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6图文课件.1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区段站通过能力

第五章 区段站通过能力
(1)一个咽喉区有两个以上的衔接方向,应分别按各衔接
方向接车进路和发车进路上工作量最大的道岔组作为咽喉道 岔组。该咽喉区通过能力等于该咽喉各衔接方向咽喉道岔组
通过能力之和。 (2)同一方向的列车经由各个不同的进路到发时,该方向 咽喉的通过能力等于该方向各条进路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之 和。
二、咽喉道岔(组)的选定
3.车站办理各方向的列车种类和数量,计划行车量的 分配方案等
第二节 车站咽喉区通过能力计算
一、占用咽喉时间标准
1.接车占用咽喉道岔组的时间
自开始准备接车进路起,至列车进入到发线警冲标内方停 车时止占用咽喉区的时间。
t 接= t 准 + t 进
t 进 = 0 .0 6
L进 V进
= 0 .0 6
N 编 发=
1 4 4 0 m
编发
- t固 1- 空 t编 发

空费系数:0.15~0.2 t编发-一列车平均占用编发线的时间
第四节
区段站改编能力计算
改编能力指在合理使用技术设备条件下,车站固定调车设 备一昼夜能够解体和编组的货物列车数或车数。 一、改编能力计算方法 一般采用利用率法。
二、咽喉道岔(组)的选定
1.确定到发场线路合理分工方案
(1)货物列车到发线均衡使用,各股道接发列车数相等或大 致相等,总占用时间相近; (2)合理利用咽喉的平行进路,减轻咽喉道岔的负担和进路 的交叉干扰,提高通过能力。
二、咽喉道岔(组)的选定
2.咽喉区道岔分组
(1)沿基线寻找“ ”的N形结构(两道岔尾部相对并分 别在基线两侧),凡N结构上的两岔,必不在同一组。 (2)当其中一岔或几岔被占用,其余岔均不能再做它用,这 些岔应合并在一组。若某岔仍能做它用,并不能并入相邻的任 何岔组,则该岔应单独成组。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PPT培训课件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PPT培训课件
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如列车调度系统、自助售检票系统等,可以提高车站的作业效率和通过能 力。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车站的客流量、车流信息和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车 站的作业组织和通过能力。
提高车站通过能力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客流量和车流量的增加,提高车 站通过能力需要克服基础设施瓶颈、 作业组织复杂等问题。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ppt培训课件
• 引言 •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 实际案例分析 • 通过能力提升策略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铁路车站的运输效率
通过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可以合理安 排列车运行计划,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促进铁路事业发展
结论分析
该货运站的通过能力为X万吨/年, 能够满足实际运输需求,但也存在 一定的瓶颈。
案例二:某客运枢纽站
车站概述
某客运枢纽站是连接多个城市的 重要节点,承担着大量的旅客运
输任务。
计算过程
通过对该车站的到发线数量、咽 喉区长度、旅客候车室等进行详 细调查,结合车站作业流程,计
算出车站的通过能力。
结论分析
05
未来展望
铁路发展趋势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
高速铁路的普及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车站通过能力需要适应高速列车 的运行需求,提高列车编组和旅客换乘效率。
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的发展
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的增多将增加车站的客流量和车流量, 需要优化车站布局和通过能力以满足出行需求。
新技术的应用对车站通过能力的提升
该山区小站的通过能力为X车次/日,虽然规模较 小,但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车站通过能力车站通过能力是在车站现有设备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一昼夜能接发和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车站通过能力包括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

