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名词解释概要
病理检验的名词解释
病理检验的名词解释病理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技术,它通过对病变组织和细胞的检测和分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在临床医学中,病理检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揭示病变的本质、分级分期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下面将对病理检验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医学领域。
1. 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通过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来达到疾病诊断和鉴别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依赖于显微镜下对细胞形态特征和异常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可以通过细胞涂片、细胞切片等方式获取被检细胞。
这种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鉴定。
2.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对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旨在确定组织病变的类型、分级分期和预后。
它常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确诊和鉴别,通过对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等特征的分析,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3. 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是通过使用抗体对目标分子进行特异性染色的方法,以实现对病变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定位和定量。
它常用于肿瘤的分型、鉴别和预后评估,以及某些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免疫组化检测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的强度、分布和定位,提供疾病诊断的有力依据。
4. 分子病理学检测分子病理学检测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分子机制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变化,可以揭示疾病的遗传性、突变状态以及与药物治疗的关联。
分子病理学检测常用于肿瘤筛查、基因突变检测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
5. 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检测是通过对DNA序列的分析,发现和诊断基因的突变状态。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指导个体化治疗和用药规划,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基因突变检测在肿瘤学领域应用广泛,也在一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咨询中发挥重要作用。
6. 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是一种通过使用标记的探针与靶标DNA或RNA序列特异性结合的技术,从而实现对其在组织中的位置和丰度的检测。
医学检验的名词解释
医学检验的名词解释
医学检验是通过对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
面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帮助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效
果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学手段。
医学检验包括血液、尿液、体液、
组织、细胞等样本的检测,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测、微生物培养等。
这些检验结果可以提供医生诊断和治
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医学检验也在科学研究和新药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医学检验技术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2.摘值:能够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最小剌激,与兴奋性成反比。
3.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细胞兴奋性较髙统称为可兴侖性组织.4.反应:机体所处的环境是经常变化的,这些变化被机体组织或细胞所感受即反应.5.内环黄:细胞外液则是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牛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6:负反慎:反馈仃息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维持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7.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8.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一次仃效剌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迅速、一过性的股电位波动。
9.血细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林的容枳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10.晶体溢透压由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大部分是NaCI.胶体透压:由血浆中胶体物质形成的漆透压,主要是白蛋白.12.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13.期前兴奋:心肌受到一次人为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可发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称为期前兴奋14.代供间歌:期前兴侖也何口己的有效不应期,在一次期前收缩Z后,常伴何一段较长的心宅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15.房室延拥:房室交界内兴奋传导缓慢的这一特点称为房室延搁房空爼搁的生理意义在于心室收缩始终发生于心室收缩结束之后.避免心房心牢同步收缩, 有利于心室的进一步充盈,也有利于心室射血容易传导阻滞.16.心动周期:心脏毎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出量:每一侧心宅每次波动所射出的血液呈称为每搏输出址,简称搏出址18.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枳血管壁的侧压力.19.动脉血压:是指血液中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20.收缩压:心空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快速射血期动脉血压达到垠高值称为收縮压.21.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2医学检验医学微生物学阶段练习题2参考答案
12医学检验医学微生物学阶段练习题2参考答案化脓性球菌一、名词解释1.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3.血浆凝固酶: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液态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纤维蛋白。
