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版】足部的解剖

合集下载

足部解剖图

足部解剖图

足部解剖图
添加时间:2009-7-13
脚部由26块骨骼、20多条肌肉及100多条韧带构成。

脚掌是身体的根基部分,如脚部出现问题,身体整体都会受到影响,对需要长期站立或经常行走的人来说问题更严重。

脚部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扁平足,其特征是足弓下陷,导致脚部整体的生物力学改变。

要了解扁平足,必须先知道脚掌的形态。

主要有三种:扁平、正常及弓位过高。

三者的主要分别在于弓位的高度。

正常的脚掌:
脚掌的中段位置有一个弯位称为足弓位。

这个弯位就像脚掌的弹簧,有助吸收行走时脚跟着地及受力所引起的震荡。

一般来说,成年人足弓位有1厘米高就是正常的。

高弓足:
脚掌的弓位过高,这类足部关节会比较僵硬,继而减低脚掌吸收震荡的能力。

弓位过高长远会令膝关节承受更大的压力,引致膝关节痛,特别是前方位置。

扁平足:
扁平足的定义是脚掌内侧中段足弓下陷,舟骨突出,患者会同时患有后足外翻、中足关节过度松弛、胫骨内旋、盆骨前倾的情况,增加腰椎前弯。

他们有机会比正常人步行时容易累,足底、小腿及膝部容易出现疼痛。

原文地址:。

足部的解剖ppt课件

足部的解剖ppt课件
38
足部静脉
足部的深静脉:均与相应的同名动脉伴行 。 足部的浅静脉:在皮下组织中构成形式不
定的静脉网。 足背静脉网:收集足背的静脉血,其两端
沿足两侧缘上行,分别接大隐静脉和小 隐静脉
39
40
41
42
足部神经
坐骨神经下降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及 腓总神经。 胫神经进入足底后分两终支:足底内侧 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 。 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二支 下行入足 。
45
46
47
踝前区
踝前部的深筋膜增厚形成支持带,并向 深部发出纤维隔,附着于骨面,形成骨 纤维性管。 伸肌上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呈横置的“Y”形 ,向深 部发出两个纤维隔,围成三个骨纤维性 管。
48
踝前区与足背
49
50
踝后区
踝管:内踝后下方与跟骨内侧面之间的深 筋膜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它与内踝、 跟骨内侧面之间共同构成踝管。由前向 后依次有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 后动、静脉及胫神经;拇长屈肌腱 ‘
拇展肌 拇短屈肌
拇收肌
趾短屈肌 跖方肌 蚓状肌
骨间跖侧肌
骨间背侧肌
小趾展肌 小趾短屈肌
足肌的位置、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起点 跟骨前端的上面和外侧面
止点 拇趾近节趾骨底 第2-4趾近节趾骨底
跟骨、舟骨 内侧楔骨
第2、3、4、跖骨底
跟骨 跟骨 趾长屈肌腱 第3-5跖骨内侧半
跖骨的相对面
跟骨 第5跖骨底
拇趾近节趾骨底
20
外侧纵弓
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外侧2个跖骨构 成。 外侧纵弓的最高点在骰骨,其前端的承 重点在第V跖骨头。内侧纵弓较外侧纵弓 为高。 主要由腓骨长肌健、足底长韧带及跟骰 足底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足部血管和神经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要点一
下肢静脉曲张
要点二
下肢神经病变
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血液 回流障碍。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运动量,以增强下肢肌肉泵的功能 ;-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睡觉时 适当垫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
下肢神经病变是由于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引起的。为预 防下肢神经病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 势,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 加强下肢肌肉锻炼,以增 强肌肉对神经的保护作用;- 注意保护下肢关节,避免 关节炎症等病变对神经造成损伤。
05
足部保健与康复
足部骨骼和关节的保健与康复
1 2
跖骨和趾骨
骨折
足部骨折常见于跖骨、跗骨和跟骨等部位。预防骨折 需要加强足部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措 施:- 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以增强骨骼密 度和强度;- 进行负重锻炼,如散步、跑步等,以增 强足部骨骼的支撑能力;- 注意跌倒的预防,保持地 面干燥、平整,避免从高处跳落等高风险活动。
足部肌肉和肌腱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03
足部的功能与运动
足部骨骼和关节的功能与运动
足部骨骼构成
足部由跗骨、跖骨和趾骨组成,支撑和承载身体重量。
关节结构与功能
踝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等关节协同运动,实现足部多种运 动形式。
足部肌肉和肌腱的功能与运动
肌肉组成与功能
足部肌肉分为内在和外在肌肉,协同收缩产生足部运动。
肌腱结构与功能
肌腱系统
足部的肌腱系统包括韧带和腱膜,它们为足部提供了支撑和稳定性,并连接 肌肉和骨骼。
足部血管和神经的解剖概述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踝关节内侧韧带
包括三角韧带、距腓后韧带等,主要作用是限制 踝关节外翻。
距舟关节韧带
包括距舟韧带、跟舟韧带等,主要作用是维持距 舟关节稳定。
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功能
维持足弓高度
足底肌肉和韧带能够维持足弓高度,从而保护脚底的血管和神经 免受压迫。
支撑和行走
足部肌肉和韧带能够协调脚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使人们 能够正常行走和站立。
神经功能
足部神经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传递信息并调节肌肉运动和血 管舒缩,以维持足部的稳定和平衡。
05
足部发育和变异
足部发育过程
胚胎期足部发育
足部在胚胎期第一个月 开始发育,由三个胚芽 逐渐形成三个足弓,随 后逐渐分化出五个足趾 和足底肌肉。
新生儿足部发育
新生儿足部已经具备了 基本的足弓结构,但仍 处于不断发育过程中, 需要良好的外界刺激以 促进足部发育。
保护关节
足部肌肉和韧带能够保护脚部的关节,减少关节磨损和受伤的风 险。
04
足部血管和神经
足部血管
动脉
足部的动脉主要从股动脉、髂外动脉和胫前动脉发出,负责为足 部提供含氧血。
静脉
足部的静脉分为深静脉和浅静脉,浅静脉主要收集皮肤和皮下组 织的血液,深静脉则将血液输送回心脏。
微血管
微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网络,它们为足部的组织提供营养 和氧气。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尽量减少步行和 跑步的时间和强度。
保持足部卫生
定期清洗足部,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足部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来缓 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物理治疗
包括冷敷、热敷、按摩、针灸等 ,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炎症。

