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山与断块山
4.2.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探究点一 褶皱构造的实践意义
材料 了解地质构造的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活动有很大帮助。
右图为某地质构造示意图,假设图中最老的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A 、B 、C 分别代表其中的某一种物质)。
据此讨论后面的问题。
①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名称分别是 、 。
判断依据 。
②推断:图中A 可能是 ,B 可能是 ,C 可能是 。
(提示:从密度的大小分析)
由此可知, 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而 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③如果要建一个大型采石场,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④如果要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探究点二 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实践意义
材料 观察下面的褶皱、断层构造及景观示意图,讨论后面的问题。
①褶皱和断层有什么区别?
②在断层处能修建水库或隧道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巩固训练”第1—5小题。
甲
乙
A
C
B
褶皱构造与褶皱山示意图
断层构造与断块山示意图
N。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对点训练: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起步优选对点训练: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2.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结构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3.读“秦岭北坡峻峭的断崖表示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害作用B.风力侵害作用C.地壳水平运动D.地壳垂直运动1/33亚热带某旅行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m,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答下题。
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涨B.褶皱曲折C.冰川聚积D.风力侵害读“某火山景观图”,回答以下各题。
5.该火山体的岩石种类是()A.堆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6.该类火山常见于()A.板块内部B.板块界限C.热带地域D.陆地内部2/33图”,达成以下各题。
7.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c和a挤压而成B.b和d挤压而成C.c和b挤压而成D.a和b挤压而成()A.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B.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减小C.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减小D.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扩大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结构图”,回答以下各题。
9.庐山是()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死火山3/3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起步优选对点训练: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A.流水侵害—断裂塌陷—流水聚积B.岩浆活动—流水聚积—风力侵害C.岩浆活动—流水侵害—断裂塌陷D.流水侵害—褶皱曲折—风力聚积读“地质结构图”,达成以下两题。
11.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结构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12.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地质结构属于()A.①B.②C.③D.④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3.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断层形成的断块山4/3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起步优选对点训练: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C.向斜形成的褶皱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4.以下山地中,成因和图示不一样的是()A.庐山B.华山C.喜马拉雅山D.泰山东非大裂谷宽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教案07级三班罗仙娇一、课程题目: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73页——76页)二、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及分析】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条课标的要求,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应结合实例,如:以某种常见地表形态为例,了解地质构造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以及分析其形成变化的内力因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后,以山地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同时又是对初中有关地形知识的进一步升华;本节内容是承接地球内力作用而展开的,而地壳运动、岩浆运动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动手操作和图片展示给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就显得很有必要;此外,本节知识涉及到褶皱与找矿、找水和工程建设的关系;断块山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教学中结合实例分析,加上学生日常观察到的现象(若条件允许可以专门组织一次野外实习)等,可在极大程度上增加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褶皱、断层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能够分析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特征形态;②明确背斜和向斜的区别,能够在褶皱山示意图上识别和判断出背斜、向斜;③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并能够说出其形成的原因;④知道褶皱、断层的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①通过实例分析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②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和原理示意图,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学习,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高考地理艺术生专用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11 山地的形成(学生版)
2013年高考地理艺术生专用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1 山地的形成(学生版)【自主梳理归纳】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②基本单位——褶曲。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作用下,沿着地壳的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但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于维修护养。
【剖析高考真题】(2012山东卷)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图2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9-l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考点归纳总结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山、东非【例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
A________,C________。
(2)从地貌上看B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选在A、B两处中的哪处?试说明理由。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
1月22日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为某山地俯视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为A.褶皱山B.断块山C.火山D.背斜山2.该山地一般分布在A.大陆边缘B.地壳坚固地区C.板块边缘D.大洋内部【答案】1.C 2.C褶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称为褶皱。
(2)基本单位——褶曲褶曲基本形态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较老,两翼较新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较新,两翼较老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规模:大规模的褶皱山可绵延数千千米,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4)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运动⎩⎪⎨⎪⎧张裂区——裂谷或海洋碰撞区——高大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地质构造形成原因 构造特征 构造地貌实例现实意义 褶皱背斜 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中心老,两翼新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 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找矿: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中心新,两翼老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找水: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处有地表水出露);工程建设如隧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成谷地、低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原、汾河谷地道、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单面山、单斜山、断块山、褶皱山区别是什么?代表山脉有哪些?
