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诗歌man for
丁尼生诗歌精选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哲学和历史。
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诗歌的简介:
"乌鸦"(The Raven):这首诗是丁尼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讲述了一只乌鸦的访问,代表了丁尼生对失去的爱和悲伤的感受。
诗歌以其浪漫主义的氛围和优美的词句而闻名。
"卡米洛特与帕拉米德"(Camelot and Parody):这首叙事诗描绘了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传说,其中包括著名的骑士兰斯洛特和圣杯的寻求。
丁尼生在这首诗中将中世纪的传奇元素与自己的浪漫主义诗风相结合。
"乌丝拉"(Ulysses):这首诗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乌利西斯为灵感,表达了一个冒险家和追求者的心态。
诗中描绘了乌利西斯对探索和冒险的不懈渴望,以及他对生命的意义和目标的思考。
"离别之歌"(Tears, Idle Tears):这首诗以内省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述了离别的痛苦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它展示了丁尼生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经验的思考。
"枫树"(The Maple Tree):这首诗描绘了一棵枫树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以及它所象征的生命的循环。
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丽和永恒变化的赞美。
以上只是丁尼生众多诗作中的一小部分。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思熟虑的主题、感人的情感和精致的表达而闻名。
丁尼生的诗歌对英国文学和浪漫主义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优质】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的作品有哪些-实用word文档 (2页)
【优质】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的作品有哪些-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的作品有哪些丁尼生肄业于剑桥大学,诗作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形式完美,词藻绮丽,音调铿锵。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丁尼生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丁尼生的作品公元1809年,英国最知名的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出生了。
他生在林肯郡萨默斯比,父亲是一名村庄牧师。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八岁就开始写诗,1828年,丁尼生考进了英国知名学府,剑桥大学。
那么丁尼生作品到底有哪些呢?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进入学校的第二年,他写的诗歌《延巴克图》就赢得了校长金牌,作品深受好评。
次年他又完成了一部《抒情诗集》,但这部诗集里,有很多作品没有受到好评,一些评论家对其评价并不高。
1831年,丁尼生的父亲过世了,于是丁尼生没有获得学位就离开了剑桥大学。
1833年,他最亲密的好友,随笔作家阿瑟·亨利贺莱姆也去世了,这位好友也是丁尼生姐姐的未婚夫。
在痛失父亲和密友,作品又受到一些恶评等等一系列的打击之下,丁尼生有近十年没有写诗。
直到1842年,丁尼生才写了《诗歌》两卷本,这部诗集包括了《拍岸曲》、《亚瑟王之死》、《洛克斯里大厅》还有长诗《公主》等,而这部诗集,也赢得了那些评论家和公众的热烈欢迎。
1850年,被誉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哀歌之一《悼念》与公众见面,这部诗集,是丁尼生为他的好友贺莱姆所写的,自贺莱姆去世以后,丁尼生就一直有这个想法。
这部作品包括了一百三十一首短诗,外加一篇序言及后记,这部诗集也为他赢得了桂冠诗人称号。
而后丁尼生又完成了《悼惠林顿公爵之死》、《轻骑兵进击》等等。
丁尼生作品有很多,其中广受好评的就有多部,可以说阿尔弗雷德·丁尼生为世界诗歌创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丁尼生诗作风格探析
丁尼生诗作风格探析作者:韩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0期摘要: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与斯宾塞,弥尔顿和济慈齐名,并无可争辩的获得“人民诗人”的称号。
本文主要从韵律及神话因素两方面探讨丁尼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关键词:丁尼生;韵律;神话因素[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丁尼生一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抒情诗,叙事诗及历史诗剧。
其诗歌风格主要体现在神话故事丰富,音律整齐,这也使得他成为维多利亚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一)借用旧神话,赋予新意义纵观丁尼生的诗作,我们不难发现神话故事及远古传奇的隐性存在,其中代表作《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诗人借鉴古希腊神话奥德修斯的故事撰写而成,而《尤利西斯》却摆脱了原故事的剧情,诗人赋予其新的故事架构,也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奥德修斯是希腊西部伊塔卡岛之王。
罗马神话传说中称之为尤利西斯。
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10年期间,奥德修斯献木马计里应外合攻破特洛伊。
