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刑架下报告(节选)》教案2篇

合集下载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doc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doc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从伏契克和他战友的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二、学习通过具体事迹刻画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领会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一、介绍作者与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出示《绞刑架下的报告》。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请同学朗读注释①。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

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

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学习该文,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二、阅读全文,初步掌握要点。

“二六七号牢房”是《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伏契克英勇战斗的真实写照。

先明确:I.全文三个部分围绕着一个中心写。

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呢?揭露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歌颂捷克爱国者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信法西斯必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必胜。

2.在捷克英雄群象中着重写了哪些人?卡瑞尔,“老爸爸”——约瑟夫·贝舍克,与牢房中的爱国志士组成的战斗集体。

3.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说明。

第一部分着重描绘爱国工人卡瑞尔·马里茨的光辉形象,揭露法西斯监狱的黑暗和残暴。

第二部分着重描绘老爱国志士约瑟夫·贝舍克的英雄形象,赞美爱国者之间深厚的战斗情谊。

绞刑架下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学设计伏契克教材分析:《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作者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生字词,注意斟、绺、恪等字的读音。

2、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文本。

3、梳理文本内容,了解作者二十四小时内经受的致命摧残,感受作者如钢铁般的意志。

4、理解“呵,我有心的”一句话的内涵,感受作者坚定的信仰。

教学重点:梳理文本内容,了解作者二十四小时内经受的致命摧残,感受作者如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呵,我有心的”一句话的内涵,感受作者坚定的信仰。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法西斯的惨无人道,并由此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一)正音正字(导学案第一题)采用学生上台板演,齐声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识记生字词,并强调个别易错字的读音。

(二)了解作者学生举手发言,介绍作者,教师适时补充(多媒体展示)三、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后概述课文思路:以时间为主线,根据人物、事件、及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简要概括故事梗概。

四、小组合作、你问我答学生分成十大组,一、二组讨论被捕时,三四组讨论审问时,然后以此类推,同一问题,两组比赛展示,形式如下:(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化长为短,化繁为简,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感受作者受到的非人折磨。

)1、在这惊心动魄的二十四小时内作者到底经受了哪些致命的摧残和蚀骨钻心的疼痛,作者是如何面对这种非人的折磨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语段和细节。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经历。

2.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变化。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解读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写作:你认为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在面临困境时应该如何坚持?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解读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写作:你认为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在面临困境时应该如何坚持?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绞刑架下的报告》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和背景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绞刑架下的报告》主题相关的文章,如《牛虻》、《复活》等,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信念与理想表达。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电影,如《绞刑架下的报告》改编的电影,让学生通过视觉影像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回顾课堂教学过程,评估课堂氛围是否积极,学生是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思考。

2. 教学方法:反思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绞刑架下的报告
伏契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常识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积累字词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
2.与现场气氛无关、不和谐的场景如何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测字词:(练习册自主预习一)
2.了解作者及文体常识
二.课文阅读指导:
1.课文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从-----到----只有一天,作者经历了哪些事情?
明确:1942年4月24日晚差五分十点到1942年4月25日晚差五分十点
(1)被捕(2)严刑拷打逼供不屈服
2.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敌人的`凶狠残忍?
3.作者被捕前后有哪些表现让你佩服?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重点把握:
1.细读“妻子识别”一节,试分析:
(1)“我舔了舔血迹,不想让她看见......”和“我尽力用最快乐的目光向她辞别.......”中的“我”的心理。

(2)“她恪守我们的约言......”试猜测一下我们“约言的内容”是什么?
2.请分析“你没有心”和“呵,我有心的”这两句对话中“心”的详细含义。

3.为什么每次遭受毒打的时候都插入似乎与现场无关,与现场气氛不和谐的关于工人上班、孩子上学、情人化别的联想?
四.小结:题目是“报告”,作者给我们报告了什么?
明确:一是敌人的暴行;二是革命者的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气概五.类文拓展练习:
《天职》
樊春爱。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绞刑架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献查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绞刑架的历史发展与作用;
2.绞刑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
3.绞刑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绞刑架下,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课堂讲解(30分钟)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介绍绞刑架的历史发展、作用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让学生了解绞刑架背后的历史。

3. 自主学习(40分钟)
学生阅读资料,自行查找相关文献,了解绞刑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绞刑架的反思和思考。

4. 小组讨论(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绞刑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应用场景。