单面山、单斜山、断块山、褶皱山区别是什么?代表山脉有哪些?单面山、单斜山、断块山、褶皱山是地质上专业的山脉分类名称,但却少有人能将他们区分开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单面山、单斜山、断块山、褶皱山区别是什么?代表山脉有哪些?单面山又称半屏山,是一种地形,指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
其通常形成的原因,原本倾斜排列的岩层,其上层岩石较硬,下层岩石较软,受到风或水的侵蚀之后,软的一边的地层受到较多的侵蚀,形成较另一边陡的坡度,因而形成单面山。
代表山脉:单面山常见於美国,较著名的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以及大西洋、墨西哥湾沿岸。
单斜山是由单斜岩层构成的沿岩层走向延伸的一种山地,其前坡称为剥蚀坡,后坡称为构造坡。
单斜山两侧山坡不对称时称为单面山,两侧都陡峭时称为猪背山。
也就是说单面山是单斜山的一种。
代表山脉:金佛山断块山又称断层山,因地壳断裂上升而形成,是受断层控制的岩块,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断块山地的山麓地带发育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断块山按断层形式分为:地垒式断块山和掀斜式断块山。
代表山脉:泰山、黄山、华山、五台山、庐山等。
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
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
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
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
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因而在褶皱构造山的外侧形成剪切断层,一端是左旋运动,一端是右旋运动。
代表山脉:喜马拉雅山、横断山、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等。
褶皱山与断块山
甲 甲
2、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考虑背 斜和向斜的构造,应该选择在甲地还是乙地?
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地是背斜,甲地 是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向斜 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由于岩层差 异侵蚀,形成山岭的是向斜。 2、应选择乙地建隧道。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 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 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岩 层老,两翼 岩层新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 层新,两翼 岩层老
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 力作用,常被 侵蚀成为谷地
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物质坚硬不易被 侵蚀,成为山岭
褶皱形成地貌歌诀: “背”上拱,成山岭, 易侵蚀,变谷地; “向”下弯,难成山, 质坚硬,终成岭。
1、根据背斜和向斜岩层的分布特征,判断下面的褶皱哪部 分是背斜、哪部分是向斜,并说说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岭 还是向斜山岭。 北 乙
褶皱山与断块山
(一)褶皱山
1、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 (1)概念: 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基本单位:褶曲
含义: 褶皱的一个弯曲 背斜
(3)基本形态
向斜
褶曲 形态 背斜 向斜
岩层 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地形形态
侵蚀前地形 侵蚀后地形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二)断块山
1.断层
(1)含义: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 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 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2、断层地貌
水平位移
地貌
垂直位移: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 地,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 高地,如华山、泰山和庐山
山地的形成
3、为了达到技术要求,在山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
回前进(之字形弯曲)。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的线路
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求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探究1、请同学们看一下活动题,互相讨论一下答案。 1、 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 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
不透水层 储集层
⑷岩层a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 A ) A 沉积作用为主 B 火山爆发 C 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D 风化作用为主
(二)断块山(课前预习部分)
1、什么是断层? 2、断层中岩体的位移方向有何差异? 并分析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
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
但是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背斜
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
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
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活动题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参考答案: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乙地是背斜,甲地 是向斜。
活动题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 板块、南极洲板块 生长边界(背离运动)和消亡边界(相对运动)
思考3、红海、地中海、在什么边界上?
