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武汉长江新区(长江新城)选址公布
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
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中部城市,一直以来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长江新城的崛起,武汉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策:新城选址方案。
这个问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在考虑新城选址方案时,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城市的发展需要和现有资源的利用情况。
武汉长江新城的选址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土地供应和丰富的资源支撑,能够满足未来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城市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还要兼顾环保和生态建设,保护好原有自然环境,确保新城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资源利用方面,武汉市长江新城选址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到长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作为我国重要的内河运输通道,长江不仅承载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是人们生活和旅游的重要景点。
因此,在新城选址时应该尽可能利用好长江资源,打造与江景相辅相成的城市空间,并通过建设合理的交通系统,将长江与城市紧密相连,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
同时,在考虑选址方案时,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一个好的选址方案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丰富的生活配套设施,方便居民的工作、学习和娱乐。
此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差异,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城市社区,促进社会发展和融合。
当然,新城选址方案也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潜力。
作为一座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武汉需要选址一个地处战略要地,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在选址时要考虑到交通便利、土地价格适中、配套设施完善等因素,使得新城成为投资者和创业者的理想选择。
综上所述,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决策。
它不仅涉及到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还关系着居民的福祉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源利用、环保建设、居民需求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在选址时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求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案,为武汉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泰安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山东省泰安宁阳一中学年咼一地理月月考试题(无答案)F 表是世界某大城市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其中为核心区,为内城区,外城区,边缘区,城市常住人口是指在城市地域内实际居住超过个月 (舍个月)以上的人口。
它是城市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甲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年底,甲国总人口达到万人。
下图为年和年甲国前十大城市常住人口的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距市中心距离大于地表硬化程度常住人口密度商业密度道路密度.与边缘区相比,该城市核心区( ).建筑物密度较小 植被覆盖率更高 .第二产业产值高地表径流汇集快.该城市距市中心〜区域内的建筑可能为( ).居民住宅大型医院公共景观以外为郊区•结合表中数据(相对位)完成题。
2040 W »10012R140160工业仓储.推测该国家可能是( ).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目前,该国城市人口的发展状况是( 城市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中小城市人口总数大于大城市人口总数蒙古国)城市人口数量少于农村人口数量 • 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增速低于农村)• 交通运输便利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千米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用某手机软件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办公区集中住宅区集中公交站点集中• 工业区集中•图中所示的手机软件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和和 和F 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 ,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公路 • 铁路 •航空水运•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优化空间结构③引发人口集聚④“摊大饼”式扩张•③④ • ②③ • ①④ • ①②“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
读图,比 较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环节差异。
沪渝蓉高速铁路沿线车站
2019年10月18日至20日,国家铁路总公司、湖北省政府在武汉组织 召开了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可研评审会,听取了两家设计单位汇报,分 13个小组展开了分组讨论,最后进行了总结反馈。
红安西站
截至2016年,成都站总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站房南侧单设站前 广场,站场面积2.17万平方米,共设有6台12线,站房面积2.1万平方米。
2022年10月11日起,成都站将停止办理客运业务,进行扩能改造施工。
六安北站
六安北站,位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为合武高铁在六安市的一 个高铁站。合肥到新桥机场再沿合六叶高速到六安北,新建六安北站。六 安北站将是一个高铁站。将来六安往西北方向的火车,均经停六安北站。 远期六安市政府将沟通规划,建设六安北站至现有六安站连接线。六安北 站也是安徽省规划的合康高铁进陕西和成渝的通道。
成都站
成都站(Chengdu Railway Station),成都市民又称其为火车北站, 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特 等站,是集铁路、地铁、长途汽车、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 通枢纽,是成都铁路枢纽规划中“三主三辅”客站布局的“三主”之一。
1952年7月,成都站建成投入运营,为客货站;1961年4月划出货运 部分析设成都东货站后改为客运站。成都站站房先后历经4次较大规模扩 建或改建,其中1984年10月新建成的站房经2005年9月改造后使用至2022 年。
