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经》《关雎--蒹葭-》-教案

合集下载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4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4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3
情感态度
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方法与
过程朗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知识与
技能朗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重点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难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教具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授课内容师生活动
一、导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完成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3】。

《诗经》两首教案2《关雎》和《蒹葭》

《诗经》两首教案2《关雎》和《蒹葭》

《诗经》两首教案2《关雎》和《蒹葭》第一篇:《诗经》两首教案2《关雎》和《蒹葭》教学目标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熟读课文老师查找有关图画和轻柔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1、范读正音。

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3、解释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关关、洲、窈窕、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三、共同研讨文意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学生创作并个别演示后,老师做总结示范: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

(完整版)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2)

(完整版)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2)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蕴涵的美的情感、美的意境。

2、揣摩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诵读要领,诵读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感情,揣摩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篇目,拓宽视野,增加积累;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新课:在我国几千年古典文学的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为“风”之始,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因此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关雎》的艺术特色吧。

二、诵读课文:1、学生听录音,体会诗情。

2、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教师可出示用投影)。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寤寐:时时。

寤,醒着。

寐,睡着。

唏:干。

埘:在墙壁上做的鸡窝。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A、题目取自于句首。

B、基本句式是四言。

C、采用叠章的形式。

D、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内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步步推进,表达出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思恋与追求的?[明确]第一章,作者先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发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

然后进入正题,点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写出了小伙子追求心上人的幽思。

小伙子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内心焦灼而苦闷。

诗词六首 《关雎》《蒹葭》教案培训资料

诗词六首 《关雎》《蒹葭》教案培训资料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这些诗词作者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相关诗词流派的基本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特色。

(重点)3.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感悟诗词的感情,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关雎》《蒹葭》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刚才我们听到的那首动人的歌曲就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的,《蒹葭》被誉为《诗经》中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它以丰富的内涵和美感打动了千百年无数的读者。

秋水蒹葭,千古绝唱,一直吟唱至今。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领略一下它独特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字音词解作品简介《诗经》既非一人所著,亦非一人编集。

其作品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谣的官员,他们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风”诗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士大夫献诗的汇集。

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汇。

背景追溯《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交流点拨】《关雎》: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

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

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挑。

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蒹葭》: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

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

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

九年级上教案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5、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关雎》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种解释比较通行。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正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教案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教案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教案还记得我们学过诗经里面的两首古诗吗?这两首诗都是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一种思念。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诗经两首关雎蒹葭教案,欢迎阅读!诗经两首关雎蒹葭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关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今天我们学习的二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

”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á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

寤,醒着。

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ì):水边。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经》两首《关雎》和《蒹葭》教案2

《诗经》两首《关雎》和《蒹葭》教案2

《诗经》两首[教学要点]朗读全诗,整体感知;美读全诗,重在鉴赏;比读全诗,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

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

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明确:jiān jiā yī rn s hu xī mi jī ch s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

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生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嘛!生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关雎教案十篇

关雎教案十篇

关雎教案十篇关雎教案篇1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关雎》教案。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提高想象力。

3、德育目标:(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听)和背诵(读)。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写)。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吸取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

二、学习《关雎》(一)简介《诗经》(提问讲解、课件显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年内流传的305篇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有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还有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

《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兴--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咏之辞。

)(二)课文说明《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

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

诗中描写的爱情,清新朴素,乐而不淫,充满着健康纯洁之气,影响深远。

(三)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抽查、课件显示)关雎(jū)窈窕(yǎo tiǎo)淑女(shū)好逑(hǎo qiú)参差(cēn cī) 荇菜(xìng)寤寐(wùmèi)辗转(zhǎn zhuǎn)瑟(sè)乐之(lè)(四)朗读课文(课件显示。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了解《诗经》及其赋比兴手法,把握诗的内容。

(前者难点,后者重点)通过诵读、背诵、书写、默写基础上体会诗表达的情感。

(难点)感受古诗节奏韵律的艺术美,增进热爱文学信念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1、《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2、背诵默写全诗(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诗句白话:(版本一:教参版)关关鸣叫的雎鸠,立在水中的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是小伙子的好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捞取。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时时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时时都把你思念。

思念悠悠没个完,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择取。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版本二)……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学设计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学设计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诗经中的两首《关雎》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风俗、品味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并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关雎》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关雎》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背景介绍: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关雎》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背景介绍: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关雎》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欣赏:指导学生朗读和欣赏《关雎》两首,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诗歌欣赏:指导学生朗读和欣赏《关雎》两首,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诗歌欣赏:指导学生朗读和欣赏《关雎》两首,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3.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蒹葭、关雎、悠悠、斑、白、飞、飘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和情感。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蒹葭、关雎、悠悠、斑、白、飞、飘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和情感。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蒹葭、关雎、悠悠、斑、白、飞、飘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和情感。

