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真正动起来

合集下载

让思维活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让思维活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让思维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探究实验教学是生态课程形成的起点,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

探究实验教学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达到开拓学生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加强,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探究实验教学是灵动的、生态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探究实验教学的特点探究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通过探究活动来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探究实验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知道”,探究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对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探究实验教学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

自主性是探究实验教学十分显著的特征,探究实验教学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再到结论的得出与重审,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探究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而异的弊端。

探究实验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的知识留下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

例如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首先让学生改变凸透镜到书本上字的距离,学生发现看到的像发生了改变。

然后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凸透镜成的像与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学中的实验规律,使学生思维活起来,课堂动起来,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二、探究实验的教学作用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让小球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

让小球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

让小球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教材解读:flash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目前运用到的领域越来越多,涉及到了学生在三、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画图、文字的输入和编辑等计算机知识,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为了拓展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发展学生特长,我对五年级部分学生开设了flash动画制作这门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程的总体目标: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广泛兴趣爱好、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富有想象力的素质,本节课的分目标是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创建补间动画”命令的使用,体验动画制作的快乐,树立学习动画制作的信心。

我将《让图形动起来》一课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三个动画片断,让学生发现物体的三种运动方式,提出怎样让图形动起来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层:探索、解决问题。

让学生大胆思考,提出猜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实践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去解决问题,将学会的知识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第三层:体验成功。

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实态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flash动画制作基础,在学校生活中较多的接触过乒乓球运动,对球的动画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神秘感,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在flash中绘制圆形、创建新元件的方法和制作逐帧动画、进行影片测试等。

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浅显的,他们看见了别人的制作成果,但是未必看到制作的过程和制作人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只有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才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①情感与态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动画制作的快乐。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和信心,形成“动画制作并不神秘、我也能制作”的态度。

②行为与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明白就去思考、独立探索、大胆研究的行为习惯。

③知识与技能。

园长论坛:动起来,让孩子的世界更精彩

园长论坛:动起来,让孩子的世界更精彩

“动”起来,让孩子的世界更精彩大自然千变万化,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幼儿的眼里形成了一个美好而充满疑问的世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四季更替,大雁南飞……新奇有趣的事物深深吸引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幼儿从出生起,他们就用眼睛看世界,用耳朵听世界,用手脚触摸世界,就是在这些“看”、“听”“触摸”中,幼儿的思维在“动”,感官在“动”,情感在“动”。

“动”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起来”更是做人的一种权力。

“生命在于运动”,这既是人的本质,也是哲学之基础。

教育就应当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动”中激发其潜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因此,我园确定的核心理念就是“动起来,让孩子的世界更精彩!”理念诠释:“动”在字典里可以找出以下几种释义:1、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2、“动作、行为”;3、使用、使起作用;4、人的心理、情感发生某种变化……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动”体现了多元化。

在教室里,孩子们聚集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讲故事,惟妙惟肖地表演情景剧,他们的情感动起来。

在操场上,孩子们踢毽子、跳皮筋、拍球……在追跑欢笑中,他们的心情好起来,身体动起来。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玩一玩,做一做,他们的小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的脑、眼、手、口等都“动起来”,让幼儿在充满情趣的缤纷生活中,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获得真知,感受世界的精彩。

如果我们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还可以看出,许多伟大教育家的思想也渗透“动起来”的教育理念。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提倡“做中学”的理论,他倡导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鼓励儿童学习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其本质意义就是鼓励幼儿在“动”中学习,使幼儿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孩子要“动”,教育也要“动”。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曾讲:“宇宙在动,人生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陶先生这句话,体现了发展运动是教育的生命常态。

中学道德与法治—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技术应用计划【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中学道德与法治—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技术应用计划【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让思维动起来——道法学科思维导图比赛一、活动目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制作道法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查漏补缺,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本单元知识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希望通过举办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活动简介1.活动名称:让思维动起来——道法思维导图比赛2.活动时间:2019年11月3.活动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4.形式:作品评比、展出5.奖项:本次比赛将评出学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三、活动流程1. 宣传(1)对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进行活动宣传,明确活动目的、作用和指导老师的职责。

