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2第二课教案新部编本
部编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
部编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深入理解与实践:部编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范本### 正文在当今社会,高中生的政治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未来公民社会的构建。
因此,高质量的政治课程教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依据最新教育部颁布的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材,提供一个详细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效率。
#### 一、教案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如民主、法治、权利与义务等,并能够将这些概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分析现实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案围绕“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展开,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实践- 法治精神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社会公正与个人行为规范#### 三、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辨。
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系统阐述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3. 案例分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互动提问: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提出引导性问题,深化学生的理解。
5. 小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记忆点。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报告,锻炼其应用能力。
#### 五、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将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和讨论情况。
- 作业质量:学生提交的作业是否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
- 思维深度: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否展现出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 六、课后反思教师应在每节课后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024年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二电子版
2024年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二电子版【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掌握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3.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政治制度第二课我国的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课我国的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教学重点】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2.我国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哪些制度保障吗?二、基本概念讲解1.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
2.分析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案例。
2.分析我国经济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案例。
四、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我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五、深入探讨1.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2.讨论我国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六、课堂小结2.强调我国制度优势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二2.网络资源:相关新闻报道、视频资料等3.教学课件:PPT或教学白板【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教案
必修2《政治生活》教案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全课概述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国家入手,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揭示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同时履行义务。
作为公民,要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本课可分为3个框题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新课程学习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育教学课件
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
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含 与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社会总需
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
义 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适应的经
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
济政策
采取的政策措施
区
主 国家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
别
中国人民银行
体 常委会通过,由财政部实施
材料三:为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国大幅减税降费,实施小微企业税
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采取差别化政策,
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实于施平宏均观增经速济。政策 材料四:我国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项目,
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并惩处
任务三:理解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这个第一超过了 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最近几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史 上投入最多的时期,平均每年投入7 400多亿元。 (3)我国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材料三提到的辉煌 成就? 答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科 学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市场经济的长处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措 政府调节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施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
内 税率、税收、国债、政府采购、补 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
容 贴等
金、中央银行贷款
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中,房产税试点和商品房限购政策被
称为“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目的是让房价回到理性的轨道、
合理的水平。这一举措的主要目标是( )
A.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高中政治时政透视2第2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课件部编版必修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立场和主体地位,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④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 创业,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 山”的理解。
【答案】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 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 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 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要坚持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 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 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 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 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
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①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②坚持人民立场,坚守
党的初心使命 ③丰富党的指导思想,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④践行党的
执政理念,落实党的性质宗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信息提取
知识对接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教案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学习目标]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正确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学习重点] 公民在基层民主管理组织中的参与形式和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基层民主自治1、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历程2、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
基层民主管理的形式,包括农村自治和城市自治。
1、农村村民委员会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自我、自我的基层群众性组织。
村民自治的内容:①村民选举:根据《》的规定,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是村民自治的,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
②村民决策:村民通过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来约束行为。
④村民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来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2、城市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自我、自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自治内容:①民主选举: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产生。
②民主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讨论决定。
③民主管理和监督:居民委员会实行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实行和,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
青年学生应自觉参与民主管理1、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2、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本领。
二、精讲释义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三、合作交流200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村民委员会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
同时,指出要坚决查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怎样理解政治第一课怎样认识政治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的概念、内涵和分支学科等。
2. 掌握政治的本质、功能和价值等基本特征。
3. 了解政治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
4. 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政治的概念、本质、功能和分支学科等的理解和掌握。
2. 政治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的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热身小游戏“政治是什么?”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猜测什么是政治,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为政治的研究打好伏笔。
