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资料
美术史名词解释完整版
美术史名词解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
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2.唐三彩是低温彩釉的总称,三彩釉陶始于而盛于,它以造型生动、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着称,因为常用黄绿白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3.清初是指、、、,又称四王。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
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4.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
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 比喻坚贞。
因丹青两色不易变易:。
5.隶变是上的一个,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
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转变为,把这一书体发展蜕变的景象及其内在规律称为隶变。
6.是指广东籍组成的一个。
因广东地处五岭之南,因此称为岭南。
为、、,简称“二高一陈”。
他们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融合西画以革新中国画。
7.气韵生动南朝·齐画家的《》中“六法”之一,“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8.骨法用笔出自古代南齐的画论《》之一。
属于中国画技法命。
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9.南宋四大家是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亦称“”,以四人位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如果说北宋山水画以雄厚、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丽、工致、优美胜。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史前社会: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存在的社会,其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相对于文明社会都比较低下,所以又通常被称为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是根据人类生产工具的进化划分出的社会发展阶段,代表了最初的生产力水平。
它又可以细分为旧石器(约距今10000-100000年前)和新石器(约距今4000-10000年前)两个阶段。
前者以打击石器为代表,后者以磨光石器(包括玉器)和陶器为代表。
石器时代以后有青铜器、铁器等时代。
•陶器:是用陶土作为坯胎,用火烧制而成的器物。
窑温一般在摄氏600到1000度之间。
根据陶土质地分为红陶、黑陶、白陶和灰陶。
•彩陶:在打磨光滑的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P7)•黑陶: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P7)•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刻于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
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大篆:又称“籀书”,是早期书体的一种,西周至春秋多数青铜器铭文采用该体,代表了官方正规书风。
秦国的石鼓所刻文字,是大篆书体的范例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创造了秦篆,即小篆。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
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失蜡浇铸法:是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
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用陶泥敷施其上成一外模,再加热脱去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
它能铸造精密度较高的器物纹饰。
•错金银工艺:是战国时代流行的铜器装饰工艺。
它用金、银及红铜等金属和绿松石、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铜器的花纹缝隙间,产生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岩画: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3.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4.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6.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
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7.张僧繇: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
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一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史前社会: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存在地社会,其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相对于文明社会都比较低下,所以又通常被称为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是根据人类生产工具地进化划分出地社会发展阶段,代表了最初地生产力水平.它又可以细分为旧石器(约距今年前)和新石器(约距今年前)两个阶段.前者以打击石器为代表,后者以磨光石器(包括玉器)和陶器为代表.石器时代以后有青铜器、铁器等时代.•陶器:是用陶土作为坯胎,用火烧制而成地器物.窑温一般在摄氏到度之间.根据陶土质地分为红陶、黑陶、白陶和灰陶.•彩陶:在打磨光滑地地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地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地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地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地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地陶器通称彩陶.()•黑陶: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地,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地汉字形态,因其刻于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它记录地是甲骨占卜地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大篆:又称“籀书”,是早期书体地一种,西周至春秋多数青铜器铭文采用该体,代表了官方正规书风.秦国地石鼓所刻文字,是大篆书体地范例之一.公元前年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创造了秦篆,即小篆.•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地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地图腾符号.•失蜡浇铸法:是春秋以后采用地铸造青铜器地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用陶泥敷施其上成一外模,再加热脱去石蜡,得到中空地铸模.它能铸造精密度较高地器物纹饰.•错金银工艺:是战国时代流行地铜器装饰工艺.它用金、银及红铜等金属和绿松石、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铜器地花纹缝隙间,产生色彩斑斓地装饰效果.早在殷商时期,宝石镶嵌就已应用在玉器和象牙器上,技术非常成熟.•帛画:是在素绢上绘制地图画.现存最早地帛画为楚国作品,功用以随葬品为主,大都表示灵魂升天地主题,到汉代后期发展成卷轴形式.•画像石:是刻凿在石料上地图画作品,在汉代地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减底刻凿、浅浮雕刻凿等.•画像砖:是模压焙制地砖像图画,作为墓室地主要装饰,画风细腻生动.•铁线描:指绘画中地一种线描方式,用来形容笔法严谨、连绵悠长、笔力似铁线地线条.•六法: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论》中提到地人物画创作地六条原则,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后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品评地重要依据,对传统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徐显秀墓:北齐武安王徐显秀之墓,发掘于年太原周边,为北齐时期地典型墓葬,墓内壁画分为家居宴饮、出行仪仗两类,色调以暖灰色为主,桔黄色作为退晕渲染出人物地立体效果,反映出北齐艺术地胡化特点.•昙曜五窟:由北魏僧人昙曜主持开造地五所石窟即今天云冈第至窟,其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前开拱门,门上方开明窗,窟内佛像形体高大,多为三尊佛像,或坐或立,是河西凉、秦二州三世佛形式地延续,为典型地犍陀罗风格.•犍陀罗风格:佛教造像风格之一.犍陀罗为印度西北一地名,公元世纪时该地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其佛教造像受到希腊化风格影响.后来人们将具有这类特点地佛教造像称为犍陀罗风格.•龟兹型窟:为克孜尔石窟地主要窟型,分前后室前室为券顶,在前室之后中心柱有间壁,把前后室分割开.间壁通道与中心柱形成可以环绕进行“右旋”仪式地甬道.壁画题材地分布较有规律,一般是在前室画释迦牟尼地生平事迹和佛本生故事或因缘故事,在后室画佛涅槃后地情景.洞窟券顶则画满菱格地本生和因缘故事,一格一图.•经变:佛教绘画术语.讲说佛经故事叫“变文”,以视觉形象表现佛经故事叫“经变”.“变相”在图解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佛经内容这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地作用.唐代地经变故事在佛教中国化和世俗化地过程中具有积极地意义.有代表性地有西方净土变、弥勒变、药师经变等.•乐山大佛:四川乐山凌云寺大佛.由海通禅师于开元年间开凿,前后持续了九十年,至贞元年间,由剑南节度使韦旱出资续建完成.大佛通高米,依山凿成,是世界上现存尺度最大地佛像.•奉先寺造像:位于洛阳龙门石窟由武则天助脂粉钱二万贯,高宗咸亨三年(公元年)动工,前后费时三年九个月.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九尊造像,形体宏伟,本尊为“卢舍那佛”,高米,容貌秀丽,是初唐佛教造像地代表作品.