咽喉通过能力是指车站某咽喉区各衔接方向接、发车进路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之和,咽喉道岔通过能力是指在合理固定到发线使用方案及作业进路条件下,某衔接方向接、发车进路上最繁忙的道岔组一昼夜能够接、发该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到达场、出发场、通过场或到发场内办理列车到发作业的线路,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和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一昼夜能够接、发各衔接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咽喉占用时间标准表咽喉道岔占用时间表道岔组占用时间计算表甲端咽喉区占用时间计算表表乙端咽喉区占用时间计算表咽喉通过能力计算表 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表由某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表 可得出甲端咽喉货物列车通过能力为 接车 4.29=N 甲接列 发车 4.29=N 甲发列乙、丙端咽喉货物列车通过能力为 接车 5.66=N 乙丙接列 发车5.66=N乙丙发列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min 76625378=+++=+++=t t t t t 发待发中技接中 min 108625698''=+++=+++=t t t t t 发待发中技接中 min 90745308=+++=+++=t t t t t 牵待解解技接解min 1076563015=+++=+++=t t t t t 发待发编技转编各车场办理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总时间如表 所示。

表 各车场占用时间计算表到发场1的利用率K 1K=)2.01)(20021440(2001036--⨯-=0.398到发场2的利用率K 2K=)2.01)(041440(03445--⨯-=0.747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到发场1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列4.51389.0/11==N到发场2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列2.52747.0/39==N N=39/0.747=52.2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为列6.1032.524.51=+=N N=51.4+52.2=103.6列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车站通过能力汇总表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计算表车站最终通过能力计算 接车能力5.637.144.214.27=++=++=N N N N 丙接乙接甲接接发车能力6.727.148.231.24=++=++=N N N N 丙发乙发甲发发。

6.1车站通过能力

6.1车站通过能力

《铁路运输工程》
二、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目的
1、确定新建车站的通过能力,检查其是否能满 足计算年度运量的需求; 2、查明既有车站通过能力的利用情况,根据运 量增长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车站改、扩建; 3、找出车站设备和作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挖 掘潜力,提高效益; 4、查明车站各项设备间以及车站与区间通过能 力是否协调,以便制定加强措施。
《铁路运输工程》
(四)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
1、车站各衔接方向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计算 接车: 发车:
式中:
——i方向货物列车发车或接车的咽喉道岔组通 过能力; ——i方向列入计算中的出发或接入的货物列车
数(列)。
《铁路运输工程》
2、咽喉区的通过能力计算
接车: 发车:
《铁路运输工程》
五、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站最终通过能力应按办理该方向列车的各项 设备中受控制的那项设备的能力来确定。 2、当车站有几个到发场分别接发列车,而经由 的咽喉有几条不同进路时,则最终通过能力 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铁路运输工程》
(1)如果同一方向的列车,只经由一条固定的接 (发)车进路并在一个到发场内办理接(发)列车 作业时,则该方向的接(发)车最终通过能力等于 该进路上受控制的那项设备(咽喉或到发线)能够 办理该方向最多的列车数。
N n

i 发
i

N n

式中
n
i 接
,n发 ——i方向的接车或发车能力。
i
《铁路运输工程》
《铁路运输工程》
(二)计算咽喉区各道岔组总占用时间
道岔分组及到发场分工确定之后,就需要进一步 计算出各道岔组一昼夜进行各项作业的总占用时间T:
式中: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课件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课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制定完善的车站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 流程;加强车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 和服务意识;建立高效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提高应对 突发情况的能力。
推进技术进步与创新
总结词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理念,不断优化 地铁车站的设计和运营模式,从而提高地铁 车站的通过能力。
详细描述
关注国内外地铁车站设计和运营的最新动态,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理念;鼓励企业 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 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 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例二:某繁忙地铁站的通过能力优化
总结词:瓶颈分析
详细描述:针对某繁忙地铁站,该实例分析了客流瓶颈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优化措施,如调整列车停 靠方案、增设自动扶梯等,以提高车站的通过能力。同时,还介绍了如何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估和持续 监测。
实例三:某新建地铁站的设计与通过能力预估
总结词
前瞻性规划
VS
详细描述
该实例以某新建地铁站为例,介绍了在规 划设计阶段如何考虑未来客流增长趋势, 进行车站规模和布局的合理规划,以确保 车站建成后的通过能力能够满足远期客流 需求。同时,还介绍了如何运用仿真技术 对车站的通过能力进行预估和验证。
05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提升策 略
优化列车运行图
总结词
通过合理安排列车运行图,提高列车在车站 的停靠时间、发车间隔等参数,优化列车运 行路径,从而提高地铁车站的通过能力。
详细描述
采用高性能的列车和设备,如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列车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提高列 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

