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重磅高考作文考前押题必看15——审美教育
2020高考作文原创押题之“审美情趣”主题作文导写

源于生活,归于美好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高三(1)班梁嘉骏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三学生代表小美,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艺术节现场演讲。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审美情趣源于生活,归于美好。
审美情趣源于我们对自我的探索和提升的愿望。
穆罕默德曾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人类由原始而至文明,由原始的祭祀舞蹈到现代的斑斓艺术,审美情趣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也正如穆罕默德所说,审美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前提的活动,而审美情趣也是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拥有的精神之花。
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正是人类对于自我的探索和提升的动力,才有了审美情趣的诞生和发展。
穆罕默德的“水仙花”并不能果腹,但却能让我们获得对其美的享受和愉悦的同时,让人类的精神世界以致物质世界得以发展和进步。
审美情趣根植于生活,取决于我们发现美的能力,也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美。
众所周知,审美情趣源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而这正是因为我们所认为的“美”也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
就像苏轼所说的那样,世间的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因此,我们在这“无尽藏”中发现、审视美的能力,体现着我们的审美情趣。
我们也应该明白,虽然生活中的“美”的源头千变万化,可以是话语、文字,也可以是绘画、物理现象,但我们的审美情趣在这千变万化中所凝结出的,正是不变的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提升和对价值观的正向启示。
而当这种活动积少成多,便能促进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作出“美”的行动,进而形成良性的美好循环。
因此我们要明白,审美情趣必须自己主动培养,在审美、得美之后,更要主动地去创造美,从而让世界更美好。
而且,不仅美能传递,审美情趣也能在渲染熏陶中陶冶他人和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常常将凝结着生活中不起眼的美的小花递给后学,这不仅仅是在传递着美,更是在以最简单的行动进行着最伟大的事业。
审美有成者,不但可以独善起身,更可以兼济天下,在外化的行动中无声息地宣扬正向、高雅的审美观。
2020湖南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2020湖南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以美育人,时代所需高考作文占据着高考的半壁江山,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湖南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以美育人,时代所需”,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湖南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以美育人,时代所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李大钊先生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材料二::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吴冠中先生也说过,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材料三:2016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消息:近日在上海进行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参加抽测的上海某知名高中男生,能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及格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做到10个以上的学生极其罕见。
记者从现场监考老师那里看到了一张测试成绩表,表中,引体向上得零分的学生比比皆是。
但更让这位监考老师震惊的是,参加测试的很多学生连努力去完成一个引体向上的欲望都没有,表现出的是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极不在意的态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写作,首先要明确材料的内容,材料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全面的发展,第二则材料强调“劳动”的重要性;第三则强调“美育”的重要性;第四则是关于“体育”出现问题的事例。
综合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本材料的重点是“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综合谈“要全面发展”,可以单独谈“在某方面有所侧重”。
可据此立意,注意要求“结合自身的经历”。
参考立意:克服唯分数论,关注不同孩子的德体美劳的个性特长发展;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改变教育模式;要构建正确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社会评价机制,要重综合素质,也要不拘一格。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美是一种刚需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美是一种刚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久前,云南省蒙自市一位高三老师为了给学生减轻高考压力,在晚自习间隙让学生们走出教室欣赏晚霞。
老师表示,晚霞太美了,为什么不给学生看呢?
这一事件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引起了热议。
有学生感慨:“别人家的老师,好羡慕!”
有家长点赞:“老师好浪漫,好温柔!”
