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77页PPT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仅供参考]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仅供参考]

参考课件
8
集束化护理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护理人员意识不够,未充分认识到对预防方 案执行的重要性;
简单的操作步骤相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 的、循证支持的证据来构建集束化护理。
宋凌霞,张咏梅,卢美玲,等. 集束化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Meta 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029): 30-33.
经口气管插管需要1-2个牙垫,选择的牙 垫要有一定的长度和硬度
参考课件
13
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并 做标记
用1条1.5cm宽约15cm长的胶布先将插管与 牙垫固定一起
两条1.5cm宽约30cm长的胶布分别交叉固定 在患者面颊部(皮肤保护膜)
参考课件
14
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参考课件
9
在临床工作中人工气道护理的质
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患
者的预后,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人
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使最新最可
靠的科学依据(循证支持)服务于
患者,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的生命质量。
参考课件
10
参考课件
11
参考课件
12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多种方法)
常用方法:胶布固定法
Hillier B,Wilson C,Chamberlain D,et al. 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through oral care, product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A literature review[J]. AACN advanced critical care, 2013, 24(1): 38-58.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新课件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新课件

根据痰液黏稠度决定滴速和湿化量,湿化液总
量为200-300mL/d -
31
3、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温- 湿交换
过滤器,是由数层吸水材
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
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
它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
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汽收集并保留
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
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维护中的应用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刘海燕
-
1
概念一: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 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 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 立的气体通道。
-
2
-
3
-
4
-
5
-
6
概念二: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指运用循证护理 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组护理干预 措施集合在一起,使病人在住院期 间得到最好护理的方法。
高容低压气囊
(large volume low pressure cuff)
-
15
-
16
2、理想的气囊压力
理想的气囊压力(25cmH2O左右) 阻断漏气 防止压迫性损伤
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时既可
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黏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黏膜缺血性
-
30
输液管滴入法:与静脉输液大致相同,气管插 管患者置入长度约15-18cm,气管切开患者置入 长度约5-8cm,并用胶布将其固定,以0.2-0.4 ml /min的速度持续滴入湿化液
微量泵推注法:痰量少且稀薄的患者,速度可 调至4-8 ml/h;对于痰量多且稠的患者速度为 8-20 ml/h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
人工气道的护 理ppt
汇报人:XXX
01
人工气道概述
02
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点
03
人工气道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04
人工气道的护理操作技巧
05
人工气道患者的监护与观察
06
人工气道护理的培训和指导
目 录
01 人工气道概述
人工气道的定义和分类
人工气道的定义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建立或置入管道使气管或 支气管与空气相通,以维持气体交换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
一旦发现呼吸或循环功能异常,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 措施。
记录护理过程和效果
01
护理过程记录
详细记录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过程,包括 气道管理、吸痰、湿化等操作。
02
护理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如患者呼吸状况、血 氧饱和度等指标,以及患者舒适度和满意 度。
03
护理记录的意义
记录护理过程和效果有助于总结护理经验, 提升护理质量,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服务。
02 湿化气道
通过持续气道湿化,维持气道粘膜的湿润,减少痰液的 粘稠度,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03 适当镇静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以减少患者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保持气道稳定。
防止误吸和感染
保持气道清洁
定期吸痰,保持气道通畅,避 免分泌物积聚导致误吸。
控制感染源
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减少细 菌滋生,防止感染发生。
状。
02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 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
03 观察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判断是否 有意识障碍或昏迷等情况。
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3
目的
1、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 气功能。
2、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3、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
建立人工气道是改善和治疗呼吸衰 竭的重要手段。
整理课件ppt
4
适应症
凡是经过一般保守治疗不能达到效果者, 均应考虑建立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最简单易行且有效、最快 经鼻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较长,需要病人生命体征较
