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设计导论(第七章)

合集下载

第七章_VLSI设计导论(1)

第七章_VLSI设计导论(1)
vlsivlsi设计方法学史伟伟vlsivlsi设计方法学?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仿真?综合?librarybaseddesignflow?backend?backend?设计准备?floorplan?placement?cts?routing?各种设计考虑
VLSI设计方法学
史伟伟
VLSI
VLSI设计方法学
Initialize Floorplan and Create Core Area
Core To Left Distance
VLSI
Width
Control Parameters
* Aspect Ratio Utilization Aspect ratio (H/W)
Height

Row 3 Row 2 Row 1
16
Physical Data
Logical Data Physical Data place_opt clock_opt route_opt Analysis Output
IP
VLSI
Constrained and linked design
Physical Reference Libraries (Milkyway)
Synthesis
VLSI

Design & Timing Setup Floorplanning Placement CTS Routing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3
Floorplan Areas
In general, a chip is a combination of:
VLSI
Technology File
abc_6m.tf

飞机设计

飞机设计
尾翼的数目及其与机翼、机身的相对位置 机翼的平面形状及其在机身上的安装位置 发动机(进气道)数目和安装位置 起落架的型式和收放位置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飞机构型设计
航空宇航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飞机总体设计框架设计要求主要参数计算发动机选择 布局型式选择
部件外形设计
机身 机翼 尾翼 起落架 进气道
分析计算
是否满足 设计要求? 最优?
重量计算 气动计算 性能计算 结构分析
三面图 部位安排图 结构布置图
航空宇航学院
什么是飞机构型
• 是指飞机几何外形的主要特征及飞机各 种装载布置方案的总称 • 通常区分飞机构型主要是根据部件的外 形、数量和相对位置:

飞机设计导论(第七章)

飞机设计导论(第七章)
起降性能
优化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性能,确保在各种机场条件下安全起降。
稳定性与操纵性优化
稳定性
通过合理设计飞机重心和气动布局,提高飞机的稳定性,确保飞 行安全。
操纵性
优化飞机的操纵系统,使飞行员能够更轻松、准确地控制飞机。
自动控制系统
引入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辅助飞行员进行飞行控制,提高飞机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
机身的截面形状
机身的截面形状对机身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常 见的机身截面形状有圆形、椭圆 形、方形等。
机身的结构
机身的结构主要包括梁、肋、桁 条和蒙皮等。机身的结构设计必 须满足强度、刚度和寿命的要求。
尾翼设计
1 2 3
尾翼的功用
尾翼是用来控制飞机的俯仰和偏航运动的部件, 同时它还承担着飞机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的任务。
机翼的平面形状
机翼的结构
机翼的平面形状主要有矩形、椭圆形、梯 形、后掠形等。不同的平面形状对飞机的 性能和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
机翼的结构主要包括梁、肋、桁条和蒙皮 等。机翼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刚度 和寿命的要求。
机身设计
机身的功用
机身是飞机的主体结构,主要用 来装载人员、货物和燃料等,同 时它还承担着将机翼、尾翼和起 落架等部件连接到一起的任务。
经济性优化
燃油效率
通过优化飞机重量、气动效率和发动机效率,降低燃 油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维护成本
优化飞机结构和系统设计,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 寿命。
运营成本
综合考虑飞机购买、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飞机的经 济性。
04
飞机材料与制造技术
飞机材料选择
铝合金
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耐腐蚀性 和加工性能,广泛用于飞机结

