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22课 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22课 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15张PPT)
对于过“传统节”还是过“洋节”, 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
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
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 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 为把我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之梦而努力学习。
农历五月初五
2. 端 午 节 节 日 习 俗
赛龙舟
吃粽子Βιβλιοθήκη 喝雄黄酒挂艾草佩香囊
栓五色丝线
小组讨论
这些传统的节日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有 何作用? 1.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 族凝聚力。
2.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 谐的关系。 3.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了人们对美的向往。
小组辩论
一、春节的起源及习俗
1. 春 节 起 源
农历正月初一
2. 春 节 节 日 习 俗
贴春联
贴窗花
贴年画
吃年夜饭 除 夕 守 岁
倒贴“福”字 放 鞭 炮
挂灯笼
迎财神
二、清明节的起源及习俗 1. 清 明 节 起 源
祭 2. 祖
清 明 节 日 习 俗
扫 墓
植 树
蹴 鞠
放 风 筝
三、端午节的起源及习俗 1. 端 午 节 起 源
课堂竞猜
元日
春 节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临安春雨初霁
清 明 节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乙卯重五诗
端 午 节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名胜古迹,进行野炊,采摘百草,狩猎,放风筝等。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话说的在理,春天 万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踏青 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
心情。
你知道清明 节有什么美
食吗?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 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 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 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 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 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 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 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 豆沙制成,在包馅时, 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 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 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 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 成了。
清明节祭拜祖先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 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 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 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 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 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 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 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
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 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 约250—500克。里面包鸡 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 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 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 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 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 吃条形的“梭子馍”,未 婚姑娘则吃“抓髻馍”。 孩子们有燕、蛇、兔、虎 等面花。“大老虎”专给 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 欢。
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
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心情。
你知道清明 节有什么美
食吗?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 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 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 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 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 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 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 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 豆沙制成,在包馅时, 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 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 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 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 成了。
清明节祭拜祖先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 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 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 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 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 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 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 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
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 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 约250—500克。里面包鸡 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 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 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 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 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 吃条形的“梭子馍”,未 婚姑娘则吃“抓髻馍”。 孩子们有燕、蛇、兔、虎 等面花。“大老虎”专给 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 欢。
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
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23张PPT)教育课件
人
的
一
生
说
白
了
,
也
就
是
三
万
余
天
,
贫
穷
与
富
贵
,
都
是
一
种
生
活
境
遇
。
懂
得
爱
自
己
的
人
,
对
生
活
从
来
就
没
有
过
高
的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年
似
水
,
转
瞬
间
,
光
阴
就
会
老
去
,
留
在
心
头
的
,
只
是
弥
留
在
时
光
深
处
的
无
边
落
寞
。
轻
拥
沧
桑
,
淡
看
流
年
,
掬
一
捧
岁
月
,
握
一
份
懂
得,Leabharlann 红尘口罗
不
■
电
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 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 天飘香,故称。
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17张PPT)
”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里能多多的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习 ”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财源滚滚
D.
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都很盛行。
俗,永远守护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文化!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
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 节日,就是春节。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 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 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为主;并伴 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 年画、贴剪纸、贴福字、放鞭炮、守岁、 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等众 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和计划。
3、百善孝为先。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
事务再忙,过年时也得回家。祭祀祖先,敬奉神
灵的活动,更是传统孝道的一种延伸。
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 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 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 每到旧历 年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这一天,就爬上岸,吞食 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全 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有 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 躲避“年”,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 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 讨老人笑而不语。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 汉朝时,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 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 (表示新春问候、吉祥祝福的专用帖子,类似于现 在的“明信片”、“贺年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38张PPT)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的发展阶段
• 远古时期:传统节日有了雏形 • 商周时期:不少节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
奠仪式 • 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 • 魏晋南北朝—隋唐:各民族文化沟通交流,内容
不断得到充实。
• 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 活动。
1、春节:正月初一 2、元宵节:正月十五 3、路神生日:正月初五 4、春龙节:二月初二 5、花朝节:二月十五 6、上巳节:三月初三 7、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8、清明节:阳历4月5日,闰年在4月4日 9、佛诞日:四月初八 10、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11、夏至节:夏至当天 12、六月六:六月初六 13、七夕:七月初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中华”、“华夏”、“神州”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五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 境内有56个民族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说文解字》中的“节日”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 。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民谣
• 小孩小孩你别馋 二十五、炸豆腐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六、炖羊肉 腊八粥,喝几天 二十七、杀公鸡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九、蒸馒头 二十四、扫房子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房 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 干净,迎新春。意思是 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 统扫出门,辞旧迎新。
过年好!