5. 总结(15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从历史、道德和社会发展等角度来思考绞刑架的现实价值和局限性。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能正确理解绞刑架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情况;
2.学生能分析绞刑架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3.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思考绞刑架的价值和局限性;
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献查找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学延伸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绞刑架的历史发展和不同使用情况,制作漫画或小说,以促进学生对绞刑架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了解一段发生在绞刑架下的报告。

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背景及意义;掌握相关历史词汇和概念;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第二章:教材内容分析2.1 教材简介《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一部历史文献,记录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面对困境的抉择。

本节课将选取教材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2 教学内容文献的产生背景;文献的主要内容;文献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章:学情分析3.1 学生特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可能对历史背景和特定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

3.2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特点,教师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背景。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介绍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步骤二:讲解教材内容,分析文献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价值意义;步骤三: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文献中的关键问题,分享讨论成果;步骤四:课堂小结,总结课程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4.2 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

第五章:课后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历史背景和关键概念;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背景和影响。

5.2 作业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提交作业。

第六章:教学评价设计6.1 评价目标通过教学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绞刑架下的报告》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历史背景和关键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文献的个人感悟。

《绞刑架下的报告》第二课时

《绞刑架下的报告》第二课时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②理解革命者形象,学习他们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2、过程与方法①学习刻画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领会含蓄的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②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伏契的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二、教学重点锻炼概括能力,感受作者意志的坚定。

三、教学难点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

四、课时安排1课时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第二课时*课前演讲:讲英雄的故事。

一、复习导入试用一句话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出示学习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如下内容: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②理解革命者形象,学习他们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你认为伏契克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每次遭受毒打的时候都插入似乎与现场无关,与现场气氛不和谐的关于工人上班、孩子放学、情人话别等内容,这运用了怎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请谈谈这篇文学报道的写作特色4、请谈谈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四、展示提升&精讲点拨1、2、3、4五、拓展延伸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伏契克,一名爱国、宁肯牺牲自己也绝不出卖同志背叛组织的反法西斯战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真正的革命者所具有的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也正是有了这样无畏的勇士,人类正义的反法西斯斗争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七、课后作业1、完成《学法大视野》第6课2、课下阅读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并写一篇读后感。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学作品的认识。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学会评价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的分析。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解析。

3. 课文人物形象的评析。

4.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评价课文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思考。

4.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3. 解析重点词语、句子:让学生通过举例分析,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4. 评价人物形象: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推荐其他有关战争、和平主题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战争故事,增进学生对战争的认知。

3.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战争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绞刑架下的报告》全文。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请关注北师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一】一、介绍作者与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出示《绞刑架下的报告》。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请同学朗读注释①。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

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

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学习该文,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二、阅读全文,初步掌握要点。

“二六七号牢房”是《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伏契克英勇战斗的真实写照。

先明确:i.全文三个部分围绕着一个中心写。

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呢?揭露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歌颂捷克爱国者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信法西斯必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必胜。

2.在捷克英雄群象中着重写了哪些人?卡瑞尔,“老爸爸”——约瑟夫·贝舍克,与牢房中的爱国志士组成的战斗集体。

3.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说明。

第一部分着重描绘爱国工人卡瑞尔·马里茨的光辉形象,揭露法西斯监狱的黑暗和残暴。

第二部分着重描绘老爱国志士约瑟夫·贝舍克的英雄形象,赞美爱国者之间深厚的战斗情谊。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历史意义。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正义和勇气的追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

3. 历史背景介绍:介绍《绞刑架下的报告》产生的历史背景。

4.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及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正义和勇气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历史背景。

2.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朗读课文。

2.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

3. 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正义和勇气的理解。

6.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团队合作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角色扮演评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把握等。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 请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正义和勇气的认识。

3. 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八、课堂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正义和勇气。

2. 邀请相关人士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坚持正义和勇气。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谈谈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正义和勇气。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6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word教案 (8)

