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思想流派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七大流派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七大流派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页码: 19-19页
主题词: 西方教育思想;流派;实用主义教育;创造性;要素主义教育;心理特点;课程体系;教育观念;美国教育学;严格考核
摘要: <正>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流派不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七大流派。

一、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

其核心是“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特点是强调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估计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而增强儿童学习的独立创造性。

二、以蒙台梭利为代表的新教育。

特点是以创办一种乡村寄宿学校,在其中破除传统的课程体系,开设农技、工艺等实用技艺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性。

三、要素主义教育,为当代美国教育学界影响较大的一个流派,它反对以儿童兴趣和经验为中心,“从做中学”教育观念和思想。

它认为一类文化遗产中有永恒不变的要素,这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的。

它强调学习的系统性和对学生的严格考核。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三(新传统教育3)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三(新传统教育3)

第四节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
新托马斯主义是西方以基督教为基础倡导宗 教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流派。其教育理论直接 建立在新托马斯主义的哲学世界观上,把宗教 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主张各级各 类的学校都应进行宗教训练,以培养“真正的 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
一、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派的思想渊源


现代社会所缺乏的精神营养,在利文斯通看来, 可以从古希腊和基督教的文明传统中吸取。 利文斯通指出古典教育最好的途径是需要读原 著,这就需要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此外,利 文斯通认为古典语言中所包含的价值在于它对 人生观的培养,这是其他现代语言所无法比拟 的。



阿兰(Alain,1868-1951)是德国哲学家、散 文家、教育家。 阿兰对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热衷于儿童的发展阶 段、兴趣、本能等的倾向极为不满。阿兰指出, 学习不同于游戏,学习是艰苦的劳动而不是玩 七巧板或吃蜜饯。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要给儿童 提出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树立威信的同时,阿 兰还主张要对儿童辅之以家长对孩子般的温情, 两者结合、协调一致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阿兰是古典主义教育的热情鼓吹者,极力主张 现代学校应把古典语言和经典著作作为学习内 容。


新托马斯主义是天主教在当代最有权威的神学哲学, 起源于圣托马斯•阿奎那在13世纪创造的“经院哲 学”。 “新托马斯主义”一词是由卢汶高等哲学研究所率 先提出的。卢汶高等哲学研究所在其创办的《新经 院哲学评论》杂志1894年出版的第一期上,登载 了《新经院哲学》一文,正式提出了“新经院哲学” 和“新托马斯主义”概念。这是新托马斯主义哲学 形成的标志。 20世纪30年代,以法国天主教神学家马里坦为代 表的一批学者,以新托马斯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 建立了基于宗教哲学的教育理论,这派教育理论便 被称为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理论。

20世纪西方几个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

20世纪西方几个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

20世纪西方几个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他首先向“传统教育”概念挑战。

他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继承和发展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称为“传统教育”,而把自己在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整套教育主张称为“新教育”、“进步教育”或“现代教育”。

在师生关系的看法上,杜威反对以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为标志的所谓“传统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

他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要求把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主张把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

他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依照儿童的兴趣组织各种活动。

教师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愈不觉得一方面是在那里教,那么所得的结果愈好。

”(注:王天一等著:《外国教育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 161页。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再是主导作用,而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了。

总之,“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注:吴杰主编:《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第 67页。

)杜威反对教师忽视儿童的实际,强加给儿童的要求。

他指出:“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式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荒谬可笑。

”(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转引自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第 42页。

)强调合作与民主的教育主张的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继承和发展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认为儿童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与其作为一个有权威的人物不如作为一个指导者或顾问来行动,而教师的职责不是依靠权威来指挥而是提供建议,因为应该由儿童的兴趣决定他们自己的东西。

第二讲 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第二讲 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分析教育哲学
思考? 思考?
分析教育哲学有点与缺点? 分析教育哲学有点与缺点?

