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白居易
长相思的诗意

长相思的诗意长相思的诗意一、《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2、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6、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7、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诗意: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二、《长相思》作者:李煜原文: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注释:1、重:量词。
层,道。
2、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
”诗句。
3、枫叶:枫树叶。
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
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
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
丹;红色。
4、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
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5、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三、《长相思》作者:李白原文: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注释: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2、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3、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4、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簟,凉席。
5、帷:窗帘。
6、青冥:青云。
7、渌水:清水。
8、关山难:关山难渡。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原文】
长相思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觉得更有意境。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长相思》 白居易_课件1

诗词中的以水喻愁
5、以水喻愁,有通过承载不起满载愁绪的船来喻愁, 使无形的愁似乎有了形。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张可久《蟾宫曲》: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
恨满东州。 陈与义《虞美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
向衡州。 借舟巧设喻,使人过目不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 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
这些词句都从滚滚流水设喻,使作者引起青春 年华一去不复返,良辰美景极易消逝的愁思,曲折 地反映了他们虽然所处朝代不同,地位迥异,但对 时光蹉跎,壮志难酬,心灰意冷,无可奈何境况共 同的复杂心理。
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 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 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 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 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 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 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 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 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为“满清第一填 词真人”。
诗词中的以水喻愁
1、以水喻愁,有取水滚滚而下、一往无前,惆 怅岁月无情、人生短促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 酒》)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 花月夜》)
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一作“瓜州”。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此处泛指江
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 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 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 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长相思》是唐朝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相思》原文: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相思》赏析:相思,是诗人们从未停止描写的题材。
妇女思夫,游子思乡,这思念从来都是绵绵不绝,荡气回肠的。
本诗开篇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
九月西风紧吹,月冷露霜愈渐寒。
那露珠像是主人公的眼泪。
秋夜漫长,因为相思变得更长了。
这相思能有多长?有多久?冬去春来,东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百花。
那么心爱的人在哪呢?日日思君不见君,一日肠九回。
这断肠般的`思念折磨得可人的姑娘容颜憔悴。
在诉说完那无尽的思念之后,主人公娓娓道出了相思的原委。
一个住桥北,一个住桥南。
十五便相识了,漫长的岁月里,两人相知、相爱,然而如今,女子已二十三了。
是什么让他们相爱却不能享受呢?明明近在咫尺,却仿佛天各一方,这是多远的距离?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夺走了他们的爱情和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就像一株长在青松旁的女萝草,在微风中静静地看着青松,岁岁年年。
女萝草依然馨香,青松照旧挺直,但是,女萝草却无枝攀越,只能在微风中摇曳。
然而,女主人公并没有绝望,她相信只要她的愿望真诚,老天会帮助她实现心愿。
她愿意与心爱的人相守到老,哪怕是做山林中的野兽,她也要与他比肩而行;哪怕是林中木,她也愿与他枝枝相连。
整首诗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写得缠绵哀怨,洗练脱俗,像一幅线条画般清淡,全词没有颜色,没有浓墨,非常写意寥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白居易《长相思·深画眉》赏析

唐.白居易《长相思·深画眉》赏析白居易《长相思·深画眉》赏析《长相思》白居易深画眉,浅画眉。
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
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闺怨词要写得一往情深,很重要的一着是把闺妇生活中最能表现其闺怨情怀的片断吸取入文。
这首词,颇得力于此。
“深画眉,浅画眉。
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上片是说,精心画眉画得深,还是画得像浅眉。
梦中欢会,鬓发散乱云满衣,仿佛阳台行雨又一回。
作者把闺妇内心的潜意识以梦幻方式表现出来,愈加感到真切。
上片所写的境界颇为恍惚。
“深画眉,浅画眉”两句,显然不是现在式,而是过去式。
为了逗丈夫喜欢,她精心的画过眉。
究竟是画得深好,还是画得浅好,颇费思量。
在夫妻生活中,画眉这件事尽管很小,却幸福而甜蜜,因而在这相思的时刻,最先从记忆中跳将出来。
回忆过去,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当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于追求,对曾经获得过的幸福的追求。
“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则是由热烈的追求和缠绵的相思所引起的一种极为艳丽的梦幻。
由于不便直说,便借用巫山神女这个熟悉的典故来曲说。
相传为宋玉所撰的《高唐赋》中的神女曾说过“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话,且曾自荐枕席于楚王,因此“阳台行雨”往往是男女欢会的代称。
众所周知,梦幻是潜意识的活跃状态。
而潜意识的活跃状态,真是思之深、念之切的必然结果。
闺妇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幸福终于在梦幻中暂时的得到了。
但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下片所写的从梦幻醒来后加倍的痛苦。
“巫山高,巫山低。
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下片是说,巫山是那么的高,幔山又是那么的低。
傍晚雨潇潇你还不归,空房独守更在难堪时。
由于与丈夫分别太久,相思之苦太深,因而当她悠悠醒来以后,仍然惦念着高高低低的巫山。
这时她发现作为梦幻中的巫山之地离开自己是多么的遥远,简直是虚无缥缈,而留在自己心头的却是一大堆迷惘、杂乱、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
白居易描写爱情的诗词《长相思》赏析