春节民间禁忌
• 大年初一风俗禁忌: 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针钱;忌借钱;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 品),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白天不可 午睡;忌倒污水、垃圾、扫地;忌洗衣。此外, 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 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 来劝说制止。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31张PPT
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
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
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
• 风俗习惯 :穿针乞巧、投
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 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
针验巧、吃巧果、拜织女、 为牛庆生、拜魁星等。
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 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 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门神: 神荼shū,郁垒lǜ;秦叔宝,尉迟敬德。 8·二十九,做黄酒
(2)团年,守岁 1·年夜饭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 各地不同,你家年夜饭吃什么? 鱼,年年有余。 丸子(圆子),团团圆圆。 年糕,年年高升。 饺子,新旧交替。
2·压岁钱 3·守岁 放爆竹。
年关讨债。
(3)新年庆贺与拜年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 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 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 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 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所有的节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 史,经验的纪念,沉思上。
我们把搜集的资料,一起把它们做成了漂亮的展板: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 美丽的传说: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
• 节日的起源:七夕乞巧,
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
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 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
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30张PPT)
10.下面的传统节日中哪个也是节气? A 重阳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D 端 午节 B
D
11.下面哪一个不是中秋的文化? A 赏月 B 吃月饼 C 饮茶 D 蹴鞠 12.清明是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节日? A 祭祀 B 娱乐 C 团圆 D郊游 1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A 吃重阳糕 B 赏菊并饮菊花酒 C 插茱萸和簪菊花 D 放风筝
D A
D D
14.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清明的习俗? A荡秋千 B踏青 C植树 D 登高
15. 从古至今,在端午节我国还有不少地区有喝什么酒的习惯? A.雄黄 酒 B 花雕酒 C茅柴酒 D 椒浆酒
A
后羿射太阳 (打一礼貌用语)—— 多日不见 “东张西望”用在哪里学生才不会被老师罚?— — 过马路 对一个人来说太多,两个人就正好,三个人就什 么也不是了。这是什么呢?—— 秘密 小河里,花儿多,只能看,不能摸,谁种的,风 婆婆。(打一自然物)—— 浪花
元 宵 节 的 习 俗
吃元宵、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 送花灯、舞狮子、走百病、放莲灯、 挂灯笼、祭门、祭户
1.节日的来源 2.节日的发展与传承 3.节日的分类 4.主要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5.如何正确看待节日文化
探寻我国传统节日的故事,追溯 节日的起源?
一、传统节日来源
1.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 2.农业经济的产物 3.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不变(传承)
春节
变(演变)
祭祀、辞旧迎新、拜年、贴春联、 春晚、电话拜年、 压岁钱 城市禁鞭、 微信发红包 祭祖、踏青郊游、扫墓上坟、 插柳、植树 龙舟竞渡、吃粽子、凭吊屈原 祭奠烈士、 网上祭奠鲜花追思 举办龙舟文化节、 小长假旅游
1.唐代文人写重阳节习俗的诗篇有很多,杜甫的哪首七律诗就是写重阳相关习 俗的名篇。 A、《望岳》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 C、《登高》 D、《春晓》 2.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 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外还有以下哪项活动? B A、家人团聚 B、登高远眺 C、舞狮子 D、荡秋千 3.到了哪个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 视。 A、唐 B、宋 C、明 D、清 A 4.春节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 布新、迎禧接福等庆祝活动。以下哪项活动也包括在内? A A、祈求丰年 B、招财进宝 C、孝敬老人 D、大吃大喝 5.春节期间除了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燃爆竹蒸年糕、包饺子、拜年外,还 有以下哪项习俗?A、守岁 B、团拜 C、磕头 D、打扑克 A
D
11.下面哪一个不是中秋的文化? A 赏月 B 吃月饼 C 饮茶 D 蹴鞠 12.清明是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节日? A 祭祀 B 娱乐 C 团圆 D郊游 1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A 吃重阳糕 B 赏菊并饮菊花酒 C 插茱萸和簪菊花 D 放风筝
D A
D D
14.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清明的习俗? A荡秋千 B踏青 C植树 D 登高
15. 从古至今,在端午节我国还有不少地区有喝什么酒的习惯? A.雄黄 酒 B 花雕酒 C茅柴酒 D 椒浆酒
A
后羿射太阳 (打一礼貌用语)—— 多日不见 “东张西望”用在哪里学生才不会被老师罚?— — 过马路 对一个人来说太多,两个人就正好,三个人就什 么也不是了。这是什么呢?—— 秘密 小河里,花儿多,只能看,不能摸,谁种的,风 婆婆。(打一自然物)—— 浪花
元 宵 节 的 习 俗
吃元宵、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 送花灯、舞狮子、走百病、放莲灯、 挂灯笼、祭门、祭户
1.节日的来源 2.节日的发展与传承 3.节日的分类 4.主要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5.如何正确看待节日文化
探寻我国传统节日的故事,追溯 节日的起源?
