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邓稼先4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全解
《邓稼先》全解
《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文学。
该文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主要事迹和卓越贡献,通过对比、引用等手法,突出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
首先,文章介绍了邓稼先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经历,突出了他从小就具有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
其次,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邓稼先在科研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与奥本海默等科学家进行了比较,展现了邓稼先的独特魅力。
再次,文章引用了大量具体事例和数据,展现了邓稼先在科研方面的卓越贡献和突出成就。
最后,文章总结了邓稼先的一生,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建议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重点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主要事迹和
卓越贡献。
2.体会文章中的对比手法和引用事例的作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
爱国情怀。
3.品味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对邓稼先的敬意和怀念之
情。
总之,《邓稼先》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回忆性传记文学,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语文《邓稼先》
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结构图解
写作手法小结
我国的两弹功臣
郭
赵
彭
永
忠
桓
怀
尧
武
王
钱
淦
三
昌
强
XXX小学
感谢您的观看
七年级 语文公开课 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作者简介
杨振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 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 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发表过大约300篇论文以及《基本粒 子发现简史》
邓稼先
简介
1
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板块: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第二板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第三板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邓稼先。 第四板块:让民族自豪、祖国骄傲的邓稼先。 第五板块:才智超凡、意志坚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执著追求的邓稼先。 第六板块:忠诚纯正、成就卓越,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 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邓稼先。
文章第一部分写的什么?
文章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 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作用引出邓 稼先。
积累阅读
读《怀念邓稼先院长》 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 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 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4(201911整理)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 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 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 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 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 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第六部分:
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 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重难点分析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平沙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
无垠,敻不见人。河 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
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
6、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 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 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 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
亭长告余曰:“此古 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
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 闻!”
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 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 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 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 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 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 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七下语文《邓稼先》
死于战场。
阅读测试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
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24-1986),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 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 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 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 献。1999年,党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 了的“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资料链接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 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 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 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 (gàn)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 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正音识字
任人宰割(zǎi) 可歌可泣(qì) 鲜为人知 (xiǎn) 两弹元勋(xūn) 氢弹(qīng) 至 死不懈(xiè) 癌症(ái) 署名(shǔ) 鞠躬 尽瘁(cuì) 奠基(diàn) 开拓(tuò) 当之 无愧(kuì)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jié) 锋芒毕 露(lù) 妇孺皆知(rú) 难堪(kān) 孕育 (yùn) 选聘(pìn) 热泪盈眶(kuàng) 罗 布泊(pō) 马革裹尸(guǒ) 无垠(yín) 夐 (xiòng) 萦带(yíng) 黯兮惨悴(àn) 曛 (xūn) 凛(lǐn) 铤(tǐng) 参数(cān) 筹划(chóu)颤抖(chàn) 燕然勒功(yān) 殷红(yān) 挚友(zhì) 彷徨(pánghuáng)
初一语文《邓稼先》
第三部分: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品质。
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的成果,为中 第四部分: 华民族而自豪,为朋、不怕牺牲的精神。 第六部分:引用电报、书信,高度评价邓稼先的一生。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 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 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 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 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 “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
概述邓稼先生病、治疗、去世的情况,突出他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精神。
4.分析第九段的作用。 照应小标题,总结上文。 评价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巨大贡献。
阅读第三部分:
他们是各自祖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
奥本海默
阅读第三部分: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国籍 (异) 职务 (同) 功劳 (同) 学术水平(同) 文化背景(异) 性格为人(异)
邓稼先
锋芒毕露: 比喻言辞犀利,敢作敢为。形容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
来。也比喻人有傲气,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作者介绍
杨振宁,1922年10月1 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 华裔物理学家,历任芝加 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 等研究院研究员。1956年 和李政道一起,共同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介绍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 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部分:为中国独立自主研制出原子弹而感到自豪,为邓稼先领导中国原子 弹工程而骄傲。
邓稼先为什么不直接告知杨振宁,中国原子弹工程
无外国人参与,而是经过证实确认,以信件的形式告 诉杨振宁呢?
研读课文 概括第五部分的内容
注意小标题的内容,思考是否有关键词可以有助于概括文段内容。 查找你认为重要的关键句或中心句,思考是否有助于概括文段内容。
方法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研读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呢?
