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马原论文_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再认识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再认识论文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再认识全文如下: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阶段唯物史观被恩格斯誉为马克思“两个伟大的发现”之一,它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某种程度上的核心地位。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探索经历了起始阶段、探索阶段、完成阶段,最终形成了成熟的、完善的、科学的唯物史观原理。
(二)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史观的创立(三)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发展二、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要把握唯物史观的内涵,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或精神本真。
针对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问题的表述,学术界存在着众说纷纭的解说,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从马克思原著中找到值得我们参考的东西。
从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得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别的,恰恰就是马克思本人所阐述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或许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帮助我们概括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都是人类实践的结果。
而人类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即对物质的生产和创造,这也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初动力。
恩格斯指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的,只有基本生活条件能够得到保障,才能进一步进行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其他领域活动。
由此,我们也能够从唯物史观的理论中得到关于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提示,事实上道理浅显易懂,即:是劳动保障了一切,人类的所有活动一切都起源于劳动,来源于最基本的生存目标追求。
唯物史观带给现代人类最大的启示是个人无论社会地位的变化,还是个人能力的发展,这些,都只能说明个人生产力与创造力的不同,而不能以此划清界限,脱离生产与创造的基本框架。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社会发展要确立为满足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是唯物主义者,他们认为物质世界是最原始的存在形式,思想、意识等都是受物质世界的制约和影响。
他们所倡导的自由主义思想也深刻影响了现代社会。
下面将更详细地介绍他们的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性的过程,而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用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和分析。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可以从工人手中获取物质和剩余价值。
工人所制造的产品的价值超过了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得的利润。
这种压迫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
3.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中存在着阶级斗争的矛盾。
在这种斗争中,劳动者需要通过社会改革来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费尔巴哈主义:1. 人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梦想等。
因此,人应该秉持自由的理念和行动,以实现自我完成和全人类的人的解放。
2.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认为,人的自由是来自于人类的精神和认识,而不是物质的本质。
他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一种结合。
3. 宗教批判: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被压迫的阶级选择的一种工具,它给人们灌输麻醉剂,让他们忘却痛苦的事实。
因此,人应该拒绝宗教的影响,坚持自己的理性和反抗。
综上所述,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是唯物主义者,他们的理论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提出的思想和理论,对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原论文历史唯物主义
论“历史唯物主义”4班.王渭森.21015201992“历史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黑格尔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提出的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同构成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他有着严重的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经济发展史,根本否决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而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有着与之对立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在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二者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着,在社会生产中,彼此有机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其中,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也就是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之比较
直观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之比较袁泉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邮编400715【摘要】: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思考人的活动与现实世界关系的逻辑基点,将以往哲学从抽象上谈论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的关系,变为从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发展的感性世界来把握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这样的唯物主义,我们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关键字】:直观唯物主义实践实践唯物主义受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近代唯物主义的研究以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为基础,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因此马克思把近代唯物主义称为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然而,旧唯物主义的这种主、客体相分离的研究方法,必然在面对由于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时,陷入人与环境二律背反的两难境地,这是直观唯物主义局限的必然结果,直观唯物主义把社会生活当作一个“给定”的对象,一个外部的、静止的对象加以研究,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困境。
