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防控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多重耐药菌防控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择性压力,可促进耐药菌
株在医院环境内的播散
.
46
原则一:少用、慎用 、早停
少用 治疗感染而非定植或污染
less is more
分离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抗菌药物使 用
结合临床表现和前期治疗效果判断
47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原则二:使用抗菌药物对同时 ,积极处 理感染病
灶 移除侵入设备(导管、植入物等)
.
44
用得 不险因好素
用得好 ——预防感染
—— 感染 发生抗菌药物是双刃剑
的危
.
45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对感控的重要作用
不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
• 可能给患者带来医院感染 • 能预防感染:
如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如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 菌
• 可诱导细菌/真菌产生耐
药物
药性或筛选出耐药菌株,
并且由于使用所带来的选
.
39
措施3: 保护易 感者
避免将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与开放性气 道患者、大面积创伤患者、免疫缺陷患者
(HIV、血液病患者等)安置在一起
.
40
其他措施: 加强教育 和培训
内容 时间 人群 形式
.
41
改进教育培训的 方式
改变理念:感控不仅仅是保障患者安全、也 是保障们我们和我们家人的健康
改变方式:多举例子,让受培训者感觉跟自 己相关
.
42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 物
对细菌或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药物。
本次培训中的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包括支原 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真菌等病原 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专门用于 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 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005)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005)

肠杆菌( 肠杆菌(阴沟肠 杆菌,产气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杆菌 产气肠杆菌)
各类致病菌抗菌药物选择举例
————————————————————————————————————— — 感染致病菌 抗菌药物选择 可供更换的抗菌药物 —————————————————————————————————————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技术策略
1 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决定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2 根据抗菌药物 根据抗菌药物PK-PD相关性 制定抗生素使用策略 相关性,制定抗生素使用策略 相关性 (1)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PK/PD指证 指证 (2)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PK/PD指证 指证 3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级制定抗生素使用策略 4 根据耐药现状制定抗菌药物换药策略 5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策略
如: 我国监测结果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
(R%)低于某些欧美国家和亚洲某些地区, )低于某些欧美国家和亚洲某些地区, 我国PRSP低于 ,PISP 约为 低于5%, 约为10%-20% 我国 低于 ~~~~~~肺类链球菌感染用药策略 肺类链球菌感染用药策略~~~~~~ 肺类链球菌感染用药策略
2 根据 根据PK-PD相关性制定抗生素使用策略 相关性制定抗生素使用策略
5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策略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合理联合
不合理联合
提高抗感染疗效 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或减轻不良反应
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菌群失调, 导致细菌发展多重耐药 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或
加重不良反应程度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模式
1 酶抑制剂与抗菌药物联合制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酶抑制剂 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内酰胺类抗生素