关注小标题,寻找关键词;寻找文段关键 句或中心句,提炼信息,组合文字概括每 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作业布置
研读课文
文章有六个小标题,这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作者:
便于理清写作思路,分门别类整理写作材料,从多个角度展示人物的形象。 让读者快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者:
便于阅读,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简明扼要,阅读文章会留下深刻印象。
研读课文
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注意小标题的内容,思考是否有关键词可 以有助于概括文段内容。
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 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 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 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 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内容划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内容划分
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显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地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邓稼先》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3、找出文中重点句、段特别是抒情议论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4、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两弹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
为实现强国之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重点】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重点及各段的重点。
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怀念邓稼先院长》,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的一支挽歌。
他的朋友们为何如此深沉地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知识三、速读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正音: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记住六个部分各自的小标题四、讨论研究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的开头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传记性文章的开头有何不同?⑵这些内容与邓稼先有关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⑶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⑷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说明了什么?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用两弹元勋作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好不好?为什么?⑵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⑶①段写邓稼先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明了什么?⑷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⑸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⑹两弹元勋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点?⑵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⑶⑥段主要强调了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⑷⑦⑧段举例的目的是什么?⑸末段补充说明作者对两人的看法,是否多余?为什么?4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其含义是什么?⑵这一部分写到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是何用意?体现了什么?⑶这一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的,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⑵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⑶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⑷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⑸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⑹最后为什么补充说明我父亲喜欢那首歌?6 阅读第六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⑵这一部分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⑶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⑷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⑸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教案:邓稼先4的重点内容介绍
七年级语文教案:邓稼先4的重点内容介绍的重点内容介绍邓稼先4是我们七年级语文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篇章。
此篇章主要叙述的是邓稼先在火箭发动机领域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其内容涵盖了邓稼先的个人经历、科研成果和人生意义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会对邓稼先4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介绍和讲解。
1.文章的主人公: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著名科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的火箭专家。
邓稼先的个人经历非常的精彩,他年轻时曾经到苏联留学并学成归国,回国后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火箭事业的发展。
在南昌、北京、沈阳等地,邓稼先均参与了火箭研发工作,他主持研制的DF-1火箭也成功地进行了实验。
2.邓稼先的科研成果邓稼先的科研成果是中国火箭事业的里程碑之一。
他在火箭发动机领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邓稼先主持研制了墨子火箭,墨子火箭不仅创造了新的火箭研发思路,其实际效率也相当显著,并奠定了中国大型火箭的基础。
另外,邓稼先还开创了可重复使用的涡喷发动机研究工作,这也为中国的火箭技术打开了另一扇门。
3.邓稼先的人生意义邓稼先的人生意义不仅仅在于他所做出的科学研究成果,更重要的在于他的科研精神和人生追求。
邓稼先坚持追求科学真理,不断地推动着中国火箭事业的发展。
同时,他也注重把自己的科学成果与国家和人民相结合,一直站在国家科技发展的前列。
除了以上这些重点内容之外,邓稼先这篇文章还涵盖了其他的一些方面,例如: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为了科学事业的追求而付出的艰辛和汗水等等。
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影响,我们要学习他追求科学真理、为国争光的精神,不断的勇攀科技高峰,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完整版)初一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
初一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他在北平读的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子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抗战开始前的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同住一室。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期顿高等学校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了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解析《邓稼先》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和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
以下是对该课文的解析:1.文本结构:《邓稼先》课文由引子、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引子部分通过邓稼先的童年回忆,引出了他对航天事业的向往。
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邓稼先为中国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包括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建立中国的火箭研究机构等。
结尾部分简洁地总结了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
2.人物形象:邓稼先是一位对科学充满热情、勤奋刻苦的科学家。
他从小就对航天事业充满向往,经过不断努力和学习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他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主题思想:《邓稼先》课文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邓稼先为了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不畏困难,勇敢探索,最终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第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邓稼先的科学成果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第三,奋斗与梦想的关系。
邓稼先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奋斗实现梦想的过程,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4.语言特点:《邓稼先》课文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描写和比喻,使得课文更具感染力。
比如用“他的心中升起了一种远离人们的心灵空间”来形容邓稼先对航天事业的向往,用“上帝之鸟”来形容火箭等。
5.修辞手法:《邓稼先》课文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述邓稼先小时候爬树看天空的情景来对比他成年后直接跃入天宫的形象;运用了象征手法,用“邓稼先同志展翅翱翔,用他智慧的翅膀把火箭带上蓝天”来象征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
以上是对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的解析,主要涵盖了文本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7《邓稼先》重点问题整理素材 北师大版
《邓稼先》重点问题整理一、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4赏析:这里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是截然不同的,“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5.赏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里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6.“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
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一)阅读“两弹元勋”一段内容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七年级语文教案:邓稼先4知识点详解