4.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是以链球菌溶素O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ASO,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5.TSST-1: 即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由噬菌体Ⅰ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二、填空题1.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2.血浆凝固酶3.金黄色葡萄球菌4.食物中毒剥脱性皮炎假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征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6.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7.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8.葡萄球菌9.透明质酸酶链道酶IO.IgG Fc段11.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12.荚膜大叶性肺炎三、选择题A型题 1.C 2.C 3.C 4.A 5.A 6.E 7.A 8.E 9.D 10.D 11.D 12.B 13.C 14.E 15.E 16.BB型题 17.A 18.E 19.A 20.B 21.A 22.E 23.B 24.D 25.A 26.D 27.E 28.B29.C X型题 30.CD 31.ABCD 32.BCDE 33.ABC 34.BD 35.ABDE四、问答题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血浆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葡萄球菌溶血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
医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ct值
医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ct值1.引言1.1 概述概述医学检验技术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对人体的生理参数、化学成分、微生物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在医学检验过程中,CT值作为一项常见的技术指标,在诊断和疾病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T值,即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值,通过对患者进行CT扫描,利用计算机对所得到的数据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得到一系列数值,用来衡量组织或器官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
这个数值可以用来评估组织或器官在图像中的密度,并提供一些重要的临床信息。
在医学检验中,CT值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神经学、心血管学等多个医学领域。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组织或器官的异常情况,如肿瘤的大小、血管的阻塞程度等。
CT值还可以用来确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对疾病的进展和恶化进行监测。
尽管CT值在医学检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CT值只能提供组织或器官的密度信息,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评估相对较弱。
其次,由于CT扫描过程中需要暴露患者于辐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辐射损伤的风险。
此外,CT值的判断还需要医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避免误判和误诊的发生。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CT值的应用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CT图像的分析和解读,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同时,可以探索新的成像技术和方法,以减少辐射损伤的风险,并加强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评估。
这将为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在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CT值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CT值,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指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确的评估和诊断。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引言、正文和结论。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做详细解释。
100个检验医学名词解释
100个检验医学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 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医学检验名词解释
医学检验名词解释1、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单克隆抗体B细胞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具有高度特异性抗体。
2、抗原:是一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机体内或机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产物。
3、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值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EDTA是一种广义的碱,乙二胺四乙酸,通常叫作EDT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当M与Y进行络合反应时,如有氢离子存在,就会Y 与结合,形成它的共轭酸。
此时,Y的平衡浓度降低,故使主反应受到影响。
这种由于氢离子存在使配位体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
氢离子引起副反应时的副反应系数称为酸效应系数。
5、离心机900rpm指的是转速6、抗人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重要依据。
本试验阳性结果主要见于下列几种情况:<1>.自身免疫性贫血,(IgG)型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本试验直接反应常呈强阳性,间接反应大多阴性,但亦可阳性。
<2>.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①α-甲基多巴型:直接及间接反应均阳性。
②青霉素型: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阴性,以上二型如以正常红细胞先与有关药物于37℃培育后再加病人血清、间接反应均为阳性。
③福阿亭型:(奎宁等药物)抗体通常为IgM,偶有IgG型者,直接反应为阳性,间接反应阴性,但如用IgG抗血清做试剂则结果大部分均为阴性,但如培育时加入新鲜正常人血清(供应补体)则结果为阳性。
<3>.冷凝集素综合征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阴性(试验需在37℃下进行)由于本病红细胞膜附着的是补体C4和C3而不是IgG或IgM,如果用抗IgG或抗IgM抗血清做试验时,则结果阴性,如以抗补体的抗血清做试验则直接反应阳性。
<4>.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因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病,直接及间接反应均强阳性,持续数周、换血输血后数天内可变为阴性,由于“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结果常为阴性或弱阳性。
医学检验生化第四版下半学期考点名词解释
医学检验生化第四版下半学期考点名词解释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利用化学、物理学、数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去研究生物体,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
2) 等电点:氨基酸分子带有相等正、负电荷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 生物活性肽:生物体内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的肽类物质称生物活性肽。
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多肽链的线状结构。
