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检测资料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圆柱和圆锥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圆柱和圆锥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圆柱和圆锥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 底×2或2πr×h+2×π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小学生期中复习】=Ch或2πr×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Sh或πr2×h÷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圆锥的公差与配合及检测
• 圆锥的公差与配合概述 • 圆锥的公差 • 圆锥的配合 • 圆锥的检测 • 圆锥的公差与配合的应用 • 圆锥的公差与配合的未来发展
01
圆锥的公差与配合概述
圆锥公差与配合的定义
圆锥公差
圆锥的尺寸、几何参数允许的变 动范围或容许误差。
圆锥配合
圆锥之间或圆锥与其他元件之间 的装配关系,包括间隙、过盈等 。
02
在测量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 测量位置,一般选择在圆锥的 轴线上进行测量,以获取更准 确的测量结果。
03
圆锥表面粗糙度的公差范围需 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标准进行确 定,以确保圆锥的配合精度和 使用性能。
圆锥形状误差检测
圆锥形状误差检测是衡量圆锥形状精度的关键 环节,通常采用比较测量法或光干涉法进行测 量。
02
圆锥的公差
圆锥直径公差
圆锥直径公差是指圆锥直径的实际值与基本尺寸之间的 允许变动量。
根据不同的精度等级,直径公差可分为IT0至IT18共20 个等级,其中IT表示国际公差。
公差的大小取决于圆锥的精度等级和加工方法,用于保 证圆锥的尺寸精度和互换性。
圆锥直径公差通常用字母F表示,并标注在圆锥直径尺 寸后面。
圆锥角度检测
圆锥角度检测是衡量圆锥形状的重要参数,通常采用角度测量仪进行测量。
在测量时,需注意圆锥角度的测量位置,一般选择在圆锥的轴线上进行测 量,以获取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圆锥角度的公差范围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标准进行确定,以确保圆锥的 配合精度。
圆锥表面粗糙度检测
01
圆锥表面粗糙度检测是衡量圆 锥表面质量的重要参数,通常 采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进行测 量。
在机械制造中,圆锥的公差与配合是保证机械设备 运转精度、稳定性和寿命的重要因素。
《车工》教案 项目9 车圆锥资料
)锥形主轴c)带锥孔的齿轮d)锥形手柄常见的带有圆锥面的工件再播放前顶尖和麻花钻装夹和卸下的视频(图个特点。
自然引到圆锥的分类、圆锥的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以及车削圆锥的方法。
)主轴锥孔与前顶尖锥柄的配合b)尾座锥孔与麻花钻锥柄的配合图9-2 车床上的圆锥面配合b)用中滑板调整背吃刀量a)移动床鞍调整背吃刀量a用圆柱量针测量外圆锥的最小圆锥直径3-圆柱量针b)车刀低于工件回转中心c)车刀高于工件回转中心a)计算法控制圆锥孔尺寸b)移动床鞍法控制圆锥孔尺寸c、d)移动床鞍法控制圆锥孔尺寸.粗车时,切削速应比车外圆锥面时低10%~20%;精车时,采用低速车削b)车内圆锥面注意事项:为保证内、外锥面的良好帖合,车削内、外圆锥配合件b)铰锥孔a)钻孔b)扩孔钻扩孔c)铰锥孔当内圆锥的直径和锥度较大,且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时,可以先钻孔,然后粗车成锥孔,再用锥形精铰刀铰削,如图a、b、c所示a)钻孔b)车锥孔c)铰锥孔铰削内圆锥面时,参加切削的切削刃比较长,切削面积大,排屑较困难,所以切削用量应选择得小些切削速度vc ――一般选5m/min以下,进给应均匀量f――进给量大小根据锥度大小选取,锥度大时进给量小些,反之锥度小则可取大些。
铰削锥角~0.3mm/r;铸铁件进给量一般选b)有两条刻线的圆锥塞b)锥孔尺寸大c)锥孔尺寸小4.用宽刃刀法车削1)装刀不正确2)切削刃不直3)刃倾角λs≠0°1)调整切削刃的角度和对准工件轴线2)修磨切削刃,保证其直线度3)重磨刃倾角,使λs=0°5.铰内圆锥1)铰刀的角度不正确2)铰刀的轴线与主轴轴线不重合1)更换、修磨铰刀2)用百分表和试棒,调整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轴线重合最大和最小圆锥直径不正确1.未经常测量最大和最小圆锥直径2.未控制车刀的背吃刀量1.经常测量最大和最小圆锥直径2.及时测量,用计算法或移动床鞍法控制背吃刀量ap双曲线误差车刀刀尖未严格对准工件轴线车刀刀尖必须严格对准工件轴线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1.与“车轴类工件时,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的原因”相同2.小滑板镶条间隙不当3.未留足精车或精铰削余量4.手动进给忽快忽慢1.与“车轴类工件时,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的预防措施”相同2.调整小滑板镶条间隙3.要留有适当的精车或精铰削余量4.手动进给要均匀,快慢一致b)内圆锥。
圆锥动力触探