这表明,自然科学中主体、客体想分离的方法原则不适用于社会历史现象的研究,因此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致力于在唯心主义框架内克服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于是,费希特诉诸于大写的“我”,而黑格尔则设定了既是实体又是绝对主体的“绝对观念”作为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
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历史性突破及局限(一)历史性突破费尔巴哈认为,要实现主体与客体在社会历史中的统一,关键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费尔巴哈把黑格尔抽象思辩所表达的东西还原为真实的存在,用“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费尔巴哈从现实的人出发,将人从理性世界重新带会到感性世界,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
同时也巧妙地拟订了对黑格尔的思辩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的基本要点。
”[1]此外,费尔巴哈针对黑格尔用绝对精神否定感性存在进行了批判,认为在黑格尔那里“物质是精神的自我异化。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作者:袁俊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1期摘要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确证了人和自然,并将它们作为其哲学出发点。
但由于费尔巴哈哲学奠基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未能看清历史的前提,没有找到正确的出发点,致使其在历史观上未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最终陷入了唯心史观。
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较之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胜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找准了“实践”这一逻辑和历史的结合点,从而划时代地建立了唯物史观。
关键词直观性旧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1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根源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否定了纯粹理性、绝对精神的主体地位;确证了人和自然(这两个他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并将它们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
费尔巴哈认为,“自然不仅仅是产生了人和包含了人的自然,而且是作为哲学对象的自然,也是人所意识到的自然,是对象化了的自然,或对象化为…客观理性‟的自然”。
而人不是抽象的思辨的精神实体,更不是一架所谓“精密的机器”,而是具有感性能力的生命实体。
在人与自然两者地位关系上,费尔巴哈从人本学的原则出发,认为自然虽然在时间上是第一性的,但在地位上却是第二性的。
一切哲学的立足点都应是那个使存在与思维的统一得以可能的“人”。
思维方式不同,直接反映在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
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大多都建立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之上,以费尔巴哈哲学为例,其出发点是脱离社会、缺乏现实性的抽象的人。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足于“直观”(介于仅仅看到“眼前”的东西的直观和看出事物的“真正本质”的高级的哲学直观之间的某种二重性的直观,费氏将之视作其哲学信条),他所看到的只是脱离人的自然,是个体的人。
他没有认识到:人更是历史中的人、社会中的人、实践的人。
这也就使得他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表现出了过度的热情——不仅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因素,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这就导致他不可避免地倒向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继承和超越_张雯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9卷总第34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N o.42007(V ol.9Sum No.34)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继承和超越*p张雯雯(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715)摘要: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
费尔巴哈给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首先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0出发。
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
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实践中图分类号:B0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58(2007)04-0335-07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这一学说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之一,强调神学的本质是人类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启发马克思从宗教批判转向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一、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继承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相对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有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
以前的旧唯物主义不是从人看来人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是把人同人生活的世界都抽象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马克思批判这样的抽象的唯物主义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用抽象的同一性来把握存在,这样的唯物主义在人生活其间的世界中只见物,不见人,视人为物,是不人道的、敌视人的唯物主义。
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开辟了一种新的转向,即从抽象的理性到现实的人(尽管在费尔巴哈那里, /现实的人0还是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
浅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浅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是马克思及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深刻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将观念的本质揭示为人类实践的产物,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词语游戏和抽象概念上,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说:“费尔巴哈假定,这些思想运动是‘自我生长’、‘自我进化的’、‘自我繁殖的’,这样就把它们当作静态东西对待。
”(《马克思选集》第2卷)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唯心主义观点的错误性,认为唯有从实践出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改变世界。
二、对解释历史的提出马克思主张历史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他认为社会制度的更替不是由个人的意志所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所不断引发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生产力和交往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历史观的基础。