足部的解剖(PPT课件)

足部的解剖(PPT课件)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2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3
足部动脉
小腿的腘动脉分出胫后动脉及胫前动脉两支进入足部。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4
胫后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 足底外侧动脉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5
胫前动脉
胫前动脉下行至踝关节前为足背动脉,分支为: 1、足底深支 2、第1跖背动脉 3、弓状动脉,出现率占34.72% 4、跗外侧动脉 5、跗内侧动脉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9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10
跗跖关节
跗跖关节又名Lisfranc关节,由3块楔骨和骰骨的前端与5块跖骨 的底构成,可作轻微滑动及屈、伸运动。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11
跖骨间关节
由 I-V跖骨底毗邻面构成。连结紧密,活动甚微。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26
小腿肌的位置、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位置 前群
外侧群
浅 层 后 群
深 层
肌名称 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腘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起点 胫腓骨上端和骨间膜
腓骨外侧
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胫骨比目鱼肌线和腓骨
后面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份 胫腓骨后面和骨间膜
2020-12-09
足部的解剖
36
足底动脉弓
由足底外侧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构成。 位置在跖骨底附近,骨间肌的浅面。 弓的凸缘发出第一至四跖足底动脉,行于跖骨之间,再各分为两 条趾底动脉,分布于各趾的相对缘。

足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足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足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1.骨骼结构
足部的骨骼结构包括脚踝、跖骨、跗骨和趾骨。

脚踝由腓骨和胫骨上端组成,这两根长管状骨在下端形成了跖骨和跗骨之间的关节。

跖骨是组成脚掌的5个骨骼,而跗骨是组成腿部和足部之间的联合骨。

趾骨则是组成脚趾的骨骼。

2.关节
脚踝关节是由胫腓关节和跖跗关节组成的复合关节。

在行走和跑步时,脚踝关节承担着身体重量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强度。

另外,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也是足部中最重要的关节之一。

3.肌肉、肌腱和韧带
足部包括多个重要的肌肉,如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等。

这些肌肉共同协调工作,使足部的活动更加灵活。

此外,肌腱和韧带也起着支持和稳定足部的重要作用。

4.足弓
足弓是足部骨骼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横弓和纵弓组成。

横弓由跖骨和跗骨组成,而纵弓由趾骨和跖骨组成。

足弓的稳定性对于支撑整个身体重量和吸收地面冲击力都非常重要。

5.神经和血管
足部包括很多神经和血管,它们负责向足部的肌肉和组织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