2021年2月26日至27日,国铁集团在武汉市组织召开项目可研鉴修评 审会,会议原则同意按2台4线总规模增设长江新区站。
2021年8月26日,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新建铁路 沪渝蓉高速铁路合肥至武汉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根据公示,长 江新区站是一个新建车站。
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
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近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长江新城的规划建设成为了重要议题之一。
长江新城的选址方案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当前城市发展背景随着对武汉城市功能布局的不断调整,长江新城的规划已成为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一环。
在选择合适的选址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当前城市发展背景有所了解,以便更准确地把握长江新城的发展方向。
2. 选址方案一:江滩区域长江新城选址方案一是选择江滩区域作为新城的建设区域。
江滩区域位于武汉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同时还具备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这个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长江资源,打造一个以江景为主题的现代化城市。
3. 选址方案二:周边郊区长江新城选址方案二是选择周边郊区作为新城的建设区域。
这些郊区地处城市边缘,发展空间较大,资源相对丰富。
选址在郊区可以避免与现有城市功能发生冲突,并为新城的规划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4. 选址方案三:旧城改造区长江新城选址方案三是选择未来城市发展中的旧城改造区进行规划建设。
通过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旧城与新城的有机衔接。
这个方案将推动城市功能的优化升级,使得长江新城的发展能够更加有内涵。
5. 选址方案四:现有城市延伸区域长江新城选址方案四是选择现有城市的延伸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将新城与现有城市区域进行有效连接。
这个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城市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减少新城的建设难度,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
6. 选址方案综合比较与分析在对以上四个选址方案进行比较与分析后,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和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各个方案的优劣势做出最终决策。
在不同的选址方案中,可以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通过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进行协调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长江新城。
7. 策略与建议针对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的决策,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 充分调研和评估各个选址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交通规划等;- 优化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长江新城;-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推动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化和提升,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增强整体发展实力。
长江新城规划方案-更新版
长江新城规划方案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向外拓展,形成了城市群现象。
其中,规划精细、发展迅速的城市群无疑是更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长江新城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城市群。
长江新城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崛起的接口地带,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本文将介绍长江新城规划方案,旨在为该区域的顺利发展提供提案。
总体规划基本情况长江新城总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是一座综合性的大城市。
规划区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涉及南京、合肥、武汉、长沙、重庆等多个省份,跨越10个重要的经济区间。
规划目标长江新城的规划目标是要打造成为一个以新型城市体系为核心,具有国际化视野、高科技含量、绿色生态、文化多元等特点的现代化城市。
其主要目标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繁荣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物资流通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具有高效服务的智慧城市规划原则为了实现上述规划目标,长江新城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建设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经济适度的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布局城市中心区长江新城的城市中心区总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
该区域将是城市的行政、商业、文化等重要功能区,包括市政府办公区、商业中心区、文化娱乐区、创业孵化区等。
该区域可带动周边的城市发展,成为长江新城的核心。
新型产业区长江新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研发等新型产业,以此带动整个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
新型产业区的规划范围包括整个城市边界以内的区域。
特别是南部、东部和西部这些地区,应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等产业。
生态绿色区长江新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在规划中,应大力发挥生态优势,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绿色区的规划范围包括城市边界以外的区域,以构建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带领全国发展生态文化。
城市交通长江新城的城市交通包括市内公共交通和城际公共交通两种。