4. 表达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手法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影响。

表达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手法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影响。

表达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手法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影响。

5. 共同创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关雎》相关的诗歌或歌曲,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共同创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关雎》相关的诗歌或歌曲,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蒹葭》教案(通用8篇)

《蒹葭》教案(通用8篇)

《蒹葭》教案(通用8篇)《蒹葭》教案篇1教学目标1、调动多种朗读手段,了解《蒹葭》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阅读体验,了解《蒹葭》的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3、通过学习《蒹葭》,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

说明:《蒹葭》作为《诗经》名篇对于高中学生作诗歌鉴赏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进行阅读鉴赏之前教师要对《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介绍,在这基础上,通过充分诵读,对关键字词的反复咀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其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同时,调动画面、音乐等多种因素可营造和谐美妙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融入诗歌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蒹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2、难点: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

说明:“诗无达诂”,所以对本诗的主题学生可以见仁见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具体语言个性化的体验,教师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对于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学生较难把握,因此教师点拨和学生自己平时的阅读体验相结合来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资料准备:歌曲《在水一方》和蒹葭的画面提问:你所知道的描绘秋景的诗句。

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描绘秋景的诗句。

从歌曲、画面和古诗句中感受秋的氛围,为课文的研习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文研习思想内容朗读课文:1、把握文中描写蒹葭、白露、伊人的关键词。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情景3、概括诗歌主题。

朗读后学生找出描写蒹葭、白露、伊人的关键词。

如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色彩)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形态)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情景,初步感知诗歌主题。

朗读为学生把握诗歌思想内容打下基础,并在找关键词和描绘诗中情景的过程中把握本诗思想内容——。

一说,爱情诗;一说,明志诗;一说,人生哲理诗。

各有其理,古人有言“诗无达诂”,我们可以见仁见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见”之情,“执著追求”之意,“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

《蒹葭》教案5篇

《蒹葭》教案5篇

Live in the present, don't waste your present life while thinking about the past or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蒹葭》教案5篇《蒹葭》教案篇1教材分析:《<诗经>两首》(《关雎》《蒹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诗经》,学生对其特点一知半解。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看似“不利”因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给学生自由呼吸的课堂。

一、课前预习任务(教师要明确具体任务,切忌太过概括。

)1、查阅资料,了解《诗经》这部诗歌总集的形成过程、内容、以及与以前学过的诗歌相比的不同的特点(包括诗歌内容、诗歌风格、手法)。

2、借助注释、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整体感知诗歌。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如形成原因,诗歌内容,诗歌特点,手法等。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3、理解诗经的手法——赋、比、兴及重章复唱,双声叠韵,并体会其作用(手法太多可分散在两首诗中来讲。

)4、体味诗歌中美好感情及优美意境。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1)2、体味诗歌中美好感情及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1)3、理解诗经的手法——赋、比、兴及重章复唱,双声叠韵,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老师提问:蒹葭是什么?有谁见过蒹葭?给我们讲讲吧!请同学讲讲。

老师播放蒹葭图片,师生交流蒹葭留给我们的感觉。

我们了解到的蒹葭随风飘荡,柔美可爱给人宁静的感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就以蒹葭命名,它会写些什么?会不会如蒹葭一样美呢?一看吧!2)学生交流自己预习所查的关于《诗经》的信息。

(二)《蒹葭》教学过程1、读:整体感知(约7分钟)(1)齐声朗读:教师点评并给与朗读指导(约2分钟)(2)教师配乐范读或名家范读,学生听读(约2分钟)(3)学生赛读:通过赛读读准节奏字音(约3分钟)2、练:落实重点字词(约5分钟)A.找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几组词明确:第一组:苍苍,萋萋,采采(茂盛、众多的样子)第二组:(道阻且)长,跻,右(道路漫长,险阻,弯曲形容难以到达)第三组:(在水之)湄,涘(水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第四组:(宛在水中)中央,中坻,中沚(水中的高地或陆地)此处有小小的区别要明确第五组:(白露未)晞,已(干,完溯)B.找出方向相反的一组词:洄,溯游3、品:品味诗歌内容及情感(约20分钟)第一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学设计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学设计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学设计教材简介《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关雎》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民间风情与爱情观。

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关雎》,了解春秋时期的民间风情与爱情观;2. 发展学生感悟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熟悉《关雎》的内容,掌握诗歌基本韵律;2. 理解《关雎》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感悟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优秀文化。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感悟力和表达能力;3. 熟练掌握《关雎》的诗歌韵律和意境。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结合《关雎》,讲解春秋时期的民间风情与爱情观;2. 案例分析法:学生分组,分析经典案例,深化对《关雎》的理解;3. 视听法:播放与诗歌相关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加深对《关雎》的理解;4. 互动式教学法: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介绍本课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关雎》中蕴含的春秋时期的民间风情与爱情观。