2.知识讲解(时间:30分钟)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等方式,对政治的概念、本质、功能、价值及分支学科道理和意义等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案例分析(时间:15分钟)运用具体案例来说明政治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政治与生活的联系。
4.自主研究(时间:15分钟)通过同桌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政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研究的良好风气,同时为后面的课程讲解做好铺垫。
5.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对本节课程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认知,为下节课的授课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讲解,授课灵活多样,环节丰富,避免了单一化的授课方式,同时增强了学生参与感。
同时,运用具体实例来阐述政治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生动形象,课堂效果好。
但是,对于某些概念性的内容,应注意对于学生的详细讲解,并及时进行相关问题的澄清和回答。
同时,对于案例分析环节,应让学生提前思考、预习,减轻对部分学生的压力。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教案必修2教案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教案必修2教案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辅助教学的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中必修2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3.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4.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5. 了解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3.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2. 如何将政治理论应用于实际社会生活中。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政治文化的概念,介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2. 互动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
4. 媒体观看:通过观看相关媒体材料,了解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内容1. 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4.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5. 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随堂进行,检查学生对政治文化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情况。
3. 作业评估:针对作业内容,检查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的掌握情况。
4. 期末考试: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考核。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认识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政治理论运用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有用的借鉴。
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教版教学案:第二课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第二课第二框《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案学习目标:重点:识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难点: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预习案】【课前预习】一、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决策的重要性: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关系千家万户的。
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通过民主选举,选举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神医、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随着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宽,公民将有更多的机会,对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①间接参与: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保证。
②直接参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直接参与决策。
(必背重点)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信息等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或者有待完善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公示公民享有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二、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1. 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的重要环节。
2.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最大意义?(1)从决策者(政府)的角度看:①有助于,体现;②有利于,增强。
(2)从公民的角度看:①有利于,推动;②有利于,增强。
【预习自测】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网站开通不久,不少青少年学生通过网上专题论坛发表对国家科技规划的意见。
几名大学生提交的《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的建议》被送到了国务院总理的办公桌上。
根据上述材料可知,这是公民通过()参与民主决策。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第一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精品课件 (18页PPT)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选举方式
(1)选民的角度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①含义 ②优缺点 ③适用范围
比较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 优点 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
信赖的当家人。
适用于选民较多、 分布较广的情况下。
局限 不适用于选民较多、 性 分布较广的情况
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 适用 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 范围 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
(4)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珍惜选举权的要求) (1)公民要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 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自己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从态度上)
(2)公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 选出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从能力上)
(3)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 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 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小结: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选举方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选择的依据: 3.我国采取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原因: 2.要求:
复习巩固: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含哪几个方面?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包括哪些?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下列反映的是哪种选举方式?
镜头一:这是某村进行 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 任的投票,一位百岁老 人亲自参加投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学期:第一学期二、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熟悉我国政治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历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第一章:新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1.1 新中国的成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1.2 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 1.3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与结束2.第二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 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源和发展–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2.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3.第三章: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职能–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3.3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和集中制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讨论式教学:利用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政治制度的变迁和重大事件的发展过程。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评估他们对政治制度和历史事件的理解程度。
2.作业和小测:布置课后作业和进行小测,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和掌握情况。
3.项目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和报告,评估学生的调研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学所需的资源:•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材•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指定参考书:政治教育参考书籍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章:新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第一课:新中国的成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课: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第三课: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与结束•第二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源和发展–第五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第六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第三章: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七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职能–第八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第九课: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和集中制八、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旨在提高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发展历程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讲义:第二课 第二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情景导入学习目标在不考虑网贷和其他私人之间借贷下,2018年年末中国家庭负债总额为73.65万亿元,占GDP的82%,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87%。
中国家庭债务占GDP比重和债务可支配收入比远超其他新兴经济体,且债务收入比已超过次贷危机时的美国。