整理课件ppt
17
整理课件ppt
18
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剪一长10cm,宽2.5cm的白布纹胶布,从中间 剪开一部分后固定,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 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 的外露部分。再用一寸带在气管插管处打结, 绕过耳后(一侧耳上一侧耳下),在左侧或右 侧打结双层固定。 胶布及寸带每日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整理课件ppt
12
整理课件ppt
13
整理课件ppt
14
整理课件ppt
15
人工气道的固定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 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
整理课件ppt
16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
准备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的两 侧,将长的一根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 打一死结,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小手指为宜 。过松易致导管脱出甚至意外拔管,过紧容易 导致患者不适,注意一定要打死结,以免自行 松开,导致套管固定不牢脱出。
整理课件ppt
9Leabharlann 意外拔管的原因患者方面的原因有:
谵妄,意识障碍烦躁而自行拔管,疼痛,与患 者相关的其他因素有关,如环境陌生,限制探 视等 医院方面的因素有: 危险因素:ICU特殊的环境 相关因素:工作忙,缺乏经验,未镇静 技术层面的因素:气囊处理不当,充气不够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麻醉方法及选择依据
麻醉方法介绍
简要介绍常用的麻醉方法,如局 部麻醉、全身麻醉等,以及各自 的优缺点。
麻醉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手术需求 及麻醉医生的评估,选择最合适 的麻醉方法,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详解
01
详细阐述人工气道建立的具体步骤,包括消毒、铺巾、切开、
插管等,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准确无误。
持续改进路径设计
分析质量指标数据
定期对收集的护理质量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 环节。
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明确改进目标和时间节 点。
跟踪改进效果并调整策略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进 策略,确保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优秀经验总结分享
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 体的加湿加温功能丧失,需进行气道 湿化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维持气 道通畅。
湿化方法
湿化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以及听诊肺部啰音等指标,评估气道 湿化的效果,及时调整湿化方案。
可采用蒸汽湿化、雾化湿化、气道内 滴药等多种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根据 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05
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构建
护理质量指标设定
人工气道护理操作规范性指标
包括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操作后处理等环节的具体指标,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 。
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指标
关注患者在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 服务理念。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指标
针对人工气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设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逐步过渡到床边活动,如站立、行走 等,增强患者体力和心肺功能。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如 翻身、拍背等,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
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 等,促进肺部功能恢复。
营养支持与免疫增强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注重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提高患者 免疫力。
能。
湿化效果评估
定期检查患者痰液黏稠度、呼 吸道通畅度及肺部听诊情况,
评估湿化效果。
定期吸痰操作规范
吸痰时机
根据患者病情和痰液量,确定吸痰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 。
吸痰管选择
选择适当型号和质地的吸痰管,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吸痰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疗,避免低氧 血症。吸痰时动作轻柔、迅速、准确,避免刺激和损伤呼 吸道。

喉头水肿
给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减轻喉头水肿症状,必
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03
人工气道日常护理要点
呼吸道湿化策略
01
02
03
04
选择适当湿化器
根据患者病情和人工气道类型 ,选择加热湿化器或热湿交换
器等设备。
湿化液选择
使用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作 为湿化液,避免使用自来水或
矿泉水。
湿化温度与湿度
保持湿化温度在32-35℃,相 对湿度在60%-70%之间,以 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生理功

咳嗽能力评估
评估患者的咳嗽反射和咳嗽力度,以 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
意识状态评估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确保其能够配 合拔管操作和后续的呼吸道管理。
拔管操作流程
准备拔管物品
准备必要的拔管物品,如无菌手套、口罩、拔管 钳等,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持续开展人工气道护理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 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护理人 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临床实践,不断探索 和创新人工气道护理的新方法、新技术。
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和学术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引进和借鉴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及合作程度,解释人工气道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准备必要的器械和物品,如喉镜、气管导管、牙垫、固定带、吸引器等。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检查患者口腔及鼻腔情况,如有分泌物或异物应及时清理。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型号,避免过大或过小导致并发症。
包括准备工作、切开气管、插入气管 套管等。