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6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word教案 (8)
2.还差五分钟就要敲十点了。这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个美而温润的春夜。(课文前后两次重复)、
倾听
回顾 文意明确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及先学方法 。
学生看屏幕出示的问题,品读重点句段,自主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问难。
导入激趣
引导复习,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具体学法指导。
多媒体出示问题,引导 学生先学,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并参与学生的讨论探究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一)1.选择了自我牺牲忍受酷刑,为了保护其他同志的生命。2。面对死亡与酷刑,伏契克毫不在乎,无动于衷,疼痛有时好像离他很远很远,对于疼痛他总是在冷静的客观的叙述,但他始终克制着,坚强地忍受着,甚至安静地计算着打他 的次数,表现了他非凡的忍受力,超人的意志力,受难,为革命献身的从容。3。不当一回事的是自己的死亡,他把自己同胞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宁可被捕也不让自己的同志死于非命; 对自己的妻子满怀深情,在苦难的境况下,不忘照顾自己妻子的感觉,虽然他做不到,但是还在努力而为。
8、自主思考练习,各抒己见。
做 练习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交流,适当点拨、补充,使学生明确答案要点。同时多媒体出示。
教师点拨,引导交流,解惑。
引导总结,并进行思想教育。
8、多媒体出示,引导交流。
巡视辅导
作业设置
1.完成练习册阅读题。2.按要求预习新课。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 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4。总:是他心中的信念,英雄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宁静平和的生活的渴望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学会如何运用文本资料进行有效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兴趣;(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悲剧,珍惜和平;(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3)品味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学会运用文本资料进行有效论证。

1. 导入新课:(1)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和背景;(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让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证方法和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文章的论证特点。

4. 深入分析:(1)让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讨论如何运用文本资料进行有效论证。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悲剧对我们的启示;(2)珍惜和平,培养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学习笔记;3.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绞刑架下的报告 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  教案

绞刑架下得报告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得特点2。

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得不屈精神。

4。

运用比较得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得形象,体会课文得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运用比较得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得形象。

三、教学难点:1.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得不屈精神。

2。

运用比较得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得形象与文章得语言风格。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步骤:预习方案:1、给下列加点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舔():恪守():一绺( ):濒临():鼾睡( ):敞开( ):无济于事( ):2、辨字组词:①踹( )湍( )揣( ) ②搀()谗()馋()③稚()雉( )堆( ) ④裹( )衷( )⑤蹲()遵( )尊( )⑥叛( )衅()⑦恪( )络( ) 参考答案1、舔(tiǎn):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恪守(kè):谨慎而恭敬地遵守。

一绺(liǚ):头发等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

濒临(bīn):临近。

鼾睡(hān):熟睡而打呼噜。

敞开(chǎng):打开,大开。

无济于事(jì):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2、①踹开湍急怀揣②搀扶谗言嘴馋③幼稚雉堞堆积④包裹衷心⑤蹲下遵守尊敬⑥叛乱挑衅⑦恪守联络第一课时(一)以简介作者得方式导入课文得学习:上一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得女革命者。

今天我们先来听听一位人物得简要传记。

请听:她190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

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动,18岁加入捷克共产党.1921年进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由于生活所迫,当过短工与街头广告员.后任共产党刊《创造》总编辑与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

1942年4月,她被敌人逮捕.她在秘密警察监狱里备受折磨,坚贞不屈.她得到监狱瞧守人得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得报告》。

全书共分8章。

写她从被捕得第一天起,就遭到骇人听闻得拷打与迫害,但她始终没有失掉对胜利得坚定信念.她在监狱中继续组织与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

北师大版八下《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2篇

北师大版八下《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2篇

绞刑架下的报告一、教学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4.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1.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和文章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步骤:预习方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舔():恪守():一绺():濒临():鼾睡():敞开():无济于事():2、辨字组词:①踹()湍()揣()②搀()谗()馋()③稚()雉()堆()④裹()衷()⑤蹲()遵()尊()⑥叛()衅()⑦恪()络()参考答案1、舔(tiǎn):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

恪守(kè):谨慎而恭敬地遵守。

一绺(liǚ):头发等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

濒临(bīn):临近。

鼾睡(hān):熟睡而打呼噜。

敞开(chǎng):打开,大开。

无济于事(jì):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2、①踹开湍急怀揣②搀扶谗言嘴馋③幼稚雉堞堆积④包裹衷心⑤蹲下遵守尊敬⑥叛乱挑衅⑦恪守联络第一课时(一)以简介作者的方式导入课文的学习:上一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女革命者。

