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传说及含义

合集下载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起源、意义以及代表性节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一、古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和农耕习俗。

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

这些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具有特定形式和仪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 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年兽的活动。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人们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联欢聚会、放烟火等。

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是中国人民团聚的时刻。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和悼念的日子。

清明节习俗丰富多样,如扫墓、整理祭祀用品、踏青等。

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人对敬老尊祖的传统美德。

3. 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活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系五彩丝等庆祝活动。

端午节的意义在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的力量。

4. 中秋节: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儿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进行赏月、吃月饼、拜月等活动。

中秋节象征着家庭团聚和幸福美满。

二、代表性节日的民俗文化除了上述的传统节日外,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代表性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1.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独有的猜灯谜、闹元宵等娱乐活动。

人们会在节日里点亮各种色彩斑斓的灯籠,品尝元宵,并一起玩猜灯谜的游戏。

2. 重阳节:重阳节是传统的敬老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3. 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人们会吃腊八粥、挂蒜、蒸馍等。

节日由来大全

节日由来大全

节日由来大全节日是人们在特定的时间举行的庆祝活动,而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由来和背景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各种节日的由来吧!春节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春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说是为了驱赶传说中的怪兽“年”。

故此,人们在除夕夜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年饭,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情人节情人节源自西方传统,起源于古罗马时代。

据说圣瓦伦丁是一位基督教的牧师,他因反对皇帝命令而被杀,后来被尊为“爱情之神”。

因此,每年的2月14日成为情人节,人们互赠鲜花、巧克力、表达爱意。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古代祭祀灶王爷的日子,后来演变为闹元宵、吃元宵、猜灯谜等习俗。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祭奠先人和扫墓而设立的节日。

按照习俗,人们会在清明节祭祖、扫墓,并且拜扫墓地周围的野草和其他杂物。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船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由屈原的故事演变而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圆节”。

中秋节是为了祭拜月神和丰收而设立的节日,人们常常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表达家人团聚的愿望。

感恩节感恩节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美国。

感恩节是为了感谢上苍的恩惠和丰收,人们在这一天聚集一堂,共享美食,表达对生活的感激之情。

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传统节日,用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在圣诞节,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装饰圣诞树、赠送礼物、参加教堂活动等。

总结通过了解不同节日的由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之处,而人们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不仅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也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让我们珍惜每个节日,感恩生活,共同迎接未来的美好!。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许多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演变和文化意义。

一、起源许多中国传统节日在起源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

例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年节。

据传,在古代,人们认为“岁有神明”,每经过一年就要祭祀神明、庆贺五谷丰登,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逐渐与祭祀祖先、团圆和除旧迎新的习俗相结合,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典型节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另一个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传统节日。

据传,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的龙舟比赛和踏青祈福的习俗。

相传,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人们开始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装饰艾叶和挂菖蒲等活动,以祈求幸福平安和消灾祈福。

二、演变虽然许多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都比较古老,但是它们的形式和内涵却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例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起源于古代崇拜月神的传统,人们开始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赏花灯,并举行团圆宴和祈福活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中秋节逐渐演变为一个融合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元素的节日。

现代的中秋节不仅有赏月、吃月饼等传统活动,还有打烟火、猜灯谜、赏花灯和进行各种文艺演出等娱乐活动。

这些新元素使中秋节更加丰富多彩、有趣有味。

除了演变和更新,一些传统节日也出现了全新的形式和内涵。

例如,清明节(阳历4月4日或5日)起源于古代祭祀祖先的习俗,人们通过祭拜、扫墓、祈福等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敬重。

然而,在现代社会,清明节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在中国南方,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用清明节来寻访古迹、赏花游玩。

同时,一些新兴的纪念节日也开始逐渐兴起,例如中国的“七·一”和“五·四”青年节、形式与内涵都不断更新和发展。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第一篇范文:我国传统节日来历和风俗习惯我国传统节日来历和风俗习惯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元旦: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2.春节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传统节日作为其中一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展示其在中华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农历新年。

它是基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的。

据传说,在远古时期,一种名为“夕”的怪兽每到年末,会吞食人们的庄稼和家畜,人们开始发现燃放爆竹和放置红色物品能够惊吓怪兽,于是这一习俗传承至今,成为迎接新年的重要方式。

春节代表着新年的开始,家人团聚,共同庆祝,并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15天,也被称为灯节。

元宵节有两种由来。

一种是古代称为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认为月亮是人世间最圆最亮的时候,因此举行祭祀活动。