最终历尽艰辛回到故土伊塔卡,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纠缠他妻子的、挥霍他的家财的求婚者,合家团圆。
而《尤利西斯》更像是一场英雄的自我独白,诗中以第一人称尤利西斯的口吻描述了战争之后的生活单调而苦闷,不禁回想起那些与部下一起并肩战斗的日子,虽是险象环生但激情饱满。
尤利西斯决定将国家交给儿子,自己带领旧部重新出发,去挑战生命的极限。
而诗中最精彩的部分则在于后半部分尤利西斯激情饱满的精彩演说,“礁石上的灯标开始闪光了:/长昼将尽,月亮缓缓攀登,/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奋斗、探索、寻求,而不屈服”。
诗中尤利西斯不愿固守陈规,他将生命的意义寄托于对未知的不断探索,即使人到暮年但仍保持年轻的心态。
在丁尼生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信念坚定,充满斗志的英勇老者,而摆脱了我们对于人到暮年垂垂老矣的固化形象。
丁尼生the princess诗赏析
丁尼生the princess诗赏析一、引言丁尼生(Alfred Tennyson)是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其作品富含哲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赏析他的诗作《公主》(The Princess),分析其主题、意境及艺术手法,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阅读启示。
二、丁尼生及其作品简介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是19世纪英国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变革。
其中,《公主》是他的经典之作,诗中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公主在追求自由与独立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三、The Princess诗歌内容概述《公主》是一部具有浓厚寓言色彩的诗歌作品,讲述了一位美丽、独立的公主在成长过程中,面对世俗观念与内心渴望的挣扎。
诗中通过描绘公主与渔夫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她对于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束缚。
四、诗歌主题及意境赏析《公主》一诗的主题是自由与独立,诗中公主代表了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形象。
通过描绘公主与渔夫的爱情故事,丁尼生传达了这样一个观念: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应享有自由与爱情的权利。
同时,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也表现出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五、诗歌艺术手法分析在《公主》一诗中,丁尼生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其中,渔夫象征着自由,公主则代表受到束缚的女性。
通过二人在诗中的互动,诗人展现了追求自由的勇敢与坚定。
此外,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极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六、结语《公主》是丁尼生的一部经典之作,诗中以寓言的形式传达了自由与独立的主题。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抽象的观念具象化,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英诗赏析TheEagle《鹰》
英诗赏析TheEagle《鹰》[导读]Alfred Tennyson(1809-1892)英语诗歌中,以鸟和⾃然为主题的诗歌有很多,如济慈的《夜莺颂》,夜莺的形象象征着⾃由和美好。
在今天要分享的丁尼⽣的这⾸诗歌《鹰》中,鹰代表着威严和⼒量。
对于⼤⾃然和⽣命的歌颂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主题之⼀。
阿尔弗雷德·丁尼⽣(Alfred Tennyson,1809-1892),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诗⼈。
随着拜伦、雪莱、济慈、华兹华斯等浪漫主义诗⼈的离世,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时代进⼊⼈。
衰落时期,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说和散⽂开始崛起,出现了⼀系列以狄更斯、萨克雷为代表的⼩说家和⽂学评论家,⽽这个时期的诗歌最著名的代表诗⼈是丁尼⽣和布朗宁夫妇。
The Eagle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那铁钩般的鹰⽖紧扣着峭壁寂然的领地直接璧⽇蓝天的环抱下它屹⽴如是脚下如皱的海浪缓缓流逝它于⼭墙上注视恍若雷霆下之[诗⼈简介]丁尼⽣出⽣于牧师家庭,受家庭阅读和对诗歌热爱的熏陶,年少时出版诗集,以诗⼈拜伦、济慈为学习的偶像,后进⼊剑桥⼤学三⼀学院学习,在那⾥结识了对他影响最⼤⼀直⿎励他出版诗集的挚友哈莱姆(Hallam),后来丁尼⽣⼤学期间⽗亲去世,他也放弃了剑桥的学业,后来Hallam22岁英年早逝,亲⼈和挚友的离去使丁尼⽣感到⾮常悲痛。
丁尼⽣的代表作品In Memoriam(《悼念》)就是为了悼念Hallam⽽写的。
1850年,丁尼⽣继浪漫主义诗⼈华兹华斯,获得英国桂冠诗⼈(Poet of Laureate)的称号。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诗二首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诗三首
张炽恒
鹰
他用弯勾般的铁爪攫住巉岩,
与太阳比邻于孤寂之地,
在蔚蓝世界的环映中屹立。
皱巴巴的大海在他下方蠕动,
他守望在他的高山岩壁,
落下犹如一声晴天劈雳。
拍岸的海浪
摔碎了,摔碎了,摔碎在
你冰冷的灰岩上,啊,大海!我多么愿自己的双唇
能倾吐出心头涌动的思念。
多美啊,渔夫的孩子
在游戏中和妹妹一同叫嚷!多好啊,船家的少年
在海湾里在小船上放声歌唱!
