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育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观念滞后,教学的改革步伐不一致随着课改的迅速发展,微课堂已经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非常高,教学效果非常之直观。
一个教师教学观念决定一个人的教学套路。
改革课堂,教师的观念尤为重要。
但是在课堂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表现及思想有以下三种情况:一部分老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借口年纪大,改不动了,怕实施教学改革影响教学质量,因而驻足不前,根本就不动。
二是大多数教师虽有改革的欲望,但没有高效易行、得心应手的教学模式作引领,先进的理念无法真正落地,忘而生畏,不敢进行大胆的改革。
二、理念认识的肤浅化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课堂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我们期待已久、体现新课程本质的变化的,有些行为却是出乎意料、背离或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
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甚至不看课程标准,导致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不清,教学仅定在教材的知识点上,很少考虑如何用教材来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很多教学任务囿于习题;大多数教师没有树立新的课程观,缺乏对课程的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
等等。
我们知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改的前提,新课改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由专家、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一起共同建构的新课程的和;教师再也不是那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该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但是,目前我们大多数教师缺乏深入的学习,大家扪心自问:我们又有多少教师手中有课程标准,又有多少教师把课程标准读过一遍,更不用说深入、细致的研讨了。
三、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化的倾向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
我们试着回想一下咱们的课堂,看是否有一下现象。
为了让学生“主动”,就兜圈子提问;为了师生、生生“合作”,就进行小组讨论;为了完成多个教学环节,课堂上就开展许多活动,占用有效的学习时间。
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正文: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一致。
因此,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模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缩影。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随着我市课改的逐步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出来的新课堂,会深深地体验到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师生的角色正在发生大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为丰富而个性飞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得到了真正的培养;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一、新课程倡导师生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
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或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应给学生思想上的支持与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精选5篇)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精选5篇)第一篇: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学过程呈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形式。
由此,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出现了新的特征。
笔者就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心的,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这里谈谈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转变。
【关键词】模式转变转位因人施教面向全体倾听学生在新课改中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以往的“全方位指导”“学生倾听教师”“研究教材”“面向个体”“单评”转变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倾听学生”“教材、学生双研究”“面向全体”“众评”等,以适应新课改强调的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下面我想就以下几个教学模式的转变谈自己的认识。
一、变“全方位指导”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
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讲话时间少而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发展创造力,还课堂与学生。
例如:我在讲解不等式组3<5x-1<4的整数解时,少提示同学:先把它改写成不等式组的一般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然后我巡视同学做的情况,并有目的的找两个同学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去讨论错对,选出正确的让学生去解每一个不等式并求出它们的解集,然后让同学们思考我们下面要做什么,并以小组讨论出最后结果。
最后再让同学们讨论作出小结。
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
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
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以至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如无助状态。
同时,教师在指导时还要注意设计一定的梯度,让学生循序渐进,不要指导一步到位,要让学生有思考余地,让学生能有自我成功的感觉,从而有自信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探索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及其重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加重要。
首先,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不容忽视。
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更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更加有效地吸收知识。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形式完成课后作业,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学习知识;学生也可以利用实验室充分利用自身潜力,开发智慧,体验
科学,更加准确地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使用报告和游戏的方式学习,以增强学习效果。
其次,新的教学手段也有利于充分利用老师的教学时间,减少教师的课堂管理负担,使教
学活动更加丰富有趣,也能够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更强烈,有效
地增加学生能力和头脑特长的培养。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是学校教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改革不仅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师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为了控制题库的影响,同时也需要考虑的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开展,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它,使学生能更好地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完善学习.。
新课改的实施带来哪些变化
新课改的实施带来哪些变化摘要: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新课改一、师生的角色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
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相沟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同时,在合作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
1.明确任务。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教师开始就提出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这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全班交流。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
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流。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
3.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
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教师在合作中应规范学生行为,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
二、教学观念的变化在没有实施新课程之前,许多教师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
现在教师们意识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
要达到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024年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五篇)
2024年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范本近期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使我更直观地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最新要求,也为我未来的教学工作开辟了新的视角。
