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五课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集备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1)
奠定了中央对西域的管理和开发的基础
作用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计采用了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动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历史情境,思考并表达各自的见解。
讲解本课的重点“张骞出使西域”时,教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对张骞的全面了解,指导学生对张骞进行评价。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通西域史实的学习培养克服困难、坚定信念、勇于进取的精神。
通过对丝绸之路内容的学习,认识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
重点
难点
1.重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
2.难点:丝绸之路。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1、通过大屏幕出示古代西域范围示意图,学生解释清楚何谓“西域”。
2、教师展示地图《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结合地图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提出问题:“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并引出对张骞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评价,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秦始皇端坐在宝座上,一名跪着的侍从双手举着盛满葡萄的托盘献给他)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位同学画的想象画。他参照教材,把秦始皇画得十分传神,葡萄画得也非常逼真,可是,这幅画有一个“历史”错误,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尽管秦始皇唯我独尊,富有四海,但当年的他却吃不到我们今天常吃的水果——葡萄。因为葡萄是从西域传来的,而西域与中原的交通是在西汉时开通的。那么,西域在何方?是谁开辟了中原和西域交往的道路?丝绸之路是怎样闻名于世的?

教学设计2: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2: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水果葡萄和石榴,提问:你吃过这些水果吗?你知道它们的原产地在哪吗?它们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原的呢?导入新课学习。

教授新课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概念2.张骞出使西域3.西域都护的设置【活动】西域具体在哪呢?我们一起来看图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

【讲解】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教师结合课件地图讲解)【温故知新】在汉武帝之前我们汉朝跟匈奴之间的关系如何?【讲解】西汉初期国家实力衰弱,不足以与匈奴抵抗,所以实行的是和亲政策,但是匈奴仍然南下进行掠夺,而且控制了天山以北的小国。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的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筹划着要反击匈奴。

【活动】课件出示“招贤令”,并提问学生其中所招募的使者必须完成什么任务?教师结合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讲解。

【讲解】结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表格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思考】汉朝和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给彼此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讲解】结合图片分析讲解。

过渡:为保护沿途商旅,加强对西域管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一个什么机构?【讲解】联系秦朝疆域对比分析得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第15课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案

第15课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案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姓名:班级:一、学习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2、认识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课前导学: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今甘肃和以西,即今天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目的:联络夹击匈奴。

3.概况(1)第一次:年,张骞途中被——所扣,辗转到达大月氏。

(2)第二次:年,带着牛羊和大量,访问西域。

4.结果(1)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

(2)西域各国纷纷归附。

5.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年。

(2)职责:总管事务。

(3)意义: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今地区,运往,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奇珍异宝输入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交通要道。

3 影响:开辟和沟通了中西交通要道,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桥梁。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一、张骞是如何完成出使西域这一重大任务?思考1、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思考2、“西域”是指什么地区?思考3、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思考4、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都遇到了那些挫折?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思考5、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结果如何?思考6、在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新物种有哪些,汉族的那些技术和物品传入西域?思考7:对于西域地区,我们是如何进行管理?例题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同西汉一起东西夹击()A、大秦B、匈奴C、大宛D、楼兰变式训练: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问题二:在一间丝绸店里,老板向我们炫耀:店里有一种丝绸——古罗马执政官凯撒(公元前1世纪)曾经穿过这种丝绸做的衣服。

教学设计1: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1: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讲解,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PPT一幅秦朝疆域地图;一幅我国现今地图)大家来看,秦朝的疆域最西边到达的地方是哪里?再来看我国现在的地图,最西边到达的区域又是哪里?生:回答师:秦朝的疆域西边最远到达的地方叫做陇西,属于我国甘肃省。

而我们国家现在西边最远到达的地方却是新疆。

那么为什么秦朝时期新疆地区不在我国的疆域版图之上,新疆是如何与中原地区开始产生联系的,又是在什么时候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的?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大家把书打开。

(二)讲授新课1、汉通西域师:首先,先来看我们的课题“张骞通西域”。

西域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大家快看书,告诉老师西域的定义是什么?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师:对,我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大家在书上勾出来。