武汉长江新城投资促进机制创新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武汉长江新城投资促进机制创新与路径选择 (18G054)㊂作者简介:严圣阳,湖北江陵人,武汉商学院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与投融资;周志刚,湖北武汉人,武汉商学院经济学院讲师,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㊁银行管理㊂武汉长江新城投资促进机制创新严圣阳㊀周志刚(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56)摘㊀要:新城新区是当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长江新城是新城新区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㊂长江新城的建设采取了规划先行㊁基础设施优先㊁创新驱动构建产业体系㊁注重民生和产城融合等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竞争力缺乏等投资促进方面的诸多难点㊂因此,长江新城要高起点完成建设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在投资促进机制上进行创新㊂包括建立有效的引导预审机制㊁市场化运作机制㊁协同推进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㊂关键词:长江新城;投资促进;机制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3.005㊀㊀新城新区当前在各地被赋予新型城镇化㊁经济高质量发展㊁经济转型升级等多重重任㊂要担负起这些历史使命,新城新区就需要打造有创新驱动的产业链,有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镇,方能实现产城融合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因此,人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项目和产业链是新型城镇化的载体㊂新城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要避免产业空心化,就必须做好招商引资㊁招才引智(简称 双招双引 )工作,以及投资促进工作㊂1㊀武汉长江新城发展状况1.1㊀长江新城概况2017年,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规划建设 长江新城 ㊂作为 1个主城+3个副城+3个新城组群 的全域城市体系的一部分,长江新城计划以超前理念打造 武汉的未来之城,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届时武汉三镇将变成 四镇 的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㊂按照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2017-2035年),长江新城总体建设分三步走,即2025年,建成沿江交通廊道,主要由轨道交通㊁高快速路㊁城市主干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构成;2035年,进一步拓展城市合作区㊁国际总部区㊁科学研发区㊁共享创新区㊁文化体验区的建设;2050年,向东㊁向北,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㊂长江新城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占地面积大约30~5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约500平方公里㊂长江新城在建设过程中,围绕 双招双引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投资促进措施,为促进新城的投资营造出较好的环境,为引进和培育产业链打下良好的基础㊂1.2㊀长江新城建设措施1.2.1㊀加强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规划2017年提出建设长江新城时,关于新城的选址㊁总体规划方面就经过了充分的酝酿,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对标一流,高标准㊁高效能推进新城建设工作,也曾强调规划先行,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征集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概念)方案㊁起步区城市设计(概念),并对规划专门组织了专家评审和讨论,评审通过才开始执行‘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等方案,以确保规划符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提升武汉未来发展能级,顺利实现长江新城的功能和目标定位㊂1.2.2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立足新区功能定位和总体发展规划,武汉长江新城在建设过程中突出基础设施先行,优先建设城市基本功能㊂长江新城作为武汉市多要素地质调查示范先行区,完成了起步区范围高精度㊁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形成了地质环境资源㊁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报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㊂在此基础上,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高标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满足新城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㊂1.2.3㊀借助相关境外驻汉机构积极推进 双招双引 工作招商引资㊁招才引智(简称 双招双引 )是当前新城新区建设中的关键环节㊂武汉长江新城在 双招双引 工作中重点放在全产业链和核心技术方面㊂为提升长江新城运转的整体效能,重点支持重大装置㊁重大平台㊁重大项目㊁重大园区和重大人才团队建设,重点支持 国之重器 ,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㊁专精特新作为引进培育方向㊂为此,长江新城管委会与武汉市贸促会共同举办 境外驻汉机构走进长江新城 活动,部分境外驻汉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部分外资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取得一定成果㊂1.2.4㊀以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往往是新城新区建设最后的落脚点,也是新城新区发挥其设计功能,实现新城区高㊃41㊃质量发展的基石㊂在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中,武汉长江新城围绕吸引和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确定数字经济㊁智能制造㊁生命健康㊁绿色发展等产业方向,都是经专业研究院一年多的研究形成的㊂事实上,长江新城也通过大力招引高能级重大产业项目㊁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建设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江北承载区,吸纳和集聚了较多的创新要素资源和一批创新平台,并主动与全省现代产业集群对接,向打造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区迈进㊂1.2.5㊀全力推进民生事业,注重产城融合产城融合,是新城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关键还在于要合理布局文体休闲㊁教育医疗㊁生活便利化等公共服务设施㊂只有民生事业充分满足了人的需求,产城融合才有现实基础㊂长江新城在总体规划中,将民生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启动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服务能力的综合性医院㊁图书馆㊁体育中心㊁商业综合体等公共设施,新建了配套小学,集聚了一批金融㊁酒店等现代服务业,并规划打造出适应未来出行的城市交通样板,构筑出空中轨道和低空无人机㊁地面智轨和无人驾驶道㊁地下道路网等一体化出行模式㊂长江新城生态智慧型再生水厂㊁长江新城国际医学中心㊁长江青年城㊁谌家矶核心片区立体城市等民生服务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展开㊂这些民生事业设施和产业,为人力资源集聚提供必要的条件,为产城融合打下一定基础㊂2㊀武汉长江新城投资促进的难点2.1㊀竞争加剧,招商难度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尤其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普遍采用了丰富的优惠政策,大体可归纳为提供税收优惠㊁强化土地保障㊁加大财政奖励㊁加大金融支持等10个方面,其共同特征是 惠强惠大惠新 (马相东等,2021)㊂新城新区开发建设日趋规范和区域竞争格局已经变化的大背景下,逐渐失去政策性㊁区位性优势(贾广葆,2016)㊂在2023年‘长江新区进一步推动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均给予了1000万元以下的开办奖励和办公用房租金补贴,在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方面,则给予2000万元以下的运营奖励㊂此外,在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放㊁提高类金融机构融资水平以及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方面,均有相应的一次性奖励㊂在企业上市㊁资产证券化㊁吸引股权投资基金㊁风投创投㊁科技保险㊁金融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也有相应的补贴和奖励㊂同样在‘长江新区2022-2025年支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㊁‘武汉长江新区支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中,也采取了各种奖励和补贴措施㊂这些奖励和补贴措施与全国各地新城新区和开发区建设的措施大同小异㊂各地均存在激烈的竞争,有些地区为争夺项目争相给予更优惠待遇,使得招商难度较大㊂2.2㊀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缺位目前各地新城新区㊁经济技术开发区普遍采用政府主导的招商模式,一是由政府商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名称多样化,如投资促进局㊁招商局㊁商务局㊁外资局㊁投资促进中心㊁投资合作局㊁投资服务中心等,这些专职机构职能明确,业务清晰,负责地方招商引资工作㊂二是政府商务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甚至政府机构全员参与招商引资工作㊂三是商务部门主管,各种官方投资促进机构积极参与,利用各自优势,发挥各自作用开展投资促进工作㊂长江新城依然属于政府主导模式,在不同阶段㊁不同层级,三种模式都发挥过重要作用㊂目前,政府设立的核心机构是长江新区集团㊂新区集团主要围绕长江新区建设,开展产业园区运营管理㊁建筑工程㊁市政工程施工,同时开展投资融资㊁资本运作㊁产权管理等业务㊂在投资促进过程中并未出现真正的市场化主体,未出现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化投资促进类商业机构㊂因此,长江新城的投资促进依然是由政府主导,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化市场主体的作用㊂2.3㊀多头参与,协同不足自2017年武汉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来,经过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㊁武汉市政府㊁人大等各层级的助推和支持,地理范围涉及武汉市多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㊂因此,在长江新城(区)建设过程中,参与者众多,既有市政府,也有多个市辖行政区;既有长江新城(区)管委会及平台公司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也有武汉市各个行政职能部门㊂但在投资促进工作的组织推进方面,协同不足,未能形成合力㊂比如有的区政府专门设立了长江新城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办事机构,除了按市政府要求,严格落实规划㊁违建㊁房产㊁户籍㊁市场主体 五管控 外,并未有其他实质性的协同投资促进措施,有的行政区甚至充当了项目竞争者的角色㊂2.4㊀效果评估缺失,激励约束不足在新城新区建设中,各方都有相应的职责㊂其中,省市政府主要负责对武汉长江新区建设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决策㊁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武汉长江新城(区)的建设发展㊂部分涉事行政区支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㊂长江建设投资集团则主要负责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吸引集聚作用,为长江新城(区)建设提供更为灵活㊁更有力度㊁更可持续的投融资保障㊂有关各方在投资促进方面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但投资促进工作效果则没有开展科学准确的评估,对于项目引进落地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足㊂比如2023年是新㊃51㊃区的 项目建设年 ,启动了基础设施补短板㊁新基建扩容㊁产业园区布局,推进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和民生事业发展,却并未出台相关评估细则和方法,项目引进与新城产业规划㊁功能定位兼容程度无法科学评判㊂当然,对于 双招双引 工作的激励约束制度未见公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部门㊁机构甚至个人的招商积极性㊂3㊀武汉长江新城投资促进机制创新建议3.1㊀建立有效的引导预审机制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自2017年11月正式启动,历经国际征集㊁建议书评选㊁概念方案评选㊁专家咨询㊁全国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㊂长江新城总体规划强化了水系统㊁综合交通㊁综合能源㊁地下空间㊁智慧城市㊁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的融合㊂可见,长江新城的总体规划方案是一个经过严密论证的系统性方案㊂投资促进㊁双招双引 工作理应围绕这一总体规划展开㊂所有计划 引进的项目 ,都需要符合创新驱动,体现生态优先㊁绿色发展的理念,投资领域契合总部经济㊁绿色经济㊁智能经济㊁生命经济㊁军民融合等领域㊂本着宁缺勿乱的原则,引导符合需要的项目投资于新城,严格筛选符合发展理念和长江新城功能定位的项目㊁产业链,这需要建立有效的投资引导和预审机制㊂引导机制的建设可以采用税收优惠㊁财政补贴㊁信贷贴息㊁行政审批便利等方式提供,也可以通过科创激励㊁人才引进㊁营商环境㊁投融资优惠㊁综合措施等加强项目引导㊂预审机制就是要通过事先建立项目评估指标㊁评估标准㊁评估方法,对拟引进的项目进行预审,将不符合新城功能定位的发展理念的项目或产业链拒之门外,确保总体规划的执行㊂3.2㊀市场化运作机制新城新区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建设前期,选址㊁规划编制㊁路网管廊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㊁公用事业㊁制度建设㊁营商环境建设,甚至 双招双引 ㊁项目推介与孵化等各环节,均需要政府部门主导参与㊂政府过多参与新城新区建设各个环节,会使得新城新区建设有着浓厚的行政色彩,容易产生效率低下㊁权力寻租等诸多问题㊂在政府机构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只需要做好顶层设计,高水准编制新区规划,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即可㊂项目的引进㊁产业集聚㊁产业链的引进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市场主体来完成,将属于市场的交给市场㊂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让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避免拉郎配㊁资源错配,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和产城融合㊂3.3㊀规划建设招商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新城新区的建设工作长远且复杂,三步走的路线清晰且明确,只有加强统筹和协同联动,形成规划建设招商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长江新区建设才能形成合力㊂协同机制首先需要多环节协同,从新城规划愿景㊁功能定位㊁规划方案,到基础设施㊁城市功能㊁民生环境等的全面建设,再到项目遴选㊁评估㊁招商㊁运营等各环节,都要通盘考虑,协同推进㊂其次,协同机制需要多部门协同,从违建的严格管理㊁城市建设框架综合建设,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项目建设,再到产业链项目的引进,需要政府各部门㊁建设单位㊁各市场主体等充分协同,形成合力㊂规划建设招商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的关键还在于管理协同,要完善管理体制,探索投融资㊁土地集约使用㊁区域协同发展等领域管理新机制,合理布局基础设施㊁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推动新城可持续发展㊂3.4㊀绩效评估与激励约束机制现有的 