•翰林图画院:北宋宫廷继承南唐与西蜀地传统开设翰林图画院,招募宫廷画家为皇家服务,所画作品迎合帝王本人地审美需要,多为工笔写实性较强地作品,在多种画科中均有涉及,机构建制方面,把画家按等级分为待诏、艺学、抵候、画学生四个职别采取公开地考试制度,所考试题多是源于古诗,考察画家地文学修养与艺术功底,并设立画学培养画家.北宋时地著名画家武宗元、崔白、王希孟、张择端等人均供职于画院.翰林图画院为中国绘画打下写实地基础.•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地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地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要求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地绘画,作品多以水墨山水、花鸟为主,要求“不求形似”,强调笔墨、抒情、写意.其强调身份、强调“士气”地审美趣味,对后世绘画影响巨大.•千里江山图: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所作,今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古代金碧山水地杰出代表,以长卷地形式表现千里江山,全图刻画工细,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营造出雍容华贵地艺术效果.•缂丝:又称“刻丝”,采用“通经断纬”地织法,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地效果,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代表作品有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缂织地《莲塘乳鸭图》,缂丝高手沈子蕃缂织地《梅鹊》、《清碧山水》等作品,构图严谨,色泽和谐,人物、花鸟生动活泼,工丽巧绝,具有自成风韵地独特艺术风格.•大足石刻:重庆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地石窟艺术地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多处,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宝顶石刻赵智凤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地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包括以寿寺为中心地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 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地山湾.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佛传故事、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毗卢洞等.•元四家:元代山水画地四位代表画家地合称.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画风有特点,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体现出强烈地文人气息,是元代山水画地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永乐宫:为奉祀吕洞宾而建,道教祖庭之一,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迁)竣工,由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组成.以三清殿地大型壁画朝元图最为精彩,殿内四壁,满布壁画共有人物个,表现了众多神仙朝拜原始天尊地场景.•青花瓷:青花瓷属釉下彩瓷.用含氧化钴地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地特点.成熟地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地景德镇.明代青花成为瓷器地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吴门四家”中沈周与文征明,是吴门派文人画最突出地代表.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地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下烧成地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地空白活涂染青花轮廓线内地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地色调,沉稳老辣地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地装饰风格.•宣德炉:明代宣德,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参照皇府内藏地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地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地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地精心铸炼.成品后地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是明代工艺品中地珍品.•粉彩:瓷器釉上彩装饰手法地一种,又名“软彩”.是在清康熙年间在五彩地基础上受珐琅彩地影响而产生地新品种,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地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地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地特性,呈现一种粉润地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泥人张:天津泥人张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其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达到神形兼具地境地,注重塑造、注重对人物性格地刻划 .“泥人”所用材料为纯净胶泥,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塑造好后自然风干,入窑烘烧,温度要达℃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着色等工序,一般要天左右.。
中国美术史一些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一些名词解释(1)金银错:在刻线处用细金银丝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样,产生金和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与实的交替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2)鎏金:是以金液和水银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3)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成器形和装饰,内外赋泥注入铜液,它可以产生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4)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
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砑花陶。
(5)虹管灯: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6)夹贮: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
夹注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
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7)透光镜: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的透光镜。
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和普通透镜一样,并不是真正透光。
(8)多子盒:即多件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子之多。
在一个大的圆盒中,容纳多种不同形态的小盒,即节省位置,又美观协调。
(9)唬季子白盘:根据盘内铭文的内容,我们可知这个盘是周代的一件大器,它是虎季子白奉命征伐有功时被封赏的纪念性物品,取名为虎季子白盘。
它长约82厘米,宽约82.7厘米,高约41.3厘米。
周身是环带纹,是周代典型的青铜装饰花纹,这也是目前所见最久的铜盘,有铭文刻字,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10)顾秀: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住在上海露香园。
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
其住地为露香园,所以又称为“露香园绣”。
这种画绣并非如实模拟原作,而是结合刺绣的特点,富有装饰效果。
顾绣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5、米氏云山
7、《清明上河图》
11、简笔人物画(02)(15)
13、元四家
14、元大都(11)
15、永乐宫(12)
16、佛官寺释迦塔
18、元青花
19、釉里红
20、缂丝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汉族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
21、中山陵
22、上海外滩建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1、东晋书法
第五章
1、《步辇图》(02)
5、《历代名画记》(11)
6、《笔法记》
7、昭陵六骏(07)
中唐159窟主题是涅槃变。
晚唐196窟劳度叉斗圣变表现了巨大的人物冲突和心理刻画,并以宏大的场景和人物动作组成不同的情节,构成惊心动魄的画面。
16、佛光寺东大殿
第六章
1、三远法(00)(01)(08)
23、台阁体
24、紫禁城
25、颐和园
26、十三陵
27、四合院
28、五彩瓷
29、粉彩瓷பைடு நூலகம்
30、景泰蓝
31、明式家具(04)
32、布达拉宫(10)
33、湖州竹派(10)
第八章
2、海上三任
4、岭南画派(03)
8、中国画学研究会
13、外销画
14、土山湾画馆
15、决澜社
18、月份牌(03)
19、新兴版画运动
20、一八艺社
第一章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图案,烧成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夫人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目前群雕的主题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摹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大多数岩画分布在新疆少数名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
5.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魅力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恐怖的动物形象,只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像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6.《人物龙凤帛画》7.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画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8.“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