这些地方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新疆地区及其更远的地方。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汉武帝时期对待匈奴民族实行的是被动和亲还是主动进攻?(主动进攻)当时,汉武帝得到消息,有一个大月氏民族,因为在与匈奴民族的战争中战败,所以不得不向西边迁移。

汉武帝认为可以联合大月氏民族一起前后夹击匈奴人,因此,他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P82,目的)这时,一心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看到了招募的榜文,便毅然应募。

教案15课

教案15课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西域的含义;了解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意义和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以及它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骞和班超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学习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认识到中国人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所做的贡献,产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作用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师设问启发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两首古诗,请学生集体朗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点出诗中有两个地名:玉门关和阳关,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对于中原人们来说非常陌生的地区,是历史上的交通要道,是西域和中原地区分界的关口。

引出“西域”的地理概念。

教师提问:西域是指哪里?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在这里曾经有一条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叫做“丝绸之路”。

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二)新课讲授第一站:长安教师介绍张骞出使的背景。

展示汉武帝招募令的内容。

引导学生从招募令中发现汉武帝的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教师介绍张骞的生平,展示图片“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图”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点出出使西域的出发点和时间。

播放视频:张骞出使【设置情境】张骞在出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001)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001)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你知道西域的范围吗?2.认真阅读课文,尝试填写下列表格:重要人物时间主要事迹结果和意义张骞班超3.你能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 学以致用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材料二(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图中的皇帝是何人?(2)材料一中“初行”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3)材料一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有哪些?(4)初行与以后第二次出使有何意义?(5)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样的精神?2.读图学史材料一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大设施建设。

”(1)材料一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东起(),经今天甘肃的河西走廊,出关后分南北两路西行。

这条路是()代的使者()开辟的。

(2)材料一的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3)如何评价丝绸之路?(4)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5)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2.想一想,通过学习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事迹, 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汉武帝曾派谁两次出使西域……()a. 窦固b.窦宪c.张骞d.班超2.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在…()a.公元前60年b.公元60年c.公元8年d.公元前119年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指的是谁…()a.班超b.张骞c.汉武帝d.甘英4.公元73年,奉命前往西域恢复内地和西域的关系的是()。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五课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集备教案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五课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集备教案

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
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困难、作用等?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
怎样一个人?
成了预定任务吗?出使有什么成果呢?
、对照历史图册,突出西域概念。

让学
就已经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交通的陆上要道?
、展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说
1
的哪些资源?在开发的过2。

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和难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课堂导入:80年代,诗人纪宇在《风流歌》里写道:“张骞通西域,我在鞍前。

鉴真东渡,我在船后。

”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西汉时的张骞便是我国第一位外交家,世界上第一位探险家。

他是怎样历尽艰险不辱使命两次出使西域的?他这一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①目的:______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______③困难:______________④结果:________________3、第二次出使西域:①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③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④作用:打通了_____________ 加强了_____________4、西域都护府的设立: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③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④职权范围:________________二、丝绸之路1、开通时间:____________2、开通条件:① ___________________汉武帝②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②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③____________________西域都护1、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_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_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人教版]

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有关史实;熟悉丝绸之路示意图,知道丝绸之路;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以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地图等材料,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分析问题;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让学生重温历史事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使学生体会学习张骞身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坚强意志。

二重点、难点:1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2 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亲历角色,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创设问题情景,拓宽教学空间。

四教学过程:本课主要围绕“一个人物、两条路线”这一线索而展开。

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是通过带领一次旅行,利用三个情景,突出三个要点来完成教学。

三个要点包括“一人、两路”,三个情景依附于一次旅行,一次旅行统筹整课。

导入:比较秦汉两朝疆域,找出西汉疆域对比秦朝疆域在范围上发生的变化?预期效果:汉朝的疆域比秦朝的疆域广,西汉疆域在西北地区范围大大扩展。

(一)张骞通西域教师过渡:为了让我们对西北地区的历史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今天就让老师来做导游,带领大家体验黄沙万里的西域风情。

我们坐上列车,经过河西走廊,来到敦煌,进入情景一。

情景一:看到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我就此提出问题:1.“西域”是指什么地区?2. 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这是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请大家结合教材找出正确的答案。