向着小山下的港口
庄严的轮船继续航行,
多想握住那消失的手啊,
听到那业已沉寂的声音!
摔碎了,摔碎了,摔碎在
你冰冷的灰岩上,啊,大海!那短暂而亲切的幸遇
已经永远离我而去。
丁尼生的跨时代性
透视19世纪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思想的跨时代色彩内容摘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桂冠诗人阿尔弗莱德·丁尼生。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丁尼生本人思想中的跨时代性性,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周围人对他本人的评述,以及他的一些诗作入手,了解感知这位极富争议的、与他所处的时代总有些“不合时宜”的桂冠诗人的常为人所忽略的另一面。
因为对这位诗人的研究时下更多的是就其诗作的评论以及一些艺术手法。
论文的主体共分四个部分,依循以下的思维原则和内容逻辑:第一部分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特点第二部分通过了解丁尼生所处的时代以及他自身的状况,分析构成丁尼生具有跨时代思想的主客观原因。
第三部分从其对神话,科学的态度,分析丁尼生如何在诗歌中表达他的跨时代思想。
第四部分为结论总结全文,分析论文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丁尼生,跨时代色彩,形成原因(主,客),表现英国历史上唯一进贵族院的诗人;是女王亲自封授的桂冠诗人,多次在公开场合引用并称赞他的诗歌,还以一个忠实读者的身份对他本人说:“放在我《圣经》的旁边,是你的《悼念集》。
”丁尼生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诗人,一个既“中心”又“边缘”的诗人,一方面是深受上流社会和普通百姓欢迎爱戴的桂冠诗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激进的社会疏离者。
他的作品也历来备受争议,喜欢的人爱不释手,不喜欢的人却极尽攻击之能事,这种矛盾和争议就强调了丁尼生的独特魅力。
因此,即便是现在,对于这一桂冠诗人极其思想深处的跨时代色彩我们更不可小觑。
一·目前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重点维多利亚时代的丁尼生极富研究价值。
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的,由于浪漫主义时代的珠玉在前,让很多人误认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只是保守、平淡的代言词。
而事实上,在这个因为科学、经济发展导致信仰危机愈加严重的时代,因思想碰撞而产生的独特火花,更值得我们关注。
国内关于丁尼生的研究并不丰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黄果忻翻译的《丁尼生诗选》以及飞白老师在他的《诗海》、《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歌》中选译近三十首诗歌外,没有其他译著或研究专著出版。
从文体角度分析丁尼生《鹰》的意象
从文体角度分析丁尼生《鹰》的意象作者:刘晓东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1期摘 ;要: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诗人,写诗技艺高超,文字优美,把一首首诗歌像一幅幅画一样生动鲜活地传递给后人,是那个时代最受人爱戴的诗人。
《鹰》这首诗就是他的名作,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丁尼生诗歌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本文将从《鹰》这首诗的文本出发来探讨解析这首诗的意象。
关键词:鹰;音乐性;意象1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诗人,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桂冠诗人,并且保留了这个头衔达42年之久,是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享誉西方。
代表诗作有《尤利西斯》、《伊诺克·阿登》、《悼念集》等。
丁尼生的诗歌想象力非常丰富,题材从生活到神话非常广泛,形式完美,具有强烈的音乐感,用词讲究。