一、传统节日来源
1.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 2.农业经济的产物 3.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不变(传承)
春节
变(演变)
祭祀、辞旧迎新、拜年、贴春联、 春晚、电话拜年、 压岁钱 城市禁鞭、 微信发红包 祭祖、踏青郊游、扫墓上坟、 插柳、植树 龙舟竞渡、吃粽子、凭吊屈原 祭奠烈士、 网上祭奠鲜花追思 举办龙舟文化节、 小长假旅游
1.唐代文人写重阳节习俗的诗篇有很多,杜甫的哪首七律诗就是写重阳相关习 俗的名篇。 A、《望岳》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 C、《登高》 D、《春晓》 2.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 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外还有以下哪项活动? B A、家人团聚 B、登高远眺 C、舞狮子 D、荡秋千 3.到了哪个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 视。 A、唐 B、宋 C、明 D、清 A 4.春节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 布新、迎禧接福等庆祝活动。以下哪项活动也包括在内? A A、祈求丰年 B、招财进宝 C、孝敬老人 D、大吃大喝 5.春节期间除了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燃爆竹蒸年糕、包饺子、拜年外,还 有以下哪项习俗?A、守岁 B、团拜 C、磕头 D、打扑克 A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共32张PPT)
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 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 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 “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 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 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小年下、小年节 • 3,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
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 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想一想:
• 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中国传统 节日的起源与哪些文化相关?
•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被 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 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 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 前后。
农历腊月
•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 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农历五月、农历六月
• 五月初五, 端午节 • 五月十三,雨节
• 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 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
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 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 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 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农历八月
•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 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 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
小年下、小年节 • 3,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
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 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想一想:
• 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中国传统 节日的起源与哪些文化相关?
•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被 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 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 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 前后。
农历腊月
•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 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农历五月、农历六月
• 五月初五, 端午节 • 五月十三,雨节
• 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 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
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 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 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 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农历八月
•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 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 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41张PPT)(精品)
19
三·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2·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 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于坚《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3
一.年的含义 《尔雅 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唐虞曰载。 《说文解字》:年,谷熟也。 二.春节习俗 (1)忙年 1.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是春节的前
奏。“老婆老婆你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
4
腊八粥
腊八粥的传说:
纪念佛祖成道:释迦牟尼(Sakyamuni)
南瓜藤下听声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 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 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 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26
穿针乞巧
27
• 瓜果乞巧
28
巧果
29
吃巧巧饭
30
剪纸彩绣
31
为牛庆生
32
文化节到了,为了促进校园 文化建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决定尝试 制作一期校园展板,来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怀。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高),北方:饺子(更岁交子,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7
8
2·压岁钱 3·守岁 放爆竹(年的传说) 年关讨债 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我想法;年廿九,
有有有;三十不见面,元旦碰面拱拱手。 除夕夜,有寺庙通宵演戏,称为“避债戏”。
三·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2·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 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于坚《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3
一.年的含义 《尔雅 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唐虞曰载。 《说文解字》:年,谷熟也。 二.春节习俗 (1)忙年 1.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是春节的前
奏。“老婆老婆你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
4
腊八粥
腊八粥的传说:
纪念佛祖成道:释迦牟尼(Sakyamuni)
南瓜藤下听声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 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 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 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26
穿针乞巧
27
• 瓜果乞巧
28
巧果
29
吃巧巧饭
30
剪纸彩绣
31
为牛庆生
32
文化节到了,为了促进校园 文化建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决定尝试 制作一期校园展板,来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怀。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高),北方:饺子(更岁交子,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7
8
2·压岁钱 3·守岁 放爆竹(年的传说) 年关讨债 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我想法;年廿九,
有有有;三十不见面,元旦碰面拱拱手。 除夕夜,有寺庙通宵演戏,称为“避债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14张PPT)优秀课件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 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 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 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之说。
端午节 的起源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 法:
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 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但千百年来,纪念屈原之说, 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 位。
活动二 分享: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及演变
图说春节
图说春节
图说春节
清明习俗知多少?