白居易描写爱情的诗词《长相思》赏析《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赏析】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水,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酝酿了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长相思,这相思有多么缠绵悠长,仅仅从这三个字中便可得知。
在水前月下,看朦胧的月光照耀着东流之水,多像人悠悠不尽的相思,上笼罩着一抹淡淡的愁情。
那曲曲折折的流水,多像人千回百转的柔肠。
樊素是白居易的宠姬,至于美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句抵得上千言万语。
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居易对此十分伤感,曾作诗“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樊素感情之深。
词的上阕以高山、流水起兴,引出下阕的思念。
思念太深,转化为恨,思念无边,离恨无际,都如悠悠流水一般无穷无尽。
到底何时才有尽头呢?只有等那人回来的时候,思与恨才休止。
可是人没有回来,等来等去只有一轮明月照高楼。
扩展阅读:白居易的主要成就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省泗水县,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译文1: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译文2:汴河之水静静淌泗河之水默默流汇合在瓜州古渡荡着漩涡汤汤东去更远处江南的山峰从雾中冒出我遥远的思念我深沉的怨尤直到我们重聚我的抑郁不会结束此刻月光下有一个人独伫译文3:汴水流入泗水,泗水又在瓜洲流入长江……这无穷无尽的流水正像我无边的愁绪,而我无边的愁绪,又像那江南的座座青山,数说不清。
情思悠悠,离恨悠悠,惟有等到远方亲人归来,我的离愁别恨才能消除。
我从日出东南隅一直等到月上柳梢头,在凄清的月色中,倚栏远望,不愿离去。
赏析: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
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瓜洲本为江中沙洲,状如瓜字。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
长相思是词牌名。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古诗中的“长相思”,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省泗水县,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译文1: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译文2:汴河之水静静淌泗河之水默默流汇合在瓜州古渡荡着漩涡汤汤东去更远处江南的山峰从雾中冒出我遥远的思念我深沉的怨尤直到我们重聚我的抑郁不会结束此刻月光下有一个人独伫译文3:汴水流入泗水,泗水又在瓜洲流入长江……这无穷无尽的流水正像我无边的愁绪,而我无边的愁绪,又像那江南的座座青山,数说不清。
情思悠悠,离恨悠悠,惟有等到远方亲人归来,我的离愁别恨才能消除。
我从日出东南隅一直等到月上柳头,在凄清的月色中,倚栏远望,不愿离去。
赏: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
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瓜洲本为江中沙洲,状如瓜字。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
长相思是词牌名。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中的“长相思”,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览。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篇1《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注释:(1)长相思:又名相思令。
(2)相送迎:又作相对迎。
(3)谁知离别情:又作争忍有离情。
(4)吴山:在杭州钱塘江北岸。
(5)越山:在杭州钱塘江的南岸。
(6)罗带:丝织的带子。
古人常把罗带打成结,比喻同心相爱。
[译文]:青翠的吴山,清秀的越山。
钱塘江两岸秀美的青山整天在为离别的人们送行,可这山山水水懂得离别之情吗?离别的人儿泪眼相对,哽咽无语。
有情人未能成眷属,潮水已涨满,船儿就要出发了,留给他的是一生相伴的“长相思”![译文二]:钱塘江北青翠的吴山,钱塘江南清秀的越山,成天价俯看着征帆归舟,似在殷勤送迎,好生有情。
可此际,一对有情人儿正依依江岸,难分难舍,那山却依旧招呼着行人归客,全不管他俩的离情别绪,真个是无情透了。
钱塘江水似乎也是无情,这对有情人,同心结子还未打成、定情之期还未说妥,它却涨起大潮,催着行舟早发。
可是,当他俩泪水盈眶之时,它也把潮头悄悄涨到与岸齐平;似乎只等着泪珠夺眶而出,它也要让潮水温向四野一般。
赏析: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
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
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痛苦。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写行者与送者。
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
结拍两句含蓄点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
长相思文言文