另一种由来是民间相传,在汉武帝时期,道士称冥府典狱司的神将带领亡魂下凡,于此夜假扮成村庄,人们点外面描绘神灵的灯笼,代表热烈欢迎。

元宵节象征着团圆和繁荣,人们在这一天赏灯、猜灯谜,祈求福运和智慧。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诞辰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春秋时期,他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和怕鱼儿吃掉他的尸体,开始划龙舟和投放粽子到江中,以驱赶邪恶的精灵,并寄托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

端午节象征着勇敢和信仰,人们在这一天还会举行龙舟竞赛,品尝粽子,并佩戴香囊以驱邪。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之一,它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一年中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

中秋节的由来与中国传统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据说,远古时期,十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严重烧伤了人们的身体和庄稼,君王下令英雄射下九个太阳,人们非常感激,于是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行祭祀活动,并慢慢发展成今天观赏月亮、赏月饼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富饶,人们在这一天会与家人、亲友一同品尝月饼、赏月,并许下美好的祝福。

传统中国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传统中国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传统中国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传统中国节日,探讨它们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为热爱的节日之一。

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岁首祭祀活动,目的是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这些活动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带来好运和吉祥。

此外,春节还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共享团圆之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先祖的习俗。

在清明节,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献花、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活动,人们可以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有关,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据传,屈原为了抗议当时的政治腐败,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的活动。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传统体育竞技和食品文化。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的来历与嫦娥有关,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据传,嫦娥嫁给了后羿,并偷吃了神仙的不死药,最终升上了月宫。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包括家庭团聚、感恩和美好的祝福。

除了上述几个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七夕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总结起来,传统中国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国部分传统节日及寓意

中国部分传统节日及寓意
节日习俗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七夕节
节日时间
农历七月初七日
节日起源
起源于汉代,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节日寓意
爱情、美满、团聚
节日习俗
穿针乞巧、礼拜七姐、烧香祈福等。
元宵节
节日时间
农历正月十五日
节日寓意
团圆、和睦、光明
节日起源
起源于汉代,与灯笼的发明有关,是春节 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政府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传统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社会参与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参与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 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媒体也应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 报道,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03
春节是中国各种民俗活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是 一种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一种传承。
春节习俗
拜年
春节期间,人们要互相拜年, 表达新年祝福,祈求健康长寿 、事业顺利。
守岁
除夕夜要守岁,即待到半夜钟 声敲响之后,才能入睡,以祈 求来年平安吉祥。
贴春联
在春节前要贴春联、年画和门 神等物品,以示祝福和祈福。
03
中秋节
中秋节简介
起源与历史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祭月节,据史籍记 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 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 秋节”。同时,根据中秋节的起源, 它又被称为“月夕”、“秋节”、“ 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 等。在中国,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各个节日的故事传说

中国各个节日的故事传说

一、春节1.熬年守岁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恐怖的一晚上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而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餐,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数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路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用饭前先供祭先人,祈求先人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路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2.桃符的传说宋朝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形容初日的光亮。

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

好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光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庞大非常,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魅想偷吃仙桃。

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魅,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魅为之惧怕,他们身后变成专门惩办恶鬼的神仙。

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双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随着时期的转变,桃符本身也在转变,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对联的前身。

3.腊八粥的故事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和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和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和寓意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不乏许多富有神话传说和寓意。

这些神话故事和象征意义不仅令人入迷,更凝聚了中国人对自然、人伦和喜庆的理解与追求。

本文将探讨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和寓意,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

春节——辞旧迎新,神话传说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春节之际,有许多与神话相关的传说流传至今。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年兽”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怪兽,每到大年初一,它就会出来伤害人们和家畜。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发现该怪兽最害怕红色、火光和声音,于是便贴红色的对联、放鞭炮、敲锣打鼓来驱赶它。

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人们用红色的装饰、丰盛的年夜饭、烟花爆竹来庆祝春节,以驱散邪恶、迎接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缅怀祖先,传承思念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通过祭扫墓地、留白衣服等方式来缅怀祖先和照顾先人的墓地。

在清明节的背后,也有着一个关于杜鹃和屈原的传说。

相传,杜鹃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姑娘,她为了救助被洪水淹没的屈原,跳进了水中,不幸失去了生命。

为了纪念杜鹃的牺牲和屈原的忠诚,人们在清明节时戴上杜鹃花,为他们祈福。

除了这个传说,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寓意,那就是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过去的人。

通过祭拜祖先,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前人,也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与安宁。

端午节——驱邪避疫,传说与寓意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怀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一个寓意深远的传说,那就是关于粽子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非常惋惜他的去世,于是用船划过江面,以防鱼虾咬食屈原的遗体。

