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探析
2010-9-29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应有平等的机会来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操纵权,企业的财权不应归股东和经营者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能够参与到企业财务治理中。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银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不仅能激发银行的投资热情,还能够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抑制内部人操纵,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债务资金的有效利用,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商业银行,银企关系,财务治理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雇佣劳动,股东投资设立企业,投入的资本转化为专用性资产,比如设备、厂房等。由于这些资产具有专用性与可抵押性,使得企业经营的风险由这些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承担,按照风险与权益相匹配的原则,出资者便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在此理论阻碍下,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把内部治理结构简单地抽象为股东与经理的托付代理关系,关注的是如何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配置财权,以解决托付人如何选择设计最优合同来克服代理问题,始终强调股东权益的爱护。
20世纪80年代后期,鉴于美国兴起的“敌意收购”运动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消极阻碍,美国28个州改革了公司法,在立法上确立了利益相关者的思想。从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得到了进展。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认为,公司行为的物质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的资产,其权益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那些投资于法人财产的利益相关者享有法人财产的权益。除了股东以外,债权人、经营者、职员等都为法人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做出了奉献,他们同样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操纵权。因此,公司应归利益相关者共同所有,股东对企业的绝对操纵是不合理的,股权的运用应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公司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最早见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的一份备忘录。当时,作为一个术语,利益相关者被定义为:“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的团体。”随后几十年时刻里,经济学家们连续对利益相关者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弗里曼(1984)给予利益相关者经典定义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阻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阻碍的人”。克拉克森(199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差不多在企业中投入了
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或一些有意义的价值物,并因此承担了一些形式的风险,或者说因企业活动而承担风险的组织和个人。
综合理论界的观点,利益相关者应该是如此一些人:他们向企业提供专用性资源并承担企业经营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而共同享有企业操纵权和剩余索取权。假如要更具体地来划分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话,能够如此归类:(1)向企业提供财务资本的股东和债权人;(2)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本的经营者和职员;(3)向企业提供市场资本的顾客和供应商;(4)向企业提供社会资本的政府与公众。
三、银行——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银行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除了为企业提供庞大的资金支持外,在客观上还具有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操纵职能。能够说,银行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银行在企业财务治理中的作用。
(一)银行是企业资金的要紧提供者企业的生存和进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资金来源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企业专门难单独依靠有限的内部资金来获得进展。因此,外部融资成了企业筹集资金的要紧方式。
企业外部融资一样又分为两种模式:直截了当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截了当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直截了当接触,依照协议的条件直截了当融通资金,其表现形式一样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不直截了当接触,而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为媒介来进行资金的融通,表现形式为企业从金融中介机构(要紧是银行)那儿贷款以猎取资金。
企业实际中可运用的外部筹资方式具体来说确实是银行借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三种。尽管股权和债券融资具有专门多优点,但企业真正想运用还受到专门多因素的限制。就拿股权融资来说,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处于进展初期,市场容量有限,企业上市条件过于苛刻,门槛较高,每年真正能符合条件从而被主管部门批准上市的企业并不多。另外,企业从完成改制到成功上市,往往需要经历专门长一段时刻,但企业的融资需求却是相当紧迫的,资金不能迅速筹集到位会让企业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错过良好的机会,而且,企业发行股票要求对市场公布信息,这有可能暴露企业的商业隐秘,因此专门多企业并不情愿。债券融资运用情形也不见得比股权融资乐观。目前在沪深两市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寥寥无几,除了和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缘故有关外,债券融资本身手续复杂,条件苛刻,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也是专门重要的缘故。因此,银行一直是企业融资的要紧提供者。
(二)银行对企业具有经济上的监督操纵职能
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85)研究发觉,银行对企业具有鲜亮的操纵能力,即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或股东能够通过明确或默认的契约直截了当或间接地部分操纵企业的治理者,作为贷方的操纵能够在合同上明文规定,也能够表现为拒绝企业的贷款。作为股东的操纵能够通过董事选择程序进入董事会,也能够通过拒绝进一步提供资本的方式来实现。银行对企业经济上的操纵要求要紧源于银行经营金融产品的高风险性。事实上,银行在竞争中的风险是借出去的钱有可能不能按时收回,导致本息偿付危机,而支付危机又常会导致银行破产倒闭。因此,为了防范风险,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专门关注,并期望通过自己的操纵来促使企业向经营好、效益高的方向上进展。银行对企业实行的是相机操纵,一样情形下并不干预企业的日常活动。银行平常只是收集信息,只有在批准贷款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银行作为债权人的作用才是重要的。专门是在经济形势恶化时,银行会强化对企业的监控,通过关心企业改进治理,调整结构转产革新,或者清算企业资产,重新安排债务,以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和收益。
银行不仅有监督操纵企业的动力,而且还具备监督操纵企业的条件。第一,银行在监控企业方面具有净成本优势。由于单个投资者进行监督的成本太高,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考虑,有必要由一部分持股人代表其他持股人来进行督察操纵以减少操纵成本。而银行与企业交往的信息优势使它能有效地承担监督职责。能够说,银行是被选择出来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和操纵的代表。其次,银行的声誉有助于银行对企业的操纵监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水平反映风险的大小,由于存在风险,银行监控客户就依靠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再次,银行除了具有较为充分的信息优势外,还有专门多具备专门知识的人才,能够对企业的投资进行审查和评估,选择出最优的方案。另外,银行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能够对企业贷款项目进行跟踪督察,构成对企业的约束。
(三)财务操纵权相机配制——银行对企业财务的干预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贷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降低贷款风险并爱护银行作为企业债权人的财务利益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确实是通过财务操纵权的相机配置来让银行部分享有企业的财务操纵权。因为财务操纵权是所有权的核心内容,笔者借鉴张维迎先生(1996)描述公司所有权状态依存的例子来说明说明。设x为企业总收益,p为股东最低预期收益率,W为应对职员的合同工资,r为债权人的合同收入(本金加利息)。假如企业处于“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