足部的神经和血管布局非常复杂,需要仔细的解剖学知识才能够理解。

总之,足部解剖学知识是非常广泛和复杂的,对于理解足部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足部解剖学知识也是诊断和治疗足部疾病的重要基础。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对足部解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足部的静脉
胫前静脉
伴随胫前动脉,收集足部 前部的静脉血,将血液回 流至心脏。
胫后静脉
伴随胫后动脉,收集足部 后部和足底的静脉血,参 与血液循环。
小隐静脉
位于足的外侧,收集足外 侧的静脉血,汇入腘静脉 ,参与下肢的静脉回流。
足部的神经分布
胫神经
起源于坐骨神经,沿胫骨后下行,支配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它还为足底皮肤提供感觉神 经支配。
日期: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汇报人:
目 录
• 足部概述 • 足部骨骼解剖 • 足部肌肉解剖 • 足部血管和神经解剖 • 足部常见病理及临床治疗
01
足部概述
足部的结构和功能
骨性结构
足部由26块骨头组成,包括跗骨 、跖骨和趾骨。这些骨头通过关 节和韧带连接,形成复杂的骨性 结构,为足部提供稳定性和支撑
足部的动脉
胫前动脉
是足部的主要动脉之一,供应 足部的前部和足背。它起源于 腘动脉,沿胫骨前肌下行,为
足部提供重要的血液供应。
胫后动脉
起源于腘动脉,供应足部的后部和 足底。与胫前动脉一起,为足部提 供充足的血液供应,确保足部的正 常功能。
腓动脉
分布于足的外侧,供应足外侧肌肉 和皮肤,与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一 起,共同维持足部的血液供应。

软组织结构
足部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 韧带和关节囊等。这些软组织协 同工作,使足部能够完成各种运 动功能,如背屈、跖屈、内翻和
外翻等。
血管和神经
足部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丰富,为 足部提供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足底的血管和神经特别丰富,形 成足底弓,以减轻行走时的冲击
和振动。
足部的临床医学重要性
01
足部的解剖学研究方法

足部的解剖

足部的解剖

后 群
腘肌 趾长屈肌
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
第2-5趾远节趾骨底
屈膝及内旋小腿 跖屈和屈第2-5趾 跖屈和屈拇趾 足跖屈及内翻
深 层
胫腓骨后面和骨间膜
拇长屈肌 拇趾远节趾骨底
胫骨后肌
舟骨粗隆,内、中间和外侧楔骨
足肌的位置、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位置
肌名称 拇短伸肌
起点
止点 拇趾近节趾骨底
作用 伸拇趾 伸第2-4趾
趾骨
共14块。拇趾为 2节,其余各趾为3节。 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拇趾骨粗壮, 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 往往与中节趾骨融合。
足部的关节
足的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 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跗骨间关节
为跗骨诸骨之间的关节,数目较多,以 距跟关节(距下关节)、距跟舟关节和 跟骰关节较为重要。 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在机能上是联合 关节 。 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附横关 节呈横位的“S”形 。
踝关节
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 。 胫腓骨远端构成踝穴,分别称为内、外踝, 胫骨下端后缘较前缘更向下方延伸形成 后踝。 外踝较内踝低1cm并偏后1cm左右。
关节囊及韧带
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加 强。 内侧有内侧韧带(又名三角韧带) 。 外侧有三条独立的韧带,前为距腓前韧带, 中间为跟腓韧带,后为距腓后韧带
背屈、足内翻 背屈、伸拇趾 背屈、伸2-5趾,足外翻 足外翻,跖屈,维持足横弓
外侧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浅 层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腓骨外侧
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
第5跖骨粗隆
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胫骨比目鱼肌线和腓骨 后面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份

足部解剖知识

足部解剖知识

足部解剖知识共享知识分享快乐(一)足骨骨的构造包括骨质、骨膜、骨髓等部分。

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

骨膜是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紧贴在骨的表面。

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对骨的营养、生长和感觉起重要作用。

骨髓分布在髓腔和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

足骨共26块,分为附骨、跖骨和趾骨。

1、附骨。

位于脚的后半部,共7块: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他的跗骨;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分别位于足舟骨与第1至3跖骨之间;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粗隆;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园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

2、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骨粗隆;②第二跖骨;③第三跖骨;④第四跖骨;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的中部。

每块跖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靠近脚趾的一端)等三部分。

3、趾骨:共14块。

包括: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及远节趾骨);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滑车(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