”(《马克思选集》第2卷)这一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三、关于革命的思考马克思不仅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也对革命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革命不仅仅是一次暴动,更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他说:“社会变革必须是通过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革命而实现的,必须是由斗争而实现的。
”(《马克思选集》第2卷)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不能仅仅靠暴力和斗争,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
四、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是由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的本质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与自然本质不同。
他说:“这是因为人类实践的第一次基础是使自然适应人类,而这种改造自然是物质的生产活动。
”(《马克思选集》第2卷)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创造历史的本质。
五、关于革命的实践马克思的思想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论证费尔巴哈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论证费尔巴哈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张慧彦(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摘要:在传统的理解中,人们认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是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在这种理解的前提下,人们合乎逻辑地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那么费尔巴哈哲学到底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还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呢?本文将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不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以及他对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关键词: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马克思是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才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点差不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公认,但是马克思是在什么意义上对这一哲学批判的呢?人们却有不同的理解。
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还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传统的理解方式认为,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旧,是旧在这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家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并由于这个缺陷,它们都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于历史领域,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就在于马克思在汲取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并把它贯彻于各个方面,在历史观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视野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性质被严重地误解了,它被想象为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态度被形象地比喻为一个笨拙的母亲,她在为孩子洗完澡后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
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从设想出发而不是从事实出发的思维方式,是不符合哲学史的事实的,这对于最讲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哲学史的事实表明,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并不是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缺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学说的关系
智库时代·210·智库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学说的关系周 杨(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最为主要和本质的内容便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旧唯物主义思想的本质却别不同,首先,马克思思想与旧唯物主义思想都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管,主管反映客观,但是,旧唯物主义思想却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积极的改造了影响主观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旧唯物主义思想的根本区别,而否认了实践的重要性,旧唯物主义思想只是正确认识到了客观和主管的关系,即主管反映了客观,但是并没有指出主管对于客观的作用,主管对于客观有积极的影响和改造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旧唯物主义思想最为本质的区别即是否承认人的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是否有积极作用和影响。
马克思通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将自己的思想学说与其相比较,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夸大并夸张的认识了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费尔巴哈认为环境和教育产生了认,但是,他对于环境和教育的理解是狭义的,不够全面的,他提出的环境只是指法律层面、政府层面、统治层面、而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只是一些方面,并不够全面其次,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实践的能动性,他的理解也是不彻底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学说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6-0210-002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相继宣告失败,无产阶级在发展和反抗资产阶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相继导致了无产阶级的失败,而当时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哲学家门,将哲学当做是反抗资产阶级的一种精神武器,认为正确的哲学思想促进无产阶级工人运动,而批判费尔巴哈思想即是强壮了无产阶级自己。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论 马克思对费尔 巴哈直观 唯物主义 的批判
读 《 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 》和 《 德意志形态》
关 顺
南昌 3 3 0 0 2 2) ( 江 西师 范大 学政 法学 院 ,江 西
摘 要 :费尔巴哈对黑格 尔哲学进行了批判,并且对马克思主义的,对他的 批判主要体现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最主要的缺点是直观性,没有正确的实践 ,导 致 了他形而上学的 自然观以及最终陷入唯心史观。通过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形成了具有 巨大现实意义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
物主 义 。
关键 词 :马克 思 ; 费尔 巴哈 ; 直观 性 ; 实践现 ;唯 心 史观
