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背诵内容

合集下载

611马哲背诵笔记

611马哲背诵笔记

611马哲背诵笔记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一、马哲的总体特征
1.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 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3. 马哲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马哲的物质观
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三、马哲的意识观
1. 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

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3. 意识是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4. 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四、马哲的实践观
1.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生活的本质。

3.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马哲的社会观
1. 社会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体。

2.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

3.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4.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 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哲学背诵手册

高中政治哲学背诵手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总结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1.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既要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又要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完整word版)《内经选读》重点背诵原文

(完整word版)《内经选读》重点背诵原文

《内经选读》重点背诵原文第一章哲学思想1.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2.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故器者生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二章藏象1.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人,无不升降,化有小大,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3。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2.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

(灵枢·五癃津液别)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3.脏有要害,不可不察。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4。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素问·刺禁论)4。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哲学与文化》背诵手册(统编版)

《哲学与文化》背诵手册(统编版)

《哲学与文化》背诵手册-目录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3)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7)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10)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17)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20)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2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28)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31)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3)《哲学与文化》背诵手册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1)从哲学的本义看: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源于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哲学(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大致可概括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②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有反作用, 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名师点拨: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背诵要点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

生活与哲学背诵要点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

生活与哲学背诵要点第二单元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什么是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注意:相互,是双向,不是单向。

3、联系的普遍性①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正因为事物之间相互区别,各有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才能有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

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

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

孤立地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

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

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都是错误的。

4、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仅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的有目的性之间并不矛盾,人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毕竟要建立在承认联系、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

同时,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规律的客观性也决定了人们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横向),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纵向的历史的联系)。

初中必背诵40篇哲学著作

初中必背诵40篇哲学著作

初中必背诵40篇哲学著作以下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背诵的40篇哲学著作,这些篇章旨在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和哲学意识,以及对生活和人类条件的思考:1. 《柏拉图的对话篇》2.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3.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4.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5.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6.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7. 《马克思的宣言》8. 《胡塞尔的现象学精神分析》9. 《莱布尼茨的论人的自由和神的理由》10. 《赫尔德林的诗歌与真理寻求》11. 《福柯的权力知识》12. 《内采尔的一天一个苹果》13. 《罗尔斯的正义论》14.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15. 《尼采的超人论》16. 《弗洛伊德的思维的解释动力》17. 《培根的新工具》18. 《黑格尔的辩证法》19.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20. 《玻意耳的悲剧的诞生》21. 《德沃金的伦理学纲要》22.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23.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24. 《勃朗宁的济慈:“具备精神的暂停”》25. 《尼采的道德的谱系》26. 《休谟的人性自传》27. 《斯蒂芬森的人类传的叙事方法》28. 《康德的宗教证明》29. 《弗洛伊德的草稿:形成概念》30. 《尼采的神死后》31. 《杜德利的历史与建筑》32. 《卢梭的性奴的遗产》33. 《斯宾诺莎的论道德》34. 《马克思的资本论》35. 《尼采的反徒》36. 《胡塞尔的形式意识》37. 《弗洛伊德的冲突与治愈》38. 《贝克莫斯的伦理学哲学》39. 《普罗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40. 《费曼的黑洞和时间之舞》请注意,这些哲学著作可能需要辅助材料和解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背诵。

老师和家长应该提供指导,以确保学生在背诵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培养出对哲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背诵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背诵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背诵点整理1.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1〔2〕联络:2. 哲学的根本问题----3.哲学的两大派别或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根底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根底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正确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理论,又经过理论的反复检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理论性。

理论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根本观点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7.运动是无条件的、永久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9.意识的含义:〔1〔2〔3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客观的,形式主观的〕〔4〕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10.11.〔1〔2〕真理与认识或意识的区别:✍〔3〕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理论是唯一满足将主观与客观相联络的桥梁的这一条件。

〔1〕矛盾---是联络的根本内容,矛盾----也是开展的根本动力〔2〕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也是本质与核心。

〔3〕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是否成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5〕辩证法的前提----坚持矛盾的普遍性〔6〕矛盾问题的精华---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例如:水果通过苹果、香蕉、梨、桔子等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7〕矛盾的根本属性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哲学生活背诵目录表

哲学生活背诵目录表
矛 盾 观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重点知识背诵 创 新 意 识 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 创新的作用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人类社会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改革的重要性 社会历史主体(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原理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责任贡献原理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怎么做(标准)原理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认 识 论
实践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特征、过程)
辩证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 系 观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系统优化的方法论原理 发展的普遍性、实质 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动力、发展的规律性、辩证否定观 矛盾对立统一(对立统一、同一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背诵目录表
重点知识背诵 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背诵检查签名
辩 证 唯 物 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改造、人体生理活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性,世界物质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背诵检查签名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哲学部分基本知识(背诵内容)