而且丁尼生的诗是充满感情的,就像他写于他的好友哈勒姆去世之后的很多著名的诗篇。
而且丁尼生的诗也探讨了人类的一些具有永恒性的哲学话题,是集感情和哲理于一身的优秀的诗人。
丁尼生擅长利用浪漫主义诗人惯用的具有反差感的各种形象,同时又对韵律有着高超精准的把握。
除了在形式上的造诣之外,丁尼生的诗歌也对宗教,政治和社会问题有着很多的关注,有些诗歌也体现了人在科学大发展下的所处的位置与困惑,这更增添了他的诗歌的深度和感染力。
虽然他的声誉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逝去而有所衰退,但是作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诗人,他用他华丽多彩的诗篇继續震撼激励着后人。
2《鹰》这首诗很短小,但是却回味无穷,就像海上的冰山一样,可见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是在海下。
诗歌的画面感特别强烈,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型,让人感到身临其境。
它又像一幅画在你面前展开,给你以视觉的震撼。
这首诗的前三行是静态的,后三行是动态的。
通过静态的画面老鹰的气势,大自然的雄伟都被展现出来。
后三行把老鹰速度和力量通过动态的描述出来,把这幅动人心魄的画面留在了读者的心中,让人难以忘怀。
in memoria诗歌鉴赏
《In Memoriam》是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创作的长诗,首次发表于1850年。
这部作品是丁尼生为了纪念他的好友哈勒姆博士而作,全诗分为57小段,每段都是独立的诗章,没有统一的韵律和形式。
这首诗充满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丁尼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无奈和恐惧,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生死轮回。
在《In Memoriam》中,丁尼生以哈勒姆博士的死亡为引子,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等元素,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和哀思,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感慨。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很高,被认为是丁尼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结构,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和长久流传。
通过阅读《In Memoriam》,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受生命的悲欢离合和生死轮回,同时也可以领略到诗歌艺术的无穷魅力。
Alfred Tennyson丁尼生.ppt
The Princess(公主) appeared
About the highIn Memoriam(悼念)
1859-1885
Idylls of the King(国王之歌)
Death in 1892
Victorian poetry
The Victorian age produced two great English poets: Browning & Tennyson. Their poetry was characterized by experiments with new styles and new ways of expression. Browning has paved the way for modern English poet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Victorian poetry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ovel. Poets sought new ways of telling stories in verse.
All poets show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the Romantics, but cannot sustain the confidence the Romantics felt in the power of the imagination.