有网友遗憾:“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晚霞,它们也许短暂地出现过,却没有人提醒我,我错过了晚霞,也错过了我青春里最美好的景色。
”
有媒体认为:“师生同看晚霞,那是最美的一课。
”
有专家表示:“美育是身心浸入的教育,孩子们在教育中感受美,教育本身浸润在美感之中,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这都会成为一个愉悦的生命体验过程。
”
……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封信给你的同学、老师、家长或其他相关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
第1页共6页。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国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
中国儒家的最高人生理想是“尽性”。
他们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朱光潜
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
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
在审丑者群体中,有的面对纷繁世象失去对原有价值、信念的坚守,有的则想借此对自己不良情绪进行一种扭向式宣泄。
大众“审丑”现象是社会文化“还娱乐化”的表现之一,它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传播。
——网络
上述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中,朱光潜强调“美育”在于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第二则材料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美”对于塑造心灵、美化言行的重要意义;第三则材料引述网络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大众“审丑”的种种表现及其实质性危害。
纵
第1页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美育,人生的一门基础学科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美育,人生的一门基础学科春秋冬来,新一轮的高考已经来临,在备考的时间当中,高考作文非常厉害,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美育,人生的一门基础学科”,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美育,人生的一门基础学科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2020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要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要划出美育硬杠杠;为加强美育,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
要持续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硬性将美育指标放在考试评价中,对于部分没有美育学科基础或不擅于此道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加重负担,甚至可能潜在许多的不公。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而审准材料是作文中最关键的一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么方式来写等交际语境问题。
所以审题时自然应该审明写作时的话题(范围)、角色、读者、目的等语境要素。
就本题而言,“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已明确界定了写作的话题(范围)只能是谈“学校美育工作”,否则就是偏题或走题了。
【佳作赏析】:美育,人生的一门基础学科在2020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提出的让美育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的要求引人深思,将美育纳入考核体系到底应不应该?我们从教育谈起,教育是理智,意志,情感的统一,三者对教育的意义缺一不可。
冲刺2022高考作文押题素材:“审美与美育的意义”

冲刺2022高考作文押题素材:“审美与美育的意义”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审美教育。
我们知道,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地教育。
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环,美育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美育工作开展却时常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审美的对立面是审丑。
最近一段时间,窃格瓦拉、“迷人的郭老师”、劳动公园群魔乱舞这一批新生代“大神”,可以说把“审丑”这条路“发扬光大”到了极致,一再地突破各种底线,不雷死人决不罢休。
审丑的泛滥,是否和美育的缺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呢?同学们在写作时,要学会对“审丑”现象的泛滥进行批判。
下面,是特别好用的“审美”“美育”主题素材,分成了“美育名言”“人物素材”“必备主题与段落”“模考演练”四个部分。
一、“美育”名言积累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2.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马克思3.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蔡元培4.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木心5.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蔡元培6.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王国维7.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吴冠中8.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镜。
——罗丹二、人物素材精选1.“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致力于传播诗词之美“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这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叶嘉莹的颁奖词。
叶嘉莹出生在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
10岁前,她都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诵读经典,由此与诗歌结缘。
那时的她也许还不知道,古典诗词将会是她一生耕耘的沃野。
