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沙》《素芭》教案
《素芭》教案(终极版)
《素芭》教案(终极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阅读《素芭》,让学生了解印度农村社会的生活现状,体验素芭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弱者的同情心和关爱。
1.2 教材简介《素芭》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哑女素芭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通过素芭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封建制度的压迫。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素芭的命运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素芭素芭是小说的主人公,她天生哑巴,无法表达自己的心声,承受着世间的冷暖。
通过分析素芭的形象,使学生感受到她的善良、坚韧和不幸的命运。
2.2 母亲母亲是素芭的亲人,她关爱素芭,但也在封建礼教下,无法保护自己的女儿。
分析母亲的形象,让学生体会亲情的伟大和无奈。
2.3 库森库森是素芭的丈夫,他是一个粗暴的人,对素芭实施家庭暴力。
通过分析库森的形象,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中男性的霸权和对女性的压迫。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素芭的童年素芭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和自由,她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分析这一情节,让学生感受素芭内心的纯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素芭的婚姻素芭的婚姻充满了悲剧,她被迫嫁给库森,遭受家庭暴力。
通过分析这一情节,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3.3 素芭的觉醒素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终于觉醒,选择离开库森。
通过分析这一情节,让学生感受到素芭的勇敢和自强。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不幸与抗争讨论素芭命运中的不幸和她所进行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命运与社会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4.2 关爱与责任探讨作品中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4.3 自然与文明分析作品中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和融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效果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泰戈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阅读相关评论和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素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素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素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素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素芭,即素描芭蕾,是现代芭蕾舞中的一种形式,它是绘画和舞蹈的结合体。
在素芭的表演中,舞者需要根据音乐节拍和曲调,以及舞台上的道具和布景,进行形体和肢体的协调运动,同时还要将表演和情感表达融入其中。
因此,素芭教学设计对于舞蹈学习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素芭教学设计中包括了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和教具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确定等。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需要明确素芭舞蹈在技巧、表现和情感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在教材和教具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技能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芭教材和教具,以及掌握教学素材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教师还需要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课程的高效率和学生的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一些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听讲、示范、体验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镜子前,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并逐渐加深动作的难度,学习基本的素芭动作;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曲调和动作变换,创造出自己的舞姿和表演,提高表现力和舞蹈感受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和反馈,共同提高素芭舞蹈的水平和品质。
在评估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估方式,如小组演出、个人评估和互评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及时给出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坚持努力,并激发其对素芭舞蹈的热爱和探索。
综上所述,素芭教学设计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素芭舞蹈的品质。
一个好的素芭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素芭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不断开拓素芭舞蹈的新境界和美感综合以上内容可得,素芭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舞蹈的基本要求和美感。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1.2 作品背景介绍1.3 作品主题探讨1.4 教学目标及方法1.5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素芭形象分析2.2 人物关系梳理2.3 人物性格特点探讨2.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故事情节梳理3.2 情节设置的作用3.3 重要情节分析3.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作品主题概述4.2 主题相关情节分析4.3 主题的现实意义4.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五章:艺术特色分析5.1 作品的艺术风格5.2 文学手法分析5.3 人物塑造技巧5.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六章:文学背景与时代精神6.1 《素芭》的文学背景6.2 印度社会文化与《素芭》6.3 作品的时代精神分析6.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七章:象征手法与寓意解读7.1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7.2 寓意解读与主题深化7.3 象征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7.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八章:比较研究与批评视角8.1 与相关作品的比较研究8.2 文学批评视角下的《素芭》8.3 不同批评视角下的作品解读8.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九章:创作技巧与启示9.1 泰戈尔的创作风格与技巧9.2 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9.3 文学创作与人生体验9.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阅读10.1 课程总结10.2 作品拓展阅读推荐10.3 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提升10.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人物形象分析补充和说明:在分析素芭的形象时,要关注她作为一个哑女的形象如何体现她的内心世界,她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如何展现她的性格特点。