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项目六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项目六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① 无调中转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标准 t中占 。
t中占=t接车 t中停 t出
② 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标准 t部占 。 t部占=t接车 t部停 t出 ③ 解体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标准 t解占 。
t解占=t接车 t解停 t牵
④ 始发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标准 t编占 。
2. 影响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因素 ① 车站布置图类型。横列式区段站比纵列式或客货纵列式布置
图咽喉的通过能力小,尽头式客运站比通过式客运站布置图咽喉
的通过能力小。 ② 咽喉区的衔接方向及其平行进路数。衔接方向少,平行进路 多,咽喉通过能力大。 ③ 每昼夜占用咽喉区的次数及每次占用咽喉的时间。 ④ 咽喉区的交叉干扰程度。进路交叉多,妨碍时间增加,咽喉 通过能力降低。 ⑤ 列车到发的均衡程度。列车到发不均衡,将增加咽喉的空费 时间,使咽喉通过能力降低。
编能力包括驼峰解体能力和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
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是铁路通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了适应运量的需求,协调车站各项设备之间的作业,查出车站设
备和作业组织上的薄弱环节,科学合理地运用各项技术设备组织
运输生产,必须查定和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这是车站 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车站行车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 务。
t t

其他
(2)计算货物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K。
K ( 1 440m到发 t固) ( 1 空) t总 t固
(3)计算货物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
• 任务一
分析车站的车流特征
车流分析的目的是对车站的到发车流的动态实行经常的监督和
系统的分析,掌握其变化的规律,研究制定车站技术设备的运用 方案,针对某些作业环节、某项设备运用作出局部性的调整措施 ,以适应一定时期的车流特征,保证车站运输生产的顺利进行。 车站的车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站内车辆的去向(流向)和数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优秀文档PPT)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优秀文档PPT)
(1)分析计算法或称公式计算法,包括直接计算法和利用率计算法两种。
如机客车、 占货用列咽车喉(的时比间3重()、t机沿)找摘列出车的车数量等站。设备和作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挖掘 六、区段站潜最终力通过,能力提的确高定 效益;
在一条线路上的道岔,如有两个道岔岔尾相对且分别布置在线路两侧时,这两个道岔不能并为一组。
第一节 概述
2.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目的如下: 咽喉道岔(组)的妨碍时间是指由于列车、调车车列和机车占用与咽喉道岔(组)有关进路上的其它道岔而妨碍了该咽喉道岔(组)
的使用时间。 t占——每列车到发作业占用某项设备的平均时间,min;
(1)确定新建车站的通过能力,检查其是否能满足 列车接车占用时间是指自开始准备接车进路时起,至列车进入到发线警冲标内方停车时止占用咽喉区的时间,可用查定方法或按下式
第一节 概述
咽喉通过能力是指车站某咽喉区各方向接、发车进路 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之和,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是指 在合理固定到发线使用方案及作业进路条件下,某方 向接、发车进路上最繁忙的道岔组一昼夜能够接、发 该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 (货物)列车数。
第一节 概述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到达场、出发场、通过场或到发 场内办理列车到发作业的线路,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 过程和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一昼夜能够接、发各方向 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 列车数。
第一节 概述
4.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分析计算法或称公式计算法,包括直接计算法 和利用率计算法两种。
利用率计算法的一般计算公式为
K n占 t 1440
N n K
式中 K——车站某项设备的利用率; n――占用某项设备的现有列车数。