飞机总体设计绪论

飞机总体设计绪论

(1)简报与总报告的规范性 2
(2)展示和表达能力 (3)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工作量 课程项目(40%) (5)方案完整性与严谨性 (6)技术可行性 (7)创新意识与能力 (8)个人表现
3 3 4 4 8 8 8
11
方案设计可选题目
v 题目1—未来涡桨飞机(AIAA) v 题目2—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系统(NASA) v 题目3—先进布局宽体客机 v 题目4—先进舰载战斗机 v 题目5—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
7
课程安排
v 历年优秀设计作品展示
课程安排与评分方式
v 历年优秀设计作品展示 – 2013年度
v .
评分方式
v 评分方式 §总分 = 平时成绩+期末笔试
100% = 50% + 50%
*设计小组
• 平时成绩 = 课程项目 + 考勤 50% = 40% + 10%
10
评分方式
的跑道起飞;海拔2370m、气温29.5℃、80%最大起飞 重量条件下,可使用2430m跑道起飞。 (5)巡航Ma 0.62-0.68,最大巡航海拔高度7620m-9450m。
方案设计可选题目
v 题目2—高空长航时无人飞行系统
§来源:NASA2013-2014 大学航空工程设计竞赛 /university-contest/
5
联合课程
“航空航天设计联合课程计划”
......
6
课程安排
v 设计小组—飞机概念方案设计
§任务:根据所给题目,选择某一类型的飞机进 行概念设计,每组应完成至少2个方案的布局设 计与初步布置以进行对比,完成其中至少1个方 案的性能估算,完成演示文稿和设计报告
§人员:每班3个设计小组,每组11人左右 注意:务必保证每个同学都在某一设计小组中!

航空器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

航空器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

航空器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第1章航空器发动机设计基础 (4)1.1 发动机类型及工作原理 (4)1.1.1 活塞式发动机 (4)1.1.2 涡轮喷气发动机 (4)1.1.3 涡轮风扇发动机 (4)1.1.4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4)1.2 发动机主要功能参数 (4)1.2.1 功率 (4)1.2.2 燃油消耗率 (4)1.2.3 耗油率 (5)1.2.4 推重比 (5)1.3 发动机设计要求与规范 (5)1.3.1 设计要求 (5)1.3.2 设计规范 (5)第2章发动机气动设计 (5)2.1 气动布局及流场分析 (5)2.1.1 气动布局设计 (5)2.1.2 流场分析 (6)2.2 叶轮机械设计原理 (6)2.2.1 压气机设计原理 (6)2.2.2 涡轮设计原理 (6)2.3 涡轮叶片气动设计 (6)2.3.1 叶片气动设计方法 (7)2.3.2 叶片气动设计要点 (7)第3章发动机结构设计 (7)3.1 结构布局与材料选择 (7)3.1.1 结构布局 (7)3.1.2 材料选择 (7)3.2 转子动力学分析 (8)3.3 高温部件结构设计 (8)第4章发动机燃烧室设计 (8)4.1 燃烧室类型与工作原理 (8)4.1.1 管形燃烧室 (8)4.1.2 环形燃烧室 (9)4.1.3 多孔板燃烧室 (9)4.2 燃烧过程分析与优化 (9)4.2.1 燃烧过程数学模型 (9)4.2.2 燃烧过程优化 (9)4.3 燃烧室材料与冷却技术 (9)4.3.1 燃烧室材料 (9)4.3.2 燃烧室冷却技术 (9)第5章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 (10)5.1 控制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10)5.1.1 控制系统组成 (10)5.1.2 工作原理 (10)5.2 控制策略与仿真 (10)5.2.1 控制策略 (10)5.2.2 仿真 (11)5.3 发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1)5.3.1 状态监测 (11)5.3.2 故障诊断 (11)第6章发动机振动与噪声控制 (11)6.1 振动源识别与评估 (11)6.1.1 振动源分类 (11)6.1.2 振动源识别方法 (11)6.1.3 振动评估指标 (12)6.2 噪声产生机理与控制策略 (12)6.2.1 噪声产生机理 (12)6.2.2 噪声控制策略 (12)6.3 振动与噪声测试技术 (12)6.3.1 测试设备 (12)6.3.2 测试方法 (13)6.3.3 测试数据分析 (13)第7章发动机制造工艺 (13)7.1 铸造工艺 (13)7.1.1 概述 (13)7.1.2 铸造材料 (13)7.1.3 铸造方法 (13)7.1.4 铸造工艺参数 (13)7.1.5 铸件后处理 (13)7.2 锻造工艺 (14)7.2.1 概述 (14)7.2.2 锻造材料 (14)7.2.3 锻造方法 (14)7.2.4 锻造工艺参数 (14)7.2.5 锻件后处理 (14)7.3 焊接工艺 (14)7.3.1 概述 (14)7.3.2 焊接材料 (14)7.3.3 焊接方法 (14)7.3.4 焊接工艺参数 (14)7.3.5 焊接质量控制 (14)7.4 机械加工工艺 (14)7.4.1 概述 (14)7.4.3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 (14)7.4.4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设计 (15)7.4.5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15)第8章发动机装配与调试 (15)8.1 装配工艺与流程 (15)8.1.1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5)8.1.2 发动机装配流程 (15)8.1.3 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5)8.2 发动机调试与功能测试 (15)8.2.1 发动机调试 (15)8.2.2 功能测试 (16)8.3 故障排除与优化 (16)8.3.1 故障排除 (16)8.3.2 优化措施 (16)第9章发动机可靠性、维修性与保障性 (16)9.1 可靠性分析 (16)9.1.1 可靠性指标 (16)9.1.2 可靠性预测与评估 (16)9.1.3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16)9.2 维修性设计 (16)9.2.1 维修性指标 (16)9.2.2 维修策略与周期 (17)9.2.3 维修性与可靠性关系 (17)9.2.4 维修性设计原则 (17)9.3 保障性要求与实施 (17)9.3.1 保障性指标 (17)9.3.2 保障性要求 (17)9.3.3 保障性实施策略 (17)9.3.4 保障性评估与优化 (17)9.3.5 保障性信息管理 (17)9.3.6 国际合作与标准化 (17)第10章发动机环境适应性 (17)10.1 高温环境适应性 (17)10.1.1 高温对发动机功能的影响 (17)10.1.2 高温适应性设计 (18)10.1.3 高温适应性制造 (18)10.2 低温环境适应性 (18)10.2.1 低温对发动机功能的影响 (18)10.2.2 低温适应性设计 (18)10.2.3 低温适应性制造 (18)10.3 湿热环境适应性 (18)10.3.1 湿热对发动机功能的影响 (18)10.3.2 湿热适应性设计 (18)10.4 沙尘环境适应性 (18)10.4.1 沙尘对发动机功能的影响 (19)10.4.2 沙尘适应性设计 (19)10.4.3 沙尘适应性制造 (19)第1章航空器发动机设计基础1.1 发动机类型及工作原理1.1.1 活塞式发动机活塞式发动机是利用往复运动的活塞在气缸内燃烧混合气产生动力的一种发动机。

