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唯物论与辩证法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的认识论与辩证法

高中政治的认识论与辩证法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1、联系的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寻求最优目标5.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也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7、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勇于走曲折的道路。

9、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重视做好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质变。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政治不仅仅需要背诵,也需要理解,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方法论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五条,大家一定要将原理和方法论对应起来,同时经常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提高成绩。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课件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课件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认识 事物的有利联系,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看到塑料袋给我们带 来的方便,又要看到它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忌主观随意。滥用塑料袋带来了环保灾难,违背了联系 的客观性,受到了惩罚。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 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 购物袋.正是正视了事物的客观联系。
Page 6
3、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应用举例】例 1、(2008全国卷Ⅰ39)我国是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 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0分)
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 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 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 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整体与 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 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 为部分的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 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 成长。
Page 14
例2、(海淀区 2010届高三上期中)新中国六十年的 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六十 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 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 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 六十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2、 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相连 的。
(1)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 性思维。(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 树立创新意识。(即要求我们,关注变化 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 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 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 创新的。
2.辩证否定观的要求(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即要求我们, 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 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 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 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②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② 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先进 文化”的内涵)
——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 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 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 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 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即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 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 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 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 理的因素。)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为: (1)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政治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

政治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

政治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实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一、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实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二 政治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

高二 政治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

唯物论一、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物质(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改造)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正确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相结合)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方法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辩证法一、联系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客观性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多样性方法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条件性方法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二、发展事物是普遍发展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事物发展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坚定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的组成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有决定作用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率全体,实现最优目标搞好部分,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机遇,促成飞跃注重结构优化六、矛盾的对立统一对立体现出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统一一定条件下矛盾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矛盾相互转换辩证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方法论:用全面的方法看问题七、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是无时不存在的方法论:用全面的方法看问题八、矛盾的特殊性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意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必要性使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使人们解决矛盾的关键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九、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在另一场合是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在另一场合是普遍性方法论:掌握事物发展的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十、主次矛盾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矛盾二者的关系:主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次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十一、矛盾的主次方面同上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十二、辩证否定观。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1.辩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强“诚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点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点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点一、唯物主义知识点1.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是指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决定了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表现形式,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

•物质的永恒性和运动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永恒不灭的,它以永恒的方式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客观实在性:唯物主义强调外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主张人们的观念和思维都是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2.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点,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事物的矛盾运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发展过程中,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经过矛盾运动的斗争而发展变化。

•否定之否定: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否定和推翻旧的东西,产生新的东西,从而实现了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3. 唯物主义观点在政治中的应用唯物主义观点在政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把社会历史的起源和发展看作是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矛盾斗争的结果的观点。

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为政治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政治经济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唯物主义是指通过对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分析,揭示出政治现象的经济根源和内在联系。

它对于揭示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非常重要。

二、唯心主义知识点1.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观点,认为思维、意识、观念等精神现象是实在的基础。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精神决定物质: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思维是物质存在的起源和决定因素。

物质世界只是意识的产物和反映。

•意识的优先性: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先于物质存在,是现实世界的根本。

物质只是对意识的表现和存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唯物论与辩证法
1.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放映的客
观实在叫物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也是根本特性、本质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有。

3.意识能动作用包括意识能够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对客观事
物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

4.意识能否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

5.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有的实际事
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
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准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准确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反对主观主义;
b.要坚持全面地、整体地、发展地看"实际"
6.主观和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理解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主
观和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理解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湿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1.联系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存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叫联系。

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有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
能否认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但人们能够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根
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四面八方"横向的联系是指空间上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前后相继"纵向的
联系是指时间上前后事物之间的联系。

3.因果联系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先行后续,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4.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一种情况是,某一现象
在这个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在同
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5.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部分对整
体的影响:部分会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6.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观点。

7.发展是变化,但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进步
的变化才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
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8.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区别:现象是外在的,人能直接感知的;本质是内在的,必须要经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

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本质要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向导。

9.规律和规则、法律条文、规定的关系。

(参考书本P76页)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关系(参考书本P80页)
▲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无条件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能够解决,解决矛盾仅仅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准确理解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准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7.理解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8.事物的主次矛盾转化了,我们的工作中心也随之转移。

9.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10.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难点、易混点--切
记!!!):
(1)深刻理解含义:
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很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

(2)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3)明确命题旨意:
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理解事物。

在事物存有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理解。

▲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只能是影响。

2.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况,一是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二是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3.量变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实行的,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不会发
生质变,达到一定水准必然会引起质变。

4.适度原则是要保持事物原有的性质,促成飞跃是要改变事物的性质。

5.质变不一定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质变。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
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最根本的分歧在: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7.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

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唯物论
贯穿着辩证法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