细菌耐药及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实际应用

细菌耐药及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实际应用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阿莫西林/棒酸 替卡西林/棒酸 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
二.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 西索米星 阿米卡星 安普霉素
三.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氟红霉素 地红霉素 泰乐菌素 吉他霉素
抗菌谱 组织浓度 药动学/药效学 持续效应 毒副作用
PK/PD(药动-药效)与抗菌药物活性
根据PK/PD的关系,将抗菌药物分为2种类型 浓度依赖型(concentration-dependency) (峰)浓度依赖型(peak/MIC-dependency) 曲线下面积和(峰)浓度依赖型 (AUC/MIC and peak/MIC-dependency) 时间依赖型(time-dependency)
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2004:58-61
有效组织浓度——胆道系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舒巴坦 亚胺培南 美洛培南
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2004:10
药物滥用 (drug abuse)
广义的药物滥用是指不合理应用药物。
狭义的药物滥用
❖ 指的是与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无关的 反复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特性(或称依赖 潜能)的药物,导致精神依赖性和生理 依赖性,造成精神紊乱和出现一系列异 常行为。
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
定义:指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 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一内酰胺酶更稳定(易 被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水解)、抗菌谱更广, 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部分厌氧菌 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差,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注 射用药后血浓度高,在脑脊液中(特别是有炎 症情况下)能达有效血浓度,肝肾毒性低。适 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感染,病原 未明感染的经验治疗、医院内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4/2/9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物,在治 愈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 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 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 题,2011年世界卫生主题被确定为“抗击耐药——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再次提醒全 球各国必须重视细菌耐药问题。本文就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基本问题作简要介绍。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划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 葡萄球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伤 寒沙门菌、志贺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强 抗苗恬眭。注射剂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高,用 于敏感菌所致的较严重感染.主要品种有头 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胺苄、 头孢托啶等口服品种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 差,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产酶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各种 感染。氢基青霉素以氨苄阿林与阿莫西林为 代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作 用逊于青霉素,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 及部分肠道杆菌有抗菌作用,近年细菌对其 耐药率较高,主要用于肠球菌、敏感革兰阴 性菌所至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本品耐药率较高。抗假单 胞菌青霉素有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 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精选ppt
10
当前抗菌药物应用中的存在问题
1.用不用? 指征不严——“滥”:
➢ 发热、上感、其他病毒性疾病-麻疹、水痘、 肝炎等
➢ 昏迷、休克、慢支、中毒、心力衰竭、肿瘤、 激素应用、粒减等
➢ 不恰当的术前预防用药
“保险系数”?
精选ppt
11
2.用什么? 概念不清——“乱”:
➢ 金葡菌——青霉素G
耐药出现
怪圈
使用
精选ppt
新抗生素
5
Campaign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抗生素选择性压力-耐药菌株过度 繁殖
罕见的耐药菌株
接触抗生素
耐药菌株优势菌
精选ppt
6
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最主要:增加选择性压力 次要:去阻遏突变 不肯定(很少):促进基因突变或耐药基因转移
(中国新 闻周刊 2009.3.30) 。
精选ppt
8
我国现状:抗菌药物使用率
我国2002年调查:178所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 横断面使用率为56.93%
国外发达国家医院的报道25%-40%
意大利一医院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 为40.9%
西班牙1990-1997年连续8年的调查结 果显示抗菌 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33.8%- 36.8%
出现 → 扩散
精选ppt
2
细菌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钝化酶
IV主动外排
ABAB
PBP
I 抗菌药物钝化
g
g
g PBP
II 抗菌靶位变异
PBP
plasmid
III通透性降低

关于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办法根据《2021国家医疗质量平安改进目标》及国卫医研函[2021]19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供临床、院感、检验、药事、质控等各科室参考。

一、工作目标(一)病原学送检率达标1.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应≥50%。

2.发生院感的,与院感诊断相关的病原学送检率应≥90%。

3.使用两联或多联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应达到100%。

(二)实施微生物耐药性动态监测每季度向临床发布更新病原学检测及耐药警示信息。

(三)药学部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抗菌药物处方点评≥25%。

2.发生院感的,指导率应≥50%。

3.使用两联或多联抗菌药物的,指导率应≥75%。

二、责任分工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参照以下分工,明确各科室职责,细化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工作制度,建立各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一)院感办1.对本院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至少每半年向临床科室发布更新病原学检测及耐药警示信息。

2.合理设定本院的干预目标和策略。

3.基于循证依据的干预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减少院感发生。

(二)医务科1.负责牵头落实病原学送检率达标工作。

2.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理论及实践培训,强化医生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意识,规范经验性用药、减少无指征用药。

3.结合本地及本院病原体种类及耐药特点,科学引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三)检验科1.制定并执行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细菌及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规范。

2.加强微生物专业能力建设,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相关知识与技术应用宣教。

3.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提升检验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满足临床合理用药需求。

(四)药学部1.协调建立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定期对目录进行评估和优化调整。

2.定期维护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药品属性,确保药品字典中抗菌药物的标记正确。

3.监督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目的(治疗/预防)选择是否合理,落实临床病例用药指导,确保指导工作达标。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导致药物对细菌的杀灭效果降低或完全失效的现象。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药机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频率和剂量,从而有效防止细菌耐药的发生和传播。

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给医疗保健行业和公众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医院和社区之间抗菌药物的共享等。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临床医生需要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根据感染程度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对于一些轻微的感染,可以选择狭谱抗生素或者不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