四、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 系曲线; 2. 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 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当触探探头尚未达到下卧土层时,在一定深度以上,下卧
土层的影响已经超前反映出来.叫做“超前反映”。而当探
4. 资料整理与成果应用 (1)资料整理 1)杆长修正 当用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其它指标时,
应对锤击数进行杆长修正。
N N
`
式中 N——修正后的锤击数; α——杆长修正系数; N`——实测锤击数。
2)土的自重应力影响 美国人发现自重应力对砂土的影响较大,但我们国内不 作这方面的修正。
触探贯入时由于土对触探杆侧壁的摩擦作用消耗了部分能量 而使触探击数增大。侧壁摩擦的影响有随土的密度和触探深度的 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触探杆长度的影响实质上就是动力触探锤击能量的传递和耗 散的问题。我国各规范规定,对触探击数进行杆长修正。 地下水的影响,与土层的粒径和密度有关。一般的规律是颗 粒越细、密度越小,地下水对触探击数的影响就越大,而对密实 的砂土或碎石土,地下水的影响就不明显。
头已经穿过上覆土层进入下卧土层中时,在—定深度以内, 上覆土层的影响仍会有一定反映,这叫做“滞后反映”。
3. 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
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五、应用 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 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 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
有下列两种量读方法: 1) 记录一阵击的贯入量及相应的锤击数,并用N=10K/S算得每贯 入10cm所需锤击数N63.5。一般以5击为一阵击,土较松软时应少于 5击。 2) 当土层较为密实时(5击贯入量小于10cm时),可直接记读每贯 入10cm所需的锤击数。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3.8.1适用范围13.8.1 .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及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土路基的施工效果,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黏性土、粉土、砂土、中密度以下的碎石及其处理土地基以及极软岩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岩石状况,评价处理土地基的施工效果;也可以用于检验振冲桩、砂石桩的成桩质量。
超重型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密度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等地基承载力。
13.8.2设备13.8.2.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13.8.2.2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13.8.2.3 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缝。
13.8.3现场检测13.8.3.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13.8.3.2 圆锥动力触探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度宜为15~30击/min,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超重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晃动,圆锥动力触探孔倾斜度不应大于2%。
13.8.3.3 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13.8.3.4 应及时记录试验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记为N’63.5、N’120)。
13.8.3.5 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0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际锤击数。
13.8.3.6 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终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13.8.3.7 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13.8.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3.8.4.1 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附录C的规定修正。
销检验标准
u、无检验报告判定不合格
GB/T 879.1-2000弹性圆柱销
正常供货每月提供一次检验报告,长期 直槽 重型
未供货后再次供货时提供检验报告。
2. 原因描述:
说明
3. 测试方法:
4. 注意事项:
SQE:
日期:
1. 2. 检验记录 要求 3. 4.