“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的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
9.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的成就突出。
在用笔记法上,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固有吴带当风之称。
10.《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
11.“为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他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陶器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2、彩陶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青铜器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①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②他画人物尤为重描绘眼神,认为眼神是传神成功与否的光键所在;③绘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④他还精研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盛流画赞》、《画云台山记》⑤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舞蹈纹彩盆》新石器时代一幅重要的绘画性作品,氏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彩盆》,在陶盆内壁描绘着三幅相同五人一组,手拉着手的舞蹈画面,它不仅是彩陶图案装饰别具一格的创造。
也是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绘画作品,它反映了原始人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舞蹈艺术,表现了劳动之余的快乐或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是反映原始社会现实生活唯一最早的作品。
2.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3.文人画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问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要求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作品多以水墨山水、花鸟为主,要求“不求形似”,强调笔墨、抒情、写意。
其强调身份、强调“士气”的审美趣味,对后世绘画影响巨大。
4.吴道子盛唐,“画圣”。
(1)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
(3)其画风“落笔雄劲,敷粉简淡。
(4)其线描富有运动感、节奏感和粗细变化,称为“莼菜条描”。
(5)所勾衣纹流畅飘洒,被称为“吴带当风”。
(6)独创“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画法,被称为“吴装”。
5.青铜器是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
主要类型有饮器、食器、酒器、兵器等。
青铜器艺术是夏、商、周时占主导地垃的美术创造。
此时期出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样在工艺美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6.《林泉高致集》是北宋郭熙山水画创作的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
该书论述宽泛,涉及山水画创作的方方面面,从起源、功能、到具体创作时构思、构图、形象望造、笔墨运用以及观察方法等等都有很好的说明,不少地方则是发前人所未发之观点。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黑陶① 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 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3.彩陶①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 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_ . H一。
③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① 西安半坡② 仰韶文化③ 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 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称兽面纹。
⑤ 常饰于器物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渐衰落。
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9."岩画①是用矿物质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象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6.泥塑女神像① 出土壁或岩石的图画。
② 我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
③ 址② 头像与真人等大,似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苏连云港岩画等。
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1 0 . "原始瓷器商周时期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出现的青釉器皿,已经具备秘感③ 塑造技术成熟,水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还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1、红山文化雕塑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雕塑,是中国原始雕塑,大体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1982年,在辽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首先发现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1983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五官清晰,造型逼真,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附近还有更大的女性塑像残块出土;研究者一致认为它们是丰收女神或地母神的形象;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这条玉龙墨绿色完整无缺,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音列;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2、良渚文化玉琮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良渚文化玉琮出土于该区域;浙江余杭反山出土了一件大玉琮,宽博厚重为目前所知良渚玉器之首,有“琮王”之称;上面刻画的神徽图案,可能是多个氏族图腾符号组合、演变而成;良渚文化玉器多用减低平雕加阴刻线的手法作器表装饰,工艺水平更高,其上的兽面纹饰与后来商代青铜器表面的饕餮纹可能有渊源;3、龙山文化黑陶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着称;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圈足杯,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黑陶与彩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的基础;第二章1、三星堆铜塑13广汉市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标;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蜀国珍贵文物面世,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跪坐人像、人头像等;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该像身高181.2厘米,连底座高262厘米,头戴华冠,粗眉大眼;身着饰有云龙纹的左衽长袍,双臂上举,夸张的双手握成环圈状,足腕佩戴脚镯,赤足立于镂饰兽面纹覆斗形方座上,神态威武肃穆;关于铜像的身份,一种意见认为是正在主持祭奠的巫觋,另一种猜测他可能是政教合一的蜀王;遗址中还出土了与真人头部等大的青铜头像或人面像数十件,内有一件特大神面像,作者运用浪漫手法夸张强调其视听器官的特异功能,作双目纵突,大耳宽嘴的奇特造型;2、金沙石雕金沙遗址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其中有一批雕刻精美、制作细腻的石雕艺术品;金沙遗址的是石雕艺术品从题材上可分为人物和动物两大类;人物多为跪坐人像;动物类石雕有石虎、石蛇、石鳖等;金沙石雕在造型上成熟而稳重,在形象上丰满而传神,在雕刻技艺上简练而娴熟;具体表现为:精心选材,依料施工;雕刻时均以对称法处理构图;充分利用色彩对比;突出重点,刻画细腻,手法简练;雕塑者的写实技巧与形象塑造能力已达到了较高水平;3、楚漆木雕4、商甲骨文05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不但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书法史研究也具有深远意义;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时当商代后半期,在它之前一定已经有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商代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直系先祖,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甲骨文的内容是商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时刻写的“卜辞”,大部分是用尖利的工具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出来的,笔画以直线形居多,往往十分纤细,但殷商后期的笔画渐显丰腴,还出现弧形线条;晚商时期,政教合一,由商王亲自主持占卜仪式,甲骨文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顶峰;值得注意的是商代的甲骨文都是先用毛笔书写的;总体上,甲骨文还处在汉字尚未定型的阶段,与后世规矩的文字相比颇具韵味;5、西周金文若商代的书法以甲骨文为代表,那么西周书法的代表无疑是金文;由于钟、鼎之类重要的礼器上有不少长篇巨制的铭文,金文也称“钟鼎文“;金文是比甲骨文更成熟的文字,从西周早期到战国,越到后来,字形越趋向规整划