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发现与探索 第一课 影子
天津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天津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d5c6f3b8f67c1cfad6b85f.png)
③、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通过小孔向盒里看,哪个鞋盒能看见橡皮?
思考:看不见橡皮的鞋盒里缺少了什么?我们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什么?
2、实验二:光沿直线传播。
①、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透过直筒看前面灯光,怎样?
②、把纸筒弯折再看灯光。怎样?
二、实验二,纸张的抻拉实验。
1、用剪刀对三种类型的纸张按纵向和横向剪下两条。
2、紧紧捏住标有纵向的纸条,逐渐加大用力向两边抻,直至断裂。同样抻横向纸条。你感觉两次有区别吗?哪个纸条要用力大些?
3、再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做实验,得到的结论与前面是否一样?
思考:纸张的这一特性与纸张横向、纵向纤维的排列有关系吗?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思考:想一想,手术室里的灯光布局,与实验中有相同的地方吗?说说看。
3、实验三:影子与测量(按小组进行,测量旗杆高度)。
①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
②分别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
④研究旗杆和竹竿影子长度的关系,通过竹竿与竹竿影子长度,你能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
思考:如果2米高的竹竿,影子长度是1米,旗杆(被测物)影子长度是7米,那么旗杆多高呢?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光线实验直线传播的。
③、将灯光换成教室里的标志物,按以上实验程序再进行实验。
小结:物体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物体。这个实验说明反射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讨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测量、射击、栽树等(三点成一线)
(三)、探索发现
1、光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影子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6369c4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0.png)
1.1 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 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基础达标
②改变光源的位置,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影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B.影子与光源在同一侧 C.影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③如下图所示,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块的三种方式中,影子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④在黑暗的房间,用手电筒、手、墙面可以做出各种手影。当手电筒位置保
持不动,手向手电筒靠近时,墙面上的手影会( )。
3.影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利:皮影戏…… 弊:晒被子…… 辩证看待,科学利用Fra bibliotek基础达标
(1)填空。 ①影子形成三个条件是( )、( )和( ),三者缺一不可。 ②夜晚,你向亮着的路灯走去,影子在身体的( )(填“前面”或“后 面”),而且越来越( )(填“长”或“短”)。 ③物体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和光源的( )有关。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任何物体在阳光下都能形成影子。( ) ②改变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影子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 ③没点燃的蜡烛也是光源。( ) ④无论怎么调整光源的位置,球的影子都不会变化。( ) ⑤物体的影子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 ⑥手影、皮影戏等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都离不开影子。( )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列不属于人们对影子利用的是( )。 A.踩影子游戏 B.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 C.照镜子
三年级 发现与探索 第一课 影子
![三年级 发现与探索 第一课 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6007d718b52acfc789ebc9dc.png)
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影子出现与什么有关?这是不是说明:物体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
③、继续实验,拿掉橡皮,将透明塑料板立在桌子上,从一侧用手电筒照塑料板。
④、观察:透明塑料板影子的情况。
思考:实验是否说明物体要产生影子,这个物体必须是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只有挡住部分光线,才会产生影子。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
影子产生影子的条件作业布置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影子与测量课后小结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北闸口第二小学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一课:影子
日期
十周(1)
课时
1
总课时
19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手电筒、透明塑料板、橡皮、竹竿。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引入本课:跟我走,跟我站,跟我一个样,就是不吃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了,这是影子。
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背光处会出现影子。关于影子,人们研究了几千年,它可大有学问呢!
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影子知识点
![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影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b5cad0561252d381eb6e13.png)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
第一课:影子
1.影子形成的条件:
光源、不透明物体、屏
2.影子长短、大小、形状和方向与什么有关:
1)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
光源与不透明物体体夹角越大,影子越长;光源与不透明物体夹角越小影子越短。
2)物体影子的大小是与不透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不透明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越大,影子越小;不透明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越小,影子越大;
3)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面有关。
光源照射物体的面是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
4)物体影子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有关。
影子方向和光源方向相反。
3.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不利的方面:
1)灯光造成的影子有可能影响观看(晚上看书).