要注意她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如何体现她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重点环节2:情节分析补充和说明:在分析情节时,要关注素芭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重要情节如何体现作品的主题。
要注意情节的设置如何吸引读者的兴趣,如何使读者产生共鸣。
重点环节3:主题探讨补充和说明:在探讨作品主题时,要关注作品如何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素芭》教案完美版
《素芭》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素芭》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素芭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保持内心纯洁和坚强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部作品,让学生了解印度文化,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 了解《素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 把握素芭的形象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3 教学内容1. 素芭的作者泰戈尔及其作品简介;2. 素芭的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3. 素芭的形象分析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简介2.1 泰戈尔简介2.1.1 生平和成就Rabindranath Tagore(1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
他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印度人。
他的作品涵盖诗歌、小说、戏剧等多个领域,对印度及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1.2 文学特点泰戈尔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印度传统文化色彩,强调人性、爱、美、自由等主题,风格优美、抒情,充满哲理。
2.2 《素芭》简介2.2.1 作品背景《素芭》发表于1916年,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印度农村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素芭在封建家庭和社会压迫下,保持内心纯洁和坚强的故事。
2.2.2 作品主题《素芭》通过素芭的形象,传递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批判,强调了人性中最美好、最纯粹的部分。
作品展现了泰戈尔一贯的抒情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第三章:故事背景与主要情节3.1 故事背景《素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印度农村,当时的社会风气保守,女性地位低下,封建礼教严重。
素芭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压抑和束缚,这为她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3.2 主要情节素芭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将她许配给一个年长得多的寡妇,希望借此改善家庭境况。
素芭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但她始终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强。
在一次意外中,素芭失去了声音,这使她更加孤独。
她依然勇敢地面对生活,用自己的方式与外界沟通。
《素芭》教案
《素芭》教案•相关推荐《素芭》教案《素芭》教案课题素芭第1 课时(本节共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
能力方法体会小说中细腻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情感意志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素芭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重点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第一章中的人物肖像描写的作用教具 PPT课件板书设计章节情节 1 素芭身世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2 生活环境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3 亲密朋友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4 帕斯达帕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5 父母之命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6 被逼远嫁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一、导入在有关“人物”这个单元中,我们刚刚认识了一位俄罗斯少女娜塔莎,下面我们再来结识一个印度女孩素芭。
一起来学习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泰戈尔的小说《素芭》。
二、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
14岁的泰戈尔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
母亲病逝后,泰戈尔由五嫂照顾。
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
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文学。
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
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艺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弊病——虚荣和缺乏自我批评。
《品读人物》-我教娜塔莎和素芭
《品读小说中的人物》——我教《娜塔莎》《素芭》黄冈英山二程希望中学冷解元《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入较新的学术成果,清洗关于文学、小说的一些陈旧认识。
”(主编曹文轩教授);“知识更新是教学的突破口。
”(胡勤)浙江省语文学科教学对《外国小说欣赏》提出了指导意见:1、本模块教学的基本定位为欣赏。
高中的小说欣赏与初中较浅层次的欣赏不同,应该更理论化一些,更深入一些,既有中国传统的感悟式、评点式欣赏,也有较理性的深入分析。
2、如果这套教材能作为引导学生亲近“外国小说”、亲近“小说”,掌握打开小说的敲门砖,编者则认为它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据此,我认为《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两项能力:思考能力(提高文学修养)、鉴赏能力。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篇目较多,而教学时间有限。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仔细研究教材后,发现好好利用每个单元的话题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话题是“纲”是重点知识点、重要的方法点,是小说的基本元素,是小说解读的基本路径,是小说欣赏的切入口。
