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肌张力低的表现
肌张力的评定
2)折刀样反射: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初始产生的 较高阻力随之被突然的抑制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 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的现象
3)阵挛:在持续牵伸痉挛肌时可发生,特点是以 固定频率发生的拮抗肌周期性痉挛亢进。常发生于 踝部,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4)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 • 去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体和四肢
③肌张力还具有随意使肢体在固定状态和 运动状态之间进行变换的能力;
④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完成某一肌群协同 运动或某一肌肉独立运动的能力;
⑤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 抵抗感。
二 肌张力异常的类型
神经系统或肌肉本身的损害常使患者肌张 力出现异常。
根据肌张力异常的表现特点,可将异常肌 张力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二)肌张力低下
指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被动运 动相关肢体时抵抗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又称为肌张力弛缓。
1.表现
• 肌肉松弛软弱,牵张反射减弱,触诊见肌腹 柔软、弹性减小;
• 被动关节活动时肌肉的抵抗减弱甚至消失, 活动范围增大;
• 肢体整体运动功能受损,伴有肢体肌力减弱、 麻痹或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一
概述
导学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 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外 周神经损伤常导致肌张力异常。
因此,肌张力的评定是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 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义 肌张力是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持续的、 始终如一的阻力感被称为铅管样僵硬。
齿轮样僵硬 被动运动时表现出有阻力和无阻
力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被称为齿 轮样僵硬。
肌张力的评定一二
(二)生理作用
生理状态下,肌张力对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具有 重要作用:
①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通过关节周围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同时收缩,从而使关 节固定; ②肌张力具有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 力,由于肌张力的作用,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 位置,突然松手时,肢体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③肌张力还具有随意使肢体在固定状态和运动状 态之间进行变换的能力; ④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 某一肌肉独立运动的能力; ⑤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二、肌张力的分类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根据身体所处的状态将正常肌张力分为: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根据肌张力降低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肌张力低下、 中度和重度肌张力低下。
轻度肌张力低下的特征: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较弱; 将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臵并放下,肢体仅有短暂 抗重力的能力,随即落下; 拮抗肌的同时收缩;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落下,不能维持 规定肢位; 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导学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支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外周神经损伤常导致 肌张力异常。
因此,肌张力的评定是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 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2
概述 肌张力异常的类型
3
4
肌张力的常用检查方法
肌张力异常的评定标准
2.原因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锥体系障碍)引起脑 干和脊髓反射亢进而产生。
(二)僵硬
僵硬亦称强直,是主动肌和拮抗肌阻力一致性增 加,使得身体相应部位活动不便和固定不动的现象。
肌张力的评定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病史采集 视诊 反射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最常用 摆动检查 肌肉僵硬的检查 伸展性检查 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
腕关节掌屈、背屈
体位: 肘屈曲位放于体侧 方法: 检查者一手固定前臂,另一手握住
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
小脑在调节肌紧张、维持平衡中发挥重 要作用
尤其是旧小脑前叶,对肌张力既有抑制 又有易化的作用
大脑皮质对身体运动控制的调节
锥体系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脑干束
锥体外系
皮质-脑桥-小脑 皮质-纹状体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① 主动肌和拮抗肌可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定 ② 可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间的平衡 ③ 具有完全抗重力及外界阻力的运动能力 ④ 将肢体被动地放在空间某一位置上,突然松手时,
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肌肉处于不活动状态下所具 有的紧张度
姿势性肌张力 人体在维持一种姿势时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
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的调节
脊髓对人体运动的调节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身体运动控制的调节
脊髓对运动的调节
肌张力增高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合并问题的存在,如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
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局部肢体 受压及挛缩等可使肌张力增高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发热、感染、代 谢和/或电解质紊乱也可影响肌张力
药物 环境温度等
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依据评定结果确定病变部位、预测康复 疗效
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 骨骼肌的牵张反射:腱反射、肌紧张
判断低肌张力的指标
判断低肌张力的指标
以下是与肌张力低下相关的常见症状:
•肌肉明显松软,失去正常弹力
•关节抵抗小,活动度明显增大
•粗大运动(如竖头,翻身,坐,爬,站立等)落后
而病理性肌张力低下患儿往往预后不好,临床表现也较为突出,比如哺乳时吮吸无力,体重增加不良,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笑等,以下4种异常姿势更为常见:
家长有办法判断孩子的肌张力低不低吗?