2)建筑物的影子导致周边光线不好。
(不住楼房第一层)
3)影子有的时候会暴露目标。
(狙击手)
有利的方面:
1)可以利用影子表演皮影戏
2)夏天在影子底下乘凉
3)可以利用影子来判断方向和时间
4)手术室就需要用无影灯。
发现与探索三级下册一课《影子》PPT课件
![发现与探索三级下册一课《影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f0bdb1aaea998fcc220eba.png)
探索活动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拿掉橡皮,将塑料板立在桌子上,从一侧用手电筒照塑料 板。
观察:透明塑料板影子的情况。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 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
4
思考一
实验是否说明物体要产生影子,那么这个物体是不透明物 体?
物体只有挡住部分光,才会产生影子?
.
5
手影
.
6
阳光下的影子
.
7
砖在阳光下的影子
.
8
日晷
.
9
探索活动二
将橡皮立在桌子中间,几个同学拿着同样型号的手电筒一 次照射橡皮,并保持照射状态,
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的影子的深浅程度。当全组同学都 打开手电筒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 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影子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
.
1
猜一猜:
跟我走, 跟我站, 跟我一个样, 就是不吃饭。
.
2
探索活动一
将橡皮立在桌子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一侧照橡皮,出 现什么现象。
关闭手电筒,再观察。 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 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
3
.
10
思考二
灯光布局与 实验中有相 同的地方吗?
手术室灯为 什么这样布 局?
.
11
探索活动三
将铅笔进行测量。 用手电筒照射铅笔,角度照射,并测量影子的长度。 思考:如果旗杆不倒下,如何测量旗杆高度呢?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 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影子的秘密》公开课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影子的秘密》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9ac1b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7.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影子的秘密》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影子的秘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光的传播和影子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但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特性,知道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特性的理解。
2.影子形成原理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理论知识点。
2.实验材料:准备光源、物体、影子记录表等实验材料。
3.教室环境:调整教室座位,确保学生实验操作空间充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影子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影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和影子形成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角度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和影子形成原理。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举例说明,拓展学生知识面。
第1课影子(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第1课影子(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d51e2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9.png)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影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思维目标: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实践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态度责任目标: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难点】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铅笔、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爱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
在踩影子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玩踩影子的游戏,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防止摔倒踩踏。
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不管我怎么跑,影子都跟着我。
生:我发现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
生:我发现有时候影子短,有时候影子长。
生:我发现影子的形状也会发生改变。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对于影子,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生:为什么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生: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却没有影子呢?这是为什么呢?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很有意义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影子。
回教室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找一找那里有影子?师:刚才有同学说,发现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没有影子,那么你想一想,什么地方有影子呢?生:在阳光下有影子。
生:晚上在路灯下也有影子。
生:在月光下也有影子。
师: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影子无处不在。
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生:我的影子就跟我自己长的差不多,但是影子是黑色的。
总结: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影子呈现出黑色的。
活动二: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师:除了阳光下我们自己的影子外,你能利用面前的工具自己制作出一个影子来吗?准备材料:一张白纸,一块橡皮擦,一个手电筒。
【三年级】影子
![【三年级】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f687814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8.png)
【三年级】影子影子是什么?当太阳高高升起,身后就会出现一条黑色的身影,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影子”。