预期效果: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配套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配套教案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张骞两通西域的目的、背景、作用及历史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线路及意义;培育分析比较能力、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评判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对照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形,把握以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的大体方式;通过度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和丝绸之路的意义,把握分析史料并获取信息、得出结论的大体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的理想、执着、冒险精神;熟悉到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进程】一、导入先请大伙儿看一那么消息:2020年,我国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个国家达到共识,一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当中。

那么,这是一条如何的道路呢?鲁迅曾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谁第一个走出了这条路呢?——引入张骞(以时事新闻材料导入,有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同时培育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意识。

)二、授新一、教师通过幻灯出示张骞图片,请学生试探:张骞是一个如何的人?说出理由。

(由学生讲述,通过期望建功立业、十年持节不变、主动应募前去等,熟悉其理想、执着、开拓、探险的精神,并通过此讲述引导学生把握正确评判历史人物的方式。

)二、那么,这些精神是通过哪一事件表现出来的——张骞出使西域。

3、学生看书后回答:西域指的是哪里?(由学生讲述并在图上圈出,然后通过展台展现,教师在此说明西域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培育学生的读图、画图能力。

)4、教师提出问题:张骞几回出使西域?每次出使的目的一样吗?由学生自主阅读本目内容后填写下表,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形。

(本环节的要紧目的是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5、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出使发生了哪些转变?(从目的、背景考虑)显现这一转变的缘故是什么?(让学生熟悉到,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国家的实力有关,在此联系汉武帝的大一统,让学生熟悉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等基本史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辅助:多媒体四、板书设计:西域的范围:两汉时期,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①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

1、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②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③开辟了丝绸之路。

2西亚欧洲五、教学过程:教师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个问题,请看大屏幕!第一个问题是今天的新疆是什么时间成为我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第二个问题是丝绸之路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它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学生齐声回答:不知道!师:大家想知道吗?生:想!师:现在咱们就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了!教师指导学生看导学案,先让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并提醒学生注意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生一起看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由老师来读,并读到重点内容的时候做强调。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案自学第一部分――张骞通西域。

三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提示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消化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配套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配套教案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导入:(播放石榴、葡萄等图片)这些食物你吃过吗?你明白它们是哪里出产的吗?又是何时传入中原的呢?(西域,汉代时期)那么,西域究竟是什么地址呢,又是谁把这些食物带入中原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路来学习一下。

二、讲课:(一)张骞通西域一、依照地图,讲述西域的地理位置: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确实是此刻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址,称为西域。

二、大伙儿回忆一下,在汉武帝之前咱们汉代跟匈奴之间的关系如何?西汉初期国家实力虚弱,不足以与匈奴抗击,因此实行的是和亲政策,可是匈奴仍然南下进行掠夺,而且操纵了天山以北的小国。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的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规画着要还击匈奴。

因此,他发布了一张招贤令。

咱们一路来看一看这张招贤令,然后试探: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张骞;联合大月支,夹击匈奴。

)3、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线路图”,假想张骞出使西域会碰到的艰险:(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咱们学习?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志存高远、坚决不移、忠于祖国……4、张骞共出使了几回西域?(两次)那么,这两次出使的情形如何呢?请同窗们自课文82-83页,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刻、目的、功效。

五、汉代和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给彼此带来了什么样的转变呢?骆驼……西域到中原: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良种马中原到西域:铁器,丝绸六、大伙儿看到这张地图,对照秦朝的疆域,多了什么地址呢?(西域)西域是怎么纳入到汉代的版图当中的呢?大伙儿在讲义上找找答案。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代,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域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7、咱们方才要紧学习的是汉通西域的一些内容,那么在汉通西域的进程当中,是谁起到了一个超级重要的作用啊?(张骞)那么大伙儿试探一下张骞对我国的历史有什么功绩呢?能够结合咱们方才讲的石榴宝马从西域传到中原,丝绸,铁器从中原地域传到西域来想一想。

精品初中历史 历史七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精品初中历史 历史七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作用。

3.通过对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技能。

4.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5.在小组讨论,课外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根据本课教学资源丰富、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前搜集与西域相关的诗词;与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图文资料,于无形中实现学科渗透、拓展本课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班超经营西域为小字阅读内容,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