(2)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

(3)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宣传,并用一节课进行道法思维导图的培训。

2.学生准备作品(1)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人制作一幅作品。

(2)学生根据本册内容制作思维导图,范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单元、手绘制作,统一以纸质文档形式上交。

(3)月日前收集齐本班作品,交年级组内进行初选。

3. 评奖(1)每班选出5张左右推荐作品参加决赛,注明班级、姓名(2)由评委按照评分标准为每幅作品打分,并最终评出获奖作品。

4.作品展出在学校展板展出优秀参赛作品,供全校师生观赏学习。

四、评分标准八年级政治组学科通用-技术应用计划一、指导思想:网络技术应用是现代技术的核心,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它的应用遍及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更应该与时代齐驱并进,学生通过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当代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作为现时代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自己学会现代网络知识,还要把它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变化,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初探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初探

心 理 学 知 识 告 诉 我 们 :学 生 的 认 识 很 多 都 是 首 先 从 感 性 认 识
开 始 , 然 后 才 能 上 升 到 理 性 认 识 . 俗 话 说 :眼 见 为 实 . 耳 听 为
虚 ,如果 光靠学 生 听 、 思 考 , 有时 候是 很 难理 解 新 知识 的. 因
此 在新知识 教学引入
1 .
创造 “ 愤”
悱 “


意境.愤 悱意境
, 即 所谓 “
欲知未知


生不熟”
的情 境





欲求明而不











f{j
数 学 思பைடு நூலகம்维 品 质初 探 ,
繁 荣 (河 南省郑 州 四 十三 中 450005 )
来.
在这 种情境下学生跃 跃 欲试










启则发 .
其 具 体 做 法 是 。 抓 住 新 旧 知 识 的 联 结 点 用 , 旧 知 识 作 铺 垫 , 由
习要体现 出一

的思


次性

先直


抽象


浅后

深 .
在课 堂小结 中也 要 注 意创设 思 维 情境 . 以 养成学 生 善于
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思 维习惯 .
由于 小结是 一
堂课
的 “ 画 龙点 睛” 处 , 它 能使一 堂课 所 讲知识 及 体现 出的数学思

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在数 学课 堂上 ,让 学生的思维动起 来
文/ 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 中学 江映雪
目前 ,大多数的初 中数学课 堂 现状令人担忧 :有些学生对学习数 学提不起兴 趣 ,学习注意力分 散 ;
畏 难 ,懒 动 脑 ,数 学 成 绩 不 理 想 . 究 其 原 因 ,很 大 程 度上 是 因为学 生
A组 :
些 台阶 ,引 导学 生思 考 。 刚才 这 出 了几 个 问 题 , 学 生 搭 建 走 上 高 为
道 题 ,教 师 指 着 坐 标 , 接 着 又 提 紧 楼 的 楼梯 :
的 图象 上 有 三 点 ( Y) ( Y) 。、 、 ( 物,y) 3,若 。 < , 0 ,则 下列各
数学的心理指向. , 同时 也培养学生 善于观察的思维 品质. 通过适切 的 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认 真观察 , 勤于思考 , 总结规律 , 多 很 看似复杂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 、 积极 用 脑 。勤 于动 手
两解 、一题多解 ” ,打破 常规 ,促 进思维 发展. 只有学 生充分参 与 的 课堂才能真正拓展学生 的思维.
式 中 正 确 的是 (
A. >y>y y3 1 2 C.yly > 3 > z y