艺术设计概论07第七章 设计思维与方法

艺术设计概论07第七章 设计思维与方法
3.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并不是相互隔绝和相互排斥的,而是 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它们既有本质的不同,又紧密的联系。
7.1 设计思维 7.1.3 视觉思维
1. 视觉思维的提出 2. 视觉思维的概念 3. 艺术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7.1 设计思维 7.1.4 创造性思维
7.2 设计方法 7.2.1 设计方法论
(2)评分法 (3)模糊评价法
① 功能需求分析 ② 造型分析 ③ 操作方面的分析 ④ 技术方面的分析 ⑤ 市场方面的分析 ⑥ 法规分析
(2) 设计分析方法
① 价值分析法 ② 功能分析法 ③ 相关表法 ④ 缺点列举法 ⑤ 希望点列举法
7.2 设计方法
7.2.3 设计程序方法
3. 设计构想方法
(1) 自由联想设计法
① 逆BS法又称逆智力激励法 ② MBS法 ③ NBS法 ④ 菲利浦斯66法又名小组讨论法 ⑤ 635法
(1) 分析阶段 (2) 综合阶段 (3) 评价阶段
7.2 设计方法 7.2.2 设计方法流派
2. 布鲁斯·阿彻尔设计方法
7.2 设计方法
7.2.2 设计方法流派
3. 奥斯本设计方法
(1) 智力激励法基本原则
① 延迟判断 ② 量变引起质变
(2) 智力激励法规则
① 严禁批判 ② 自由、激励 ③ 追求数量 ④ 思维共振
设计思维指在设计过程中对客观素材与感受进行间接、 概括、综合的反应。
设计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 调统一。
7.1 设计思维 7.1.2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1. 逻辑思维
7.1 设计思维 7.1.2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2. 形象思维
7.1 设计思维 7.1.2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飞机总体设计概略

飞机总体设计概略

新飞机的研制分成五个阶段:(1)论证阶段、(2) 方案阶段、(3) 工程研制阶段、(4) 设计定型阶段、(5) 生产定型阶段论证阶段任务:研究新飞机设计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方案阶段任务:根据批准的《某型飞机战术技术要求》设计出可行的飞机总体技术方案。

