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林分蓄积量测定(⼀)概念在⼀定⾯积上⽣长着的林⽊总材积叫蓄积量,或简称蓄积。
蓄积的含义包括储蓄、积累和⽣长变化的情况。
(⼆)⽅法林业调查中,为节省⼈⼒和时间,常采⽤局部调查法,以局部⾯积的实测结果推断全林。
这种调查法我们称为“抽样”的⽅法但以局部估计总体的会有⼀定的误差,它的⼤⼩决定于局部⾯积调查的⼤⼩和局部地区反映或代表总体的程度。
因此,抽样调查度有精度要求。
抽样的⽅法有典型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典型抽样⽅法在林分中选择最能代表林分特征的地段或林⽊进⾏调查,测定蓄积量。
这些地段称为“标准地”、林⽊称为“标准⽊”(三)随机抽样⽅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在林分中随机选择若⼲地段或林⽊进⾏调查,估测林分蓄积量。
这些地段称为“样地”、林⽊称为“样⽊”或“计算⽊”(四)蓄积量计算⽅法平均标准⽊法材积直线法材积表法形数法(形⾼法)1、⼆元材积表法以胸径和树⾼两个因⼦为材积的函数⽽编制的材积表,叫⼆元材积表。
⼆元材积表法使⽤的⽅法是:在被测林分中,先测定各径级的株数、平均⾼,查⼆元材积表得出各径级单株材积,乘以各径级株数,得出相应的各径级材积,合计各径级材积得出某树种材积,各树种材积之和就是林分的蓄积量2、形数法(形⾼法)单株材积:V= G1.3 ·H · f1.3林分蓄积:M= G ·H · f1.3M林分或径阶蓄积,G林分或径阶总断⾯积,·H · f1.32、形数法(形⾼法)H林分或径阶平均⾼, f1.3 形数。
习惯上,我们把形数与树⾼的乘积叫形⾼(H · f1.3 ),并把不同径阶对应的形⾼展开成形⾼表,便于查阅使⽤。
蓄积量计算⽅法标准地调查(⼀)标准地的概念标准地是⼀块能反映待测林分的平均标志的地段,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严格说,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积上的差别,没有质量上的不同。
简述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简述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标准木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
1. 选择代表性样地:在林分中选择代表性的样地,通常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一般为1/15公顷至1公顷。
2. 建立测量网格:在样地内布设测量网格,网格内部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小块,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选择标准木:在每个测量网格内随机选择若干株标准木。
标准木应具有代表性,即具有平均生长速度,无明显生长缺陷等。
标准木的数量通常是网格内株数的10%至20%。
4. 测量标准木的胸径:使用胸径尺测量每株标准木的胸径,即树干最粗的地方的直径。
如果标准木的树干形状不规则,可以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如使用测量带测量树围,然后计算胸径。
5. 计算标准木的蓄积量:根据标准木的胸径,使用相应的蓄积函数计算每株标准木的蓄积量。
常用的蓄积函数有杨氏蓄积函数、斯皮尔曼蓄积函数等。
6. 估算样地的总蓄积量:将每株标准木的蓄积量相加,得到样地内的总蓄积量。
再根据样地的面积和整个林分中的样地数量,估算出整个林分的总蓄积量。
7.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蓄积量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林分的蓄积量。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木法测定蓄积量的结果受标准木选择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标准木时应注意代表性和随机性。
同时,蓄积函数的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蓄积函数。
林学概论-第5章

第五章 森林计测与效益评价林学概论本章主要内容p基本测树因子与测树工具p林分调查p单株树木材积测定p林分蓄积量测定p树木生长量测定p森林效益的计量和评价林学概论第五章森林计测与效益评价学习要求ü了解树高、胸径、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等测树指标,熟悉常见的测树工具。
ü了解林分调查因子及标准地调查的主要内容、方法。
ü了解伐倒木、立木材积的计算方法。
ü了解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常见方法。
ü了解树木年龄、生长量、生长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ü了解森林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及方法。
林学概论第五章森林计测与效益评价林学概论第五章 森林计测与效益评价第一节基本测树因子与测树工具林学概论效益评价 第一节1、树木的直径树干直径是指垂直于树干轴横断面上的直径。
通常用D或d表示,单位:cm。
树干直径分为带皮直径(D.O.B.)和去皮直径(D.L.B.)。
树干直径随其在树干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其中距离根径1.3m处的树干直径称为胸高直径。
林学概论效益评价 第一节1、树木的直径树木胸径测定的原则Ø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上1.3m ,在坡地以坡上方1.3m 处为准。
Ø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Ø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的胸径。
Ø胸高断面不圆的地方,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值。
林学概论效益评价 第一节2、树高树高指树干根径处至主干顶梢的长度,单位:m。
一般要求精确到0.1m,树高通常用H或h表示。
3、树干横断面积指树干横截面的面积。
有无穷多个,其中位于胸高处的断面积称为胸高断面积,用g表示,测量单位为m 2。
4、树干材积指根颈(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用V表示。
单位是m 3。
林学概论效益评价 第一节1、树干直径测定工具常用测定工具有轮尺、直径卷尺和钩尺等。
测树学考前复习笔记