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传播诗词之美,她启发普通人品读古典诗词的方法,告诉他们判断诗词好坏的标准,引领读者体味“兴发感动”的力量……正是不遗余力地做古典诗词的“摆渡人”,叶嘉莹成为无数人通往诗歌国度的路标。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写作主题:美育教育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写作主题:美育教育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①美育指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②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主要包括艺术美(文学/音乐/绘画/建筑/戏剧/舞蹈/电影等)、自然美、科学技术美、社会生活美、劳动美③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精神,温润心灵。
④美育本质上是生命价值或意义教育。
◆好词荟萃①良金美玉:成色好的赤金,无瑕的美玉。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
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②独具慧眼:慧:聪明,有才智。
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③传为美谈: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
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④将顺其美:将顺:随势相助。
美:好事,美德。
顺势相助,成全美事。
亦作“顺从其美”⑤掠美市恩:掠美:夺取别人的美名或功绩以为己有。
市恩:买好,讨好。
指用别人的东西来买好。
⑥世济其美: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⑦休声美誉:休:美好。
美好的声誉。
⑧志美行厉: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⑨玉成其美:成全某件好事。
⑩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
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
也比喻结局很好。
◆佳句集锦①在嚣杂的剧院中,演那简单的音乐,卑鄙的戏曲。
在市场上散步,止见飞扬尘土,横冲直撞的车马,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那恶俗的花纸,在这种环境中讨生活,怎么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蔡元培②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③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朱光潜④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2020高考作文押题之《审美教育》写作指导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从唐代流传下来的晋代"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摹本,笔法灵活,气韵生动,虽然有很多涂抹、修改,还有错别字,如"崇山峻岭”的"岭”字,写成了 "领”,但仍被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其中的失误或错误至今原封不动地保留某地的宋代石窟佛像,造型优美,神态端庄,但由于年代久远,颜色陈旧。
当地群众就花重金请工匠给佛像刷上了大红大绿、颜色鲜艳的新漆.此举却招来了一些人的批评,被认为是破坏了佛像的美.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中,有的审美对象,并不一定十分完美,对此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写出你的理由。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规定了要考查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2020年修订)版,也将“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所谓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语文课中的审美主要是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品鉴;而教育目标中的审美不止于此,还应包括对生活中常见的审美对象有一定鉴赏能力,发现、认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作文中对审美能力的考查,应该侧重后者,要通过写作提升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美发现、鉴别的能力,用高雅的情趣和美的观念去审视生活,知道什么是美,能采取正确的态度、方式对待美。
作文所给材料,一为学生熟悉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唐人摹写的神龙本图片曾出现在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
另一则材料为网上近日引发争议的给石窟佛像刷漆的事件。
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关,却都反映了人们对于审美对象的态度,折射出不同人的审美偏差,显示了对审美对象的认识与评价。
2020语文高考写作指导——新高考背景下,作文的审美情趣

语文高考写作指导新高考背景下,作文的审美情趣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强调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刚需。
同时,“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四大学科素养之一。
2019年江苏卷“物各有性,共存相生”,2019年上海卷“中国味”,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韧性”,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江苏卷“语言”,2017年北京卷“说纽带”,这些试题无不在考查考生的审美情趣,无不在培养考生的审美情趣。
一、作文“审美情趣”之自然之美“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对于大自然,我们人类应该是敬畏的、崇拜的,更应该有超脱于实用的情怀,即将其上升为一种审美境界。
在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感叹、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感悟和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豪情之中,自然山水在人们的心中逐渐由伦理道德的对象化走向审美。
所以考生的文章应该呈现出敬畏自然、欣赏自然、融入自然等审美情趣。
如2019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元和年间的自述》之片段——这一年的西山给了我别样的感受。
这座山正对着法华寺西亭,从亭子里眺望,其巍峨奇异直入眼帘。