计算车站能力—计算车站的通过能力

计算车站能力—计算车站的通过能力

工作任务
梳理车站能力计算的相关知识; 学习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1)
(2)
学习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 方法;
Subtitle Example
(3)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学习车站编发线的发车能力的计算 方法。
(4)
背景知识
01 运输能力的概念是用来说明在单位时间内,运输生产设备所能提 供的最大服务水平。所以运输生产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一是时 间,其二就是服务水平。
02 车站作为一项重要的运输生产设备,所能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到 达、出发、通过、解体、编组等作业项目。因此,车站能力的核 算项目主要包括车站通过能力和车站的解编(改编)能力。
项目5 任务一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主要内容:
01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02 计算车站改编能力 03 车站能力的提高 04 固定使用车站技术设备 05 编制车站工作日计划图
典型任务1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1.能力目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会计算车站咽喉通过能力; (2)会计算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 (3)会计算编发线的发车能力。
1.车站能力计算的相关知识
(1)定义:
车站通过能力,是指车站在现有设备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一昼夜能 够接发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列车数(客运站通过能力是旅客列 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货物列车数)。它包括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两部分。 车站改编能力是指在合理使用技术设备条件下,车站的固定调车设备一昼夜内所能 解体和编组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数或车数。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车站通过能力车站通过能力是在车站现有设备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一昼夜能接发和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车站通过能力包括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