测树学第一章 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1.把树干近似成抛物线体,得到两个伐倒木材积测定公式:(1)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L d d L g n n )2(4g 21V 2200+=+=π)((式中:树干干长为L ,干基底直径为d 0,干基底断面积为g 0,小头直径为d n ,小头面积为g n )(2)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L d L g V 221214π==公式来源: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y 2 = p x r ,取 r = 1,旋转积分而得误差性质:很显然,当r=1或0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当r>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 当0<r<1 时,两式误差则与r>1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2.区分求积的目标和方法:(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减小误差(2)原因:分段后每段的干形比较规整。
(3)方法: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再把各区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在树干区分求积中,稍段不是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来计算其体积。
通常段长=2m 或1m ,段数大于等于五(3)公式:A.''131V l g g l n i i ∑=+= (式中:l 为区分段长度) B.()'11031g 21V l g l g g n n i i n +⎥⎦⎤⎢⎣⎡++=∑-=3.测树高的方法: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距离的高度刻度。
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秒待指针停止摆动成铅直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全高。
测树学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评估森林经济效益
林分蓄积量是衡量木材生产潜力和经 济效益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林分蓄 积量,可以评估森林的经济效益和价 值。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方法
标准地调查法
在林分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标准地,对 标准地内的树木进行每木检尺,根据 标准地数据推算林分蓄积量。
样地调查法
在林分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样地,对样 地内的树木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地 数据推算林分蓄积量。
测树学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 定
目录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基本概念 • 林分蓄积量的计算方法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实践应用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挑战与对策
01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基本概 念
定义与意义
定义
林分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林分中所有 树木的材积之和,是衡量森林资源的 重要指标。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确定经营目标
通过林分蓄积量测定,可以评估 森林的生长潜力和经营目标,制
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调整森林结构
根据林分蓄积量测定结果,可以 了解森林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合 理调整树种、年龄和密度等结构
因素。
森林采伐设计
确定采伐量
01
根据林分蓄积量测定结果,可以估算采伐量,确保采伐作业的
顺利进行。
2
AI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遥感影像和GIS数据,快 速生成林分蓄积量的估算结果,大大缩短了测定 时间。
3
AI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森林的生 长趋势和变化,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
林分蓄积量测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林分蓄积量测定与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密切相关,通过交叉研究可以促进相 关领域的发展。
林分蓄积量测定精度的影响因素
测树cha05林分蓄积量测定

up
(二、由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 )
在用表地区随机抽取200~300株以上样木, 实测样木的胸径和树高。 先根据实测样木胸径和树高作树高曲线图。 依曲线趋势选用方程类型,并进行比较、 优化,最后确定用于导算一元材积表的最 佳树高曲线方程H=f(D)。 将树高曲线代入二元材积式V=g(D,H)中, 得到一元材积式。
4、二元材积表应用 、
4. 二元材积表的应用
径阶中值 株数 径阶平均高 在大面积的森林蓄积量调查中,一般不直接使 用二元材积方程(或二元材积表)测定林分蓄积 ( ) 量,而常常使用由二元材积方程(或二元材积表) 导算的一元材积表。
(三) 三元材积表
form class volume table
4. 5.
编制 应用
一元材积表只需测定胸径一个因子,利用比较方便,我国林业 生产中广泛应用
up
4、编制(一、直接编) 、编制( 直接编)
1) 资料的收集
分地区,分树种编 随机抽样,至少1000株 抽中,伐倒,区分求积 绘散点图d-V,剔除异 常值 两套样本:编表,验表
2)
编表
统计方法 选公式 V=f(d)
3. 4. 5.