B.y>y>yl 3 2 D.y > 3 2 l y>y
( 图 中的两条线 中, 垒 ) 哪一 条线 表示 甲公司收费情况?哪一条 线表
示 乙公 司 收费 情 况 ?
1 函数 y . 一 的图象是
力 ,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 ,提供
机会让学生积极用脑 ,勤于动手 , 参与课 堂学 习活 动. 教师鼓励 学生
积 极用 脑 ,勤 于Βιβλιοθήκη 动手 ,探 索 “ 题 一0

好脑筋要动起来训练思维力的方法

好脑筋要动起来训练思维力的方法

好脑筋要动起来训练思维力的方法
好脑筋要动起来训练思维力的方法
1、全方位观察。

对于任何问题,都要认真考虑它的利和弊。

更深一层的思考能使孩子认识到,显而易见的答案未必就是最佳答案。

2.、找出规律。

教育的基础就是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聚沙成塔。

把知识分类之后,我们就可以避免反复不断地学习同一内容。

3、养成质疑好习惯。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推翻定见成规的历史。

儿童在许多方面尚未定型,总喜欢质疑以往的做法,为人父母应当鼓励他们养成终身质疑、不满现状的良好习惯。

4、说话准确。

准确的用词不仅能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思维敏捷。

5、倾听他人的意见。

孩子们往往只管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这不利于他们扩展视野。

父母们应当培养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观点,请孩子旁边的人或其他小朋友对同一件事发表意见,是训练孩子倾听的好方法。

6、写下来。

鼓励孩子坚持记日记,因为写作也是一种思维。

7、提前思考。

鼓励孩子对短期、中期、长期的后果进行提前思考,虽然这并不容易。

不过,今天对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些准备,还是可能的。

8、学习。

知识不能代替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知识。

学习能使人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

9、坚持不懈。

孩子并不能一夜之间就养成逻辑思维的好习惯,应鼓励他们坚持不懈。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12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12篇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够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演讲词。可是我一向在想:这篇课文学生能喜欢吗?教材为什么要选这篇课文?时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学生是否完全理解?况且,本文的第四、五两段似乎与前面几段论述的不是一个问题,分析起来有必须难度。这样一篇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我们究竟应当教给学生什么?
其实备课时孩子
们的心里我已经有所了解,由于课文中当时的时代背景离此刻的孩子生活还比较远,所以我们的孩子不能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也有情可原。教学时,我没有直接检查预习并读课文,而是提前剪切好了一段关于张思德牺牲的片段,孩子们在电影中直观的感受到了当时的场景,更初步明白了为什么毛泽东主席会做这样一个演讲。有了电影铺垫之后,我再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选择自我喜欢的部分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没有丝毫的被动,完全尝试着主动分享喜欢的段落,读中感悟。
为人民服务反思(三):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对学生进行良好革命人生观教育的良好教材。但由于文章资料背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无故事情节、无华丽词句的说理性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也有必须难度。本课的难点有两处:一是体会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鉴于此,在备课时我这样安排: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精炼。2、联系生活,理解为人民服务。可是实际教学中,这节课给我的感觉却不好,这堂课结束了,但课堂上那局促不安的面孔、牵强附会的局面却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有时候,一些课堂热热闹闹,师生和谐愉快,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学生并没有认真深入的思考,所以语文本事提高比较缓慢;我们应当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

三动教学模式

三动教学模式

学习“三动”课堂教学模式有感我们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

“接受式学习”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主导的甚至是惟一的学习方式。

它的精髓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是教师将学习材料作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加以传授,而不重复人类发现、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

对于学生分析思维能力、演绎推断能力、系统思考能力以及受纳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过于单一的使用,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上,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削减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素质的培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为了孩子们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改变教育观念,变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探究性教育方式。

下站小学“三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三动”课堂教学模式以主动、全动、互动为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

在课堂上,他们都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出现。

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三动”课堂教学模式,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虽然在西方国家早就提出,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的很少。

郑花青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郑花青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郑花青: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郑花青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数学教师,南
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江北新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曾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校长、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
称号。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动
起来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是质疑、解惑的
循环往复。