长相思文言文
摘要:
I.引言
- 介绍文本背景及作者
- 阐述文本主题
II.文本分析
- 长相思的地点:长安
- 长安的秋景: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
- 生活闲适:诗书,门前风景
-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清明寒食雨晴间
III.总结
- 文本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长安秋景与生活闲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心情
- 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IV.结语
- 回顾文本主题
- 对作者情感的解读
正文:
《长相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长安秋景的诗篇。
全文以长安为背景,通过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等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长安秋景的深刻感受。
同时,诗中提及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
佳,表达了作者在长安的生活闲适,心情愉悦。
诗的末句“可怜今夜犹疑梦,清明寒食雨晴间”,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长安这个繁华都市,作者不仅享受着生活中的闲适,还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
清明寒食雨晴间,意味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也是对个人幸福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长相思》通过对长安秋景与生活闲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居易《长相思》和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词比较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和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词比较赏析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1)一首36字(2)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3)一韵到底,有叠韵。
(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1)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2)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1.分析词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从字数。
上下阕的格式,押韵好和韵脚等方面分析。
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
《长相思》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以五言乐府的形式,描述了一个痴情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诗中前八句描绘了女子一年四季日夜思念情郎,心神不宁的情景。
中八句则写女子与情郎原是青梅竹马,女子早已以心相许。
最后六句则表现女子欲与情郎结为百年之好的强烈愿望。
全诗以代言体形式,运用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和通俗生动的比喻,通过女子之口倾吐刻骨相思和美好愿望,情真意切,委婉动人。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鉴赏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
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
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长相思》意思-全诗赏析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长相思》意思|全诗赏析出自唐代人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一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作者:佚名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少妇,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
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暗寓恋情。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
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
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
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
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
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
二十五首长相思

二十五首《长相思》,首首经典长相思,本为唐教坊曲。
调名出古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
又名《相思令》、《长相思》、《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
双调,平韵,三十六字。
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韵。
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
1▐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长相思唐·冯延巳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3▐长相思唐·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4▐长相思宋·刘克庄朝有时,暮有时。
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长别离。
来有时,去有时。
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
5▐长相思宋·贺怜怜朝相思,暮相思。
朝暮相思无尽时,奉君断肠词。
生相思,死相思。
生死相思两处辞,何由得见之。
6▐长相思宋·万俟咏一声声。
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
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7▐长相思宋·吴潜上帘钩,下帘钩。
夜半天街灯火收,有人曾倚楼。
思悠悠,恨悠悠。
只有西湖明月秋,知人如许悠。
8▐长相思宋·张元干花下愁,月下愁。
花落月明人在楼,断肠春复秋。
从他休,任他休。
如今青鸾不自由,看看天尽头。
9▐长相思宋·王灼来匆匆,去匆匆。
短梦无凭春又空,难随郎马踪。
山重重,水重重。
飞絮流云西复东,音书何处通。
10▐长相思宋·王灼山无情,水无情。
杨柳飞花春雨晴,征衫长短亭。
拟行行,重行行。
吟到江南第几程,江南山渐青。
11▐长相思宋·石孝友你又痴,我又迷。
到此痴迷两为谁,问天天怎知。
长相思,极相思。
愿得因缘未尽时,今生重共伊。
12▐长相思宋·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白居易《长相思》赏析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系词牌名,用《古诗·孟冬寒气至》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以为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此词见于《花庵词选》,后收入《全唐诗》附词中。
这是一首韵味深厚的抒情小词,表现一种月夜怀远、绵绵相思之情。
抒情主人公究竟是谁?至今莫衷一是。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云:“此诗当系开成四年(839)春,即柳枝回南,白氏惜别之作。
”在对此词结句“月明人倚楼”一句注释说:“此言白氏倚楼而望”。
而现在一些评析者则通常认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思妇”,这位思妇在月明之夜,独倚危楼,眺望远逝的汴泗流水,思念远方的爱人。
我以为,此二说皆通。
从词所表现出的氛围来说,的确令人感到情思缠绵,仿佛一位女子倚楼低吟。
但是,若从王说,即“白氏倚楼而望”,却又使人忆及白居易的一首《杨柳枝词》:“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苏小小本南齐时钱塘名妓,有墓在西湖侧。
白氏于此借以暗喻其妾柳枝(樊素)。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与柳枝邂逅,两人情意深切。
后柳枝离白氏而去。
诗人曾数有所作,以示思念。
如此看来,这首《长相思》当作诗人望远怀人,发抒别愁离绪之作,亦未尝不可。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上阙以若干地名组成,历来释析者无不首先考证汴、泗水之流向。
一说汴水即汴渠,亦即蒗荡渠。
自荥阳与黄河分流,向东南以通于淮泗。
一说词中所云汴水即古汴水,由汴州开封经宋城(今河南商丘)而到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在城东北隅与源于山东、流经徐州彭城的泗水汇合。
且以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佐证。
其实,这两种考证结果对于阐释和理解本诗都不会产生歧义。
因为汴水连绵流逝,必与泗水交汇,且必东流入淮,最后“流到瓜洲古渡头。
”我以为,诗人以汴泗水流发端,并非写实,我们可以设想诗人位于任何一处,通过想象之辞,抒发悠悠情思。
长相思最著名的十首