编制 应用 二元材积表的干形结构分析
up
3. 二元材积表的编制
编表原理同一元材积表,编表时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是分别树种编表,对干形相近或蓄积比重 小的树种,可合并为树种组编表。 (2)同一树种,一般不必再分别不同地区编制。同 一树种在不同地区的干形一般差别不大。 (3)二元材积方程很多(见p132,表5-80),应用时 必须根据具体资料选择最优方程。
up
在林业生产中,最为常用的材积表是一元材积表。
一、一元材积表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 e ),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 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测树学——精选推荐

测树学⼀、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树⽊)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和林分进⾏(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长的规律。
⼆、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株⼀株单个的树。
(错)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研究、分析的⼿段。
(对)第⼀章伐倒⽊材积测定⼀、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作中,⼈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称为( 调查因⼦ )。
2、树⼲横断⾯的形状⼀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作中,( 中央断⾯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区分求积⼀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般不能⽤径阶表⽰( 单株⽊ )直径。
7、原⽊检尺长是在⼤、⼩头两端断⾯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单位量到厘⽶。
8、树⼲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判断题:(每题2分)1、树⼲愈往上,其横断⾯⼤多呈为不规则形。
( 错 )2、树⼲纵剖⾯上的曲线称为⼲曲线。
( 错 )3、在我国林业科研⼯作中多采⽤中央断⾯区分求积式。
( 对 )4、由于树⼲横断⾯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误差。
( 对 )5、直径为6.0cm的树⽊⽤4cm的径阶距表⽰属于6径阶。
( 错 )6、⽤径阶可以表⽰任意树⽊的直径。
( 错 )7、将树⽊伐倒,去枝、剥⽪、截去直径不⾜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叫原⽊。
( 错 )8、凡原⽊长度相同,⼩头直径相等,查原⽊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对 )三、论述或计算题:1、⼀株树⽊其直径9.8厘⽶,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4分)2、树⼲形状由上到下由哪⼏种近似⼏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伐倒⽊长8m,底端断⾯积0.03801m2,梢端断⾯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三、1、-0.2cm +1.8cm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的测定一、名词解释1.林分蓄积量2.标准木3.树高级立木材积表4.3P抽样5.材积表、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与三元材积表6.树高级7.标准表法8.塔里夫数9.目测法二、填空1.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分为、等。
2.基于调查目的和精度要求不同,标准木法分为和_两类。
3.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的准确度取决于。
4.材积表是按_与_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主要有、、。
5.在生产中,一般认为,相对误差小于%,则说明所编的材积表满足精度要求。
6.蓄积是鉴定森林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的高低及的效果。
7.一元材积表一般是分别、分别编制。
8.3P抽样属于抽样。
三、简答1.测定林分蓄积的方法有哪些?2.简述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步骤。
3.简述直接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方法、步骤及其应用。
4.简述二元材积表的编制及其应用。
5.如何应用标准表法测定林分蓄积?6.简述目测法的应用情况。
7.简述标准表的编制方法。
8.简述3P样木的特点。
9.比较几种材积表的应用特点。
10.简述分级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及步骤。
11.简述平均实验形数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步骤。
12.简评塔里夫表系统。
四、计算1.在面积为10公顷的某杉木林中,设置标准地1块,其面积为0.2公顷。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标准地林分胸高断面积为5.6771m3,标准地林木株数为330株。
标准地内部分林木测高数据整理后示于表2中,杉木标准表示于表3,请根据以上给出的条件,测算该杉木林分的蓄积量。
表2测高数据表径阶8 10 12 14 16 18 20 22 株数 3 4 6 8 4 3 3 2 平均直径(cm)7.8 10.2 12.4 14.0 15.6 17.8 20.6 21.8 平均高(m)11.2 13.0 15.2 16.4 17.4 19.0 20.0 23.0表3杉木标准表林分平均高(m)每公顷断面积(m2)每公顷蓄积量(m3)14 53.8 40915 56.4 45516 58.7 50117 60.6 54518 62.3 5892.某马尾松林分,总面积为7.9公顷,设置标准地一块0.06公顷,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标准地林分胸高断面积为 2.0144m2,林分平均高为16.0m ,马尾松标准表见表1,计算该林分蓄积量。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一、填空题1.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和三要素构成。
2.在林分蓄积量测定中,应包括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测定和林分测定。
3.增加标准木的株数,一般可以林分蓄积量的测定精度。
4.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的理论,当两株林木的胸径相同,而两株林木的树干材积不相等时,这是由于两株林木的树高或树干不同所引起的。
5. 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处的距离。
6.平均直径、平均高、林木株数及林分蓄积量完全相同的两个林分,其材种出材量却不一定相同、且可能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可能不同。