抽样方案按照第 3 步规定进行;对供应商的每个送货批次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验。 对产品的 1、4、5、7、8、9、11、12、13 项的检验结果:检验合格,记录“Y”字样;检验不合格,记录“N”字样,并对不合格项目的原因作出 详细记录。 对产品的第 6、10 项的检测结果:检验合格,记录“Y”字样;检验不合格,记录“N”字样,并对不合格项目的原因或测试数据作出详细记录。 产品的最终判定结果必须用“Y”、“N”作出判定,
目测
8、表面不允许有裂缝、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毛刺、不允 h、外观质量不合格则判定不合格
许有不规则的有害的缺陷
GB/T 119.2-2000圆柱销 淬硬 钢和马氏体不锈钢 GB/T 120.2-2000内螺纹圆柱销
GB/T 879.1-2000弹性圆柱销
直槽 重型
GB/T 882-2008 销轴
GB/T 91-2000
a、材质单格式及必填内容应符合采购
1、《原材料材质单》或《质量证明书》(样品确定、定期 物流事业部规定的《原材料材质单的规
检验);
定》
第 2 步 标准确认 第 3 步 抽样方案
标准齐套性: 2、是否有该型号部品的技术条件、通用技术标准; 3、是否有检验标准,标准是否为最新版本;
b、检验标准为受控、最新版本; c、受控图纸、检验标准,缺一项时反 馈 SQE。
GB/T 119.2-2000圆柱销 淬硬
动力触探报告
动⼒触探报告受控编号:圆锥动⼒触探报告⼯程名称:检测代码及项⽬:检测单位名称委托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声明1、本报告⽆检验检测报告专⽤章及其骑缝章⽆效;2、本报告⽆检测、审核、批准⼈签名⽆效;3、本报告涂改、增删⽆效;4、报告复印页数不全、未加盖检验检测报告专⽤章⽆效;5、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起⼗五⽇内向本检测单位提出。
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录1 ⼯程概况 (4)2 检测概述 (4)3 现场检测 (4)4 检测结果与分析判定 (5)5 结论 (9)附表1抽检试验点轻型(重型)圆锥动⼒触探试验成果汇总表 (7)附图1抽检试验点轻型(重型)圆锥动⼒触探试验击数与贯⼊深度关系图 (11)附图2抽检试验点平⾯位置⽰意图 (13)附图3现场检测影像资料 (14)附件:⼯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1 ⼯程概况⼯程概况见表1。
2 检测概述2.1检测⽬的采⽤轻型(重型)动⼒触探试验,以评价地基⼟性状(评价地基处理效果/判定地基⼟承载⼒/检验成桩质量)。
2.2检测依据1 设计图纸、岩⼟⼯程勘察报告及相关施⼯记录;2 相关⽅确认的检测⽅案;3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
4 《⼴西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45/003-2015)。
2.3 检测仪器设备所⽤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仪器设备如表2.1所⽰。
轻型(重型)圆锥动⼒触探是利⽤⼀定的锤击能量,将⼀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中,根据贯⼊锤击数推定地基⼟的承载⼒。
2.5抽检数量根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第8.1.2条:采⽤圆锥动⼒触探试验对处理地基⼟质量进⾏验收检测时,单位⼯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0点,当⾯积超过3000m2应每500m2增加1点。
检测同⼀⼟层的试验有效数据不应少于6个。
根据上述规定及委托⽅要求,本次检测的⼯程地基⾯积为XXm2,本次圆锥动⼒触探试验检测10点,试验点位置由参建各⽅共同确定(详见附图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974年和1982年在欧洲召开的二次国际触探学术会议,
用穿心锤的重量(或锤击能量)的不同,将动力触探分为:
为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及适用土类见表4-1。
表4-1 圆锥动力触探的类型及规格
类 型 直径(mm) 探头规格 截面积(cm2) 锥角(°) 落锤 锤质量(kg) 落距(cm) 轻 型 40 12.6 60 10 50 25 贯入30cm击数 N10 重 型 74 43 60 63.5 76 42 贯入10cm击数 N63.5 超重型 74 43 60 120 100 50~60 贯入10cm击数 N120
表4-4 碎石土的密实度
锤击数N63.5 N63.5<=5 5<N63.5<=10 10<N63.5<=20 N63.5>=20 密实度 松散 稍密 中密 密实
注:(1)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小于50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 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2)表内N63.5为修正后的平均值。
2.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探头做功,因此,能量平衡:(见图4-1)
Rd Ah Ep W N
N Ep Rd A h As
(h/N=s,表示平均每击的贯入度)
Ep
或
Rd Ah N Ep
二、原理表述