仅根据上述表现,家长有时并不好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肌张力低下。
下面介绍一些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1]。
在周围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宝宝清醒、情绪放松的情况下,家长可通过查看宝宝的关节活动度(围巾征、腘窝角、足背屈角、股角)来进行初步的判断:
围巾征
将宝宝的手通过前胸部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地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不过中线,4~6月宝宝过中线。
如果双肘明显超过中线,双上肢很软,像围巾一样围住自己的脖子,说明肌张力低。
腘窝角
宝宝仰卧,屈曲大腿使其紧贴胸腹部,然后伸直小腿,观察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角度。
足背屈角
宝宝仰卧,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托住足底向背推,观察足从中立位开始背屈的角度。
股角
宝宝仰卧,检查者握住宝宝膝部,使下肢伸直并缓慢拉向两侧,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图源| 李林,武丽杰.人体发育学.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在做以上动作时,如果肌张力低下,对应的角度会增大。
宝宝不同月龄正常角度如下表:
宝宝下肢关节活动度不同月龄正常值
如果检查角度出现异常且差数较大,则提示可能是病理性肌张力低下。
请立即前往医院,争取早诊断早康复。
肌张力评定含正常异常肌张力的分类[专业知识]
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 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专业培训
14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摆动检查
以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抗肌快速交替收缩,观察 其摆动的振幅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 肌张力增高时,摆动振幅减小。
伸展性检查
检查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展度,要两侧 进行比较,如果一侧肢体的伸展比另一侧出现过伸位 ,提示肌张力下降。
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
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专业培训
13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 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 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专业培训
1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 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 其阻力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 常肌张力的特征。
专业培训
2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姿势性肌张力
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 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 能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三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 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正常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支配情况,一旦这种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导 致肌张力过强、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重 要特征,肌张力的评定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控 制障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通常指的是肌肉过度紧张或不正常的肌肉张力,可能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僵硬或过度松弛。
肌张力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高肌张力:
•痉挛( Spasticity):(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和紧张。
这种情况常见于中风、脑性瘫痪等病症,导致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
•强直( Rigidity):(肌肉呈持续性的过度紧张状态,不像痉挛那样是短暂性的。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或药物反应引起。
2.低肌张力:
•松弛( Hypotonia):(肌肉过度松弛,缺乏正常的张力和紧张感。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萎缩或神经肌肉连接异常引起。
3.间歇性肌张力异常:
•肌阵挛( Dystonia):(表现为肌肉痉挛或异常姿势,可能持续性或间歇性出现。
常见的类型包括扭转性肌阵挛、颈部肌阵挛等。
4.其他类型:
•腱反射亢进(Hyperreflexia):(腱反射异常增强,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
•腱反射减退( Hyporeflexia):(腱反射异常减弱,可能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
肌张力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遗传因素、药物副作用等。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并根据病因和症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以改善肌张力异常引起的症状和影响。
肌张力异常的判断方法
肌张力异常的判断方法1:四角一线(极其重要,判断是否为脑瘫倾向重要标识)四角是:足背屈角、内收肌角、腘窝角、跟耳征一线是:围巾征听起来似乎很专业,但实现起来其实很简单,且听我CathyFather一一道来。
四角1:足背屈角家长扶住婴儿腿伸直(可以直接轻按膝盖),使宝宝的脚背屈向小腿(用手掌紧贴宝宝足底向小腿方向压去),足背和小腿前侧形成的角度就是足背屈角,做的时候注意一下千万别硬压,当遇到宝宝也使劲抵抗你的手掌劲时,立刻停住,这时候的角度是正确的。
角度小于90度是正常的,记住是小于,等于或大于都属于肌张力过高造成的。
同时足背屈角有快慢之分,就是快一些的压脚面形成角度和慢慢推压脚面形成角度。
一般来说快速压脚角度会更小,慢慢的推压更容易受到宝宝的抵抗,快慢压脚的两个角度差绝对不要超过10度,不然也可以说是异常。
足背屈角很重要,是判定下肢肌张力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几乎是必备的第一检查要素。
小结:1:双脚都要做;2:不管快慢角度,一定要小于90度;3:快慢角度差一定不要大于10度。
四角2:内收肌角让宝宝仰躺着平卧,腿伸直,轻轻的尽可能的拉开双腿,注意,膝盖不要弯曲,直到拉不动受到较大抵抗时,测量两腿夹角。
1~3月角度是40~80度;4~6月角度是70~110度;7~9月角度是100~140度;10~12月130~150度。
角度过小也说明肌张力过高,也可能会出现角度张开的非常大,远超过按需月份所能打开的角度,那么则说明肌张力可能过低,这时候都需要及时就诊。
四角3:腘窝角平卧,宝宝屁股不要离开床面,膝盖弯曲,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小腿和大腿的夹角为腘窝角,测量腘窝角的角度。
1~3月角度是80~100度;4~6月角度是90~120度;7~9月角度是110~160度;10~12月150~170度。
度数达不到,可能说明肌张力过高,度数超出较大,可能说明肌张力过低。
四角4:跟耳征宝宝平卧,双腿并在一起,尽可能向耳的方向推压,屁股不要离开床面,角度由宝宝下肢和床面形成。
肌张力的评定
► 中度到重度肌张力降低的特征
不能完成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 ►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落下,不能维持规定肢 位; ► 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
