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绘本课件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刺猬的项链(含课件)

少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小刺猬的项链(含课件)活动目标:1、喜爱绘本背诵活动,在赏识与叙述中理解绘本内容。
2、学会简单的有规律加权的排序的演算法。
活动准备:1、《小刺猬的项链》 PPT。
2、小动物图片,颜色、大小不一的" 豆子 " 。
活动过程:一、发问导入,惹起少儿兴趣师: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在听故事先,我们先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
它是一个全身长满刺的小动物。
猜猜它会是谁呢?二、播放 PPT,教师针对绘本参照资料,进行有关发问少儿分页赏识,着力点引出排序内容。
(1)挨次出示第一、二、三、四、五页图片,让少儿察看刺猬悲伤的表情,并发散少儿的想象。
师:小刺猬怎么了?教师小结:小刺猬由于没有朋友很伤感,因此很悲伤。
(2)出示第六页图片,指引少儿察看豆子颜色上为幼童的不同样。
师:我们一同看看小刺猬把这些漂亮的豆子,做成了什么?教师小结:拉亚找来了有黄色、绿色的豆子,用它们串成了一处项链。
(3)出示第八页图片,指引少儿发现项链里有规律的颜色排列。
师:小刺猬可喜爱自己脖子上的手镯了,我们看看这项链上都用了什么颜色?它是怎么串的?教师小结:小罗吉兹的项链是依据颜色一个绿一个黄一个绿一个黄有规律的摆列,真漂亮!(4)你们想,丛林里的小动物看到拉亚的漂亮项链,内心会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来?(5)、出示第十页图片,指引少儿发现小兔子项链体积里有规律的颜色和大小的摆列。
师:我们看一看一同来看看小兔子的项链,你发现小兔项链和兔子小刺猬的项链又有什么不同样呢?(都用什么颜色?怎么串的?)教师小结:小兔的项链里除了有配色的奥密,还有大小的奥密,它们是两个大,一个小,真漂亮。
(6)、出示第十一页图片,指引少儿窥伺小猴项链颜色的奥密,共同串完项链。
师:小猴为何焦急呢?(由于它的项链没串完,只串了一半。
)小动物们要帮小猴子把项链串完,那我们先小猴子项链里的豆子是如何有规律摆列的?(发现规律 -- 请少儿帮着串完)帮小猴串好项链,此刻的小猴子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呀?(开心的)三、分构成功进行规律摆列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六个矮儿子-优质(绘本)课件

可以卖不少钱呢!”
螃蟹
人物 老大 老二 老三 老四 老五 老六
谋生动物或植物的特点 动物或植物
八只脚 湖 顺着绳子爬 六只脚 采花酿蜜 四条腿 肥肥壮壮 两只脚 尖尖嘴 扁扁嘴 蛋 一只脚 像小伞
没有脚 在水里游来游去
螃蟹 蜜蜂 猪 鸡鸭 蘑菇
鱼
六个矮儿子靠不同的方式过日子, 你最喜欢哪个儿子,选择其中一 个读一读。
大家问第七个矮儿子:“你靠什么生 活?”
第七个矮儿子笑眯眯地说:“我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拓展:
大家问第七个矮儿子:“你靠什么生 活?”
第七个矮儿子笑眯眯地说:“我呀, 春天播下种子,经常给它们浇水、施肥、 捉虫、除草,到了夏天,长长的藤上就结 满了大大的、圆圆的果实,里面红红的肉, 别提有多甜,人人都爱吃。"
最甜的果实,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
很辛苦
几百只 好多蛋
我造了一座漂亮的草房, 分两层,上层铺些牛马粪,
撒上种子。不久,一只脚 就长出来了。有大有小, 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
真好看!天天虽源自老爷爷、老奶 奶的六个儿子 矮 ,但是他 们都是 聪明勤劳 的好儿子!
开心 骄傲
拓展:
如果你是老爷爷、老奶奶的第七个小 孩,你会靠什么生活?仿照课文写一组对 话,不能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但要根据 事物的特点,用上关键词把劳动的内容写 出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你是靠什么生活 的。
老大
老二
我最喜欢
老三 老四
老六 老五
“我从早到晚都为八只脚忙。我傍晚提灯 到湖上,投下一条粗绳,人只脚看见灯光 ,就顺着绳子爬上来。到半夜能捉到二十 多只,拿到集市上,可以卖不少钱呢!”