二、概念题1. 蓄积量2. 标准木法3. 一元材积表4. 二元材积表5. 三元材积表6. 立木材积三要素7. 立木材积表三、简述题1. 简述“3P”抽样的特点。
2. “3P”抽样的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3.四、论述题1. 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2. 试述平均标准木法的步骤,并说明其它三种标准木法选择标准木的原则。
五、计算题1. 测得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为11m,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1.6 m2,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36m2和212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多少立方米?2. 测得标准地二株平均标准木:g1=0.05107 m2,v1=0.5226m3; g2=0.05027 m2,v2=0.44013m3;林分总断面积 G=10.84 平方米,试求林分蓄积量。
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
2.在林分蓄积量测定中,应包括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测定和林分面积测定。
3.增加标准木的株数,一般可以提高林分蓄积量的测定精度。
4.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的理论,当两株林木的胸径相同,而两株林木的树干材积不相等时,这是由于两株林木的树高或树干形状不同所引起的。
5. 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短处的距离。
简易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简易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林分蓄积量是林带木材储量的大小,能体现林带森林资源状况,是动态评价森林经营状况和评价林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森林生产力和生态安全评估、森林发展规划、森林资源政策征收等重要决策依据。
简易测定林分蓄积量,需要选定测区,并依据样线调查、植物钻杆测量等手段得到森林覆盖情况、树种分布情况、树木规模分布和胸径组成等数据,再结合森林调查所用的样线密度、采伐年龄、采伐级别等指标,运用森林调查辅助编制系统灰熊估算法进行综合评价,就可以得出林分株木质量及林分蓄积量的大小。
主要分以下步骤:第一步:样线调查。
样线调查在林学调查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林分树木质量及林分总量的正确估算。
样线调查需要确定调查样地和样线,对每一样点进行全貌指标量和受操作质量量,受操作质量量分为林种类、树种、树木规模类型、胸径档次和全貌株数等五个类别,综合了上述调查数据,就可以准确估算林分株数和组成。
第二步:植物钻杆测量。
植物钻杆测量是得出林分树木质量及林分蓄积量的重要方法,可以准确估算出覆盖率、林 rebirth冠层、森林树种组成及树木规模细节等,或分析森林组成层次结构及树立胸径档次变化情况,进而估算出林分蓄积量大小。
第三步:森林调查辅助编制系统灰熊估算。
森林调查辅助编制系统灰熊估算是一种以调查数据和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林分树木质量及林分蓄积量估算方法。
它利用林学调查基本因子及林级标准表,计算每一测量点各类型树木质量及林分总质量,最后根据各种要素将总质量和质量之和估算出林分蓄积量。
以上就是简易估算林分蓄积量的操作流程,只要做到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以最少的误差得到有效的数据,就可以简易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大小,从而为合理规划森林经营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依据。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立木:生长着的树木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称为伐倒木。
径阶:在测定树木直径时,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胸径:成人的胸高位置的立木直径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伐倒木区分求积法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干形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计算:中央断面积公式平均断面积公式第二章:林分调查林分调查因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树高和胸径)、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树种组成: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根据林分的树木的年龄,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年龄: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株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树称为株树密度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立地质量:地位质量,它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评价指标:地位级和地位指数地位级:是根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是反映既定树种所在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相对高低的一种指标。
地位指数: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与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地位指数也是评定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一种指标。
测树学—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一节 标准木法
• 标准木 -林分或标准地中,具有平均材积大小的 树木 。 • 标准木法 -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按一定要求选 取标准木,伐倒区分求积,用标准木材积推算林 分蓄积量的方法 。 • 这种方法在没有适用的调查数表或数表不能满足 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林分 蓄积量的方法。 • 标准木法可分为平均标准木法和分级标准木法。
树高曲线模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方程名称 双曲线 柯列尔(Rоляср,1878) Goulding (1986) Schumacher(1939) Wykoff 等人(1982) Ratkowsky (1990) Hossfeld (1822) Bates and Watts (1980) Loetsh 等人 (1973) Curtis (1967) 树高曲线方程
H = 1.3 + ae −be
− cD
H = 1.3 + a (1 − e − cD ) b
H = 1.3 + ae
−be− cD
d
2.由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 .