教学时应采取以话题指引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的“渗透——融合”的方式。
下面以第四单元为例,简述我上《外国小说欣赏》的做法。
本单元话题有两个:小说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
备课时我在讲述小说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中加进去了人物形象概括。
因而本单元教学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上课时,将小说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人物形象概括作为重点,而将“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作为一般性了解(高考题不会这样考查)。
正式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小说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塑造人物性格(形象)的手段】: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并据此概括人物形象;了解“圆形人物”(立体人物)、“扁平人物”。
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研读文本:《娜塔莎》和《素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手法?并概括各自形象。
《素芭》教案完美版
《素芭》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背景介绍素芭是泰戈尔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他的小说集《夜间行车人》中。
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小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素芭与周围人的交流与互动。
素芭是一个聋哑女孩,她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世界,与动物和自然建立深厚的联系。
1.2 作者简介Rabindranath Tagore(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作曲家和哲学家。
他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印度人。
泰戈尔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宗教、哲学、爱情和自然等。
第二章:故事情节概括2.1 素芭的背景素芭是一个贫穷家庭的第三个女儿,因为父母想要一个儿子而感到失望。
素芭从小被遗弃,由奶奶抚养长大。
2.2 素芭的特殊身份素芭是一个聋哑女孩,她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她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和身体语言与周围的人交流。
2.3 素芭与自然的联系素芭与动物和自然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她能够理解它们的需求和情感。
她经常与一只小鹿和一条狗一起玩耍,并与它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素芭与自然的联系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素芭的观察和体验,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和谐。
3.2 社会的排斥与接纳素芭在社会中遭受排斥,因为她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
她通过与自然的联系和与动物的互动,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
第四章:文学技巧分析4.1 叙述视角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通过旁观者的眼睛来描述素芭的世界。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素芭的感受和经历。
4.2 象征手法泰戈尔在小说中使用了象征手法,如素芭与小鹿的关系象征着纯洁和善良。
这些象征手法增强了故事的深度和意义。
第五章:讨论与写作活动5.1 讨论问题学生讨论素芭与自然的联系对他们的启示。
学生探讨社会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接纳与排斥问题。
5.2 写作活动学生写一篇文章,描述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和与动物的互动。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1.1 概述《素芭》的背景及主题1.2 介绍作者莫泊桑的生平和创作风格1.3 分析《素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故事情节梳理2.1 简述主人公素芭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2.2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2.3 讨论素芭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分析素芭的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3.2 探讨小说中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3.3 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素芭命运的影响第四章:小说艺术特色分析4.1 分析《素芭》的叙事手法和结构特点4.2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及其意义4.3 讨论莫泊桑在人物描写和心理刻画方面的技巧第五章:主题思想探讨5.1 分析《素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其意义5.2 探讨小说中的人性关怀和道德批判5.3 讨论《素芭》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呈现第六章:文本细读与分析6.1 选取小说中的关键章节进行细读分析6.2 解读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元素6.3 分析小说语言风格和叙述技巧第七章:创作手法与文学传统7.1 探讨《素芭》中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元素7.2 分析小说在文学史上的继承与发展7.3 比较莫泊桑与其他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第八章:文化与社会背景8.1 探讨《素芭》中所反映的19世纪末法国社会状况8.2 分析小说中的阶级与性别问题8.3 讨论小说中的道德观念与社会批判第九章:读者反应与批评视角9.1 分析读者对《素芭》的接受历史与评价变化9.2 引入文学批评理论视角,对小说进行多元解读9.3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评价第十章:拓展阅读与写作练习10.1 推荐与《素芭》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视野10.2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莫泊桑的叙述风格10.3 布置研究性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素芭》或莫泊桑的其他作品这十个章节的教案设计涵盖了《素芭》的教学内容,从背景知识到文本分析,再到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读者反应和批评视角,以拓展阅读和写作练习结束,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素芭》教案完美版
《素芭》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让学员了解《素芭》的作者、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情节:使学员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理解素芭的形象特点。
3. 分析主题:引导学员通过讨论分析小说反映的社会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4. 提高素养:培养学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介绍泰戈尔的生平和创作,让学员了解《素芭》的创作背景。
