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真菌》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真菌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真菌》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真菌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培养学生对真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3. 帮助学生掌握真菌的发展环境和繁殖方式;4. 激发学生对真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真菌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3. 真菌的发展环境和繁殖方式;4. 实验:观察不同真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真菌,引发学生对真菌的好奇心;2. 进修:讲解真菌的基本观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真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 实践: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不同真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情况,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4. 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判:1. 考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考试,考查学生对真菌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来校进行真菌知识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真菌;2. 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外进行真菌采集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真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图书:《真菌世界》、《真菌的奇异世界》等;2. 视频:《生活中的真菌》、《真菌的发展过程》等;3. 实验器械:培养皿、试管、显微镜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真菌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真菌的世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不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真菌教学反思范文
真菌教学反思范⽂真菌教学反思范⽂ 在现在的社会⽣活中,教学是重要的⼯作之⼀,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真菌教学反思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真菌教学反思1 《真菌》⼀课教学始终围绕教学⽬标展开,注重对学⽣能⼒的培养。
教学中,体现了以“以学⽣为本”的思想,给学⽣⾃主探索的机会,有效的激发了学⽣的主动创新意识,倡导了⾃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培养了学⽣乐于探索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对于微观世界学⽣是具有浓厚的求知欲的。
所以,在真菌的学习中,设置了视频资料《⾛进嫩江农场养殖园》充分利⽤学⽣的兴趣,积极调动学⽣的感觉器官,激发学⽣学习的内驱⼒。
把真菌知识的贯穿于对⽣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活的脱节,达到学以致⽤的⽬的,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的学习热情。
始终以问题的形式将课堂还给学⽣,让学⽣带着问题进⾏有⽬的、有计划进⾏学习活动,让学⽣做课堂的主⼈。
为了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通过观察、思考、阅读、抢答等教学⽅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旨在养成⾃主的学习习惯。
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接受,既调动了学⽣的兴趣,⼜培养了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充分体现了学⽣的主体作⽤和教师的主导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思考,然后进⾏归纳总结, 不⾜之处是学⽣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影响实际教学的效果。
对于微观世界学⽣是缺乏深⼊了解的,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亲历观察活动,制作临时装⽚利⽤显微镜观察真菌的结构,注重对学⽣能⼒的培养,强调学⽣的探究过程和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真正体现了以⼈为本。
我觉得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的学习兴趣。
多⼀把评价的尺⼦就会多⼀批好学⽣,在课堂上适时对学⽣作出评价,运⽤师⽣评价、⽣⽣评价的⽅法,促进学⽣⾼效主动地学习。
《真菌》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真菌》一节教学反思开发区濠头中学杨冬青“当学习者介入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
”----------M. 戴维•梅里尔本节位置是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中的第三节《真菌》。
学生学过了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和第二节《细菌》,对真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真菌不像细菌那样肉眼观察不到,在生活中学生经常可以接触到真菌,只是相关内容没有系统性地联系。
本节课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拿到课堂,让学生将日常所见和课本的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对课本内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
我于10月在初二(4)班执教《真菌》,反思这节课,谈谈这节课的做法和感受,说得不对之处,还望大家赐教。
1 生动活泼的导入激发兴趣生动活泼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生物课的要害。
只有成功地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入到课堂,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课例片段一:(引入)使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多种真菌的展示,让他们说出真菌的名称,可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真菌,同时又引发对其具体结构了解的渴望。
2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他们的生活常识设疑同时配以图片、动画,让他们在生物课上学到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生活主人翁意识。
课例片段二:对酵母菌的介绍。
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虽然在七年级也略为了解了一下,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容易把酵母菌当做细菌。
因此在介绍酵母菌时,出示细菌和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比其结构异同,使学生更好的区分酵母菌与细菌,同时指导学生观察细胞核膜的结构,很自然地得出真菌有成型细胞核的结论。
《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
《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使学生掌握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真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真菌的形态结构:菌丝、子实体、孢子等。
2. 真菌的生活习性:腐生、寄生、共生等。
3. 真菌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等。
4. 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参与生态循环等。
5.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品、药物、病原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真菌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展示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真菌的基本特征1.1 真菌的形态结构1.2 真菌的生活习性2. 第二课时:真菌的繁殖方式2.1 无性繁殖2.2 有性繁殖3. 第三课时: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1 分解有机物3.2 参与生态循环4. 第四课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1 食品4.2 药物4.3 病原体5.1 学生课堂表现及学习效果评估5.2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调整5.3 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教学反思:在《真菌》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掌握较为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种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真菌的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如增加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真菌的理解。