新课程改革旨在使学生能够获取更为丰富、广泛且易于掌握的终身受益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何种教育对学生具有长远价值。
除了基本的沟通技巧和思考能力,文化的底蕴和素养是更为深远的影响因素。
文化能够提升个体超越表面的生活层次,不受技术局限或工具理性的束缚,使人能以深邃的智慧和灵性去理解世界,回应世界,展现世界。
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核心结构,是塑造个体精神根基的关键。
初中语文教育应秉持这样的文化追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特征,也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别。
过度强调“工具性”,可能导致教学变得过于科学化,忽视了语文的深层含义,排除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从而无法提升道德修养和审美品味,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堂失去吸引力。
相反,如果只关注“人文性”,仅分析作品的情感思想,而忽略语言运用的技巧,只注重内容对学生的影响,那么语文课就可能变质为道德教育课,丢失了语文作为实践性课程的本质。
因此,语文课必须体现出语文的独特性,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发展,又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要在语文学习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语言运用的技巧,还要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在____月____日至____日的莱州市语文优质课复赛中,参赛教师分别展示了散文、诗歌、文言文的教学,刘东方教研员始终强调无论何种文体,都应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既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又要培养他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这种教学指导与新课标的精神相吻合,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引导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仅在必要时进行引导和点拨,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新课改下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
新课改下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教学环境,学生们需要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教学改革成为了新课改下小学英语课堂的必然选择。
一、提倡启发式教学在新课改下,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主张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来源,而是扮演着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情感体验在新课改下,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还注重情感体验。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语法、词汇等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而在新课改下,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歌曲、游戏、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三、强调任务型教学新课改下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还强调任务型教学。
学习者通过解决一系列的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来完成一些任务,如写邮件、访谈等。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生通过任务来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同时注重任务型教学可以将课堂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四、开展综合性评价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还需要进行综合性评价。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只是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察,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而在新课改下,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在教学中需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和反思
8 . 模式 的变 化 : 课 改 改变 了 旧的 评价 模式 , 评价 新 由素质 评
处找 水 喝 , 口述 故 事情 节 ,… …乌鸦 到 处找 水 喝 , 果 怎样 呢 ? “ 结 请 同学们 自己 朗读 明 白吧 !这样 设 计不 仅 引发 了兴 趣 , 发 ” 更激
了学 生探 究 的 欲望 。
3课堂 教 学 的变 化 : . 由过去 课堂 上 学生 只 有 被 动 的听 老师 讲 课 , 笔记 , 记 变成 了学 生 可 以主 动 “ 疑 、 疑 ”老 师讲 到某 质 解 ,
使 学生 更多 的 了解 了一些 小动 物 的生活 习性 。
、
课 改带 来 的变 化
1 师观 念 的变 化 : 师 的教 育 观念 发 生 了巨 大 的 变 化 , . 教 教 不 仅焕 发 出 了教育 的生 命 力和 创造 力 , 还推 进 了教 育方 式 和学 生 学 习方 式 的 转变 , 当好 一 名 现代 化 的 老师 , 有 科 学基 础 要 光 知 识 没 有教 育 理 论 指 导 , 没有 广博 的知 识 , 如 同 “ 人 骑 瞎 就 盲 马” 那样 危 险 , 急 于“ 脑 ”不 断 的否定 自我 , 在 洗 , 又忙 于“ 电” 充 ,
字 、 书 时 间还 给 了学 生 , 生在 老 师 的指 导 下可 以用 自己喜 读 学 欢 的方法 自主识 字 , 悟 课 文 , 感 学生 “ 自主识字 , 自觉 读 书” 的能
力得 到 了有效 的培 养 和发 展 。
2师生关 系的变化 : . 师生的关系摆正了 , 和谐了, 融洽了 ,
的应试 教 育 转 向 了素 质 教 育 的轨 道 , 从教 师的 教 育理 念 , 课 到 堂教 学模 式都 发 生 了巨 大 的变化 ,在这 些 可喜 的变化 面前 , 也 凸现 出 了一些 我们 值 得反 思 的 问题 。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学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已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的互动式课堂,多了很多动感。
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
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应尽快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理念,改变过去的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变依赖为自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探究评价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本文结合新课改实施的经验,阐述了对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
因此,我们的数学要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我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新课标学习中的几点困惑(陈翔)
新课标学习中的几点困惑苔菉中心小学陈翔新课改的实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生活,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
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同时,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路和方式进行了反思,对比新课标,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困惑。
一: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吗?《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为此我在教学时,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
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
二: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合作学习时,优生活动多,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三:数学知识都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发现吗?《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五个改变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五个改变摘要:小学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会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小学课堂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改革,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本文就主要围绕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五个改变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小学工作的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观念,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改革,会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冲击,课堂教学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一个人的讲解为主,新课改的环境下,逐渐变成了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的多言课堂。
显而易见,多言课堂比传统的课堂多了动感和生气,使所有学生的意见以及想法都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示出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新教材的使用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以体现,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思维以及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经过对新课改之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一、在情境中学数学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就是将学生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与具体的情境融合到一起。