► 三、肌张力紊乱
►
肌张力紊乱/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以肌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
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 表现
►
肌肉收缩快或慢,表现为重复、模式化(扭曲),肌张力以 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高变动。 原因 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所致,也可由遗传因素(如原 发性、特发性肌张力障碍)所致,也可见于张力性肌肉变形 或痉挛性斜颈。
►
谢谢
肌痉挛的评估(一)
► 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方法
► ► ► ► ►
0 1 2 3 4
肌张力低 肌张力正常 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 肌张力高,肢体活动受限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 肌张力临床分级
► ► ► ► ►
软瘫 低张力 正常 轻、中度增高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肌张力的评定
► ► ► ►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正常与否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 况; 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重要特 征; 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控制障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肌张力的生理学基础
► 一、定义
►
肌张力(musle tone)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 生理学上肌肉的张力 是指被动拉长或牵拉肌肉时所遇到的阻力;
(四)其它方法
去除诱因
肌张力降低诊断详述
肌张力降低诊断详述*导读:肌张力降低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肌肉无力,不能带动相应关节运动。
肌肉不能正常活动,肌肉所牵动的关节活动有障碍。
肌张力减低:肌张力低下指肌肉阻抗降低,并常常伴有关节过度伸展及腱反射减弱。
全身肌张力障碍: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旧称扭转性痉挛)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综合征,其特征是扭转性的不自主动作,造成持续的,往往很怪异的姿势.症状通常开始出现在儿童时代。
表现为行走时足部内翻并固定于跖屈位。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往往具有遗传性,主要的遗传型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部分外显率,在先验病人的家系中有些看来“未得病”的成员往往是本病顿挫型的病例。
在若干家族中,致病基因看来是定位于染色体9q。
本病的病理解剖基础不明.。
本病最为严重的形式表现出毫不容情的稳步进展加重的病程,症状十分严重的病例可能经常处于全身扭转形成的奇特的固定的姿势中。
精神与思维功能通常保持正常。
偏身肌张力障碍(hemidystonia):系指同侧上下肢的肌群受累,多为继发性原因所造成的。
血电解质、药物、微量元素及生化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分类。
1.CT或MRI检查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可显示脑部某些生化代谢情况,对诊断颇有意义。
3.基因分析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
节段性肌张力障碍:表现节段性分布特点,如颅-颈部肌张力障碍,上肢伴或不伴中轴、头颈部肌张力障碍,下肢伴或不伴躯干肌张力障碍,躯干-颈部(不影响头面部)肌张力障碍等。
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是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中的一类!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stonic syndrome)简称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特点。
尽管名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但肌张力的变化不引人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异常的体位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
肌张力异常(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异常综合征)
肌张力异常(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病因】本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症状性两类。
(1)原发性肌张力异常最常见来自遗传因素。
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黑质纹状通路中,酪胺酸羟化酶或生物蝶呤功能障碍。
(2)症状性肌张力异常:代谢障碍、变性、炎症、肿瘤等均可引起症状性肌张力异常。
本病仅有少数的神经病理研究,未有肯定的结论。
【症状】典型的肌张力异常如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等诊断不难。
但必须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张力异常相区别。
肌张力异常以起病年龄分为儿童型(12岁以前)、少年型(13~20岁)和成人型(20岁以后)。
成人型肌张力障碍常为局限性,病情不进行性加重,如痉挛性斜颈。
儿童和少年型病情进行性加重,下肢首先累及,然后波及全身,如扭转痉挛。
(一)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起病者最多见。
男女同样受累。
起病多甚缓慢。
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易表现出症状。
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引起头向对侧旋转。
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前屈曲。
两侧斜方肌及颈夹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后过伸。
患肌可发生肥大。
当患者试图维持其头部正位时,大多有头部震颤。
(二)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多数在5~15岁缓慢起病。
首发症状大多是一侧下肢的轻度运动障碍,足呈内翻跖曲。
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
缓慢持续的不自主扭转性运动以躯干和肢体近端为最严重,引起脊柱前凸和骨盆倾斜。
不自主运动累及颈项和肩胛带肌时,出现斜颈累及面肌及咽喉部肌肉时,引起面肌痉挛和构音困难。
扭转痉挛在作自主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完全消失。
肌张力在扭转动作时增高,扭转运动停止后则转为正常或减低,隐性遗传型扭转痉挛多呈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多于起病后若干年死亡,但一部分患者可长期不进展,甚至可自行缓解。
【饮食保健】【护理】【治疗】对于原发性肌张力异常的患者,由于病因不明,且考虑与遗传因素有关,故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症状性肌张力异常的患者,则需要积极地治疗原发性疾病,如代谢障碍、变性、炎症、肿瘤等等。
肌张力级别标准
肌张力级别标准
肌张力级别标准是根据肌肉紧张度和关节活动度的不同表现来划分的。
在临床中,肌张力一般分为0级到4级。
具体标准如下:
1. 0级:肌肉紧张度正常,没有异常表现。
2. 1级:肌张力稍有增高,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仅表现为关节活动度在50%以内出现突然卡住的现象。
3.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关节活动度在50%以上时出现最小阻力,部分肌肉僵硬。
4.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肌肉僵硬明显。