同时,医生还需要进行规范的药物给药,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来进行治疗。

此外,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耐药机制来调整药物的种类和用法,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其次,公众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认知。

公众应该正确认识抗菌药物的特性,明确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不适用于病毒感染。

此外,公众不应该滥用或盲目购买抗菌药物,更不能自行随意使用。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合格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方案。

公众还应该了解抗菌药物的用法和副作用,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此外,医疗机构和政府也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管。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则,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包括抗菌药物的购买、库存和使用等。

政府应该加大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流通,防止非法销售和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发生。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医生、公众、医疗机构和政府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公众的健康。

河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河北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2.09.06•【字号】冀卫医[2012]110号•【施行日期】2012.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冀卫医〔2012〕110号)各设区市卫生局,华北石油管理局卫生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卫生处,省直各医疗单位: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2007年以来,我省相继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以下简称“两网”)。

“两网”的建立和运行,为及时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形势,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充分发挥“两网”对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更加及时、准确反映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成立“两网”专家委员会,扩充“两网”监测单位为更好地指导全省“两网”监测工作,准确掌握和及时分析我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我厅成立河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专家委员会,分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两个专家组(附件1),负责与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卫生部合理用药委员会及各监测单位的协调联络,对各监测单位进行培训和指导,汇总分析相关信息,向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报告工作,提出工作建议。

同时,为全面掌握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我厅在原有“两网”监测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监测单位,分别确定46家医院作为国家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监测单位,63家医院作为国家级和省级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单位(附件2、3),按照卫生部统一的技术方案(附件4、5),认真开展监测数据和信息报送工作。

细菌耐药性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性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产生菌的抗性机制
抗生素产生菌对自身产物产生抗性的机制与一 般病原菌产生抗性的机制一样,一个重要的原 因是由于其作用靶位核糖体或核蛋白发生变异 所致。
三、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菌 膜形成的耐药机制
大多数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或对多种抗菌药物 的抗性具有多种耐药机制。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细菌产生钝化酶的耐药机制和靶位改变产生的 耐药机制往往具有特异性,而由于细菌细胞膜 渗透性改变或是细菌菌膜的形成所产生的耐药 机制往往特异性较差。
MLS类抗生素钝化酶
MLS类抗生素即为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 性菌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尽管在化学结构 上的差异很大,但其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基本相 同,因而通常归为一类抗生素加以叙述。已经 发现了很多作用于MLS类抗生素活性分子的钝 化酶。在乳酸杆菌中发现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钝化酶存在,但其作用机制和相应的基因结构 等还了解得不多。尽管这些钝化酶在细菌对 MLS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但细菌对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其作用靶位被改变或修饰所致(将在下面 章节介绍)。因此,利用这种耐药性机制进行 新药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
其他一些钝化酶 细菌也产生对其他一些抗菌药物作用的 各种不同的钝化酶,其中早期研究得到 最多的是氯霉素钝化酶,O-酰基转移酶。 最近研究发现有另外一类被称之为XATs 的氯霉素酰基转移酶,该酶除了能够酰 化氯霉素外,对具有羟基的不同结构的 化合物都具有酰变的耐药机制
细菌菌膜的形成特性
已有的研究表明细菌菌膜形成具有以下一些特 性:1)菌膜容易在惰性表面或是坏死组织以及 体内医疗装置如子宫内避孕器等上形成;2)菌 膜也能在活组织上形成,如心内膜;3)菌膜形 成速度缓慢,因而由菌膜引起的感染所出现明 显症状的时间较长,但一旦包裹在菌膜内的细 菌大量释放,则可以引起急性感染,这时的菌 膜可以认为是急性感染的病灶;4)形成菌膜的 细胞能够释放抗原刺激产生抗体,但这些抗体 不仅不能杀灭包裹在菌膜内的细菌,反而可能 引起周围免疫系统的破坏,即使对个别具有很 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情况,宿主防 卫系统也很难来解决由细菌菌膜引起的感染。