• 兴安落叶松的树高曲线经验方程为:
D H= 0.6872 + 0.025696 D
• 兴安落叶松二元材积方程为:
V = 0.00005043; bD
V = aD+ bD2
2
V = a + bD + cD
覆赫纳德尔(Hohenadl.W)-克雷恩 (Krenn.K) 伯克霍特(Berkhout)
V = aD b
lg V = a + b lg D + c
D3 V =a 1+ D
1 布里纳克(Brenac) D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精)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5.1 标准木法用标准木测定林分蓄积,是以标准地内指定林木的平均材积为依据的。
这种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mean tree)。
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标准木法(method of mean tree)。
测树学题

森林计测学2007年真题绪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和()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和()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近似( )及(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
4、在测树工作中,(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测树学(2750)自学考试教学大纲

测树学(2750)自学考试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测树学是研究树木材积、林分蓄积、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收获量的测定、预估和计算的科学。
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
测树学是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学的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整个林业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本课程是林木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测树学的任务是:一是为森林调查中的木材数量和质量、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质量评定、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森林资源动态及其发展趋势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
二是为各林业学科提供研究森林、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方法和技术。
对自学者要按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试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了解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森林资源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是否掌握测树学的理论和技术,是否学会树木材积、林分蓄积、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收获量的测定方法、步骤和关键技术要点。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重点掌握树木测定、林分调查、生长和收获预测的基本理论。
即测树因子、树干形状与求积式、材积三要素、林分调查、林分结构规律、树木材积和林分蓄积、立地质量评价、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测定与预估的基本理论。
2.实验技能方面掌握树木材积、林分蓄积、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林分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测树学是森林经理学、森林经营学的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整个林业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测树学内容涉及树木、林分及森林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需要对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还要建立许多数学模型,因此,测量学、数学、数理统计学、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森林生态学都是本学科的基础。
在自学考试中应突出本课程的特点,特别是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以保证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是:1.基本概念;2.基本理论;3.基本技能- 1 -重点:测树因子;树干形状与求积式;材积三要素;林分调查;树木材积和林分蓄积测定;难点:林分结构规律;立地质量与林分密度;角规测树原理;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d ' d K B (精 确 到 0 . 001cm)
Zd=Zd · KB ( 精 确 到 0.001cm)