新课改环境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以此为方法来对学生的探索规律进行挖掘与激发。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的情感以及态度进行培养,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教学目的,这对于提升班级整体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课改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新课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本文将从多角度来探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教师的角色转变。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师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真正发挥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注重的是传输知识和信息。
而在新课改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消费者,而是知识的生产者。
他们通过探究、实践和合作来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来。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结果,而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和习惯养成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往往是一种单向的传统教学。
而新课改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化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技术,创造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发言和交流。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次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转变,是一次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是一次从单一知识传授到全面素质培养的转变。
浅谈新课标新课改带来的变化
浅谈新课标新课改带来的变化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语文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带给我们许多惊喜和思考。
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使大家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对新课程正在由当初的等待、观望、困惑逐步走向适应。
一、转变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大家逐步树立了这样几个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是要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搞宝塔式培养,不搞畸形应试能力的发展;二是要提高素养,主要包括培养学习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以及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養和审美趣感。
可以这么说,“素养”涵盖了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认为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
我们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人文性的内容会在不同的学生大脑里产生不同的内容反应,所以教育者应关注受教育者的独特感受。
母语课程,实践的对象不止限于书本,还应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另外,汉语书写形式、语法结构、思想模式、内容涵义等极为丰富的民族性特点,也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实际是改变一种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领域中的“移风易俗”。
要一改过去的传授性学习模式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就应在注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来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来整合课程。
不断地优化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学习主体。
综合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且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综合性学习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思考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新课改下,教师应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PPT、视频、音频等,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
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
二、强化互动式教学在新课改下,互动式教学更是被提倡。
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在新课改下,注重实践性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口语练习、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实践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差异化教学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开展差异化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课堂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差异化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激发学生兴趣在新课改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需要重视的一点。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比如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新课改下,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要注重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新课程改革)是指教育部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旨在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全面调整和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下面将介绍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教师的角色是主导的,而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师会在课堂上详细地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则需要认真听讲和记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愿意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等。
而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可以主动思考、探索和创造。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新课改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中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实践活动等。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也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不同,新课改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演讲和参与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方向。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教育技能和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种积极的变化。
新旧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利弊对比
新旧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利弊对比阳芳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日益重视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改主题下,结合学生访谈反馈的结果,我仔细对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标准下的改革,谈谈自己浅陋的见解。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进行。
在课堂中,一切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的恶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渐渐使学生丧失对知识的探究的好奇心以及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以听讲为主,跟着老师的思路,缺少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看法,知识变成一种机械的接受,而不是主动获取。
我们的学生解题能力很强,但是创造能力却不如别人,有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学生只会老师教过的东西,而不会自己去探索和研究,在长时间的被动式教学方式下,也就渐渐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但是话也要说回来,既然称其为传统教学方式,那么它已存在了很多年,延续至今,总是有它的优越之处的。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标签:数学教学;存在;问题;改进策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教学理念领悟不到位,教材不适用等各种原因,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例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课堂提问效率低下且频繁、缺乏专业化的教学设计、教材适用性较低且缺乏调适性、定位教学观存在偏差等。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1.教学观定位存在偏差。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而有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尽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获得了良好的转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双基”过于关注,忽略了数学情感与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协同发展。