主要工作内容:★确定飞机布局形式、总体设计参数★选定动力装置、主要系统方案及主要设备★机体主要结构材料和工艺分离面等★形成飞机的总体布置图、三面图、结构受力系统图★进行重心定位、性能、操稳计算,结构强度和刚度计算★提出对各分系统的技术要求★最终要制造出全尺寸的样机或绘制电子样机,进行人机接口、主要设备和通路布置的协调检查以及使用维护检查。

对飞机而言,此阶段即为飞机总体设计阶段工程研制阶段任务:根据方案阶段确定的飞机总体技术方案,进行飞机的详细设计、试制、地面试验、试飞准备等。

工程研制阶段的最终成果是试制出供地面和飞行试验用的原型机4~10架,并制定试飞大纲和准备好空、地勤人员使用原型机所需的技术文件,具有进行试飞所必需的外场保障设备设计定型阶段新飞机首飞成功后即应按试飞大纲要求,进行定型试飞。

调整试飞、鉴定试飞、定型试飞在其整个寿命期内,机上设备和发动机的更换是必然的,这往往称为寿命中期改进战术技术要求是军用飞机型号研制的重要技术文件,其既是型号研制的依据,又是该型号国家定型验收的依据。

提出战术技术要求的依据通常有四个方面:(1) 对未来战斗的设想和本国的战略战术思想;(2) 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任务和战术使用原则;(3) 部队的使用经验和失败教训;(4) 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

制定战术技术要求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即新机的战术技术要求既要满足适用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要求,又要符合合理性、现实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战术技术要求的具体内容为:(一) 使用要求(二) 作战效能要求(三) 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四) 研制的主要地面试验(五) 飞行试验干线运输机一般指客座数大于100、满载航程大于3000km以上的大型客货运输机满客航程大于6000~7000km的称为中/远程干线运输机,常用于国际航线上。

航空航天行业民用飞机设计与制造方案

航空航天行业民用飞机设计与制造方案

航空航天行业民用飞机设计与制造方案第一章民用飞机设计概述 (3)1.1 民用飞机设计的基本原则 (3)1.2 民用飞机设计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飞机总体设计 (4)2.1 飞机总体布局设计 (4)2.2 飞机功能参数设计 (4)2.3 飞机结构设计 (5)2.4 飞机系统集成设计 (5)第三章飞机气动设计 (5)3.1 气动布局设计 (6)3.2 气动特性分析 (6)3.3 气动优化设计 (6)3.4 气动噪声控制 (6)第四章飞机结构设计 (7)4.1 结构材料选择 (7)4.2 结构强度计算 (7)4.3 结构疲劳与损伤容限 (8)4.4 结构动力学分析 (8)第五章飞机动力系统设计 (8)5.1 发动机选型与匹配 (8)5.2 动力系统布局设计 (9)5.3 动力系统功能优化 (9)5.4 动力系统安全与环保 (9)第六章飞机电子系统设计 (10)6.1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10)6.1.1 概述 (10)6.1.2 系统组成 (10)6.1.3 设计原则 (10)6.2 导航系统设计 (10)6.2.1 概述 (10)6.2.2 系统组成 (10)6.2.3 设计原则 (10)6.3 通信系统设计 (11)6.3.1 概述 (11)6.3.2 系统组成 (11)6.3.3 设计原则 (11)6.4 电子战与自卫系统设计 (11)6.4.1 概述 (11)6.4.2 系统组成 (11)6.4.3 设计原则 (12)第七章飞机内饰与舒适性设计 (12)7.1 内饰材料选择 (12)7.2 客舱布局设计 (12)7.3 舒适性评估与优化 (12)7.4 安全与环保要求 (13)第八章飞机制造工艺 (13)8.1 飞机零部件制造工艺 (13)8.1.1 零部件加工方法 (13)8.1.2 零部件加工技术 (13)8.1.3 零部件加工质量控制 (13)8.2 飞机装配工艺 (14)8.2.1 装配工艺流程 (14)8.2.2 装配方法与设备 (14)8.2.3 装配质量控制 (14)8.3 飞机制造质量控制 (14)8.3.1 质量管理体系 (14)8.3.2 质量检验与监测 (14)8.3.3 质量改进与优化 (14)8.4 飞机制造数字化与智能化 (14)8.4.1 数字化制造技术 (14)8.4.2 智能制造技术 (15)8.4.3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案例 (15)第九章飞机试验与验证 (15)9.1 飞机功能试验 (15)9.1.1 概述 (15)9.1.2 试验内容 (15)9.1.3 试验方法 (15)9.2 飞机结构试验 (15)9.2.1 概述 (15)9.2.2 试验内容 (16)9.2.3 试验方法 (16)9.3 飞机系统试验 (16)9.3.1 概述 (16)9.3.2 试验内容 (16)9.3.3 试验方法 (16)9.4 飞机适航验证 (16)9.4.1 概述 (16)9.4.2 验证内容 (16)9.4.3 验证方法 (17)第十章民用飞机产业发展与展望 (17)10.1 民用飞机产业现状分析 (17)10.1.1 技术现状 (17)10.1.2 市场现状 (17)10.1.3 产业链现状 (17)10.2 民用飞机市场预测 (17)10.3 民用飞机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 (17)10.3.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7)10.3.2 优化产业布局 (18)10.3.3 推动国际合作 (18)10.4 民用飞机产业国际合作与竞争 (18)第一章民用飞机设计概述1.1 民用飞机设计的基本原则民用飞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原则旨在保证飞机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

