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前的厦门,是个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商业消费性岛屿城 市,面积只有128平方公里, 人口不足27万人,经济基础十 分脆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人民生活困苦。
解放之初,由于海峡两岸对峙, 厦门地处海防前线。潜伏特务 的破坏,金门的炮击, 台湾飞机的轰炸,给厦门的经 济恢复和发展带来重重的困难。 但是,英雄的厦门人民白日 荷锄夜枕戈,一手拿枪保卫祖 国的海防,一手坚持生产,发 展经济。
• S形路段——长桥卧坡 堤岸典雅 • 从演武路至白城段的 环岛路,与岸同高,是 一条呈S形的流线型路 段,总长1.2公里,桥 长超过1公里,如长龙 凌波卧海,腾空而起。 有趣的是,桥梁造型为 鱼腹式,桥墩为椭圆型、 形成美丽的观海长廊, 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观 赏海岸、沙滩、海浪等 景色。常常可以看到就 有车停在白城海边的海 上桥上,看风景。
• “临海见海,把最美的沙 滩留给你。”,秉承这 一建设宗旨,厦门环岛 路成为厦门最重要的环 海风景旅游干道之一。 • 厦门环岛路全程31公里, 路宽44-60米。整条路段, 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凌 海架桥,有的穿石钻洞, 可以说每一个分段都有 不同的风景。蓝天,大 海,沙滩,绿地,四季 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用来形容是再合适不 过了。
• 至《南京条约》签订,厦门 被划为通商口岸,容许外人 在厦门进行通商及传教活动。 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从 此厦门失去台湾对外贸易转 口港之地位。但由于东南亚 殖民经济之发展,对劳动力 需求,厦门因此成为人力输 出港,变为闽省华侨集散地, 刺激了厦门的城市发展。厦 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从陆地 走向海洋之发展趋向,具有 “海洋中国”城市发展的特 点,深富研究价值。
• 这个标语牌前咔嚓了多少的菲林?——一国两 制 统一中国 • 黄厝海边,矗立着一块大型标语牌“一国两 制,统一中国”,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小平倡导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显示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趋势。
• 雕塑作品—— 艺术在路上
• 环岛路是一处观 山望海听涛的带状 景区。在环岛路向 大海的一边,有 “鼓浪屿之波”、 “大海冥想曲”、 “大橹诉说”、 “选择”、“生 机”、“海浪花”、 “妈妈带我去游 泳”、“马拉松雕 塑”等不同风格的 雕塑作品,围绕着 大海这个中心,表 现出厦门市勃勃生 机。
厦门市是我 国五个经济 特区之一, 现辖思明、 湖里、集美、 海沧、同安 和翔安6个区, 通行闽南方 言。相传远 古时为白鹭 栖息之地, 故又称“鹭 岛”。
• 厦门位于中 国福建省东 南部,是我 省第二大城 市,也是闽 南的区域经 济重心。明 初江夏侯周 德兴为配合 海防需要, 下令修筑厦 门城,开启 了厦门的历 史。
来自百度文库
• 音乐雕塑——最长的 五线谱音乐雕塑《鼓 浪屿之波》 • 胡里山炮台旁边的环 岛路隔离带上,雕塑 着镯些音乐五线谱, 它就是著名的歌曲 《鼓浪屿之波》的乐 谱。该乐谱雕塑长 247.59米。这座兼 具艺术特色和地域特 征的雕塑成为环岛路 上的主要景点,2000 年11月被列为吉尼斯 世界之最,成为“最 长的五线谱音乐雕 塑”。
• 厦门书法广场——以天为纸以海为墨 • 曾厝垵海湾,3万平方米。广场设计以文房四宝、 翰海论笔、遗墨拾芳、艺海双楫等题材,利用亭、 廊、花架、观景平台等载体,划分为三大片和八个 景观区。整个广场沿海岸线展开,采用“以天为纸、 以海为墨”的设计手法。整个设计方案融合了自然 景观。
• 沙滩上凹陷处占地百余平方米的“寿”字,艺术家以 海为背景,寓意巧妙,仔细一琢磨,它可是一个“涛” 字哦。各种再现甲骨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 及文房四宝的石雕,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也坐落 其中。整个广场随处可见中华书法文化的底蕴,就连 看似简单的道路也是暗藏玄机的。
•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 设立厦门经济特区。之后, 一系列政策优势,给厦门带 来了历史的机遇。 • 1981年10月,在厦门岛西 北部的湖里划出2.5平方 公里兴建出口加工区。 •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 察厦门,亲手写下“把经济 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 题词。随后,国务院又决定 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 个厦门岛,并逐步实行自由 港的某些政策。
• 明中叶以后东南地 区私人海上贸易勃 兴,厦门开始从军 事据点演化成贸易 重镇。明末郑成功 占据厦门作为抗清 基地,其后清廷平 定台湾,划定厦门 为闽台贸易的重要 枢纽,奠定厦门与 台湾之特殊关系。
• 在厦门鼓浪屿上还 有一个郑成功纪念 馆。建立于1962年2 月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周年纪念日。馆 址即为郑成功屯兵 扎营和指挥水师操 练的地方,至今存 有水操台、寨门等 遗址和大量名人题 刻。
• 1954年,抓住国家 修建鹰厦铁路的机 遇,以移山填海的 精神,修筑厦门海 堤,使厦门岛与内 陆相连,成为人工 半岛,对加强海防 和促进厦门及闽南 地区的经济建设, 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1973年,日理万机 的周总理,顶住各 种压力,发出“三 年改变港口面貌” 的号召,翌年,克 服“海防前线不宜 搞重点建设”的影 响,国家计委把东 渡一期工程列入国 家“五五”计划建 设项目,厦门抓住 机遇,加快东渡港 区的建设,昭示着 沉寂多年的厦门港 启锚远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