咽喉通过能力是指车站某咽喉区各衔接方向接、发车进路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之和,咽喉道岔通过能力是指在合理固定到发线使用方案及作业进路条件下,某衔接方向接、发车进路上最繁忙的道岔组一昼夜能够接、发该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到达场、出发场、通过场或到发场内办理列车到发作业的线路,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和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一昼夜能够接、发各衔接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咽喉占用时间标准表咽喉道岔占用时间表顺序作业名称时间标准(min)顺序作业名称时间标准(min)1 货物列车接车占用6~8 4 旅客列车出发占用4~62 旅客列车接车占用5~7 5 单机占用2~43 货物列车出发占用5~7 6 调车作业占用4~6道岔组占用时间计算表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线路编号固定用途一昼夜接发列车数线路编号固定用途一昼夜接发列车数1 接甲到乙、丙旅客列车8 7 接乙到甲直通、区段货物列车9 4接乙到甲旅客列车 5 8 接甲、乙到丙直通、区段货物列车10 接丙到甲旅客列车 3 9 接丙到甲、乙直通、区段货物列车10 5 接甲到乙直通、区段货物列车11 10 接发甲、乙、丙摘挂货物列车10 表甲端咽喉区占用时间计算表编号作业进路名称占用次数每次占用时间总占用时间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1 3 5 7 9固定作业1 1道接甲-乙,丙旅客列车8 7 56 562 4道发乙-甲旅客列车 5 6 30 30 303 4道发丙-甲旅客列车 3 6 18 30 305 往机务段送车 36 18 186 从机务段取车 2 6 12 127 调机入段 2 4 8 88 调机出段 3 4 12 129 货场送车 2 10 20 2010 货场取车 2 10 20 20Σt固56 150 60主要作业11 5道接甲-乙无改编中转列车11 8 88 88 88 8812 上述列车到达机车经6道入段11 4 44 44 4413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11 4 44 44 4414 7道发乙-甲无改编中转列车9 7 63 63 63 63 6315 上述列车到达机车经6道入段9 4 36 36 3616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9 4 36 36 3617 8道接甲-丙无改编中转列车 5 8 40 40 40 40 4018 上述列车到达机车经6道入段 5 4 20 20 2019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 5 4 20 20 2020 9道发丙-甲无改编中转列车7 7 49 49 49 49 4921 上述列车到达机车经6道入段7 4 28 28 2822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7 4 28 28 2823 8、9道乙-丙、丙-乙无改编到达机车入段8 4 32 32 3224 8、9道乙-丙、丙-乙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8 4 32 32 3225 10道接甲到摘挂列车 2 8 16 16 16 1626 上述列车到达机车经6道入段 2 4 8 8 827 10道向甲发摘挂列车 2 8 16 16 16 1628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 2 4 8 8 829 10道乙、丙到摘挂到达机车入段 3 4 12 12 1230 10道发乙、丙摘挂的机车经6道出段3 4 12 12 1231 自始发摘挂列车向10道转线 5 15 75 75T-Σt固272 632 448 259 152 T 328 782 508 259 152 K(%) 24.6 61.2 40.6 22.5 13.2表乙端咽喉区占用时间计算表编号作业进路名称占用次数每次占用时间总占用时间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2 4 6 8 10固定作业1 1道发甲到乙旅客列车 5 6 30 302 1道发甲到丙旅客列车3 6 18 183 4道接乙到甲旅客列车 5 7 35 35 35 354 4道接丙-甲旅客列车 3 7 21 21 215 调机入段 2 4 8 8 86 调机出段 3 4 12 12 12Σt固94 65 76主要作业7 5道发甲-乙无改编中转列车11 7 77 77 77 778 上述列车到达机车经6道入段11 4 44 449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11 4 44 4410 7道接乙-甲无改编中转列车9 8 72 72 72 72 7211 上述列车到达机车经6道入段9 4 36 36 3612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9 4 36 36 3613 8道接乙-丙无改编中转列车 5 8 40 40 40 4014 8道甲-丙到达机车经6道入段 5 4 20 20 20 2015 8道发甲、乙-丙无改编中转列车10 7 70 70 70 7016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10 4 40 20 2017 9道接丙-甲、乙无改编中转列车10 8 80 80 8018 9道发甲、乙-丙无改编中转列车10 7 70 70 7019 上述列车到达机车经6道入段 5 4 20 20 20 2020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10 4 40 40 40 4021 10道接乙到摘挂列车 2 8 16 16 16 16 1622 10道向乙发摘挂列车 2 7 14 14 14 14 1423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 2 4 8 8 8 824 10道接丙到摘挂列车 1 8 8 8 8 8 825 10道向丙发摘挂列车 1 7 7 7 7 7 726 上述列车出发机车经6道出段 1 4 4 4 8 8T-Σt固486 194 317 473 415 T 580 259 393 473 415 K(%) 45.1 17.6 29.1 41.1 36.0咽喉通过能力计算表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表接发车方向列车种类股道经由道岔组咽喉道岔组利用率通过能力小计接车甲无调51、3、530.61218.029.48 1、3、7、9 3 0.612 8.2 有调101、3、73 0.612 3.3 乙无调7、8 2、4、8、1020.40634.539.4 有调 10 2、4、8 2 0.406 4.9 丙无调92、820.40624.627.1有调 10 2、8、10 2 0.406 2.5 发车甲无调71、3、7、930.61214.729.49 1、3、7、9 3 0.612 11.4 有调10 1、3、7 3 0.612 3.3 乙无调52、4、620.40627.139.49 2、8 2 0.406 7.4 有调 10 2、4、8 2 0.406 4.9 丙无调82、8、1020.40624.627.1 有调102、4、820.4062.5由某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表可得出甲端咽喉货物列车通过能力为接车 4.29=N 甲接列发车 4.29=N 甲发列乙、丙端咽喉货物列车通过能力为接车 5.66=N 乙丙接列发车5.66=N乙丙发列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min 76625378=+++=+++=t t t t t 发待发中技接中 min 108625698''=+++=+++=t t t t t 发待发中技接中 min 90745308=+++=+++=t t t t t 牵待解解技接解min 1076563015=+++=+++=t t t t t 发待发编技转编各车场办理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总时间如表所示。

任务6.1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任务6.1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5.无调中转车数( N 无 )、无调中转车占总车数的比重( 无)
N无
N
无 重
N
无 空
(车)
6.有调中转车数( N 有 )、有调中转车数占总车数的比重(有 )
N有
N
有 重
N
有 空
U卸
N 空

N有 N接
重空
任务一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tt货货
U
(h)