飞机设计导论

飞机设计导论

《飞机设计导论》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Design题目:飞机的隐身创新设计作者:XXX2008-12-12飞机的隐身创新设计摘要:当莱特兄弟将第一架飞机放飞天空,这就意味着人类又将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在天空翱翔的领域。

随着飞机技术的日新月异,飞机已经不仅仅是人类飞翔梦想的体现,或是一种更加快捷的交通用具,凭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飞机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战争中,轰炸机的生存能力最差,但是价格却非常昂贵,主要源于地面的攻击使飞机坠落,因此如何提高轰炸机的被识别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飞机的隐身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隐身雷达外形布局引言隐身技术的专业定义是:在飞机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的专门技术,当前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红外隐身技术。

简言之,隐身就是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如雷达等)发现不了我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

飞机隐身技术的最初阶段是为了逃避肉眼、望远镜等观察设备的侦查,所以此阶段的隐身技术主要是降低光特征信号和运用"迷彩"。

主要方法是将机身上部涂上天蓝色的涂料,在机身下部涂上草绿色的迷彩色,迷惑敌人。

这种方法对于低级的观察方法很有效,飞机本就在高空看不太清晰,加之又有迷彩的装饰使得飞机更不易辨认。

但是,有了雷达之后,这种初级隐身就毫无用途了。

为了对付雷达的侦查,隐身技术也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雷达是向外发射无线电波,遇到飞行目标后一部分雷达波就会反射,根据反射雷达波的时间和方位便可以计算出飞行目标的方位和速度。

为了避免被雷达侦查出来,就要降低对雷达的发射,衡量飞行器雷达回波强弱有一个物理量:雷达散射截面积(英文名称Radar Cross-Section,缩写为RCS),是指飞机对雷达波的有效反射面积,雷达隐身的方法便是采用各种手段来减小飞机的RCS 。

飞机隐身方式一般来说,减少飞机RCS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飞机的外形和结构;二是采用吸收雷达波的涂敷材料和结构材料。

航天技术导论第七章

航天技术导论第七章

第七章 载人航天7.1人类活动的新领域20世纪50年代,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人类为实现飞向宇宙空间的理想,就开始发射一系列高空生物火箭,将狗、猩猩和大白鼠等动物送到离地面几百公里的高空。

到50年代末,人造卫星上天以后,又将狗和猩猩装进卫星,送到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

这一系列试验,为人类飞向宇宙空间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资料。

1961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莫船在哈萨克斯坦中部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

飞船重4.73吨,飞行1小时48分,于当天上午10时55分安全降落在苏联境内,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理想。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载人航天,航天员尤利·加加林(图7-1)作为飞船中的唯一乘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而被载人史册。

从此,人类的活动领域,从陆地、海洋和空中扩大到了宇宙空间。

空间高远的位置、真空、充足的阳光和轨道失重环境等,对于人类活动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各类应用卫星都利用空间的高远位置发挥作用,未来的空间产业却离不开失重环境。

目前,载人航天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解决将人送入地球轨道并安全返回。

这一阶段主要是发射载人飞船,航天员在飞行中完成了手控定向、姿态调整、观察地球和对地摄影等活动,并进行了医学、生物学等科学研究和广泛的技术试验,证实了人类在过载、失重、真空和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下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工作。