1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缺 点 谓 特 性 的怀 抱 中 去 了 ”。 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是在青年黑格 尔派解题 的过程 中创立的。费尔 马克思在 《 关于 费尔 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做 了具体的阐述 ,他 巴哈在 批判黑格 尔唯心主义基础上,使唯物主义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认为 ,实践是一种主体人 的感性的、客观 的、现实 的活动,是凭借人 让人们对客观世 界有 了新的认识 。费尔巴哈认 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的感 官可 以真是感觉到的客观过程 ,是主体 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 客观 应 当是人与 自然,主 张从神学 的束缚在摆脱出来,恢 复人 的价值,从 世界 的感 性活 动 。 而走向 自由,他的唯物主义又称为人本主义。费尔 巴哈强调 ,只要正 马克思批判了费尔 巴哈 的实践观,发现 了革命 、科学的实践观, 确地运用人本主义原理,就必然会承认 自然界、物 质是存在于人之外 第一次科学 的解决 了理论和 实践的统一问题,这些 重要发现的 目的就 并产生着人的唯一的、真正的实体 。因此哲学研究的最高对象 ,应当 是要指导人们通过革命实践的改变世界 。只有通过革命 ,才能推翻反 是连 同作为人的基础 的 自 然 。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 ,仍然 动统治阶 级;同时进 步阶级只有在革 命中 ,才能抛 掉 自己身上 的陈 没有脱离 历史唯心主义,是 “ 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旧的肮脏的东西,建立起社会的新基础 。马克思哲学是 以实践为基础 对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直观性 的缺点,马克思在 《 关 于费尔 巴哈 的,表 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这个哲学的灵魂。 的提纲》 中做 了详细的阐述 。 《 关于 费尔 巴哈的提纲》第 一条 的开头 3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 写道 : “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一包括 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一的主要缺 马克思指 出费尔巴哈不是唯 心主义者而是唯物主义者 ,但他却不 点:对对 象、现实 、感性,只基从客体 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 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说 : “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 不 是把 它 们 当做 人 的 感 性 活 动 , 当做 实践 去 理 解 ,不 是 从 主 体方 面 去 性的直观 ;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的感性活动 。” 理解 。”马克思借用的费尔巴哈的 “ 对象 、现实、感性”,在这里都 在 《 关于 费尔 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直观性 是包括费 是指 自然界和人 。 “ 客体 ”是指同人类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单纯的客观 尔巴哈在 内的一切 旧唯物主 义的主要缺 点,并称之为 “ 直观唯物主 存在物 ,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客体。 “ 人 的感性活动 ”即实践活动。 义 ”,马克思认为,这种直观唯物主义必然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不 马克思把实践看做是人类赖 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形式 ,是人类特有的对 懂得科学实践观在认识和 改造 自然、社会、人 中的决定作用,就导致 象性感性活动,是主体为 了满足 自身的需要,使用 一定 的工具,采取 了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会背叛唯物主义的立场。 定的方法能动 的改造外部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 马克 思承认费尔 巴哈相 比 “ 纯 粹的 ”唯 物主义者更 加进步 ,在 费尔 巴哈把实践仅仅看作是满 足人和 自然需要 的一种活动,实践 《 德 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展开了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 活动在改造人的过程 中同时改造 了自然 。费尔巴哈 沩 首要的实践活 的批判 ,他认为 费尔 巴哈: “ 他还 从来没有看到 实践存在着 的、活 动是理论上的,而不是关于社会关系 的革命,这种狭 隘的认识 ,使他 动的人,而你是停 留于抽象的 ‘ 人 ’,并且仅仅限于感性范围 内承认 没有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费尔 巴哈认为,无论是感性活动 、理 ‘ 现实的、单个 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与 友情 ,还有理 性活动还是主体思维 的对象,都与实践活动无关 。 想化 的爱与友情 以外,他不知道 ‘ 人与人之间 ’还有什 么其他 的 ‘ 人 马克思认为费尔 巴哈旧唯物主义 的缺点是:把客观事物作为 同实 的关系 ’。 ”费尔巴哈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人 ,所以他 不懂得实践在 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直接对象,把人看做是直观者 ,没有从主体人 的时 改造社会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他把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寄托于理论性 间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人、人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 。人不仅仅 是直观 的东西 。他认为只有用抽 象的哎才可以解 决一切社会 问题,所 以在 自 者,还 是改造者 ;客观世界不仅仅 是人的直观对象 ,还是人的改造对 然观上费尔 巴哈是唯物 的,但是在历史观 问题是 ,他又不 自觉地成为 象:人与外部世界 的关系不仅仅是直观与被直观 的关系,还是改造与 历史唯心主义者。马克思用唯物主义的科 学实践观对费尔巴哈的直观 被改造 的关系。 唯物 主义进行 了批判,实践的唯物主义从直观 的角度来理解 自然、社 2批判费尔巴哈实践观 会 、人 和人 的认 识 。 4 、 小结 论及费尔 巴哈的哲学实践观, 人们 自然会想到马克思 《 关于费尔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 《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都是 巴哈的提纲》中的批评 : “ 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 的犹太人活动 的表现形式去理解 和确定 ”马克思认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 对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进 行了批判 ,主要批判的是 费尔 巴哈直观 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 的视野之外 ;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 ,他绝不 性的缺点,其次对 费尔 巴哈实践观也进行 了批判。而且在批判的基础 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以时间相对理性更为基础 性的关系为依 上阐述了 自己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 点。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所特有 的生存活动方式,他与 自然、社会、历史形成 了一种不可分割 的统一 据来实现对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的颠覆。 费尔巴哈简单 的把感性直观活动看作是实践活动。费尔巴哈从他 体 。这是哲学上第 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促使了唯物主义哲学形 的直观 唯物主义 出发 ,不认为实践是人们有 目的、有意识的改造 世界 态上 的变革,从 旧唯物主义进入新唯物主义 ,克服 了费尔巴哈唯物主 的客观物质活动 ,而是 “ 仅仅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他 义直观性的缺点,建立了新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内容摘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种种缺陷并进行批判,确立了其“实践唯物主义”的新哲学。
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从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而《提纲》正是“包含新世界观的第一个文件”。