七年级语文教案:邓稼先4知识点详解。
一、邓稼先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邓稼先出生于四川省广汉市,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邓稼先从小聪明好学,非常喜欢文学和科学。
在邓稼先的家庭,科学和文学被看作两个等价的东西,他的父亲常常教育他写好作文、读好书,同时也鼓励他深入钻研科学知识。
在成长过程中,邓稼先非常刻苦努力,虽然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但是他没有因为这些就灰心丧气。
他在高中时期考入了长江中学,这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学校,邓稼先在这里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在高中时期就开始对飞机发动机进行研究。
二、邓稼先对我国科学事业的贡献邓稼先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的研究涉及航空、航天、光学等多个领域。
他曾经研制出了第一台国产轰炸机的发动机,创造出了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在长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邓稼先非常注重实践和创新,他发明的多项技术不仅为我国科技发展带来了重大贡献,也对全球科技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三、邓稼先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邓稼先一生都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为指导思想,他对我国的科技事业是无怨无悔、忘我奉献。
他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科学研究,把个人的荣誉和功利置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之上,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邓稼先从他的一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正面的人格。
邓稼先的一生教育我们,国家利益和科学探索应该是科学家和普通人所应尽的义务,是对祖国最好的回报。
四、邓稼先对我们的启示邓稼先是我们国家的著名的科学家,他的一生教育我们,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应该学习和践行的坚强信念。
邓稼先的例子,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科学家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对知识的渴望,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对社会贡献的热忱和责任感。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邓稼先的学习精神,在知识的道路上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实践,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为我国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4
4、朗读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古今多少奇丈夫 峨峨昆仑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5、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作者在这里是要展现人物生活 的历史背景,让邓稼先这位鲜为人 知的科学家处于厚重的历史之中, 突出邓稼先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 也表达出一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 自豪感。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 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 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 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 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 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邓稼先
自读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 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 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 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 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内容赏析
第一部分: 展示历史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 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 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 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 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人们, 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 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 邓稼先。
内容赏析
第二部分: 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据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统计,1898年那年,全国各省受灾,真是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灾情最严重的是“黑吉二省,哀鸿遍野,百不一存”。
1898年,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竟强行划分了势力范围。
1898年,慈禧太后竟饶有兴趣地坐看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心中其实早已有了主意。
1898年,谭嗣同悲怆地呼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1898年,刘胡兰还没有出生。
……百年屈辱,一朝洗雪。
邓稼先说:“如果做好这件事(指原子弹),我这辈子就活得很值得了。
”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他说:“我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邓稼先喜欢一个“静”字,他说:“平静的工作,平静地度过一生。
”邓稼先喜欢一个“实”字,他说:“科研工作需要严谨,需要一丝不苟。
”邓稼先喜欢一个“真”字,他说:“我们对待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的人,也只有邓稼先这样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曾为他题词:“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邓稼先的同事和部下当年赠给他一副挽联:“哀君早辞世,功勋在人间。
”邓稼先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邓稼先》课文赏析《邓稼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人传记型文章。
作者杨振宁以真挚的情感、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邓稼先这位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者的形象。
全文贯穿了对邓稼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文章开头以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背景为引子,通过对比展现了中国从屈辱到崛起的历程,凸显了邓稼先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4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邓稼先》预习案
盈园中学道尔顿制预习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邓稼先》1、文学常识:邓稼先,中国研制和发展________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__________、_______和新型________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给他追授了“___________”的功勋奖章。
杨振宁,美国华裔___________家,1957年和一起获得。
2、字词zǎi( )割鲜( )为人知shǔ( )名开拓( ) 元勋( )仰mù( ) jié( )然不同罗布泊( ) 平沙无垠( ) 夐( )不见人河水萦( )带风悲日曛( ) 兽铤( )亡群chóu( )划殷( )红彷( )徨( ) 难堪( )可歌可泣(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鞠躬尽cuì( ),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 ____当之无kuì( ) :家yù( )户晓:锋芒bì( )露( ):________ _ 妇rú( )皆知:马革guǒ( )尸:________________ ___3、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你觉得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能说说作者和邓稼先的关系吗?从文中你能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感情吗?(3)结合你对古文知识的学习和课下注解,将课文中引用的《吊古战场文》翻译成现代文。
相信你的译文最精彩。
(4)、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5)、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6)、“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讲解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讲解教学要求阅读课文,通过小标题,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抓住一些关键的、重要的语句,理解其含义,深刻把握人物的品格、气质;体会课文的句式特点,感受其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作者的选材,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理解邓稼先这个人物。
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
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
又如,课文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引导读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
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
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
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做对比。
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使得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显出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教学建议这篇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
了解这些资料,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
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
如无条件,教师可以适当提供。
但要注意,补充介绍的资料不是越多越好,也不能喧宾夺主,还是要立足文本,细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理解、对课文语言形式的把握,来感受邓稼先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