结构主义教育
1、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与结构主义教育
皮亚杰的发生认 知论: 知论:儿童的知 识发展表现为一 种内部结构的变 化,每一种认知 活动都有一定的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世纪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第二讲 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主要内容 一 、欧洲新教育运动思想 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思想 三、改造主义教育思想 四、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五、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七、存在主义教育 八、分析教育哲学思想 九、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 十、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十一、 十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十二、多元智能理论 十二、 十三、 十三、全纳教育思想 十四、 十四、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
瑞士教育家、 瑞士教育家、国际新教育 联盟主席费里埃尔
美国教育家 沃什伯恩

欧洲新教育运动 思考? 思考? 1、从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服务对象看 其教育本质。 其教育本质。 2、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可行性分析

改造主义教育
1、改造主义与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改造主义“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 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 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 它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 它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 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 。资 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

分析教育哲学
3、分析教育哲学的核心主张 分析教育哲学力图弄清与教育有关的哲 学争论问题,通过积极训练, 学争论问题,通过积极训练,培养人们正确 进行逻辑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进行逻辑分析和评判的能力,一方面促使教 扩大了逻辑哲学的作用, 扩大了逻辑哲学的作用 育理论更加合乎逻辑、合乎科学; , 育理论更加合乎逻辑、合乎科学;另一方面 脱离了教育的中心问题。 脱离了教育的中心问题。 又促使教育独立于传统哲学, 又促使教育独立于传统哲学,使人们能够把 教育的各种问题用切合教育本身的方法加以 解决。 解决。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简介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简介
教育是20世纪 50年代后形成发展并对现代教 结构主义教育是20世纪 50年代后形成发展并对现代教 育理论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代表人物有: (瑞士) 皮亚杰及(美)布鲁纳等。二者分别致力于 儿童心理结构或普通教育中的知识、课程结构的研究, 并被应用到儿童教育与知识教育上。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认 识活动涉及到图式、同化、调节、平衡等4 识活动涉及到图式、同化、调节、平衡等4个基本范畴。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等4 形式运算等4个阶段,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采 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育。 布鲁纳主张:(1 布鲁纳主张:(1)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2)要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3)要通过“内在奖励” )要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3 的方式激励学习; (4)要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5) )要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5 倡导发现法。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哲学、伦理学、心理 学等科学的发展,教育思想也异常活跃。夸美纽 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赫尔 巴特、斯宾塞等人,继续宣扬人文主义,重视知 识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近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教育流派,也就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流派的论 争。虽然两大流派或从个人或从社会的角度来确 立教育的不同地位、作用及其实施,但都是促进 近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发展的重要分支,至今在 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界,仍占有一定地位。
1900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 1900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 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概念之后,西方教育思想进入传统与现代 教育的争论期,从而导致了教育思想流派的繁荣兴 旺。 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 也是西方教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人力资本理论, 功能主义教育理论纷纷出台,教育投资热遍及西方 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 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 明,教育投资并没有带来经济繁荣,希望变成了失 望,失望又化成了对现实教育制度的全面考察,化 成了对西方教育历史的反思。 由此,各种教育思想颇为活跃,派别众多,它们粉 墨登场后,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领域,都产 生了大小不同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某个时期占主 导地位的势力。

第六章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

第六章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

注重理论的功效:有用就是真理 以理论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功效作为判断真理 的尺度。 经验包揽一切,主体、客体、人与环境、精 神与物质、知与行等统统被收入经验之中。 只有经验才是真正的存在。
经验首先就是做事情——在做中学
“自然和经验是和谐地并进的。”
经验是人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方法。
教育计划、组织等都是人为的限制。在教学 组织形式上主张个别对待,教学方法用苏格 拉底问答法,自由选择道德标准进行品格教 育。 其它:分析主义(清思:对教育概念、术语、 命题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西方马克 思主义,等。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主张以人文科学为主 体、以问题为单元组织教学,基本上是实用 主义倾向。
五、存在主义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存在,反对从社会关 系看人的本质。“人首先存在、露面、出场, 后来才说明自身”,因而“存在先于本质。” 发现自我的存在是最重要的课题。
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人去做“自我发现”, 发展人的个性和自由。
经验必须具备连续性原则和交互作用原则。
教育是经验的改组改造
对于教育而言,经验并不只是知识,还是儿 童发展和成长的载体。知识的获取、能力的 形成、品德的养成、职业能力的获取都以经 验为媒体。——观念不能直接传递
突出强调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 “历史的真正起点总是某种现在的情境和它 的问题。”——杜威 只有重视经验、重视问题的教育才能培养思 想自由、精神自由的人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1.学校是雏形的社会
学校是有意识的传递经验的机构,但其传递 的媒介物(文字和符号)并不真正具有代表 性,不能使之成为经验。但符号本身却将成 为目的。
学校教育必须先提供许多真正的情境:雏形 的社会。但这个雏形的社会的提供是需要达 到某些条件的。