2. 小说情节概述: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导学员梳理故事脉络。
3.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素芭的形象特点,让学员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 主题探讨:引导学员分析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阶级差异、人性冷漠等。
5. 文学鉴赏:通过讨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作品背景,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员对小说主题进行探讨,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朗读法:挑选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让学员感受文字的魅力。
4. 案例分析法:以素芭的形象为例,分析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泰戈尔及其作品,引发学员对《素芭》的兴趣。
2. 情节概述: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让学员对故事有个整体认识。
3. 人物分析:重点分析素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员关注人物内心世界。
4. 主题探讨:组织学员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文学鉴赏:挑选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让学员感受文学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员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检验学员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的理解。
3. 文学鉴赏能力:评价学员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员深入思考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六、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素芭》原著文本,作者泰戈尔的简介。
2. 参考书籍:相关文学评论、分析《素芭》的书籍。
3. 网络资源:关于《素芭》的讨论、评论和相关学术文章。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评价方式第二章:作者及作品简介2.1 的作者2.2 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3 作品主题与风格2.4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故事梗概与人物分析3.1 故事梗概3.2 主要人物及其特点3.3 人物关系梳理3.4 角色分析第四章:章节解析4.1 第一章至第五章内容解析4.2 重要情节与主题联系4.3 文学手法分析4.4 问题与思考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堂讨论:作品主题与风格5.2 小组活动:人物关系梳理与角色分析5.3 写作练习:从作品中学习写作技巧5.4 作业:阅读感悟分享第六章:章节解析(续)6.1 第六章至第十章内容解析6.2 重要情节与主题联系6.3 文学手法分析6.4 问题与思考第七章:作品主题探讨7.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7.2 孤独与归属的辩证关系7.3 女性地位的反思7.4 讨论: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八章:比较阅读8.1 与其他作品的主题对比8.2 作家创作风格的异同8.3 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8.4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分享阅读心得9.2 学生学习收获的反思9.3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建议9.4 课程评价与反馈第十章:拓展阅读与研究10.1 推荐拓展阅读作品10.2 作家其他作品的阅读与分析10.3 文学研究论文的阅读与写作10.4 学生汇报:拓展阅读成果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补充和说明:在教案中,对于课程背景的导入应详细介绍《素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明确,包括对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补充和说明:在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时,应强调《素芭》在作者创作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对作品主题与风格的解析应深入,以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2023年《娜塔莎》教案
2023年《娜塔莎》教案2023年《娜塔莎》教案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握少女娜塔莎的形象。
2、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过程与方法:1、过程:课前预习了解娜塔莎的形象,课堂共同分析其形象,课后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自主欣赏《素芭》。
2、方法:预习、讲授、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托尔斯泰刻画人物的技巧,欣赏娜塔莎的性格魅力。
2学情分析通过对《必修一》第二单元以及《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描写人物的角度、技法。
不管是视死如归的荆轲,还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是节选,但三个部分都集中笔墨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刻画了一个中心人物,分析时重点突出,学生易于把握。
3重点难点重点:语言描、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娜塔莎《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伟大之一就在于它拥有众多个复杂多样、栩栩如生的人物,上至贵族、下至平民。
虽然这个人物长廊十分宏大,但所有这些人物都是托尔斯泰仔细揣摩之后,一笔一画,沉稳不乱的刻画出来的。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本单元的话题——人物,走近《娜塔莎》,一起欣赏一下大师笔下人物的魔力。
活动2【活动】直观欣赏影片中娜塔莎的形象,引出文本中的娜塔莎影片中的娜塔莎,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美、青春)文中的娜塔莎又如何呢?活动3【活动】赏析课文第一部分——舞会前①请你用几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明确:激动、兴奋、快乐②这些心情是通过什么人物的什么反应出来的?明确:人物的语言、动作③通过具体分析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语言:“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语文:《素芭》教学设计(人教语文《外国小说欣赏》)
语文:《素芭》教学设计(人教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问题一:素芭是通过什么和世界交流的?
问题二:假如她会说话我们能听到她和世界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学生联系小说内容,想象素芭的内心世界,这个步骤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问题三:看来在素芭的世界是很美好的世界,充满无言的快乐。
为什么会这么美好?
(穿插苏轼和佛印的故事,心中有佛,眼里也有佛)素芭是带着爱对待自然,对待身边的哪怕是小动物.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善良美丽纯净的女孩(感受人物)
问题四:素芭周围的人是心灵的探索者吗?
不是,包括她父母,那些农人和小男孩,都不是,他们漠视,甚至嘲笑素芭,因此素芭个善良美丽纯净的女孩结果是被抛弃。
从而我们看到印度女性的受侮辱和受歧视的命运。
(主题)
问题五:那泰戈尔呢?是心灵的探索者吗?