幼儿园中班绘本数学谁藏起来了

武进区湟里中心少儿园区级教研活动中班绘本数学:谁藏起来了执教者:蒋焱设计企图:《谁藏起来了》是个没有故事情节的绘本,出现的文字特别少,但我发现此中的艺术构想特别奇妙。
看似简单的“谁藏起来了” 、“谁转过身去了” 、“谁不见了” 、“谁哭了”,其实此中包含了很多的科学内容。
经过让少儿认真察看书中图片的变化来指引少儿试试用正确的语言描绘方格子中间动物的地点,同时在游戏中少儿的察看力和记忆力获取了锻炼和提升。
活动目标:1.察看画面,试试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描绘方格子中间动物的地点。
2.能够记忆动物的地点和神态,发现画面之中的不一样之处,并清楚地表达。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活动准备: PPT《谁藏起来了》、照片卡、动物图卡、大房屋活动过程:一、出示动物,感知特色1.语言导入今日老师带来了一本图书,这本书我们能够一边看,一边做游戏。
有哪些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呢?2.教师利用看、听、猜等方式逐个体现动物。
“看一看,这是谁?”“听一听,谁来了?”“猜一猜这是谁的背影?”3.进入游戏动物朋友们都到齐了,它们会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环节思虑:经过谈谈动物的特色、听声音、猜背影的形式,充分调换少儿依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的兴趣,为进入下一环节作铺垫。
)二、察看画面,表达地点1.出示动物,感知房间号。
小动物们都是街坊,住在一栋楼房里。
这是几层楼?一楼住的是谁?狮子住在几零几?301住着谁?2.利用动物消逝、转身等方式,少儿详细感知动物地点“小动物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谁转过身去了?” “谁不见了?”3.察看动物们的表情变化,发展仔细察看能力。
“认真察看,谁哭了?它住在几零几?”(环节思虑:经过让少儿蒙上眼睛玩捉迷藏的游戏,利于孩子们感知动物地点,既增添了游戏氛围又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在游戏中学习的另一番兴趣。
)三、记忆地点,回想摆放1.集体记忆假如他们全都藏起来,你还可以找到他们的地点吗?这儿为何有四只眼睛啊?2.少儿操作,将动物依照本来的地点摆放在房屋上。
《6的分合式》幼儿园PPT课件

《6的分合式》幼儿园PPT课件•课程介绍与目标•数字6的认知与理解目录•分解组合概念引入•《6的分合式》具体操作演示•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课程总结与延伸拓展01课程介绍与目标引导幼儿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概念,为日后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课程背景及目的掌握6的分解与组合,理解分合式的含义。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教具进行6的分合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教具6的分合式操作卡、数字卡片、计数器等。
多媒体资源PPT 课件、动画演示等。
02数字6的认知与理解数字6的读写方法读音学习数字6的正确发音,通过音频或老师示范进行跟读。
写法掌握数字6的书写规范,老师进行板书演示,孩子们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认识钟表上的数字6,了解其在时间表示中的意义,如6点、6分等。
时间理解数字6在计数和量化中的应用,如物品的数量、人数的统计等。
数量掌握数字6在数列和排序中的位置和意义,如第6个、第6名等。
顺序数字6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孩子对数字6的敏感度观察力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数字6,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思考力引导孩子们思考数字6与其他数字的关系,如加减法运算等,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创造力鼓励孩子们运用数字6进行创意表达和设计,如绘制包含数字6的图画等,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03分解组合概念引入03分解与组合的意义帮助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01分解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部分。
02组合将若干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分解组合定义及意义通过实例引导孩子理解分解组合分解实例将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有多种分法,如1和5、2和4、3和3等。
组合实例两个小朋友分别拥有一些积木,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积木组合在一起,搭建出更复杂的结构。
《按颜色归类》PPT课件小班数学

富有创意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同时也有助于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分类能力。
0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操作步骤演示
讲解归类规则,将相同颜 色的物品放在一起。
打开PPT课件,展示不同 颜色的物品图片,引导幼 儿辨认颜色。
邀请幼儿上台操作,将不 同颜色的物品分别归类到 相应颜色的篮子里。
颜色混合规律
讲解颜色混合的基本规律 ,如红+黄=橙、黄+蓝= 绿等,帮助幼儿理解颜色 之间的关系。
颜色混合应用
展示一些利用颜色混合原 理制作的艺术作品或设计 案例,引导幼儿欣赏并思 考颜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03
按颜色归类方法论述
单一颜色归类法
定义
将相同颜色的物品归为一类。
示例
将所有红色的物品(如红苹果、红气球、 红衣服等)放在一起。