关键字:马克思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实践马克思1845年在布鲁塞尔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条论断都具有基本的判据性价值。
《提纲》可以说是整个马克思哲学的奠基石,是其确立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提纲。
最重要的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从而建立自己的新世界观,在马克思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本来就应该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 而不是单纯的思辨。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研究了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差别,推崇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哲学,在这里就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称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但是在这一时期仍然是受黑格尔思想影响的。
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从抽象的人的本质出发,提出异化来批判资本主义论证共产主义,采纳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
我们可以说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黑格尔思想的清算, 然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始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清算。
黑格尔哲学是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 而费尔巴哈则是唯物主义的最有典型意义的代表。
马克思在《提纲》中以其实践唯物主义彻底摆脱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 将唯物主义由费尔巴哈的直观形态推进到实践形态, 实现了哲学发展的划时代伟大变革。
一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提纲》的第一条就是对旧哲学主要缺点的总结和概括。
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不同与联系
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不同与联系引言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始终备受关注。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唯物主义又有不同的变迁。
费尔巴哈与马克思被誉为“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从费尔巴哈与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对人类解放的看法以及对批判理性的重视等方面,比较分析这两位哲学家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其实不同哲学家之间对自然辩证法的观念并不一样。
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在这方面的差异也并不例外。
费尔巴哈的“人性解放”哲学,强调的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和解放。
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意识的直接对象,而人类自我认识与自然界的关联,便成为了人性解放的基石。
而马克思则更加强调劳动在自然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他认为,自然界是必须被处理和征服的对象。
人类的劳动活动,则是自然辩证法在实践层面的表现。
尽管两位哲学家对自然辩证法的强调存在差异,但他们在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上却有着相似之处。
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必然性。
他们都把对自然法则的认识看作是人的现实认识,对于揭示现实的真相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共识为他们的思想奠定了相同的基础。
第二部分:人类解放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是以人类解放作为理论目标的哲学家。
然而,他们关于人类解放的看法却存在明显差异。
费尔巴哈主张消除与人的本质对立的存在,借此推动人类的解放。
他认为,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错觉和欺骗,因此唯有摆脱了这种偏见,才能真正解放自我。
而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成为了人类解放的最大障碍。
他提出的社会化的个人才是人类真正的解放状态,也就是在取消了私人财产的前提下,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这样的观念使得马克思的思想更具有实际性,更能指导革命实践。
第三部分:对批判理性的重视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注意到了理性在思维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对待理性的态度上,他们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费尔巴哈观察到了人的感官体验受到文化传统和信仰的影响,认为人们深受迷信的摆布,因此需要去批判它。
【精选论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德国古典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概括和总结,建立了一个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同时也把古典哲学推向了最高也是最后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认识论方面的争论陷入僵局,科学理性与自由发生冲突,形而上学名存实亡。
德国古典哲学的出现,给正在彷徨的近代哲学带来了新的曙光。
它对古典哲学做了相应的继承与发展,并且具有近代哲学其他形态所不具备的思辨性、辩证性与体系性,确实将近代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推向了新的阶段。
然而它试图以形而上学体系解决哲学难题的局限性,最终使得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
但是,德国古典哲学却成为了另一个伟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铺垫。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实践,通过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在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对德国古典哲学等其他学说进行了扬弃,创立了哲学史上最具科学性和彻底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会发现,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革命变更与他通过费尔巴哈的中介对西方哲学进行批判继承是同一时期的。
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一种以往任何哲学学说都不具备的彻底的扬弃的方式,使哲学理论超越了以往任何阶段的理论,使哲学形态实现了革命性变革。
一、费尔巴哈哲学对前人的超越费尔巴哈原本属于青年黑格尔派,但最终同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成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叛逆者,向唯物主义迈进了一步。
黑格尔认为,哲学对象是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自然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而费尔巴哈认为,“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哲学是关于真实的、整个的现实的科学;而现实的总和就是自然(普遍意义上的自然)”[1](84). 他还认为,“自然界这个无意识的实体,是非发生的永恒的实体,是第一性的实体。
”[1](523)这个实体是有形体的、物质的、感性的实体。
这就与黑格尔所倡导的唯心主义观点分道扬镳了。
浅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论文