外国教育史:思潮

外国教育史:思潮

外国教育史:理论思潮、学派一、智者学派(一)背景:古典时期的希腊,奴隶制民主鼎盛(二)定义:又称诡辩家,本指在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种能力和技巧的人,后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由于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渐形成了阶层。

(三)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四)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五)教育贡献:1.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流动。

(论钱财不论门第)2.扩大教育内容的范围,学术研究的范围。

(传授与辩论演讲相关的文法、修辞、辩证法等知识,系统地道德和政治知识)3.提供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和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关心道德政治问题)4.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奠定了西方教育的学习内容。

5.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标志教师工作的职业化。

6.丰富了希腊教育思想,如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教育、道德和政治的密切关系,教育的重要作用,德行可教、人皆有权利受教育、教育不只是说教等。

7.奠定了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方向,标志希腊教育思想的真正成型。

二、基督教教育(一)产生和发展:1.BC1,产生于罗马帝国作为世俗文化和教育的对立面出现;2.AC4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3.中世纪,西欧的主要教育形式和教育机构。

(二)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等1.思想基础:基督教的神学观(神创论;原罪说)2.教育目的和性质:以教育为传播教义争取信徒的手段,培养对上帝的信仰,成为虔诚的教徒。

3.儿童观:(1)儿童是上帝的创造,生来具有原罪,需要灵魂拯救。

(2)儿童的可塑性大,通过教育控制欲望,实现救赎。

(3)忽视了儿童自身的主体存在,束缚了儿童的自由发展。

4.知识观:以神学为最高学问,任何世俗学问都服从于上帝的学说(四)影响:1.基督教一方面承担了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任务,一方面由于全面垄断造成教育的封建等级性、宗教性。

2.基督教的价值取向确定了中世纪全部教育的价值取向。

它将人的救赎和社会的教化联系起来,重视精神追求和道德生活,教育因此受到重视,精神、灵魂、智慧成为最重要的内容。

中外教育简史的名词解释

中外教育简史的名词解释

中外教育简史的名词解释在中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备受赞誉的名词,这些名词承载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教育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本文将解释一些重要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外教育的简史。

1. 德国学派(Dewey)德国学派,以杜威(John Dewey)为代表,是发源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流派。

杜威主张以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来促进学习。

德国学派的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2. 小班化教学(Small Class Teaching)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教育改革的模式,通过减少学生数量,提升教学质量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班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育,让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指导和评估。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小班化教学已成为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特征。

3. 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项目制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学习方式强调跨学科和实际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

4.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是指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并通过线上平台获取教材、资源和作业。

混合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评估手段。

5. 社交学习(Social Learning)社交学习是指在社交环境中进行的学习过程,其中学生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合作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社交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群体讨论、合作项目和互动游戏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各种教育主义思潮简介

各种教育主义思潮简介

【改造主义】:现代美国教育思想流派。

进步主义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

20 世纪30 年代西方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之中,社会矛盾尖锐化,以康茨为代表的一批进步主义教育家感到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教育改革受社会改革的制约,故提出进步主义需改变方向,应少强调儿童中心主义,多强调社会中心教育;少关心个人成长,多关心社会变革。

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强调手段和过程,忽略目的和结果。

但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手段适当。

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确立明确的目的,即以“新的社会秩序”为理想而改造社会,实现“社会民主”和“世界民主”,以造福全人类。

学校应强调人的社会性,若不培养智力上的合作,就不会有一个完美的文化。

在思想理论上忠于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原则,但修订、扩展了某些见解。

改造主义者的主要观点:(1)教育的任务是根据社会改良的目的和计划领导社会去实现其价值标准;(2)学校应成为变革和社会改革的起动者;(3)课程应以理想社会的形象为基础;(4)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公民的政治活动去参加社会改革计划;(5)学校、教师、学生应是新的更完美的民主社会的模范。

50 年代后,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的改造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是一种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

改造主义教育(Reconstructionism in Education)什么是改造主义教育[1]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茨和布拉梅尔德。

改造主义教育的产生及发展[2]改造主义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流派思潮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进步主义教育营垒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派别。

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康茨、拉格等提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很大发展。

改造主义教育的一些主要人物,代表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左翼。

他们与作为进步主义教育主流的“儿童中心”不同,强调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意义以及社会对于人的制约作用。