习俗:祭祖、扫墓、荡秋千、踏青、植树、 放风筝等 变迁: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 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代以前, 人们主要是以寒食节为主;唐代时,民间寒 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清明和寒食节一起 放假,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 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 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并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 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 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 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种树也 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思考:这份放假安排表中我们有什么时候发现?
活动一: 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
春节的起源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 岁,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 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 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 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 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5张PPT)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 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小组展示环节:
每组派出代表讲述组内收集的一个 节日的起源以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或 传说。
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1、先秦时期,中国大部分节日就已初步形成。 2、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1.下列哪一个是端午节的习俗(
记忆检测
B
)
A.放鞭炮
B.赛龙舟
C.贴春联
D.赏花灯
2.下列哪一个是清明节的习俗( A)
A.扫墓
B.喝腊八粥
C.吃元宵
D.赏菊
3.下列哪一个是中秋节的习俗(B )
B.赏月 A.赏花灯
C.登山
D.吃粽子
(端午节)
第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 (重阳节)
第六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李白
(中秋节)
2.你画我猜
展示出你所画的美食,请同学们猜猜这个美 食是什么,与之相关的节日又是什么?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 阳节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 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 老人。
清明团子是江南地区 常见的汉族小吃,一 般在清明节食用。油 绿如玉,清香扑鼻。
3.知识竞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知多少?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 年,相当于公历的四 月中旬,一般持续3 至7天。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一些民 族又称星回节, 是云南少数民族 (例如彝族、白 族)的一个重要 传统节日。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 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小组展示环节:
每组派出代表讲述组内收集的一个 节日的起源以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或 传说。
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1、先秦时期,中国大部分节日就已初步形成。 2、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1.下列哪一个是端午节的习俗(
记忆检测
B
)
A.放鞭炮
B.赛龙舟
C.贴春联
D.赏花灯
2.下列哪一个是清明节的习俗( A)
A.扫墓
B.喝腊八粥
C.吃元宵
D.赏菊
3.下列哪一个是中秋节的习俗(B )
B.赏月 A.赏花灯
C.登山
D.吃粽子
(端午节)
第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 (重阳节)
第六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李白
(中秋节)
2.你画我猜
展示出你所画的美食,请同学们猜猜这个美 食是什么,与之相关的节日又是什么?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 阳节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 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 老人。
清明团子是江南地区 常见的汉族小吃,一 般在清明节食用。油 绿如玉,清香扑鼻。
3.知识竞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知多少?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 年,相当于公历的四 月中旬,一般持续3 至7天。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一些民 族又称星回节, 是云南少数民族 (例如彝族、白 族)的一个重要 传统节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6张PPT)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说一说
• 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 节日?
农历正月
• 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 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 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 • 正月十八,落灯日 •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
吊、柳叶符
色蛋
踏青活动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春节
清明 节
端午 节
不变(传承)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不变(传承)
春节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 拜年、贴春联、压岁 钱
清明 清明祭祀、踏青郊游、 节 禁火寒食、扫墓上坟、
插柳、植树
端午 龙舟竞赛、吃粽子、
节
凭吊屈原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化节、
小长假
讨论:
如何看待祖国的传 统 节 日?
总结
•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 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 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 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 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努 力学习。
用品
品
动
腊月二十三 桃符、春联、 团年饭、饺 “送灶神”、 窗花、门神、 子、年糕、 腊月二十四 花炮、焰火、 全鱼、春卷、 “扫房子”、
大红灯笼 欢喜坨、鸡 岁末除尘 肉、圆子等 (除陈)、 除夕夜的团 圆饭和守岁、
年初一拜年 仪式
风筝、清明 清明茶、染 悼亡仪式、
说一说
• 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 节日?