分享建议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同时也可 以给予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 力。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回顾
颜色识别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命名红、黄、蓝三种基本颜 色。
颜色归类
学生能够将相同颜色的物品归类到一起,形成颜 色类别的概念。
计数能力
学生能够在归类的过程中,对每类颜色的物品进 行计数,强化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02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不同颜色的物品,锻炼他们的
观察力和注意力。
为幼儿打下数学基础
03
颜色归类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幼
儿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幼儿园小班数学《大大小小》PPT课件

活动三
游戏巩固。组织大小相关的游 戏,如“找大小”、“大小配 对”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 所学内容。
活动四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日常生 活中寻找大小关系的物品或现
象,进行拓展延伸学习。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大小概念认知及比较方法论述
大小概念认知
通过直观感知和比较,让幼儿理解大 小是相对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的大 小。
网站推荐
如“宝宝巴士数学启蒙”、“小步在 家早教”等,提供丰富的数学游戏和 互动课程,帮助幼儿在玩中学。
平台支持
在线课程
借助如“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数学课程,满足幼儿个性化学 习需求。
互动教学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的实时互动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交流,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回答。
讨论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 享自己对于“大大小小”的理解和 经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思维 能力。
分享经验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 与“大大小小”相关的有趣经历,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或游戏竞技
小组合作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与“大大小小”相关的任务,如排序、分类等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过程性评价:观察记录孩子在课堂表现
参与度
观察孩子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如举手发言、小组讨论等。
专注度
留意孩子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 如是否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
否容易被外界干扰等。
互动性
评估孩子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互 动交流情况,如是否能主动表达 自己的观点、是否愿意分享等。
2024年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毛毛虫》课件

2024年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毛毛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幼儿数学乐园》第三章节的内容,详细内容围绕“毛毛虫”主题展开,通过有趣的毛毛虫故事,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中的序列概念,包括数数、排序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毛毛虫的特点,理解序列的先后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2. 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如数数、排序等。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序列的先后关系,将序列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重点:掌握数数、排序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玩具、磁性白板、数字卡片、彩色笔、录音机等。
学具:幼儿用磁性数字卡片、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毛毛虫玩具,以故事形式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数数、排序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毛毛虫玩具,让幼儿理解序列的先后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发放磁性数字卡片,让幼儿在白板上完成毛毛虫的排序任务。