现代外国教育流派简介

现代外国教育流派简介

现代外国教育流派简介在西欧和美国的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论流派。

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流派。

一.新教育和进步教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英、法、德等国出现了新教育运动,向传统的古典教育思想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新教育原则”:一是反对智力活动,反对学校过分考虑对学生灌输知识,强调学校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以及学习如何应用科学的方法;二是反对很少考虑到现代社会需要的传统课程,主张学校课程应该开设近代语、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更多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能力和参加具有生活特点的活动;三是反对学校生活的固定不变和呆板的组织、管理形式,认为学校应实行教学改革,适应社会的变化;四是反对学校在精神上对学生的压抑,强调应创办各种类型的“新学校”,为学生的自由和完善发展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美国出现了进步教育运动。

杜威把他的实用主义哲学与进步教育思潮联系起来,把教育当作改造社会的工具,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理论,要求以训练思维为目的,以做中学为手段去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懂技术的熟练工人。

以蒙台梭利、怀特海、罗素、尼尔为代表的新教育和以杜威、克伯屈为代表的进步教育,适应了当时欧美等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他们在反对传统教育弊端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他们均不重视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造成教学质量、学生知识水平下降的后果,对生产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

二.文化要素学派和改造主义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生产下降,阶级矛盾激化。

“教育竟然意外的软弱无能”,于是,在欧美等国又出现了文化要素学派。

如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玛斯主义等。

要素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科南特、贝斯特、里科弗等。

他们认为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有所谓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要素——“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而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因而主张传授基础科目,强调系统学习、智力发展和基本训练;注重教学过程的严肃性、计划性,重视天才教育,反对儿童中心论,树立教育的威信。

西方教育思潮

西方教育思潮

教学内容和课程
教学内容
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 课程 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 照逻辑体系来编写教材。 课程的核心“要素”
教学方法
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处于教育过 程的中心地位。 提倡“努力学习” 学生要刻苦努力,专心致 志。 “天才学习”。 严格纪律和高标准, 注重心智的训练
新行为主义 教育
发展历程 新行为主义教育是一种比较有影响的现代欧美 教育思潮,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而来的。 新行为主义开始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是华 生行为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 托尔曼 赫尔 斯金纳 加涅

主要教育思想
一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有机体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反射构成的,可分为 刺激性条件反射的应答性行为和基于操作性条件反 射的操作性行为 学习的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人的一切行 为几乎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结果。因 此,任何行为也都是能够设计,塑造和改变的。
主要理论

逻辑实证 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发展比普通语言更 加确切的逻辑符合语言。 分析名词的意义以及名词之间的关系来阐述 旧知识。

语义分析 试图发展澄清名词和概念的方法。 弄清日常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或表达方式及其 意义。 创立所使用的语言分析标准。
影响

积极 1 引起教育理论研究者重视语言和逻辑分析 在表达教育概念或命题中的作用,斯教育理 论合乎逻辑,合乎科学 2 对正确,严格的使用各种教育术语有很大 帮帮助。

论教师
主张教师中心,教师处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树立教师的权威。儿童只有在成人的指导和 控制下,才能充分实现人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通所教科目的逻 辑体系等。

——20世纪主要教育流派

——20世纪主要教育流派

20世纪主要教育流派1.实验主义教育流派实验主义教育流派是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流派。

它的影响痕迹我们至今还可以从许多教育思想家的理论,以及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得以窥见。

实验主义教育流派和教育实验的广泛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实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得到广泛传播。

1901年,德国的莫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概念。

他主张对儿童的学习和疲劳等问题应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并把这种研究称为“实验教育学”。

1903年,由赖伊所著的《实验教育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对实验教育,特别是德国实验教育学系统论述的完成。

此后,美国的研究人员把德国实验教育学的长处与美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美国实验教育流派。

美国实验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以桑代克最为典型。

以他为代表的美国实验教育流派从理论上摆脱了对冯特心理学的依赖,在基础理论上,他们更倾向于行为主义的观点;从具体实验研究来看,在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量方面,美国学者走得更远。

虽然赖伊与莫伊曼作为实验主义运动的发起者和创始人,对实验教育学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真正使实验教育一度成为世界性运动,并且对于今日教育能产生影响的是作为其重要部分“智力测验”和“成绩测验”。

