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霍乱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月2日
25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 1~3天 短者3~6小时 长者7天
古典型 重型较多,轻型较少 埃尔托型 轻型较多,重型较少
多数突然起病
2020年10月2日
26
典型病人临床表现
1. 泻吐期
2. 脱水虚脱期
3. 反应期及恢复期
2020年10月2日
27
泻吐期
剧烈腹泻 大便次数 性状
2020年10月2日
14
2020年10月2日
15
流行特点
流行久,范围广,七次世界大流行 新的血清型(O139)流行 季节性 夏秋季,7~10月为多。
地区性 印度为古典生物型霍乱的发 源地,印尼为EI-Tor型的发源地。 我国沿海地区多见。
2020年10月2日
16
O139霍乱流行特征
无家庭聚集性 发病以成人为主(74%),男多于女 主要经水和食物传播 为新的流行株,人群普遍易感 与O1群无交叉免疫 现有霍乱菌苗对O139无保护作用
霍乱
(Cholera)
传染科 朱勇根
2020年10月2日
百度文库
1
全球霍乱流行现状
2006年全球共有56个国家和地 区向WHO正式报告霍乱101383例,死 亡2345例,其中非洲95560例,占 94%,病例数较2005年下降9%, 但死亡数增加24%。
2020年10月2日
2
1995-2004年全球报告霍乱的国家/地区数和例数
2020年10月2日
21
发病机制
霍乱肠毒素作用于肠道杯状细胞,分泌大
量粘液,此外,腹泻导致的失水,胆汁分泌减
少,形成米汤样或米泔状大便。O139霍乱弧菌
的霍乱肠毒素产量与O1群相当或多于O1群,
故O139霍乱病情较重。体液的大量丢失,导致
严重脱水及周围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以及酸
碱平衡失调。霍乱的发病机制并非小肠上皮细
胞的器质性损伤和明显炎症存在,而是肠粘膜
生理功能失调的结果。
2020年10月2日
22
发病机制
B—与细菌粘附
CT
A—毒素活性
AC活性增强
H2O、CL-、HCO3-分泌增强 Na+ 重吸收减少
细胞内cAMP 增加
大量水、电解质丢失
脱水、休克、急性肾衰
返回
病理生理
水和电解质紊乱 脱水,循环障碍 肾功衰竭,代谢性酸中毒
或因侵入的弧菌量足够多,胃酸不能将
其全部杀灭时,霍乱弧菌通过胃进入小
肠并保持活力。通过定居因子吸附于小
肠粘膜,当霍乱弧菌到达富有营养和胆
盐的小肠碱性环境大量繁殖,借鞭毛运
动及其蛋白酶的作用,穿过肠粘膜上粘
液层,在毒素协同调节菌毛A和粘附因子
作用下,粘附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刷
状缘上迅速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
2020年10月2日
17
我国霍乱流行情况
七次世界大流行均受波及 外来性 古典生物型被控制 EI-Tor 型流行 应警惕O139型的流行
2020年10月2日
18
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发病相关因素 机体免疫力 食入弧菌的数量、生物型 霍乱肠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
2020年10月2日
19
发病机制
霍乱弧菌经口入胃后,一般可被人 体正常的胃液杀灭,但当胃酸分泌减少,
致病因素 霍乱肠毒素(CT) 最主要的致病 因素 粘蛋白溶解酶 粘附素 毒素协同菌毛(定居因子) 内毒素
2020年10月2日
13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carrier)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传播方式 污染水源和食物(最主要) 生活接触、苍蝇传播 细菌污染鱼、虾等水产品
易感性(susceptibility) 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多,显性感染少。 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可再感染。
2020年10月2日
5
概述
霍乱弧菌引起 烈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快 亚洲、非洲腹泻的重要原因 国际检疫传染病 我国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 临床特点:剧烈腹泻、呕吐
重者脱水、休克及肾衰
2020年10月2日
6
病原学
病原体:霍乱弧菌
分三群:
O1 群
古典生物型 埃尔托生物型(较轻)
是主要的致病菌
2020年10月2日
24
病理解剖
病人死亡后尸体解剖主要为严重脱 水表现,尸体迅速僵硬,皮肤干而有许 多紫红色斑点。皮下组织及肌肉干瘪。 心、肝、脾等脏器缩小。肠腔内充满米 泔水样液体,偶见血水样物。胆囊内充 满粘稠胆汁。小肠粘膜肿胀、充血、松 弛,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 肾小球及间质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上 皮细胞浊肿、变性及坏死。其它内脏及 组织亦可见有出血及变性。
2020年10月2日
20
发病机制
霍乱的剧烈腹泻是由霍乱肠毒素所引起的。 霍乱肠毒素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 与小肠上皮细胞膜的特异性受体神经节苷脂结 合后,A亚单位进入到细胞内,激活腺苷酸环 化酶(AC)使三磷酸腺苷(ATP)变成环磷 酸腺苷(cAMP),由于细胞内cAMP浓度急 剧增高,促进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进行, 刺激隐窝细胞过度分泌氯化物、水和碳酸氢盐, 同时抑制肠粘膜绒毛细胞对钠的正常吸收,以 至出现大量水和电解质聚集在肠腔,超过肠道 的正常吸收功能,因而出现剧烈的水样腹泻及 呕吐。
不典型O1群 一般不引起霍乱 非O1群 O139型1992年发现 新血清型
病原学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 1883年由Koch从霍乱病人粪便中分离出。
特点: G-,弧形或逗点状,兼性厌氧。鞭毛、菌 毛、荚膜(O139) 运动极活跃,呈穿梭状 或鱼群样运动 碱性环境生长繁殖快
对干燥、加热、消毒剂敏感
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长
2020年10月2日
8
1883年由Robert Koch首先发现霍乱弧菌
2020年10月2日
9
图示:霍乱弧菌,有一条鞭毛,运动活跃
2020年10月2日
10
图示:霍乱弧菌,有一条鞭毛
2020年10月2日
11
图示:霍乱弧菌(低倍镜),呈弧状及豆点状
2020年10月2日
12
病原学
引自: 2020年10月2日
3
我国卫生部公布了2007年 全国报告霍乱164例,死亡0例 较2006年上升2.46%
据估计:报告的例数大约为发病 数的10%左右
2020年10月2日
4
历史回顾
& 16世纪已有对印度大陆霍乱流行的描述 & 1817始从印度传往世界各地,造成6次世
界大流行(古典生物型) & 1961年始第七次大流行(埃尔托生物型) & 1992年始“第八次”大流行(O139)?
呕 吐
首发 多无腹痛、里急后重及发热 数次甚至数十次,重者溢出 黄水样或清水样 米泔样,洗肉水样 粪质少,无粪臭,略带鱼腥 无脓细胞 喷射状。呕吐物性质与大便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