5.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请注意,这只是肌张力级别的一般标准,具体评定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自己或他人肌张力的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康复评定学 肌张力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被动牵拉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保证肌肉运动的连续、平滑,稳定进行称为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异常的临床表现:一.肌张力降低: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肉松弛时做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消失的状态,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脑卒中后遗症迟缓期。
二.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分别表现为痉挛和强直。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性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就是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主动肌和拮据肌张力同时增加。
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是评估患者肌肉功能和肌张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肌肉收缩力和肌张力的表现,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肌力分级标准。
1. 0级,无肌肉收缩。
2. 1级,轻微肌肉收缩,但无法产生关节运动。
3. 2级,能够在重力消失的情况下产生关节运动。
4. 3级,能够克服重力,但无法抵抗外加阻力。
5. 4级,能够克服一定的外加阻力。
6. 5级,正常肌肉收缩力。
二、肌张力分级标准。
1. 张力过低,肌肉松弛,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2. 正常张力,肌肉张力适中,能够维持正常姿势。
3. 张力过高,肌肉过度紧张,导致关节僵硬和运动受限。
三、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的应用。
1. 临床诊断,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肌力肌张力的评估,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康复治疗,康复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分级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能力。
3. 评估疗效,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肌力肌张力的评估,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
1. 评估环境,评估肌力肌张力时,应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患者放松身心,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肌肉功能和肌张力。
2. 评估方法,评估肌力时,可以采用手动抗阻力的方式,评估肌张力时,可以采用被动关节活动的方式,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评估标准,评估肌力肌张力时,应严格按照标准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估,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
五、结语。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是评估患者肌肉功能和肌张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和康复医生应该熟练掌握肌力肌张力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更好的帮助。
肌张力的评定技术
3.肌张力具有使肢体在固定状态和运动状态随意进行变换的能力 4.肌张力能使肢体在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抵抗感
三、肌张力的分类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肢体静息状态下表现表现出来的肌张力特征,临床通过触摸肌肉 的硬度,观察肌肉外观,感觉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 断。
典型的深腱反射: 注意: 反射评定时应采用标准姿势,
若深腱反射难以引出,用特殊的增强方式。
腕关节掌屈、背屈
前臂旋前、旋后
肘关节的屈伸
肩关节外展
髋、膝关节屈伸
髋关节内收外展
踝关节背屈、跖屈
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 一手踝,一手脚掌
颈屈伸
颈侧屈
颈旋转
仰卧位,颈部探出 双手把持头部。
摆动检查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 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
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 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体位和肢体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 不良心理因素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合并问题的存在 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药物、环境温度等
功能评定量表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评定标准
级别 Ⅰ,轻度
Ⅱ,中度 Ⅲ,重度
评定标准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 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在PROM的1/2时即出现阻力
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在其最短的 位置时已出现阻力,使PROM难以完成
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方法
分级 表现 0级 肌张力降低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张力高,肢体活动受限 4级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肌张力低的表现有哪些
肌张力低的表现有哪些对于肌张力低相信许多人都不是很熟悉。
肌张力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生活和未来,就是对于患者的家庭也是一个重大的负担,肌张力低又被称为脑瘫,患者的表现常常令人感到同情,小儿肌张力的表现也是如此,这让许多的家庭负担加重了许多。
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哪些表现让人感到伤心。
一、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是最明显的小儿脑瘫的表现。
1、俯卧位: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肌张力低有什么表现,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
2、仰卧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
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
有时呈反射状姿势。
有时呈双下肢伸直。
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3、由仰卧位: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
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肌张力低有什么表现,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二、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这点小儿脑瘫的表现,是需要极大注意的。