一,结构也越趋向定型,距象形图画越远,而离抽象符号越近;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是目前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从侧面反映了汉语文包括汉字的成熟;西周金文的书法风格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代表作是“大盂鼎”铭文,字体庄严凝练,用笔方整,行款趋向整齐划一,气度恢弘;中期代表作有“史墙盘”铭文,字体雍容秀丽,笔画粗细划一,体势平整;另一代表作“大克鼎”铭文,字体工整均匀,舒展端庄;晚期延续了中期的书风并发展成熟,体现出多样的风格倾向,如“散氏盘”笔法草率,已开后世“草篆”之端倪,“毛公鼎”用笔圆劲雄健,“虢季子白盘”典雅灵秀;毛公鼎和虢季子白盘铭文表现出来的新风貌,被认为可能是汉字六体之一的大篆,应是对以前使用的文字进行厘正、变革和规范了的新体,是西周时期文字规范化趋势的高峰,对以后秦的文字和书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三章1、汉代陶俑汉代陶俑在西汉与东汉时期都十分有特色;西汉陶俑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概括;“汉承秦制”,西汉前期,从皇帝到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诸侯王或贵戚,也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生前的地位和权利;西汉陶塑侍女俑,以陕西西安东郊姜村白鹿原出土者最为娴静俊美;舞女俑以西安白家口出土者最为出色,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体态极为洒脱;山东济南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乐舞杂技陶俑盘则以塑造欢快热烈气氛而见称;东汉陶塑题材广大,形象愈加生动传神;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和郫县出土的立式说唱俑,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过目难忘,堪称东汉陶塑之杰作;2、摇钱树3、贮贝器4、汉画像石09武梁祠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根据现有资料,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区:一、山东、苏北、皖北区;二、豫南、鄂北区;三、陕北、晋西北区;四、四川地区;此外,北京、河北、浙江海宁等地也有零星发现;西汉晚期的代表有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墓画像石;新莽时期的代表有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画像石,具有布局舒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等特点;东汉前期画像石代表有孝堂山石祠画像石;孝堂山石祠旧讹传为西汉孝子为其母所建之享堂;石祠为南向的单檐悬山顶两开间房屋;祠内石壁及三角楣上,布满精美画像,有神话传说、天文星象、历史故事周公辅成王、泗水取鼎,也有封建贵族朝会、出行等生活场面,具有东汉早期精炼质朴的风格特点;东汉后期的代表有武氏石祠;武氏石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包括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四个石室及两个石阙,计存画像四十余石,在汉代画像石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早在宋代即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其中武梁祠为面北的单檐悬山顶单开间石结构房屋,由东西山墙、南墙及屋顶前后两坡等五块石材组成;西壁画像分五层,第一层为山墙锐顶部分,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第二层为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图像,第三层为孝子故事,第四层为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东壁画像也分五层,第一层刻东王公、仙人及奇禽异兽,第二层刻列女故事,第三层刻孝子故事,第四层刻义士、列女故事,第五层刻庖厨及县功曹迎处士场面;南壁因无锐顶部分,故而画像分四层:第一层为列女故事,第二层为孝子故事,第三层人物众多,故事不明,第四层,中央为通连第三层之楼宇下层,室内画四人,室外两侧各画一人,两侧为向左方行进的车骑人物;武梁祠屋顶前后坡皆刻祥瑞图案;武氏祠前后室与左右室的石刻画像,其题材内容及艺术风格和武梁祠相仿,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泗水取鼎、孔子见老子、孔子门生等历史故事,并有仙人出行、雷神出行等繁复生动的构图,神话色彩更加浓郁;武氏石祠刻画像皆用减低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作者擅长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5、汉碑汉碑即汉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汉碑是东汉丧葬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所谓汉碑即指神道碑,这是汉碑与一般汉代刻石的重要区别;与汉碑体制的高度成熟相适应,汉碑碑文也已成为典型化的文体;根据汉碑的书体特征和风格倾向,汉碑可概括分为以下三类:方拙朴茂,峻抒凌厉,例如张迁碑、鲜于璜碑;典雅凝整,法度森严,如乙瑛碑、孔彪碑;奇古浑朴,诡谲多变,如夏承碑;汉碑由庶民化的——早期汉隶演变而来,因而,作为庙堂正体的汉碑虽然出于文化功用目的而不得不对其所自出的早期汉隶——简帛、孽崖书法进行图式修正,但它却无法从整体上消除掉早期汉隶所具有的强烈的生命感,整体性力量和气势,由此,简帛、摩崖书法基于审美自由的生命原初力在很大程度仍然支配、影响着汉碑的风格生成,这也是构成汉碑千姿百态,风格类型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史因;6、博山炉博山炉是汉代贵族室内常用的一种实用性、装饰性兼具的青铜熏炉;河北满城刘胜与妻窦绾墓出土的博山炉是其中的代表作;刘胜墓出土的熏炉下为圈足,足上的炉柄镂雕成三条腾出波涛的龙,龙头护炉身;炉身上部和炉盖合成层层上叠的峰峦,点缀有树木,神兽、虎豹出没其间,还有肩负弓弩追逐野猪的猎手,以及一些体态灵活的猴子,或高踞峰顶,或戏骑兽背,为作品增添了生趣;全炉纹饰均错银,线条流畅劲健,粗细变化自如;窦绾墓出土的熏炉与之近似,只是把龙改为裸体力士,力托山阿;7、汉代长城汉代长城修筑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当时北方的匈奴势力强大,常侵犯河西一带,劫掠财粮牲畜,骚扰汉民农耕;为使边疆安宁,汉武帝多次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进行西征;打败匈奴后,他开始向河西迁徙汉族居民,然后进行农业开发,紧接着在这里驻扎军队,修筑长城,以阻止匈奴再次入侵;因此,汉代长城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次进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历史见证;这也为此后在新疆建立、畅通丝绸之路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汉代长城较之更有所发展;并筑了,它们的长度达到了两万里,是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一个朝代;汉朝花如此大力修筑长城,除了军事上的防御之外,汉长城的西部还起着开发西域屯田、保护通往中亚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的作用;西汉主要是武帝时期所筑河西长城、亭障、列城、,有力地阻止匈奴的进犯,对发展西域诸属国的农牧业生产,促进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对打通与西方国家的交通,发展同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8、汉瓦当,是建筑中顶端下垂部分;西汉以“”、“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饰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青龙、、、等“”,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信仰;在圆面范围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神态性格明显,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汉代瓦当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艺术推向了最高峰;第四章1、高句丽壁画墓被誉为“艺术宝库”的壁画墓,记载了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崇拜、与图、图、道家羽衣仙人图等均体现了中原对高句丽文化的全面影响;同时高句丽的射猎、战争壁画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个边疆民族所具有的尚武好战特点,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图画在构图等方面与中原以来的古墓壁画并无重大区别;高句丽壁画是反映高句丽在文化上属于中华文明体系的铁证;曾三次出现在吉林省市的高句丽五号墓四号和五号上,证明了高句丽也是后代;伏羲、女娲、、飞天、乘龙仙人、驾鹤、仙人、伎乐人、造车的、神力士和日月星辰也出现在壁画上;这一现象 , 正好说明 ,高句丽文化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除此之外,早期壁画还绘有宫殿、亭阁、马厩、水井、卫兵、侍女、牛马鸡狗、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图案;2、北魏漆画北朝漆画承继战国以来的传统漆画工艺水平,在生活用品和墓葬用品的器表施以装饰特点的画面;由于漆料自身的特性,漆画一般用色明快,形象简洁,风格粗犷;北朝漆画多描绘人物,常选取汉晋以来流行的孝子烈女、历史故事,画面并书写榜题和赞文,表现出漆画追摹绘画的倾向;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和宁夏固原漆棺画是其中的代表作;司马金龙墓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其墓内屏风漆画带有南方画风,或与墓主人身世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了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所表现的时代风格;3、顾恺之15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认为人物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紧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在描绘七贤的诗句中,他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在记载中可见他重视传神的肖像画的成就;在他的创作活动中,最为知名的则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他所表现出的过人才智轰动一时,传为画史佳话,张彦远曾借用庄子的“清嬴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来加以概括;这正是探究玄理,又在追求恬淡寂寞的胜流名士的真实写照;这种内心恬淡的心理刻画和修骨清像的类型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