舒普深 细菌耐药新时代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舒普深 细菌耐药新时代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碳青霉烯暴露后对个体生态的影响
菌群失衡导致疾病
筛选诱导出高耐药的菌种如CRP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 菌)、CRAB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MDR-SM(多 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 这些高耐药细菌定植,感染,播散,带来严重的危害 ✓ 这10年来耐药变迁正说明了这一点
经验性初始治疗的最佳选择流程图
厚德
博 爱 Falagas ME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8;41:848-54.
精医
卓越
超级细菌 ES-KAPE
E:肠球菌 VRE S: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VISA hVISA) K:克雷伯菌属 CRK A:鲍曼不动杆菌 CRAB PDRAB P:铜绿假单胞菌 CRPA PDRPA E:肠杆菌 CRE
3. 目标治疗、治疗有效的经验性策略轮换:强 调对碳青霉烯的保护、减少碳青霉烯暴露带 来的耐药菌筛选压力
经验性治疗, 是否有较碳青霉烯类
更佳的选择?
目录
1 细菌种类&耐药变迁新时代
2
新时代的思考
3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卫生部84号令发布 《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
Castanheira M.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1;66(6):1409-1411.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
使碳青霉烯类药物的 MIC升高
将抗菌药物排出到 菌体外,降低细菌 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减弱抗菌药物的 抗菌作用
郑瑞,王玉明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2,2: 7-14.
90年代:糖肽类时代 革兰阳性菌耐药问题的再次出现 MRSA、肠球菌

细菌耐药监测的临床意义与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细菌耐药监测的临床意义与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低亲和力PBP由突变的pbp基因编码,来 自草绿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同源基因序 列,通过种间重组产生镶嵌结构,可以 发生在不同位点,造成了PBP变异的多 样性,其耐药在链球菌种之间可广泛水 平及垂直传播。
来 源、变 异 基 因(10-25% 核 苷 酸 序 列 与 敏 感 株不 同)
各 种 链 球 菌 外 源 基 因 敏感株 PBP 结构基
因片段重组
变 异 基 因(镶 嵌 结 构)
多种位点
S.P 以 多 种 方 式 改 变 PBP
来 源:多 样
重 组 位 点:多 样,可 水 平 传 播,可 纵 向 传 播
②对大环内酯类耐药
靶位改变:大环内酯类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形成复合物,特异地抑制细菌蛋白 质合成而发挥作用。耐大环内酯类肺炎 链球菌可产生核糖体甲基化酶(ErmB) 使23SrRNA的特定腺嘌呤甲基化而阻断 药物和核糖体结合而耐药。核糖体甲基 化 酶 由 耐 药 基 因 erm(erythromycin resistance methylase) 编码,(已发现至 少有8类),
2、根据各国各地各单位监测细菌耐药状况 了解分析耐药趋势,该处细菌耐药机理 研究,制定用药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 药
如何避免产生耐药,
如何克服耐药,
如何选用相对敏感的药物治疗,
开发新药。
监测就是了解耐药
重点必须包括主要的耐药菌:
革兰阳性菌
MRSA、VRE 和 DRSP(PRSP)为代表。
革兰阴性菌中棘手的细菌:
MIC是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表现
MIC值上升或高峰后移是药物体外抗菌 活性下降、下降到一定的值就成为耐药
简单提提耐药
1、耐药A
Type1 Type2 Type3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耐药菌株感染治疗挑战及应对策略
01
耐药菌株感染的危害与治疗挑战
耐药菌株感染导致治疗失败、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给临床治
疗带来巨大挑战。
02
耐药菌株感染的应对策略
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菌株;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03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推动医院内部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开展抗菌药物合理 使用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和责任意识。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机制和影响因素
详细解释了细菌耐药性是如何产 生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水平 转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等机 制,以及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各种 因素,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感染控制不当等。
完善数据上报和审核机制
建立严格的数据上报和审核制度,确保数据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
推广国际通用标准
积极推广CLSI、EUCAST等国际通用标准,提高 我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国际认可度。
加强多学科合作
加强临床医学、微生物学、药学等多学科的合作 ,共同应对细菌耐药的挑战。
03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新型耐药菌出现
不断有新型耐药菌出现,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 重威胁。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社会高度 关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我国细菌耐药现状
80%
细菌耐药形势严峻
我国细菌耐药形势同样严峻,多 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 呈上升趋势。
100%
地区差异明显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已经导致了细菌耐药的威胁。