当规定一定的贯入深度 h,采用一定规格(规定的 探头截面、圆锥角、重量)的落锤和规定的落距,那么 锤击数N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动贯入阻力 Rd的大小,即 直接反映被贯入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力学性质。因此,实 践中常采用贯入土层一定深度的锤击数作为圆锥动力触
第4章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试验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试验的技术要求 第四节 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试验的资料整理及应用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培训资料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适用范围1.1圆锥动力触探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泥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1.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
应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
1.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细沙及其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地基的施工效果。
2.设备2.1.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1.2.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落锤锤的质量(kg) 10.0±0.2 63.5±0.5 120±1 落距(cm)50±2 76±2 100±2探头直径(mm)40±1 74±1 74±1 锥角(º)60±2 60±2 60±2 探杆直径(mm)25±1 42~50 50~602.2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2.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度不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
3.现场检测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3.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超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摇晃,圆锥动力触探空斜角不应大于2%。
3.3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3.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分别记为N'63.5、N'120)。
互换性(第版)PPT第7章资料
第7章 圆锥配合的互换性
30° 30°
40±0.031 39.969
40±0.031 T 30°
0.031
a)标注
b)公差区
图7-8圆锥公差给定方法方法一(包容要求)标注
第7章 圆锥配合的互换性
方法二 同时给出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TDS和圆锥角公差。
ATα/2
TDS/2
45﹣0.0046
30°±55" 60
工件锥度偏差
b)
式中h a、h b分别为指 h = Lsinα(式中α为公称圆锥 示表在a、b两点的读数, 角;L为正弦规两圆柱中心距)
为a、b两点间距离。
第7章 圆锥配合的互换性
Sin
=
D0 d0
2 2(H h) d0 D0
用钢球测量内锥角
、外圆锥直径 (3)配合的基本偏差,通常在D(d)至ZC(zc)中选择,应按优
公差带的相对 先、常用、任意公差带组成配合为顺序选用配合。
位置
终止位置
Ea 实际初始位置
Pf
Pa
第7章 圆锥配合的互换性
Ea 实际初始位置
装配力
终止位置
Pa
Pf
图7-14作一定轴向位移确定轴向位置 图7-15施加一定装配力确定轴向位置
表7-4位移型圆锥配合的特点及配合的确定
(1)可形成间隙 配合、过盈配 合,通常不用 于过渡配合 (2)其配合性质 是由内、外圆 位 锥的轴向位移 移 量或装配力决 型 定的。配合性 圆 质与相互结合 锥 的内、外圆锥 配 直径公差带无 合 关。直径公差 仅影响接触的 初始位置和终 止位置及接触 精度
(1)结构型圆锥配合的圆锥直径公差带的代号和数值及公差等
构 (1)可形成间 级,采用《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GB/T1800.3—1998)规定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7.1动力触探试验概念
7.1.1动力触探试验概念
动力触探试验的特点: 动力触探试验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简易 快速、适应性广等特点。尤其对于难以取样的无粘性 土(砂土、碎石土等)及静力触探难以贯入的密实砂土 层及卵砾石层等土层,圆锥动力触探是十分有效的勘 探和检验手段。
必要时,也可在连续贯入4m后,用钻具将孔掏 清,再继续贯入2m。
§7.3动力触探试验要点
7.3.2试验方法
二.重型动力触探
1.试验前将触探架安装平稳,使触探保持垂直地 进行。垂直度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2%。触探杆应保 持平直,连结牢固。