时代的产物;关于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和技巧特点,前人的评价和论述不少,刻结合传世作品来理解;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画家通过对当时宫中贵族妇女的生活描写,展露出她们的神采;图卷中的一系列动人的形象,注重用线条来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风浮云、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列女传·仁智图宋摹本沿用自汉代以来的传统题材,但在情节的表现上则注意到以人物的动态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据诗人曹植洛神赋而画的;古代一些画家曾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流传下来的洛神赋图有几种摹本,其中以故宫藏的一件较为古朴;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互相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情意,使人体会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4、秀骨清像秀骨清像是南朝画家陆探微擅用的一种绘画风格;一般多指所绘宗教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面目清秀,棱角分明的艺术特点;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中期的佛教流行一种“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这种造像特征来源于南朝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陆探微善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创造的清秀隽永的形象,是对崇尚玄学、重清淡的六朝人士形象的生动概括,人称“秀骨清像”;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称南朝画家陆探微说:“陆工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力,如刀锥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与其说是对陆探微画风的评语,事实上这已是美术史上对六朝美学风骨的整体概括;5、张家样0310张家样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样式之一,主要用于寺庙壁画;创始人是南朝萧梁的画家张僧繇;由于梁武帝倡佛法,大量修建寺院,张僧繇受到了器重;“张家样”的风格不同于之前流行的陆探微的“秀骨清像”,而是人物形象比较丰腴,“面短而艳”,富于肌肉的肥胖感;在用线上创造了豪迈疏朗的“疏体”,这种风格被后来唐代的吴道子继承;张僧繇无传世作品,可以从传世的北齐校书图宋摹本和山西太原娄叡墓壁画详见“张家样”的大体风格;6、曹衣出水曹衣出水是北齐画家曹仲达擅用的一种绘画风格,人称“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的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这一风格特征吸取了印度笈多造像的特点,同时融入中原画风,是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的作品已不存,但从克孜尔早期壁画中可以感受“曹衣出水”的风采,反映出中外艺术在当时的交流与融合;7、画品画品是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所着的画论;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的理论文章,即“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别品第高下;文中首先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诫,着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显然继承了曹植“存乎鉴戒者,图画也”的理论思想,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及构图;而“传移模写”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画品的出现受到时代的制约,品评体裁的出现受汉以来人物品藻风气的影响;画品的体裁为后世所继承和效仿,陈时姚最撰续画品接续谢赫画品,记录了南朝后期的画家;这种体例也曾为后代画史着作所采用;8、南朝陵墓石雕14在今江苏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三十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竖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有角或无角,它们是根据传说臆造出来的,借神兽立于墓前取其驱邪或求仙的含义;根据文献资料,可将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弘,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整块石头雕凿的兽形一般身体颀长,腰部弯曲,头小颈长,昂首阔步,整个体态形成有力的曲线;它们身上虽雕出飞翼,但绝无轻灵欲飞之状,而是强调以体积感和重量感来突出轩昂威严的气势,以此来表现墓主人无上尊贵的身份;在这批石兽中南朝宋武帝陵前的石兽、齐武帝陵前的麒麟等具有代表性,雕刻设计的意向是十分成功的;南朝石兽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汉代石兽雕刻的;尤可注意的是,它的渊源可上溯到古代波斯的雕刻;这种形式虽然后代不再有,但由于利用整体石材,以洗练的手法表现雄伟的气势,显然影响着唐代陵墓前的诗诗形式的创造;9、青州龙兴寺造像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数形体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续 500 年的石、玉、陶、铁、木和泥造像 200 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菩萨、弟子、罗汉、飞天、供养人等多种题材;造像有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为山东地区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断代标本;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发。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 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6. 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美术史名词解释
美术史名词解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史前社会: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存在的社会,其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相对于文明社会都比较低下,所以又通常被称为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是根据人类生产工具的进化划分出的社会发展阶段,代表了最初的生产力水平。
它又可以细分为旧石器(约距今年前)和新石器(约距今4000-10000 年前)两个阶段。
前者以打击石器为代表,后者以磨光石器(包括玉器)和陶器为代表。
石器时代以后有青铜器、铁器等时代。
陶器:是用陶土作为坯胎,用火烧制而成的器物。
窑温一般在摄氏600 到1000 度之间。
根据陶土质地分为红陶、黑陶、白陶和灰陶。
彩陶:在打磨光滑的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P7)黑陶: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P7)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刻于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
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大篆:又称“籀书”,是早期书体的一种,西周至春秋多数青铜器铭文采用该体,代表了官方正规书风。
秦国的石鼓所刻文字,是大篆书体的范例之一。
公元前221 年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创造了秦篆,即小篆。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
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失蜡浇铸法:是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
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用陶泥敷施其上成一外模,再加热脱去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
它能铸造精密度较高的器物纹饰。
错金银工艺:是战国时代流行的铜器装饰工艺。
它用金、银及红铜等金属和绿松石、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铜器的花纹缝隙间,产生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明清芥子园画谱明清时期绘画进一步普及于社会,作为学习范本的画谱纷纷刻板流传,《芥子园画谱》即是其中影响最大的画谱之一。
《芥子园画谱》共分三集,初集为山水谱,二集为梅兰竹菊谱,三集为花卉草虫翎毛谱。
因对技法皆有简要分析,便于初学者入门,故风行一时。
萝轩变古笺谱笺纸是古代文人书信或写诗时用的纸,讲求美观实用,明代后期套色水印用于笺纸的装饰,并将之辑印成集,遂有笺谱出现。
《萝轩变古笺谱》为南京吴发祥刊印,除用套色水印外,还创造性的采用了“拱花”技术。
共182幅作品。
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西郊,又称“卫画”,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的影响,精工细腻,生动逼真,设色鲜艳雅致,题词讲究。
在风格上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可与彩绘结合。
细腻鲜丽,人物形象俊秀传神。
题材包括神#、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苏州桃花坞年画收到南方版画影响,严谨细致,人物多作微笑表情。
原色套印的传统形式,以粉红粉绿为主,具有明丽雅致的效果,风俗、戏曲等题材的作品更具有南方地区特色。
泥人张泥人张是天津张姓民间彩塑艺人的称号。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题材广泛、惟妙惟肖。
艺术上雅俗共赏。
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的第一代匠师名张长林,第二代张兆荣,第三代张景枯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
景泰蓝以金或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细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
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顾绣又称“露香园绣”。