5)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原子局部的空间结构,但不包括与其他肽段的相互关系及侧链构象的内容。
6) 肽单元:由于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使参与肽键构成的六个原子被束缚在同一平面上,这一平面称为肽单元(肽键平面,酰胺平面)。
7) 模体: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模体是指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模式化结构。
8)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内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也就是一条多肽链的完整的三维结构。
9) 结构域:蛋白质分子通过三级结构的形成,折叠成为一些功能上相对独立、结构较为紧凑的区域,称为结构域。
10)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亚基的立体排布,亚基间的相互作用与接触部位的布局。
11) 亚基:参与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每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12) 变构效应(别构效应):由于蛋白质分子构象改变而导致其生物学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变构效应(别构效应)。
13)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严格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不包括肽键的断裂),从而引起蛋白质若干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改变,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14)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生物催化剂。
15) 辅酶:结合酶分子中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且疏松结合的耐热小分子有机物称为辅酶。
16) 辅基:结合酶分子中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且牢固结合的耐热小分子有机物称为辅基。
17) 维生素:指一类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但在生物体内不能自身合成而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 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100题
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医学检验面试必备知识点
医学检验面试必备知识点1. 临床检验学基础知识•临床检验学的定义和作用:临床检验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液体质和功能状态的科学,通过对体液中各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检验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尿检到现代全面的实验室检验,临床检验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临床检验学的分类:按照检测方法可以分为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多个方向。
•临床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包括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的采集和预处理方法。
2. 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血液常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人体血液的基本情况。
•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血清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
•肾功能检测:包括尿素氮(BUN)、肌酐、尿酸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用于评估血液中脂质的代谢情况。
3. 免疫学检验项目•HIV抗体检测:用于检测人体是否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用于检测人体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抗核抗体(ANA)检测: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血型鉴定:用于确定个体的ABO血型和Rh血型,为输血和器官移植提供依据。
4. 微生物学检验项目•细菌培养和鉴定: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中的致病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真菌培养和鉴定:用于检测真菌感染,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病毒检测: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的检测,用于诊断病毒感染性疾病。
5. 血液学检验项目•血液常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人体血液的基本情况。
•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用于评估人体的凝血功能。
(完整版)检验名词解释
1.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 chip )或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
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探针分子密集、有序地固定于经过相应处理的硅片、玻片、硝酸纤维素膜等载体上,然后加入标记的待测样品,进行多元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及分布,来分析目的分子的有无、数量及序列,从而获得受检样品的遗传信息。
其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如Southern和Northern印迹杂交一致,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与互补的靶序列杂交,根据杂交信号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经典杂交方法固定的是靶序列,而基因芯片技术固定的是已知探针,因此基因芯片可被理解为一种反向杂交。
基因芯片能够同时平行分析数万个基因,进行高通量筛选与检测分析,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等不足。
根据所用探针类型,基因芯片可分为cDNA ( comp lement DNA)芯片和寡核苷酸芯片;根据检测目的又可分为表达谱芯片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芯片。
随着芯片技术在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延伸,基因芯片概念已泛化到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糖芯片、细胞芯片、流式芯片、组织芯片和芯片实验室( laboratory on a chip)等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功能分析技术,可用于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甚至DNA-蛋白质、R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筛选药物作用的蛋白靶点等.蛋白芯片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蛋白质,其原理是对固相载体进行特殊的化学处理,再将已知的蛋白分子产物固定其上(如酶、抗原、抗体、受体、配体、细胞因子等),根据这些生物分子的特性,捕获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待测蛋白(存在于血清、血浆、淋巴、间质液、尿液、渗出液、细胞溶解液、分泌液等),经洗涤、纯化,再进行确认和生化分析;它为获得重要生命信息(如未知蛋白组分、序列.体内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调控关系、药物筛选、药物靶位的选择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基因芯片(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 的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