我带着仆人一路披荆斩棘攀爬了大半天终于到达了山顶。
从山顶向下望,山下的一切变得渺小,四面青山白水萦绕,如同挂在眼前的山水画。
此境绝美,人间的烦心事在这里不值一提。
我随意地坐下,闭上眼睛,吐纳着山顶的空气,只觉此境辽阔浩渺。
我内心难得悠然,只觉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了一体。
西山之游在我心间萦绕,也让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世间行走,要选择性地融合,因为只有懂得融合,人生方能进退从容!永州这个地方第一次让我觉得亲切,我决定把西山这座奇山推介给世人。
2021高三联考作文“审美教育”原题解析及范文3篇

2021高三联考作文“审美教育”原题解析及范文3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几千年前,XXX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材料二:七十多年前,XXX的国文课选讲了10则《梦溪笔谈》的内容。
XXX科技史暨XXX的XXX老师说:“《梦溪笔谈》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它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兼具理性和审美。
而《西南联大国文课》所选的十篇内容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材料三:近日,XXX凭借课间操《舞美敦煌》走红网络。
身穿校服的学生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动作整齐,时而还摆出反弹琵琶、飞天等动作。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不脱离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①“审美教育”,亟待加强。
②审美教育对于培养人格大有益处。
③审美教育比如把科技和人文结合起来。
④审美教育必须把传统和人文结合起来。
参考命题者提供审题指导问题例如以美育人,善莫大焉审美教育,成就未来担当传统之美学,发扬审美之精神借美育之东风,助修养之提高扬美育之帆,圆强国之梦持美育之烛,照时代之镜科场佳作3篇落一腔诗情画意,捎一缕美育新风在这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人们接触美的途径更便捷,接受审美教育的门槛更低。
然而各类低俗的信息也泥沙俱下,污染着我们的审美。
因此,拥有健全的审美体系、准确把握审美标准便犹为重要。
除却智力教育,审美教育也同样关键。
审美教育涵育人格。
几千年前,XXX便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一概念,审美教育对个大家格培养的作用显而易见。
若你读诗,你便可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是一种美;可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是一种美;可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壮阔也是一种美。
若你识礼知书,则处世无过,朋友满天下。
若你欣赏丝竹之美,则可XXX情操,寄托雅趣。
审美教育塑造你的人格,成绩你的自我。
高考作文押题美育作文范文

高考作文押题美育作文范文下面是一篇关于高考作文押题美育作文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美育之重要性近年来,美育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高考中,由于功利主义的压力,美育往往被忽视,很多学生长时间处于学习的状态,缺乏对艺术的欣赏和培养。
事实上,美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我认为,美育不仅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和思维,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美育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和思维。
在艺术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音乐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如欢乐、忧伤、愤怒等。
通过欣赏音乐,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情感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
此外,美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人们会产生对美的感受并形成独特的审美观点。
这种审美意识和能力对于个人的欣赏能力和思维开拓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美育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参与艺术活动,人们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此外,美育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艺术作品中,很多作品都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通过创作和欣赏这些作品,人们可以加深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然而,面对高考的压力,美育往往被忽视。
例如,学生在备考期间,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艺术活动或者进行艺术创作。
这样一来,学生会缺乏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无法全面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社会对于高分的追求,也使得学校和家长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美育的重要性。
这些现象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加强对美育的推广和培养。
综上所述,美育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和思维,而且对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影响。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美育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科的学习,也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审美追求高考话题作文(精选7篇)

审美追求高考话题作文(精选7篇)美并不在于外表的张扬,而取决于心灵的纯净与美丽。
一切美丽的光辉都来自内心的源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审美追求高考话题作文(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美追求高考话题作文精选篇1美,是身体以及心灵上的需求。
美,能让身体乃至内心放松,洗涤心灵。
历史上,从远古到现代,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美也伴随其共同发展。