是的,他用诗意的语言塑造素芭,用心灵的语言挖掘素芭,让我们看到女孩美好善良的心灵世界。
引出泰戈尔的“爱的哲学"。
引出泰戈尔的名言。
播放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歌曲。
让学生一起朗诵歌词,体味“心中充满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境界.(更深的主题)。
《素芭》教案完美版
《素芭》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素芭》这部作品的基本信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深入分析素芭的形象特征,探讨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1.2 教材与资源《素芭》原著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互联网资源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生报告小组合作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的作者简介了解泰戈尔的生平和创作生涯2.2 作品背景研究《素芭》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3 作品主题与风格分析《素芭》的主题思想探讨泰戈尔的文学风格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素芭的形象特点从外貌、性格、命运等方面分析素芭的形象特征3.2 其他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素芭的影响3.3 人物关系与冲突探讨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在冲突第四章:情节分析4.1 故事梗概梳理《素芭》的故事情节,概括其发展脉络4.2 重要情节分析选取作品中的重要情节进行深入分析4.3 情节与主题的关系探讨故事情节如何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第五章:象征意义与现实意义5.1 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5.2 作品现实意义探讨《素芭》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5.3 讨论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第六章:文学手法与风格分析6.1 对比手法分析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如城乡、人与自然的对比,及其表现的主题。
6.2 叙述视角探讨作品独特的叙述视角,如第三人称叙述,如何影响故事的呈现。
6.3 语言特点研究泰戈尔在《素芭》中的语言运用,如诗意语言、景物描绘等。
第七章:文化与社会背景分析7.1 印度文化与社会主义背景探讨《素芭》中的印度文化元素,及其与社会主义背景的关系。
7.2 社会问题反映分析作品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如阶级、性别不平等。
7.3 时代变迁下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素芭的故事在当今社会的相关性和启示。
第八章:素芭与现代性8.1 素芭与自我认同分析素芭在寻找自我认同过程中的挣扎与困惑。
《素芭》教案范文
《素芭》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素芭》舞蹈教学教学目标:1.理解舞蹈《素芭》的基本动作和动作要领。
2.练习和掌握舞蹈的基本节奏和舞步。
3.通过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10分钟)1.教师准备素芭舞蹈音乐,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2.引导学生观察舞台上的舞者,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什么舞蹈?”“你们觉得这支舞蹈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舞蹈动作学习(2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舞蹈《素芭》的基本动作,如舞者的手臂、腿部、躯干等的动作要领。
2.分段学习舞蹈动作,先由教师示范,再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
3.强调学生要注意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和表达力,注意身体的协调性和舞蹈的流畅度。
三、舞蹈节奏练习(20分钟)1.教师给学生介绍舞蹈《素芭》的节奏特点,如快速、轻快等。
2.教师给学生示范基本的舞步,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练习,并逐渐加快节奏。
3.让学生尝试自由编排几个小舞步,展示个人的创造力和舞蹈表现能力。
四、整体练习和巩固(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体练习,将之前学到的舞蹈动作和舞步进行串联。
2.强调学生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和舞蹈的流畅度,加强对舞蹈的理解和表达。
3.给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动作和提高舞蹈的质量。
五、表演实践(15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段独立的舞蹈。
2.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表演自己编排的舞蹈,展示舞蹈的成果和舞台表现能力。
3.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互相交流、学习和积极评价。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舞蹈《素芭》的基本动作和动作要领。
2.学生能够按照舞蹈的节奏进行舞步练习,并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编排个人舞段。
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舞台表现能力。
4.通过表演实践,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表达。
扩展活动:1.邀请专业舞蹈教师进行舞蹈技巧和表达的指导。
2.参观舞蹈演出或通过视频观看其他舞蹈作品,拓展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教师姓名:教师职称:副教授1.2 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素芭》教学教案设计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素芭》,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主题、人物及情节,提高学生对印度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姓名:泰戈尔国籍:印度文学成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2.2 作品背景《素芭》创作于1916年,是一部描绘印度农村生活的小说。
作品通过主人公素芭的命运,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封建观念和女性地位等问题。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素芭地位:低级种姓女子性格特点:内向、敏感、善良、坚韧命运:被卖给老光棍,经历苦难,最终获得自由3.2 其他人物教师、学生、村民等,各具特色,展现了印度农村社会的众生相。
第四章:情节分析4.1 素芭的的成长历程童年时期:与家人生活在农村,受到封建礼教和等级观念的束缚。
成年后:被卖给老光棍,忍受身心折磨。
:在教师和学生的帮助下,获得自由,重拾生活希望。
4.2 重要事件素芭与家人的关系逐渐恶化。
素芭被卖给老光棍,遭受苦难。
教师和学生在素芭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
素芭最终获得自由,重拾希望。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作品主题反映印度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对女性的压迫。
揭示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追求。
倡导自由、平等、正义,呼唤社会改革。
5.2 讨论话题素芭命运的原因分析。
作品对印度社会现实的批判。