明代顾绣多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配以典雅,针线平整,形象生动,又略以画笔点染补绣工不足,表现古代书画名迹能得其韵致,而无生硬造作之感。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9、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10、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7、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有强烈的体积感。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Hale Waihona Puke 4、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11、瓦当: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2、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4、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5、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6、“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9、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10、《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11、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12、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13、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14、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20厘米,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 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简答题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 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5、石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上有何贡献. 他师法自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大量新颖独特、千情万态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为山川传神,他的山水画十分着重形式美,善于用点.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题画诗跋>,概括起来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是强调“有我”,一是“一画”.在《变化章》提出:“故群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这段话抨击了复古的陈词滥调,艺术贵在创新,抒发情感、给清代绘画带来了生气. 6、清代最著名的三大年画产地有哪些. 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埠. 7、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用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评价霍去病墓石刻.8、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敦煌壁画就性质而言,大体分为1佛像画.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故事画.3本生故事,这也是壁画里最为重要的内容.早期佛教绘画打破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充满雅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使其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激动不安、阴郁而又热烈、奇异而又真实、豪爽而又多姿与和谐、典雅、静穆、真理化的希腊艺术形式成鲜明对照.就技法而言,早期壁画是外来艺术有益的因素与我国线描造型和以形写神等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西域风格又使中国是传统绘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9、黄筌富贵,徐熙夜逸的风格差异.不同艺术风格.1师承关系不同:黄师承唐代的薛稷、所谓“正统派”.徐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2题材不同:黄多取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3表现技法不同:黄妙在赋色.用笔级新细,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4格调不同:黄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俩人两种美学风格,两人社会地位,环境思想态度不同,风格也不同.10、样认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竭力抬高文人画,贬底南北朝以上的院体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南北宗论有片面性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白当之处.应该肯定董其昌做出的贡献.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鉴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11、怎样评价清末的“上海画派”.19世纪末,在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见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首先在沿海城市兴起,画家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外来艺术思想,以一种新的视野和心态进行艺术创作,上海画派是继承扬州画派之后的一支绘画生力军,他们既学习传统又学习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绘画作品充满新鲜活泼的生气,在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对后时影响很大.12、怎样评价“四王”与“四僧”.清时的王时敏、王鉴、王荤、王原祁.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弘仁、石溪、朱耷、石涛.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变,不但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为另一创新派.1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年代及其艺术特色.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此图场面宏大,画家细微的观察竭尽全力对各种细节做精微、严密的描绘.全图巧妙地安排开端,高潮,收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思绪.14、魏晋南北朝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而兴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2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造像进一步提高.3.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4出现了绘画史上的理论家对后影响很大.15、比较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在构图以及空间处理上的不同特点.北宋山水画以雄壮、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秀丽、工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有千秋.16、述《历代名画记》一书的作者以及书中只要内容.《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古代绘画艺术史书.17、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作品艺术成就和它在理论方面贡献.顾恺之东晋人,出身世族家庭,它是个典型的士大夫画家,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方面.在艺术实践上,师承卫协,继承发展了卫协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顾恺之在绘画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内在魅力. 《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他在总结前人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上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理论价值.《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20、两晋南北朝的佛教美术为什么能得到巨大的发展,简要论述其原因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西汉末年佛教就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后战争连年不断,灾难重重,人民生活生命受到威胁,他们对于物质的解救绝望了,于是寻求着精神的解放,而佛教关于彼岸世界的宣扬正迎合了当时人民的心理,统治阶级把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大兴起来佛教美术. 21、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了哪些石窟,举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造像并对其风格演变作简要分析.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造像4个阶段.十六国期为1[莫高窟、麦积山、为代表,属凿窟造像的初期,内容以单身佛、菩萨为重,以半圆雕特点,面相浑圆,宽额丰颊,长眉流露出一种神秘超然,威严感.]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为2 [云冈石窟为代表,集中了当时北方的技术力量在其形制,造像的内容和风格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色.以昙曜五窟为代表,]迁都至正光末年为3[洛阳龙门外来佛教艺术与民族传统艺术结合]东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4 [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佛像演变世俗化]. 