真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真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真菌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真菌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真菌教学反思1本节是继细菌之后的一节内容,本节联系生活也较紧密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认识真菌的结构,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说出真菌的结构,自己推测去真菌的营养方式。
因为前面学过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对比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掌握真菌的结构并推测营养方式。
比如老师可以出示细菌的模式图在屏幕上,让学生找和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结构和最大的不同,学生容易注意到细胞核的有无上来,我试验过不对比教学的班级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细胞核,只是机械的记忆了细胞的基本结构,脑海中无法留下痕迹。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孢子的的具体形态,一定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准备好发霉的橘子皮和馒头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青霉和曲霉的颜色和孢子排列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对青霉和曲霉的颜色的区别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曲霉,发霉的馒头片颜色多种多样,有黑色、黄色、红色、绿色等。
本节的孢子和上节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师能放在一起进一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真菌教学反思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节课,我的整体思路是:首先让学生能够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我认为准备实物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所以我就准备了发霉的西红柿、洋葱、馒头等发霉的食物,西红柿和洋葱的好处是虽然发霉,但很硬实,不至于让学生反感,菌丝体也很清楚。
馒头的好处是它的菌落丰富,各种颜色的菌落都很明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区分细菌和真菌。
第二,培养基的制作,这个环节很简单,但对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环节也是以往教学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原因是琼脂一般实验室没有,而且制作培养基感觉也很麻烦,但通过亲身实验配置,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生活中的真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生活中的真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了解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 掌握真菌感染疾病的预防方法;4. 培养对真菌的珍爱认识,增进生态平衡。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真菌?2. 真菌的分类和特征;3. 生活中的真菌;4. 真菌感染疾病的预防方法;5. 真菌的珍爱与生态平衡。
三、导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真菌,有哪些表现形式?真菌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进修(20分钟)a. 什么是真菌?- 真菌是一类生物,与植物、动物不同,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体。
它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通常以吸收有机物为生。
b. 真菌的分类和特征- 真菌可分为子囊菌、担子菌、子实菌和接合菌等,具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
c. 生活中的真菌- 真菌在生活中起到分解有机物、制造食品等作用,也可以造成真菌感染疾病。
d. 真菌感染疾病的预防方法- 避免潮湿环境、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等方法可以预防真菌感染疾病。
e. 真菌的珍爱与生态平衡-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珍爱并维护生态平衡。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请同砚们讨论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 练习与检测(15分钟)请同砚们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真菌?它们有哪些特征?b. 真菌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c. 如何预防真菌感染疾病?d. 为什么我们需要珍爱真菌并维护生态平衡?5. 教室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认识到真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预防真菌感染疾病的方法。
希望同砚们能够关注真菌,珍爱环境,增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四、课后作业:1. 思考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写一篇短文进行表达;2. 调查身边可能存在的真菌感染疾病,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3. 收集有关真菌珍爱与生态平衡的资料,分享给同砚们。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本节课的《生活中的真菌》是冀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6课。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本节课由活动一“可食用的真菌”、活动二“食物发霉”和拓展活动“食品保鲜”三部分内容组成。
二、说教法《生活中的真菌》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
所以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
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和素养,并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预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顺利达成。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西邹中心校王鹏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真菌教学反思
真菌教学反思真菌教学反思篇一:《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 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2.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3.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4. 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二、教材分析1. 教学重点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观察能力的训练2. 教学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过程1. 创设问题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都是真菌; 我们经常看到物体发霉现象, 这也是由真菌中的霉菌引起的。
那么, 你最想了解有关真菌的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 进入新课。
2. 组织探究, 指导观察与思考观察青霉、曲霉、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以下问题①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②青霉和曲霉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③与细菌相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④青霉为何生长在桔子上? 桔子为青霉的生长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推测青霉的营养方式?⑤进一步理解霉菌的营养方式。
长有霉菌的苹果和没长有霉菌的苹果,在硬度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探究青霉和曲霉的繁殖方式①青霉和曲霉的颜色不同,主要是什么部位的颜色不同?明确孢子的位置和作用。