浅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论文浅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论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费尔巴哈一直作为旧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而受到批判。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呢?厘清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评价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青年黑格尔派当中,费尔巴哈率先展开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德国的长期统治,“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2页),并且“在他向黑格尔作第一次坚决进攻时以清醒的哲学来对抗醉醺醺的思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59页)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把绝对理念当作哲学的出发点,而实际的存在却成了第二性的;他揭露出“在黑格尔这里,一种f等印早卑现象或存在的整体性、绝对性被当成了宾词,所以作为独立存在的各个发展阶段只具有二意义,只不过是作为一些影子、一些环节、一些以毒攻毒的点滴而继续存在于竿布阶段中。
”(《士系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47页)在费尔巴哈看来,虽然黑格尔也主张主客体、精神与自然的统一,但他所说的自然只具有客体的意义,即为主体所设定的意义,而不是实在的存在。
与黑格尔相反,他认为:“感性的、个别的存在的实在性,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用我们的鮮牟来打图章担保的真理。
”(同上,第68页)二一般认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因其具有形而上学性,而应把它归属于旧唯物主义。
这种理解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恩格斯的有关论述。
恩格斯曾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归属于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
由于费尔巴哈没有能完成“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的任务,“他虽然有唯物主义的基础,但是在这里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唯心主义束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6-227页),“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同上,第229页)。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吴强①(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并有“实践哲学”之说,其确立则可追溯到其创立初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光辉著作奠定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重要地位,也是在扬弃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了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实现了西方哲学的划时代的革新。
关键词: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实践性费尔巴哈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并有“实践哲学”之说,其确立则可追溯到其创立初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光辉著作奠定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重要地位,也是在扬弃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了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实现了西方哲学的划时代的革新。
一、直观性——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众所周知,费尔巴哈的“新哲学”——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在青年黑格尔派解体的过程中创立的。
在激烈的批判宗教和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费尔巴哈使唯物主义再次荣登历史舞台,并指导人们认知客观世界。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他提倡把人与自然当作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主张让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进而恢复人的价值,渐进到自由。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理解为人本主义是有合理性的。
费尔巴哈强调,只要正确地运用人本主义原理,就必然会承认自然界、物质是存在于人之外并产生着人的唯一的和真正的实体。
因此哲学不应当单使人而应当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都成为哲学普遍的、最高的对象。
自然和人是哲学的唯一对象。
他说:“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
”②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具有的直观性,使其仍然没有脱离历史唯心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等光辉著作奠定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重要地位,也是在扬弃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了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的论文和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的论文在初涉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两个人的思想我们必须得明确,一个是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另一个就是伊壁鸠鲁的思想。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德谟克利特和他的自然哲学。
德谟克利特(希腊文Δημόκριτος英文Demokritos/Democritu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在古希腊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物理学方面他主张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他分别称他们为存在和不存在,并且二者同时存在。
存在是充实而坚固的,不存在是空虚而稀薄的。
另外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充实而不可割裂的,没有虚空存在、数量无限,不能为感官所感知。
而原子间在形式上的形状、相互关系上的次序和方向上的位置的区别使得原子能够生成其他事物。
(二)宇宙生成论方面德谟克利特所描述的宇宙的生成过程——在无限的虚空中,许多不同形状的院子彼此聚集在一起,产生的一种漩涡运动。
同时,他断言“万物都根据必然形成”。
(三)认识论1. “影像说”:当影响从外面进入时,感觉和思想就产生,相反若无影像对感官的撞击,就没有什么能够产生。
2. “约定论”:德谟克利特认为我们所能得到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理智达到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真实的。
另一种是通过感官达到的知识,这种知识是虚假的。
(四)伦理学方面德谟克利特的伦理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他认为灵魂由精细的球形原子构成,是一种火或热的东西。
因为这种形状的是最适合穿过一切事物,自己运动并使他物运动。
另外他主张精神上的愉快要高于肉体上的快乐,而幸福就是灵魂的安宁,人们通过克制自身的欲乐,淡泊名利,就能够幸福。
另外,再让我们看看伊壁鸠鲁和他的自然哲学。
伊壁鸠鲁(希腊文Έπίκουρος英文Epicurus, 公元前341~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1)物理学1.伊壁鸠鲁认为神存在于世界之外与我们无关。
2.伊壁鸠鲁认为每个具有同一形状的院子在数量上绝对无限的,但在原子形状的差别却不是无限的,只是数不清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姓名__________XXXXXX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XXXXXXXXXX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汪建达_____