长相思最著名的十首长相思,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题材,指对远方人或物的思念之情。
在中国文化中,长相思被赋予了高尚、浪漫的意义,它代表了一种爱情、亲情、友情或思乡之情。
下面是长相思的十首著名诗词。
1、《长相思·其一》唐、白居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水东流,无穷尽,别时容易见时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常的恒定。
江水东流永不停止,但每一次与亲人和朋友的别离都是难以预料和难以承受的。
2、《长相思·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的这首《长相思·其二》是一首想念故乡和亲友的诗。
诗人通过“寒梅著花未”表现出哀思和思念的深度,寒梅是严寒中开花的,正如思乡之情无处不在。
3、《长相思·其三》唐、李白天地一沙鸥,飞上青天时,胸中翱翔万里,不下长安城。
此诗豪迈、激昂,表现出极度思念的情感。
李白用一只沙鸥展现了人的无处不在的思念,用“胸中翱翔”展现出诗人对远方的热切渴望。
4、《长相思·其四》宋、王安石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这首诗虽然平淡无华,但却充满深沉、浓郁的思乡之情。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兴奋或失落,思乡之情始终存在。
5、《长相思·其五》宋、辛弃疾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抒发了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关注。
这首《长相思·其五》将青山、白水、别离、征程相结合,诉说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
6、《长相思·其六》宋、文天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文天祥的《长相思·其六》是一首表达亲情思念的诗。
诗中的山、蚕、灯、镜、鸟等形象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描写,深情地展现了诗人对家人、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笔记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词,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以下是这首词的详细笔记:一、诗词解析《长相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全文如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的大意是:眼前的汴河和泗水,流淌不息,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那里的吴山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愁绪。
思念和怨恨交织在一起,直到回家的时候才得以消歇。
而此时,明月高照,有人却依然倚靠在楼上。
二、知识点解析1.“汴水”和“泗水”是两条曾经繁华的河流,现在已经成为历史遗迹。
这里用它们来象征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2.“瓜洲古渡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渡口,这里曾经是交通要道,现在也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
这里用它来象征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吴山点点愁”中的“吴山”指的是吴越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江浙地区。
“点点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担忧之情。
4.“思悠悠,恨悠悠”中的“思悠悠”表达了诗人的无尽思念,“恨悠悠”则表达了诗人的怨恨和无奈。
这里的“恨”不是仇恨,而是指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愁绪。
5.“月明人倚楼”中的“月明”暗示了诗人是在夜晚时分,“人倚楼”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
三、诗词主题解析这首词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忧虑。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词中的佳作之一。
四、课后思考题1.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2.诗中的“思悠悠,恨悠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整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主题?你如何理解这个主题?。
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赏析

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赏析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翻译: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赏析: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
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
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
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
“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
“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
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
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 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 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 (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 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 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 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
• 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 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 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 “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 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 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 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 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赏析
•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 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 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 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 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 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 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 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 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 的特点。
长相思
白居易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者简介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长篇叙事 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 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 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 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 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 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