为了让屈原的遗体能够食物充足,人们又投入了一种由米、枝叶等制成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粽子。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既是纪念屈原,也是用粽子来祈求驱邪避疫。

端午节传承了中国人民的英勇与智慧,弘扬了诗人的忠诚与品德。

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

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

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独立并具有独特内涵的节日,它积淀着人们的历史智慧和文化传承。

在传统节日中,人们会按照特定的方式庆祝,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祈求好运和祈福,同时也是人们相互交流与团聚的重要场合。

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是人们对自身历史与文化的追溯与尊重,下面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详细介绍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影响最广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据说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祀活动,古人以吃饺子驱邪辟邪的习俗,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拜年、贴春联、放鞭炮等方式庆祝的节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其意义在于人们在新年来临之际,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祈祷神明保佑自己、家人和家族的健康、平安和幸福。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扫墓节。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祖活动,主要是为了追忆祖先、祭奠逝去的亲人。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奠祖先、扫墓并进行一些纪念活动。

清明节的意义在于弘扬孝道和家族观念,让人们记住并纪念那些离世的亲人和祖先,同时也是对过去的敬意与追溯。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由来与意义有多种解释,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庆祝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据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由于无法忍受国家的腐败和不公,最终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吃粽子并挂艾草,以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佳节之一,也是家庭团圆的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与意义与人们对丰收的庆祝有关。

据说古代中国人祭祀月亮,祈求丰收和家庭的安康,以此庆贺农作物的收获。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赏灯等,在这一天,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享受团圆和家庭温暖的时刻。

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溯,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家庭和社会的情感表达。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团结。

中国八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中国八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一)中秋节相传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象征着阖家团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赏月,是中秋节扎根在中国人心底最重要的意义。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秋”,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之前天上同时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

大英雄后羿射下了天上的9个太阳,才使得民间天下太平。

后来,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便把它交于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保管。

谁料此事却被坏人得知。

有一天,后羿外出打猎,只留嫦娥一人在家。

坏人趁机逼迫嫦娥交出不老灵药嫦娥自知自己不是坏人的对手,情急之下便一口吞下灵药,从此便成了仙子,居住在月亮中的广寒宫内。

后羿回到家后悲痛欲绝,但却无能为力。

后来,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每年月圆之夜,后羿就便下人摆设香案,遥祭在月宫中的妻子。

后来,人们听闻嫦娥成仙了,也纷纷在月圆之日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仙子祈求平安吉祥。

从此,中秋节拜月便成了一种习俗。

(二)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日,又称为“重九”。

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

关于重阳节,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很久以前,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很伤心,所以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拜那位长老为师学习仙法。

学满回家时恰好是九月初九。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凭借着高超的技能,恒景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三)春节春节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俗称过年,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

过年的习俗,起源是一只叫“年”的怪兽。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来历一、引言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这些节日往往有着传说或来历,这些传说和来历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故事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传说和来历,带您了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

二、春节的传说1.年的传说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年”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名叫“年”的凶猛野兽,它会在农历正月到处捣乱,吃掉人们的农作物和牲畜。

人们为了躲避“年”的袭击,就在除夕夜贴门神、点灯笼、放鞭炮,以求驱走“年”的恶势力。

据说,“年”怕红色,怕火光和响声,所以人们过春节时总是用红色的对联、装饰品等来驱赶“年”的追随。

2.祭灶的传说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祭灶。

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祝融的火神,他每年农历正月初二离开人间,去仙界向王母娘娘禀告人间的情况。

为了感谢祝融火神的保佑,人们常常在小屏风上贴上祝融神贴画,并在祭灶时燃烧香纸、烛灯以供奉祝融火神。

三、中秋节的传说1.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传说中,古代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被晒得一片焦黄。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带着弓箭来到天上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世界。

王母娘娘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不死不老的灵药。

后羿带回家后,嫦娥无意间吞下了灵药,她飞升到了月亮上。

2.吴刚和玉兔的传说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类似,还有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传说中,有一个名叫吴刚的人,他喜欢偷窥仙人仙女们。

一天,他偷偷地登上了月亮,却被仙人发现了。

仙人为了惩罚他,将他变成了一棵树,永远生长在月亮上。

而在月亮上,吴刚与玉兔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四、元宵节的传说1.汉明帝和灯谜的传说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节日的起源及传说与汉明帝息息相关。

相传汉明帝居住在长安城时,为了纪念自己的皇后,下令在宫廷和百姓家中放上灯笼,还专门将灯笼的材料改成丝绸,让人们摇动灯笼时,出现美丽的光影效果。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有的是因为纪念历史事件,有的是因为庆祝自然景观,有的是因为祭祖求善,而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殊的来历故事。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据传起源于汉朝时期。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惊恐之兽,每到年末都会出来伤害人民。