美,它包含着物质与精神。
罗丹曾经说过:“世上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就表明,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审美的能力必不可少。
然而,目前国内审美状况并不容乐观。
随着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兴起,一批批“网红”兴起,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越来越多人的审美逐渐低端化:网红脸——清一色的大眼睛、高鼻梁、锥子脸;装丑卖笑的低俗恶趣味视频以博取眼球……更有甚者,为了成为网红,拍小视频,在大街上公然影响秩序:嘴里含了一口水,对着路人就喷出来。
然而这种低端的审美却迅速传开,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这看似难以置信,实则有背后原因: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崇尚物质的普遍心态使得人们没时间,也不愿意静下心来休息,给内心一个放松。
那么短视频无疑成为紧张,快节奏下的闲暇放松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是,这种现象倘若我们置之不理,放任其发展下去,那么最终后果便是:短视频会逐渐扭曲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如此一代接着一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快节奏下的社会,我们在学习、工作之余,放松时应该学会让心静下来,欣赏真正的美,比如练一练书法,观一场画展,听一场音乐会,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我们应该培养一个自己的爱好,养成高级的审美,在放松时沉浸在美中,让心灵得到放松。
高级的审美,让我们闲暇之余,沉溺于美中不能自拔,犹如出行一天的小船在傍晚时回归温暖的港湾,在夕阳地抚摸下缓缓睡去。
我们应学会静下来,在审美的帮助下,畅游美的海洋,进行心灵的洗礼,摆脱精神的枷锁,得到灵魂的解脱。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
美育的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
从上述美育的性质与任务来看,美育是关系到人们实现自我发展、健康成长的一个教育门类,在学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审美感受是开启写作大门的钥匙写作原理告诉我们:文学写作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积极关照。
这种关照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形象感知为起点,经由情感的融注、想象的参与、理性的导引等过程,而最终创造出一个虚的实体来。
这就是说,作为“起点”的审美感受,其实是作为客观外界进入写作主体的第一接触点,是连接客观和主观的一条纽带,是写作主体打开大千世界进入审美创造的一把钥匙。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发牢骚:“学校的天,学校的地,教师的教诲,到底有什么可写的呢?童年、少年、青年如此而已,又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呢?”也常听到一些教师埋怨:“现在的中学生身在‘宝山’为何却‘不识宝’呢?”咎其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对“宝”缺乏必要的辨识鉴赏能力,缺少一颗辩识的心,自然难免把“宝玉”当“顽石”了;二是没有挖掘“宝”的能力,茫茫然,浑浑然,无法使“璞玉”变“宝石”。
这里表现的正是学生作为表达主体的写作心理机制的不健全。
瑞士学者阿米尔所谓“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并不是就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人而言的。
写作终归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如果我们头脑中缺乏这种“反映”机制,不具备“反映”能力,那再多的“宝玉”也只能是“顽石”了。
更明确地讲这里表现的正是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不足。
一方面学生缺乏研究、探索周围各种事物的兴趣,缺乏敏锐感受体验生活的能力,难以辨别生活中的美丑真假;另一方面即使有感触,但难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使情感彼此融通,使知识经验和体会彼此启发,相互诱导,不能使感受升华为写作的动机和表现的内容。
2022高考高分作文写作指导:审美

高考高分作文写作指导:审美(美育教育到底有多重要)什么叫美的教育呢?就是德智体美劳那个美,关于审美的教育,一定是综合素养里面躲不开的,必考的这些素养的热点。
所以我们会将把这些热点一一的,逐点的给大家讲解一下。
今天我们来讲美,关于美的教育,他是最难的,你可以教会一个人做题,你也可以教会他做菜,你还可以教会他做运动,甚至你可以教会他做人,但你很难教会他什么是美,因为这个世界丰富的美,它是依赖于每一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也就是说你的内心越丰富,你看到的世界就越美。
前面那个教你做菜是劳动,教你运动,是体育,教你做人的德育,教你做题那是智育。
而教你美,恰恰是艺术能给你的,而我们语文就是一种艺术,语文不是应该智育吗?我告诉你,语文是高于智育的,它不仅仅是智力,它还有一种关于美育的一种渗透,所以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正是我们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
既然是语文的核心素养又是我们的综合素养,你想这个美育是不是很重要?语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美,发现美,追求美。
我们来跟大家谈谈美啊,我们要谈的不是想的美,也不是想得美而是真善美的美,,这种美很高尚,但是不高高在上。
记住我这句话啊,美是很高尚的,但是它不会是高高在上的。
阳春白雪是美,下里巴人也是美,而且这两种美啊,他还不是完全对立的,他不矛盾啊,你想《诗经》里面风雅颂,风雅颂这三个表现形式就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可以欣赏美,例如颂和雅,这是王侯将相欣赏的。
而平民百姓照样也可以欣赏美,例如《国风》。
美是有不同的阶层都可以接受的,那才是真正的美。
所以,我不能说只有懂贝多芬、毕加索的才算美学大师。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还没有到那样的级别,但是你不能否认我们也是生活的艺术家。
你让那些一整天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劳碌的劳动者,一定要求他们去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毕加索的画,我觉得有点强人所难啊,他们忙碌一天卸下一身的疲惫,哼两句小曲,翻两页画报,精心地做两样小菜,看上一部喜欢的电影,在街边一蹲一下午,下上几盘棋,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依然可以让我们去追寻他那种简单平凡之美,我把它定义为生活艺术家。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名校押题之“审美情趣”作文精粹(附:高分思路及参考立意)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名校押题之“审美情趣”作文精粹(附:高分思路及参考立意)【衡水九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1)三月,窗外的世界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很多孩子却隔离在家,无法出门。