(12-4) (1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即用 5 年间 的期中去 皮胸径 (d) 及 5 年间去 皮胸径 ( Z d ) 连 年生长 量分别 剩以 K B 值填入表 12-3 第 (9) 、 (10) 栏。 4 .胸径生长量表的编制: 通过上述计算 , 已经把各径阶 5 年间的其中带皮胸径 (d ′) 及 5 年间带皮胸径 连 年 生 长 量 (Z d ′) 都 已 经 求 出 。 即 可 利 用 图 示 法 或 最 小 二 乘 法 的 原 理 , 求 得 各 径阶的理论带皮胸径连年生长量。 这种生长量因林分条件不同可以呈直线,二次曲线或其它复杂的线型 , 用 x 表示 D ′, ( 或径阶中值 ) ,用 y 表示 Z d ′时一般的数学表达方式为 : (12-6) y a bx
0.0100 0.0192
径 阶 材 积
10
0.0323
12
落叶松一元材积表 14 16 18
0.0699 0.0950 0.1245
20
0.1586
22
0.1974
24
0.2411
26
0.2897
0.0491
用表12—3中的第(1)、(2)栏由表12—4转抄; 第(3)栏由表12—5转抄; 第(4)栏为材积差。 材积表上任何一个径阶的材积差都有两个该径阶的材积与其相邻上、 下两个径阶的每一 个材积都可以构成的材积差,即 V V1 与 V2 V . 第(6)栏为平均材积差,即相邻的上、—F两个径阶材积差的平均数:
(2) 5 年 期 中 的 去 皮 胸 径 (d) 的 计 算 ,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分蓄积量。理解目测法的依据,掌握目测的基本技
能。了解3P抽样法。
七、教学难点: 各种测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及使用特点。
八、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 2、多举实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学习兴 趣。 九、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一元、二元、三元材积表。
十、参考资料
[1] 王守儒译.1957.测定林分疏密度的新颖方法和工具.林业调查设计,NO.4 [2] 林业部森林调查设计局森林经理处等.1958.测定林分疏密度新工具的试用.林业调查 设计,NO.6 [3] 9月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森林经理经营研究室.1959.角规测树的研究.林业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由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
• 在用表地区随机抽取200~300株以上样 木,实测样木的胸径和树高。 • 先根据实测样木胸径和树高作树高曲线 图。依曲线趋势选用方程类型,并进行 比较、优化,最后确定用于导算一元材 积表的最佳树高曲线方程H=f(D)。 • 将树高曲线代入二元材积式V=g(D,H) 中,得到一元材积式。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内容提要 • • • • 标准木法 材积表法 标准表法及平均实验形数法 目测法
概述
•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括为实测法 和目测法两大类。目测法是以实测法为基础的 经验方法。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 测。全林实测法因工作量大,常常受人力、物 力等条件的限制,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 和科研验证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采用。最常用 的还是局部实测法。
一、平均标准木法(Huber,1825)
(1) 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根据标准 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林分平均直径(Dg); (2) 测树高(15-30株),用数式法或图解法 建立树高曲线,并求出林分平均高 (HD)。 (3) 在林分内按 Dg (1 ±5%)和HD (1 ±5%),且 干形中等标准,选1~3株标准木,伐倒并用区 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 (4) 计算标准地的蓄积量,并按标准地面积换算 成单位面积蓄积(m3/hm2) 。实例见p129表5-1.
(1)资料收集与整理
• 将各样木的胸径(D)、树高(H)及材积(V)建立计 算机数据库作为编制和检验材积表的基础数据, 并剔除异常数据。 • 在收集编表资料时,应同时收集编表和检验表 两套样本,用编表样本编表,用检验样本检验 所编材积表的精度。 • 目前在编制材积表时,并不像过去那样将实测 数据按径阶分组后,求算各径阶样木的平均胸 径和平均材积,而是将每个样木作为一个样本。
(二)等断面积径级标准木法
• 哈尔蒂希(Hartig R.,1868)首先提出 • 依径阶顺序,将林木分为断面积基本相 等的3~5个径级,分别径级选标准木计 算该径级的材积积,将各径级材积合计 得林分蓄积。 • 具体测算方法见p131表5—3
(三)径阶等比标准木法
• 德劳特(Draudt,1860)提出。 • 分别径阶按一定株数比例(一般取10%)选测标准木, 根据每木检尺结果,按比例确定每个径阶应选的标准 木株数(两端径阶株数较少,可合并到相邻径阶);然 后根据各径阶平均标准木的材积推算该径阶材积,最 后各径阶材积相加得标准地总蓄积。
M Vi
i 1 n
G
g
i 1
n
i
二、分级标准木法
• 为提高蓄积测算精度,可采用各种分级标准木法。先 将标准地全部林木分为若干个径级(每个径级包括几个 径阶),在各级中按平均标准木法测算蓄积,而后叠加 得总蓄积 :
ni Gi M Vij ni i 1 j 1 g ij j 1
树高曲线模型
序号 11 12 13 方程名称 Levakovic (1935) Yoshida (1928) Ratkowsky and Reedy (1986) 树高曲线方程
H 1.3
H 1.3
a , d 1或2 (1 bD d ) c
a d (1 bD c )
H 1.3 ae
H 1.3 ae
H 1.3 ae
H 1.3
H 1.3
b D
b ( D 1)
b ( Dc )
a (1 bDc )
aD (b D)
10
Curtis (1967)