1. Life Story
Born in 1809,at Somersby in Lincolnshire
His father was a vicar
Tennyson
解读丁尼生诗歌《鹰》
解读丁尼生诗歌《鹰》1?引言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19 世纪中期他的地位已与18 世纪的亚历山大?蒲柏成就旗鼓相当。
丁尼生是一位精湛的诗人艺术家,他巩固并完善了他的前辈在浪漫主义运动留给他的成果,尤其是华兹华斯,拜伦,济慈。
他的诗歌格律多样,意象丰富,语韵精湛。
他的诗往往回答那个时期人们遇到困惑和疑虑,解决人们面临的困难,当时基督教信仰和传统的关于人的本性和命运的假设与科学和现代文明产生了冲突。
他的诗歌往往体现一种恢弘和高贵,诗句经典,意象独特、和谐。
他的诗歌能够给读者一种宁静的感觉。
丁尼生可能被视为第一位伟大的英国诗人,他充分认识现代科学所揭示出来的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虽然有时对这种前所未有的人类的处境的沉思引起他的恐惧和不祥的预感,但它也赋予了他更大的想象空间并为他的艺术增加了的深度和广度。
《鹰》于1851年首次发表,并收录进第7 版的《丁尼生诗歌》中,而《丁尼生诗歌》第一版于1842 年发表。
虽然诗歌篇幅短小,然而它却是诗人借景抒情的一篇力作。
目前虽然已有许多对《鹰》的解读,然而,这些解读都不全面,本文试图从各个角度对《鹰》进行全面解读。
2?对《鹰》的解读2.1 形式诗歌《鹰》共两节,每节三行,采用了抑扬格四音步的格律。
抑扬格的特征是有两个音节为一个单位,第一个音节是非重读音节,第二个音节为重读音节。
“四音步”的意思是有四个抑扬单位,或韵脚。
每一诗节是AAABBB勺韵律。
2.2 语音语音是这首诗勺显著特征。
为了营造全诗勺气氛,第一行,诗人就采用头韵,冲击着读者勺视觉和听觉,从而使全诗充满活力。
第二行中,诗人使用相同勺手法,给读者一种被空气包围了勺窒息感。
在第二节中,诗人使用辅韵。
脚下苍海微皱面,远眺傲立崖巅,霎时落,直如雷霆下九天!这种景象使我们联想到风勺声音,这反过来又突出了鹰勺快速,迅捷和勇敢。
此外,诗人还使用元韵,从而加强了诗勺音乐美。
例如,claps crag han ds;close Ion ely ;sea ben eath。
Alfred-Tennyson丁尼生讲解学习
Victorian poetry
The Victorian age produced two great English poets: Browning & Tennyson. Their poetry was characterized by experiments with new styles and new ways of expression. Browning has paved the way for modern English poet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因父亲去世,丁尼生被迫辍学,两年后,他的挚友哈勒姆又英年 早逝,使他深受打击,此后10内未发表诗作。在此期间,丁尼生 贫困潦倒,但仍然在写诗。1842年,丁尼生又开始发表新诗,从 此诗名与日俱增。1850年,他被封为桂冠诗人。丁尼生是维多利
亚时期的主要诗人,他的诗歌语言极富音乐感和表现力,其主要 诗作有《公主》(The Princess,1847)、《悼念》(In Memoriam A. H. H., 1850)、《毛黛》(Maud, 1855)、《伊诺克·阿登》(Enoch Arden, 1864)和《国王之歌》(Idylls of the King, 1859-1885)等。
sadness over the loss of a dear friend, combining nature with his inner world
Works
Poems by Two Brothers 《兄弟诗集》 Poems, Chiefly Lyrical 《抒情诗集》 Poems 《诗集》 Ulysses 《尤利西斯》 Morte d'Arthur 《摩尔特·亚瑟》 Dora 《朵拉》 The Gardener's Daughter 《园丁的女儿》 The Princess 《公主》 Tears, Idle Tears 《泪水,无聊的泪水》 Come down, O Maid 《来吧,美人》 Sweet and Low 《甜蜜与低缓》 The Splendor Falls 《壮美的瀑布》 In Memoriam 《悼念》 Rizpah 《里兹帕》 Merlin and the Gleam 《魔法师与灵光》 Crossing the Bar 《跨越沙洲》 Idylls of the King 《国王诗歌集》
break break break诗歌
break break break是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所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在渡轮上看到故乡码头的场景,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这首诗以其悲伤、孤独和绝望的情感,深深触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1. 诗歌主题的浅层探讨break break break诗歌的主题主要是诗人对于离别的痛苦和对逝去的人的思念。
诗中的“break”不仅仅是指着海浪冲击着渡轮的意象,更多的是指代着诗人内心的崩溃和悲伤。
这首诗笔调悲凉,情感饱满,充满着无法挽回的失落和无助,表现出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2. 诗歌主题的深层探讨从更深层次上来讲,break break break诗歌所揭示的是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诗人在诗中对离别与逝去的思考,呈现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过往岁月的眷恋。