美国实验教育流派的上述发展无论是对后来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还是对美国以及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前苏联教育的具体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代表人物:赖伊、莫伊曼、桑代克。

2.新教育运动流派新教育流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洲国家工业化发展,垄断进一步形成而现在欧洲的一种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革新已有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教育运动。

这一教育运动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在理论上则表现为具有深厚自由主义色彩的理论的出现。

这一新教育思潮力图使学校教育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它的理论与实践后来对世界的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的教育理论以及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著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

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

“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把世界作为书房。

”4、要因材施教。

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多练习。

“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

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

”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理论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理论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理论国外十大著名教育教学理论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J.S.Bruner)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法,有效的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

以困难为理由,把重要的教学往后推迟,往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A.动机原则——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

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

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B.结构原则——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表演式:一组动作;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C.程序原则——学生学习知识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就是教学的序列。

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智慧发展二者关系,以确定最有效的序列。

决定学习序列的因素:学习速度(要考虑认知的紧张度)、抵制遗忘的作用、旧知识迁移到新情况的可能性、知识再现的形式、有利于积极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D.反馈强化原则——没有反馈就没有教学。

基本要求为:(1)时间及时:过早则增加记忆负担,过晚则无指导作用;(2)具有不在思维定势和焦虑状态的条件:先退出状态,方可进行矫正,否则矫正性信息无效;(3)处理方式:矫正不超出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要素主义的核心人物、美国教育家巴格莱(William Chandler Bagley 1874-1946),19世纪末做过公立学校和师范学校教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1917年后,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本世纪20、30年代他出版过《教育过程》、《教学概论》等书。在这些著作中,表述了重视传授系统知识和重视发展智力的基本观点。
这是一种以天主教的官方哲学新托马斯主义为理论依据,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的教育理论。要求宣传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教育传统,加强教会对教育的控制;主张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恢复欧洲的宗教教育传统。
代表人物是(法)马里坦 。
第二节 改造主义教育
布鲁纳主张:(1)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2)教学要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3)要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4)倡导发现法。
第六节 分析主义教育
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育理论。其理论依据是分析主义哲学。认为过去教育问题上的纷争或谬误系概念不清所致,主张通过对教育既有的概念、思想进行分析与清理,从而厘清教育基本概念的本质意义及其价值,用以影响和指导教育、教学实际的改革。
新的教育理论大多以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对教育的作用、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乃至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新探讨,形成各成体系的教育理论流派。
战后几十年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理论,依其基本主张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主要的类别。
一、新传统派教育理论
3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出现了新传统派教育思潮。它以反对现代派教育为出发点,直接抨击现代派教育理论、坚决要求恢复传统教育原则的新传统派教育理论,它们包括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永恒主义( Perennialism )、新托马斯主义等派别。

外国教育思想流派

外国教育思想流派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1.人文主义教育的观点人文主义是文艺狂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

教育的人文主义常常是以批判主流的姿态出线,它反对教育以预设的、人为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其一,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入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其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更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其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其四,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其五,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梵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综上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它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新的教育理论大多以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对教育的作用、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乃至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新探讨,形成各成体系的教育理论流派。

战后几十年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理论,依其基本主张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主要的类别。

一、新传统派教育理论3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出现了新传统派教育思潮。

它以反对现代派教育为出发点,直接抨击现代派教育理论、坚决要求恢复传统教育原则的新传统派教育理论,它们包括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永恒主义( Perennialism )、新托马斯主义等派别。

1、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是新传统派教育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派别。

它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应是现代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与其它一些理论流派不同,它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学问题上的表述,也不仅仅是阐述教育的一般的、思辨性的基本原理,它完全立足于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探讨现存教育、教学制度之弊病,阐明教育、教学的理想实施原则、内容与方法,它批评、指责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支柱的现代派教育措施中的种种缺点,而重新论证已为近代传统教育所证实的诸种教育原理,并使其与当代需要相适合。

要素主义的核心人物、美国教育家巴格莱(William Chandler Bagley 1874-1946),19世纪末做过公立学校和师范学校教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1917年后,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

本世纪20、30年代他出版过《教育过程》、《教学概论》等书。

在这些著作中,表述了重视传授系统知识和重视发展智力的基本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几项基本要求: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教育过程的核心应是吸收预先规定的教材,必须重新考虑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建立;开展天才教育;重申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