专业__________土木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大二_____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XXX,XXXXXXXXXX,大二,土木工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生前所著,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
《提纲》被认为是一份包含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
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从篇幅上看《提纲》非常简短,由十一条大纲构成,仅千余字。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同时简要叙述了自己的新世界观。
提纲简明扼要而内容深刻,结合其他材料并通读数遍后我才有些许见解。
马克思早年曾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是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同时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表示不赞同。
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批判了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成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也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哲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人们随之思考相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一样。
哲学史上存在过的哲学体系,都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而以往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
费尔巴哈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从事物自身出发的能动性原则,他理解的“人”,有时候是经验的、个体的,有时候又是超经验的,所以他的唯物主义一旦放到社会历史领域,就一定程度的成了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也谈论“实践”,但是他仅仅把实践狭隘理解为要么是消费的实践,要么是商贩式的实践,所以他推崇理论而贬低“实践”,可见费尔巴哈并不了解实践活动的革命性意义。
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思维方式的实践转向,在提纲的11条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此处,马克思概括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区别,从根本上转变了对待世界的态度和方式。
从他新的唯物主义来看,首先,我们的世界不再是超自然力量的创造物,也不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直观的对象;其次,人既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者,也不仅仅是世界的解释者。
相反,人的世界是人生活在其中的,并由人的实践活动不断生成、改造、创新的,人在这个世界里发挥着主体的能动作用。
人们周围的感性世界,不是有史以来就一直存在而不变的,它应该来自于人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的产物。
同时人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
”
《提纲》全文都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
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无法摆脱唯心论的束缚。
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
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许多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思考人的活动与现实世界关系的基础,将以往哲学从抽象上谈论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的关系,变为从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发展的感性世界来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样的唯物主义,也就是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因此要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首先我们要明确马克思的“实践”。
马克思理解的“实践”有很丰富的内涵,主要是以下两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人将自然界作为实践活动的改造对象和认识对象,人与自然生成一种全新的关系——实践关系。
一方面,人按照把握到的自然规律、人的目的及活动规律改造自然世界,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自然客体中即主体客体化,使天然自然生成发展为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又按照把握到的自然规律改造人自身,把自然规律对象化到主体中即客体主体化。
在实践活动中,人之间也产生了一种实践关系。
人在实践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按照把握到的规律和发展目的来进行改造,以改变社会和他人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人又不断改造自身,形成社会化的人类。
其次,要明确“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人是实践着的,所以应从实践理解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
同样,离开人谈实践也会使实践抽象化和神秘化。
马克思将人放在一定的历史时代、社会条件中考察人的本质,从人的实践理解人的本质,将人的本质看作是不断“生成”的。
最后,要明确“实践”是世界分化统一的现实基础。
如果没有人的实践活动,就无所谓主客观世界的关系,主、客观世界之分不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而是人的实践这种双重对象化活动引发和创造的;另外,实践也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化,实现对立面统一的中介。
第二,实践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着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只有立足于人的实践,才能说清楚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另外,实践也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转化,实现对立面统一的中介。
马克思创立的新世界观既用实践的观点去看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也用实践的观点来看自身,它把通过实践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社会功能、历史使命。
与之对比的是,以往的哲学家们如费尔巴哈等由于缺乏正确的关于实践、关于人的观点,他们的不同的哲学学说不过是对世界作不同的解释,并未对人、对世界、对实践达到真正的认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龚飞飞, 吴晓峰.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J]. 学理论, 2009 (8): 15-16.
颜悦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教育思想及时代意义[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3): 105-108.
鲁克俭.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原因及其再评价[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 (5): 57-69.
杨方. 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J]. 法制与经济, 2006, 4: 019.
俞吾金. 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6, 1.
袁泉. 直观唯物主义, 还是实践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之比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