双招双引 ㊁投资促进措施,基本采取事前激励㊂即在项目引进㊁产业集聚㊁产业链的构建等方面采取了较多的激励措施㊂对企业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对相关个人和单位有一定的奖励㊂如果对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缺乏事后的评估,可能造成有限的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效率不足,严重的甚至造成新城的有关园区功能无法实现,给整体规划蓝图实现带来不利影响㊂特别是投资促进工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土地占用㊁搬迁安置㊁环境保护以及就业相关的问题,这些都与当地群众密切相关,需要民众利用绩效评估途径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㊂因此,完全有必要对引进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并采取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㊂这种项目的绩效评估需要事先确定相应的指标,构建评估的指标和方法体系,确定评估的程序和评估结果的运用㊂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结果符合规划和预期,可以进一步正向激励,结果偏离规划与预期就需要有约束机制,比如收回事前奖励㊁责令整改,甚至限期迁出园区㊂对相关个人和单位的奖励也可视情况收回或部分收回㊂建立专业化㊁规范化㊁程序化的绩效评估与激励约束机制,优化政策和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有效实现投资促进,实现新城的总体规划㊂参考文献[1]马相东,张文魁,刘丁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变迁历程与取向观察:1978-2021年[J].改革,2021(08): 131-144.[2]贾广葆.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问题㊁对策及思考[J].国土资源,2016(06):40-41.[3]王习农.投资促进有效性及其评价机制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2(01):47-54.㊃61㊃。
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
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方案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武汉一直以来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为了进一步推动武汉的发展,特别是长江沿岸地区的发展,武汉市提出了建设长江新城的规划。
本文将针对武汉长江新城的选址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二、选址目标选址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目标:1. 经济发展:选址应有利于促进长江新城的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2. 城市规划:选址应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要,符合现代城市化的要求,包括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
3. 生态环境:选址应注重保护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
4. 社会影响:选址应尽量避免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确保他们的正常生活。
三、选址方案根据以上目标,我们初步确定了以下几个选址方案:1. 洪山岛洪山岛位于长江东岸,东与青山区相连,南部是长江,北部是洪山区。
洪山岛是半岛状的地形,具有良好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
该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可用于城市建设,可以通过建设桥梁与武汉市中心相连。
在此选址方案中,长江新城可以在洪山岛上规划建设,充分利用洪山岛的地理优势。
2. 沌口半岛沌口半岛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半岛,与新洲区相连。
沌口半岛具有较大的土地面积和发展潜力。
通过规划建设交通枢纽和公共设施,可以将沌口半岛打造成武汉长江新城的核心区域。
此外,沌口半岛离武汉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经济和吸引投资。
3. 汉口区汉口位于长江北岸,是武汉市的中心城区。
汉口区已经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选址方案中可以在汉口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通过改善现有的城市规划,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选址评估针对以上选址方案,我们进行了评估,并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对三个方案进行了综合考虑。
1. 经济发展洪山岛和沌口半岛都具有较大的土地面积和发展潜力,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武汉主城区拆迁划
武汉主城区拆迁划————————————————————————————————作者:————————————————————————————————日期:日前,武汉公布了《2014武汉政府工作报告》,从今年各片区责任事项细化方案中可看出,武汉旧城改造已进入高峰期。
无论是古田、汉正街、归元等老城区的转型升级,还是白沙洲、杨春湖等新兴城区的建设,亦或是长江大道、东湖隧道等各大重点城建项目周边的成片开发,旧城改造不仅意味着城市景观风貌的改善,更是整个城市各片区规划的再更新,另外中心城区的土地置换最重要是为高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不过,对于武汉普通市民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住的地方未来规划是什么样?老房子会拆吗?以下是搜房网根据各片区重点规划整理出的周边土地征收情况,以供参考。
【旧城改造重点区域】推进汉正街区域成片开发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是我市目前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
拆迁范围主要涉及了三大片区的土地征收工作——硚口区汉正街东片、银丰土地片、长江食品厂片;汉阳区龟北路片区、江汉区汉正天街、沿江一号紫竹巷片区等六大片区,预计将在今年年内完成。
今年2月,在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推进工作会上,市长唐良智强调,今年将是汉正街改造的“拐点年”。
唐良智要求,今年要尽快完善汉正街的整体规划,5月份之前完成核心区域实施性规划。
市城乡建设投资集团要在融资和开发模式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资本市场的道路,注重融资规模的同时保障资金良性循环;及时推进汉口北市场配套工程、长途客运及公交枢纽站年内投入使用,推进汉口北建成现代化商业中心;高度重视拆迁还建问题,支持在汉口北市场附近建设还建房用于汉正街拆迁户安置。
推进汉正街区域成片开发。
完成沿江一号二期房屋征收工作,积极筹措房源,启动紫竹巷片房屋征收工作,做好汉正街区域策划招商等工作。
硚口、江汉、汉阳推进汉正街东片拆迁工作。
推进银丰片土地挂牌完成龟北片旧城改造房屋征收面积8万平方米围绕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板块,策划招商项目地块,开展项目地块前期房屋征收前期工作。
高大上!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方案出炉,2025年基本建成!