数学教材中的定义、结论以及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蕴含着合理性与智慧,都是引导学生质疑、解惑的良好素材。

教学中,我不失时宜地引导学生质疑、解惑,激荡思维,使他们从依赖性、盲从性的学习转向独立性、批判性的学习。

比如,教学指数函数的定义时,我引导学生质疑:定义中为什么规定a>0且a右?学生探究发现: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没有负指数幕,1的任意指数幕都是1……从而,深刻理解了定义中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思维最容易在感兴趣的领域和活动中得到充分激发。

数学是有趣的,数学学习也可以很有趣。

教学中,我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定义写出两个具体的椭圆方程(距离和为定值的形式),然后和学生比赛,看谁能最快地化简两个方程。

当我迅速写出结果后,学生对我的速度目瞪口呆,对我的答案将信将疑。

在历经千辛万苦得到与我一样的答案后,学生才意识到我的“高超”技艺。

这时,我再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般情况下的椭圆标准方程,他们自然兴趣高涨,思维投入。

4D
课堂教学1
课堂教学2
课外辅导。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将进酒》教学案例及点评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将进酒》教学案例及点评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将进酒》教学案例及点评一、教学案例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将进酒》的内容,把握诗的主要意思;
(2)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
(3)让学生理解诗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们读诗,让他们自己感受诗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诗的含义。

(2)让学生探究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诗的问题,例如: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的“杯”代表什么?诗中的“酒”代表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探究诗的内容,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3)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看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诗的含义。

(4)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诗的主要意思,并对诗的深层含义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点评
本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把握《将进酒》的内容,把诗歌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并能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诗的含义,让学生探究诗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摘要: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思维能力不高的现象,导致学习能力欠佳。

让职中生的思维动起来是职业中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经验,全身心地投入研究。

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想思维;告之学生思维的最高境界:自由发挥,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这是一种遵循职业中学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授人以渔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举一反三笔者发现:以往幼保专业的学生学习flash动画时,课堂上老师讲得非常累,教师把知识点融入在具体实例的驱动任务中进行教学,讲清设计思路,讲清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当要求学生应用所学自己创作时,学生就会叫苦连天,不会把不会二字挂在嘴边,为什么?课间跟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同学们反映:每次课堂上讲了某一具体实例,同学学会了制作,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如果老师不讲,面对动画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课后又没有专门的机房提供给同学练习,有些动画,大多数同学只是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缺少理解、消化、吸收,内化迁移的思维过程,缺少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和联想创新思维的环节。

另外,老师以往的做法也存在着误区,希望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要学许多内容,真正掌握并会应用的却很少,留给同学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学得云里雾里,真所谓“欲速则不达”。

要使学生摆脱这种困境,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维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思维任务,把思维任务化解在具体实例操作任务中,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朝着学习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思维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

在flash教学中,具体的实例一般都有操作步骤,如果是课外的,就课前制作好学案。

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起来与停下来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定义与例子动起来与停下来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理解和经验。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起来与停下来现象,培养观察力。

第二章:动起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起来的原因和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动起来的原因:需求、兴趣、目标等动起来的方式:运动、学习、工作等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动起来的原因和方式,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想法。

创造性写作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动起来的文章,培养表达力。

第三章:停下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停下来的原因和方式。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3.2 教学内容:停下来的原因:疲劳、反思、休息等停下来的方式:休息、冥想、放松等3.3 教学方法:思考与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停下来的原因和方式,进行课堂讨论。

决策练习法:让学生模拟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停下来,培养决策能力。

第四章: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起来与停下来之间的平衡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4.2 教学内容:动起来与停下来平衡的重要性如何实现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平衡4.3 教学方法:时间管理练习法:让学生制定一天的计划,包括动起来和停下来时间,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自我调节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了解何时该动起来,何时该停下来。