分析一下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红海在生长边界 地中海在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褶皱隆起而形成。
阿尔卑斯山
① 喜马拉雅山
(2011广东)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B )
图1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4.2山地地形成背诵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背诵要点(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2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单位?(2)褶曲的有哪两种基本形态?从形态上看各有什么特点?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各有什么特点?(3)地形倒置指的是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4)背斜成谷的原因?(5)向斜成山的原因?(6)褶皱山的举例和判断?(7)板块构造学说中六大板块的名称?(8)表格“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9)课本p74活动题3断块山(1)断层的概念(2)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运动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如我国的?(3)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如我国的?(4)课本p75活动题4火山(1)熔岩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举例?(2)火山是如何形成的?举例?(3)火山由哪两部分组成?(4)没有破坏的火山口形态是?有时积水形成?如我国?(5)破坏后的火山口什么形态?(6)火山锥上部坡度?下部坡度?5地质构造包括哪几种类型?地貌形态包括哪几种类型?6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028学案p2)(1)利用向斜找水,分析原因(2)利用背斜找油气,分析原因(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4)利用断层找水,分析原因(5)建筑工程,隧道应避开断层分析原因(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 在山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为什么?2 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选址选在什么地带?3 为达到线路的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实用文档修建公路和铁路需要迂回前进,即,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比相应的平原和丘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18 山地的形成
学案18山地的形成[目标定位] 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a.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①____________,叫做褶皱。
b.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本形态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②________,两翼③______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④______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⑤______,两翼⑥______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而形成⑦______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⑨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a.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b.错误!垂直方向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⑫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2.议一议:开凿隧道时需要避开向斜部位吗?3.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而成的?4.判断: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
探究点一褶皱山、断层山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哪一处属于背斜?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的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什么?(2>③处地形属于什么类型的山地?试列举出我国属于此类型的名山。
(3>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何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说出其判断依据。
褶皱山与断块山
《褶皱山与断块山》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___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褶皱山与断块山》(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6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褶皱山与断块山》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部分通过褶皱山、断块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与变化的,是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案例。
上一节教材已经详细地介绍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这位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褶皱和断层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分析和演示各种山地的形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比较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自然界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依据:是新课标要求的重点,对生产活动中工程的选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褶皱和断层的成因和地貌表现。
依据:形态与地貌容易混淆。
二、说学情: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同时他们思维已经过渡到理智型,独立思考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对地理知识和现象的认识也过渡到本质的理解和规律的探究。
教师应抓住学生特点,由浅入深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来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习过程。
三、说教法: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如下:启发式教学为主,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
高三地理复习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1.从外貌景观看:断块山由于断层构造的存在, 常形成巨大的陡崖,地势格外险峻。
2.从地质构造看:褶皱山是由褶皱发育而成,各 地岩层未失去连续完整性,而断块山是由断层发育而成, 在断层(陡崖)两侧,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同时代 的岩层发生明显的错位。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地质 构造
褶皱
形成 受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 原因 使水平的岩层发生弯曲
背斜顶部受张力,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成 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致密不易被外力 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那这样的褶皱在实际生活中 有什么用途呢?
背斜穹隆结构的储油、储气图
褶皱山
常见形态: 连绵的山体 代表: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2.断块山
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后,两侧岩体沿断裂面 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背斜
向斜
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新
新
老
新
老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背斜的区别
地貌
类型
岩层形态 (一般形态)
原始地貌
侵蚀地貌
岩层新 老关系
形成 地形
背斜 向上拱起 向斜 向下弯曲
山岭
山谷
中老 翼新
褶
皱
山 谷 山 岭 中新 山 翼老
为什么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挤压
张裂
“地形倒置”的原因——
溯源侵蚀
图解重点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
河源向后退(后退/前进) 河谷的长度增加。
下蚀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
下蚀使河谷 加深。
侧蚀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
侧蚀使河谷 展宽。
(2)对河流的影响:河谷的演变
4.2褶皱山与断块山
*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 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火山锥
长白山天池
火山的规模
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 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 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 100米。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 大山系呢?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内容: 1.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个大的板块,而且 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的板块。 2.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在板块交界 处,地壳比较活跃,常形成火山、地震带。 3.板块相对运动,形成高大褶皱山系(消亡边 界);板块背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生长边 界)
列表比较背斜和向斜:
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背斜
岩层新老关系
形成地貌 初期 后期
山岭 谷地 谷地 山岭
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核老翼新) 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核新翼老)
向斜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谷地 山岭 (1)从地形看:A为____,B为____。从地质构 背斜 造看,A是____,判断的依据是 A地中心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斜 B地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B是____,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 (2)A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力侵蚀,形成谷地 ____________。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褶皱山、断块山 课件
B.褶曲凹陷
C.③④ C.断裂下降
D.①④ D.断裂上升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 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该小组得到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 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层顶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下题.