为了引领学生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困境,深圳光明区东周小学美术科陆续推出12 节线上微课,给学生们提供了高质量的线上美育课程。
这些课融合绘画、文学、科普、手工、平面设计等多种元素,对学生进行非说教式的生命教育,在潜移默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2)近日,在教育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要防止学校美育功利化倾向,“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是美育真正面向人人的前提条件”。
王登峰表示,美育功利化的情况之所以出现,原因在于学生的成长、升学的评价体系里美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考在即,树人中学就高三后期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艺术课教学,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经历见闻,以一名本校高三学子名义,给校长写一封信,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态度明确,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高分思路】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明确作文的任务要求:联系材料展现的美育的独特价值和现存弊端,对高三备考阶段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艺术课表达个人的看法。
写作文体为书信,收信人是本校校长。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文的关键在于理由的阐述。
既要做到立场鲜明,论据充分,同时要体现辩证说理,语言稳重得体。
参考立意1.如果选择支持继续开设艺术课,可从“艺术课让被疫情封闭在家的学生感受生命之美”“艺术教育有助于缓解过大的心理压力,助力学习效率提升”“美育符合高考改革方向,也是备考重要内容”“美育提升个人素质,有利于长远发展”等角度来谈。
2.如果选择反对在高三后期继续开展艺术课,可以写“美育虽然重要但收效较慢,高三后期应该多学其他见效快的科目”“美育具有非功利属性,不应占用功利性较强的备考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重磅高考作文考前押题必看15——审美教育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唐代流传下来的晋代"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摹本,笔法灵活,气韵生动,虽然有很多涂抹、修改,还有错别字,如"崇山峻岭”的"岭”字,写成了"领”,但仍被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其中的失误或错误至今原封不动地保留•
某地的宋代石窟佛像,造型优美,神态端庄,但由于年代久远,颜色陈旧。
当地群众就花重金请工匠给佛像刷上了大红大绿、颜色鲜艳的新漆.此举却招来了一些人的批评,被认为是破坏了佛像的美.
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中,有的审美对象,并不一定十分完美,对此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写出你的理由。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规定了要考查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2020年修订)版,也将“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所谓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语文课中的审美主要是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品鉴;而教育目标中的审美不止于此,还应包括对生活中常见的审美对象有一定鉴赏能力,发现、认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作文中对审美能力的考查,应该侧重后者,要通过写作提升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美发现、鉴别的能力,用高雅的情趣和美的观念去审视生活,知道什么是美,能采取正确的态度、方式对待美。
作文所给材料,一为学生熟悉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唐人摹写的神龙本图片曾出现在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
另一则材料为网上近日引发争议的给石窟佛像刷漆的事件。
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关,却都反映了人们对于审美对象的态度,折射出不同人的审美偏差,显示了对审美对象的认识与评价。
生活中,很多审美对象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缺陷,但它仍不失为艺术中的精品、艺苑中的奇葩。
文学名著《红楼梦》,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流传至今的,只是有前八十回的残卷;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被世人当作美的标本膜拜,但这座维纳斯雕像却没有双臂……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许多,形式上的不完美并不代表审美对象不完美。
作文宜在“审美”的范围之内立意,可以提出“美在自然,美不需要修饰”,也可以写
“美在本真,美的生命在于真实”,或者“瑕不掩瑜,缺憾并不能掩盖美”,甚至“缺憾,也是美的一部分”,还可以是“对美的事物要包容”。
如果从保护的角度,立意为“要学会科学地维护美“,也是符合题意的。
【范文示例一】
不求极致之美,只寻原汁原味
艺术之美,世人共赏.但怎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二《兰亭集序》虽气韵生动,但也涂抹明显;宋代石窟,显建筑之美,虽造型端庄,但已年久失修,色彩陈旧.可见,完美与缺陷,常常相依共存。
因此,我们不必一味地追求极致之美,原汁原味、微瑕之璧,亦胜过精雕细琢、虛情矫饰之完美。
美如白水,原汁原味的甘醇,更显自然之纯真、美之魅力。
在21世纪的浮躁喧嚣下,太多人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忘却了自己的初心,厚重的典籍被遗忘在旧纸堆中,平凡质朴的创作不再为大众所喜,华丽粗俗的包装、奇异怪诞的文化被人们争相追捧。
殊不知那原始的美才更具异彩,《兰亭集序》不改错字、不变风格,体现行书率真自然之美,突显名家风范;龙应台的文学创作,不忘本心、不变格局,体现原汁原味之美。
木心曾说:"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在我看来,美即是高雅,不应受世俗浸染,被污浊呑没, 我们应当乐观看待美中之不足,保护美的原汁原味.