第五章: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实际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起来与停下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实际应用例子如何灵活运用动起来与停下来解决问题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动起来与停下来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将进酒》教学案例及点评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将进酒》教学案例及点评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将进酒》教学案例及
点评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诗歌《将进酒》;
2.了解其中的寓意;
3.体会诗歌中的语言特色,融入自己的语文学习中去。

二、教学方法。

1.讲解法:先由老师讲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寓意,让学生了解其背景
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会计算其中的寓意;
2.示范法:老师向学生示范一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句中的表达方式;
3.演练法:让学生分组演练朗读,纠正细节,让老师及时点拨,帮助
学生正确理解诗歌;
4.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各组的观点,通过思维碰撞达到知
识的深化理解;
5.总结法: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和理解。

三、点评。

教学案例所提出的教学方法,既考虑了让学生从知识的层面上了解诗歌,又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和讨论,让
学生的大脑真正做起了思考的功夫。

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更加深
入的理解其中的文化,进行文化的对比分析和探究比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积极运用起来。

数学课,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数学课,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多关注 的是 “ 学生 已经有什 么” , 而缺 少对 “ 学 生面对新知 时可能有 的思维” 的思考 。
疑成 了学生 已有 的认知经验 。教师 看似随意
实则精心 的提 问“ 对 哪个 词 比较 陌生 ” 挑起 了
学生 的思 维 。而“ 以前学 过平 方 米等 面 积单
位, 怎么这里 改 写成 公 顷 了呢” , 一下 子将 朦
将展开 的新 知 学 习而 言 , 这 种猜 度 性理 解无
是一个 隐性和独立 的过 程 , 不 易把握 和控制 。
所以, 如何在数 学 教学 中关 注学 生 的数 学思
考, 是一个 迫切 而实际的问题 。


对话—— “ 挑起” 学生 的思维
【 案例】对哪个词 比较 陌生? 影 响学 生学习的最重要 的 因素是学 生 已 经知道 了什 么 。故而 教师 在教 学 新知 时 , 更
过 。开始提供 的是 4 个阄: 2 +2 , 8 +8 +8 +8 +8 , 3 ×4 , 5 ×9 , 后来 又安排 两个 阄 : 2 ×5 十4
两根小棒 怎么围?
是啊, 怎么办呢?
生 师
只能把其 中的一 根剪成 两段 。 好主意 , 不过 , 剪之前 先想好 剪哪一根 再
动手 。
于是 , 学生 开 始 慎重 选 择 。学 生在 选 择 的过程 中不得不思考剪成 两段后 能不 能和另 外一根搭 成 三角 形 。学 生在 剪之 前 的预 设 、
×5 和( 2 +4 ) ×5 , 启 发学 生想 办法将 乘法 算
式转化成加法算式 。
以“ 过 山洞” 的游戏 引领学生 从算式 意义 的角度来 改变 算式 , “ 样 子 变化 , 意 义不 变 ” ,

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摘要: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思维主动权自主探索生活情境一、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二、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