后来,一位名叫“香婆”的老妇人带着儿子挂上火把走在大街上,让“年”看到火把闪闪发光,又放爆竹噪音,惊吓了“年”后就跑掉了。

从此,人们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点燃火把,放爆竹,以驱逐“年”,庆祝春节。

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相传起源于汉朝,成为庆祝新春的正式节庆。

据传说,汉武帝接受了庞统的建议,让灯笼高高挂起,以庆祝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也为当时的百姓提供了一个欢聚的场所。

之后,元宵节就成了庆祝团圆和祈求幸福的节日。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唐朝时期,唐玄宗在一次出游时,听到一位民间乐师弹奏悲伤的曲子,哭得十分伤心。

唐玄宗回到皇宫后,下令让百姓清扫祖坟和道路,以缅怀逝者。

从此,清明节就成为了一年一度的祭祀祖先的节日。

端午节端午节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相传,庄子的一个门徒名叫韩非子,曾多次到河边捉鳖,结果却捉到了一条大蛇。

韩非子把蛇带回家后,用一条细绳系住它,当他睡觉时,蛇跑到了韩非子的床上,准备吞噬他。

庄子闻讯后,给韩非子一条小绳子,叫他用来系住蛇,从此蛇无法动弹。

为了纪念庄子救韩非子的事情,人们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食用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避邪的活动。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团圆和祭月的节日。

据传说,西汉时期,后羿为了拯救天下百姓,射下了十个太阳,拯救了众人于水深火热之中。

后来,后羿的妻子嫦娥误食了千年灵草,飞升月宫,在月宫寿酒的照耀下成为了月神,成为了人们祭月的对象。

中秋节以赏月和吃月饼来表达了人们的思念之情。

总之,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动人的来历故事。

6个中国传统节日传说简介

6个中国传统节日传说简介

6个中国传统节日传说简介1. 春节 - 好年头的来历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传说在古代,有一只名叫“年”的怪兽,它每年都会在农历新年的夜晚出现,吃掉村庄里的人和动物。

人们发现“年”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开始放鞭炮、贴红纸和挂灯笼来驱赶怪兽。

这样,“年”怪兽就再也没有出现了,而这个传统也传承至今。

2. 元宵节 - 寒食节的起源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相传,古代有一位忠义之士名叫曹操,他在寒食节这天离开家乡去投奔董卓。

曹操的母亲担心他的安危,给他准备了几十个元宵,藏在城门外的灌木丛中。

曹操一路上带着元宵行军,用灌木丛中的元宵照亮道路。

最后,曹操获得了胜利,元宵节也因此成为庆祝胜利和祈福的节日。

3. 端午节 - 屈原的传说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他为了救国,投江自尽。

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捞救,却未能寻找到屈原的尸体。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投放了粽子到江中。

此后,端午节成为了划龙舟、吃粽子和挂艾叶的传统习俗,以纪念屈原。

4. 中秋节 - 嫦娥奔月的故事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有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著名神话故事。

相传,古代中国有10个太阳,世界面临严重干旱和灾难。

为了拯救人类,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

作为奖励,后羿得到了不死不衰的仙丹。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仙丹后飞上了月亮。

所以中秋节成为了人们观赏月亮、赏月饮茶和吃月饼的日子。

5. 清明节 - 伯明砂的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用来祭扫祖先和缅怀故人。

传说在古代,伯明砂是一位聪明善良的医者,他将病人的疾病吸附在自己的身体上,将他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而为了避免自己的家人感染,伯明砂离开了人间。

为了纪念他的牺牲和感激他的医术,人们在清明节会烧纸钱、上坟祭祖,并采摘嫩绿的青草,以感谢伯明砂。

6. 重阳节 - 赛过“九”的故事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老人节。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每年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人们庆祝的时刻,更是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为主题,探讨其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庆祝方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热爱的节日。

春节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的年节,是为了纪念农历新年的到来。

据传,古代中国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伤害人们。

人们发现“年”怕红色、响声和火光,于是在除夕夜贴红纸、放鞭炮、点燃烟花,以驱赶“年”怪。

这些习俗至今仍在中国各地传承,成为春节的重要习俗。

除了春节,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后一个节日。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当时的皇帝下令在正月十五放灯,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后来,元宵节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赏灯、猜灯谜、品尝元宵的节日。

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彩灯,形成美丽的灯笼展览,同时还会举行猜灯谜的活动,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又一重要节日。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相传,屈原是一个忠诚的大臣,因为忧国忧民,最终投江自尽。