影子是什么原理呢?其实,当光线照向我们的身体时,一部分光线被我们的身体阻挡住,无法通过,另一部分光线穿过身体,落在地面或墙上,形成我们的影子。
影子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形状,二是位置。
形状: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的形状有关。
例如,当光源为圆形时,影子也会呈现圆形;当光源为方形时,影子也会呈现方形等等。
位置:影子的位置与光源和物体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关系有关。
例如,当物体与光源之间距离较近时,影子则会比较小;反之,当物体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影子则会比较大。
影子的玩具:影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玩具来玩影子,如手影戏、影子灯等。
手影戏:让我们在光源处将手按照一定姿势摆放,就可以在墙上或其他干净的白底纸上看到自己手的影子,如兔子、鸟、狗等等,让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挑战和锻炼。
影子灯:影子灯通过将一张纸上用相机拍摄下来的物体的影子变成基础图案,然后利用电脑和灯光技术生成灯光画面,给人以幻觉的感觉。
小朋友们有没有对干什么有了新的想法呢?我们可以利用影子制作一些有趣的手工制品,如影子拼图、影子海报、影子手套等等。
影子也可以成为一些美丽的故事,如《影子小王子》、《剪影画船》等等,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影子还有很多的玩法和美好。
影子小王子:影子小王子就像一个真正的小王子一样,他变幻莫测,神出鬼没,有时会变成小巧玲珑的小人物,有时会变成大胆刚毅的强壮战士;他不仅用自己的影子取悦别人,更用自己的影子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剪影画船:剪影画船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剪纸艺术,它以剪纸为基础,并根据不同的主题将相应的图案剪成基本形状,然后通过组合和补充将图案完善。
这种剪纸艺术经过年代久远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影子,一种神奇的存在,不仅可以为我们带来欢乐和创意,更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美好和新颖的体验。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影子》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6d9ee06426fff705cd170a74.png)
新课堂达标活动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指向课标的教案设计题目:《影子》教案主题:影子的形成和变化来源:三年级科学(下)第1课课时: 1课时设计者:梁范市中区建设路小学(西校区)Shizhongqu JianSheRoad Primary School (West Campus)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影子》课程纲要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影子》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单元的第一课时,教科书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的情境,提示本节课探究与影子有关,“阳光下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与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条件作铺垫。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我们所需要的典型材料:手电筒、橡皮、白纸等,引导学生影子形成的原因。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找一找哪里有影子”“物体的影子怎样形成的”“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三部分组成。
教科书呈现了三位同学探究物体影子的形成条件的实验场景,结合“思维导航”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
怎样使影子发生变化通过简单地实验来探究,教科书呈现了抬高手电筒、换方向、手动一在下,知道物体影子变化的方法。
第三部分则是拓展活动,以“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为导向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
影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从影子入手,通过实验,结合思维导航,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
2、学情分析影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三年级学生对于影子都特别熟悉,大多数学生对影子的认识停留在知道影子的存在,而对影子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没有深入思考。
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课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来获取影子形成的条件和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的知识点。
二、课程标准要求1.本课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选择典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惊奇的眼光感受世界、认识世界,激发好奇心。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影子》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03385353c1c708a1284a44e7.png)
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探究活动二
灯是光源, 手是遮挡物。
手电筒是光源, 铅笔是遮挡物。 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高度、遮挡物的形状有关。
拓展活动
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 们有什么影响?
谢谢!
猜一猜:
跟我走, 跟我站, 跟我一个样, 就是不吃饭。
影子
刘喆
我们身边的影子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活动一
1.将橡皮放在手电筒和纸屏中间,打开手电筒开关,从 一侧照橡皮,出现什么现象。 2.关闭手电筒,再观察。 3.拿走橡皮,纸屏上会呈现什么现象?
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光
遮挡物
日晷
日晷是古代一种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 子来测定时间的装 置。随着太阳东升 西落,投在晷面上 的晷针影子就像钟 表的指针一样慢慢 移动,以此来显示 时刻。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影子实验写作文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影子实验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a2964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7.png)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影子实验写作文我在科学书里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名字叫影子的秘密。
我非常好奇,很想知道影子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周末做完作业后,我迫不及待就做这个实验,想一探究竟。
实验前,我先找来材料:白色挡板,手电筒和几个形状不一的立方体积木。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实验马上开始了。