临床检验基础名词解释
1、血清:未加抗凝剂的全血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析出的上清液。
2、血浆:加入抗凝剂的全血标本,离心后的上清液。
3、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呈圆形,1~2μm大小,染紫红色,可1至数个,为核残余物。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等。
4、卡波环:在嗜多色性或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结构,有时绕成“8”字形。
现认为可能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
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铅中毒患者等。
5、有核红细胞:为幼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找到,若出现属病理现象。
6、嗜多色性红细胞: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细胞较大,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的DNA而被染成灰蓝色,此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多见。
7、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胞质内存在嗜碱性黑蓝色颗粒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且胞质中RNA等变性的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正常人血涂片中很少见。
有铅、铋、汞中毒时增多,常作为铅中毒的诊断筛选指标。
8、低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淡然区扩大,甚至成为环形红细胞,提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9、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10、网织红细胞: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此胞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集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连成线,而构成网状结构。
11、Price-Jones曲线:根据红细胞直径数据绘制出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横坐标为红细胞直径的大小,纵坐标为直径一定大小的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主要用于贫血类型的鉴别。
12、血沉(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13、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5%)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最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血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测方法,通过对人体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可能存在的疾病。
在血液检验中,有许多与特定指标或参数相关的名词和术语。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血液检验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术语。
1. 血红蛋白(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液检验中的血红蛋白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和红细胞的数量。
2.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并维持人体的免疫平衡。
白细胞计数是血液检验中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 血小板(Platele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小的细胞碎片,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维持止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可以用于评估人体的止血功能和判断出血病变的风险。
4. 血糖(Blood Glucose)血糖是血液中可供人体细胞利用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对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血糖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诊断糖尿病、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及评估胰岛功能等。
5. 尿酸(Uric Acid)尿酸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正常范围内的尿酸有助于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血液中过高的尿酸含量可能导致痛风等疾病的发生。
6. 肌酐(Creatinine)肌酐是一种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进行排泄。
肌酐水平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尤其是肾小球滤过功能。
7.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总胆固醇是人体内胆固醇的总和,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总胆固醇检测可用于评估人体血脂水平,判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8. 红细胞压积(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红细胞压积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变异程度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类型以及判断一些特殊贫血疾病的存在。
检验诊断名词解释
鲜血便(bloody stool):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痔疮时常在排便以后有鲜血滴落。其他疾患时则有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脓尿(pyuria):又称菌尿。当尿内含有大量脓细胞、炎性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是白色浑浊,称为脓尿或呈云雾状则称菌尿。
蛋白尿(proteinuri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成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露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在终尿中,这种尿成为蛋白尿。蛋白尿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实验超过150mg/24h。
多(polyuria):24h尿量超过2500ml。
少尿(oliguria):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靶形细胞(target cell):某些细胞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分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这类细胞被称为靶形细胞。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
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又称幼稚细胞,正常成年人的有核红细胞均在于骨髓中,外周血图片中除在新生儿可见到有核红细胞外,若成年人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成年男人: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临床检验基础名词解释(3)