素芭形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六章:章节内容解析6.1 第一章:故事的开端介绍素芭的家庭背景,她的父母是贫困的农村劳动者,素芭的出生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多的希望。
6.2 第二章:素芭的成长描述素芭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她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她的存在并不被重视。
6.3 第三章:素芭的婚姻交易素芭被父亲卖给了一个老光棍,这个章节能让学生看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娜塔莎》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和文学手法。
2. 通过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领会《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娜塔莎》,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
2. 词语解析:对《娜塔莎》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人物分析: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4. 创意写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讲解课文《娜塔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3-4课时: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第5-6课时: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第7-8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进行主题探讨。
5. 第9-10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6. 第11-12课时: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7. 第13-14课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8. 第15课时:进行教学评估,总结教学成果。
《素芭》教案(终极版)
《素芭》教案(终极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素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素芭》的主题、情节及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对印度文学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课程内容《素芭》的作者:泰戈尔及其创作背景。
《素芭》的故事梗概及主要人物。
《素芭》中的印度传统文化元素。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泰戈尔简介生平和创作生涯。
泰戈尔的文学地位及影响。
2.2 《素芭》的背景历史背景:印度独立运动及殖民时期。
社会背景: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
第三章:情节与人物分析3.1 故事梗概素芭的成长历程。
素芭与周围人的关系。
故事的高潮、冲突及结局。
3.2 主要人物分析素芭:性格特点、命运及代表性。
其他重要人物:如素芭的父母、老师等,他们的角色作用及与素芭的关系。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素芭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泰戈尔如何通过素芭的形象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4.2 社会与个体的冲突素芭在社会中的困境。
泰戈尔如何通过素芭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及对个体的影响。
第五章:教学活动及评估5.1 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写作练习:以素芭为题材,创作短篇故事或散文。
课堂展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印度文学作品或文化元素。
5.2 评估方式平时作业: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
课堂参与度:学生讨论、分享、展示等情况。
课程论文:对《素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深入分析。
第六章:文学特色与艺术手法6.1 泰戈尔的文学风格诗意盎然的叙述语言。
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6.2 《素芭》的艺术手法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绘。
自然环境的生动刻画。
对话与内心独白的运用。
第七章:印度文化元素解析7.1 印度的宗教信仰佛教、印度教在《素芭》中的体现。
素芭名字背后的宗教含义。
7.2 印度社会习俗婚姻制度:如素芭的童婚及选择丈夫的自由。
节日庆典:如书中提及的印度节日和庆典活动。
第八章:比较阅读8.1 与泰戈尔其他作品的比较《飞鸟集》与《素芭》的主题对比。
素芭》教案(终极版)
素芭》教案(终极版)2014届高三《外国小说欣赏》之《素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基础词汇和XXX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类型,理解XXX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小说中细腻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分析素芭的形象,把握其主要特征,从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的XXX的美丽聪慧、善良纯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四、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XXX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五、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法的运用。
2.通过对本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理解XXX的悲悯情怀。
六、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XXX及其作品XXX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XXX”。
他还写了12部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以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和众多歌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他的重要诗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1913年,XXX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获奖的作品是诗集《吉檀迦利》。
颁奖词这样写到:“由于他那极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的一部分。
”XXX以“成为西方思想的一部分”而获奖,而并不是以一个完全的“印度人”的身份而获奖的。
2.时代背景介绍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XXX和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
根据XXX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须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
儿子还继承家产,有扶养父母的义务,因此父母希望生男孩,女孩则先天受到歧视。
《素芭》教案完美版
《素芭》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1.1 小说背景《素芭》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收录在他的《故事集》中。