4. 小组活动(10分钟)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数数、排序的竞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班数学《毛毛虫》2. 内容:毛毛虫排序、数数方法、小组竞赛结果展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毛毛虫数数排序画,要求将数字15按照顺序画在毛毛虫的身体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毛毛虫主题,让幼儿掌握了数数、排序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发现生活中的序列现象,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针对幼儿的表现,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蜈蚣叔叔的袜子》幼儿园中班数学PPT课件

孩子们回家
孩子们也完成了在幼儿园的学习 和生活后,就回家了。他们回到 了自己的家中,与父母分享今天 的经历和收获。然后就开始了美
好的家庭生活。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分析规律
这个规律是蜈蚣叔叔心情好的时候会按照的规律来穿袜子,因此 这个规律对于嘟嘟来说有些困难。
挑战规律
嘟嘟需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尝试按照蜈蚣叔叔的要求来穿袜子。
孩子们的设计创意
设计思路
孩子们设计了一个个有规律的 穿袜子方法,例如红红绿红红
绿、黄绿黄绿等。
制作袜子
孩子们用各种颜色的夹子来制 作袜子,将夹子夹在蜈蚣叔叔
观察嘟嘟的表情
01
嘟嘟看着蜈蚣叔叔,表情有些紧张,似乎有些害怕。
分析嘟嘟的心理
02
嘟嘟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对于蜈蚣这种生物有些害怕,但是他
又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不愿意看到蜈蚣叔叔生病。
鼓励嘟嘟尝试
03
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嘟嘟鼓起勇气,尝试帮助蜈蚣叔叔穿
袜子。
蜈蚣叔叔的特别要求
提出要求
蜈蚣叔叔希望嘟嘟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穿袜子,这个规律就是 蓝绿蓝绿。
孩子们的祝福和道别
孩子们也祝福蜈蚣叔叔早日康复,穿上更多的袜子,展现 出他的帅气。同时,他们也道别,因为需要回家吃饭、睡 觉和玩耍。
பைடு நூலகம்
故事结束,孩子们回家
嘟嘟回家
嘟嘟完成了一天的事情后,就回 家了。他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到了 家中,与家人分享今天的经历和
收获。
朋友们回家
蜈蚣叔叔的朋友们也各自回家了 。他们告别了蜈蚣叔叔,并承诺 会再来看望他。他们回到了各自 的生活中,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
幼儿园大班绘本数学活动《一寸虫》含课件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如软尺、硬纸板等,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比较,培 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幼儿 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一寸虫》绘本,增进亲子 关系。
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进行数学游戏,如测量家中物品的 长度、比较大小等,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家园沟通:分享进展,获取支持
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分享孩子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和进展。 家长可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点,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孩子。
03
活动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利用幼儿熟悉的绘本《一寸虫》 作为引入,通过讲述绘本故事,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展示绘本中的一寸虫形象,引导 幼儿观察并描述一寸虫的特点, 进而引入测量单位“寸”的概念
。
通过互动提问,让幼儿思考生活 中哪些物品可以用“寸”来测量 ,进一步加深对测量单位的理解
通过阅读《一寸虫》,幼儿可以初步 了解长度单位、测量和比较等数学概 念。
绘本讲述了一只名叫“一寸虫”的小 虫子,利用自己的身体长度进行测量 和比较,最终解决了森林动物们之间 的争端。
数学活动目标设定
让幼儿了解长度单位“一寸” 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测 量工具进行测量。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能够区分不同物体的长短。
数字卡片
制作一些数字卡片,用于 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和进行 简单的数学运算。
场地布置与氛围营造
活动室布置
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温馨 而有趣的学习空间,可以 挂上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 的装饰物和图片。
幼儿园大班数学绘本《数字在哪里》pptx

数字主题绘画创作活动
活动目标: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孩子们对数字的艺术表 现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活动步骤
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和纸张,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与数字 相关的绘画作品,如数字油画、数字水彩画等。
活动材料:画纸、颜料、画笔等。
引导孩子们了解数字在绘画中的运用和表现方式,让他 们感受数字与艺术的紧密联系。
适合年龄段与学习目标
适合年龄段:幼儿园大班(5-6岁)
01
02
学习目标
认识数字1-10,了解数字的基本含义和顺 序。
03
04
通过寻找隐藏的数字等游戏,提高观察力 和注意力。
通过数数游戏等活动,培养数感和计数能 力。
05