今天我们先来听听一位人物的简要传记。

请听:他190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

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动,18岁加入捷克共产党。

1921年进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由于生活所迫,当过短工和街头广告员。

后任共产党刊《创造》总编辑和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

1942年4月,他被敌人逮捕。

他在秘密警察监狱里备受折磨,坚贞不屈。

他得到监狱看守人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

全书共分8章。

写他从被捕的第一天起,就遭到骇人听闻的拷打和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失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他在监狱中继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学设计方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活动6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
2、课下阅读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并写一篇读后感。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学设计方案
禹州市花石乡第三初级中学苏光明
课题名称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习红色经典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伏契克和他战友的崇高品德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5、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6、伏契克在写经受过每次拷打之后,为什么每次都写孩子放学、婚礼的车、工人的上班、情人话别等内容?
师生共同解答。
教学活动5
五、课堂小结
这就是伏契克,一士,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真正革命者所具有的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活动2
二、了解作者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对作者资料的积累。
2、教师小结,强调或补充相关内容。
教学活动3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并概括课文内容。
2、点明概括课文内容。
3、读完本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学活动4
四、理解探究
1、作者在被捕的24小时内经受了哪些致命的摧残,面对这些非人的折磨,作者有怎样的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具体事迹刻画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领会含蓄的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
三、知识与技能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6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word教案 (4).doc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6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word教案 (4).doc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目标:1、从伏契克和他战友的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2、学习通过具体事迹刻画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领会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与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出示《绞刑架下的报告》。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请同学朗读注释①。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

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

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学习该文,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二、阅读全文,初步掌握要点。

“二六七号牢房”是《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伏契克英勇战斗的真实写照。

先明确:1、全文三个部分围绕着一个中心写。

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呢?揭露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歌颂捷克爱国者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信法西斯必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必胜。

2、在捷克英雄群像中着重写了哪些人?卡瑞尔,“老爸爸”——约瑟夫•贝舍克,与牢房中的爱国志士组成的战斗集体。

3、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说明。

第一部分着重描绘爱国工人卡瑞尔•马里茨的光辉形象,揭露法西斯监狱的黑暗和残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绞刑架下报告(节选)》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report under the gallows (excerpt)
《绞刑架下报告(节选)》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绞刑架下报告(节选)》教案
2、篇章2:《绞刑架下报告(节选)》教案
篇章1:《绞刑架下报告(节选)》教案
一、介绍作者与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出示《绞刑架下的报告》。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
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请同学朗读注释①。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

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

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学习该文,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二、阅读全文,初步掌握要点。

“二六七号牢房”是《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伏契克英勇战斗的真实写照。

先明确:
i.全文三个部分围绕着一个中心写。

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呢?
揭露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歌颂捷克爱国者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信法西斯必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必胜。

2.在捷克英雄群象中着重写了哪些人?
卡瑞尔,“老爸爸”——约瑟夫·贝舍克,与牢房中的爱国志士组成的战斗集体。

3.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说明。

第一部分着重描绘爱国工人卡瑞尔·马里茨的光辉形象,揭露法西斯监狱的黑暗和残暴。

第二部分着重描绘老爱国志士约瑟夫·贝舍克的英雄形象,赞美爱国者之间深厚的战斗情谊。

第三部分叙述自己以对敌顽强斗争的实际行动鼓舞难友和同志,显示坚贞不屈的斗争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分段推敲,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第一部分:
1)牢房内恶劣的生活环境。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

”,“走过
去是七步,走过来是七步。

”,“这个,我很熟悉。

”,“是的,这一切,我很熟悉。

”——普通的语言,不普通的内容。

揭示牢房的简陋、狭小;揭露捷克内外反动派是一丘之貉,都
是迫害革命者的刽子手;表达作者身陷囹固,渴望自由的感情
和勇于献身的信念。

2)牢房生活。

读第1节到第4节、第12节。

牢房是人间地狱,对革命者严密监视,精神上折磨,生
活上虐待,拷打审问,“不是表露感情的地方”。

作者揭露法西斯匪徒的凶残本质,对那些披着人皮的野兽进行控诉与鞭鞑。

“趴”、“转动”、“举起”、“支着”、“翻过身来”等词句深刻地揭露法西斯匪徒摧残革命者的血腥罪行。

3)卡瑞尔的形象。

“这是我的义务”,“我只能这样做”。

这些看来平常
的话饱含着他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献身革命的精神。

他爱妻子和孩子,然而酷爱自由胜于酷爱亲人,为了祖国解放事业,他离妻别子,献身革命。

对作者是战友情深,为了拯救战友的生命,他不得不借助外力进行强制。

“命令他在五分钟之内准备出发,……或者到绞刑架下去了结他的生命”,他“跪在我的床边,双手捧着我的头,吻我”,是那样的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爱祖国,爱人民。