②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4. 小结霉菌的特征。
5. 蘑菇①你们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②蘑菇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③介绍蘑菇的繁殖方式。
6. 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以课本64页练习题的第4 题进行本章的小结。
五、教学反思:1 、学生资源是一个有待开发且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对这一点非常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利用学生的自身感受、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拉近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
小学科学课例:生活中的真菌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优秀课例:生活中的真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真菌是和动物、植物、细菌、病毒相并列的又一类生物。
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学情分析1.通过前边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微生物这局部内容比拟陌生。
2.学生认知开展分析:学生对真菌的认识缺乏,需要教师点拨。
3.学生认知障碍点:认为蘑菇是植物的学生比拟多。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法和生殖方法的特点。
2、通过学习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3、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法和生殖方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答复下列问题通过比拟熟悉又易错点导入,激起求知欲望。
探究新知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商量: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珍贵的生物资源?1.学生观察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3.学生分组依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 4.商量通过图片认识食用真菌。
并体会真菌是珍贵的生物资源。
合作探究 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
2.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简单发霉?3. 商量:怎样预防或减少发霉?为什么?1. 分组商量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2. 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
3.商量交流通过对食物衣物等发霉的研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延伸拓展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提高应用能力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生活中的真菌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评价工程5分10分15分20分设计新颖程度设计有用程度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程度联系环境爱护的程度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认为本课比拟好的地方是以大量食用真菌的图片引入,用新奇水果和长霉的水果形成鲜亮比照,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2.3.3真菌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真菌》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真菌》是人教版2024年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真菌的分类、结构、生理特点以及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真菌这一生物类群,认识到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理解人类如何利用和控制真菌。
二、知识点梳理:1. 真菌的定义和分类。
2. 真菌的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
3. 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态作用。
4.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包括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3.说明真菌的生殖方式。
【过程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霉菌和蘑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尊重。
2.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真菌生态的影响。
3.激发学生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真菌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2.真菌的生态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真菌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的理解。
2.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复杂作用。
五、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对细菌和病毒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特别是对那些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微生物感兴趣,同时真菌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真菌的生态作用和人类关系的多面性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
六、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霉菌和蘑菇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生物教案:《真菌》(优秀6篇)
生物教案:《真菌》(优秀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生物教案:《真菌》,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真菌的写作思路。
生物教案:《真菌》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通过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认识真菌的主要特征。
3、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模拟实验,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作为分解者的真菌,理解真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真菌的繁殖方式。
3、如何制作孢子印。
教学方法观察法、模拟实验法、实验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提前组织部分学生亲手培养蘑菇和霉菌。
(2)课件(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剪刀、烧杯、放大镜。
2、学生准备:(1)部分同学培养蘑菇和霉菌。
(2)各种颜色的纸片。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
在和谐、优美的自然中,有各种类型的生物分别做着自己的贡献,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大自然的平衡。
它们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类是什么呢?学生:还有一类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教师: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细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真菌。
2、提出问题展示课题:第三节真菌教师:对于真菌,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有部分同学亲手培养了一些真菌,还收集了一些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资源共享!3、创设情境,展开新课展示自己培养的蘑菇和霉菌。
《真菌》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在生物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改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课后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经验:1、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
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例如:通过学生自制微课“菌褶里面有什么?”的探究实验,讨论总结出以下结论:(1)蘑菇通过孢子生殖,且蘑菇中的孢子数量多;(2)蘑菇也有直立菌丝,且直立菌丝数量多,所以蘑菇个体比霉菌大。