诗人在渡轮上眺望着码头,回忆起过去的种种,内心不禁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懊悔和痛苦。
诗歌通过这种情感的抒发,使读者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3. 对诗歌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个人来说,break break break这首诗歌给予了我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歌中所表达的失落和痛苦,使我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离别和懊悔,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诗歌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无常的担忧,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眷恋。
从这首诗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也对于人生的无奈与不完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break break break诗歌的深度探讨,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人所表达的内心痛苦和无奈。
诗歌以其悲伤的情感深深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使我们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通过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识到诗歌所蕴含的珍贵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以上就是我对break break break诗歌的深度探讨与个人观点的共享,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首伟大的诗歌。
《公主》的深红的花瓣睡着了-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from the Princess by Alfred Tennyson《公主》的深红的花瓣睡着了了阿尔弗雷雷德·丁尼⽣生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now the white;深红的花瓣睡着了了,然后是⽩白⾊色的Nor waves the cypress in the palace walk柏树也不不在舞摆于宫苑⼩小径Nor winks the gold fin in the porphyry font:⾦金金⻥鱼也不不再炎眼于斑岩圣钵The fire-fly wakens:waken thou with me萤⽕火⾍虫醒来:唤醒了了你和我Now droops the milwhite peacock like a ghost乳⽩白⾊色的孔雀幽灵般消沉And like a ghost she glimmers on to me她⼜又幽灵般地向我闪着微光Now lies the Earth all Danace to the stars缀满星⾠辰辰的苍穹笼罩着如达娜厄般恬息着的⼤大地And all thy heart lies open unto me⽽而你的⼼心⼉儿整个地向我开启Now slides the silent meteor on,流星悄然掠过,留留下⼀一道and leaves a shining furrow,as thy thoughts in me光亮辙印,犹似你留留予我的思虑Now folds the lily all her sweetness up百合敛起她的全部芳馨And slips into the bosom of the lake潜⼊入湖泊的中⼼心So fold thyself,my dearest,thou,我的爱,你也这样敛起⾃自⼰己吧and slip into my bosom and be lost in me潜⼊入我的⼼心,随后迷失踪影。
【英诗汉译】(英)阿尔弗雷德·丁尼生《Crossing
【英诗汉译】(英)阿尔弗雷德·丁尼⽣《Crossing the Bar 穿越沙洲》Crossing the Barby Alfred, Lord TennysonSunset and evening star,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When I put out to sea,But such a tide as moving seems asleep,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When that which drew from out the boundless deepTurns again home.Twilight and evening bell,And after that the dark!And may there be no sadness of farewell,When I embark;For though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ime and Place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I hope to see my Pilot face to faceWhen I have crossed the bar.穿越沙洲原⽂/ 阿尔弗雷德·丁尼⽣译⽂/ 樱娘薄暮与长庚,分明唤我⾏。