临床检验基础名词解释(3)临床检验基础名词解释大全71.ACD保存液:由枸橼酸-枸橼酸盐-葡萄糖组成,用于全血抗凝及血液保存72.CPD保存液:由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组成,用于全血抗凝及血液保存73.全血输注:指血液全部成分的输注,包括血细胞,血浆,抗凝剂及保存液.全血分为两种新鲜全血和保存全血74.成分输血: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分别制成纯度高或浓度高的制剂,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补充患者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法75.自体输血:指采集受血者自身血液,或回收手术野或创伤区无污染的血液,以满足患者自身手术或将来应急情况用血需要76.冷沉淀物:因冷却而沉淀的物质,是由新鲜冷冻血浆于4℃融化后,通过分离获得的低温下不溶解的血浆蛋白成分77.输血反应:指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剂后即引起患者任何意外反应,称为即刻反应;有些反应在输血后10-120天才出现症状,称为迟发反应78.输血传播性疾病:指供体的传染病原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可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剂进入受血者体内引起的疾病79.窗口期:指病毒感染后病毒出现在血液中直到可以检测出相应病毒标志物前的时期.80.尿液:是人体日生成与排泄量最多的液体,其生成和排泄依赖于泌尿系统正常的结构与完善的功能,受神经、体液及内分泌系统的有机调节,同时还受全身其他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81.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大分子量蛋白质不能滤出外,血浆中的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都能由肾小球滤入肾小囊,形成超滤液,称~82.阈值:重吸收的最高浓度范围83.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84.肾糖阈: 是指肾小管能够完全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所允许的血糖含量的最大值,其范围为了160~180mg/dL.不同的人肾糖阈的值有所不同.85.尿量:是指一定时间排出的尿量,主要取决于受检者的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和浓缩-稀释功能,还受饮食习惯、环境、排汗量、年龄、精神因素等影响86.血尿:指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因出血量不同,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淡洗肉水样或鲜血样浑浊,甚至混有凝血块87.血红蛋白尿: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88.镜下血尿::若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尿镜检时,每高倍视野均见三个及以上红细胞89.肉眼血尿::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90.尿比密SG: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它反映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能力,尿比密的高低因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的含量与溶解度而异,与尿中溶质的浓度成正比,受年龄、饮食和尿量影响91.尿液渗透浓度:简称尿渗量,指经肾排泄到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粒子大小及电荷无关,它反映溶质和水的排泄速度,用质量毫渗摩尔浓度或体积毫渗摩尔浓度表示92.渗透活性物质:能自由通过生物半透膜的物质;质量或体积是指溶剂而言,分别用Kg或L表示,在尿液中,溶剂就是水93.冰点:指溶液处于固态和液态临界状态时的温度94.蛋白尿:蛋白质浓度超过150mg/24h或100mg/L,蛋白质定性实验成阳性的尿液95.功能性蛋白尿:指由于发热、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导致的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呈一过性,蛋白定性在“+”以下96.体位性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多见于瘦长体型的青少年.受试者在卧床休息时蛋白定性阴性;而站立活动时因脊柱前突对肾的压迫,则出现蛋白尿,但没有其他自觉症状97.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98.肾小管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99.选择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后,使血浆蛋白滤过,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称选择性蛋白尿,多见于小儿肾病综合症100.糖尿:当血浆葡萄糖含量超过肾糖阀(>)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时尿糖定性为阳性101.肾性糖尿: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功能减退,即肾糖阈降低所致的糖尿,叫~102.尿酮体:是尿中乙酰乙酸,丙酮,β-丙酮的总称103.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104.尿胆素:胆红素在肠道中的产物.呈棕红色,由尿胆素原经空气氧化而生成,尿及粪色的来源105.尿胆原:结合胆红素岁胆汁排泄进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先脱去葡萄糖醛酸基,再逐步还原为中胆素原,尿胆原和粪胆素原,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的为尿胆原.溶血性黄疸为强阳性,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为阳性.106.胆红素:血红蛋白及其他血红素蛋白中的血红素在巨噬细胞或其他网织内皮细胞及肝细胞中的代谢产物.呈棕黄色,哺乳类动物主要以此随胆汁排出.血中升高时可导致黄疸,胆红素主要有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107.尿胆红素:有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δ-胆红素三种.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而溶血性黄疸为阴性.108.本周蛋白BJP(凝溶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109.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110.本周蛋白尿:是骨髓瘤细胞所合成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其轻链与重链合成不平衡,因轻链产生过多,使游离IG轻链(LC过剩):L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即本周蛋白尿111.闪光细胞: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呈布朗分子运动的颗粒,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故为~,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112.渗透压差: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113.真性糖尿: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114.乳糜尿: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115.溶组织内阿米巴:为公认致病的阿米巴,根据其生活史各期的变化而分滋养体和包囊期,可引起肠阿米巴痢疾或其他阿米巴病.116.肌红蛋白Mb:是存在于横纹肌细胞中的一种色素蛋白质,每个肌红蛋白分子是由一条蛋白肽链和一个亚铁血红素组成,有种属特异性,与氧气可逆性结合,为肌肉组织供能,该指标用于判断是否发生肌肉损伤Mb,Hb的区别特性 Mb能溶于80%硫酸铵溶液中,Hb则不能117.LEU检查:主要测尿液中性粒细胞118.脓细胞:炎症时,变性死亡的白细胞,机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常粘连成团,称~119.颗粒管型:在管型的内容物中,内含大小不同的颗粒物,其量超过1/3面积时称为颗粒管型120.管型 :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蛋白质和细胞颗粒成分聚集体121.隐血试验OBT:消化道出血少于5ml,粪便中未有可见的血液,又因粪便中红细胞破坏,显微镜检查无可见红细胞,需用化学法或免疫法等其他方法才能证实的出血122.