2.教材适用性较低。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而目前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存在较大的出入,导致教材的适用性相对低下。
3.教学设计缺乏专业化。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缺乏一定的专业化,这是导致农村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教学设计缺乏专业化主要表现为:对教学设计的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设计的教学目标缺乏一定的准确性,设计的教学内容过于侧重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4.课堂提问效率低下。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效率低下,且提问的次数也过于频繁,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改进策略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才能为学生们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转变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
2.增强教材的适用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数学教材予以足够的尊重,同时树立正确的批判意识,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习情况对数学教材的编排以及素材不断进行调试。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也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和提升。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新课改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不够精准,教学方式单一等。
下面,笔者将从这些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不够精准对于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紧密贴合实际,以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生活发展的趋势。
但是,现实中常常出现教学内容没有与教学目标紧密贴合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分析学生需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将来的就业和发展。
2. 强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加注重课程的纵向整合,将目标放在课程的贯穿性上,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能够理解课程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匹配的案例,以使学生能够从案例中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应用。
二、教学方式单一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应用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育资源,例如新媒体等,以多样性的方式展现内容。
2.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团体合作:在教学中,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形态思维,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点不够具体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点不够具体。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课堂上,一些知识点无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这很容易让学生误解课程内容。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打造精彩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道理。
2.利用多种方式展示:教师不要只是通过听讲的形式来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例如用视频、图表、实验等来加以说明。
教师拖堂原因及对策
教师拖堂的原因及对策于集中心学校吕庆昌在新课程改革风生水起的今天,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成为当今的教学趋势,鉴于新课改所带来的不适,以及评课标准的部分变化,导致从家常课到公开课,拖堂行为依然是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
这里就教师拖堂行为这一不良课堂现象就其成因及消除拖堂的对策作一下分析。
一、拖堂的原因新课程改革,造成教师拖堂行为的不外乎学生、教师两个层面的原因。
(一)学生层面:1、学生出现违纪情况。
如:上课纪律欠佳,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迟到,同桌讲话或者发生摩擦等原因,教师需要花费时间整顿纪律导致拖堂。
2、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如:没有预习或者预习不充分,与老师配合不好;没有及时准备好教具等原因,致使不能正常完成教学内容导致拖堂。
(二)教师层面1、备课不充分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也是避免拖堂的重要前提。
教师在备课阶段如果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就会出现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确定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给学生的课堂学习造成困难和障碍,影响正常教学进程,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导致拖堂。
合作学习时没有提前分好小组或者分组不合理等,也会导致拖堂。
2、教师时间观念不强有的教师认为拖延一点下课没关系,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
其实不然,现代教育要求教学要求教学要讲究效率,教师要向课堂要质量,而不是要求教学时间的延长。
当今的教学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全新思路和模式。
但是由于实施上述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获得数学知识,从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策略,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因此实施上述教学手段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完不成任务,从而出现拖堂行为。
3、认识上的误区。
教师对于拖堂通常有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对课堂教学时间有严格要求,此类课型中的拖堂属于严重失误,但平时上课,拖堂无人追究,也就无关紧要,导致一些教师平时上课时放松要求,无所顾忌地拖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面临自身内涵发展有限,学科教学专业素养缺失。
又该何去何从?如何提高专业素养?新课改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内涵发展有待加强,教师的学科教学专业素养较缺失。
化学新课程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常常令农村中学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比如课文中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研究往往就很难进行。
更不要说是上网获取信息,就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方面搜集资料,绝大多数学生也难以做到的。
有些问题,既使是教师也不容易完成,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电脑才刚接入互联网,且不说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根本就不会上网,甚至还有学校连“古老”的幻灯机都进不了教室,落后的教学手段可想而知。
另外,大部分的初中教师,特别是教龄较长的化学教师,由于长期脱离高中知识,根本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接触只是一些一看就知道答案的知识,或非常简单的实验操作,以及一些本来就不甚准确的概念,造成知识陈旧老化,思维呆板迟钝,几乎不具备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具有的科学素质。
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很难完成,如面粉爆炸实验。
有些实验因为仪器设备有欠缺而难以完成,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等,实验的可信度大大减弱,有些结论仅凭教师的猜测得出,其结果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毫无探究的意味可言。
又如知识的深浅和范围,教师只能由教师个人来推断,很容易在教学中迷失方向,而且仔细一看,其中内容与原教材如出一辙,与新课程出入很大,使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拓宽,更容易使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无形中加大教学压力,很显然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否则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新的肥皂泡,只是一个漂亮的气泡而已。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迫切需要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二、怎样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产生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但改变,许多困难将迎刃而解。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化学教师教学行为产生根本性的改变: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进步、成功都要关注并及时给予鼓励、评价、赞赏,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的“权威”,能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跟学生一到讨论、探究、查阅资料、社会调查,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其次,新课程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加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增添了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科学知识,作为化学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生活与化学、社会发展与化学等各方面知识,并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感受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再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学资源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也不再局限于纯化学研究。