但愿出航⽇,沙洲莫悲鸣。
潮涌似沉睡,涛声泡沫盈。
辗转出深渊,返家⼜归程。
黄昏与晚钟,相携夜⾊浓。
但愿启程⽇,离别莫伤情。
源⾃时空溪,洪载我远⾏。
待过沙洲⽇,愿见舵⼿容。
注释:每天傍晚太阳落⼭,天快⿊的时候,西南⽅就会出现⼀颗很亮的星,出现的最早,⽽且很亮,这就是⾦星(Hesperus),⾦星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太⽩⾦星”、“太⽩”、“启明”、“长庚”。
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evening star),黄昏后出现在西⽅天空,被称为“长庚”。
丁尼生诗选
丁尼生诗选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生于英国林肯郡,出身牧师家庭,兄弟均有诗才,肄业于剑桥大学,诗作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形式完美,词藻绮丽,音调铿锵。
其131首的组诗《悼念》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哀歌之一,因而获桂冠诗人称号。
其他重要诗作有《尤利西斯》、《伊诺克·阿登》和《过沙洲》诗歌《悼念集》等食莲人“鼓起勇气!”他说,指着前方的陆地,“潮水很快会送我们靠岸登陆。
”下午.他们果然到达了一块陆地,这地方的时辰仿佛永远是下午。
慵懒昏醉的空气围着海岸飘浮,像是在困倦的梦里,呼吸微微。
满月的圆脸升起,映着山谷,悬崖边飞落下淙淙的溪水,像一缕轻烟欲落还停,在半空悬垂。
遍地溪涧!有的像悬垂的烟,又像蝉翼轻纱,缓缓地落下,有的穿过飘动的光和影飞溅,在下方激起一片催眠的水花。
但见闪光的河从内陆奔向海涯,而内陆深处是三座寂静的山峰,千年雪封,映着日落的红霞;还有沾满雨珠的苍郁的老松挺起了身躯,超出那层层交织的树丛。
被魔力拴住的夕阳欲落不落,在红霞里低回;从山口遥望内陆,能望见棕榈镶边的黄色山坡,还有平川和许多迂回的溪谷,还有草地,有细细的莎草被覆,——这片土地的一切似乎永不变更!岛上的食莲人来了,把船围住.这些忧郁的人长着温柔的眼睛,绯红的霞光映衬着他们暗淡的面影。
他们带来具有魔力的莲花茎枝,把花和果实向远方来客分送,不论是谁,只要尝一尝莲子,在他耳中这海浪的澎湃汹涌立即远远离去,化为彼岸的嗡嗡;而伙伴的语声也渐去渐弱,变得隐隐约约,有如发自墓中;他仿佛深深入睡却又完全醒觉,自己心音的节律在耳中化作了音乐。
岛民请远方来客在黄沙上就坐,坐在海边,太阳与月亮之间;他们沉入了甜蜜的梦,梦见祖国,梦死妻子儿女和奴仆.但是永远不再操桨掌舵.大海已令人厌倦,他们己厌倦了动荡荒凉的海洋。
于是有人说道:“我们不再回家园。
”于是大家齐声唱道;“岛上的家乡在茫茫大海彼方,我们不愿再流浪。
”(飞白译)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西方吹来海风;轻轻地,柔和地吹拂,西方吹来海风!西边吹来,月色朦胧,吹过波涛汹涌;吹得他回家呵,亲亲睡着的宝宝,可爱的宝贝。
丁尼生诗歌对人类与自然环境行为的认识论文
艾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的着名诗人,继威廉·华兹华斯之后,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第二位 "桂冠诗人". 他生于林肯郡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景色优美的乡村风光和气氛浓厚的家庭使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他的诗歌创作在时间意义上始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而其主要成就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并得到极高的评价,"丁尼生终其一生是诗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位".[1]1109正是因为丁尼生跨越诗歌主流思想迥异的两个时代,造就了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大自然态度的独特性,特别是浪漫主义对他的影响使其诗歌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识。
从国内研究态势来看,丁尼生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并非是一位非常熟知的诗人。
国内对丁尼生的研究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但直到 21 世纪初,对丁尼生研究论文还是非常少见的,到 2005年,论文数量才突破两位数。
迄今为止,成果大多集中在对他的代表性诗歌(如《鹰》和《碎了,碎了,碎了》)和其代表性诗集(如《悼念集》)的研究,视角一般是文学意象研究、主题研究和叙事性研究等。
从生态伦理视角解读丁尼生的诗歌也有零星二三人,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尚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生态批评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引入了生态整体主义的观点,所涵盖的外部世界不仅包括人类自身,还包括人类之外的自然世界,将批评视野延伸到整个生物圈。