高大上!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方案出炉,2025年基本建成!近日,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方案通过全国专家组评审,总体规划方案形成了长江新城建设“2025年沿江、2035年环湖北拓、2050年点睛”的发展时序。
即2025年,建成由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构成的沿江交通廊道;2035年,进一步拓展城市合作区、国际总部区、科学研发区、共享创新区、文化体验区的建设;2050年,向东、向北,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长江新城总规进一步明确构建“1+5+1”的发展目标体系,“1”是打造成为武汉的未来之城;“5”是打造成为创新名城、生态绿城、现代智城、国际友城、创富民城;“1”是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城。
重点培育智能创新、金融科技、国际交流的三大核心功能。
总规从组团式空间布局、水环境保护及生态安全格局、蓝绿生态网络、综合交通体系、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绘制了一幅“三步走”的“愿景图”:评审会上,来自全国的12位专家听取汇报后,认为方案内容全面、技术路线清晰、成果规范,充分体现了城市新旧动能转换、以人为本及绿色发展要求,现场一致通过。
下一步,长江新城管委会、市国土规划局将认真研究吸纳评审专家组意见,对总体规划方案进一步优化完善,推进规划的法定化工作,为总体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制保障。
作为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长江新城会建成什么样?总体规划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之城的全景图。
一小时快速交通圈可通达全市1号线:已运营泾河--汉口北,轨道普线21号线:已运营后湖大道--金台,轨道快线14号线:规划中吴家山--三里桥,轨道普线23号线:规划中新汉阳火车站--武湖,轨道普线18号线:规划中三店西站--武湖,轨道普线20号线:规划中天河机场--谌家矶--武汉站,轨道快线27号线:规划中天河机场--阳逻,轨道普线25号线:规划中鲁台--武汉站,轨道快线10号线:规划中阳逻--武汉站,轨道快线22号线:规划中甘棠--双柳,轨道普线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在区域结构上,长江新城将加快构建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AECOM
22
武汉长江新城 起步区城市设计
6ACCESSIBILITY /紧密连接的交通与用地
强化公共交通系统打造立体城市 更便捷的公共交通转换节点 通过立体网络链接城市公共空间与混合功能 建立以人为本的可亲城市环境塑造
23
武汉长江新城 起步区城市设计
7SMART /整合的智慧设施与服务系统
建立独特的智慧设施与服务系统,以服务多样化的产业 创造环境,鼓励跨行业的思考和合作以及技术的混合与革新 注重成长架构的建构,稳定城市开发节奏, 奠定未来促进智能化城市的基础
17
武汉长江新城 起步区城市设计
1GATEWAY /武汉新城门户,未来城市典范
具有独特的定位和标志性 提升各区域的城市特色与可识别性 创造标志性的城市滨水天际线 创造标志性的活力城市门户
NATURE 自然门户
LEISURE AMENITIES 怡人的休闲门户
ACTIVE COMMUNITY 活跃的社区门户
从项目主导型的规划理念出发, 全面思考规划及开发。结合开发方 式分析,进一步的细化开发主体, 交叉比对规划的内容及实施条件, 以增强项目实施弹性及整体效应。
从生态永续建设的角度出发,针对 环境的承载力,水系或敏感地区资 源的维护及治理,确保环境/经济/ 社会发展的平衡。
从“城市的魅力”角度出发, 建 立动态多角度的评价体系, 并于 规划实践的过程中,能针对市场, 城市功能,产业整合等各个需求, 有效而及时的进行评估与调整。
整合与共享的 科技研发系统
整合与共享的 教育培训系统
整合与共享的 休闲与基础设施
24
武汉长江新城 起步区城市设计
8SUSTAINABLE FUTURE /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
长江新城 选址方案
长江新城选址方案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各大城市纷纷启动新的城市扩建计划,长江新城选址方案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长江新城选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发展前景、交通条件和资源利用角度分析长江新城选址方案,探讨最佳选址的可能性。
首先,长江新城的选址方案应综合考虑未来的城市发展前景。
一个理想的新城应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就业和商业机会。
因此,选址应该考虑到未来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
如今,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各种新兴科技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因此,一个有潜力的长江新城选址方案应该考虑到这一趋势,尽量与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等相关产业相结合。
例如,选址在现有科技园区或高科技行业集聚地附近,可以吸引大量创新型企业入驻,为新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交通条件是选择长江新城选址的关键要素之一。
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度。
因此,新城选址应尽量靠近交通枢纽,以便快捷地与周边城市进行连接。
这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河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其河运资源可为新城发展提供独特优势。
因此,在距离长江边缘适度的范围内选址,既可以有效利用水运资源,又可以便利地与长江上的其他城市进行联系,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
最后,选址方案还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中国正致力于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新城的选址应该是可持续的,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资源,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压力。
因此,选址方案应尽量选择未开发的地区,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新城过程中,可以借鉴世界各地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行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建设绿色环保的社区和公共设施。