地点
A
B
C
海拔(米)
450
520
450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 170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斜
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 依据。 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 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不对。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 发生变形与错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如褶皱和断 层。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 地质构造控制形成的地貌,如山地和谷地等。
拓展提升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 进行理解。
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气 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2.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生物化石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 哺乳类化石
年代 老 ↓ 新
(1)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_背__斜__,依据是地__层__中__间__老__而__两__翼__新__。 (2)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为 __褶__皱____ ,它是由于岩层 受 ___挤__压___而形成的。 (3)若要在该地钻探石油,则应选在______b__(填字母)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原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1 精品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1.褶皱、断层的含义,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2.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实践意义。
3.火山的形成、规模和结构。
4.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2)基本形态①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地貌一般发育为山岭,但常被侵蚀成谷地。
②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地貌一般发育为谷地,但因槽部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 高大的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断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
(2)形成地貌①水平位移:错断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位移⎩⎪⎨⎪⎧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岩体相对上升:成为山岭或高地3.火山(1)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壳的薄弱地带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岩浆活动地貌类型①熔岩高原:地下深处的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如东非高原。
②火山: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如长白山主峰。
(3)火山构造⎩⎪⎨⎪⎧火山口: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原因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
2.影响(1)运输方式选择:优先发展公路,其次是铁路。
(2)线路选址: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往往迂回前进,山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大于平原和丘陵地区。
1.关于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②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 ③判断背斜、向斜的主要依据是地表形态上的差异 ④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一定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一定形成谷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褶皱山与断块山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褶皱山与断块山》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___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褶皱山与断块山》(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6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褶皱山与断块山》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部分通过褶皱山、断块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与变化的,是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案例。
上一节教材已经详细地介绍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这位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褶皱和断层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分析和演示各种山地的形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比较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自然界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依据:是新课标要求的重点,对生产活动中工程的选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褶皱和断层的成因和地貌表现。
依据:形态与地貌容易混淆。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同时他们思维已经过渡到理智型,独立思考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对地理知识和现象的认识也过渡到本质的理解和规律的探究。
教师应抓住学生特点,由浅入深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来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习过程。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如下:
启发式教学为主,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
四、说学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新课导入:用不同类型的山如喜马拉雅山、华山、庐山、富士山等山地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在欣赏山的外形美的同时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二)说新课教学环节安排: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归纳小结、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5个环节。
在自主预习环节,学生了解褶皱和断层的概念、形成和形态。
在合作探究环节,师生合作探究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判断;举出工程选址的例子,让学生说出选择背斜还是向斜并说明理由。
指导阅读断层示意图,分析断层处的特征,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归纳小结环节,由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并简单阐述。
其他学生可补充。
课堂练习环节,设置几道基础的选择题和综合题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增加学习信心,精选少量高考真题,扩充学生视野,培养高考意识。
布置作业环节,查阅资料,在野外考察时,如何判定断层?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对于褶皱山的形成,可指导学生现场演示水平挤压课本来理解;对于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可展示被侵蚀前后的两幅褶皱示意图,让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判断依据;对于
背斜和向斜对工程选址的教学,可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说明选择的理由。
对于断层的形成,可用多媒体设置动画效果理解;展示典型的断块山图片如华山、庐山、泰山和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图片适当补充地垒和地堑的概念。
指导学生观察断层示意图,分析得出断层的特征。
让学生合作讨论,哪些工程在断层处是不合理的,并说明理由。
六、说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