Nt货 U

三、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
咽喉通过能力为咽喉区各进路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之和。计算咽喉通过
回顾
货车停留时间统计 ➢ 非号码制统计原理 ➢ 非号码制计算停时和中时 ➢ 填记非号码制货车停留时间登记簿(运统9)
任务一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知识目标
➢ 熟悉车站通过能力的定义 ➢ 明确影响车站能力的主要因素 ➢ 掌握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车站到发车流
任务一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tt货货
N
i 接
n接i ki
(列)
N
i 发
n发i ki
(列)
任务一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tt货货
U
(h)

Nt货 U

四、到发线通过能力 1.计算一昼夜全部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总时间 T 总
T 总 n t 中 中占 n部t 部占 n 解t 解占 n编t 编占 n 机t 机占 t固 t 其他
2.计算货物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 k
U
(h)

Nt货 U

一、车站通过能力
1.定义
车站通过能力是指车站在现有设备条件下,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作业
过程,车站咽喉道岔及到发线于一昼夜内所能通过或接发各方向的货物列

铁路行车组织 06

铁路行车组织  06

3)取车(送车)占用咽喉道岔组时间t取(送) 取车(送车)占用咽喉道岔组时间是指自准备取(送)进
路时起,至车列离开该咽喉区进路解锁时止所占用咽喉道岔组 的时间。其可采用写实查定的方法确定。
4.机车占用咽喉道岔组的时间t机 机车占用咽喉道岔组的时间包括机车出段、入段占用咽喉道岔 组的时间。二者分别指自准备进路时起至机车进入到发线警冲 标内方或机务段内进路解锁时止所占用咽喉道岔组的时间。其 可采用写实的方法查定。
5.咽喉道岔妨碍时间
1)直接妨碍时间 当开通敌对进路,使该咽喉道岔在定、反位两个方向均有
中断使用时间,这项时间称为咽喉道岔的直接妨碍时间。如图64所示,34,36号道岔为咽喉道岔组,当调车作业(一)由1道 经由44,42号以及40,38号道岔反位,横切1,2道时,致使36, 34号道岔的定、反位均有中断使用时间,这项中断时间就是直 接妨碍时间。
本例中乙站办理车数为
N办 (472 15 493) (483 447 50) 1 960 (车)
2.中转重车数( N重中 )
N重中 N重无 N重有 (车) 式中:N重无 —无调中转重车数,车;
N重有 —有调中转重车数,车。 本例中乙站中转重车数为
N重中 (105 130) (327 328) 890 (车)
90
130 —




40
418
458 —


本站发出
5
20
25 —
10
15
35
35
到达本站 合计

327
145 40
15
472 40
15
328
35
165
35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课堂PPT)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课堂PPT)
19
第三部定标。 将连续3昼夜的写实表资料填入汇总表内 检查核对无误后即可求出接车、发车和调 车一次占用咽喉道岔组得平均时间。 二、 咽喉道岔组的确定 咽喉道岔组是指某方向接发列车进路上 作业最繁忙作业占用时间最长的一组道岔。
20
道岔分组的基本原则 1、 不能被两条进路同时分别占用的道岔 应合并为一组。
一、驼峰解体能力 驼峰在现有技术设备、作业组织方法及调车机 车数量条件下一昼夜能够解体的货物列车数或车 数称为驼峰解体能力。
40
当驼峰主要担当解体作业时多采用直接计算法。 1、使用一台调车机车实行单推单溜的解体能力
2、 使用两台调车机车实行双推双溜的解体能 力
41
3、 使用三台及以上调车机车实行双推单 溜的解体能力
1、 调整车站技术设备使用方案均衡设备作业负 担。
2、 压缩各项作业占用技术设备的时间。 3、 改进运输组织工作 。 4、 对车站现有设备进行小量技术改造。
54
(二) 提高车站能力的改建措施 1、 改造车站咽喉。 2、 改建或扩建站场线路。 3、 改造现有固定调车设备。 4、 采用各种新技术装设先进的信、联、闭设备。 5、 修建自动化驼峰实现编组站作业自动化全 面提高车站改编能力。
49
四、改编能力的确定 1、 纵列式编组站驼峰担当解体、尾部牵出线 担当编组作业时的改编能力按经过合理调整峰上、 峰尾作业负担后的驼峰解体能力、尾部编组能力 二者中较小者的两倍计算。 2、 横列式技术站或两端的简易驼峰和牵出线 既编又解时的改编能力按两端解体、编组能力之 和计算。
50
3、 具有两套解编系统的双向编组站应 分别按上、下行系统确定其改编能力全站 的改编能力按两系统改编能力之和计算。
47
解: (1)公式 k=(T总-Σt固)/(1440-Σt固)(1-γ ) (2)计算驼峰解体能力利用率 K=(1296-600)/(1440-600)×(1-0.06) =