第一步:我要观察,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呢?我将立方体放在白色挡板上,用手电筒从左侧射向积木。
我发现影子落在积木的右侧,而且影子很长。
我把电筒从左侧慢慢往上移动时,发现影子在慢慢变短。
当手电筒移到积木的正上方,影子落在积木的正下方挡板处,而且这时的影子是最短的。
我继续把手电筒往积木的右侧慢慢移动,发现影子又开始慢慢变长了。
当手电筒移到积木右侧水平位置时,影子落在积木的左侧,这时的影子又恢复到最长的状态。
哈哈,影子能被我控制了,真有趣!第二步:我要测试的是影子如何变大变小。
我把挡板挂在墙上,手电筒放在墙对面的架子上,光照射向墙面。
我拿起积木在手电筒和墙面之间前后移动。
我发现积木离光源越远,投射在墙上挡板的影子就越小;反之,积木离光源越近,投射在墙上挡板的影子就越大。
影子真是一个善变的小家伙啊!最后一步:我想知道影子形状是如何变化的,手影游戏和皮影戏又是如何做到的。
我把手中原先的正方体积木放下,换上一个长方体的积木,竖着拿,墙上挡板的影子就从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竖着的长方形了;然后我又把长方体积木横着拿,墙上的影子又变成一个横着的长方形。
于是我发现: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可以改变影子的形状。
手影游戏和皮影戏的原理也就呼之欲出了——表演者通过变化手势造型和变换道具,墙上就会出现千变万化的神奇影像,再配上声效,画面就更加栩栩如生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改变物品的摆放,能让影子的大小、长短和形状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这个结论也为我们解开了许多谜团,比如日食、月食和日晷的原理,手影游戏,幻灯片和皮影戏的呈现等等。
科学实验就像一把开启知识智慧的大门的钥匙,我们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才能离科学真相越来越近。
青岛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第 1单元第 1课影子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第 1单元第 1课影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f7871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8.png)
二、选择题
1.在( )能找到影子。
A.黑屋子 B.阴天 C.月光下
2.下面的场所中,你能在( )找到你的影子。
A.高楼的影子里 B.明亮的操场上 C.昏暗的房间里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影子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有影子 C.影子总是随物体一起移动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明确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探究实践: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2.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探究利用影子来判断方向。
师:是啊,打开手电筒照射铅笔后,铅笔的影子会投在白纸上,而且手电筒的光离铅笔越远,投在纸屏.上的影子就越小。手电简的光离铅笔的距离越近,投在纸屏上的影子就越大。
师:你还有其他方法使铅笔的影子发生变化吗?请同学们小组内试试,好,开始吧
师:有发现吗?
师:好极了,科学学习就应该这样,积极动脑,认真动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是的,改变光照的角度和方向、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等方法,都能使影子发生变化。
师;很好,这个谜底就是影子。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影子呢?
师:那你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影子,解开影子的秘密。
学生活动
生:影子。
生;自己的影子、树、影......
设计意图:谜语究新知:活动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活动三: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早上和中午的影子长短是不一样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三年级科学上册《影子》说课
![三年级科学上册《影子》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5bf898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5.png)
《影子》说课一、教材分析1. 本课地位和作用《影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在阳光照射下,发现影子的变化,引发对影子的好奇和探索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本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影子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影子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三、教学策略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学习新课: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影子,探究影子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4. 巩固练习:通过游戏、练习等形式,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过阳光下的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等。
2. 学习新课: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影子,探究影子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巩固练习:通过游戏、练习等形式,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
如: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进行小组朗读比赛等。
影子的科学实验作文三年级
![影子的科学实验作文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0d797a3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b.png)
影子的科学实验作文三年级影子的科学实验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吗?之前我也只知道白天有光就会有影子,可是真正弄明白其中的奥秘,还得亲自做实验才行哦!上周我们就在科学课上做了一个好玩又有趣的影子实验,让我受益匪浅哦!那天一大早,阳光明媚,我们全班就来到了校园的操场上。
老师首先让我们站成一圈,每个人背对着太阳。
那一刻,大家的影子都清晰地投在了操场上,随着人的动作摇曳变幻。
真有意思,平时不太在意的影子原来还挺有存在感的嘛!大家都被这个现象吸引了好奇心。
"对啦,影子就是物体遮住了光源形成的一个暗影。
"老师接着解释道,"那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影子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吧!"老师布置了实验任务:我们需要观察影子的位置和大小,一边改变阳光照射方向,一边记录结果变化。
哇这项任务可真刺激有趣啊!我决定和小红小蓝几个好朋友组成一个小组,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吧。
我们首先选了一个植物盆栽,把它正对着太阳摆好位置。
只见一个硕大的盆栽投影倏地出现在地上,形状和大小与它毫无二致,惟妙惟肆!这就是影子的本来面目吗?我们几个相视一笑,有点小小的雀跃呢。
"快来,把它挪一挪看看!"小红说着就把盆栽往旁边移了移。
咦,奇怪了,影子的方向竟然也变了!看来影子的位置是和光源方向有关联的。
我们对视理了理思路,都记下了第一个重要发现。
"那换个角度照进来会怎样呢?"小蓝又提议道。
话音刚落,我们就兴致勃勃地开始推移太阳板,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