第二阶段主要是发展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如飞船的轨道机动飞行,两艘飞船在空间交会、对接和编队飞行,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设备和能力,同时也进行一系列其它科学研究活动。

第三阶段是发展试验性空间站和空间平台,进一步考察人类在太空环境条件下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利用空间特殊环境从事多种学科研究和应用技术实验,诸如生物学、医201202 学、天文学、材料和工艺试验和地球资源勘测以及军事活动等,同时也为建立永久性的实用空间站积累经验。

参加这一阶段活动的有供航天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空间站,有运送航天员往返空间站和地球之间的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以及供应空间站燃料和航天员生活必需品的运货飞船等。

ATA300

ATA300

航空器材包装ATA规范300号航空器材包装规范ATA规范300号1960年8月初次颁发1996年1月15日重新颁发美国航空运输协会(ATA)使用本文前请阅读有关文件的重要资料本文件包括了所涉及题目的推荐规范,并反映其最新发展。

ATA并不强制规定使用该规范,你可以决定是否采用文件中的推荐,可以全部采用,也可部分采用,还可根本不采用。

可能在你的业务中运用的惯例、标准或规章规定超过了本文件的推荐要求。

你完全可以决定是否继续保留这些惯例、标准和规定,并在业务活动中采用。

你完全要承担遵照适用的惯例、标准和规定的责任。

这些惯例、标准和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很大变化。

ATA并不担保和承诺本文件中的规范满足你业务的需求,也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决定是你自己作出的,而与ATA 无关。

有关本文件的建议、评述请寄往:Publications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of America1301 Pennsylvania Avenue,N.W.Washington,DC20004-1707致:ATA规范-航空器材包装的持有人第18次修订本,1996年1月15日第18次修订本是规范300号的完全重印,该文件为了和规范100号(制造商技术数据)保持紧密一致,作了重新编排。

本修订本是临时性,以便本行业有机会对其条文作出评议和提出意见。

对修订本的意见,包括编排格式,请寄往: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Engineering,Maintenance 7 Material Division1301 Pennsylvania Avenue,NW,Suit 1100Washington,D.C. 20004-1707重要内容章节/页码变化说明扉页反映本修订本的变化有效页码反映本修订本的变化目录反映本修订本的变化,重新对章编号第一章(第7页) 导论,取代概述章。

包括新增加的第二段——标准的适用和修订后的有关包装规定代码的第五节第二章(第8页) 删除了政策节、标准的适用的第二节。

飞机设计基本原理

飞机设计基本原理

稳定性
受扰动后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欲使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具有稳定性,其必要条件: 物体在受到扰动后能够产生稳定力/力矩,使物体具 有自动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趋势; 在恢复过程中同时产生阻尼力/力矩,保证物体最终 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
飞机的纵向稳定
飞机各部分的附加升力
重心位置与静稳定性
飞机的操纵
主要舵面
升降舵 方向舵
副翼
飞机的操纵
• 俯仰
飞机的操纵
• 滚转
飞机的操纵
• 偏航
Q&A
机翼和尾翼
翼型
翼型(翼剖面) 平行于对称面或垂直于前缘的剖面形状
(a) 薄翼剖面 (f) S形翼型 (b) 凹凸翼型 (g) 超临界翼型 (c) 平凸翼型 (h) 菱形翼型 (d) 双凸翼型 (i) 双弧形翼型 (e) 对称翼型
特点
应用广泛 高度综合 许多相关学科
航空与航天的联系: 飞行器到大气层外航行必须 穿过大气层;如欲返回,又必须 再入大气层
大气层

垂直方向上特性变化显著
(密度、温度、压强、…)
10km高度 ρ≈1/3 ρ0 p≈1/4 p0 100km高度 ρ≈ 4*10-7 ρ0 p≈ 3*10-7 p0
飞行器的分类

运动着的物体前后所形成的压强差所产生的 同物体的迎风面积、形状和在气流中的位置都 有很大的关系
迎面阻力
• 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合起来叫做“迎面阻 力”一个物体究竟哪种阻力占主要部分, 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 流线体,迎面阻力中主要是摩擦阻力 • 远离流线体的式样,压差阻力占主要部分, 摩擦阻力则居次要位置,且总的迎面阻力 也较大
vmin =
2G ρSC安全