2. 讲解阶段结合《关雎》的文本,讲解春秋时期的民间风情与爱情观,强化学生对《关雎》中意境的理解。

3. 分析阶段学生分组分析与《关雎》相关的案例,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视听阶段播放与《关雎》相关的影视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关雎》的理解。

5. 案例演练学生分组演练《关雎》中表现感情的部分,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6. 总结阶段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对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对《关雎》的理解程度;2. 学生口头表达的流利度和适当性;3. 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参考资料1. 《诗经》。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
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2.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关雎
一、新课导入
雎鸠啼鸣,荇菜参差,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
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
逑(qiú) 荇(xìn。

关雎、蒹葭教案设计

关雎、蒹葭教案设计

关雎、蒹葭教案设计《关雎》《蒹葭》创作于周代,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雎》和《蒹葭》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关雎、蒹葭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仿佛被带进了浪漫的殿堂。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诗歌均出自于《诗经》。

那就让我们漫步于《诗经》这条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吧。

2、解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1)、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可以让学生轻声跟读。

(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3)、正音。

要求读准以下字词的读音: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mèi)蒹葭(jiānjiā)唏(xī)坻(chí)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的基本意思。

注意:诗歌重在体会,对于字词意义不必落实到每一个字词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

诗经二首教案关雎 蒹葭

诗经二首教案关雎 蒹葭

诗经二首教案关雎蒹葭教案标题:诗经二首教案关雎蒹葭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诗经》中的两首古代诗歌《关雎》和《蒹葭》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乐器和舞蹈形式,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提问:你知道《诗经》吗?你喜欢阅读诗歌吗?为什么?学习活动:3. 分发《关雎》和《蒹葭》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标注生字和不熟悉的词汇。

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分享对两首诗歌的感受和意义。

5. 教师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关雎》和《蒹葭》的背景和主题,解释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6. 学生个人或小组活动:请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写一篇短文分析诗歌的意义和韵律特点。

巩固活动:7. 学生展示: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短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8.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9.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中的其他诗歌,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结语:10. 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教案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和乐趣。

11. 提问:你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觉得学习诗歌对你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有何帮助?教学资源:1. 《关雎》和《蒹葭》的诗歌原文2. 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乐器和舞蹈形式的素材3. 学生分析短文的评价表格或评价标准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关雎》和《蒹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4. 学生对诗歌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关雎》《蒹葭》教案

《关雎》《蒹葭》教案

《关雎》《蒹葭》教案《关雎》《蒹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

活动准备:利用工具书,自我疏通文意。

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 教学建议: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

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第一课时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

12.《诗经》二首关睢蒹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两首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纯洁的爱情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理解记忆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生字识记雎(jū):用于古人名,如范雎。

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窈(yǎo):深远。

窕(tiǎo):与“窈”组成合成词。

窈窕:美好的样子。

参:1.(cēn):参差,参错。

本文取此义。

2.(cān):①进见,谒见。

如:参拜。

②封建时代指弹劾。

如:参劾。

3.(shēn):人参。

如:参须。

差:1.(chā):①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

如:差数。

②稍微,较。

如:天气差暖。

2.(chà)①不相同,不相合。

如:差得远。

②错误。

如:说差了。

③缺欠。

如:差点儿。

3.(chāi):①派遣。

如:鬼使神差。

②被派遣去做的事。

如:公差。

4.(cī):等级,等次。

“参差”为合成词,“长短不齐”的意思。

本文取此义。

寤(wù):睡醒。

寐(mèi):睡。

如:假寐。

芼(mào):选择。

蒹(jiān):荻,像芦苇。

葭(jiā):芦苇。

溯(sù):1.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如:溯流而上。

本文取此义。

2.往上推求或回想。

如:回溯。

晞(xī):1.干,干燥。

如:晨露未晞。

本文取此义。

2.破晓,天亮。

如:东方未晞。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涘(sì):水边。

沚(zhǐ):水中小块陆地。

颢(hào):白而发光。

貂(diāo):哺乳动物的一属,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三角形,听觉敏锐,种类很多,毛皮珍贵。

二、词语识记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关雎蒹葭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

活动准备:
3. 利用工具书,自我疏通文意。

4. 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建议:
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
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

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
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
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第一课时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
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
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
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
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二、学习《关雎》
1. 顺畅朗读:
2. 注意读音:
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3. 有感情地朗读
4. 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

(想象、交流)
5. 译诗
(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2)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3)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4)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5)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6. 诗句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
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
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
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7. 主题: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

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
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

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
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8. 表现手法: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

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

诗的
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
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
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初读·感知
1. 配乐朗读课文,体味感情。

2. 读后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情境。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

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
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

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还有其他的理解),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学生欣赏、感受)
3.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三、品读·欣赏
1. 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各抒己见)
示例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示例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示例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嘛!
示例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点拨】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

正是这种多
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学生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