卡瑞尔这个爱国者的形象,是捷克工人阶级优秀代表的高大形象。

2.第二部分:
1)“牢房里就剩下我们两个”一句在结构上联系上下文。

2)“……从两个换成三个,又从三个换成两个,然后又是三个,两个,三个,两个,新的囚犯来了又去了”,语言含蓄,感情深沉,既是对离去的同志无限怀念,对失去的战友无比悲痛,又是对灭绝人性、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法西斯侵略者愤怒的控诉。

3)“老爸爸”的感人形象。

表情朗读第19节至第22节。

血肉凝成的友情:“引号”不存在了;“变成真正的父子”,“习惯”、“字眼”、“腔调”都“掺合起来了”,四个“哪些”的语句都表明了这一点。

文笔纯熟,感情深沉。

作者用极其朴素的语言叙述“老爸爸”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由衷地赞美约瑟夫这位老爱国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无私无畏的精神。

“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对战友的鼓励,给死气沉沉的牢房带来生的气息。

“老爸爸”的高尚品质,坚定、无畏、乐观的形象与卡瑞尔一样,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实加以表现和刻画的。

3.第三部分:
这部分是重点。

以侧面描叙的方法写虎穴中斗顽敌的情况。

1)深刻的揭露。

读第26节。

体会:敌人惨无人道地提审“不能移动”的囚犯,还要用载重五吨的大卡车,还要“握”枪“监视”,“怕我逃走”。

作者用幽默辛辣的笔调入木三分地揭露敌人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表露了对张牙舞爪敌人的极端蔑视。

2)贴心的关怀。

“要拿稳啊。

”“手里要拿稳,心里也要拿稳。

”“从敲打厚墙的声音里,从管分饭的人送饭时候的眼光里,我体会出他们是在向我祝贺。

”——战友贴心的关怀,是对作者巨大
的鼓舞。

战斗,血的战斗,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是孤军作战,并肩前进的,随在身后的有无数战友,这就是革命的希望所在。

3)由衷的歌唱。

“二六七号牢房在歌唱。

我一生都在歌唱。


“只要不灭亡,还要这样歌唱下去。


“没有歌唱就没有生命,就像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一样。


革命者的生活里充满了战斗,充满了歌唱。

这种歌唱,
是英勇战斗的伴奏,是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的抒发,是对胜利到来的向往。

伏契克的一生是歌唱的一生,燃烧的一生,他坚信太阳“一定要继续照耀下去”,“人们一定会在他那温暖的光辉里生活下去。

”伟大的革命理想,坚如磐石般的革命信念支持与鼓舞他奋勇战斗,经受住难以忍受的肉体摧残与精神折磨,成为捷克人民的骄傲,虽死犹生的伟大战士。

伟大理想,坚强意志在战争年代十分可贵,在建设年代
同样重要。

篇章2:《绞刑架下报告(节选)》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第一课时
一、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检查预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预习检测题:
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列举你依据的线索。

2、在你看来,作者为什么要将时间记录得如此详尽而准确?
3、哪些内容或描写表现了敌人的凶残?
4、面对种种令人发指的酷刑,伏契克的表现又怎样?
三、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一、指名读最触动自己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学生总结课堂所得,完成下列题目。

课堂学习效果检测题:
1、“一个穿黑衣的秘密警察一把抓住我的胡子,把我提了起来,得意地笑着给我瞧他手里一绺刚拨下来的胡须。

实在
可笑。

现在我一点也感觉不到疼痛。

”为什么感觉不到疼痛? ............
2、作者还有哪些表现在你看来是不符合常理的?请再举出一例来。

你是否能给以合理的解释?
第二课时
一、学生汇报上课时练习。

二、教师总结。

三、课文中除了对敌人和伏契克的描写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四、学生查找,汇报。

五、教师与学生比赛朗读相关片段。

读的好的一方介绍朗读经验。

六、这些描写给人以怎样的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在这篇文章里加入这样的内容?
七、介绍伏契克牺牲前后的经过,感受英雄的忠贞、坚毅、英勇无畏。

八、总结课文。

九、完成课后练习。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第 1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