06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 好奇心。
02
数字概念引入与认知
数字定义及表示方法
数字排序
将一组数字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的过程称为数字排序。排序可以按照升序或 降序进行。例如,对于数字组2、5、1、8,按照升序排序后为1、2、5、8。
数字间关系及运算规则
数字间关系
数字之间存在相等、大于、小于等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数学中的基本逻辑关系 ,是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
数字运算规则
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规则。这些规则定义了数字之间如何进 行运算以及运算结果的求解方法。例如,在加法运算中,将两个数字相加得到它 们的和;在减法运算中,从一个数字中减去另一个数字得到表示与计算
80%
认识时钟
通过绘本和实物时钟,让幼儿了 解时钟的构造和时、分、秒的概 念。
100%
时间表示法
教授幼儿使用12小时制和24小时 制表示时间,并学会将时间转换 为分钟数进行计算。
【幼儿园绘本教学】幼儿园中班数学绘本优质课《蜈蚣叔叔的袜子》

【幼儿园绘本教学】幼儿园中班数学绘本优质课《蜈蚣叔叔的袜子》活动目标1.愿意参加绘本阅读活动,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殊和有趣。
2.在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绘本、课件《蜈蚣叔叔的袜子》。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1.给我看图画书: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
让我们看看谁会藏在书中?大家好。
我是精灵嘟嘟。
很高兴认识你。
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2.今天嘟嘟还带来了很多好朋友,他们会是谁呢?翻到第二页。
3.谁认识他们?蚯蚓和蜗牛有脚吗?(没有)他们是如何前进的?你有脚吗?有多少哪些动物朋友有脚?有多少人?一起数数怎么样?4.哇,他们竟然有那么多脚,不过有一位朋友,他的脚比蜜蜂、瓢虫的还要多得多,长了三十只脚呢?他会是谁?(翻到下一页:蜈蚣)再一起来数数蜈蚣有几只脚吧。
他可真厉害,长了那么多脚。
二、阅读、理解和分类1.嘟嘟喜欢叫他蜈蚣叔叔。
蜈蚣叔叔住在都都家的隔壁。
他是村里有名的帅哥。
帅哥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蜈蚣叔叔长得帅吗?他不是个帅哥。
当他出门时,他会穿上袜子、鲜艳的衣服和各种颜色的袜子。
喜欢袜子的蜈蚣叔叔甚至在家里穿袜子。
3.可是嘟嘟发现有好几天没看到蜈蚣叔叔了,蜈蚣叔叔可能怎么了?(翻到下一页)你从哪里看出蜈蚣叔叔生病了?(躺在床上、触角都耷拉下来了)于是,嘟嘟的妈妈让嘟嘟带着吃的去看看蜈蚣叔叔。
走,咱们跟着嘟嘟一起去看看吧!(翻到下一页)4.“你好,蜈蚣叔叔。
妈妈说这是给你的。
希望你能尽快康复!”嘟嘟一边打招呼,一边偷偷地瞥了一眼蜈蚣叔叔的脚。
嘟嘟一直想知道蜈蚣叔叔是否有三十只,所以他偷偷地数了数。
你怎么秘密计算?(幼儿数了几下之后,另一只脚被被子盖住了,因此无法再数了。
嘟嘟连忙说:再见,叔叔,我要回家了!这时,蜈蚣叔叔说:“谢谢你,小嘟嘟。
”。
有你的关心,我很快就会好起来的!顺便问一下,你能帮我个忙吗?一位客人稍后会来。
我必须穿袜子。
《按群计数》PPT课件大班数学

优点
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 儿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应用场景
适用于数学教学中的图形计数 问题,如几何图形、组合图形
等。
教学建议
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图形的 异同,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和计
数。
数字分组法
定义
将数字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分 组计数的方法,如按照奇偶性
、大小等进行分组。
优点
《按群计数基本概念 • 群计数方法介绍 • 群计数实践应用 • 拓展延伸:其他数学技能培养 • 课程总结与家长指导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随着幼儿数学教育的深入,按群计数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逐渐被引入到 幼儿园教育中。本课件旨在帮助大班幼儿掌握按群计数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 能力。
思维能力提升
在按群计数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 锻炼和提升,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家长参与孩子数学学习建议
鼓励孩子多动手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家里多进行与数学相关的实际操作,如使用计 数器、玩具等进行按群计数练习,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创设数学学习环境
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如准备一些数学 绘本、玩具等,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与重点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幼儿能够掌握按群计数的方法,理解群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按群计数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
本课件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幼儿理解按群计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和 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鼓励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