综上所述,长江新城选址方案应从发展前景、交通条件和资源利用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选址应与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等相关产业相结合,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方案
在中国重新建立大陆中心的时代,武汉凭借交通、物流、信息流方面的绝对优势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享有无与伦比的战略地位。
长江新城是未来武汉的承载区、长江文明的传承者,有条件、有责任承担时代使命,总结中国营城经验,成为中国模式的践行者。
长江新城起步区(以下简称长江新城)作为武汉城区与新城的衔接地区,新城建设的先发区,将成为新城开发的立杆之作。
北京武汉上海广州武汉长江新城使命——中国模式的践行者The mission for Changjiang new town: the practitioner of the Chinese model我们将以发展观、城市观、生长观的集成思维,演绎一座未来城市的生长,努力探索展现未来城市文明的中国模式。
View of Development发展观适应未来发展的城市功能与角色凝聚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长力量生长观View of Growth践行更和谐的城市、自然、人、文化关系城市观View of City城绿交映,大气舒展Coexistence of city and nature, grand and elegant deployment建立在规模化森林、田园、水岸之上,水平舒展的城市掩映在田园、森林之中打造一座适应未来发展的功能与角色的创新城市践行更为和谐的城市、自然、人、文化关系的人居城市凝聚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长力量的永续城市33958636303343722281322231451028173927292625203121243235741112538187121114778151616181519长江主题乐园河洲公园府河公园城市阳台观洲塔望江塔码头文创园花卉植物园克拉码头水上花园能源艺术公园房车营地休闲运动中心水上运动中心创意聚落都市农园净溪谷能源艺术展馆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综合枢纽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休闲活力绿带会展中心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科创聚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公共创新平台科技研发中心智慧共享走廊商务办公文创科技中心商业综合体旅游服务中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5363701长江新城纲领Platform of Changjiang New Town基于对中国模式的认识和基地现状特征,从生态、空间、功能、交通四个方面构建了长江新城基本模型。
武汉市民政局关于公布长江新区部分道路标准地名的通告
武汉市民政局关于公布长江新区部分道路标准地名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民政局•【公布日期】2021.05.06•【字号】•【施行日期】2021.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武汉市民政局关于公布长江新区部分道路标准地名的通告根据《武汉市地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道路命名并公示后告知我局,现将长江新城起步区部分道路标准地名公布如下:一、标准地名、地理位置及其名由等1.天兴大街Tiānxīng Dàjiē地处黄陂区辖区,北起四环线,南至左岸大道,全长约4701米,宽约50米。
该路远期规划穿过天兴洲,为体现道路区位,另以天兴命名,寓意此路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表达长江新区这座新兴之城必将日益兴旺的美好祝福,故名。
2.胜美大街Shèngměi Dàjiē地处黄陂区武湖街道办事处范围,北自天阳大道起,南至左岸大道,全长约3643米,宽约40米。
此路附近有胜家海、项家汊湖等水系,具有指向性,胜美也寓意长江新区这一“生态绿城”的未来美景,故名。
3.胜海大街Shènghǎi Dàjiē地处黄陂区武湖街道办事处范围,北自四环线起,南至汉施大道止,全长约5508米,宽约40米。
因此地有胜家海水系,为增强指位性,故名。
4.富强大街Fùqiáng Dàjiē地处黄陂区武湖街道办事处范围,北自四环线起,南至雅江路与和谐大道对接。
全长约5594米,宽40-60米。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富强”命名,表达对长江新区未来富足强盛的美好祝愿,故名。
5.滠水大街ShèshuǐDàjiē地处黄陂区武湖街道办事处范围,北自四环线起,南至左岸大道北侧的顺江路止,全长约9134米,宽40-50米。
因该路穿过长江新区沿滠水而建,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城市景观主干道,为体现其指位性,故名。
单位批复范文
单位批复范文近日,网传一份“中央编办关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文件,现转发,看看市场总局还保留了哪些事业单位?关注 ___ 食品药品安全网以后在对话框输入您关注内容的关键词即可:现在有:广东、吉林、辽宁、浙江四个省的市场监督局三定方案初稿或者征求意见(输入关键词:广东或者吉林或者辽宁、浙江即可获得)同时有以下关键词执法文书、 ___、科普、转基因、猪瘟、机构改革、飞行检查。
如果后台回复不满意我们将用人工方式为大家服务,谢谢长江新区在xx年初起草规划,9月30日宣布长江新城成立。
说明地方政府对新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规划,相信很快就会定好方案上报国家审批。
不久的将来,武汉长江新区将会获得国家级新区的批复,成为居雄安新区之后的又一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
长江新区是姗姗而来,希望可以后来者居上。
湛家矶地处长江以北,与武汉青山区隔江相望,距离武汉市中心仅15公里。
同武汉三镇的武昌、汉口、汉阳形成互为犄角之势,未来将会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武汉新城。
长江新区的产业定位非常重要。
即不可能像浦东新区那样从金融高度落手;也不能如滨海新区靠央企撑起;不能像南沙新区有着港口的巨大优势;更不可能像雄安新区含着金钥匙诞生。
长江新区只有在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等类似新区中寻找主要产业和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长江新区的定位可以在现代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着手,再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产业以及特殊性金融产业的中高端产业的发展格局。
纵观世界产业发展格局,尤其是科技产业发展格局。
从日本科技城筑波、美国的128科技公路,以及深圳华为的产业搬到东莞松山湖。
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科技产业完全不同于金融产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需要集中在城市的最核心区。