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小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素芭与动物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1.2 作者介绍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1-1941,印度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画家和哲学家。
他是印度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章:素芭的角色特点2.1 素芭的身份与背景素芭是一个贫穷的哑巴女孩,被卖给了一个年长得多的寡妇。
她生活在社会底层,遭受着各种歧视和不公待遇。
2.2 素芭与动物的互动素芭能与动物进行沟通,理解它们的情绪和需求。
她与一只母牛、一只小鸟和一只小鱼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章:素芭与动物的关系3.1 素芭与母牛的关系母牛是素芭最重要的伙伴,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素芭通过触摸和眼神与母牛沟通,互相理解和安慰。
3.2 素芭与其他动物的关系素芭与小鸟和小鱼的互动也展现了她对动物的理解和关爱。
这些动物成为了她的朋友,与她共同度过孤独和无助的时刻。
第四章:素芭与人类的冲突4.1 素芭与社会的不和谐素芭的存在与社会的不和谐产生了冲突,她被人们视为异类和怪物。
人们无法理解她与动物的沟通能力,将她视为疯子和不可理喻的人。
4.2 素芭与人类的隔阂素芭无法与人类进行正常的沟通,她感到孤独和无助。
她的内心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第五章:素芭的内心世界5.1 素芭的内心感受素芭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但她的内心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她通过与动物的互动,找到了自我认同和存在的价值。
5.2 素芭的渴望与希望素芭渴望被理解和接纳,她希望人类能够认识到她与动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她对未来抱有希望,渴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她的世界。
第六章:小说主题探讨6.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素芭》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素芭与动物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素芭》娜塔莎
娜塔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
二.介绍作者、有关背景及《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内容见附录。
三.检查预习:请学生讲述课文各部分的故事梗概。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说说你对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总体印象。
请用简洁的词语来表示。
明确: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2.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藏在他们内心的,你是如何得知的呢?明确:通过外话的神态、言行等来体会。
3.教师范读描写罗斯托夫一家进行舞会准备工作情景的文字(“娜塔莎要去赴她平生第一个大跳舞会——第一部分末”)同学们边听边找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4.讨论明确:如: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
“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排你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④“马上,马上就好了……”……5.通过外化的言行,我们看到了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时的心情,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明确:活泼可爱,充满热情,善良纯真。
6.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刚才老师范读的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在一次体会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和她的个性特点。
五.阅读第二部分,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明确:盛装的娜塔莎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焦点。
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
而娜塔莎的活泼青春也感染了安德来公爵。
1.除了娜塔莎外,这部分提到了几位女性?明确:别素号娃伯爵夫人,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爱仑2.女性分多种,比如高贵的贵妇,性感的尤物,刻板的老妪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娜塔沙》《素芭》教案278 【阅读名家作品,提升阅读能力;只读不动手,高考难以答好主观题】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人物娜塔莎宅邸dǐ花翎líng 勋绶shîu 砰pēng然搽chá香粉耽搁迸bâng流皱襞bì从cïng容怯qiâ场袒tǎn露怜悯mǐn 饶恕撩liāo一下茶(寮)liáo 同(僚)liáo (潦)liǎo草(燎)liáo原惊惶撩liáo拨(缭)liáo乱(镣)liào铐撩liào(撂)倒课文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作者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三、检查预习:请学生复述课文情节。
明确:复述抓住各部分重点即可。
第一部分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请你用若干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明确:热情、兴奋、快乐等。
2、能否用“焦急”来表达此时娜塔莎的心态?通过哪些言行表现了这种心态?为什么会有焦急的心态?明确:能。
如: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
“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排你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因为要参加舞会怕迟到,同时也是兴奋之情的表现。
3、学生阅读课文互相合作,找出与娜塔莎热情、兴奋、快乐等有关的言行。
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些相关的内容,体会娜塔莎的心情。
4、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热情、兴奋、焦急等的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是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明确:心理描写,如“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等。
5、我们读了这段小说后,看看娜塔莎是怎样一位人物形象?我们是否可设想一下,这样一位可爱的少女参加盛大的舞会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明确:一位被兴奋、激动包围着的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
五、阅读第二部分,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明确:盛装的娜塔莎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她只能将急切、羡慕的眼光投到已经成为舞会焦点的人身上,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聚焦之处。
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
微妙的少女情怀一览无遗。