飞行器设计导论

飞行器设计导论

EC-120B直升机 技术指标
10.00米 旋翼桨叶弦长 0.26米
0.75米 涵道尾浆桨叶弦长 0.06米
11.52米 机身长
9.60米
3 .4米 座舱最大宽度 1.50米
2.07米
重量和载荷 标准空重 960千克 最大使用载重 75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800千克 桨盘载荷 22.9千克力/米2
最高速度:650 km/h (404 mp/h) 航程:36(小时) 实用升限:20,000 m(65,000 ft)
空重:3,850 kg(8,490 lb)
载重:10,400 kg(22,900 lb)[2]
发动机:1×AE3007H涡轮扇叶发动机, 31.4Kn(7,050lbf)
尺寸 旋翼直径 涵道尾桨直径 机长(旋翼旋转) 机高(全高) 滑橇问距
以上的飞机。
按CCAR-23 部适航标准审定的飞机: (1)正常类飞机
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9座或以下,最大型号合格审定起飞重量为5700kg或以下,用于非特技飞行 的飞机。非特技飞行包括:
a) 正常飞行中遇到的各种机动 b) 失速(不包括尾冲失速) c) 坡度不大于60度的缓8字飞行、急上升转弯和急转弯。 (2)实用类飞机 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9座或以下,最大型号合格审定起飞重量为5700kg或以下,用于有限特技飞 行的飞机。有限特技飞行包括: a) 尾旋 b) 坡度大于60度的缓8字飞行、急上升转弯和急转弯。 (3)特技类飞机 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9座或以下,最大型号合格审定起飞重量为5700kg或以下,除了由于所要求 的飞机试验。结果表明是必要的限制以外,在使用中不加限制的飞机。 (4)通勤类飞机 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19座或以下,最大型号合格审定起飞重量为8620kg或以下,用于正常类飞机 所述非特技飞行的螺旋桨驱动的多发动机飞机。

飞机设计导论(特别版)_飞机概念设计之概论

飞机设计导论(特别版)_飞机概念设计之概论
(Torenbeek, E. AIAA Paper 85-3081)
• 应用设计实验技术(Design of Experiment,DOE) 辨识对目标函数和约束的贡献大小来减少设计变 量的数量
• 响应面 • 拉丁超立方 • …
• 应用近似模型代替需要复杂计算分析的目标和约 束函数,减少计算成本
千里挑一
K. D. 伍德
按图索骥?
• 基本的演化过程
• 生成-分析评估-优化 • 反复迭代 • 多方案的对比
设计要求 主要设计参数 初始方案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不同设计者通常会有最适合自 己的工作方式 • 不同类型的飞机应当按照不同 的方式来设计 • 即便是同一类型的飞机也应根 据设计要求的不同开展工作
*McMasters, J. H., Cummings, R. M. AIAA Paper 2003-0553
一言堂Vs裁判组
• 新的问题,新的要求 — 噪音 — 经济性
1998年飞行候机线?(L. M. Nicolai)
一言堂Vs裁判组
• 如何计算各种特性? — 且听其他老师分解 • 基本原则 • 效率为先,精度次之 • 大致估计,重在对比 • 工程估算为主 • 大量已有数据的支撑 • 精度与效率间的权衡
— “Do not „fall in love‟ with your design” • 总是会有的改进余地
• • • • • 起落架够简洁吗? 机身可否更短些? 湿面积能否减少? 设计是否具有改进的潜力? …
• 必然会根据后续的分析和优化结果进行修改
一言堂Vs裁判组
• “更远、更快、更高(farther、faster、higher)” — 飞行性能的主导地位
从构思到概念机