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是生态整体主义,并将道德伦理的范畴扩展到了自然界,将自然界以及其中每一份子都视为地球乃至宇宙生态整体中平等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生态批评的目的就是对文学进行生态思考,发现文学对人类和自然环境行为的影响,并以这种带有反思性的批判思维反拨文学或者文化产品的输出,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不断互动之中建构多层面的一系列和谐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3年以后,丁尼生多数时间生活在自己位于怀特岛法令福德(Farringford)的庄园中,有时会住在自己1868年建在萨里郡阿尔沃的一所房子里。《莫德》遭到冷遇之后,丁尼生把自己封闭在法令福德,着手创作组诗《国王叙事诗》。1859年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出版,讲述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的第一部分,立即获得成功。
早期生涯及作品 丁尼生出生于林肯郡的索姆斯比,在1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4。他的父亲是村庄教区牧师。年轻的丁尼生曾在父亲的图书馆里阅读大量书籍,并在8岁时开始写诗。1827年,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兄弟弗雷德里克及查尔斯出版了《两兄弟诗集》,其实这部著作包括了三兄弟的作品。阿尔弗雷德的诗歌趋于平淡,只是单纯模仿偶像拜伦的作品。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许多评论家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清教主义、一本正经的态度及过多的多愁善感大加批判。丁尼生在其作品中浓缩英国中产阶级各种偏见及道德主张,这是他最喜欢的素材。评论家们经常忽视他的创作技巧和雄辩的口才,过度强调他一味媚俗、过分拘谨及肤浅的乐观主义等缺点。
20世纪中叶,评论家们对丁尼生的重新评价既认可了他诗歌中好的方面,也接受了他的缺点。他的短篇抒情诗非常精彩,对英国景色、自然风光和天籁的描写十分出色。他的创作技能几乎是完美无暇。
晚年及作品 1850年丁尼生的生活发生了三件大事。《悼念》终于付梓,自贺莱姆去世以来,丁尼生一直在创作这部作品。它包括131首短诗,外加一篇序言及后记,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挽歌之一,也是丁尼生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
6月丁尼生娶了艾米莉·塞尔武德(Emily Sellwood),同年11月丁尼生继威廉·华兹华斯之后,成为桂冠诗人。
《民谣及其它诗歌》(1880年)中优美的短篇抒情诗《过沙洲》展示了丁尼生恬静的宗教信仰。他的葬礼上来宾朗诵了该诗篇。他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与乔叟相邻。
分享给好友转到我空间复制网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和弦 发表于2010年04月27日 21:50 阅读(2)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年),英国诗人。他在逝世的那年被册封为“第一代男爵丁尼生”,通常他的非正式头衔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勋爵。丁尼生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受欢迎及最有特色的诗人。他的诗准确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看法及兴趣,这是任何时代的英语诗人都无法比拟的。
1828年丁尼生进入了剑桥大学。1829年他的诗歌《廷巴克图》赢得了校长金牌。他成为一个学生团体“使徒(the Apostles)”中的一员,并在这些同伴的鼓舞下于1830年出版了《抒情诗集》。一些评论家喜爱这本书中的《马里亚纳》和其它几首诗歌,但总的说来是持负面评价。
1831年丁尼生的父亲去世,丁尼生未取得学位就离开剑桥。第二年他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为《诗歌》,但并未被广泛接受。随笔作家阿瑟·亨利·贺莱姆是丁尼生最亲密的朋友,也是他姐姐的未婚夫于1833年去逝。在痛失密友及作品受到恶评的双重打击之下,丁尼生近10年内未再出版作品。
《伊诺克·阿登及其它诗歌》(1864年)中的《伊诺克·阿登》是丁尼生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其它几部稍为逊色的历史戏剧作品包括《玛丽女王》(1875年)、《哈罗德》(1877年),以及《贝克特》(1879年)。完整版本的《国王叙事诗》和《得墨忒尔及其它诗歌》于1889年出版,《俄诺涅之死,阿卡巴之梦及其它诗歌》于1892年他去逝后出版。
《诗歌》(两卷本,1842年),赢得了评论家及公众的热烈欢迎。最好的诗歌包括《拍岸曲》(受贺莱姆之死启发而创作)、《亚瑟王之死》及《洛克斯利大厅》。丁尼生的长诗《公主》(1847年)与妇女权益有关,并试图证明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幸福的婚姻。(吉尔伯托和苏利文将诗歌改编为滑稽剧《艾达公主》。)丁尼生一些最好的抒情无韵诗篇就来自于以“泪水,空虚的泪水”开篇的那首诗《公主》。后来的版本又加入《轻轻地,柔和地》以及其它几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