上述就是小儿肌张力的表现,所以通过我们介绍的这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肌张力低是怎样的病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肌张力低的方法也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如果家里有患者的,一定要耐心的对待患者,积极的带着患者去医院检查治疗。
肌张力及评定
(三)Ashworth量表和改良的 Ashworth量表
此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被国际公认的痉挛评定 方法,尤其修改的Ashworth方法,临床应用较广 泛。
(1)Ashworth法:此方法是根据患者关节进行 被动活动时所遇到阻力的大小定级。
0级:无肌张力升高(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稍高,活动肢体时有“卡住”感。 2级:肌张力明显升高,但被动活动肢体容易 3级:肌张力显著升高,被动活动困难。 4级:受累肢体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外展或内收
5
(二)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
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
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
病因:锥体外系损伤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 见的原因
表现:⑴铅管样僵硬----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 持续的、始终如一的阻力感。如被动屈肘,起始 和终末的抵抗一样。
⑵齿轮样僵硬---帕金森患者的肌张力常表现出有 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由于僵硬, 动作表现为始动困难和缓慢。
僵硬最早出现在手腕、其次肘肩等肢体近端关节 14
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徒手肌力 评定方法。
23
6、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可以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坐或 站立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 定。
具体可以包括是否有床上活动、转移、行走和生 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
24
痉挛的评定
(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 Ⅰ--轻度—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
肌张力的评定
关节被动运动 时阻力大
被动活动 时拮抗肌 的表面电 极EMG
活跃但持 续牵张时 消退
主要与伸肌痉挛 有关的相位性牵 张反射亢进
活跃持续 牵张时继 续存在
主要与屈肌痉挛 有关的紧张性牵 张反射亢进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法评定标准 改良
级别 0级 级 1级 级 1+级 级 2级 级 3级 级 4级 级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的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呈现最小的阻 之末呈现最小的阻 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在ROM后50%的范围内出现突然的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 后 的范围内出现突然的 卡住,然后在ROM的后 的后50%的范围内,始终出现一定的阻力 的范围内, 卡住,然后在 的后 的范围内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 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 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 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僵直, 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轻度肌张力降低特征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较弱 将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放下, 将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放下,肢体仅 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 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随即落下 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中到重度肌张力降低特征
不能完成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位置,肢体迅速落下,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位置,肢体迅速落下, 不能维持特定肢位 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SCI下行皮层脊髓传导纤维的丧失可能导 SCI下行皮层脊髓传导纤维的丧失可能导 致中间神经元抑制活动减弱。 致中间神经元抑制活动减弱。从腱器官 Ib传入 传入) (Ib传入)激活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 减少;肌痉挛患者肌张力增加时a 减少;肌痉挛患者肌张力增加时a 运动 神经元的正常抑制丧失; Ia传入突触前 神经元的正常抑制丧失; Ia传入突触前 抑制的GABA GABA能介导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减 抑制的GABA能介导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减 少使肌肉对牵张产生较强的兴奋性。 少使肌肉对牵张产生较强的兴奋性。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肌力和肌张力是评估患者肌肉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而肌张力是指肌肉的张力和弹性。
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一、肌力分级标准。
1级,无肌肉收缩,即完全无力。
2级,有肌肉收缩,但无法克服重力。
3级,能够克服重力,但无法对抗轻阻力。
4级,能够对抗轻阻力,但无法对抗中等阻力。
5级,能够对抗中等阻力,即正常肌力。
二、肌张力分级标准。
1级,肌张力明显减低,肌肉松弛。
2级,肌张力轻度减低,肌肉轻度松弛。
3级,肌张力正常。
4级,肌张力轻度增高,肌肉轻度紧张。
5级,肌张力明显增高,肌肉明显紧张。
三、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的临床应用。
1. 评估神经肌肉疾病,通过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肌肉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灰质炎等。
2. 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根据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分级,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3. 评估手术效果,术前和术后通过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可以评估手术的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指导药物治疗,某些神经肌肉疾病需要药物治疗,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5. 评估肌肉损伤,在运动损伤或外伤后,通过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可以评估肌肉受损程度,指导治疗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是临床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的重要工具,对于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合理运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肌张力障碍有哪些症状?