2、注重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1)借助在进行孢子植物的教学时,对孢子的功能、大小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了真菌的孢子生殖;(2)根据细菌教学中学生对原核生物的认识,很简洁地引入真核生物的定义。
(3)当学生在没预习的情况下把“营养菌丝”当作“根”时,恰当地抛出“根属于哪个结构层次?”这一问题,让学生借助讨论和预习,得出“菌丝由细胞构成”的结论。
3、使用先进的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达到了优化教学的效果。
本节教学内容——真菌,从宏观到微观的细胞结构,人的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但是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教学,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弥补无法完成实验教学的不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的认识时,恰当地加入了“发酵瓶中的酵母菌”的微课视频和酵母菌模式图,使学生其结构有了直观认识。
4、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主要采用了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
5、注重新知的推理及形成过程。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展现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出现错误→小组讨论,自纠错误→师生讨论,总结形成新知。
6、合理地利用教材素材,使教学层次分明,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将“小制作”巧妙地设计为“探究实验”,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孢子印,同时能够通过“孢子印”总结出蘑菇的生殖方式、蘑菇的直立菌丝分布特点以及蘑菇的个体为什么大?等一系列新知识。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实录及点评
1 .能 通 过 多 种 途 径 收 集 有 关
菇 、 芝 、 耳 、 耳 等 ; 一 类是 灵 银 木 另 不 能食用 的 、 毒 的 , 毒 蝇伞 、 有 如 鹤
外 , 有 一 员 , 天 我 们 来 认 识 它 还 今
— —
生 : 还 知 道 酵 母 菌 和霉 菌 , 我
这些 个体很 小 的也属 于真菌 。 师 : 过 同 学 们 的 交 流 , 们 通 我 不 但 知 道 了 真 菌 的 种 类 很 多 , 发 还
观 察 与 收 集 资 料 、 析 资 料 的 能 分
务。
云芝 , 些 真 菌 都是 可 药 用 的 , 这 像
冬 虫 夏 草 、 芝 都 属 于 我 国 名 贵 灵
的中药 。
是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和 它 们 并 列 的 另
一Hale Waihona Puke 类 生 物 — — 真 菌 , 过 引 导 学 生 通
探究真 菌 与人类 生 活的 密切关 系 , 从 而 了解 和 认 识 真 菌 。
@
——— ——— ———— ——— ——. ——— ——— ——-- -—— --
。 人 ; j 冀j 版
0。 _ — - -—— —-- —
u-- ——— ———— —一
一
《 活 中 的 真 菌 》 学 实 录 及 点 评 生 教
执教 : 宋新 瑞 评 析 : 进 起 李
( 生 个人 阅读 并 整 理 资 料 , 学
分 组 交 流 . 后 进 行 全 班 交流 。 之 )
用 的 食 品 保 鲜 技 术 , 养 学 生 的创 培
造性 思维 。
《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
《真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4、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 (1)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3)观察能力的训练2、教学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都是真菌;我们经常看到物体发霉现象,这也是由真菌中的霉菌引起的。
那么,你最想了解有关真菌的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进入新课。
2、组织探究,指导观察与思考观察青霉、曲霉、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以下问题① 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② 青霉和曲霉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③ 与细菌相比较,真菌在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④ 青霉为何生长在桔子上? 桔子为青霉的生长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推测青霉的营养方式?⑤ 进一步理解霉菌的营养方式。
长有霉菌的苹果和没长有霉菌的苹果,在硬度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探究青霉和曲霉的繁殖方式①青霉和曲霉的颜色不同,主要是什么部位的颜色不同?明确孢子的位置和作用。
②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4、小结霉菌的特征。
5、蘑菇①你们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 ②蘑菇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③介绍蘑菇的繁殖方式。
6、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以课本64页练习题的第4题进行本章的小结。
五、教学反思:1、学生资源是一个有待开发且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对这一点非常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利用学生的自身感受、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拉近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
2、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学初录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学初录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初录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培养学生对真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真菌标本和图片;•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 cover glass、镜盖、溶液;•学生实验记录本。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真菌,如蘑菇、霉菌等,激发学生对真菌的认识和兴趣。
3.2 知识讲解使用PPT展示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重点包括真菌的组成结构、营养方式和不同分类的特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配合,让学生对真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3 实验展示安排一次简单的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真菌的形态和结构。
在实验中,老师可以示范制作载玻片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同时解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4 深入讲解针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更深入的讲解。
主要包括真菌的分解作用、共生作用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更加贴近真实生活,体会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5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3.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向学生提问,检验他们对真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促进课堂交流和教学反思。
二、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导入环节设计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深入理解。
2. 教学不足•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些互动的环节,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练习题设计不够充分,不能全面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教学改进措施•增加互动环节,如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提高学生参与度;•设计更多类型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料和实地考察等,增强学生对真菌的深入理解。
真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真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真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真菌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真菌教学反思1本节是继细菌之后的一节内容,本节联系生活也较紧密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认识真菌的结构,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说出真菌的结构,自己推测去真菌的营养方式。