在足部可摸到的明显骨性标志:(足内侧)——内踝;舟骨粗隆(内踝前约2.5厘米处);第一跖骨粗隆;第一跖骨小头(第一跖骨近拇趾的一端)。

(足外侧)---外踝;第五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小头。

(足底)一一跟骨结节(脚跟下方);跟骨载距突(内踝下2.5厘米,距骨下方);第1 一5跖骨小头;第1 一5跖骨基底膨大部。

(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足弓)一一一跗骨和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成一个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

主要的弓是足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

人站立时,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部解剖基础--骨骼

足部解剖基础--骨骼

足部解剖基础--骨骼
脚,处于人体的最低处,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和运动器官,了解足部的解剖结构,是反射疗法准确定位的基础。

人的每只脚有26块骨骼,两只脚有52块,超过人体骨骼总数(206块)的1/4。

每只脚的骨骼可以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三组。

跗骨
位于足的后半部,共7块,包括跟骨、距骨、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骰骨。

(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与胫骨构成踝关节。

(3)楔骨有3块。

第一楔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

跖骨
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

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

每块跖骨又分为底、体及头三部分。

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

趾骨
位于足的前部,共14块。

包括:
(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

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完整看一遍:
小测验:
1.人的每只脚有多少块骨骼?如何分组以及名称都是什么?。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医学课件)足部的解剖