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

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

让思维真正动起来——数字化手段在数学绘本学习中的运用

让思维真正动起来——数字化手段在数学绘本学习中的运用

个 载体。幼儿在与绘本 的深度 阅读 中便 习得 数学知
识 ,发展 思维能力 。大多数幼儿是十分喜欢 阅读绘本 的,乐于在 故事的海洋 中徜徉 。但是如何 实现 与阅读 绘本 的深度 互动,是我们在教学 中遇到 的关键 问题 。 通过 不断地 实践研 究 ,我们发现运用数字化信 息技术 可 以解 决这一难题 。数字化 的学 习方式 以其丰 富的表 现力 ,强大 的交互 性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 幼儿 喜欢 的、熟悉的生活情境 中,让幼儿学 习数 学绘 本 时,在 生动、有趣的情景下 ,通过 阅读 、讨论 、探 索 、操作 ,理解数 学概念 ,获得数学经验 。下面笔者 以一节绘本 阅读 活动 “ 让谁先吃好呢 ”为例 ,对数字 化学习手段在数学绘本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 让谁 先 吃好 呢 》是 一本有 趣 的数 学 绘本 。它 拥有这样两 条线 :第一条是 “ 让谁先吃好呢 ”,这就
2 01 3 年9
中国 观代款有 装 各
北 京 丰 台 一 幼 专 题
让 思维真正动起 来
数 字化手段在数 学绘 本 学习中的运 用
张 艳
数字化 引入形式 ,让活动更有趣
信 息 资源 的丰 富性 和共 享 性 ,数 字化 学 习环境 初步形成 ,致使人们 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重要 的转 变 。学 习者在数字 化的学习环境 中,利用数字化 学习 资源 ,从单一 、被 动的学习方式 ,向以数字化 、多样 化 的学 习方式转变 。在数字化学 习环境 中,学 习者 的 学 习不是依赖 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 ,而是利用数字化 平 台和 数字 化 资源 ,教 师 、学 习者之 间开展 协商 讨 论 、合作学习 ,并通过对资源 的再利用 、探 究知识、
兴 趣 , 笔 者 利 用 聚 光 灯 聚 焦 桃 子 画 面 , 吸 引 幼 儿 的

“三味读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将进酒》课例研习

“三味读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将进酒》课例研习
语 文教 学与 思 维能 力的激 发相 结合 ,课 堂教 学在 对 话 交流 中让 学生 掌握 文言基 础知 识 ,教 师的启 发 、引 导促进 学 生激 活思 维 ,通 过发 现 问 题 、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达到 鉴 赏文本 、体 悟诗 人 情思 的 良好 学习效 果 。研 习此课例 ,有助 于激 发我 们对 语 文课 堂教 学的 更 多新 认知 。 【 关键词 】 耿文超 ; 《 将进酒》;三味读法 ;课例研习
【 中图分类号 】 G6 5 3

