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bb5dd2eeefdc8d376ee32ae.png)
10、一些物体的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 地核温度:约5000℃;
钢水的温度:约1500-1800℃;木柴温度:约250℃;
南极平均气温:约零下25℃;月球背面温度:约零下180℃。1Leabharlann 、我国三大火炉城市:武汉、重庆、南京
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不能够离开被测液体。
5、温度计所能够测试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度计的量程。
6、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同 ,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气温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
7、在气象站,通常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可免受太阳的直射,避免江水、强风影响。
8、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体温计在用之前甩一下,是因为体温计下端有细管,水银热胀后显示的是上一次测量的温度。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一、冷与热、温度计
1、人们可以通过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这些感觉不可靠。
2、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要准确知道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和气温计等。
4、温度计测水温时要注意:
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知识点
![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6fd91da1c7aa00b52acbe6.png)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2、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鱼类用腮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可以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
3、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的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4、哺乳动物: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5、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我国的珍惜动物有大熊猫、华南虎、朱鹮、白头叶猴、金丝猴、白鱀豚、扬子鳄。
珍惜动物灭绝的原因:1、生存环境发生变化;2、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减退。
我国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1、立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2、建立自然保护区;3、人工繁育。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
第二单元:冷与热6、那杯水热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怎样测量水的温度?(1)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上部。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睡眠,视线要与液柱顶端向平。
7、温度计的秘密: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根据水、醋、果汁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就是在推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78d3cdee06eff9aff807bd.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1。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2。
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大鼓比小提琴声音低。
3。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5。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声带6。
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
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8。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音量小,声音弱。
9。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10。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上下。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11。
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1。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可以在固体、液体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3。
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耐克创造的。
10。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为“分贝北可以用分贝仪测量音量的大小。
11。
噪声的危害: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12。
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b400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d.png)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
理
1. 科学实验方法
-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 实验要素: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2. 科学观察
- 观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 观察要点:时间、地点、对象、方法、结果。
- 观察记录方法:数量、形状、颜色、大小、质地、重量等。
3.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 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硬度、重量、透明度等。
- 物体的变化:分解、合成、蒸发、溶解等。
4. 运动与力
- 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旋转运动等。
- 力:推力、拉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 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远距离作用等。
5. 水的常见形态和性质
- 水的常见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可溶解、具有表面张力等。
6.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
-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等。
- 植物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结果、繁殖等。
7. 动物的特征和生长发育
- 动物的特征:体形、皮毛、体温、动作等。
- 动物的生长发育:出生、生长、发育、变幼、变老等。
以上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a8de38bceb19e8b9f6ba38.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3.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5.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怎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5.宇航员为什么学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沟通?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电子通讯设备。
6.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第4课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2.人的外耳就像--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答: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95bd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7.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物质和能量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物质是我们周围所有事物的组成部分,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能量则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驱动力,我们生活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能量的支持。
2. 食物和营养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
我们将学习到食物的种类,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和奶类等。
每种食物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食物和营养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
3.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我们将学习到水的重要性和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水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保持身体的温度平衡、清洁我们的身体和环境等。
我们也将了解到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等。
4. 太阳和天气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
我们将学习到太阳的作用和它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
太阳的能量驱动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变化,我们将学习到不同的天气现象,比如晴天、阴天、雨天和雪天等。