哲学部分基本知识(背诵内容)

第一部分唯物论(基本知识)1、物质(1)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意识(1)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其形式是主观的,其来源和内容是客观的(客观物质世界),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3)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二,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怎样?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观点是什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观点,也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4、一切从实际出发(1)什么是从实际出发?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遵循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分析客观事实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简单说,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2)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3)在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第一,要尊重客观事实;第二,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第四,要求真务实。

(4)什么是主观主义?它有哪两种表现?主观主义是从单纯的主观愿望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

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是经验主义。

5、运动(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高二上 终极版1 必修4哲学与文化+背诵清单

高二上 终极版1 必修4哲学与文化+背诵清单

第一课:谢芳信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及为什么(P8~P9)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基本观点(P10)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基本观点(P11)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历史使命、核心观点、独特的理论品质(P1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3)第二课:谢双园1.唯物论的有关知识(或探究世界的本质)(P17)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或者意识的能动作用)(P23)4.规律的有关知识(P23)5.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P24)6.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P25~P26)7.世界的物质性原理(P17~P19)8.自然界的物质性(P17)9.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21~22)第三课第一框联系观谢芬芳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P28)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P28~P29)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P29)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30~P31)5.系统优化的原理方法论(P31)6.辩证法的总特征(P27)7.辩证法的基本观点(P27)8.辩证法的根本观点9.课、框、目标题第三课第二框发展观邱华平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31)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P31)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32)4.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P32)5.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形式或状态)(P34)6.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途径) (P34~P35)7.辩证否定观(P34)8.why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P35)9.课、框、目标题第三课第三框黄燕菲1.矛盾分析法2.矛盾的含义(P36)3.矛盾的基本属性(P36~P37)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也叫:对立统一关系原理)(P37)5.矛盾的普遍性(P38)6.矛盾的特殊性(P38)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P39~P40)8.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P41)9.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P41)10.辩证法的前提(P38)11.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P36)12.矛盾问题的精髓(P39)1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P42~P43)14.两点论与重点论(P42)15.课、框、目标题第四课认识论胡金贵1.实践的特点(P49~P50)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P52)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 why认识具有差异性(P54)5.真理的特点(P53~P54)6.认识的特点(P55~P56)7.why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55末段)8.why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P52)9.课、框、目标题第五课历史观郑佳丽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60~P61)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P63)3.改革的意义、性质、作用(P64)4.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P65~P68)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P64)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地位(P65~P68)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P61)8.课、框、目标题9.why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P59)第六课课人生观陈洁琼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73~P74)2.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标准是什么(P76~P77)4.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P76~P78)5.如何实现人生价值(P79~P82)6.人的价值(P71~P72)7.课、框、目标题第七课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91)2.文化的功能(P92~P9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P96)4.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P97 P99)5.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99)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P98)7.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P100)8.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102)9.民族精神的内涵(P100)第八课1.民族文化的作用(P104)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105)3.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P105)4.文化交流的作用(106)5.如何促进文化交流(P107)6.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108)第九课1.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P121)2.如何坚定文化自信(P121)3.如何建设文化强国(P118~P120)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23、P124~P125)5.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P114~117)6.课、框、目标题。

哲学导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哲学导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哲学导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本概念1.哲学哲学是一门探求宇宙万物及其规律、人生和社会的本质、价值、思维和行为的学科。

哲学主要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等学科。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研究实在性的学科,探讨宇宙的本原、存在的形式、实体和过程等问题。

形而上学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灵论、神学等学科,是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3.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认识的本质、来源、形式、规律等问题的学科,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条件和限度,真理、错误、知识、信仰等概念。

4.价值论价值论是研究价值的本质、形式、基础、标准、判断等问题的学科,包括价值的类型、价值的来源、价值的决定等问题。

5.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论证规律、推理规律等问题的学科,包括概念、判断、推论、证明等论证形式和规则。

6.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准则、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问题的学科,包括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来源、道德的价值、道德的行为规范等问题。

7.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标准、审美情感、审美活动等问题的学科,包括美的观念、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评价标准等问题。

8.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政治的目的、政治的形式、政治的权力、政治的制度等问题的学科,包括国家、政府、公民、法律、权利、义务等概念。

二、哲学基本问题1.宇宙的本原宇宙的本原是宇宙的根源、起源和本质,是一切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是一切变化和运动的动因和规律。

2.存在的意义存在的意义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和目的性,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和价值,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由和意图。

3.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世界的实在性、稳定性和统一性,是世界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是世界的精神和意志。