【 文献标识码 】 A
生把 握 不 了的 不教 ,要教 的 是适 合学 生最 近 发展 区 的 ,要 教 的是让 学生 可 以掌握 方法 自行 学 习的 。

循 序渐进的教 学流程
课例 中 ,在新 课导 人部 分利 用名 人对 诗人 李 白的评 价 ,简 单 、 直 白地 进入 课 文让 学生 迅速 调整 到 上课 的状 态 。利 用多 媒 体展 示要 达 到 的两个 学 习 目标 ,让学 习有 着 明确 目的 ,可 以带着 问题 进行 有 方 向性 的学 习 ,采 用 “ 浅 味 、品 味、深 味 ” 的学 习过程 进行 教 授 。 笔 者觉 得虽 然 是高 中生 ,学 生之 前 有 了一 定文 言知 识积 累 ,能够 借 助 注释 和 工具 书 弄清字 音 词义 ,但 是要 让 学生 真 正掌握 某 些文 本 的 难 懂 、重点 字 词还 是要 老师 有所 预 设 ,让学 生 可 以预 习后有 的放矢 地进行字词讲解,如此学生才会找到一些方式去理解 ,去把握这些 文 言字 词与 文言 知识 。 诗歌 教学 “ 读”很 重要 ,读 准 、读好 、 读 出韵味 号 清志很 重要 。 所谓 “ 诗言 志 ” “ 清动 于 中而 行于 言 ” ,诗 人总是 要借 助 文字 ,在 诗 歌这 一 体裁 中抒 发 自己的情 感 与志 趣 。老师 指导 学 生有 感情 地 朗 读 是教 学 环节 的 一大 重 点 ,也是学 生学 习的 一大难 点 。本 堂课 ,老 师 是采 取 学生 点 评和讨 论 法 , 以学 生 试读 全 文来提 问其他 学 生听 后 感受 ,学生互评该学生的朗读,老师适时引导,并通过不同的学生 试 读 文章 若 干句 子 ,激 发学生 找 到 朗读 此文所 要 的恰 到 的情感 、节 奏,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各 自领会该怎样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引导 学 生有 感情 地 朗读课 文 ,老师 只是 通过 提 问让 学生 联想 , 试着在诗人的角度去感受诗人,最多是有些许感性认知,但还是难 以读 出 诗的 韵味 与气 势 。在 学生 掌握 正 确的 字音 基础 上 ,老 师应 该 在 朗读 的节 奏— —快 慢 、急 缓 、轻重 、起伏 、语 气 、停 顿上 指导 学 生。虽然最后有老师的范读 ,但是感觉也是浮光掠影的一瞬 ,不够 具体 、全面 和深 刻 ,学 生难 免一 听 而过 ,听到其 一忘 了其二 ,所 以 领略 诗歌 独特 韵 味是 教学 目标 之一 , 学 生 是要 花些 时 间具体学 习的 , 老师 就 要适 时 、适度 的多 加 以指导 。 在 “ 品读 ”部 分 ,老师 通过 一段 插入 语 把学 生引 向对 诗人在 文 中蕴 含 的情 感思 想 的探 究 。老师 通 过提 问,让学 生 根据 文本 对 李 白 形 象进 行讨 论 。此 环节 学 生可 谓 是畅所 欲 言 ,提 出了各 自观点 ,不 样的 “ 李 白”在学 生 的 阐述 中显 现 。学生 在对 诗 人形 象 的分 析 中 感 受到 了诗 人在 诗歌 中情 感 的起 伏变 化 , 老师 就 此再 展开 朗读 教学 , 适 时地 点评 和 引导 学生 ,学 生 的 主体地 位 在此 得 到 了充分 的体 现 , 学 生 的思 维得 到 了激 发 ,生生 间 、师 生 间的互 动 不仅 使课 堂 气氛 活 跃 ,也 达 到 了 良好 的教学 效 果 在这 里 ,老 师是 采 取 “ 内容 +手 法 + 情感 ” 的 三合 一 方 法 教 学 生 鉴赏 诗歌 ,笔者 觉得 如 此教 授诗歌 目标 指 向太多 ,不 免 显得 有 些 杂 乱 ,可 能语 文学 习能 力 强 、基 础 好 的学生 可 以领 会 、掌握 ,但 是基 础薄 弱 的学 生是 跟不 上 这样 的节 奏 的 。老师 在教 学 的每 一个 环 节 中不必 面 面俱 到 ,而是 要教 学 内容 有所 突 出 、有 所 侧重 ,学 生所 学 就 要有 所得 ,授课 中要 考 虑学 生 的差异 程 度 ,学生 会 的不 教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维真正动起来
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数字化学习环境初步形成,致使人们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重要的转变。

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以数字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习者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这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核心。

教学在幼儿园中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领域展开。

数学是幼儿学习的领域之一,具有抽象的特点,其学习是离不开生活的。

数学绘本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个载体。

幼儿在与绘本的深度阅读中便习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大多数幼儿是十分喜欢阅读绘本的,乐于在故事的海洋中徜徉。

但是如何实现与阅读绘本的深度互动,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通过不断地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幼儿喜欢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学习数学绘本时,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下,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经验。

下面笔者以一节绘本阅读活动“让谁先吃好呢”为例,对数字化学习手段在数学绘本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

它拥有这样两条线: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像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如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

在设计活动时,笔者抓住这两条线,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绘本作相应的筛选或拓展,使绘本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一、数字化引入形式,让活动更有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电子白板的突出特点就是直观、形象、生动。

在“让谁先吃好呢”活动中,主要是通过绘本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为了让大班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学会知识,融入故事中去,笔者为幼儿赋予角色—小评委,让幼儿有责任意识,并且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突出角色的真实感。

