO的混合气体,测定CO摄取速率(V CO)浓度与肺泡气CO浓度(P A CO),并计算出D L CO。
共有三种方法,该三法在测定V CO都是相同的,不同在于测定P A CO方面。
V CO测定步骤:受试者吸入含有0.1%CO、20%O2以及N2平衡的混合气体56min。
最初呼出气弃之,数分钟后,认为达到恒定状态时,收集呼出气约2min于储存袋,分析部分呼出气中以下气体的浓度分数:CO、CO2与O2。
计算公式:1.呼出气量的计算 VE= Vcol+VsamTcol式中Vcol=于储存袋内的呼出气体积Vsam=用于分析的气体体积 Tcol=收集呼出气的时间V E(以STPD校正)V CO的计算 V CO=V E(STPD)×[(HCO× FEN2)-FECO]FIN2式中FICO=吸入气CO浓度分数,为0.1% FECO=呼出气CO浓度分数FEN2=呼出气N2浓度分数FIN2=吸入气N2浓度分数FEN2 =调整,是用于校正因为呼吸交换率引起呼气与吸气体积的差别,FIN2FEN2=1-(FEO2+FECO2),FIN2=1-(FIO2+FICO2)。
其中FEO2、FECO2为呼出气O2、CO2浓度分数,FIO2、FICO2为吸入气O2、CO2浓度分数。
肺泡气CO浓度(PACO)不能直接采取肺泡气进行测定,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测定计算:1.死腔估计法(Estimated-deadspace Tedmiqne)这种方法参考了计算死腔的方法来计算PACO,由于呼出气中含有肺泡气与生理死腔气两种成分,因此可根据Bohr公式求出PACO。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中PACO2的值来计算肺泡CO2浓度分数FACO2,如下公式:FACO2 = PACO2PAtm-P H2OPAtm=大气压 P H2O=水蒸气压,47mmhg假定以CO的值和以CO2的值来推算V D/V T的结果是一样的,如下公式:V D = FACO2-FECO2 = FACO-FECOV T FACO2 FACO-FICO式中FACO2=肺泡CO2浓度分数 FACO=肺泡CO浓度分数FECO2=呼出气CO2浓度分数 FECO=呼出气CO浓度分数FICO=吸入气CO浓度分数整理以上公式得出:FACO=(FICO- FACO2)(FICO-FECO)FECO2由于PACO=(PATM-PH2O)FACO 以上述公式代入得出:PACO=(PAtm-P H2O)×[(FICO- FACO2)(FICO-FECO)]FECO 即(FICO- PaCO2)×(FICO-FECO)FECO22.假定死腔法(Assumed Deadspce Tedniqne)该法假定受试者的生理死腔仅包含有解剖死腔。
PACO可以由下式表示:FACO=(V T×FECO)-(V D×FICO)V T-V D公式中V T=潮气量V D=解剖死腔,可根据估计(每磅无脂体重为1ml)或一次呼吸N2测定法加以测定。
PACO=(PAtm-P H2O)FACO 以上式代入得:PACO=(PAtm-P H2O) V T×FECO-V D×FICOV T-V D错误估计V D可导致D L CO的计算结果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