5. 动物和植物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动物和植物都是地球上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6. 地球资源的保护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资源对于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们将学习到如何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垃圾和污染物的产生,保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学习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世界的运作规律。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科学学习,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吧!。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aa5ee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a.png)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应知应会一、位置和运动1.足球比赛中,同学们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2.相对于球门,房屋和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它们是静止的;同学们和足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3.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4.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答:汽车行驶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乘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乘客是静止的。
二、运动的方式1.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
2.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及从树上落下的苹果的运动方式都是直线运动。
3.转弯的火车、转动的风车、荡秋千的小孩、投出的铅球和颠簸的木马的运动方式都是曲线运动。
4.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轮胎的运动包括旋转和滚动等运动方式。
三、运动的快慢1.完成相同距离的运动,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时间越长,运动越慢。
运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是:雨燕、猎豹、短跑运动员、蜗牛。
2.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物体运动的也就越快。
3.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常用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或千米/ 小时(km/h)。
我们出行通常要使用交通工具。
四、运动和力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常需要停止、启动、加速、减速……这些都是汽车不同的运动状态。
2.物体的运动状态经常发生变化。
3.我们可以使用拉力、弹力、吸力、推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4.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可以使小车加速运动;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不同的力可以使小车转弯,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可以使小车停止运动。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c576332cc58bd63086bda6.png)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1课蚂蚁1.蚂蚁的身体结构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
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4.蚂蚁的种类很多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等。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这就是在描述。
5怎样预防蚊虫叮咬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衣服;喷涂驱蚊液;不直接触碰昆虫。
6 被蚊虫叮咬了怎么办用肥皂水涂抹被叮咬的部位;涂抹风油精;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
如果局部瘙痒得厉害,可以外涂一些专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如果被叮咬的面积较大,并且瘙痒、水肿等症状明显,就需要内服药物治疗。
如果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
第2课鱼5.鱼的身体结构6.鱼鳍辅助鱼运动;鱼靠鱼鳃呼吸。
7.在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嘴前的水中,观察水在鱼嘴及鳃盖中流动情况的实验中,发现水从鱼的嘴进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8.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9.鱼类用鳃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
鱼鳍作用: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第3课鸟10.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1.鸟不一定都会飞,例如企鹅.鸵鸟。
会飞的动物也不一定是鸟,例如蝙蝠。
第4课哺乳动物12.像猫.狗.兔子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14.像羊.狗.猫等动物,它们的哺育方式叫哺乳,它们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5.像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以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的,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6.海豚因为是胎生繁殖,哺乳方式养育后代,所以是海豚是哺乳动物。
17.鸭嘴兽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是特殊的哺乳动物。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基础知识(带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基础知识(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e2e00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9.png)
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a5b920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9.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空气的性质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强),压缩程度与其产生的弹力成(正比)。
2、用喷气气球模拟空气飞机的实验中,喷气气球充气越多,气球飞得越(高)。
3、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却不会湿。
是因为杯子里有(空气)。
4、因为地球就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太阳反射的情况就(相同),各地的(冷暖程度)也就不一样,(冷暖)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构成风。
5、空气具有性质(占空间、有质量、有弹性、可以被压缩)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同:(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二、实验提问: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不会湿。
因为(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使得水无法到达杯底)。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请问:气球吹起并不大。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有着,所以气球就吹起并不大。
只有在瓶子绑著些小孔,就可以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著气的气球缠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穿其中一只,观测至(刺穿气球的这边唇了出来)。
表明(空气存有质量)。
4、找出气球的绳子,使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脸上真的存有风吹过来,凉凉的,还听见“嘶-嘶”的声音。
表明(表明空气具备流动性)。
5、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手感觉到袋子里存有东西往上顶上)。
再用力甩,辨认出袋子被逼出了一点,抬起手后,袋子又返回原来的样子。
这是因为((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有。
(2)空气占有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放大。
(4)压缩空气存有弹性。
)6、在日常生活中(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等。
三、设计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假设步骤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489a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1.png)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太阳与我们
- 太阳是地球的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 太阳光照下,地球白天亮,夜晚暗
- 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与地理方位有关
- 太阳的光照能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养分和氧气给人类和其他生物
- 太阳的热能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形成云和雨
第二单元:水
- 水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有无色、无味、无臭等特征- 水可以在三种不同的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转化
- 人类和其他生物需要水来生存
- 水有很多用途,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 人们应当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第三单元:空气
- 空气是地球上的一种气体
- 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 空气中有氧气,人类和其他生物需要氧气呼吸
- 空气中还有其他气体和微粒,有利于维持地球的温度和天气- 空气污染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我们应当注重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 科学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
- 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
- 人类的很多日常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科学知识