为了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1.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这种方法通过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最低浓度来判断细菌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常情况下,细菌在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下无法生长,从而可以判断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纸片扩散:这种方法在含有抗生素的纸片上滴加经过稀释的细菌悬浮液,通过细菌的生长情况来观察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对不同浓度抗生素纸片的使用,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3.基因检测:这种方法通过检测细菌体内的耐药基因来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对细菌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并帮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提供抗生素选择的依据:细菌耐药监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选择合适抗生素的依据。

通过了解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以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2.制定公共卫生策略:细菌耐药监测可以提供有关细菌耐药性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卫生部门制定公共健康策略、开展耐药菌监控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3.指导新药研发:了解细菌的耐药性可以指导新抗生素的研发工作。

通过对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监测,可以确定哪种类型的抗生素对一些细菌特别有效,从而推动针对耐药菌的新药研发。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了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以下是几点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建议:1.根据细菌耐药性选择抗生素:根据细菌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选择具有较高效力的抗生素可以更好地治疗感染。

2.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

不要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使用抗生素,不要误认为抗生素能够治疗感冒等病毒感染。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演物 0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04. 抗菌药物管理
细菌耐药
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
抗生素滥用:过度使用或滥用抗生 01 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基因突变:细菌基因突变,产生耐 02 药性
细菌间传递:细菌之间可以通过接 03 合、转导等方式传递耐药基因
传播扩散:耐 药菌可以通过 各种途径传播, 导致更多人感 染。
耐药菌的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勤洗 手,避免接触
感染源
3
加强医院感染 控制,防止交
叉感染
2
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避免滥 用和过度使用
4
提高公众对耐 药菌的认识, 加强健康教育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分类
01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 菌素、红霉素等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抗 菌药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和传播,保护生态环境。
抗菌药物管理
抗菌药物的管理政策
1
制定抗菌药 物使用指南,
指导临床合 理使用
4
加强抗菌药 物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 员合理使用
意识
2
建立抗菌药 物使用监测 系统,定期 评估使用情

5
鼓励研发新 型抗菌药物,
应对耐药菌 株挑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1
防止细菌耐药: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可以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 发展,保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2
降低医疗费用: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
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
保障患者安全: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 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4
提高医疗质量: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

监测细菌耐药率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监测细菌耐药率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L —ig I n C a Gru e e l s i l h r c , d n 1 7 0 C ia i n (r o l o pG n r pt amay Ti i 1 2 0 , hn ) y o a Ho a P g
L sr c obe t e To a ay et eue o n iatr ld u s mo i rt e b ceila tmi o i ei a c ta t Ab J jci v nlz h s fa t cei rg , nt h atr ni c ba rss n e b a o a r l t
抗 菌 药 物 较 多 . 时 有 部 分 抗 菌 药 物 产 生 高 度 耐 药 性 。 应 重 新 调 整 ( 医 院 抗 菌 药 物 分 级 管 理 细 则 > 适 当 控 制 头 同 总 ,
孢 曲松 钠 、 林 霉 素 、 齐 霉 素 的 用 量 。 同时 , 根 据 细 菌感 染 情 况 适 当选 用 头 抱 呋 辛 钠 , 克 阿 应 以进 一 步提 高抗 菌药 物
Ke r s An i it s B cei l e itn e Rai n l r g u e v wo d : t o i ; a tra ssa c ; t a u s b c r o d
合理应用水平。
[ 键 词 ] 抗 菌药 物 ; 菌耐 药 率 ; 关 细 合理 用 药
T 5 h n i c o il g n rao a l ymo ioigteb ceil ei a c HAO i- 。 o uetea t mir ba e  ̄ e s n by b n trn h a tra ss n e a r t Jnl CUI i h n , i — e g TANG Gu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