足部按摩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 可以使用手指或按摩球进行按摩。
冷热敷
使用冷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也可以 促进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和 炎症。
手术治疗
足部手术的适应症
当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疼痛 或炎症时,手术治疗可能 是一个选择。
手术方式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选 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关 节融合、软组织手术、神 经减压等。
负重位X线
在足部负重的情况下拍摄X线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情况。
CT检查
CT扫描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的细节,对 于足部骨折、骨肿瘤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具有重要价值。
3D重建
通过CT扫描的数据,可以进行3D重建,生 成立体图像,更直观地展示足部骨骼的结 构和形态。
MRI检查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建 议进行护理,包括抬高患 肢、使用药物、进行康复 训练等。
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 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师可以提供专业的物理治疗,包括电刺 激、冷热敷、超声波等。
支具或矫形器
在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支具或矫形 器来帮助缓解疼痛或纠正足部畸形。
MRI扫描
MRI检查可以显示软组织结构的细节,对于足部韧带、肌腱、神经等组织的检查具有优势。
水成像技术
利用MRI的水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内的软骨和滑膜病变,对于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 价值。
06
足部治疗与护理
保守治疗
穿舒适的鞋子
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过紧或过高的鞋跟 ,以减少脚部的压力和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弓的功能
保证直立时足底着地支撑的稳固性 。 行走和跳跃时发挥弹性和缓冲震荡的作 用。 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足部的肌肉
位置 前群
外侧群
浅 层 后 群
深 层
肌名称 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腘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小腿肌的位置、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腓骨肌上、下支持带为外踝下外侧的深筋 膜增厚而成
跗跖关节
跗跖关节又名Lisfranc关节,由3块楔骨 和骰骨的前端与5块跖骨的底构成,可作 轻微滑动及屈、伸运动。
跖骨间关节
由 I-V跖骨底毗邻面构成。连结紧密, 活动甚微。
跖趾关节
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作轻微 的屈、伸和收、展运动。
趾骨间关节
由各趾相邻的两节趾骨的底与滑车构成, 可作屈、伸运动。
起点 胫腓骨上端和骨间膜
腓骨外侧
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胫骨比目鱼肌线和腓骨
后面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份 胫腓骨后面和骨间膜
止点 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的跖侧
拇趾远节趾骨底 第2-5趾背腱膜和第5跖骨底
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 第5跖骨粗隆
汇合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 第2-5趾远节趾骨底 拇趾远节趾骨底
第2-5趾中节趾骨底 趾长屈肌腱 趾背腱膜
第3-5趾近节趾骨底和趾背腱膜 第2-4趾近节趾骨底和趾背腱膜
小趾近节趾骨底
作用 伸拇趾 伸第2-4趾
外展拇趾 屈拇趾 内收和屈拇趾
屈第2-5趾
屈跖趾关节,伸趾间关节 内收第三至五趾
外展第二-四趾 屈和外展小趾 屈小趾
足部动脉
小腿的腘动脉分出胫后动脉及胫前动脉 两支进入足部。
踝关节
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 。 胫腓骨远端构成踝穴,分别称为内、外踝, 胫骨下端后缘较前缘更向下方延伸形成 后踝。 外踝较内踝低1cm并偏后1cm左右。
关节囊及韧带
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加 强。 内侧有内侧韧带(又名三角韧带) 。 外侧有三条独立的韧带,前为距腓前韧带, 中间为跟腓韧带,后为距腓后韧带
拇展肌 拇短屈肌
拇收肌
趾短屈肌 跖方肌 蚓状肌
骨间跖侧肌
骨间背侧肌
小趾展肌 小趾短屈肌
足肌的位置、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起点 跟骨前端的上面和外侧面
止点 拇趾近节趾骨底 第2-4趾近节趾骨底
跟骨、舟骨 内侧楔骨 第2、3、4、跖骨底
跟骨 跟骨 趾长屈肌腱 第3-5跖骨内侧半
跖骨的相对面
跟骨 第5跖骨底
拇趾近节趾骨底
Anatamy of foot
26 块 骨骼 肌肉 韧带 神经和血管
足的骨骼
足部的骨骼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跗骨
共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后列 包括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为 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为内侧楔 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跟骨前方 的骰骨。
跖骨
共5块,为第1~5跖骨。每一跖骨近端为 底,与跗骨相接,中间为体,远端称头, 与近节趾骨相接。第5跖骨底向后突出, 称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
趾骨
共14块。拇趾为 2节,其余各趾为3节。 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拇趾骨粗壮, 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 往往与中节趾骨融合。
足部的关节
足的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 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跗骨间关节
为跗骨诸骨之间的关节,数目较多,以 距跟关节(距下关节)、距跟舟关节和 跟骰关节较为重要。 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在机能上是联合 关节 。 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附横关 节呈横位的“S”形 。
足部静脉
足部的深静脉:均与相应的同名动脉伴行 。 足部的浅静脉:在皮下组织中构成形式不
定的静脉网。 足背静脉网:收集足背的静脉血,其两端
沿足两侧缘上行,分别接大隐静脉和小 隐静脉
足部神经
坐骨神经下降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及 腓总神经。 胫神经进入足底后分两终支:足底内侧 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 。 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二支 下行入足 。
足弓
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 称足弓。
可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侧纵弓和内外 方向的一个横弓。
内侧纵弓
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 以及内侧3个跖骨连结构成, 内侧纵弓的最高点为距骨头。此弓前端 的承重点在第1跖骨头,后端的承重点是 跟骨的跟结节。 主要由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拇长 屈肌腱、足底方肌、足底腱膜及跟舟足 底 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外侧纵弓
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外侧2个跖骨构 成。 外侧纵弓的最高点在骰骨,其前端的承 重点在第V跖骨头。内侧纵弓较外侧纵弓 为高。 主要由腓骨长肌健、足底长韧带及跟骰 足底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横弓
横弓由骰骨、3块楔骨和跖骨构成。 最高点在中间楔骨。 主要由腓骨长肌腱、胫骨前肌腱及拇收 肌横头等结构所维持。
舟骨粗隆,内、中间和外侧楔骨
作用 背屈、足内翻 背屈、伸拇趾 背屈、伸2-5趾,足外翻 足外翻,跖屈,维持足横弓
屈膝,足跖屈站立时固定膝 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
屈膝及内旋小腿 跖屈和屈第2-5趾
跖屈和屈拇趾 足跖屈及内翻
位置
足背肌
内 侧 群 足 底 肌 中


外 侧 群
肌名称 拇短伸肌 趾短伸肌
胫后动脉
足底踝关节前为足背动脉,分 支为: 1、足底深支 2、第1跖背动脉 3、弓状动脉,出现率占34.72% 4、跗外侧动脉 5、跗内侧动脉
足底动脉弓
由足底外侧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 构成。 位置在跖骨底附近,骨间肌的浅面。 弓的凸缘发出第一至四跖足底动脉,行 于跖骨之间,再各分为两条趾底动脉, 分布于各趾的相对缘。
踝前区
踝前部的深筋膜增厚形成支持带,并向 深部发出纤维隔,附着于骨面,形成骨 纤维性管。 伸肌上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呈横置的“Y”形 ,向深 部发出两个纤维隔,围成三个骨纤维性 管。
踝前区与足背
踝后区
踝管:内踝后下方与跟骨内侧面之间的深 筋膜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它与内踝、 跟骨内侧面之间共同构成踝管。由前向 后依次有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 后动、静脉及胫神经;拇长屈肌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