-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 我们应当积极研究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整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23c4d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b.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例如:击鼓时,鼓面振动发声;弹琴时,琴弦振动发声。
2.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1.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 举例:水中的鱼能被岸上的脚步声惊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 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的强弱
1.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2. 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四、声音的高低
1.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2.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五、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
2.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音,外耳道传递声音。
3.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将声音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
4. 内耳包括耳蜗等,耳蜗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edbac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c.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1.鸟和哺乳动物必备知识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中,关于“1.鸟和哺乳动物”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动物的多样性在大自然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这些动物不仅在身体结构上存在差异,而且运动方式也各有特点。
动物的数量也有所不同,有些动物数量庞大,而有些则非常稀少。
二、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特征:鸟类体表有羽毛和翼,多数鸟类善于飞行。
羽毛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其中正羽覆盖在鸟的身体上,有助于飞行;绒羽则紧贴鸟的身体,有助于保持体温。
身体形态:鸟类的身体通常呈纺锤形,这种形态有助于降低飞行时的阻力。
喙和足:鸟类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不同鸟类的喙和足形态差异很大,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生理特征:鸟类是恒温动物,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
此外,它们还是卵生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
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体表特征:哺乳动物的身体表面有毛,这些毛发有助于保持体温。
生理特征: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能够调节体温以适应环境变化。
它们用乳汁喂养后代,这是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躯体和四肢结构:哺乳动物的躯体和四肢结构有利于它们快速运动,并具有多种运动方式,如奔跑、飞翔(如蝙蝠)、跳跃和游泳等。
皮肤功能:哺乳动物的皮肤不仅具有敏锐的感觉功能,还能调控体温。
皮下脂肪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四、鸟和哺乳动物的对比繁殖方式:鸟类是卵生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而哺乳动物则是胎生动物,幼崽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出生。
体温调节:虽然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但它们的体温调节机制有所不同。
鸟类主要通过羽毛和肌肉活动来维持体温;而哺乳动物则通过毛发、皮下脂肪和血液循环等多种方式来调节体温。
五、常见的鸟和哺乳动物常见的鸟类:包括水牛背鹭(一种与水牛共生的鸟类)、鸡(作为家禽广泛饲养)、以及其他各种野生鸟类如鸽子、麻雀等。
常见的哺乳动物:包括绵羊、梅花鹿、猫、兔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计划(6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计划(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4977a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5.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导入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一)统计天气信息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2、分组统计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二)分析天气信息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3、单元评价(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三、课后总结1、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2、我们怎么知道下雨下了多少呢?简单的办法是用(雨量器)来测量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计划(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四年级上册科学 -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 -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03009690c69ec3d4bb7557.png)
第一课时我们关心的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态。
因此在描述天气的时候还要标明日期。
○2描述天气:包括温度、降水量、云量、风向、风速等方面。
○3天气时常发生变化,并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第二课时天气日历○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现象:包括雨、雪、多云、晴等。
○3观察天气时,要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察。
简单的天气符号第三课时温度与气温○1测量气温一般用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
○2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室外阴凉通风处。
○3测量气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4温度计的使用注意:手拿玻璃管的上端;眼睛平视温度计液面;等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5气温一直变化,可以通过气温柱状图来观察温度变化。
第四课时风向和风速○1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有八个方位描述。
○2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哪里,就是什么风。
○3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
○4风速有13个等级,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
○5在记录时,我们可以将风速简化为。
无风(0)、微风(1)、大风(2)。
第五课时降水量的测量○1常见的降水: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看得是高度。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
○4一天的降水量是24小时的降水总量。
第六课时云的观测○1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3层云:高度最低,离地球表面最近。
通常是灰色的,当层云变厚就会形成雨层云,会出现毛毛雨、大雨等天气。
○4积云:比层云高,看上去像棉花堆。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当发展成为积雨云时,会有雷阵雨。
○5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它的高度最高,所以卷云是由微小冰晶组成。
它的出现通常也代表了晴朗天气。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1004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a.png)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第一单元:科学的探究方式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科学的探究方式及如何观察对象,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单元:新陈代谢
本单元让学生了解营养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物质的功能和来源,明白各种食物对人体的影响。
第三单元:环境恶化与环境保护
本单元使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并理解环境恶化的原因,研究环境保护知识,探讨如何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电
本单元为学生提供电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电的应用,探究电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第五单元:物质的三态变化
本单元让学生探究物质存在的三个状态和状态间的转化关系,并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为下一单元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六单元:实际中的浮力和空气压力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浮力和空气压力的概念与作用,了解浮力和空气压力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七单元:光的传播和防护
本单元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防护知识,做到科学防护,安全生活。
第八单元:关爱眼睛,科学用眼
本单元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用眼问题,让学生了解视觉疲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树立科学用眼观念,保护视力。
这八个单元是本学期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对科学有更全面的了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554df4d0b4e767f5acfce70.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
降水形式
雨 雪 冰雹 ……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雨量器原理
几种简易雨量器
简易雨量器制作步骤
1、找一个直筒透明杯(或饮料瓶),高15厘米以上。
2、用尺子在纸条上画好刻度,单位毫米。
3、将纸条竖直粘到杯外面,使纸条0刻度线和杯内底部对齐。
思考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可以吗?