农历正月
• 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 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 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 • 正月十八,落灯日 •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
吊、柳叶符
色蛋
踏青活动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春节
清明 节
端午 节
不变(传承)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不变(传承)
春节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 拜年、贴春联、压岁 钱
清明 清明祭祀、踏青郊游、 节 禁火寒食、扫墓上坟、
插柳、植树
端午 龙舟竞赛、吃粽子、
节
凭吊屈原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化节、
小长假
讨论:
如何看待祖国的传 统 节 日?
总结
•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 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 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 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 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努 力学习。
用品
品
动
腊月二十三 桃符、春联、 团年饭、饺 “送灶神”、 窗花、门神、 子、年糕、 腊月二十四 花炮、焰火、 全鱼、春卷、 “扫房子”、
大红灯笼 欢喜坨、鸡 岁末除尘 肉、圆子等 (除陈)、 除夕夜的团 圆饭和守岁、
年初一拜年 仪式
风筝、清明 清明茶、染 悼亡仪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14张PPT)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 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 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 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之说。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思考:这份放假安排表中我们有什么时候发现?
活动一: 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
春节的起源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 岁,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 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 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 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艾草与菖 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习俗。 变迁:出现于先秦,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 月”“恶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 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隋唐,从风俗形 式上继承了前朝,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 鼎盛;宋代以后,有了新变化,如贴天师符;明清时 期,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 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 的起源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 法:
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 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但千百年来,纪念屈原之说, 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 位。
活动二 分享: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及演变
图说春节
图说春节
图说春节
清明习俗知多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清代《龙舟盛会图》
7、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 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 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 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 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 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甲午元旦
• 孔尚任
•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 眠。
•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 钱。
•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 偏。
•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 年。
5、清明节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6、端午节
1、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又叫 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 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 正朔等30多种名称。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据《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 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上古时期以此年头岁尾举行祭神 祭祖活动。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 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 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 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 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 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 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课件
元宵节的饮食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节吃元宵汤圆,是全国各 地的共同习俗,意在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各地元宵 节的饮食风俗大不相同,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元宵的制作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 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 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 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 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 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 “元宝”。中国人吃元宵,有团 圆美满之意。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鱼——年年有余
肉圆
圆——一家人团团圆圆
橘子——大吉大利
八宝饭
甜——生活甜甜蜜蜜
年糕——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花生——多福多寿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但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 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 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之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盛大的节日。汉文帝时, 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 • 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压岁钱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 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 ”, 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 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 “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 安安度过一岁。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 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 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 也很多。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 式定 名为春节。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21张PPT)
晚,难得元宵节当晚可以破禁, 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
自然会尽享欢娱,等待异性来 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
结识,所以不少中国古代的爱 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
情故事,都以元宵佳节为题材。 圆以象征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 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
元夕或灯节,是民间多彩多姿 已是团圆幸三)迎花灯
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
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 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 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 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 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 通宵灯火辉煌。
的节期
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
与节俗活
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 动,是随历史
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
的发展而延长
展过程。
扩展的。就节期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
长短而言汉代才一
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 天,到唐代为三宋代
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
则长达点灯,一直到正
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 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
为重大节日。
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
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
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 为壮观。特别精巧、多彩的灯火,
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更使其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一月一日称为元 旦,把农历的 一月一日叫春节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3、新年庆贺与拜年 (1)、爆竹迎年
春节习俗
(2)拜祭祖先 (3)着新衣 (4)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春节的变迁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 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 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 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 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 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 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 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 《岁朝欢庆图》 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在广大群众的喜爱和皇室的扶持下, 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 __最__主__要__的剧种,流传四方。 ③地位:京剧是中国的“ 国粹 ”之一,被誉 为“ 国剧”。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的 基本情况,帮助学生了解搜集历史信息以及对信息进 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导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节日。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是怎么形成和演 变的?又反映出我们民族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 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感 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的渊源。
复习旧知
一、《红楼梦》 1.作者: 曹雪芹 ;初名:《石头记》。 2.成书时间:清代(乾隆晚期)。 3.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 衰变化,揭示了 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复习旧知
4.社会意义: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 个性解放 、敢于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 专制家长 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 会意义。 5.艺术特色: 结构 严谨、层次清晰、 语言 精练而生动、故事的进展和 人物 的 形象栩栩如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3张PPT)