因为前面学过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对比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掌握真菌的结构并推测营养方式。
比如老师可以出示细菌的模式图在屏幕上,让学生找和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结构和最大的不同,学生容易注意到细胞核的有无上来,我试验过不对比教学的班级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细胞核,只是机械的记忆了细胞的基本结构,脑海中无法留下痕迹。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孢子的的具体形态,一定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准备好发霉的橘子皮和馒头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青霉和曲霉的颜色和孢子排列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对青霉和曲霉的颜色的区别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曲霉,发霉的馒头片颜色多种多样,有黑色、黄色、红色、绿色等。
本节的孢子和上节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师能放在一起进一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真菌教学反思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节课,我的整体思路是:首先让学生能够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我认为准备实物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所以我就准备了发霉的西红柿、洋葱、馒头等发霉的食物,西红柿和洋葱的好处是虽然发霉,但很硬实,不至于让学生反感,菌丝体也很清楚。
馒头的好处是它的菌落丰富,各种颜色的菌落都很明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区分细菌和真菌。
第二,培养基的制作,这个环节很简单,但对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环节也是以往教学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原因是琼脂一般实验室没有,而且制作培养基感觉也很麻烦,但通过亲身实验配置,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真菌》教学反思
希望能帮助到您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真菌》教学反思
1、学生资源是一个有待开发且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对这一点非常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利用学生的自身感受、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拉近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
2、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们常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学生常常是熟视无睹,很难从一些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这节课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常见的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再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并通过实验结论得出指导生活实践的好方法。
3、因本节课的“探究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因素"实验用时较长,但课堂上时间紧迫,学生来不及仔细考虑、交流,效果较差,应改为课下探究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生活中的真菌》是冀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6课。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本节课由活动一“可食用的真菌”、活动二“食物发霉”和拓展活动“食品保鲜”三部分内容组成。
二、说教法
《生活中的真菌》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
所以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
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和素养,并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预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顺利达成。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
西邹中心校王鹏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二、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三、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调查吃过冬菇的情况。
b、问:冬菇属于哪一类的植物?
c、调查有哪些食用真菌、商店或超市中的真菌制品。
2、学习新课:
A、可以食用的真菌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活动过程:
(1)、把自己带的食用真菌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明确真菌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3)、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收集到的食用真菌的图片或实物,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4)、交流——对有关食用真菌的营养及作用的资料交流、分析、记录活动。
此时,可让学生阅读不同真菌制品的商品标签,或从健康、医学杂志中甚至是一些食谱中获得相关内容,培养学生从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参考教师用书中背景资料和拓展知识部分的内容。
(5)、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B、食物发霉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2)、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3)、能够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结果。
(5)、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对其说明理由。
活动过程:
(1)、食物和农物发霉的现象虽然很常见,但要马上拿来观察有时又不太可能。
因此,上本课前十天左右教师就要设法收集发霉的物品,甚至创造条件有意让一些食物或衣物发霉,这既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观察材料,又可以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提供依据。
(2)、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再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真实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适时提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这一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发霉的条件进行有根据的大胆假设。
(4)、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教材中的实验设计。
如研究环境的干燥与阴湿的影响时,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5)、鼓励学生在课下切实完成自己的实验,并找时问让大家交流研究成果,展示观察记录(可以绘画或拍照),分析原因,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C、食品保鲜
活动目标
(1)、能调查一种食品保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2)、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牛活质量的提高。
3、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没计的方法。
5、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设计。
活动过程:
1、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保鲜过程中用到哪些技术和设备,比较不同阶段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教材中以鱼的保鲜为例,也可以选择其他食品的保鲜。
2、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及上一课的经验,设计一种未来的保鲜技术。
为使学生的设计真正实用,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知道保鲜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D、小结:
E、作业:对家里吃剩的菜进行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