东风
东 由东向西吹的风
东南风
西南
东南
由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南
北
西
东
南
小活动
根据旗面飘动的情况辨别风向
风向测量工具:风向标。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测量风向: 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方位?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 速 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
风速测量仪器:风速仪。
风速等级 (风级)
积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
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的。
分类依据:云的高度和形状。
云的分类 各种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种类
形状
位置
天气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 面,天气晴朗
卷积云 像粼波
很高
它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 2000米左右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卷层云 仿佛白色调幕 高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 像毛玻璃
低
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层云 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降
积雨云 形成高大的云山 更低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c674b7db9d528ea80c77920.png)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性质1.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1.用注射器抽气后注入水中冒气泡2. 用塑料袋兜空气袋子鼓起来2.把一团纸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答。
纸团不会湿。
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3.用力吃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
吹不大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在瓶子上剪一个小孔,就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了。
4.怎样证明饼干、砖头、羽绒被里是否有空气?答。
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5.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有什么现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答。
当我们刺破其中一只气球时,刺破气球的那端明显上升了。
木棍倾斜。
这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6.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
感觉到有一股气流冲向自己的脸部,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具有流动性。
7.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呢?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么样呢?松开手后你有看见了什么?怎么解释这些现象呢?答。
用手压"气垫"会感觉到手被"气垫"向上反弹。
再用力压一压,会感觉到手被"气垫"向上反弹的力量会更大。
松开手后,就会看到"气垫"恢复原样了。
这些感觉和现象说明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8.说明空气的性质。
答。
1占据空间。
2有质量。
3会流动。
4能被压缩,有弹性。
9.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不同呢?答。
1.给自行车轮胎篮球充气2.玩空气枪11.实验名称: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实验器材:吸管,胶带,绳子,长形气球,气筒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操作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2用气筒给气球打气,旋转喷口,捏紧;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长气球固定在吸管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气温 云量 风向 风速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5.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
雨量器 降水量
教后反思
学科
科学
年级
年级
主备教师
赵玉杰
授课内容
6.云的观测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教师
赵玉杰
授课内容
5.降水量和测量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降水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4、师生反馈。注重学生对云量、高度、形状描述。
三、对云的分类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根据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状况进行了划分,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把云分成了几类吧。
师根据学生刚才的观察反馈引入云的分类并介绍云的分类。
学以致用:出示课件云的图片,学生判断云的类型。最后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气象学家是根据什么对云进行分类的吗?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
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
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பைடு நூலகம்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
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教学难点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及师生双边活动
个性设计
一、导入
二、观察云
1、教师板书“云”字,问: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
教师:既然大家对云有这么多的想法,我们现在就对云进行探究吧。
教学重点
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雨量器一个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及师生双边活动
个性设计
一、认识雨量器
二、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
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及师生双边活动
个性设计
一、导入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教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不能猜测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根据云量的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
三、测量降水量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2.老师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天气日历记录中,能够记录下每天的降水情况。如果你是每天测量的,就可以写下具体的降水多少。
教师具体说明气象学家如何划分晴天、多云、阴天的。
2、学以致用:学生根据理解判断云的类型。(课件出示云的图片)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带好文具,将你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
注意:如果有太阳注意不要直视太阳。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四、了解天气谚语,丰富学生生活常识。
五、师生小结。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对云的观测的收获,教师提示坚持记录天气日历。
板书设计
6.云的观测
卷云
积云
层云
教后反思
学科
科学
年级
年级
主备教师
赵玉杰
授课内容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