22、举例说明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的题材内容及风格特色.分为佛像画,1说法礼拜,2民族传统神话3故事画(佛教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壮观的场面和沉重而强烈的色彩,豪放泼辣的线条,和谐、典雅、静穆、理想化的艺术形式. 23、王曦之的书法主要作品及其在书法发展中的贡献.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贴》,草书《初月贴》.精研笔法体势,博采众长.增损古法,载成新意,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始了妍美流变的新体,被后世誉为“书圣”,善行,草,字势雄强多变,为历代学书者所追随.24、唐代有哪些富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分历史阶段简要论述.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25、试对阎立本的绘画活动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分析.阎立本出身贵族,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造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继承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用线劲健结实,色沉浓重,人物形神兼备.在政治上他有“应物之才”描绘重大历史题材.26、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吴道子的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27、隋唐时期鞍马题材的绘画发展状况,举出主要的画家与作品加以简要论述.唐代国势隆盛,继北朝尚武之风.对马尤为重视,马是勇士精神的象征.曹霸、陈闳、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28、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造,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唐代陵墓雕塑十分发达,陕西历代帝王陵墓石刻有昭陵、乾陵、顺陵.“昭陵六骏”雄健豪迈,精美赋有装饰性.“三彩”艺术.29、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30、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建制.31、北宋前期有那些卓有影响的山水画家,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李成《晴峦萧寺图》为远、近、中三阶段构图可体会出他的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情矿,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鲜明风格特色.《读碑巢石图》他画山石,多用湿墨皴染,明快透明,有烟岚轻动之感.关同.范宽《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此画给人以山势逼人之感.1是构图,主峰巍峨浩大,面积占画面三分之二,而逼近画面顶端,威压感,下呈现出承受主峰质量给人紧张感、空间感、运动感.2用笔用墨近似江南画风,体现体积感和重量感.郭熙《早春图》季节感强. 32、宋徽宗赵佶是怎样一个人物,如何评价其艺术成就.北末年,身为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绘画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艺术创作是他帝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却是一个有相当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艺术家重视翰林图画院,经常参与艺事活动,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可以看出他对传统花鸟画兼收并蓄的迹象.赵佶的艺术思想、绘画风格以及书体对后世都有影响元代书画家,书法诸体皆能,精于正,行和小楷.晚年创立“赵体”.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33、书法史上宋四家是谁,他们有哪些代表性作品流传下来,在艺术上有何特色,米芾《山林集》行楷、行用笔俊迈豪放,沉重痛快,极受推重.黄庭坚;行书《松风阁帖》,草书《诸上座帖》用笔侧锋取势,结体奇险,独树风格.蔡襄《茶录》《蒙惠帖》善于楷、行、草端庄稳健,精丽温淳.苏轼;楷书《醉翁亭记》行书《洞庭春色赋》崇尚意境.34、赵孟在书法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画院制度完备.它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画家地位提高,按职务设画学正、艺学、待诏、柢候、供奉、画学生.多数通过考试录取.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取士标准,不仿前人,重构思.35、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墨竹和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擅长墨竹有李衍、深入竹乡,对竹的“形色情状”“生聚荣枯”做了仔细研究,画竹真实《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清高拔俗”气概.柯九思《横竿晴竹图》秀润丰茂,楚楚动人.赵孟之妻管道升也是画竹高手.王冕是擅长墨梅,《画梅图》有生机勃额然,一种天然之趣.36、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山高隐》、倪瓒《松林亭子》吴镇《松泉图》.表现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3与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37、元代花鸟画有哪些画家,他们在艺术史有何发展和创新.有王渊、陈琳、李衍、柯九思、王冕.一部分画家继承了宋代院画刻画严谨的传统并加以变化,重墨轻色,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水墨花鸟画有所发展,呈现出花鸟画由宋的严谨、精美画风同明清的文人写意画风转变的过度特征.特别是梅、兰、竹等创作母题,因暗含着儒家的理论学和道及禅宗哲学精神,而为文人画家们所厚爱.这些题材被广泛地喜欢并经久不衰,还在于他们的外部形态最能用书法的线的精神.书画统一性特征.38、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4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39、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在浙江钱塘形成一些画家如吴伟,《溪山鱼艇图》豪放挺健.蒋嵩,张路等人.有戴进《秋江独钓图》《风鱼归舟图》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被成法所拘,创新意,多作斧劈皴,笔墨灵活多变,风格以挺健苍劲取胜.40、“扬州八怪”都包括哪些画家,他们的绘画是在什么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其艺术倾向如何,金农、郑燮、黄慎、李婵、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这些画家大胆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这些人的艺术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在他们的绘画中又有某些共同点,借于书画发泄失意并诗,书,画结合,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41、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中外交流下,唐代美术成就辉煌.书法达到一个高峰,建筑方面气势宏大,长安成.工艺驰誉世界“唐三彩”.陵墓雕刻,佛像雕塑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论述1、唐代十位画家、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方,尉迟乙僧(铁丝描),孙位,山水画家,李思训,王维,张澡,画马画家,韩干.风格各异.2、“小景”山水的艺术境界.人与自然的牧歌式的宁静表现道家的“仙境”、佛家的“禅境”、儒家的“世外桃源”的艺术境界.3、赵孟对元四家的影响.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4、国美术史上,每个时期的艺术都有各自的特色,你最欣赏哪个时期,并阐明理由.唐代,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与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备,不少画论观念对后时影响大.建筑、工艺马上都体现了大唐艺术辉煌繁荣. 5、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北派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写关陕风光;南派董源《萧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写江南山水.在继承传统的山水画的基础上,再现山水气势,壮美的山川景色,都创造了自己的表现方法,以抒写千变万化并具有个性的诗意境界,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优秀范例.。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陶器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创造;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2、彩陶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表达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到达客观水平。
3、青铜器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泼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效劳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③盛行于东**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梦想;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①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②他画人物尤为重描绘眼神,认为眼神是传神成功与否的光键所在;③绘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④他还精研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盛流画赞"、"画云台山记"⑤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 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6. 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 C 形玉雕龙①197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6. 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8. 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