美如清茶,原汁原味的芬芳,比精心配比的香水更沁人心牌。
原汁原味的美,更能引导人们正确的审美趋向。
章丘铁锅的打造是一门传统手艺,王玉海父子三十多年秉承工匠精神,为了维护品牌纯真,坚持一天最多三口锅的传统,这样虽然量产不足,但保持了传统工艺的内在魅力。
正是现实中的一些原汁原味的美,在引导着人们正确的审美。
近些年来,故宫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600岁的故宫真正放下身段,走入寻常百姓生活中,文创作品包含文化韵味,符合大众审美,是对文物精髓的保存,又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中华文化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我们应传承原汁原味的美,少修改少污损,因为“美即是真二
美如高汤,原汁原味的味道,保留了更多的营养,原汁原味的美具有更高的价值。
古老的石窟佛像,原本敦实厚重,可当地人却以保护为名,给它涂上大红大绿的油漆,“好心办坏事”,引来了一些人批评。
色彩陈旧是其美中不足,但不足之处更显历史变迁、年代更迭和岁月沧桑。
诚然,正如《论衡》里所说的“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二事物的美丑本没有固定标准,但事物本身具有各自的价值,具有各自的风韵,若只凭主观破坏这原始之美,价值便会衰减,审美也变为“审丑二我们应保护原汁原味的美,美中有不足,本是常情,拘泥于局部的不足,而忽视整体之大美,无异于弃原真之美于九霄。
美常常不能孤立存在,往往与不足相映而生辉,与不足相得而彰显,需知"瑕不掩瑜”,
美玉有瑕实乃原生原态。
【范文示例二】
审美,我们究竟在审什么
她,从爱琴海的米洛斯岛的泥土中被人们拯救出来。
洗尽铅华,展现出令人窒息的美丽,那种美丽沁入人心,直达灵魂深处,激起了人们关于美的遐思,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跃动,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
她,就是断臂维纳斯。
可能作者亚历山德罗斯也未曾想到,他创作的维纳斯虽然不幸失去双臂,但依旧成为了众人心中的一件出世杰作•作为一件艺术品,论完整性而言,她是残缺的,但残缺并未影响到人们对于她的审美体验•若作品是否完整并不影响人们对美的感受,那么,完整性也就不能成为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羁绊.
那么审美,我们究竟是在审什么?
审美的对象往往不在于作品是否完整,而在于其内在传达的情感•倘若书法作品的鉴赏,审美的对象仅停留于作品是否完整无误,那为何不将宋体黑体等机械印刷体作为艺术作品去欣赏,反而将相对有瑕疵的《兰亭集序》誉为"有登峰造极之势”的"天下第一行书”呢?黑格尔曾把艺术作品划分为两个层次:“外在因素”和"意蕴”,他认为美的形态是理性的内容显现,是感性的自然流露•王羲之的作品《兰亭集序》便是这理性与感性的尽现——我们所说的鉴赏,并不在于作品是否完美,并不单单浮于表面,更在于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当年王羲之行笔过程中的涂涂抹抹,并不在意作品是否完美,几处错字与修改,反而凸显了不可复制的即时性和不可方物的情感的肆意流动。
他字体中出于天然的雄秀之气使得他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一笔一画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在书法中所展现的个性情感的爆发,最原始的气息,才是引得人们駐足欣赏——审美的缘由。
因此审美的对象即使并不完整,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审美的对象,有时不单在于作品本身,更在于其背后象征的文化符号。
石窟佛像,用现代雕塑以造型为艺术的标准来看,相比于西方大卫、维纳斯等生动写实的雕塑作品,似乎不符合雕塑美学的范畴,也无法从感官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为何佛像却依旧令人心驰神往,还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呢?正因佛像代表了中华宗教文化的兴盛、中华佛教文化的积累与沉淀。
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气息,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厚重沧桑之感,它是虔诚佛教徒心中追寻的信仰,是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文化符号。
佛像背后深远厚重的文化符号才是审美的根本。
而“大佛的新衣”则是对文化符号的亵渎,是对审美的错误认知。
审美,我们在审什么?审不应仅浮于表面,囿于形式,而更应探寻其内在的深刻情感与所象征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