操作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类型
包括出血、气胸、纵隔气 肿、感染等。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熟练操作技巧,保持无 菌操作等。
处理方 闭式引流、抗感染治疗等 。
03
人工气道日常管理与维护
固定与保持通畅措施
的排出。
温化
对吸入气体进行适当加温,避免冷 空气对气道黏膜的刺激,提高患者 的舒适度。
吸痰操作
掌握正确的吸痰时机和方法,使用 合适的吸痰管,将痰液及时吸出, 保持气道通畅。
定期检查与更换时机
定期检查
定期对人工气道进行检查,评估其固定情况、通畅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更换时机
根据人工气道的材质、使用时间和患者具体情况,及时更换人工气道,避免因长 时间使用导致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更换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 确保患者的安全。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气囊充气及压力监测
手指捏感法 固定注气法 血压计床旁测定 专用测气囊压力装置 电子气囊测压装置
气囊的压力一定要保持在
2.45KPa(25cmH2O)以下,即
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灌注压。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
气道湿化的作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经口插管
经鼻插管
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 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
②管腔大,易于吸痰 ②易于固定
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
口进食
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
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②不宜长期使用
防止并发症 口腔压伤
口腔卫生的保持 病人的体位
人工气道的分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口咽气道 鼻咽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口和鼻通气道 口,鼻咽通气道可辅助建立人工
气道,放置口咽通气道应注意给药抑制气道反 射或用压舌板压舌,避免咳嗽或喉痉挛。成人 口咽通气道有大(100mm),中(90mm),小(80mm)三 种型号。鼻咽通气道的长度可按从鼻孔到耳孔 的距离来估计,大约比口咽通气道长2-4cm。放 置鼻咽通气道应注意润滑鼻部并沿鼻腔底部进 入,石蜡油润滑,去氧肾上腺素滴鼻收缩血管,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等措施有助于防止鼻出血和 避免并发症。抗凝治疗,腺体肥大的儿童,颅 底骨折的患者不宜使用。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无菌操作
定期清洗和消毒
在吸引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交叉感染。
定期对吸引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系统 清洁无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风险。
气道狭窄预防与处理
定期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及时处理狭窄情况,如使用球 囊扩张等。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不断 完善和优化集束化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指标
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并分析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等工具对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医护人员对集束化护理的认知和执行情况
进行报告。
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和 护理,防止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
05 营养支持与康复锻炼指导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手段,全 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包括口服 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等。
04
进食训练
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 逐步进行进食训练,包括食物的 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等。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
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时间等。
执行康复锻炼计划
02
指导患者按照康复锻炼计划进行锻炼,确保锻炼的安全和有效
05
确认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后,固定好导管或 套管,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PPT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PPT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
辽宁省第四届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第一小组
内容概要
引言 人工气道固定 气囊管理 气道湿化 气道分泌物吸引 预防VAP 预防UEX 文献支持 小结
何谓人工气道?
何谓集束化护理?
何谓集束化护理?
Bundle Care由美国健康研究所
(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首先提出, 中文译为 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 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 各种临床疾患。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人工气道护理的质 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患 者的预后,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人 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使最新最可 靠的科学依据(循证支持)服务于 患者,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的生命质量。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包括哪些内容?
人工气道固定 气囊管理 气道湿化 气道分泌物吸引 预防VAP 预防UEX
气囊压力不足的并发症
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气囊压力<20cmH2O时,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显著增高
气道漏气, 潮气量损失
气囊压力监测时机及方法
常规气囊压力至少每四小时测量并校正 一次
进食前监测气囊压力
目前有研究:气囊压力应适时监测而非定时
气囊压力监测方法
气囊压力测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气道分泌物多且粘稠、脱水、低温或肺部疾 病引起的分泌物潴留患者应慎用人工鼻; 不建议常规使用气道内滴注湿化液; 恒温湿化器、雾化装置、呼吸机管路等应严 格消毒。
内容4:气道分泌物吸引
鞍钢集团总医院 王晓磊
分泌物吸引的意义
清除大气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小气道阻力 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留取痰标本,有利于痰液性质的观察 细菌培养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