教育思想流派

教育思想流派

文化教育学
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 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 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主要有狄尔泰的《 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 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 陶冶》等。
文化教育学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 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 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 ⑤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教育思想流派
优选教育思想流派
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 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 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 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 伊的《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 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物是 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 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
⑤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其影响在50年代以后逐渐减弱,但在强调知识创新及学生探究、创造素质培养的20世纪末,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又出现了复兴的迹象。 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
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 以 实用主义为文化为基础,是 资本主义精神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及思想流派

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及思想流派

人物理论1、《教育的语言》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三种定义法:(美)谢弗勒2、实验教育学:(德)梅伊曼、拉伊3、文化教育学:(德)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4、实用主义教育学:(美)杜威、克伯屈5、批判教育学:(美)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不厄迪尔6、生物起源说:(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7、心理起源说:(美)孟禄8、教育独立论:蔡元培9、教育万能论:柏拉图、爱尔维修10、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11、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里茨12、劳动力市场理论:皮奥雷、多林格、戈登13、内发论:(法)卢梭、(美)格赛尔、皮亚杰14、外说论:荀子、洛克、华生15、遗传决定论(先天决定论、血统论):高尔顿16、环境决定论:华生17、社会本位论:(德)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涂尔干18、个人本位论:(法)卢梭、(瑞)裴斯泰洛齐、(德)康德、(法)萨特19、内在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杜威20、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21、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22、高等教育“大众化”:(美)马丁·特洛23、终身教育:(法)保罗·朗格郎24、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2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鲍尔斯、金蒂斯26、课程即社会改造过程:(巴西)弗雷尔27、课程五类(理想的/正式的/领悟的/实行的/经验的)分法:(美)古德来德28、知识中心课程论: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要素主义:巴格莱;永恒主义:赫钦斯29、社会中心课程论(改造主义):布拉梅尔德30、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经验主义:杜威;存在主义:奈勒31、课程编制理论:泰勒3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斯金纳33、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3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35、先行组织教学模式:奥苏伯尔36、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37、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美国明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兄弟38、行为修正模式:斯金纳39、“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40、道尔顿制:(美)柏克赫斯特41、特朗普制:(美)特朗普42、三类(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教学评价:布鲁姆43、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44、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45、体谅模式:(英)麦克费尔46、价值澄清模式:(美)拉斯、哈明、西蒙47、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48、集体教育模式:马卡连柯49、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夸美纽斯50、教育学独立标志性著作《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有哪些代表性流派教育哲学流派的观点是什么?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有哪些代表性流派教育哲学流派的观点是什么?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有哪些代表性流派教育哲学流派的观点是什
么?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想主义的始祖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这一学派认为理念才是唯一真的实在。

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洛克。

该学派坚持实在可以通过感觉认识,但实在独立于感觉之外。

现实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实用主义源于古希腊智者的观念,主要的代言人是美国19世纪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该学派认为,观念的价值和真理性由它们的实际后果来决定。

因为知识是人创造的,所以经验至关重要。

相应的,从实践中学习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人文主义关注人性和人的状况问题,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

人文主义哲学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包括自我观念、个人成长和自尊。

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要由个人确定生活的过程和品质,重视人类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体的重要性。

意义都是由人确定的,不存在外部的标准。

19世纪上半叶丹麦的神学家克尔凯郭尔和20世纪法国的哲学家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言人。

存在主义应用到教育中就是要追求个人的意义。

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作决定,而不是让别人替他们进行选择或命令他们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1.人文主义教育的观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

教育的人文主义常常是以批判主流的姿态出线,它反对教育以预设的、人为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其一,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入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其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其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其四,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其五,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综上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它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1)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的发展;(2)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3)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4)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特点,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5)自然教育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施教。

影响:确立了一种教育遵循自然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影响了几代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杜威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奠定了现代欧美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

三、国家主义教育思想(1)教育要为国家的复兴付出努力;(2)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进行教育立法;(3)教育是造成民族国家的利器(4)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如培养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或美国人;(5)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四、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第一,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法则,各级学校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天然倾向和兴趣爱好,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或帮助学生选择与他兴趣相符合的学科,使其智力得到顺利的发展。

其次,关于“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应该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

第三,夸美纽斯还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而在此之前,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历来采用的个别教学制,但这种形式存在面对对象少、教学过于随意等弊端。