飞机设计与动力学

飞机设计与动力学
飞机设计与动力学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飞机设计与动力学概述 第2章 飞机机翼设计 第3章 飞机动力系统设计 第4章 飞机气动设计 第5章 飞机结构设计 第6章 飞机性能与控制设计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飞机设计与动力学概 述
飞机设计与动力 学简介
飞机设计与动力学是 航空航天工程中非常 重要的部分,它涉及 飞行器的设计原理、 动机工作原理以及运 动规律。飞机设计的 历史悠久,从莱特兄 弟的第一次飞行到今 天的现代飞机设计, 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 新。飞机设计的基本
● 04
第4章 飞机气动设计
飞机气动力学基 础
飞机气动力学是研究 飞机在空气中的运动 规律的学科,涉及到 迎角、迎风风速、气 动力系数以及升力和 阻力的关系。这些参 数的精确计算对飞机 的设计和性能至关重 要。
飞机气动外形设计
飞机气动外 形的优化
提高飞机性能
飞机气动外 形的稳定性
分析
确保飞机飞行稳 定
飞机性能优 化设计
优化设计以提高 飞机性能
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飞机操纵系 统设计
设计飞机的操纵 系统
飞机飞行控 制性能分析
分析飞机飞行控 制性能
飞机自动驾 驶系统设计
设计飞机的自动 驾驶系统
飞机驾驶舱设计
01 飞机驾驶员座舱设计
设计符合舒适性和操作便捷的驾驶座舱
02 飞机仪表板设计
设计直观清晰的仪表板
机翼舵面设 计
舵面设计影响飞 机操纵性能
机翼布局设 计
布局对机翼稳定 性和飞行特性的
影响
飞机机翼控制系统设计
01 机翼控制面的设计 02 机翼控制系统的布局 03 机翼辅助设备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Design
第2页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7.1 Avionics Systems


Modern efficient, reliable avionics have dramatically simplified the flight operation and have eliminated to need of crew members such as navigator, wireless operator and flight engineer. The growth in the capabilities of military avionics has been even more dramatic and make it possible for pilot of single-seat aircraft to navigate, communicate, detect and attack targets at heights of 30m and speeds approaching the speed of sound. Fig. 7.2 and 7.3.
Introd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ion to Aircraft Design
第4页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7.1.1 Communication



Typical ranges are 200 miles (320km) at 20 000ft (6000m) . UHF systems are similar to VHF but operate in the 200~400MHz band. HF (2~30MHz)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used for long range communication, which operates essentially in the same way as VHF systems. Communications over long distances are possible with HF radio because of ionospheric reflection.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Design
第7页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7.1.2.1 Automatic direction finding (ADF)



The aerial is directional and the signal becomes weaker or stronger as the radio is rotated about a vertical axis. On a/c, loop aerials are rotated in the direction of a ground-based non-directional beacons (NDBs). The radio magnetic indicator gives the magnetic bearing of the NDBs which will give information to locate the a/c on a map. Max. range is 10-150 n mile with a typical accuracy of ±4 °.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Design
第5页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7.1.1 Communication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need to know the position of all a/c within their control areas. Ground-based radar systems detect all a/c but some system is required to identify them. Civil a/c carry equipments called ATC transponders which receive pulses from the ground radar sets. The transponder the transmits a sequence of pulses which identifies the a/c and gives its height to the controller. IFF (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 for military a/c responds to signals from either ground-based or airborne radars.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Design
第9页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7.1.2.3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 (DME)




This is a interrogation and response system, where the a/c equipment sends a VHF signal to a ground station which then responds to the a/c. The DME receiver computes the time delay and calculates the distance from the beacon. Its distan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VOR, with an accuracy of ±0.5 n mile. TACAN (tactical air navigation) is used for military a/c, which combines features of both VOR and DME and gives range and bearing.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Design
第3页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7.1.1 Communication



Airborn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vary considerably in size, weight, range, power requirements, quality of operation, and cost, depending upon the desired operation. The most commo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use today is VHF, large a/c are usually equipped with HF, some are fitted with UHF systems. VHF (100~150MHz) radio waves follow approximately straight lines. The range of contact is determined by the heights of th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s.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Design
第10页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7.1.2.4 Doppler navigation



This is a medium to long-range self-contained system. A typical system accuracy might be 1% in distance and heading, which would be serious at long ranges unless corrected by other systems. The Doppler radar emits narrow beams of energy at on frequency, and these waves of energy strike the Earth’s surface and are reflected. The earth-returned energy is intercepted by the receiver and compared with the outgoing transmitter energy. The difference, due to Doppler effect, is used to develop ground speed and wind drift angle information.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Design
Chapter 7 What’s under the skin? Avionics, flight control and weapon systems
7.1 Avionics Systems



Avionics is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ing fields of aircraft design. Its importance and range has increased over recent years and as much as 40% of the cost of new aircraft can be attributed to avionics. There is a bewildering range of avionics systems, each of which usually requires the use of many acronyms. Fig. 7.1 shows an avionics fit for a small executive aircraf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