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在江中撒下米粽,以保护屈原的尸体。

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将米粽投入江中,还有人划龙舟来寻找屈原的遗体。

这些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吃粽子和划龙舟。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为了庆祝秋天的丰收和家人团聚的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人们生活在酷热的环境中。

后来,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保护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感谢后羿,人们在中秋节的时候会赏月、吃月饼、赋诗、赏桂花。

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样,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除了以上提到的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清明节、重阳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1. 除夕(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中国传统节日来历、故事、诗句、风俗活动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XXX《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XXX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XXX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中国民间节日传说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节日传说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节日传说故事大全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位名叫许由的老者,他的家乡的山中,住有一种毒虫,每年的九月九日,毒虫会跑出山来伤人。

于是,许由在这一天提醒村民们采摘菊花,并服用酒药,这样就不会被毒虫伤害了。

后来,这一天就成了重阳节,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酒避灾,祝福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

2、端午节传说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相传,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忠臣,他用尽心血为楚国效力。

后来,他因为遭到陷害而投江自尽。

为了不让鱼虾咬食他的身体,楚国百姓纷纷划船撒米,以此来挽救屈原的遗体。

而端午节就是纪念这一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3、中秋节传说中秋节的传说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烘烤大地,使得庄稼枯萎,民不聊生。

后来英雄人物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他也因此得到了王母娘娘的不老不死药。

但他为了不让即将入侵的敌军得到这种药,决定把不老不死药藏起来。

他将这种药放在家中的几个匣子中,交给了他的妻子,嫦娥。

但是后来被他的徒弟发现,于是他临死前把不老不死药吞了下去,便飘飘欲仙般的飞到了月亮,从此开始了月宫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的故事。

这便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传说故事,每个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在欢乐之余也能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重阳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传说,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和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扫墓拜祭。

相传在古代,有个叫做吴王瞿少安的吴王,他的母亲死后非常伤心,于是他便想象出一种'踏青祭祖'的方式来纪念母亲,后来这种方式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的祭祖和扫墓的习俗。

元宵节: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元宵节前一天晚上,玉帝带领了天上的美丽仙女下凡人间。

其中有一位叫做织女的仙女感受到人间的苦难,便留下来和凡间的人共度良宵。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传说 故事寄予的含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传说 故事寄予的含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寄予的含义端午节的习俗: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端午食粽放风筝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风筝,即纸鸢。

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据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佩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打午时水端午,是五月初五,“五”(午)是阳性,古人认为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午时驱邪最佳,所以端午当天有取“午时水”的说法,用来煮饭、烧水、煮汤,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和寄予的含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以及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端午节划船比赛,在纪念屈原前该活动早已出现。

而在东吴,是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又说竞渡源于勾践操练水军;显然,端午竞渡之俗因地域不同而所纪念人物说法不同。

代表了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对大自然表示今年丰收的感谢,纪念屈原的高盛节操。

扩展资料:中国其他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传说及含义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爆
竹][祭祖][给压岁钱]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拜年][开门炮仗]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夕的传说
七夕穿针习俗从南朝就开始盛行了。

穿针分为两种,一种是七夕晚上对着月光穿針,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

另一种是在七夕的中午将针投入水面,观察针影的形状。

拜织女·拜魁星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

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月饼传说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朱元璋联合各路抗元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很快,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

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


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

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菊花又名黄花, 花色品种繁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花之一。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幽香清芳,赏菊就成了一件时令习俗。

我国古人曾有许多赏菊诗词。

如晋代陶渊明,唐代杜甫等都有佳句名篇流传。

至清代,重阳节前后还举行菊花大会,
倾城人去观赏菊花。

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

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等,甚为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

其来由无从考究。

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

清明前后为雨季,
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也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唐*李煜*谢新恩: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北宋*柳永*斗百花: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
长是淹残粉面。

北宋*晏几道*阮郎归: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南宋*辛弃疾*踏莎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春节
【来历】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

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

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

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

【内涵】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

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
结,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来。

清明
【来历】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

清明节举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

【内涵】每到清明节,黄帝陵、轩辕庙、炎帝陵都要举行大型公祭,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祭奠祖灵。

我国的许多地方在清明还有植树的习惯。

端午
【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盂兰节、蒲节等。

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五,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

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

【内涵】围绕端午节及其习俗的来源,形成了一
些影响很大的民间传说,并为端午节增添了新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如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较通行的解释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增加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

中秋
【来历】中秋节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形成较晚。

汉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内涵】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

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生的美好愿望。

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