【知识梳理】路线:长安(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西汉:张骞开通西域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海上丝绸之路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大秦使臣公元166年来东汉)【合作探究】情境创设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展现西北风情的图片,(展示图片)请用一个词来描述你此时的感受?生:荒凉、神秘、神奇、好看、美丽。

师:西部对于我们来说既神秘美丽又荒凉古老。

其实,它曾是中国通往世界的第一座桥梁,谁是由此“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以华美丝绸命名的商贸之路又是如何出现的?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第十五课(板书课题)亲历体验师:同学们,你知道历史上的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吗、你了解张骞吗?生:(略)师:(给出西域地图)请你根据图示,描述西域的地理范围。

生: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师:汉武帝时期是如何与西域建立起联系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2页~83页。

新课标-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8篇)

新课标-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8篇)

新课标-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8篇)新课标-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篇1【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

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

本课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史实。

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用具】多媒体、制作。

【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以《我们新疆好地方》导入新课。

2.出示图表,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演绎历史。

3.关于丝绸之路,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观看《丝绸之路》的地图及相关图片,一边倾听学生导游的讲解。

4.竞猜:先由教师投示成语故事的相关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并引出对班超出使西域的评价。

5.以两汉对内对外关系为主题,由师生概括本课的基本内容。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信息。

2.从时空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3.借助图表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4.通过对张骞、班超的评价以及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开阔视野,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吴中区胥口中学薛萍本教学设计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沪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方案。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第一课。

在“和同为一家”中,已涉及中国古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从本课开始讲述中国与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融。

本课内容为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建立,向学生展示西汉时期中外交流的情况和特点,从这里开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并为后两章唐、宋、明清时期中外交流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理解、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差异,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2、学情分析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肤浅,尤其对本课的历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历史知识过于专业化、成人化,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⑵在师生共同识读“丝绸之路图”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识读、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并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⑶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描述,使学生体验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和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

⑵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认识西汉时期在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发展的交流,以及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⑶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讨,汲取历史教训和影响,以史为鉴,强化环境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002)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002)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的路线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葡萄、核桃的原产地在哪儿吗?这些都和两汉时期一个叫“西域”的地方有关。

那么西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什么地方?古时候西域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丝绸之路”吗?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
二、自主探究、梳理知识
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和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沟通西域各国
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转到达大月氏
张骞过程
通西域年,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许多国家
意义: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时间:
设西域都护职责:
意义:
陆路:长安→今新疆地区→→
丝绸之路海路:以后,西汉商人开辟了丝绸之路影响:
经营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出使大秦
年,大秦访问东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
路集备教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
备注: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5分钟)
1、西域在哪里?它包括了我国今天的哪些地方?
2、请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思考:
①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②匈奴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③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2、列表概括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困难、作用等?
3、西域都护设立的时间、意义、职权范围?
4、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人是谁?说说丝绸之路的路线怎么走?为什么称它为丝绸之路?
5、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
和作用?
6、东汉初期派谁出使西域,他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过程
一、张骞通西域
1、展示材料“招贤令”,阅读第一子目后思考:
①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
②汉武帝时,谁前去应招?他为什么毅然应招?
③他一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呢?
④他完成了预定任务吗?出使有什么成果呢?
2、对照历史图册,突出西域概念。

让学生联想唐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西域的荒凉。

3、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
4、学生演历史剧“张骞不失汉节”,从张骞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5、联系时政及课本所学知识,使学生知道早在西汉,新疆地区就已经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让学生认识到“东突”势力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
领土完整的教育。

二、丝绸之路
1、展示一组邮票,让学生猜猜它是哪一条著名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1
2、展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说说“丝绸之路”怎么走?
3、展示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物品哪些是我从西域驮回来的?哪些是从中原驮过去的吗?
4、当时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哪儿出发?途中经过哪些重要地点?最后到达哪里?
5、假如由你来负责开发丝绸之路,你认为当今我们应当开发丝绸之路的哪些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班超经营西域
1、中国古代“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大秦指哪个国家?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发生在什么时候?
四、小结: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1、张骞出使西域
时间目的结果
公元前138 战争交往的愿望
公元前119 友好访问交往频繁
公元前60 西域都护
2、丝绸之路
陆地
海上
作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教后反思: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