D2 H 1.3 (a bD) 2 a H 1.3 (1 D 1 ) b
1.直接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方法与步骤
(1)资料收集与整理 • 分别树种、分别使用地区编制,因在不同地区 树高曲线的差异较大。因此,先确定编表树种 的适用范围。 • 样本数量:在一个地区(林业局)样本数量一 般要求在200~300株以上。 • 抽样原则:采用随机取样的原则,选取该地区 不同立地、不同径阶、不同树高的样木。 • 测定方法和要求:样木伐倒后用同一种工具、 同一种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积。
Mitscherlich(1919)
Gompertz(1825) Richards(1959) Sloboda (1971)
H 1.3 a(1 becD )
H 1.3 aebe
cD
H 1.3 a(1 e cD ) b
H 1.3 ae
be cD
d
2.由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
(3) 一元材积表的精度计算
• 用编表样木出回归标准差(Sy.x),回 归标准误(S y),误差限(△),相对误 差限(E%)及模型的预估精度(P%) :
S y. x ˆ yi yi 2 n2
Sy ˆ yi yi 2 n( n p )
t 0.05 S y
树高曲线模型
序号 方程名称 树高曲线方程
H a b Dc
2.5
1
2 3
双曲线
柯列尔(Rоляср,1878) Goulding (1986)
H 1.3 aDb e cD
b H 1.3 a D
4
5 6 7 8 9
Schumacher(1939)
Wykoff 等人(1982) Ratkowsky (1990) Hossfeld (1822) Bates and Watts (1980) Loetsh 等人 (1973)
V aDb c D
最优材积方程的选择:
• 如何拟合和选择最优经验方程是编表的关键。 • 利用编表样本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一元材积方 程进行拟合。对于线性回归方程,可采用普通的 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参数,而非线性回归模型的 参数估计方法则需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如麦夸 脱(Marquardt)迭代法,即由给定的模型初始参 数值,通过反复迭代得到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对 材积方程进行参数估计的同时,计算一些拟合统 计量。 • 根据所计算的各方程的拟合统计量,选择其中 SSE最小、MSE、Syx最小、相关系数(或相关指 数)最大的材积方程,并应考虑最接近图解法的散 点分布趋势的方程式作为编表的材积式。
• 兴安落叶松的树高曲线经验方程为:
H D 0.6872 0.025696 D
• 兴安落叶松二元材积方程为:
V 0.0000501682 D 41
1.7582894
H
1.1496653
• 将各径阶中值代入树高曲线求得各径阶的平 均高,再将各径阶中值及平均高代入二元材 积式,计算出各径阶的平均材积列表,即为 导算的一元材积表。
Vi Vˆi V
i 1 i 1 n i
2
V
2
式中: p—方程参数个数; n—样本数。
y,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小黑杨人工林一元材积式及拟合图
V 0.000343836 2.138717 D
• n=1150, SSE=0.43377, Sy.x=0.019447,R2=0.9942
E % 1 100 ˆ y t 0.05 S y P% 100 E % 1 ˆ y
100
(3) 一元材积表的精度计算
• 平均相对误差: V V / n V
n i i 1 i
• 相对误差限在±5%(或精度P>95%)以内, 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则说明所编材积 表满足地中,具有平均材积大小的 树木 。 • 标准木法 -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按一定要求选 取标准木,伐倒区分求积,用标准木材积推算林 分蓄积量的方法 。 • 这种方法在没有适用的调查数表或数表不能满足 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林分 蓄积量的方法。 • 标准木法可分为平均标准木法和分级标准木法。
模型的拟合统计量
A.剩余离差平方和(SSE): B.剩余均方差(MSE): C.剩余标准差(Sy.x): S y,x
ˆ SSE Vi Vi
i 1
n
2
MSE
SSE n p
2 i i
ˆ V V n p
n
D.相关指数(R2
):
R2 1
SSE 1 TSS
一、一元材积表
• 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 积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 一元材积表未考虑树高和干形对材积得影响。 即胸径相同的立木,其材积则不同。所以,一 元材积表适用于相同立地条件下得一定局部地 区,使用范围较小,故一元材积表又称作地方 材积表。 • 它不能用于查单株树木的材积,只适于计算林 分蓄积。 • 一元材积表只需测定胸径一个因子,利用比较 方便,我国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k
式中:ni ——第i级中标准木株数; k——分级级数(i=1,2……,k); Gi——第i级的断面积; Vij,Gij ——第i级中第j株标准木的材积及断面积。
(一)等株径级标准木法
• 由乌里希(Urich V.,1881)首先提出。 • 该法是将每木检尺结果依径阶顺序,将 林木分为株数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 分别径级选标准木测算各径级材积,各 径级材积叠加得标准地蓄积。 • 具体测算方法见p125表5—2。
H 1.3
a (1 bD c )
bD c
c
14
15 16
Korf (1939)
修正Weibull(Yang, 1978) Logistic (1838)
H 1.3 ae
H 1.3 a(1 ebD )
H 1 .3 a 1 be cD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