。
公园游玩
《认识相邻数》幼儿园PPT课件

游戏实践:快乐学习相邻数
实践步骤
首先,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数数、认数字等。然后,老师 可以向幼儿们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并进行示范。接着,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游戏 ,观察幼儿们的游戏过程,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最后,老师可以对游戏进行总结
和点评,鼓励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案例分析:找规律填数字
案例一
1、3、5、()、9
分析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 以推断出括号内应填写的数字为7。
案例二
2、4、8、()、32
分析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公比为2。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 可以推断出括号内应填写的数字为16。
案例三
5、10、15、()、25
分析
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5。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 ,可以推断出括号内应填写的数字为20。
中的应用。
03
分数与小数
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及 性质,学习它们之间的转换方 法,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
学习中的应用。
04
数学的趣味应用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计算、测量、建模等,同 时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 现象,如斐波那契数列、黄金
分割等。
THANKS
在排列或序列中,相邻数可以用来表示位 置的相邻关系,如座位排列中的1号和2 号座位。
在计数或统计时,相邻数可以用来表示数 量的增减变化,如从1个增加到2个。
02
相邻数识别与判断
识别相邻数方法
01
观察法
通过观察数字排列,找出每个 数字前后的数字,即为相邻数
。
02
数数法
按照数字顺序逐一数数,确定 每个数字的位置,然后找出它
幼儿园绘本《数一数有几只鸟》阅读

幼儿园绘本《数一数有几只鸟》阅读数一数,有几只鸟?》故事讲述的是数学常给人枯燥之感,但当数字被独立提炼出来之前,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当我们说“几个”的时候,后面总会跟上一个名词。
因此,数学本身是美好的,它存于大自然的序列之中,最终为这个世界的有序、规律而服务,也为这个世界的美好而服务。
《数一数,有几只鸟?》这本图画书,正是利用了数字存在于万物中这一特性,将本来会让孩子感觉枯燥的数字与姿态各异、灵动活泼的鸟儿联系在一起,使得数数这件事情也变得有趣起来。
数一数,有几只鸟?从一数到二十,看看它们从起床到睡觉,从晨曦里公鸡打鸣,到暗夜里乌鸦归巢,是如何度过这一天的。
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个故事多读几遍,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接龙讲故事的游戏。
1.小屋静静地安睡在温暖的黑夜中,是什么在朦胧的曙光中萌动?2.一只大公鸡正吵吵闹闹地问候太阳,又一个春天的早餐到来啦。
3.两只爱情鸟依偎在笼子里,它们第一个被吵醒。
三只展翅的野鸭排着漂亮的队形,突然出现在明亮的晨光中。
4.四只小鸟性急地张大嘴巴,叫着跳着,要吃早餐。
你能看出哪一只是杜鹃?(瞧,它至少是其他三只鸟的两倍半!)小宝宝依然睡的酣,五只布鸟在小床上方轻轻地转啊转。
5.在花园秘密的灌木丛,六只棕色的鹧鸪正专心地找着小虫。
6.樱花树上的喜鹊叽叽喳喳地叫:“七鹊图的秘密谁也别想知道!”八只毛茸茸的鸡宝宝,正和妈妈一起寻找美味佳肴。
7.九只孔雀在烈日下昂首阔步,炫耀着美丽的蓝绿色尾翎,还有那一只只像在盯着你看的大眼睛。
8.茶杯茶盘已经备好,下午茶就要开始了。
看,洁白的瓷器上有十只小鸟!葡萄干和面包屑到处掉,十一只燕雀飞来吃个饱。
9.在晴朗辽阔的天空,十二只鸽子飞得急匆匆。
10.十三只漂亮的野鸡,正不慌不忙绕着大树散步。
11.十四只白天鹅高高昂着头在湖水中优雅的巡游。
十五只鸭子摇头又摆尾,开开心心地玩着水。
12.十六只大白鹅摇摇摆摆,嘎嘎地叫着往家来。
太阳已经落下山,可十七只八哥还聊得欢,聚在烟囱上呱呱呱,不用担心花猫的爪子尖。
2024版1至6年级数学绘本(收藏)

数学绘本的定义
数学绘本是一种结合数学知识与图画艺术的儿童读物,通过生动有趣 的图画和简洁明快的文字,向孩子们展示数学的魅力和趣味。
图文并茂
数学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描述, 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趣味性
数学绘本通常以孩子们喜爱的故事、游戏等形式呈现数学知识,让孩 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互动性
数学绘本鼓励孩子们动手实践、探索发现,通过互动环节培养孩子们 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
4
数学绘本的重要性
激发数学兴趣
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生动 的图画,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 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
热爱。
2024/1/30
拓展数学知识
数学绘本涵盖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包括数与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 推理等,有助于孩子们全面拓展数 学知识面。
图文并茂
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 概念。