计算车站能力—计算车站日计划指标

计算车站能力—计算车站日计划指标

复习思考题:
01 何谓车站通过能力与车站改编能力? 02 何谓咽喉道岔组?道岔分组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计算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 03 到发线通过能力、编发线发车能力如何计算? 04 驼峰解体能力、牵出线编组能力、车站改编能力如何计算? 05 提高车站通过能力与车站改编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06 何谓车站工作日计划图?编制车站工作日计划图的目的何在? 07 车站工作日计划图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如何查算?
31002 32001
编组辆数
45 45
编组作业
作业时分 编组车分 (min) 车·min
35
1575
35
1575
出发作业
作业时分 停留车分 (min) 车·min
30
1350
50
2250
31004
45
32003
45
35
1575
30
1350
35
1575
30
1350


全天合计 965





34750
6.计算车站日计划指标
(1)计算中转车平均停留时间
有调中转车到达、解体平均停留时间的计算
车次 32008
到达作业
解体作业
编组辆数 作业时分 停留车分 作业时分 解体车分 (min) 车·min (min) 车·min
45
40
1800
40
1800
31007
45
50
2250
40
1800
31009
45
40
t本站 t到 t解 t待送 t送 t装卸 t取 t集 t编 t发 (h)
02 一次货物作业平均停留时间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2号列车
侧进侧出
列车出站时的运行模式: 分为两部分,匀加速至过岔速度,匀速过岔直至列尾出清A点。 通过计算,列车出站所需时间为55″。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前折返
作业时间(秒) 作业项目 1、2号列车列尾出清A点 开始,解锁及办理4号列 车进站进路时间 2、4号列车设备反应时间 3、4号列车进站,走行至 Ⅱ道站台停车时间 4、4号列车在站台停车开 始,解锁及办理3号列车 出站进路时间 5、3号列车设备反应时间 6、3号列车出站,走行至 列车列尾出清A点时间 合 计 169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3
保证安全,地铁ATP(列车制动保护)在两列车之间还增加了一个防护
区段,后续列车必须停在第二个红灯的外方,保证两列车之间至少间隔 一个闭塞分区,这使得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较大,影响了使用效率。
闭塞系统
闭塞系统分为固定闭塞系统、准移动闭塞系统和移动闭塞系统三类。 准移动闭塞系统: 该系统在控制列车的安全间隔上比固定闭塞进了一步。可以告知后续 列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后续列车可根据这一距离合理地采取减速或制动。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发车时间
碧头站
2号列车 Ⅰ道 Ⅲ道 Ⅳ道 Ⅱ道 B 1号列车 A B 4号列车 发车:L=186m T=22″
出折返线:L=186+17+85+22=310m T=52.5″
发车时间
列车离站运行模式:以0.8m/s2加速离站,在186m站台范围内,列车最高 运行速度62km/h,未达最高速度,为此该段列车处于匀加速阶段,所需 时间为22″。
3
38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
货车停留时间统计 ➢ 非号码制统计原理 ➢ 非号码制计算停时和中时 ➢ 填记非号码制货车停留时间登记簿(运统9)
任务一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知识目标 ➢ 熟悉车站通过能力的定义 ➢ 明确影响车站能力的主要因素 ➢ 掌握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车站到发车流
任务(一h) tt货货
1.车站办理车数( )N 办
(车)
N N 接 N发