2.贯入时,应使穿心锤自由落下,落锤高度为 (0.760.02)m。地面上的触探杆的高度不宜过高,以 免倾斜与摆动太大。
3.锤击速率仍为每分钟15~30击。打入过程仍应 连续,及时记录一阵击的贯入深度及相应的锤击数。
§7.3动力触探试验要点
7.3.2试验方法
4.及时记录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其方法 可在触探杆上每0.1m划出标记,然后直接(或用仪器) 记录锤击数;也可以记录每一阵击的贯入度,然后再 换算为每贯入0.1m所需的锤击数。最初贯入的lm内可 不记读数。
5.重型动力触探一般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土。最大 贯入深度10~12m。超过该深度时,需考虑触探杆的 侧壁摩阻影响。
§7.3动力触探试验要点
7.3.2试验方法
6.每贯入0.1m所需锤击数连续三次超过50击时, 即停止试验。如需对下部土层继续进行试验时,可改 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7.本试验也可在钻孔中分段进行,一般可先进行 贯入,然后进行钻探,直至动力触探所测深度以上 1m处,取出钻具将触探器放入孔内再进行贯入。
圆锥动力触探资料
(三)圆锥动力触探(DPT)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力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通常以打入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来表示土的阻力。
圆锥动力触探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效较高、适应性广,并具有连续贯入的特性。
对难以取样的砂土、粉土、碎石类土等,对静力触探难以贯入的土层,动力触探是十分有效的勘探测试手段。
圆锥动力触探的缺点是不能采样对土进行直接鉴别描述,实验误差较大,直观性差。
1.动力触探的类型和规格目前动力触探设备的规格较多,不同设备规格所测得触探指标不同,也就是说,某种动力触探指标对应其相应的设备规格。
一般根据锤击能量(表8-18)将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2.动力触探的技术要求应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如:抓勾式、偏心轮式、钢秋式、滑销式和滑槽式等。
锤的脱落方式可分为:碰撞式和缩径式两种。
目前动作可靠,但如操作不当易反向撞击,影响实验结果;后者无反向撞击,但导向杆易被磨损发生故障。
触探杆连接后最初5m的最大倾斜度不应超过1%;大于5m后的最大倾斜度不应超过2%。
实验开始时应保持探头与探杆有很好的垂直导向,必要时可以预先钻孔作为垂直导向。
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不能间断,锤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5~30击。
在砂土和碎石类土中。
锤击速度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锤击速率可增加到每分钟60击。
锤击过程应防止锤击偏心、探杆歪斜和探杆侧向晃动。
每贯入1m应将探杆旋转一圈半,使触探杆能保持垂直贯入,并减少探杆的侧向阻力,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时每贯入0.2m即应旋转探杆。
实验过程中锤击间歇时间,应做记录。
当贯入15m,且N10 >50击时即可停止实验;当N63.5 >50击时即可停止实验。
考虑改用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
N10和N63.5的正常范围为3~50击;N120的正常范围为3~40击。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docx1、依据标准GB500XXXX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XXX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修正。
5.2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5.3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以及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5.4应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5.5应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数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各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平均值(代表值)。
5.6统计同一土层动力触探锤击数平均值时,应根据动力触探锤击数沿深度的分布趋势结合岩土工程勘探资料进行土层划分。
5.7地基土的岩土性状、地基处理的施工效果可根据单位工程各检测孔的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同一土层的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统计值、变异系数进行评价。
处理土地基的出口效果尚宜根据处理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评价。