实用性强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024/1/30
16
《数学故事会》
故事性强
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 故事中学习数学。
语言生动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数 学概念和原理。
24
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数学绘本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 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鼓励探索和发现
数学绘本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 规律和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4/1/30
25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数学绘本课件幼儿园数学绘本课件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数学绘本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篇一:大班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绘本中心思想】《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故事是以人身体的数学现象为中心展开的,绘本的中心思想是: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离我们很近。
【融入的数学元素】绘本融人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
大班孩子会欣赏自己的身体,而欣赏时最关注的往往是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如“会动”等等。
这本绘本的加入,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身体除了可以做许多动作之外,还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从而拓展孩子们欣赏自己身体的思路。
另外,沿着大班幼儿自然测量经验发展的轨迹,利用此绘本我们可以继续发展两个方面的测量经验:一是拓展自然测量的工具,即:除了小棒,人的身体、绳子、椅子等也都可以是测量工具;二是梳理自然测量“自然物——工具”的内在关系,如:量具长度越大、量数越小等等。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人(价值点:引起孩子对身体的关注,激发参与兴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大书,这本大书的名字叫作《我家漂亮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重点提问:1、欢欢怎么会感觉衣服变短了、鞋子变小了呢?2、长高了有哪些好处?重点提升:长高了真好,很多原来不能做的事情现在都能做了。
二、试试手尺(价值点:初步迁移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发孩子用手柞量的兴趣)1、质疑提升,引出长度单位“柞”的概念。
重点提问:(1)妈妈的手是怎么做尺子的?(2)什么是“拃”?重点提升: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
2、共同讨论,迁移正确测量方法,尝试体验。
重点提问:(1)看看妈妈用她的手尺量了哪些地方?她是怎么量的?(2)你也来试试看,你是怎么量的?重点提升:(1)-只手这么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
再来,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2)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现在小手还能做量一量的工具。
这个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柞”。
三、试试脚印尺(价值点:继续迁移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发孩子用脚印测量的兴趣)1、观察画面,推测脚印的量法。
重点提问:脚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2、尝试体验,迁移运用。
重点提升: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
原来我们身上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四、做做教室里测量时的漂亮尺子(价值点:帮助孩子进一步体验身体的手和脚真有用,初步了解自然测量时要思考工具的适合度)1、操作要求:用手柞和脚印来量一量班级里的东西。
2、幼儿自主操作和体验,教师巡回观察。
3、分享体验结果。
预设重点提升:手和脚都能做尺子,在测量的时候,要想想哪种方法更合适。
五、故事延伸(价值点:延续幼儿的测量兴趣,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我们的身上就只有这两把尺子吗?我们的书还没有看完,后面还有好多页,漂亮的尺子也不止这两把。
老师把书放在教室里,喜欢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几把尺子?【活动反思】1、活动选材必须紧贴主题,紧贴幼儿习得测量经验的发展轨迹,紧贴绘本本身所要传递的东西。
本次活动,我们预期幼儿能够获得的经验是“有学习用手(柞)及脚(脚印)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体验身体真有用”。