中国人债务过高的原因一是房贷,二是通过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借贷进行的超前消费。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如何让家庭债务降下来。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重点·科学精神]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教材P21“探究与分享”提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政府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成就“中国奇迹”。
1.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4.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教材P22“探究与分享”提示(1)我国政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导学案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政府发挥作用的手段及其效果。
3.评价政府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的成效与不足。
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民生等。
2.政府发挥作用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以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
3.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评价政府政策的成效与不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所学,选取一个与政府作用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论文。
作业要求:
1.内容要紧扣课堂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空谈和泛泛而谈。
2.分析报告、小组报告和读后感要结构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表达流畅。
3.论文要遵循学术规范,正确引用文献资料,注重观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导入新课:通过时事新闻或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政府作用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传授:系统讲解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具体感知。
-实践应用:设计课堂活动,如模拟政府决策、分析政府政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政府作用,学会批判性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案例、时事政治引入,提高他们对政府作用的认识;二是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为今后更好地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打下坚实基础。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2课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2课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第2课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2课讲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阐述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框阐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离不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因此两框是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究为什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理解这些问题,就会明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何能够成就中国经济的奇迹。
本框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要求1.2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与局限性,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二、教材分析。
本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从而让学生更深入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包括两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一目阐述四层意思: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新课本高中政治新部编政治选择性必修二第一、二课
著作财产权则是指权利人基于对作品的利用产生的财产收益 权,包括著作权法第十条所规定的除著作人身权之外的其余各项 权利。
二、激励创新——专利权
1.含义 2.意义 3.取得与内容 4.专利与商业秘密在权利取得与保护方式上的区别 5.种类 6.保护期限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 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发明专利的创 造性要求高于实用新型专利。
三、点石成金——商标权
1.商标 (1)含义 (2)表现 (3)价值 2.注册商标 (1)含义 (2)商标注册的条件:①积极条件 ②消极条件 (3)注册商标专用权:①内容3点 ②保护期限
商标必须与商品或者服务相结合。例如,某人写 了一幅字,或者创作了一幅画,由此产生的是一件作 品,可以享有著作权。如果将这幅字或者这幅画使用 在某家企业生产的商品的包装上,用来将该企业的商 品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相区别,那么,这幅字或者这 幅画就成了一个商标。
③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客体:①含义 ②举例4个 (3)内容:权利与义务 5.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2)(3)
民法在相关规定中提到的“人”,除非特别指明仅指自 然人,一般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 然人这个概念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法人、非法人组织是基于法律而拟制的“人”
以民事权利有无财产内容为标准,可将民事权利分为人身权和 财产权。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其一,财产权是可以转让、继承与放弃的;人身权一般不能转 让,不能继承,也不能放弃。
其二,侵害财产权的法律救济,一般依据侵权行为造成的财产 损失,由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对于侵害人身 权的法律救济,则在赔偿经济损失之外,通常还会适用诸如消除 影响、赔礼道歉等非财产责任,并可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2.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教案
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设计【课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教材分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的第二框,是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框题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明确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及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从基础上继续学习《经济与社会》,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经济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
学生学习经济知识的兴趣浓厚,提升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十分必要,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生的阅历,设计实践操作环节,增强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以便于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及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政府作用发挥知识的学习,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核心价值: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努力学习。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有效的政府治理,认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科学精神: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分必要。
法治意识:各种市场主体依法参与经济活动。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课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助于公民 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②说法正确;对疫苗管理进行立法,并向社 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③说法正确。国家通过立法 保障公民合法利益,并非个人利益,①说法错误,排除;公布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 求意见,属于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而非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 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④说法错误。本题选 C。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的区分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 待室、民情热线、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反映广大群 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急、难、愁”问题。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是宪法赋予的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体现,采用事先公 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等方式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 有关行政村和基层站所公告栏上进行,对公示后的群众反映、建议和举报,必须依法受 理并予以答复。
内容
方式
意义
社情民意 公民反映意见、提出建 电话、信函、传真、电 使决策反映社情
反映制度
议
子邮件、新闻传媒等
民意
专家咨询 制度
专家学者对专业性、技 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
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 会等
提高决策的科学 性、可行性
重大事项 将决策进行公示,公民
社会公示 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设计经济与社会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框题是对第1框内容在逻辑和生活上的延续。
前1框《市场资源配置》的学习,把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调节的优点及局限性,为学习本节内容起了铺垫作用。
这两框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内容,它们和第1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起构成我们每个人参与经济生活最基本的背景和舞台,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理解: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②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③宏观调控的目标、意义及常用手段。
2.能力目标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一年来我国经济上取得的成就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体会党和政府的作用,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经济道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自信。
2.科学精神:在合作探究中针对问题提出对策,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方法;在提建议时,既要从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方面,又要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来提建议,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
3.法治意识: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的相关表述,增强法治意识。
4.政治参与:关注当前的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参与调查及提建议,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的目标、意义及常用的手段。
2.教学难点:区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学生结合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导入新课】2019年正值我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1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二新统编版教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必修一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