5.8当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评价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的施工质量时,宜仅对单个增强体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价。
5.9初步判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时,可根据平均锤击数N10或修正后的平均锤击数N6.35按表2、表3进行估算。
表2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10(击数)5101XXXX035XXXX4550一般黏性土地基507XXXX1001XXX80黏性素填土地基6XXX501XXXX0170粉土、粉细砂土地基55XXX150160表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6.35(击数)23XXX16一般黏性土XXX290XXXX0375400XXXX0475500中砂、粗砂土801XXXX2002XXX805XXXX600640粉砂、细砂土5.10评价砂土密实度、碎石土(桩)的密实度时可用修正后击数按表4表7进行。
表4砂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N6.35N6.3544<N6.3566<N6.359N6.359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表5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N6.35密实度N6.35密实度N6.355松散10<N6.3520中密5<N6.3510稍密N6.3520密实注: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
椭圆锥孔加工检测方案
留0.1~0.15 留0.1~0.15
厚度留余量 0.2~0.3, 保证多腔一 致,两个面 都留余量。
CNC第一次加工及基准选择
A
A
CNC第一次 加工位置
以A面为基准, CNC只加工红色 锥面,其它特征 暂时不加工。
CNC加工自检或品质检测
CNC加工或检测时保 证此配合高度能控制 在0.1~0.15即可(根 据推圈留余量多少来 定)。有一点刀损可 以不用补正。记录实 测数据。
磨床做准高度
A
保证装配高 度小0.05 (±0.01)
保证厚度
以实测数据为准, 磨床先磨A面,保 证装配高度,再以 A面为基准磨底面, 保证零件厚度。
CNC第二次加工及基准选择
A
A
CNC第二次 加工位置
以A面为基准, CNC只加工黄色 面(除椭圆锥面 以外的其它特 征)。
பைடு நூலகம்
大家先检讨一下此方案,希 望能通过大家的努力,能想出更 加合理,更加简单的加工方法。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3圆锥测量 注意:精度较低、粗侧;垂直,最大、最小 处。 2.用圆锥量规检测 工件端面在刻线或台阶之间则合格。
§ 4-3圆锥的检测
三、圆锥面的车削质量分析
角度不正确。 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 尺寸不准(大、小端直径)。 双曲线误差。
对于标准圆锥或配合精度 要求高的圆锥件,一般使 用圆锥套规和圆锥塞规检 验。圆锥套规用于外圆 锥,圆锥塞规用于内圆锥。
圆锥套规
圆锥塞规
圆锥套规涂色检验步骤:
§ 4-3圆锥的检测
工件表面 清洁,Ra 小于3.2
(1)在工件表面顺着圆锥素线薄而均匀地泖上周向 均等的三条显示剂; (2)手握套规轻轻地套在工件上,稍加周向推力, 并将套规转动半圈; (3)取下套规,观察工件表面显示剂擦去的情况。 若三条显示剂全长擦痕均匀,圆锥表面接触良好, 说明锥度正确;若小端擦去,说明工件圆锥角小了, 否则,说明工件圆锥角大了。 圆锥塞规检验的步骤与套规相同,只是颜色涂到 塞规上。
捏手
卡块
直尺 a) 主视图 b)后视图
§ 4-3 圆锥的检测 (2)读数方法
游标万能角度尺的分度值一般分为2′和5′两种。万能角 度尺的读数方法与游标卡尺相似,即先从尺身上读出游标零线 前面的整数值,然后在游标上读出分的数值,两者相加就是被 测件的角度数值。
§ 4-3圆锥的检测
举例
9°16′
§ 4-3圆锥的检测
§ 4-3圆锥的检测
常用的圆锥角度和锥度的检测方法 有:用万能角度尺测量、用角度样板 检验、用正弦规测量等。对于精度要 求高的圆锥面,常用圆锥量规涂色法 检验,其精度以接触面的大小 来评定。
§ 4-3 圆锥的检测 1.用游标万能角度尺测量
(1)结构
90°角 尺 游标
制动器 尺身 基尺
量程:0320° 精度:2′
2.用角度样板检验
在大批量生产时,可用专用的角度样板来测 量工件。如图 所示为用角度样板检测圆锥齿 轮坯角度的情况。
3.用正弦规测量
§ 4-3圆锥的检测
H L
正弦规是利用三角函数的正弦关系来间接测量角 度的一种精密量具。
L sin
arcsin
百分表
工件 正弦规
平板
量块
§ 4-3 圆锥的检测 4.用途色法检验
§ 4-3圆锥的检测
知识目标
1、能正确使用游标万能角度尺和圆锥 量规检测圆锥 2、会分析车圆锥时废品产生的原因, 能提出预防措施
§ 4-3圆锥的检测
对于相互配合的锥度或角度工件,根据
用途不同,规定不同的锥度公差和角度 公差。圆锥的检测主要是指圆锥角度和 尺寸精度检测。
一、角度和锥度的检测
(3)测量方法 测量角度: 0°~50° 结构的变化: 被测工件放 在基尺和直 尺的测量面 之间
§ 4-3圆锥的检测
测量角度: 50°~140°
结构的变化: 卸下90°角 尺,用直尺代 替。
§ 4-3圆锥的检测
测量角度:140°~230° 结构的变化:卸下直尺,装上90°角尺。
§ 4-3圆锥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