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
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
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9. 岩画①是用矿物质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岩石的图画。
②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
③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10. 原始瓷器商周时期出现的青釉器皿,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器。
11. 帛画①中国古代画种。
②因画在帛上而得名。
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③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④代表有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12. “六齐”①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其合金成分,视用途和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这就是《周礼考工之经》所谓的“六齐”,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
13. 甲骨文①商同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②主要内容是商王室用来占卜的“卜辞”甲骨文已经具备“六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14. 失蜡法①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也称横蜡法②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
③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是我国失蜡法的代表作。
15. 青铜器①是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
②主要类型有饮器、食器、酒器、兵器等。
③青铜器艺术是夏、商、周时占主导地垃的美术创造。
此时期出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样在工艺美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16. 《人物龙凤图》①战国时期帛画②1949 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③质地为平纹绢,高31 厘米,宽22.5 厘米④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做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⑤画中人物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17. 《人物御龙图》①战国时期帛画②1973 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③画中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悬宝剑、侧身向左而立的男子右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驰进人龙尾部企立着一只仙鹤,龙身下有一鱼④该画所表现的是死者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⑤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劲挺优美、潇洒自如。
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在气质⑥画风古拙,装饰意味浓18. 四羊方尊①商代晚期青铜雕塑的代表作②出土于湖南宁乡③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和夔纹。
④尊肩四角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空间⑤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19. 司母戊鼎①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②商代后期王室著名的青铜器③鼎的内壁刻有“司母戊”,意思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而铸④造型庄重、纹饰精工,具有气势,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0. 莲鹤方壶①出土于河南新郑②盖顶莲瓣丛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造型舒展灵动。
壶身附有浮雕的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③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庄重肃穆的风格,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风格21. 长信宫灯①河北满城②西汉工艺品代表作③其造型为宫女双手执灯形象,灯的设计巧妙。
灯盘可转动,灯光的光照速度和照射方向和调节,宫女的袖子和身体中燃烧的烟气可导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④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统一,是汉代工艺雕塑的典范22. 马踏飞燕①又称铜奔马,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②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设计一匹风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作者巧妙地让燕隼双翅张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隼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③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23. 马踏寻奴①汉代霍去病群雕的主体和代表作②作者以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来象征霍去病,以战马踏翻侵略者来歌颂其抗争战争中的勇敢③作品造型轮廓准确有力,形象醒目,主题突出。
风格古朴稚拙,凝重稳练,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是西汉雕刻艺术成就的标志性作品24. 马王推T 字形帛画①西汉时期②帛画长205 厘米,上宽92 厘米,下宽47.7 厘米③画面分上中下三段,下段展现的是死后阴域,画面描绘的神灵均为与死神相关的阴神,并且都具有死而复生的功能;中段展现的是自然天空,描写了墓主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上段为墓主最终所要到达的天堂胜境④是西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画面构图饱满,布局繁复井然,线条刚劲匀称,设色沉着雅致25. 击鼓说唱俑①四川成都出土②作品塑造了一位民间说唱艺人的表演说唱艺术的瞬间,人物左手抱鼓,右手执槌,身体用力前倾,右脚高跷,表现了说唱者说到精彩之处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自我陶醉的瞬间情态,充满了活泼的气息③堪称东汉陶塑的杰作27、牛虎铜案战国时期云南江川,为一件雄健的牛,背上为案面,写实性和装饰性结合。
案尾饰一猛虎紧咬牛尾,渲染出惨烈的气氛,而牛的肢间置一小牛,却增添了一些生活的温请。
29. 画像石①是用于构筑墓室、石棺、墓前祠堂和石阙的建筑石材,雕刻着不同画面。
②盛行于汉、魏、六朝和唐代。
③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孝子烈女等。
④表现形式分阴刻和阳刻两大主类。
其作品在结构、造型、线条运用上达到了朴质雄劲的境界。
⑤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
30. 谢赫《画品》写于梁代,对魏晋以来27 位画家进行评论,并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
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画品》在写作上夹叙夹议,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以后中国美术历史及评论研究颇多沿此轨迹进行写作,出现了不少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31、杨子华《北齐校书图》杨子华,北齐著名画家,擅长画贵族人物、车马、宫苑等,杨子华在当时被尊为画圣,受到北齐统治集团的重视,使其供职宫廷,非有招不得与外人画,成为御用宫廷画家。
文献记载他曾画过《斛律金像》《北齐贵戚游苑图》。
《北齐校书图》表现天保七年(556)文宣帝高洋诏令樊逊等人校堪内府五经诸史之事,画面上绘校书者坐榻校书以及侍女和牵马者。
32. 釉陶①低温铅釉陶出现于西汉后期,代表了汉代陶瓷工艺取得的杰出成就。
②它以铜和铁为主要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
铜使釉成翠绿色,铁使釉呈黄褐色和粽红色。
③由于铅釉陶在低温下烧成,不宜实用,故多做丧葬用的明器。
34. 张家样①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立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②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③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它人物画家的明显标志。
35. 风俗画①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乡生活的作品,即风俗画。
②风俗画在宋代有独特发展且题材相当广泛。
市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货郎、婴戏、仕女、盘车等。
③画家们在深入观察市民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生活思想感情,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
④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李嵩的《货郎图》堪称典范。
36. 顾陆①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
②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陆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③其中顾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
37. 曹仲达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原为中亚曹国(今撒马尔罕一带)人,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