结果随着入射角增大,盆栽的影子越拉越长,而且变得又大又细长!简直就像电视机里的美人鱼一样,我们不禁被这出人意料的幻觉逗得前仰后合。
"哈哈,原来影子的大小和照射角度也有着微妙的关系啊!"小红总结说,"没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东西,背后存在着这么多值得探究的奥秘。
"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赞同了她的见解。
3-4年级观察影子形成的原因探究活动
![3-4年级观察影子形成的原因探究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dd06a81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0.png)
3-4年级观察影子形成的原因探究活动
欢迎参加我们举办的观察影子形成的原因探究活动!这个活动旨在帮助3-4年级的学生们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活动介绍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来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
1.首先,我们会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些小道具,如球、玩具人偶等。
2.然后,在一个明亮的室外场地上,学生们将搭建自己的实验场景。
3.接下来,我们将观察不同光源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4.最后,通过讨论和分析观察结果,我们将一起总结出影子形成的原因。
学习目标
通过参与这个活动,学生们将能够:
•了解光的传播和阻挡原理。
•理解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影子的原因。
•观察并记录不同光源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通过实践探究和讨论归纳总结影子形成的原因。
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XX年XX月XX日上午9:00-11:00
活动地点:XX学校操场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请注意以下事项:
•请学生们携带好帽子、太阳镜等防晒用品。
•请学生们父母签署活动同意书,并在活动当天带好。
•请学生们按时到达活动地点,不要迟到。
•请学生们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活动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相信学生们对于影子的形成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个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谢谢各位家长和学生们的参与!祝活动圆满成功!。
《影子的探索》(第一课时)
![《影子的探索》(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43581bcf18583d0496459aa.png)
《影子的探索》(第一课时)
“影子的探索1”常见问题
问题一:儿童在活动中可能只顾玩,忘了观察任务。
教学建议:活动前,教师要反复强调观察任务;要求小组分工时要有人观察,同时有人记录;活动中可作必要的提醒和督促。
问题二:活动因天气、时间等因素可能断断续续,影响进度。
教学建议:要尽量利用适宜的天气,将观察时间集中调到一天,大家一起完成观察。
活动期间,教师每天都要了解儿童的进展程度,以便及时提醒、帮助、指导。
问题三:儿童不会记录、测量。
教学建议:教师应在活动前进行一些基本的训练和指导;给儿童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记录样本;争取数学老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的帮助。
小学科学第1课影子(教案)
![小学科学第1课影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587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9.png)
小学科学第1课影子(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1课《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2.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探究影子的形成原因;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到影子的形成原因;2.启发学生思考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黑板;2.影子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播放一个短视频或用自己的手影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引出今天的主题——《影子》。
Step 2:引入(10分钟)1.首先,老师将一个植物或物体放在灯光下,让学生观察到植物/物体在灯光下的影子。
2.然后,老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是植物/物体的形状吗?为什么会看到这个影子?Step 3:实践探究(25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four 人。
发放小组实验材料包括纸张、铅笔和成型塑料ineo。
2.每组组员分工合作,其中一人成为“光源持有者”,另外三人分别持铅笔、成型塑料和纸张,用光源照射到不同材料上产生的影子进行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同材料的影子形状是否相同?为什么?Step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在实践探究中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影子的形成原因,提醒学生在总结时要注意将实际观察与探究结果结合起来。
3.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光源?为什么光源能产生影子?为什么不同材料的影子形状不同?4.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补充。
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1.老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到不同形状的影子,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些影子形状的原因。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电线杆、房屋等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对影子的形成原因有了一定的理解,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年级观察影子并记录
![三年级观察影子并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04977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1.png)
三年级观察影子并记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影子。
影子是指物体挡住光线时,在光线背后形成的暗影。
在三年级的课程中,我们开始学习如何观察影子并记录它们。
我们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
当物体挡住光线时,光线无法穿过物体,就会在物体的背后形成一个暗影,这就是影子。
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光源的位置和光线的方向有关。
然后,我们开始观察影子。
在教室里,我们放置了一些物体,例如书、铅笔盒等,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它们在不同位置下的影子。
我们发现,当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越远时,影子越大,而距离越近时,影子越小。
此外,当物体与地面的距离越远时,影子也越大,而距离越近时,影子越小。
我们还发现,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例如,当物体是圆形时,影子也是圆形;当物体是长方形时,影子也是长方形。