隐血:指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少时,少量红细胞被消化酶降解,使其在显微镜下难以判断的状况123.尿三杯实验:人在一次排尿中,人为的分为上,中,下三段,通过观察颜色混作和镜检来检验病变部位.124.脑脊液CSF:是一种无色透明细胞外液,脑脊液是血液成分通过血-脑脊液屏障选择性过滤形成的.125.黏蛋白定性试验(李凡它试验):指浆膜上皮细胞在炎症反应刺激下黏蛋白分泌增加,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pH为3-5,因此可在稀醋酸中产生白色雾状沉淀1.浆膜腔: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等统称为浆膜腔2.浆膜腔积液:在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平衡遭到破坏,过多的液体在腔内积聚形成积液,其性质也发生变化,称为浆膜腔积液浆膜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3.渗出液:凡有各种炎症或其他原因如恶性肿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积液称为渗出液,多为炎症性积液4.漏出液:有各种非炎症原因引起的积液称为漏出液5.滤出液:血管内的水分伴同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称滤出液6.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7.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8.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9.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生成沉淀物的反应10.免疫佐剂:促进抗体产生的抗原辅助剂11.液化时间:指新排出的精-液有胶冻状转变为自由流动状态所需要的时间12.精子活动率:指镜下直接观察活动精子占精子总数的百分比13.精子存活率:指一滴精-液中活精子的比例14.精子活力:指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是直接反应精子质量的一项指标.A精子快速前向运动B慢速或呆滞地前向运动C非前向运动D不动15.精子计数:指单位容积内精子数量(又称精子浓度,精子密度)16.精子总数:为一次全部射出精-液中的精子总数,即精子计数乘以精-液量17.前列腺: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大的附性腺18.前列腺颗粒细胞:前列腺液中的一种胞体较大,可能是吞噬丁磷脂酰胆碱颗粒的巨噬细胞,老年人前列腺液中前列腺颗粒细胞可以增多,前列腺炎时,此细胞可增多至10倍,并有大量脓细胞19.羊水过多:妊娠后期羊水量超过2000ml.20.阴-道清洁度:是以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和杂菌的多少来判断,是妇科炎症和生育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判断指标21.线索细胞:阴-道鳞状上皮吸附大量加德纳菌和短小杆菌而形成的至大细胞团,上皮细胞表面毛躁,有斑点和大量细小颗粒22.卡波环:在嗜多色性或碱性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有时绕成8字形,可能是由于核膜的残余物或纺锤体的残余物及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白血病23.豪焦小体:又称染色质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暗紫红色的圆形小体,为核破裂或溶解后所剩残余部分24.卵磷脂小体:为磷脂酰胆碱成分,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均,折光性强,形似血小板但略大25.棒状小体: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长约1~6μm,称为棒状小体,是初级嗜天青颗粒结晶化的形态26.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在细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局域,呈圆形、梨性或云雾状,染成天蓝色或灰蓝色,是细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27.淀粉样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形态似淀粉样颗粒,小体中央常含有碳酸钙沉淀物,具有同心圆浅纹的层状结构,显褐色或微黄色28.自身免疫病: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的抗体或免疫细胞,从而导致细胞损伤的疾病29.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和其它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幼稚或免疫反应障碍或不全的疾病30.独特型: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系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性差异,即可变区中高变区的抗原决定簇不同31.异常角化:鳞状上皮细胞的胞质成熟程度超过细胞核的成熟程度32.假角化 :出现在表层的角化前细胞称为假角化33.癌 :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34.核异质:上皮细胞的核异常35.挖空细胞:核周具有大空泡环绕核,又称核周空穴细胞36.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促进性腺发育的糖蛋白激素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名词解释2017-04-09 09:53 | #2楼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检验名词解释1、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单克隆抗体B细胞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具有高度特异性抗体。
2、抗原:是一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机体内或机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产物。
3、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值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EDTA是一种广义的碱,乙二胺四乙酸,通常叫作EDT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当M与Y进行络合反应时,如有氢离子存在,就会Y 与结合,形成它的共轭酸。
此时,Y的平衡浓度降低,故使主反应受到影响。
这种由于氢离子存在使配位体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
氢离子引起副反应时的副反应系数称为酸效应系数。
5、离心机900rpm指的是转速6、抗人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重要依据。
本试验阳性结果主要见于下列几种情况:<1>.自身免疫性贫血,(IgG)型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本试验直接反应常呈强阳性,间接反应大多阴性,但亦可阳性。
<2>.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①α-甲基多巴型:直接及间接反应均阳性。
②青霉素型: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阴性,以上二型如以正常红细胞先与有关药物于37℃培育后再加病人血清、间接反应均为阳性。
③福阿亭型:(奎宁等药物)抗体通常为IgM,偶有IgG型者,直接反应为阳性,间接反应阴性,但如用IgG抗血清做试剂则结果大部分均为阴性,但如培育时加入新鲜正常人血清(供应补体)则结果为阳性。
<3>.冷凝集素综合征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阴性(试验需在37℃下进行)由于本病红细胞膜附着的是补体C4和C3而不是IgG或IgM,如果用抗IgG或抗IgM抗血清做试验时,则结果阴性,如以抗补体的抗血清做试验则直接反应阳性。
<4>.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因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病,直接及间接反应均强阳性,持续数周、换血输血后数天内可变为阴性,由于“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结果常为阴性或弱阳性。
<5>.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ABO或Rh血型不合输血,供者的红细胞被受者的血型抗体致敏,在供者被致敏的红细胞完全破坏以前,直接反应阳性,Rh阴性者如过去不曾接受过Rh阳性者的血或曾妊娠胎儿为Rh阳性者,间接反应阳性,如无上述接触,第一次输血后(Rh阳性的血),数天之内间接反应也会变为阳性。