❖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 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 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 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 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 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 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 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 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 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
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篇民俗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
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
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
赛
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龙
舟
篇民俗
吃粽子
“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 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 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 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 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 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 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 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 传统节日。
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 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 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 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
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篇民俗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
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
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
赛
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龙
舟
篇民俗
吃粽子
“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 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 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 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 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 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 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 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 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的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 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 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 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 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1)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是春节的前 奏。“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的传说:纪念佛祖成道:释迦牟尼一家四 口的故事;朱元璋。
(2)二十三,糖瓜粘(小年)
灶王: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 奏一家功过。
祭祀灶神的食品:鸡犬猪羊,瓜果枣豆,糖瓜。
·好事传上天,坏事丢一边。
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
重阳节
一、重阳节的含义
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两个九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 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 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 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 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 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老人的尊重,故此节日又被 称为老人节。
二、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 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 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 各作降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 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 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 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初步了解,我们针对自己 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查阅书籍和上网搜查资料:
1.七夕节的起源 2.七夕节的风俗习惯 3.七夕节的美丽传说 4.七夕节的故事和歌谣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还了 解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我们 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东西,如 脸谱、跳绳、皮影等,我们 应该传承下去,你了解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
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 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 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 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 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三、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2.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 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 意。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 “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 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 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 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 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谢谢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 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 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访问的人:奶奶、妈妈、学生(XX)
问题:1.你知道七夕节吗?2.你了解七夕节的神话 传说吗?3.你知道七夕节人们都做些什么吗?4.你 知道关于七夕节的诗词或歌曲吗?5.七夕的时候我 们都做些什么?
收获:1.都知道七夕节。2.都知道关于牛郎织女的 故事,但是奶奶讲的最好,XX讲的不好。3.奶奶和 妈妈都知道,XX不知道。4.都不是很清楚。5.没有 过过这个节日。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 窃以为,仅仅将传统节日法定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意义和细节,这需 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具体的重建。
——于坚《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一.年的含义
《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唐虞曰载。
《说文解字》:年,谷熟也。
二.春节习俗 1.忙年
小组成员分工
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决定根 据喜好和特长分工如下:
乐观开朗、善于交流的XX和XX,负责的是访 问调查及记录任务。
擅长电脑操作的XX,负责的是上网查阅资料。 思维敏捷、有美术功底的XX负责的是版面设 计。 人缘好、善于表达的XX,负责的是分工与汇 报小组活动。
对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 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 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 “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 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 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 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 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通过访问我们觉得,大家对 传统节日不是很了解,我们应该 多了解一些我们的传统节日,它 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根 据自己的兴趣对节日进行了如下 在调查研究。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翻阅相关书籍, 我们了解到: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苗 族的苗节;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 圣纪节等。
·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 杂粮全带来。
·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 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
(3)二十四,扫房子。 (4)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豆腐, 谐音“兜福”,闽南话豆干谐音“大官”。 (5)二十七,洗疚疾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6)二十八,贴花花 花花:春联,门神,年画,窗花剪纸等。 门神: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 (7)二十九,做黄酒
相传,在每年的这 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 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 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 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 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 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 被称为乞巧节。
文化节到了,为了促进校园 文化建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决定尝试 制作一期校园展板,来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怀。
2.团年,守岁
(1)年夜饭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完 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子),象征团 团圆圆。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菜 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橘子(吉祥如 意),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升)。北京:荸荠 (必齐)。南方:年糕(年高),北方:饺子(更岁 交子,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2)压岁钱 (3)守岁 放爆竹(年的传说)。 年关讨债。 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我想法;年廿九,有 有有;三十不见面,元旦碰面拱拱手。 除夕夜,有寺庙通宵演戏,称为“避债戏”。
3.新年庆贺与拜年 (1)爆竹迎年。 (2)拜祭祖先。 (3)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4)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5)送穷鬼与祭财神。 4.正月初七“人生日” (1)七菜羹 (2)人日登高 5.闹元宵(灯节) 元宵:食品(汤圆,团圆);节日。
清明节
一、清明节的来历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拯清明复清明。
二、清明习俗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三、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中秋节
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在古代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 季秋,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 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 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所有的节日 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史,经验的纪念,沉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