而夸美纽斯认为,班级授课制则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些弊端,他指出班级授课制从教师来说,工作可以减轻,一个教师可以教导一百个学生,所费的劳力是和教几个学生一样小。

而从学生来说,没有一个学生会被忽视,学生们会比以前更受关注,对于一个学生所说的话便会对于全体学生同等地有利,学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和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

第四,在教学中,夸美纽斯提倡直观性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因为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得来的,感官是记忆最可信托的仆役。

除了直观性原则外,夸美纽斯还提倡巩固性原则,认为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

最后,夸美纽斯还曾高度赞扬过教师这个职业,夸美纽斯认为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更光辉的职业了。

而夸美纽斯的一生也都奉献给了这份他认为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为近代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是无可争议的“教育学之父”。

五、洛克的教育思想(1)提出“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2)主张绅士教育。

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六、卢梭的教育思想1.公民教育理论卢梭认为教育要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一个人诞生的时候开始。

主张从儿童能阅读时就看关于本国知识的书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理解的物产、省区及城市,学习本国的历史以及一切法规,20岁时就是一个良好的公民。

另外,主张由掌管学校教育,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

“即使不可能建立一种完全免费的公家教育,不管是哪一处,所收的费应该是放低到使最贫苦的也能付与。

”卢梭有力地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点,彻底地否定了教室、成人、书本是教育的中心的观念,提出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行程,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与兴趣等。

这种观点在教育上所起的革命作用,犹如哥白尼在天文学上所起的作用。

因此,有人将卢梭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

当然,卢梭教育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如过分强调儿童的需要、兴趣及个人生活经验的价值;强调家庭教育,忽视学校教育;要求离群索居,脱离社会的影响培养自然人,反映了其思想偏激的一面,或者说是反社会的一面。

七、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

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

1.论教育心理学化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在1800年发表的《方法》一文中,他首次明确提出:“我正在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起来。

”所谓“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灵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学化等。

2.论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其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在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些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能力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它们是进行各种教育的依据。

要素教育论体现在其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等。

(1)体育。

体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身体的力量和技巧。

裴斯泰洛齐把体育中最简单的要素成为各关节的运动。

关节活动的最基本动作是打击和搬运、拖拉和旋转等。

通过这些关节动作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练习,就可以逐渐发展儿童身体的力量和各种技巧。

(2)智育。

数目、形状和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智育就是借助于这三个要素而实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儿童通过计算来掌握数目,通过测量来认识形状,通过言语(语言)来掌握语言。

因此,教学的要素可归结为教学中的计算、测量和语言三种能力的培养,即儿童所要接受的智育有三个部分:计算教学、测量教学和言语教学。

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理论出发,大大改变了初等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

教学科目中包括了阅读、书写、算数、几何、测量、绘画、唱歌、体操以及地理、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这样,初等学校教学计划被大大扩充了。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裴斯泰洛齐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具有重大意义,他虽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不过受时代的限制,他并未真正理解和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在联系,也不明白正在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当时瑞士的社会条件下还只是一种理想而已。

(1)新庄“贫儿之家”时期的初步实验。

裴斯泰洛齐当时的设想是,既要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而实现生活自给,并学到一定的生产劳动技能,同时又能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

他认为这也许是帮助未能进学校接受教育的农村贫民子弟提高劳动能力、学会谋生本领、改善生活状况的最好途径。

当然,这样的教育与产生劳动相结合,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外部结合,教学与劳动之间并无内在联系。

(2)斯坦兹孤儿院工作时期的实验。

这次实验具体有以下明显的新特点:明确地把学习与手工劳动相联系、学校与工厂相联系;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但又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

裴斯泰洛齐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了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基础,由此赢得了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称号。

他对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教育改革的精神及理论在19实际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

八、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一原则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他明确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他认为,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之上;道德教育应该通过教学进行,教学的目的是早就学生的德行。

2、二基础赫尔巴特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前者指明目的,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完善道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后者指明教育学的途径、手段和障碍。

赫尔巴特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理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并且将心理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强调教育学科科学性。

3、三中心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我们通常把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称为“旧三中心”,而把杜威的“儿童为中心(学生为中心)、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称为“新三中论”,这里需要各位考生在备考中重点区分。

4、四阶段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清楚——明确的感知教材;(2)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3)系统——知道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基础上做出概括和总结;(4)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