<6>.其它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SLE、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癌肿、铅中毒、结节性动脉周围炎、EVan氏综合征等,病人直接反应亦可阳性,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中,急性发作后用抗补体血清做试验直接反应常为阳性。
7、IgM抗体是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的抗体。
它们在与抗原结合后启动补体的级联反应。
8、IgG抗体(immunoglobulinG)在免疫应答中起着激活补体,中和多种毒素的作用。
IgG抗体持续时间长,是唯一能在母亲妊娠期穿过胎盘保护胎儿的抗体。
它们还从乳腺分泌进入初乳,使新生儿第一时间得到抗体保护。
9、IgG抗体的功能:<1>、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介导溶菌和细胞毒作用;<2>、介导ADCC效应;<3>、调理吞噬作用;<4>、结合SPA;<5>、中和毒素和病毒。
在抗感染免疫尤其是再次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IgG类自身抗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
10、补体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分子量为195000,主要有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在C3转化酶的作用下,裂解成C3a和C3b两个片段,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11、补体的生物学活性:1、溶解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炎症介质作用;4、清除免疫复合物;5、免疫调节作用。
12、0.2M 2-Me是应用液。
13、效价: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算)。
14、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
人类血型系统有40多种,但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
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因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病,直接及间接反应均强阳性,持续数周、换血输血后数天内可变为阴性,由于“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结果常为阴性或弱阳性。
15、HDN:新生儿溶血病16、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7、Cv值表示的是元件对液体的流通能力;即:流量系数。
18、一切宏观的物体,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磁性,但按其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特性,可分为以下三类。
(1)铁磁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迅速到达磁饱和,磁化率大于零并和外磁场强度成复杂的函数关系离开磁场后有剩磁。
(2)顺磁场物质磁化率大于零,但磁化强度小于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表现出较弱的磁性,磁化强度和外磁场强度呈线性关系,只有在温度低于4k时,才可能出现磁饱和现象。
(3)反磁性物质磁化率效率零,在外磁场作用下,逆磁场磁化,使磁场减弱。
各种物质磁性差异正式磁分离技术的基础。
水中颗粒状物质在磁场里要受磁力、重力、惯性力、粘滞力以及颗粒间互相作用力的作用。
磁分离技术就是有效地利用磁力,克服与其抗衡的重力、惯性力、粘滞力(磁过滤、磁盘)或利用磁力和重力,使颗粒凝聚后沉降分离(磁凝聚)。
19、兼容二步法:1、之所以是二步是因为:它将传统三步法中的二抗和附有酶的三抗由二步法中的二抗和酶的结合物所代替。
2、二步法的优点:背景干净(原因:不含生物素和卵白素,并只使用抗体的Fab段),可以省去血清封闭的步骤,灵敏度比三步法高几倍。
3、具体步骤同三步法类似,不用血清封闭。
(作实验的时候可以参考试剂盒的说明书)。
20、免疫指标1,AFP是胎儿的一种特异性球蛋白,分子量为64000-70000道尔顿,在妊娠期间可能具有糖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预防胎儿被母体排斥。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种MW为150K~300KD的糖蛋白,45%为蛋白质,含有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唾液酸。
研究表明它的组分并非单一。
2,CEA的编码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
1965年Gold和Freedman 首先自人结肠癌组织发现,是胚胎性致癌抗原。
主要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组织、胰脏和肝脏。
正常成人血清中CEA含量极低,而失去极性的癌细胞分泌CEA进入血液和淋巴,导致血中CEA水平增高。
PSA 是前列腺特异抗原,对前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
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前列癌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及治疗后的监测。
3, PSA是代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小于4正常,大于4要考虑到前列腺是否有问题。
它具有组织特异性,但不是肿瘤所特异的。
4,FPSA是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正常为0.16,是鉴定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FPSA比值高说明前列腺癌的几率很大。
5,糖蛋白抗原CA50:CA50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
是一种唾液酸酯和唾液酸糖蛋白,正常组织中一般不存在,当细胞恶变时,糖基化酶被激活,造成细胞表面糖基结构改变而成为CA50标志物。
正常血<20 μg/L,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皆可升高,如66.6%的肺癌、88.2%的肝癌、68.9%的胃癌、88.5%的卵巢或子宫颈癌、94.4%胰或胆管癌,其他如直肠癌、膀脏癌等皆有70%以上是升高的。
癌抗原50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与癌抗原19-9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主要用于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的辅助诊断,其中胰腺癌病人增高最明显。
6,CA是指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s or Cancer Markers),CA-125 卵巢癌。
7,CA19-9指一种与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和胃癌等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又称胃肠道相关抗原。
癌抗原19-9对胰腺癌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其阳性率在85%~95%之间,且随手术后与病情好转而降低。
血清癌抗原19-9可作为胰腺癌。
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8,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
乳腺癌常有CA153升高,在乳腺癌初期敏感性较低,约60%。
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可达80%。
在欧洲,CA153常用来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指标,也是用于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
正常数值折叠空腹血糖正常值折叠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2、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
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折叠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
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