但是,当物体是不规则形状时,影子的形状就不规则了。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影子,我们使用了投影仪。
通过投影仪,我们可以将物体的影子投射到白板上,然后用彩笔描绘出影子的轮廓。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和比较不同位置下影子的大小和形状。
我们将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我们发现,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光源的位置和光线的方向有关。
通过观察和记录影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并学习到了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次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有关影子的知识,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能力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三年级】影子
![【三年级】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bf8f37a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c.png)
【三年级】影子影子是物体遮挡光线所产生的暗影。
我们常常能够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看到影子,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当陽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被物体遮挡住了,这时,光线就无法照到地面上或者其他物体上,就形成了一片暗影,这就是影子。
影子是和物体的形状一样的,因为光线是从一定方向入射到物体上的,所以影子的形状也是相对应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形状是圆形,那么它的影子也是圆形的。
影子有许多有趣的特点。
影子的大小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当物体离光源更近一些时,它的影子就会变大;相反,当物体离光源更远一些时,它的影子就会变小。
这是因为光线按直线传播,而且离光源越近,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的范围就越大。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的时候,不同部位的光照强度也会有所不同,就会形成明暗不一的影子。
有些地方是完全被遮挡住了,变得非常暗;而有些地方则是部分遮挡住了,光线还能够照射到,就会有一部分亮度。
所以,在阳光很强的时候,影子会很清晰明显,而在阴天或者黄昏时,光线强度较弱,影子就会比较模糊。
影子还有一些特殊的现象,比如投影。
当一个物体遮挡了光源的一部分,光线经过高速运动的物体后,在另一面墙上形成了一个倒影,这就是投影。
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光从影片上照射到银幕上,就会形成放映出来的影子。
影子在生活中有着很多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影子来判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在艺术创作中,影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在科学实验中,影子也常常被用来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或者测量物体的高度和角度。
影子是一个神奇而有趣的现象,通过观察和研究影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原理,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索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实验是否说明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产生影子,这个物体必须是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只有挡住部分光线,才会产生影子。
2、实验二:影子哪去了(分小组实验)。
①把一块橡皮立在课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手电站在周围。
②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
③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
北闸口第二小学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一课:影子
日期
十周(1)
课时
1
总课时
19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研究技能。
(三)、探索发现
1、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有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部分光线。两者具备,才能产生影子。
2、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指导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由影子长度,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高度。
(四)、探索延伸
1、三次试验中,影子什么时间最长?什么时间最短?
2、在图书室中找出有关日晷的资料读一读。
思考:想一想,手术室里的灯光布局,与实验中有相同的地方吗?说说看。
3、实验3:影子与测量(按小组进行,测量旗杆高度)。
①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
②分别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
④研究旗杆和竹竿影子长度的关系,通过竹竿与竹竿影子长度,你能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
思考:如果2米高的竹竿,影子长度是1米,旗杆(被测物)影子长度是7米,那么旗杆多高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产生影子的条件。
①将橡皮立在桌上,打开手电筒,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
②关闭手电筒,再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影子出现与什么有关?这是不是说明:物体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
③、继续实验,拿掉橡皮,将透明塑料板立在桌子上,从一侧用手电筒照塑料板。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激发学习研究兴趣
在这个实验中,影子出现与什么有关?
这是不是说明:
物体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
想一想
手术室里的灯光布局
体会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分组实验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研究技能
板书设计
第一课:影子
产生影子的条件
影子与测量
作业布置
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
课后小结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
教学准备
手电筒、透明塑料板、橡皮、竹竿。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引入本课:跟我走,跟我站,跟我一个样,就是不吃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了,这是影子。
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背光处会出现影子。关于影子,人们研究了几千年,它可大有学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