1、“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为什么没有跳第一圈华姿舞,娜塔莎“几乎要哭”呢?从这一心理活动,我们试推断娜塔莎的容貌会是怎样的?明确:一位妙龄少女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是异性肯定的心情没有得到实现。
这既是人之常情,也反映出娜塔莎特有的少女情怀。
/ 似乎并不是非常漂亮,因为没有人来请她跳第一支舞。
小说中也写到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也正因为这样,她更渴望别人认同。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心理,娜塔莎可能会陷入更大的麻烦。
2、小说本来可以直接写娜塔莎“几乎要哭”的失望之情,为什么还要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明确:作者将笔墨放在正在跳舞的伯爵夫人身上,越是写出她的舞姿曼妙诱人,越是反映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
少女渴望关注,争强好胜,希望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美丽的心态一览无遗。
3、你觉得这位少女可爱吗?如果按照这样的心理发展规律,你觉得她会怎样发展呢?故事究竟会怎样发展呢?我们明天再来学习。
七、阅读第二部分内容,请筛选你认为最能体现娜塔莎见到安德莱公爵心情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明确:如①“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
”等语句。
通过对娜塔莎神情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写出了一位急切盼望异性肯定的少女形象。
②“我等你好久了”,脱口而出的话语既表现出娜塔莎直率的性格,也表现出她喜悦的心情。
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法。
八、文中有一段将娜塔莎与爱伦进行比较的文字,我们请同学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出怎样一个娜塔莎呢?明确:在这段文字中我们能读出一位清纯的少女,没有浮华之气,爱伦“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九、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你觉得风度翩翩的安德莱公爵与“又瘦又不好看”的娜塔莎一见钟情有可靠的依据吗?思考一下,别急于回答,这样一位可爱的姑娘她的婚姻会是怎样的?明确:安德莱公爵“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令他厌烦的拘束”,因此他选择了清纯的娜塔莎。
而娜塔莎在跳舞时的种种表现,也正是其可爱性格的体现。
对朦胧爱情的寻觅是两人一见钟情的基础。
十、一位对爱情如此渴望的女孩在爱人离开身边之后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同学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简要说说娜塔莎的故事。
明确: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了安德莱,并与好友索尼亚发生争执。
十一、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最能够体现娜塔莎认为自己已经找到幸福爱情的内容。
明确:如“她的脸是安静的、温顺的、幸福的”“‘三天,’娜塔莎说。
‘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
”“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等。
十二、你认为此时的娜塔莎所表现出来的是真挚的爱情吗?那么又如何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莱的爱情呢?明确:此时娜塔莎的情感是真挚的。
但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别人的谎言之上的,这种痕迹在前面舞会上娜塔莎的言行和心理就已经有了体现——热情而冲动,带有一点虚荣。
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莱的爱情应该也是真诚的,然而这种爱情是建立在一位少女朦胧渴望爱情的基础上的。
十三、读完了这三部分内容,你喜欢这位托尔斯泰精心塑造的女主人公吗?说说理由。
明确:只要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适当拓展也可,如联系一些对爱情忠贞不移的人物——刘兰芝、李香君,对爱情执着追求的人物——杜十娘)阐述自己的理由即可。
(重点说明:娜塔莎这一人物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具有“圆形人物”的特性。
也正因为这样,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就更具有典型人物的经典意义。
)十四、结合阅读过的小说,说说对“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理解。
明确:“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相比,“圆形人物”更具有丰富的特点。
(具体区别见课文第61页)如宋江、李逵是圆形人物,戴宗、李鬼就可以看成扁平人物。
焦大、刘姥姥、傻大姐都是扁平人物,但在《红楼梦》中对于衬托王熙凤等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贾府真相,都起了很大作用。
圆形人物理论上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汇集或集合了几种类型。
人的角色的多面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互为表里,角色与性格又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因而人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人物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林冲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
不同角色塑造了他烈性如火、柔肠似水而又忍辱负重的复杂性格。
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阿Q正传》里,既有属于圆形人物的“阿Q”,也有属于扁平人物的“假洋鬼子”;在《祝福》中,既有祥林嫂这样的圆形人物,又有“善女人”这样的扁平人物。
十五、课堂小结:明确:1、小说人物刻画的手法:语言、行动、心理等;2、对“圆形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素芭话题:人物1、了解作家作品2、赏析作者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教学重难点通过写眼睛来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1、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有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
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弃绝》《素芭》《摩诃摩耶》《沉船》等;散文有《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
2、《素芭》《素芭》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揭示其悲剧的命运。
作者将素芭这一哑女形象放置到哪些特定情境中来展示?1.孤苦中的素芭2.大自然里的素芭3.动物前的素芭4.好朋友旁的素芭5.欲远嫁的素芭6.被抛弃的素芭3、人物形象——素芭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素芭的父母和她村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态度?素芭面对这些态度和人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她会有什么想法?4、形象的塑造——表现手法语言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是了解他人的最佳途径。
但本文中的主人公偏偏是一个哑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呢?你能举出也采用了同样手法的其他文章么?5、心灵的窗户“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