重空
重空
2.中转重车数( )N 重中
(车)
3.中转空N 重车中 数(N
无 重

N
有 重
N
中 空
(车)
N
中 空
N
无 空
N
有 空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二、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
4.装、卸车数与接、排空车数
5.无调中转车数( )、无调中转车占总车数的比重( )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三、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
咽喉通过能力为咽喉区各进路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之和。计算咽喉通过能力,应先计算
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
3.计算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
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应按方向、接车与发车分别计算。各进路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之和
,即为该方向咽喉通过能力。 (列)
N
i 接
n接i k(i 列)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一、车站通过能力
2.占用车站设备的各种作业
占用设备的全部作业分为主要作业和固定作业两类。
(1)主要作业
主要作业的内容包括各种列车(旅客列车和摘挂列车编组除外)的到达、解体、编组
、出发和机车出入段等作业。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一、车站通过能力
(2)固定作业
固定作业是指与行车量增减无关的作业。
①图定旅客列车到、发、车底的调移及其本务机车出入段等作业。
②摘挂列车编组作业(一般仅限于列车运行图中规定的作业次数,随运量变化而有显著变
化者除外)。
③向车辆段、机务段和货物装卸地点定时取送车辆的作业。
④调车组和机车乘务组交接班、吃饭及调车机车整备作业时间。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一、车站通过能力
4.计算精度要求
(1)能力利用率K,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第三位四舍五入。
(2)作业时间标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第二位四舍五入。
(3)能力值,以列数表示时,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第二位四舍五入;以辆数表示时,小数
点后舍去不计。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二、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一、车站通过能力
1.定义
车站通过能力是指车站在现有设备条件下,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车站咽喉
道岔及到发线于一昼夜内所能通过或接发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列车数
(客运站通过能力是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货物列车数)。
它包括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两部分。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一、车站通过能力
3.计算方法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和利用率计算法两种。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是根据每一列车到发作业或改编作业占用某项技术设备的平均时间,利用公
式直接计算出该设备的能力。
当技术设备担当的作业种类比较单一时,可采用直接计算法。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一、车站通过能力
3.计算方法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和利用率计算法两种。
(2)利用率计算法
利用率计算法是计算车站设备能力的基本方法。这种计算方法简便,但计算结果有一定
的误差。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3.计算货物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
货物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应按方向别分别计算接车和发车能力。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四、到发线通过能力
3.计算货物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
货物列车到发线通过能力应按方向别分别计算接车和发车能力。
N
i 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接i k
N
i 发
n
i 发
k
(列) (列)
N(无车)
6.有调中N 无转车 数N (重无 N)空无、有调中转车数占总车数的比重( )
N有
N有
N
有 重
N
有 空
U卸
N 空

N有 N接
重空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三、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
咽喉通过能力为咽喉区各进路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之和。计算咽喉通过能力,应先计算
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
1. 计算一昼夜全部作业占用道岔组的总时间( )
(T总min)
2.计T算总 咽喉n道接t岔接组车 通过n能发t力发车利用 率n机(t机 ) t调 t妨 t固
k 各道岔组通过能力利用率应按方向、接车与发车进路分别计算。
ki
T总- t固 (1440- t固)(1- 空)
任务(一h) tt货货
N
i 发
n发i ki
任务(一h) tt货货
U装
Nt货 U卸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四、到发线通过能力
1.计算一昼夜全部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总时间
T总
2T.总计算货n中物t列中占车到n发部线t通部占过能n力解利t用解占率 n编t 编占 n 机t 机占 t固 t 其他
k
k
T总- t固 (1440m到发- t固)(1- 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