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综合各科知识,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与社会、家长取得联系,综合全方位的多重教学资源,为化学教学服务。
(二)、更新学科结构,突破学科界限21世纪,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信息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及时更新旧知,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成为教师当务之及。
首先,化学教师要具备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工具性学科的娴熟技能。
例如,新课程中增加了基因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科学知识的介绍,这些对于大多数教师都是新知,都需要去学习、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指导,使学生对高新技术有大致了解,对科学产生兴趣。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但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可以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若缺乏人文素养,科学技术的强化,使人们认为对自然可以为所欲为,过于看中眼前利益,忽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长远价值,就势必产生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这就是人文精神弱化的后果。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审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其次,化学教师除了应具备的化学学科知识外,也要具备生物、地理、历史、物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的社会调查,分析探究的活动就必须涉及到地理分布,生产原料、产品、污染来源、经济价值、处理方式方法等,这些就不是纯化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等。
因此,化学教师要尽量成为“复合型”的教师。
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三者有机整合,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载体,善于将其他学科知识纳入到化学知识结构中,大胆改革、创新,把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作研究对象,认真学习、探索,将各科知识综合,结合信息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深入探究学习,做研究型教师化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新课程中每章都有探究活动。
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金属防锈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等。
科学探究将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活动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先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会进行科学探究,善于进行科学探究,若还按照旧版教材的教学思路进行演示,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
另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也需要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
因此,只有做研究型教师,才能教好新的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这对教师的科研素养、人文观念和创新精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经验型教师注重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抑制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在实施新课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新的评价方式又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改变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从多元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研究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注重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间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而并不是单单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
研究型教师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他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把学生的发展看作自己的责任。
如要求学生对金属垃圾材料分类回收进行社会调查,教师一定对这一调查预先调查,这样,学生的实践活动才有针对性,有持续的兴趣。
(四)、加强教学实验,及时总结反思新化学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进行课改实验,在实验中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
在实验中收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及时总结,这有助于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也有助于及时发现,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课题研究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思考本课时是否体现了新标准的特点,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提高,可以通过教后感的形式对某个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身素质的提高积累素材。
新教材、新教法、新思路,将会培养出大批的新学生和优秀教师。
(五)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素养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要根据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依教师的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如,新、老教师的提高就不能一概而论。
老教师更应注重现代化技术方面素质的提高。
总的来说,有三种常用途径:1.依靠行政手段提高的途径。
由于我国的国情,某些行政命令和来自政府的行为能收到好的效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地区都采取了这种途径,其具体方式和方法有:(1)制定有关地方政策,督促教师提高素质。
将提高素质与教师的荣誉利益挂钩。
如,有些地区规定:教师必须在继续教育方面积满相应学分,才能有评职、评优、评先的资格。
(2)评选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首席教师,激励教师提高素养。
将提高素养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
首席教师每月有一定的津贴。
在首席教师评选条件中,明确指明了首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发表文章、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素质。
还有一些细则,以帮助教师明确奋斗方向。
评选出的首席教师虽然是极少数教师,但他们是一个学校教师素质的典范,是教师学习的榜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排头兵。
(3)举办各级教师培训班,帮助教师提高素养。
如举办的初中化学教师骨干培训班,请了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有教改经验的一线教师讲课,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这些骨干教师尤如星星之火,回到本区县后将新的教学理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传播。
(4)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借助它山之石。
如到新教材实验区观摩学习。
(5)为教师配备电脑,“强迫”教师提高现代化素养。
有财力的学校,可以为教师购置电脑,教室里有全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否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是评选首席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此耗巨资用于提高教师现代化技术素质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的信心和决心以及远见卓识。
(6)构建学习型学校,形成以校为本的“校本研究与评价”。
2.依靠教师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一是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二是在实践在强化教学技能,并把理论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除以上介绍的理论以外,还有“元认知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现代课程理论”等。
教学技能包括:实验、目标设计、教材处理、情景创设、活动设计、课堂调控、学习指导.研究表明,解决理论向实践转移的做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1).结合课例同事互助指导(peer coaching)。
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使教师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
目前,美国和我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据此在中小学推介同一层级教师之间的互助支援,认为这样做既能避开上司对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互听课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长此以往又可以促成研讨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发展机制。
然而,根据我国内地长期以来教研活动的经验,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