科技产业对于相对低成本的城市周边区域是最佳之地,不仅可以从现在的城市扩张中的交通发展解决人才流动问题,又可以通过低成本的资源来获得产业的快速发展。
长江新区的地理格局可以提供这种互补优势。
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趋势
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趋势长江新城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城市副中心和综合性新兴区域。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长江新城正迅速崛起为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长江新城产业发展的趋势,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产业转型升级是长江新城发展的重要趋势长江新城作为一个新兴区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和投资。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长江新城的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首先,长江新城在传统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逐渐弱化。
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长江新城的传统制造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增加创新力,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其次,新兴产业的崛起成为长江新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长江新城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潜力。
近年来,长江新城已经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的入驻,成为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最后,城市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成为长江新城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长江新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结合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地域特色,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长江新城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重点领域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长江新城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定位和重点领域。
首先,长江新城将打造国家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长江新城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竞争力。
其次,长江新城将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商贸、物流和文化创意等领域。
长江新城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入驻。
同时,长江新城还将发展商贸和物流业,利用其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性,打造内陆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
另外,长江新城还将加大对民生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磅! 武汉长江新区(长江新城)选址公布
据长江日报消息,长江新区(长江新城)选址已于今日9:00公布,起步区:谌家矶(江岸区)---武湖(黄陂区),
东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长江北岸,西至滠水河,府河,西南至张公堤路,北至江北铁路,约30到50平方公里。
长江新城建设打算分三期推进:近期起步区30平方公里左右,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左右,远期控制区500平方公里左右,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
总的目标
定位和要求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打造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大江大湖魅力凸显的生态绿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先应用的现代智城、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一流的国际友城、百姓富裕安居乐业的创富之城,真正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城。
谌家矶: 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东北部,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武汉市政府为了加快武汉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
而开发建设谌家矶现代制造产业园,并且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条件灵活,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集聚,有一个有一定影响的都市型消费品现代工业园,吸引了国内的很多企业来投资兴业。
在教育方面有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等高等院校谌家矶街道办事处驻谌家矶大道73号,辖3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谌家矶、平安铺、朱家河、新建、先锋、
长江明珠、新建。
人口15000人,面积8.33平方千米。
武湖街道:位于黄陂区南部,武湖街道办事处驻五通口,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
武湖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百强乡镇第7名,全市“三农”综合考评排名第1位;先后荣膺“全国文明街”、“2011幸福武汉叫响江城十大名街”等美誉。
在全街74.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2万武湖儿女正浓墨重彩地建设着“滨江生态城,建荆楚第一街”。
武湖街道。
面积81.12k㎡。
人口39032人(2011年末),辖6个社区。
辖2个社区、22个行政村。
办事处驻五通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