4.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人生的价值、目的和责任,是人生的目标和意愿,是人生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5.思维的本质思维的本质是思维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方式、规律和目的、价值和意义,是思维的功能和成果,是思维的原则和标准。

哲学知识点背诵

哲学知识点背诵

1、对立统一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 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 法论)要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 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一分为 二的观点看问题。
6.意识活动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 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对照课本具体背一下)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1)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事物出发,使主观符 合客观。 (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 时俱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 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 的。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 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 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 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或世界统一于物质),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5、意识的内涵:从起源看,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本质就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 殊的认识顺序;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 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 【1】矛盾的属性原理
(1)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属性和 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背诵-哲学原理

背诵-哲学原理

普遍性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要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部分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doc资料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doc资料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背诵张恕忠一、老子(一)道论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9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10道常无名。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二)道法自然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6智慧出,有大伪。

7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1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辩证法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善不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5反者,道之动。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弱者,道之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9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2024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

2024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

2024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其目标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任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是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理解和记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应用。

同时,要注意时事政治的动态,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在背诵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分类记忆、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

此外,做题也是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必背簪花小楷字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必背簪花小楷字帖

2017马哲背诵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

联系就是事物及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所以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提高活动自觉性。

2.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将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辩证法之矛盾分析法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和趋势。

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事物发展不仅相辅相成也可以相反相成。

所以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转化。

4.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所以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全面看待和解决问题和矛盾。

5.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所以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个性背后隐藏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所以我们要坚持事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个别把握一般,举一反三。

辩证法之辩证法基本范畴7.原因与结果辩证统一。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原因和结果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增强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8.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

偶然性中有必然,任何偶然的东西都必须受必然性制约。

必然性中有偶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补充,而且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新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核心知识点总结(精简背诵版),基础知识必备~

新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核心知识点总结(精简背诵版),基础知识必备~

新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核心知识点总结(精简背诵版),基础知识必备~必修四第1-2单元:哲学原理+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唯物论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背规律。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阻碍作用,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5.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具有阻碍作用,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也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哲学基础原理背诵83条

哲学基础原理背诵83条
4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又称矛盾的共性,有两层含义,其—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41.基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
19.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
20.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60.自然主义历史观:指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归结为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没有看到自然条件既不能决定社会的本质,也不能成为决定社会制度及其变更的原因。
61.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即物质生产具体的、历史的表现形式,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62.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1.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2.客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3.自在世界: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25.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哲学背诵

高中政治-哲学背诵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4)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和尊重客观规律结 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
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
(3)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方法论)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方法论)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①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要正确对待错误。(真理和 谬误)
(7)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 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的过程)
(8)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检验标准)
(3)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物质决定意识
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方: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原: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意识的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
认识论
1.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2.原: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
3.原: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①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一旦超出,就会转变成谬误
②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联系的观点
1.原: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原: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原: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
方: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原: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
②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性作用
方:①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
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原: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机构的优化趋向
方: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来认识事物。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最终形成这一事物的完整正确的认识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发展的观点
1.原: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支持创新
2.原: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3.原: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①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当要保持事物稳定时,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的观点
1.原: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方: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

要承认、分析、揭露矛盾,用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2.原: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原: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依据。

4.原:①(主次矛盾辨证统一)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②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好次要矛盾。

侧重于如何解决问题
关键词: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首要任务、核心
5.原:①(矛盾的主次方面辨证统一)每一矛盾都有主次方面,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②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③两者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侧重于如何评价事物
关键词:方向、性质、主流、支流、总体…但是…
同一以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相互贯通(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辩证否定观
1.原: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②实质是扬弃,克服消极内容,保留积极因素
方: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

要有革命的批判的精神
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要求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词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建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社会历史观
1.原: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社会发展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生价值观
1.人的价值内涵: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价值观的作用:
①在我国现阶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方: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4.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意识:
目的性:有计划、有目标的想法
主动创造性:意识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反映外部现象,又能把握本质规律自觉选择性:对客观事物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相对独立性:意识和社会意识都具有,即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不同步,会落后或超前
实践:
直接现实性:把想法通过实践转变为现实
3特点:
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物质的
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不是孤立的活动;不同的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不同
认识:
反复性: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原因:①认识受立场、角度、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实践水平等限制②客观事物本身复杂变化,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因:①认识对象是变化的世界②认识主体人世代延续③认识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真理:
客观性:正确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真理面前没有特权,人人平等
具体的:真理是主观认识符合当地当时的实际,即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统一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就变成谬误
为什么不同的人想法会不同:
①(唯物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人们立场、角度、知识水平等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
③(历史唯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主体差异性
概念相似的原理:
①(唯物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
③(辩证法)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历史唯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