2.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
难点:理解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政治生活是什么吗?(2)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授课(1)第一课:公民与国家①介绍公民与国家的概念;②讲解公民与国家的关系;③案例分析: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2)第二课:我国的政治制度①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②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对公民的影响;③案例分析:我国的政治制度在实践中的优势。
(3)第三课:政治参与①介绍政治参与的概念;②讲解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意义;③案例分析:中学生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布置作业:结合教材,思考如何将政治生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政治生活的理解是否到位?2.学生能否将政治生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4.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政治生活是指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观念、政治行为等方面。
2.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
3.我国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4.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意义:政治参与包括选举、投票、提案、建议、申诉、诉讼等方式,政治参与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5.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指公民在政治领域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能力等方面。
6.政治生活的方法论:关注国家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素养,积极参与政治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识记文化的来源(3)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二)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理解和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从而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教学难点: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尤其是通过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那么文化对人的影响具体又是怎样的呢?在接下来的第二课中,我们一起来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牛顿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18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26岁就成为剑桥大学的教授,29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创建了经典力学,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但是,他的成就基本上都是在前半生取得的,晚年在科学上却再无建树,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牛顿晚年由于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沉迷于宗教世界,这使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再不能象以前那样正确的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
牛顿的事例也正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大。
那么,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来自于哪里呢?1、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板书)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文化活动。
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使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打上特定文化的烙印。
比如:为什么藏族同胞一般都能歌善舞、精于骑术?因为他们生长于那样的文化环境,经常参与那样的文化活动。
因此,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过渡: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我们知道了,那么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2.文化对人有那些影响(板书)(1)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板书)-------浅层次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
而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比如: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深受“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在交往的活动中首先要看双方社会地位的高低,先君臣、再父子。
所以在《红楼梦》中,当元妃回贾府省亲时,贾母要先向元春参拜,行君臣之礼,然后元春再向贾母行母子之礼。
而在我们现代社会里则没有这种情况。
另外如在受到别人称赞时。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反应就各不相同。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文化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此外,文化对人的影响还表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上。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板书)-----深层次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比如:看到有两个异性在拥抱,我们中国人首先想到的他们是什么关系?要么是恋人,要么是夫妇。
而美国人就不这么想,他们会认为两人的关系可能性太多了。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有“男女授受不亲”的伦理观念,虽然已是现代社会,但这种传统观念仍然在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制约着我们的认识活动,进而指导着我们的实践活动。
文化影响与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文化→思维方式↑ ↓实践←认识活动课本P15情景问答:“互换礼物”属于交往方式,“名字的写法”,反映思维方式;中国人家族观念较强,强调对祖辈的敬重,所以姓在名前,而欧洲人则更注重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名在姓前。
过渡:上面我们讲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其中对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属于浅层次的影响,对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属于深层次的影响。
文化影响的来源和表现我们知道了,那么文化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特点呢?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板书)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打招呼时你会怎么说?一般就是:吃饭没有?或者干啥去呀?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什么时候学会这样和人打招呼的?估计很少有人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
为什么不好回答?因为我们所受的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板书)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板书)所谓潜移默化,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都体现了文化影响的这一特点。
过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墨化的特点。
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影响了,而文化对人的影响又具有两重性,即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人的发展则具有阻碍作用,会把人引向歧途。
人的大脑就好像一个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②人们应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板书)注意: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与文化影响潜移默化的特点并不矛盾。
因为潜移默化≠消极被动、无目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主地选择文化,比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游览名山大川,或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游览、阅读的过程中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以上我们学习了文化影响的第一个特点,除此之外,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具有什么特点呢?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为什么诗人在外漂泊多年却依然乡音无改?因为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无论在外多少年,中国人都要过春节,西方人都要过圣诞节,阿拉伯人都要过开斋节等等,这些都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这正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第二个特点。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特点(板书)①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板书)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家都非常熟悉,最起码对其中这段话非常熟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部著作曾深深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它是通过什么影响人的成长的?通过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人的成长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板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注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但并不是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无法改变。
如: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一开始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但是后来却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腐蚀,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而腐化变质,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究其原因,都是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被打开缺口而迷失方向,走向堕落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注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更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结合本节内容,思考p17问题通过阅读这段话,可以感受到,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
丰富的人生经历、令人心动的情感、远大的理想、催人奋进的力量实际上都是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激烈深刻的。
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多方面表现和特点。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影响人们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我们应当提高识别先进与落后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板书设计:一、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人们应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特点①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优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过程和对健全人格的塑造过程2.理解优秀文化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和对人产生的感染力和感召力3.理解优秀文化在人全面发展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理解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客观地、联系地、历史地、辩证地剖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 教育学生主动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