肌张力障碍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肌张力障碍症状,尤其是肌张力障碍的早期症状,肌张力障碍有什么表现?得了肌张力障碍会怎样?以及肌张力障碍有哪些并发病症,肌张力障碍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肌张力障碍常见症状:发作性睡眠、儿童型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红细胞增多*一、症状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分类目前尚不统一。
肌张力障碍的各种分类与临床特点相关,主要根据肌张力障碍的受累肢体和部位,可能造成肌张力障碍的原因,发病时的年龄等。
1.国内王维治主编的《神经病学》(2006年第1版)介绍如下分类(1)按病变累及部位分类:①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影响躯体某部,如痉挛性斜颈、痉挛性发音困难(声带)、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书写痉挛(一侧上肢)、职业性痉挛、足肌张力障碍等。
②节段性肌张力障碍:表现节段性分布特点,如颅-颈部肌张力障碍,上肢伴或不伴中轴、头颈部肌张力障碍,下肢伴或不伴躯干肌张力障碍,躯干-颈部(不影响头面部)肌张力障碍等。
③多部位肌张力障碍:累及身体2个以上不靠近部位。
④广泛性肌张力障碍:影响广泛的躯体范围。
⑤偏侧性肌张力障碍:仅累及单侧身体。
(2)按病因分类:①遗传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多在小儿发病,表现步行障碍及运动减少,躯干姿势异常,腰部明显向前弯曲,日内症状波动明显,晨轻,午后至傍晚加重,呈进行性发展,L-dopa疗效显著,本病与Parkinson病可能有类似之处。
②症状性肌张力障碍:如脑性瘫痪、累及基底核的脑卒中、Wilson病、Hallervorden-Spatz病、脑炎、脑肿瘤、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等伴肌张力障碍,Parkinson病有时可伴肌张力障碍。
2.上海史玉泉等主编的《实用神经病学》(2004年第3版)则主张以下分类(1)按肌张力障碍范围的分类:①局限性肌张力障碍(focal dystonia):仅累及眼睑部肌群者,称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累及口周及下颌肌群者,则称为口下颌肌张力障碍(oromandibular dystonia);疾病累及喉部肌群称为痉挛性构音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疾病累及颈部肌群称为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疾病累及前臂和手部,称为书写性痉挛症(writer cramp)。
肌张力评定技术 概述 肌张力弛缓
异常肌张力-肌张力弛缓
3.特征:①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减弱或消失; ②肢体抗重力能力减弱或消失 ③肌力降低或消失。
异常肌张力-肌张力弛缓
1.定义:肌肉张力降低或缺乏,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对关节 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降低或消失,此时触诊肌肉变软,牵张反射减弱 或消失。运动功能受损,常伴有肢体麻痹或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被 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
பைடு நூலகம்
异常肌张力-肌张力弛缓
2.原因:可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或周围神经的损伤,例如脊髓灰质炎, 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病变后出现的相应肌群瘫痪和臂丛神经损伤后上肢肌 群瘫痪时的肌肉张力,此时除了肌张力低下的表现外,还伴有肌力低下、肌 肉萎缩、腱反射减弱等表现他可见于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一 般为暂时性状态,例如样髓损伤早期的脊髓休克阶段或脑血管意外、颅脑损 伤、脑卒中的早期,其发生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部位所决定;还可由原发 性肌病造成,例如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肌张力低的表现
一、上肢肌张力低的表现二、患儿肌张力测定方法有哪些三、四肢肌张力偏高的饮食调理
上肢肌张力低的表现1、上肢肌张力低的表现
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是最明显的小儿脑瘫的表现。
俯卧位: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肌张力低有什么表现,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
仰卧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
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
有时呈反射状姿势。
有时呈双下肢伸直。
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2、什么是肌张力
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3、肌张力的病因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