而《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绘本很长,内容涉及比较多,在自然测量工具上,涉及了手柞量、脚印测量、步子测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一下子将内容拓展给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要完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分析了这几种测量工具,觉得用手柞量和脚印测量比较适合目前刚开始拓展测量工具时期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而且胳膊“庹”量和“抱”量也属于用手来做自然测量的工具,用步子测量跟用脚印一样,属于用脚来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考虑到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体验到自己的手、脚都能做尺子,真有用;难点不宜过多,所以,本次活动只选用了绘本的前半部分(手柞和脚印),将后半部分(步子、胳膊“庹”量和“抱”量)让孩子自己看书去发现,再进行拓展。
2、环节设计要富有动感,本次活动中间隔牲地让孩子们去操作去体验,使大班的测量活动摆脱沉闷,变得宽松有趣。
3、活动材料最好现成熟悉,本次活动幼儿操作的空间和材料都是活动室中较为熟悉的,使大班孩子更有作为小主人的归属感。
4、本次活动之后,需要有一段低结构活动时间让孩子继续积累经验。
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把书阅读完,尝试用书中的测量工具实施测量;也可以投放不同的测量物和不同的测量工具。
一方面让幼儿继续体验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另一方面旨在让幼儿能体会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量不同的物体时会有方便或不方便的区别。
篇二:小班数学绘本《连在一起》【绘本中心思想】“连在一起”是幸福的起源,绘本《连在一起》是作者从育儿过程的感悟中诞生的。
整个故事由两条金鱼的相遇开始,接着连在一起的是四种幼儿熟悉的动物的不同部位,最后妈妈和宝宝连在一起。
妈妈温柔的脸和宝宝粉嘟嘟的脸紧密地贴在一起,由此获得与亲人浓浓的亲情依恋。
连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衷心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和子女能够连在一起。
【融入的数学元素】本书从指认常见的动物开始,每一幅简单的画面中都能让幼儿感知同类事物可以连在一起,也就是一样的动物能一一配对,积累集合的经验。
另外隐藏在故事画面背后的还有不同的事物逻辑关系,它们并不需要在阅读中被揭示出来,不用语言表述,但却能在阅读中被发现:相向——面对,朝一个地方;相遇——分合,连在一起。
【活动目标】1、感知同类的事物可以连在一起。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小图片【活动过程】一、理解故事(目的: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金鱼和金鱼:(1)这是什么?(2)这条金鱼朝着这里游过来,那条金鱼也朝着这里游过来,金鱼和金鱼是一家人,连在一起了。
鸭子和鸭子:(1)这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这只鸭子朝着这边游过去,那只鸭子朝着那边游过去,它们会连在一起吗?(3)鸭子的什么连在一起?大象和大象:(1)这是一头大象,这也是一头大象,大象和大象是一家人,它们会连在一起吗?(2)它们怎样连在一起呢?大象和大象是一家人,伸出长鼻子,连在一起了。
猴子和猴子:(1)猴子和猴子怎样连在一起呢?(幼儿猜测。
)(2)猴子和猴子是一家人,伸长两条手臂连在一起了。
妈妈和宝宝:(1)他们是谁?(2)宝宝和妈妈可以怎样连在一起呢?(宝宝和老师用动作表示。
)(3)还有爸爸,也连在一起了。
二、阅读故事(目的:乐意用故事中的句式讲,感知同类的事物可以连在—起)提问:为什么金鱼和金鱼、鸭子和鸭子、大象和大象、猴子和猴子、妈妈宝宝爸爸连在一起了?小结:因为它们是一家人,一样的东西可以连在一起。
三、找找讲讲(目的:进一步感知同类的事物可以连在一起)1、找找一家人的图片,把他们连在一起。
2、用故事中的句式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1、情感的升华,体验学习乐趣各种不同的动物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连在一起,表现出了一种相连的快乐。
在绘本的最后,爸爸妈妈还有宝宝一起脸贴脸连在一起,再次让孩子们在情感上获得了满足。
于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模仿绘本中的各种方式连在一起:头和头连在一起;鼻子和鼻子连在一起;手和手连在一起还有脸和脸连在一起等等。
各种各样有趣的肢体连接,让孩子们感受了无限的乐趣,也增强了与老师的亲密感,从而提高对绘本的阅读兴趣。
2、朴素的画面凸显活动重点这本画面看似简单的绘本,非常适合刚入园的小班孩子阅读。
他们的视觉感知范围十分有限,对一个复杂事物,他们既不能整体感知,也难以关注到每个细节。
所以观察对象越简单,孩子注意力越可能集中在主要的内容上。
本书画面除了各主角外,就是安静的底色。
素净的画面,保证了图文的高度结合,所以孩子很容易看懂画面,他们会准确命名,也会描述身体的主要部位,但是对于同类事物的集合感知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模糊意识到清晰意识,朴素的画面更如一位无声的教师凸显出活动的重点,那就是同类的事物可以连在一起。
3、上口的儿歌助推语言表述小班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重复,并在重复中练习和巩固正在发展着的行为模式。
这种反复的句式,孩子自然地看图跟读,融人到阅读情景中,并且能快速学会固定的句式。
尽管绘本中的文字朗朗上口,但是为了提升活动的教育价值我们稍作改编。
将原先的“金鱼和金鱼,连在一起了”改为“金鱼和金鱼是一家人,鼻子和鼻子连在一起了”。
这样的改编更凸显浓浓的亲情,也进一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描述身体的部位。
完整的诵读就是一首儿歌,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其中蕴含的规律,帮助幼儿积累儿歌中排列的规律性,有助于幼儿在创作儿歌的过程中进行运用。
儿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儿歌促使幼儿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相关的集合经验。
在发展幼儿数学能力的同时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两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