让幼儿真正参与评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最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活动中,为了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笔者利用聚光灯聚焦桃子画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观察:原来有几只小动物想吃这大大的
桃子,他们都是谁呢?再利用白板的隐藏功能将动物隐藏,幼儿通过观察猜动物,引出故事中的六只小动物。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快就找出这几只动物,可高兴了。

这让幼儿的思维都跟着活动真正动了起来。

在数学绘本学习中,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效果激发幼儿认知兴趣,根据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电子白板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电子白板高效的交互性,调节了活动气氛,创设了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感,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拉近了电子白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二、数字化阅读方式,让阅读更自主
书籍有助于开发一种沉思冥想式的思维。

屏幕则鼓励更为实用的思考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数字化阅读可以根据幼儿的意愿有针对性地进行。

如:幼儿在iPad上阅读故事《让谁先吃好呢》时,不仅可以像传统阅读一样一页一页地有序翻书,还能在看不清图片时,自主放大图片进行细致观察,看清楚小动物们到底进行的是什么比赛。

运用图片局部放大功能仔细观察到底是谁的嘴巴最大,认真从图片上观察细节,帮助小动物们排序。

思维碰撞之后,我们还一起完整欣赏了这个好看的故事。

在幼儿完整阅读故事的时候,笔者制作了iebook电子图书,使纸质的小书变成了生动的“电子大书”,在动听的背景音乐下翻阅,使故事欣赏起来就像是在看真实的绘本,有效还原阅读环境。

通过iPad,iebook等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阅读更活了;促进幼儿观察,让阅读更细致。

数字化阅读让幼儿的阅读更具自主性。

三、数字化绘画方法,让记录更完整
比赛进行过程中,犀牛想进行体重的比赛。

于是,比赛开始了。

为了让幼儿能清楚记录自己的排列顺序,这次我们运用了数字化绘画方法,用iPad、数字化互动桌记录按体重进行排序的比赛结果。

小评委们纷纷到iPad和数字化互动桌上为小动物们进行排队。

这次我们请幼儿自主选择排序工具,可以选择在iPad 上个人排序,大胆操作,自由发展思维;也可以使用数字化互动桌进行小组排序,体验合作,集结小组智慧。

幼儿运用画笔自由地进行标记,记录自己观察、思考的过程。

区别于传统的记录表,运用iPad记录时,如果标记错了,幼儿还可以撤销错误操作,有效解决了纸质记录表的缺陷。

在标记结束后,幼儿还可以保存自己的操作结果,方便活动后进行错误查找,使记录更加有意义。

运用数字化互动桌时,孩子们从一个人作答,变成了集体“作战”,可以几个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分工合作。

在排序时,有的幼儿出主意,有的幼儿拖动图片,还有的幼儿进行标记。

孩子们的讨论十分激烈呢!
通过这样的记录方式,孩子们不仅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也使记录更加完整。

四、数字化技术手段,让互动更充分
电子白板能够综合绘本活动的主要元素,放大情节,筛选有效元素,有助于活动的顺畅进行,呈现更清晰、更简洁的情景。

为了有效解决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能大胆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已有经验,尝试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笔者运用信息技术让幼儿将小动物按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幼儿在自己的iPad上认真观察画面,大胆进行操作。

他们有的按照身高进行排序,有的按照体型进行排序,有的按照体重进行排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由地与iPad进行互动,使自己的思维自主发展。

教师将幼儿在iPad上的排序结果展示在白板上,清晰地呈现了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可以直观地了解彼此的排序结果。

他们观察到原来可以有5种不同的排序方式,通过对比还发现不论怎样排序,有一只小动物的位置是不变的。

那么是谁先吃到桃子了呢?通过直观观察他们很容易得到了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倾听思考,iPad上自主操作,白板上呈现反馈,真正做到了师幼互动、师媒互动、幼媒互动、媒媒互动。

五、结束语
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多变与灵动给了孩子很多的刺激与新奇,使活动更加生动、真实。

数字化手段让绘本活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基础上,使数学更加有趣、使阅读更加生动、使学习更加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